不同灌溉和施肥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农田氨挥发的进展研究

农田氨挥发的进展研究

部 分被 植 物 吸 收 利 用 , 另 一 部 分 以无 机 氮 、 有 机 氮 和
土 壤 固定 态 等形 态 残 留 在 土壤 中 , 其 余 部 分 则 以 氨 挥 发 及 反 硝化 产 生 的 氧 化 亚 氮 气 体 等 方 式 进 入 大 气 和 以 硝 态氮淋失进入水体等 , 造 成 肥 料 损 失 和环 境 污染 。东 北 黑 土地 区 和华 北 平 原 地 区 春 玉 米 氮 肥 的 土 壤 残 留 率 分 别为 1 2 . 7 ~4 9 . 4 %和 3 5 . 3 ~4 0 . 9 [ 1 - 2 ] 。 硝 态 氮 是 北 方 主要 的无 机 氮 残 留方 式 , 容 易 通 过 淋 溶 流入 地下 水, 严 重 的破 坏 水 生 生 态 系 统 。而 氨 挥 发 是 肥 料 施 人 土
响, 列举 了 国 内常 用 的氨 挥发 检 测 方 法 , 提 出 了农 田 氨 挥 发 减 排 措 施 。
关键词 : 氨挥发 ; 肥料 ; 检 测方法 ; 减 排 措 施
中图 分 类 号 : S 1 4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4 4 ( 2 0 1 5 ) 0 7 0 1 9 9 — 0 2
摘要 : 针 对 由于 农 田 肥料 释放 产 生 的 氨 挥 发 对 大 气 环 境 造 成 严 重 的 污 染 , 综 述 了氨 挥 发 的 挥 发 机 理 , 分 析

了环 境 中 的不 同 因 素 , 阳 离子 交 换 量 、 有机 质 、 粘粒含 量、 全盐量 、 p H 值 以及 C a C O 。含 量 等 对 氨 挥 发 的 影
土 壤 中 的有 机 质 被 微 生 物 分 解 的 过 程 中 , 生成 腐殖质 ,

化肥对土地氨气挥发的影响及减少途径

化肥对土地氨气挥发的影响及减少途径

化肥对土地氨气挥发的影响及减少途径化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辅助工具,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化肥使用会导致土地氨气的挥发,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肥对土地氨气挥发的影响,以及减少氨气挥发的途径。

一、化肥对土地氨气挥发的影响化肥中所含的氮元素是造成土地氨气挥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化肥施用到土地上时,其中的氮元素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或硝态氮,而部分铵态氮则会转化为氨气,并挥发到大气中。

这种挥发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氨气的挥发。

过量施肥或不合理的施肥时间,会使土壤中残余的氮元素无法被作物吸收利用,进而转化为氨气并挥发。

此外,土地本身的性质也会对氨气挥发产生影响。

比如土地的质地、含水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氨气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挥发速率。

二、减少土地氨气挥发的途径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减少土地氨气挥发的关键。

农户应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作物需求等因素,科学调配化肥的种类和用量。

避免过量施肥,减少氮元素的残留,进而降低氨气的挥发风险。

2. 引入微生物修复技术:某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具有固氮的功能,可以将氮元素转化为不易挥发的有机态氮,从而减少氨气的排放。

农户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具有固氮功能的微生物,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减少氨气的挥发。

3. 确定适宜的施肥时间:正确选择施肥的时间对减少氨气挥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应避免在高温、强日照的时候施肥,因为这样条件下氨气挥发的速度较快。

选择适宜的天气和时间进行施肥,可以减少氨气的损失。

4. 改善土壤环境:改善土壤环境有助于降低氨气挥发的风险。

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可以提高土壤对氮元素的吸附能力,减少氨气的释放。

5. 推广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也是减少氨气挥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利用精准农业技术进行作业管理,根据作物需求精确调控施肥量,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减少氨气的挥发。

灌溉方式和改良措施对河套灌区盐渍土氨挥发的影响

灌溉方式和改良措施对河套灌区盐渍土氨挥发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2)doi:10.11838/sfsc.1673-6257.18201灌溉方式和改良措施对河套灌区盐渍土氨挥发的影响常 菲1,红 梅1,2*,武 岩1,李艳勤1,赵巴音那木拉1,2,德海山1,2(1.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2.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质量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摘 要:以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土壤氨挥发原位测定法(通气法),研究膜下滴灌、黄河水漫灌下农民常规施肥(CK)、农民常规施肥+秸秆还田(SR)、农民常规施肥+生物炭(C)对土壤氨挥发和葵花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1)各处理氨挥发速率在施肥灌水后2~4 d出现峰值,随后逐渐减低。

C、SR处理显著降低了氨挥发累积损失量(P<0.05),C处理滴灌、漫灌下较CK分别降低了57%、44%,SR处理降低了39%、34%。

2)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速率呈正相关性,C、SR处理下土壤盐分较CK显著下降(P<0.05)。

3)不同灌溉方式下C处理葵花增产率均最高,SR增产效果不明显。

4)同一改良措施下氨挥发损失率滴灌比漫灌降低10.7%~31%,C、SR处理的产量滴灌较漫灌分别高12.88%、2.02%。

方差分析表明,改良措施对氨挥发、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灌溉方式对其影响显著(P<0.05)。

综上所述C、SR均有效抑制了土壤氨挥发,滴灌模式下效果更为明显,但考虑到SR处理的葵花增产率较低,故滴灌下农民常规施肥+生物炭处理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施肥措施。

关键词:灌溉方式;生物炭;秸秆还田;氨挥发;产量氮素损失是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1]。

研究表明,施入土壤中的氮素52%以各种形式损失,其中氨挥发损失占总损失量的21%[2]。

氨挥发导致农田肥料利用率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同时影响大气中PM2.5的酸度,造成环境污染[3],而采用合理的施肥措施是减少农田氨挥发的主要方法[4]。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10 0
应用生态学报
19 卷
氨 挥 发、反 硝 化 作 用, 以 氨 ( NH3 ) 、氮 氧 化 物 ( NO x ) [ 4 - 5] 等气体形式进入大气中. 其中, 氨挥发是 氮肥气态损失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 我国北方潮土 上种植的水稻、玉米和小麦施肥后的氨挥发损失率 分别为 30% ~ 39% 、11% ~ 48% 和 1% ~ 20% [ 4] . 进 入大气中的氨可随降水或干沉降重新进入农田和自 然生态系统, 引起自然土壤和水体氮素富营养化、土 壤 酸 化, 甚 至 导 致 植 物 种 类 更 替 和 部 分 物种 灭 绝 [ 6] . 排放到大气中的氧化亚氮 ( N2 O ) 气体虽以痕 量存在, 但在过去的 100年中, 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 却达到 5% . 与其它温室气体 ( CO2、CH 4 ) 相比, 氧化 亚氮具有 较强的 增温潜 势, 其潜 在增 温作用 约为 CO2 的 190~ 270倍, CH 4 的 4~ 21倍, 同时其在大 气中的存留时间较长 ( 平均寿命 150年 ), 除导致温 室效应外, 还会破环臭氧层, 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 外辐射增强, 使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 7- 8]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8年 1月 第 19卷 第 1期 Ch inese Journa l of A pp lied E co logy, Jan. 2008, 19( 1): 99- 104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李 鑫1, 2 巨晓棠2 张丽娟1* * 万云静2 刘树庆1
suggesting that bo th o f them cou ld be the rational and practicab le N fertilization modes.

不同施肥土壤对尿素NH_3挥发的影响

不同施肥土壤对尿素NH_3挥发的影响

到显著性差异 (P < 0. 05)。由此可见, 长期施用磷肥
土壤能够降低氨挥发速率, 并且氮肥与磷肥对氨挥
发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N PK 处理与 N P 相比, 在
施肥后第 1 天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随着时间推移, 两
者之间差异变得不明显, 施用钾肥使前期氨挥发速
率增加,
原因有两种可能:
一是,
土壤对N H
第 23 卷第 2 期 2005 年 3 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Agr icultura l Research in the Ar id Area s
V o l. 23 N o. 2 M a r. 2005
不同施肥土壤对尿素N H 3 挥发的影响Ξ
董文旭, 胡春胜, 张玉铭
(中国科学院石家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残留 NO 3- N
残留 N H 4- N
R esidue of NO 3- N R esidue of N H 4- N
413. 8
1. 5
371. 2
4. 7
376. 2
2. 1
379. 0
1. 3
358. 0
1. 1
379. 6
1. 2
369. 3
1. 7
氨挥发 Amm on ia VOL.
11. 0 10. 8 3. 5 3. 9 2. 2 2. 5 1. 5
摘 要: 经过 6 a 长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 使同一土壤形成肥力上的差异, 对此土壤进行室内氨挥发模拟试 验。研究结果表明, 施用等量尿素条件下, 不同施肥土壤氨挥发损失具有明显差异, 长期施 N 土壤, 可缩短氨挥发时 间 3~ 4 d, 并且可明显降低挥发损失量。长期施用 P 肥土壤也能降低氨挥发损失量。并且氨挥发损失量与土壤有机 质含量显著相关。

不同水肥制度下稻田氨挥发变化规律

不同水肥制度下稻田氨挥发变化规律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区 概 况 试验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116°00′E,28°26′N,海 拔 22 m)进 行,该 站 属 于 典 型 的 亚 热 带 湿 润 季 风
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5 ℃,年平均日照1 720.8h,年平均蒸发量 1 139 mm,年 平 均 降 雨 量 1 747 mm。 试验区耕作层土壤质地为粉壤 土,土 壤 密 度 为 1.34g/cm3。 耕 层 土 壤 全 氮 量 为 1.02g/kg,全 磷 量 为 0.29 g/kg,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7.33g/kg,pH 值为6.8,速效钾质量分数为74.8mg/kg。 1.2 试 验 设 计
图 1 不 同 水 肥 处 理 下 氨 挥 发 速 率 的 变 化
从 图 1 可 看 出 ,施 肥 后 1~3d 氨 挥 发 速 率 出 现 峰 值 ,基 肥 和 早 稻 分 蘖 肥 引 发 的 氨 挥 发 在 施 肥 后 持 续 7~ 10d,而穗肥和晚稻分蘖肥施用后引发的氨挥发则在施肥后持续 3~5d。 晚 稻 施 肥 后 氨 挥 发 的 速 率 变 化 是 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而早稻则显示出波动性。对于早稻,氨挥发主要发生在 分 蘖 肥 施 用 后,而 晚 稻 则 主 要 发 生 在 基 肥 和 分 蘖 肥 施 用 后 ,拔 节 孕 穗 肥 施 用 后 早 、晚 稻 田 间 氨 挥 发 速 率 均 明 显 低 于 基 肥 和 分 蘖 肥 施 用 后 。 影响稻田氨挥发速率及总量的因素包括施肥量、肥料种类、施肥方式、气 象 条 件(气 温、光 照、风 速、降 雨

等)、土壤环境、管理措施等 。 [6] 如表2所示,早、晚稻生长 期 间 气 象 条 件 差 异 很 大,这 是 导 致 早、晚 稻 氨 挥 发 变 化 规 律 差 异 的 主 要 原 因 。 施 肥 后 气 温 高 、光 照 充足 有 利 于 尿 素 水 解 和 氮 素 在 田 间 扩 散 ,因 此 氨 挥 发 速 率 表 现为晴天大、阴雨天小。早稻生长前期气温低、日照时间短、风速小,导致氨 挥 发 持 续 时 间 较 长,同 时 晴 雨 变 化频繁、逐日气象条件变化大,导致早稻氨挥发变化曲线出现波动性。而晚稻 生 长 期 间 持 续 晴 热 高 温,施 入 稻田的氮素生化反应快,氨挥发剧烈,相应的氨挥发变化曲线峰值大。由于基 肥 为 复 合 肥,并 且 撒 施 后 在 田 面 用 耙 子 再 次 整 平 的 过 程 中 埋 入 了 泥 土 表 层 ,这 就 延 缓 了 氮 素 向 田 面 水 及 大 气 运 移 转 化 的 进 程 ,所 以 基 肥 引 发的氨挥发持续时间较长。

施肥深度、灌水条件和氨挥发监测方法对氮肥氨挥发特征的影响

施肥深度、灌水条件和氨挥发监测方法对氮肥氨挥发特征的影响
影 响 , 闭法 结 果 偏低 , 密 抽气 法 是 否 反 映 田间 需 动 力 , 适 用 于 田 间 多 处 理 通 可
试验 。
关键 词 : 氨挥 发 ; 肥 深 度 ; 水 ; 挥发 监 测 施 灌 氨
中 图分 类 号 : 18 S5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1 30 2 1 ) 1 0 6 0 1 —43 (0 1 0 —0 8 — 8 0
( . 疆农 业 科 学 院 土壤 肥 料 与农 业 节 水研 究所 , 鲁 木 齐 1新 鸟 809 ;. 疆 农 业厅 土壤 肥 料 工 作站 , 鲁 木 齐 30 12 新 鸟 800) 300

要 : 目的 】 究施 肥 深 度 、 水 条件 和 氨 挥发 监 测 方法 对 土 壤 氮肥 氨 挥 发损 失 特 征 的影 响 , 评 估 田间 原 【 研 灌 为
XU a W n— l L U a , HANG n— s u , ANG ig— y o , ANG — h T i I Hu Z , Yu h T Mn a2 W Xi e , ANG a g— mu Gu n
( . ntu fS i ad Frle 1 Ist eo o n ei r& A r u u lW t ai , i i g Aae y o gi trl c ne it l ti z gi l r a rSv g Xna cdm A ru ua Si c , c ta e n jn f c l e Uu q 80 9 , C i 2 Si a ei e S tn gi t a ea m n o i i g, Uu q 800 , rm i 30 1 hn . o n F rl r t i ,A r u u lDpr etf Xna a; ld t i ao z c r l t jn rm i 30 0 h n Ci a)

不同灌施方式下土壤氨挥发特性研究

不同灌施方式下土壤氨挥发特性研究

山西水利不同灌施方式下土壤氨挥发特性研究刘秋丽(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2)[摘要]为了解地面灌施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特性,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就不同灌施方式下土壤氨挥发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灌施方式相同情况下,肥液浓度越大则土壤氮肥氨挥发损失量越大;与灌后无降水的对照土柱相比较,降水能有效降低氨挥发损失,模拟降水量为0.9L 的土柱土壤氨挥发量最小;灌施顺序为1/2N+1/2W 、1/4W+1/2N+1/4W 的方案能把尿素氮带入土壤深度处,1/4W+1/2N+1/4W 灌施方案的氨挥发量最小。

[关键词]氨挥发;肥液浓度;降水量;灌施顺序[中图分类号]S14-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8)04-0037-03氮是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高投入、高产出”的思维模式下,为提高作物产出量,给农田过量施氮,我国农田施肥量已远超西方发达国家施肥上限的2倍,2014年我国化肥使用量约6000万t [1]。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灌溉方式主要以大水漫灌为主。

不合理的灌施方式,造成氮素损失率约50%~70%。

氨挥发是指,土壤中的氮在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氨气,逸散到大气中的过程。

在湿度及温度作用下,施入土壤中的尿素迅速水解并易产生氨挥发。

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

研究表明,我国农田土壤的氨挥发量占农业生态系统中氨挥发量的10%。

传统的地面灌溉,灌施技术落后,对减少氨挥发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先进措施。

施肥深度也对氨挥发产生很大影响[2]。

有研究表明,尿素表施下的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占施入氮素总量的46%左右。

尿素深施可使土壤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降低至10%以下。

因此通过室内试验进行土壤氨挥发规律研究,为制定合理的大田灌施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肥料采用尿素。

试验所用土为风干的均质壤土,其初始体积含水率2.6%、硝态氮含量39mg/kg 、铵态氮含量23mg/kg 。

不同施肥模式下夏玉米田间土壤氨挥发规律_李宗新

不同施肥模式下夏玉米田间土壤氨挥发规律_李宗新
试验供试材料为夏玉米鲁单 50, 6月 16日播种, 10月 2日收获。试验设 5 个处理, 分别为: H S( 麦秸 7 500+ N 414 kg / hm2 )、LS( 麦秸 7 500+ N 174 kg /hm2 )、HU ( N 480 + P2 O5 6+ K2 O 5 4. 75 kg / hm2 ) 、LU ( N 240 + P2 O5 6+ K 2O 5 4. 75 kg / hm 2 )、CK ( 0 kg / hm2 ) 。处理 H S与 HU 的氮素投入量基本相等、处理 LS与 LU 的氮素投入量基本相等, H S、LS、HU、LU 的施磷、钾量基本相等, 麦秸的氮 ( N )、磷 ( P) 、钾 ( K ) 含量分别为 0. 88% 、0. 08% 和 0. 73% , 氮、磷、钾肥料品种分别为尿素 ( 含 N 46% ), 过磷酸钙 ( 含 P2O5 12% ) 和硫酸钾 (含 K2O 50% ) 。每处 理 3 次重 复, 共 15 个 小区, 随 机排 列, 每小区 种植 6 行玉 米, 株距 25cm, 密 度 60 000 株 hm- 2。
1M aize R esearch Institu te, Shandong Acad emy of Agricu ltu ral S ciences, J inan 250100, Ch ina 2 S ta te K ey La boratory of Crop B iology, S hand ong Ag ricul tura l Un iversity, Ta i an 271018, Shandong, Ch ina A cta E co log ica Sinica, 2009, 29 ( 1): 0307 ~ 0314.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中氨挥发损失及动态变化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中氨挥发损失及动态变化
第2 卷 8
第3 期
21 0 0年 6月
石 河 子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版 Junl f hhz Unvri { trl c n e o ra o iei ies yNaua Si c) S t e
Vo1 2 NO. .8 3
J n 2 1 u . O0
文章 编 号 :0 77 8 (00 0—2 40 1 0—3 32 1) 30 9—5
( rc lu a o lg fS ie i Ag i u t r lC l e o h h z Un v r i / } h z Un v r i / y L b r t r fOa i Ec lg c l rc l r , e ie s t S 1 e i i e st Ke a o a o y o ss o o ia Ag iu t e y e y u
滴 灌 和 漫 灌 方式 下施 肥 后 土壤 氨 的挥 发 损 失 。结 果表 明 : 不 同施 肥 处 理 下 ( 在 Nm 、 和 N k / m。 , 灌 氨气 N gh )漫 挥 发 量 略 高 于滴 灌 。不 同 施 肥 量 比较 , 和 。 理 与 N 。 N N 处 和 。处 理 间差 异 显 著 ; 相 同灌 溉 处理 下 , 在 全生 育期 收集 的 . N 其 中 F ,漫 灌 N ) 理 收 集 的氨 气 损 失 总 量 最 高 , 14 7 g > . > N ( ,处 为 .Ok/ h 占肥 料 ( 比例 0 3 ( 】 ) 氨挥 发 主 要 发 生 在作 物 生 长 的 初期 阶段 , 灌前 3次 收 集 的 氨 挥 发 量 占总 损 m, N) .9 < ; 滴
l co n h n t e e mi et ea u t f n mo i v l t ia i n i e h h u e Th e u ts o d t a e t ra d t e O d t r n h mo n a n a o a i z t n a m s o s . e r s l h we h t o a l o

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氨挥发特征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氨挥发特征的影响
第 34 卷 第 11 期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2021 年 11 月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ol.34ꎬNo.11
Novemberꎬ2021
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氨挥发特征的影响
任立军1ꎬ2ꎬ3 ꎬ 赵文琪1ꎬ2ꎬ3 ꎬ 安婷婷1ꎬ2ꎬ3 ꎬ 韩昌东1ꎬ2ꎬ3 ꎬ 虞 娜1ꎬ2ꎬ3 ꎬ 邹洪涛1ꎬ2ꎬ3∗ ꎬ 张玉龙1ꎬ2ꎬ3
emissions remains unknown.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soil NH3 emiss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ing nitrogen ( N) loss and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a micro ̄plot experiment of tomato greenhouseꎬ a
Abstract: Applying organic fertilizers and amendments to soil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soil structureꎬ increas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improve soil fertility. Howeverꎬ how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s and amendments affects soil ammonia ( NH3 )
Compared with the CK treatmentꎬ the H and HY treatments increased the cumulative NH3 emission by 11 76% and 12 03%ꎬ

不同类型氮肥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不同类型氮肥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we e t e g e ts .a d t e o lwe y u e > c mp u d fri z r>c a e r a≈ so r la e p o p o u r h r a e t n h n f l o db ra o o n e tl e i o td u e lw—ee s h s h r s p p i e friie . a so e td e lz r Pe k fNH3fu e c u d o t x s o c  ̄e n 1~3 d atr N e iie p l ai n Ti a e h d sg i c n l fe f r l ra p i t . l g a i nf a t t z c o l i e fc so olNH v lt iain, ee NT infc n l n r a e fe t n s i oa iz to wh r l sg i a tyi c e s d NH3 v lt iain rlt e t n u lt e i oa i zto eai o CT a d c mu ai l v v
Efe t fN o r e a d Ti a e o f cs o S u c n l g n sa3 l Voa i z to r m a d i l tl a i n f o P d y S l i o s C o —u , IC e g fn ,KOU Z ik i AO C u g i L h n —a g h — u ,YANG i — u ,WANG Jn p n Jn h a i—ig
江西农 业 大学学 报
2 1 ,2 5 :8 1 0 8 00 3 ( )0 8 — 8 6
ht:/ u boja .d .n t / x e a.xu eu c p

肥培毛竹林土壤氨挥发特征

肥培毛竹林土壤氨挥发特征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e n t r e f o r B a m b o o a n d R a t t a n B e i j i n g 1 0 0 1 0 2 ; 2 .S o u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i n g 6 5 0 2 2 4)
和 1 0 c m 深 度 施 肥 处 理 的 氨挥 发速 率 在 第 3天 达 到 最 大 值 , 而 1 5 , 2 0 , 2 5和 3 0 C I T I 深 度 施 肥 处 理 在 氨 挥 发 速 率 逐 日降低 , 至第 1 2天 时 降 至未 施 肥 处 理 水 平 。 氨 挥 发 过 程 可 分 为 快 速 和 慢 速 2个 阶段 : 施 肥 后 1 ~ 8天 为 快 速 上 升 阶 段 , 8天 内挥 发 量 占试 验 期 间 氨 挥 发 总 量 的 8 1 . 9 3 % ~9 2 . 3 8 % ;第 8天 后 氨 挥 发 速 率 明显 降低 , 各施 肥 深 度 氨 挥 发 累积 量 ( Y ) 与时 间( t ) 符合 E l o v i s h动 力 学 方 程 ( Y=a+b l n t ) ;试 验 结 束 后 , 各 施 肥 处 理 毛 竹林土壤氨 挥发损失量为 1 O . 1 2— 2 7 . 1 7 k g ・ h ~。施 肥 深 度 对 氨 挥 发影 响 明 显 , 平 均 氨 挥 发 速 率 和挥 发 损 失 量 随深 度 增 加 而逐 渐 降 低 , 以 0和 5 c m施肥深度处损 失量最大, 分别达 2 7 . 1 7和 2 5 . 6 6 k g ・ h ~, 相 当 于 施 氮 量 的
土层 。
关键词 : 毛 竹 ;氮 ; 氨 挥 发 ;施 肥 深 度 ; 铵 态 氮 含 量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肥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肥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12-0021-04不同灌溉条件下施肥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张杰(民乐县洪水河管理处义得渠水管所,甘肃民乐734500)摘要为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施肥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灌溉为主区,分别为膜下滴灌和大水漫灌;施肥为副区,分别为不施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生物肥、常规施肥+氮肥增效剂,研究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大水漫灌,同一灌水条件下的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最高,说明在职中玉米生产过程中,可采用膜下滴灌和常规施肥+生物肥的施肥模式相结合,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关键词灌溉;施肥;土壤;养分中图分类号S275.4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12.007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Modes on Soil Nutrients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ConditionsZhang Jie(Yidequ Ca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Hongshuihe River Management Office of Minle County,Minle734500,Gansu,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s on soil nutrients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conditions,a split-plot experiment design was adopted.The main irrigation areas were drip irrigation under film and flood irrigation.The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nitrate nitrogen,ammonium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s in soil were studied by using no fertilizer,conventional fertilizer,conventional fertilizer+biological fertilizer,and conventional fertiliz‐er+nitrogen synergi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ammonium nitrogen,nitrate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under drip irrig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flood irrigation,and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under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bio-organic fertilizer un‐der the same irrigation condition were the highest,indicating that during in-service maize production,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ere the highest.A combination of submembrane drip irrigation and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biological fertilizer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soil nutrient content.Key words:irrigation,fertilize,soil,nutrient水分是植物生长必需品,也是植物营养物质输送的载体,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使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华北平原中部夏玉米农田不同施氮水平氨挥发规律

华北平原中部夏玉米农田不同施氮水平氨挥发规律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4)doi:10.11838/sfsc.1673-6257.19311华北平原中部夏玉米农田不同施氮水平氨挥发规律山 楠1,赵同科3,杜连凤3,安志装3,何艳洁1,郝玉翠1,孙秀君1,串丽敏2∗(1.唐山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097;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摘 要:以华北平原中部地区潮土为对象,研究了撒施不同水平尿素对夏玉米季氨挥发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氮肥和减少农田氨挥发损失提供依据。

结合当地农民种植与施氮习惯,试验设置8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50(N1)、100(N2)、150(N3)、200(N4)、250(N5)、300(N6)、400(N7)kg·hm-2,利用田间试验原位测定-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

结果表明,夏玉米种植体系在施入氮肥后发生了明显的氨挥发,且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5 d内,在施肥后1~3 d 出现氨挥发速率峰值,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通量最大分别达到N 2.35、5.30 kg·hm-2·d-1,基肥期氨挥发量在N 3.76~9.82 kg·hm-2,追肥期氨挥发量在N 5.79~27.29 kg·hm-2。

在整个夏玉米生长期间,氨挥发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施氮量为200 kg·hm-2条件下,氨挥发量相对较低,夏玉米产量为10 721.87 kg·hm-2,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处理的玉米产量。

可见,合理的氮肥用量能够兼顾产量和生态环境,京郊夏玉米田间土壤在200 kg·hm-2的氮肥水平下,玉米产量最高且氨挥发损失较低。

关键词:施氮量;氨挥发;夏玉米;潮土;原位测定氮素在农作物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我国农田氮素肥料的年消耗量占全球比例约为30%。

果园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案对坑壁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果园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案对坑壁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2019 年 7 月 Jul. 2019
灌溉排水学报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文章编号:1672 - 3317(2019)07 - 0052 - 08
第 38 卷 第 7 期 No.7 Vol.38
果园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案对 坑壁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孙瑞峰 1,马娟娟 1*,孙西欢 1,2,郭向红 1,高 娟 1,张人天 1,马 丽 1,李嗣艺 1①
农业措施(施肥量、施肥方式以及灌溉方式)、气象因素(温度、湿度)和土壤温度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 素[4]。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对果园土壤氨挥发的研究报道不多[5-7]。已有研究 表明氨挥发速率与施肥量正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大,氨挥发损失累积量显著增加[8]。周伟等[9]对稻田氨挥发 研究发现,穗肥氨挥发损失率低于分蘖肥,分别为 6.3%和 16.7%,且氮肥利用率高。丁阔等[10]对梨园氨挥发 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追肥期氨挥发速率和累积量小于基肥期。Holcomb 等[11]研究证明,尿素表施后立即灌 水,能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量。翟学旭等[12]研究发现不同追氮期氨挥发速率峰值和累积量有显著差异,非灌 溉条件下氨挥发损失量显著高于灌溉条件。据报道 ,采用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灌水利用效
5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率,同时还可以减少氨挥发损失[13-14]。雷杨莉等[15]采用交替灌溉施肥方式研究得出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能 够显著减少氨挥发损失。王科等[16]对冬小麦氮素分布进行研究,发现低压喷灌相对于传统漫灌能够明显减 少土壤氨挥发。因此结合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建立科学的施肥制度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孙瑞峰,马娟娟,孙西欢,等 . 果园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案对坑壁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2019, 3(8 7):52-59.

施肥深度、灌水条件和氨挥发监测方法对氮肥氨挥发特征的影响

施肥深度、灌水条件和氨挥发监测方法对氮肥氨挥发特征的影响

施肥深度、灌水条件和氨挥发监测方法对氮肥氨挥发特征的影响徐万里;刘骅;张云舒;汤明尧;王西和;唐光木【摘要】[目的]研究施肥深度、灌水条件和氨挥发监测方法对土壤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的影响,为评估田间原位监测试验结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微区试验模拟大田基肥和追肥氨挥发条件.[结果](1)在轻度盐演化土壤上,氨挥发速率和损失累积量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深施土壤10cm氨挥发降低到施氮量2%以下,可有效控制氮肥氨挥发损失;氨挥发持续时间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而缩短.(2)施肥后延迟灌水情况下,初始含水量高的土壤比含水量低的土壤氨挥发损失大;在同等条件下,延迟灌水会增加氮肥氨挥发损失;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氨挥发损失降低;(3)3种氨气吸收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密闭法检测值远低于抽气法和通气法;在试验区域和试验条件下,抽气法和通气法监测结果较为接近.[结论]施肥深度和灌水条件是否与当地大田操作一致,是氨挥发测定值能否反映田间真实值的关键;三种监测方法对氨挥发田间原位监测是系统影响,密闭法结果偏低,抽气法是否反映田间真实值与抽气速率相关;通气法不需动力,可适用于田间多处理试验.%[ Objective and Method] The aim of this text was mainl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fertilizer depth, irrigation and th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monitoring method on the loss of ammonia volatdization characters of nitrogen fertihzer and provide basis for evaluating resuIls of field in - situ monitoring test . [ Result] (1) On the light saline soil, ammonia volatilization rate and loss cumulation were decrease with increase of fertilization depth, ammonia volatilization decreased to below 2% of nitrogen rate when nitrogen was applied to depth of 10 cm of soil, whieh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loss of ammoniavolatilization of nitrogen; the duration of ammonia volatilization shorten with increase of fertilization depth; (2) Under postponing irrigation condition after fertilization , th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loss of the high initial water content soil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low initial water content soil; and under the equal conditions, the postponing irrigation could increase loss of ammonia volati1ization of nitrogen; and the loss of ammonia volatilizat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irrigation amount; (3)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of three methods of ammonia gas absorption showed that detection value of enclosure metho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ir exhaust method and venting method;Under this Lest area and conditions,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air exhaust method were close to each other. [ Condusion] Whether the fertilization depth and the irrigation whether were consistent with local field operation, which was the key of ammonia volatilization measured value whether reflected the field true value; the mortitoring method had systematic influence o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in field in - situ monitoring , results of enclosure method were on the low side, and whether the air exhaust method reflected the field true value was correlated with pumping speed; and the venting method need not dynamic, which was suitable for field multiprocessing experiment .【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48)001【总页数】8页(P86-93)【关键词】氨挥发;施肥深度;灌水;氨挥发监测【作者】徐万里;刘骅;张云舒;汤明尧;王西和;唐光木【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厅土壤肥料工作站,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80 引言【研究意义】氨挥发是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其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

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

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

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邬刚;袁嫚嫚;曹哲伟;张兆冬;王莉莉;王永露;孙义祥【摘要】基于田间试验,采用密闭室连续抽取法研究不同水分和氮肥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以期为减少水稻生产中氮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基肥阶段,氨挥发量占当季损失量的52.92%~90.78%;氮肥管理模式显著影响氨挥发损失,采用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的一次性基施能显著降低8.27%~14.22%的氨挥发损失.在常规施肥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5:2:3,肥料种类均为普通尿素,N1〕条件下,控制灌溉处理氨挥发损失较常规灌溉处理显著降低10.04%(P<0.05).各施肥处理氨挥发量与同期田面水NH4+-N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综合氨挥发排放强度分析,控制灌溉和采用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的一次性基施组合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稻田水肥管理模式.【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35)005【总页数】8页(P651-658)【关键词】水分管理;氮肥管理;稻田;氨挥发【作者】邬刚;袁嫚嫚;曹哲伟;张兆冬;王莉莉;王永露;孙义祥【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定远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安徽定远 233200;安徽省定远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安徽定远 233200;安徽省定远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安徽定远 233200;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S274水分和氮素是影响水稻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

我国水稻生产中水分消耗量和氮肥投入量均较大[1-3],但是两者利用效率并不高,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仅为50%[4],水稻生产中化肥氮素利用效率仅为27.1%~35.6%[5-6]。

氨挥发研究方法

氨挥发研究方法

—、箱法(Chamber Methods)1.静态闭路箱法(Closed-static Systems)原理是将供试的土壤、肥料和作物等放在一密闭容器中,用酸性物质吸收挥发的氨,然后进行定量测定。

该方法装置简单、易于密闭、移动性好、适用于小尺度测量,主要用来研究不同因素如土壤性质、氨肥种类、施肥方法等对氨挥发的影响。

但是静态闭路箱法破坏了被测地块上的自然环境状态,箱内的湍流状态以及温度、湿度、光照、辐射状况、降水等微气象条件均发生改变,气体交换主要依靠分子扩散形式,这会严重低估氨挥发通量,且箱内氨浓度的增加会影响挥发通量的测定。

因此,该方法测得的氨挥发量与田间实际情况下的氨挥发量会有很大差异。

2.半开放法(Semi-open Systems)国内通常称为通气法,该方法氨捕获装置仅由一个聚氯乙烯硬质塑料管和两片浸过磷酸甘油溶液的海绵构成,结构简单。

浸润每块海绵通气面积的3. 8%,试验过程中可以保证装置内的土壤表面经海绵与外界环境的空气流通,下层海绵用来吸收土壤挥发的氨,上层海绵吸收空气中的氨,并防止其进人装置内而被下层海绵吸收。

吸收在下层海绵的氨可用1mol•L-1的KCl溶液浸取,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静态闭路箱法捕获装置内的通气条件,操作简单易行,适合小尺寸测量。

但是半开放法条件下,箱内的土壤条件、微气象条件和生物状况与自然条件下相比仍打较大差异,分子扩散仍然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形式,导致测得的氨挥发量不具有代表性。

3.动态闭路箱法通过气泵将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交换出来,经过酸吸收液吸收挥发的氨,然后定量测定酸吸收液中的氨。

研究表明,这种情况下通气速率是影响氨挥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当通气速率很小时.氨的挥发也很少,氨挥发设随通气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换气频率达每分钟15〜20次,氨挥发即接近最大值。

动态闭路箱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箱内被测地块自然环境的微气象条件,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但是灵敏度较低,室内微环境人为影响较大,较大的气体交换速率会高估氨的挥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基本相同,施肥后 13 ~ d内达到峰值 ,随后逐渐下 降 , 周后无明显排放。 1 氨挥发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 加。 尿素的施用促进氨挥发, 而在等氮施用量下 , 缺磷 处理通过氨挥发损失的氮量较多 , 较高水平 的秸秆和 绿肥施用也会增加氨挥发量。此外 , 氨挥发与田面水 N 4 N浓度及水层 p H+ 一 H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气候 条件也显著影响氨挥发量 。 氮肥在土壤 中的深度对氨挥发有显著影响。 研究
『 杨淑莉 , 宁, 宝 ,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下 田间 7 1 朱安 张佳 等. 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田. 干旱区研究 , 1() 1 41 2 03 : 5 2. 0 4 -
[ 吴萍萍 , 8 1 刘金 剑 , 秀霞 , 不 同施肥制 度对红壤 地区双 杨 等. 季稻 田氨挥发的影 响『. J 中国水稻科学 ,0 9 1 :5 9 . 1 2 0 ( )8 — 3
综 上 所述 , 究 不 同灌 溉 、 肥 条 件 下 土壤 中氨 研 施
的挥发特性 ,对探讨氮素在土壤 中运移和转化机理 , 分析不 同环境条件下影 响氮素运移和转化过程有着 重要作用 , 对丰富和发展灌溉 理论与技术 , 提高氮肥
少氨挥发损失 , 以有机肥和化肥各半最好。 杨淑莉等川 发现不同施氮方式下土壤氨挥发速率 、 氨挥发 累积量
为 1 0 g m , . 7k/ 2占肥 料 ( 比例 的 o3 %( 1 。葛 4 h N) .9 < %) 顺 峰同 在研 究 中发 现 , 机 无 机肥 配 施 可 以 有效 减 等 有
现有的研究状况虽然对氨的挥发速率 、 挥发总量 做 了大量研究 , 但对如何减少氨的挥发还缺乏具体的 试验研究 ,为提高实际生产过程 中氮素的利用率 , 今 后还需着重研究减少氨挥发的途径及方法。
挥发还与 田面水 ( 表层土壤水 ) 铵态氮浓度 、 空气温 度、 风速 、t E 照时数及空气湿度等有密切关系。
33 减 少途 径 .
『 马腾飞 , 5 ] 危常州 , 王娟 , . 同灌 溉方式下 土壤 中氨 挥发 等不
损失及 动态变化 Ⅱ. 河子大学 学报 ( 】 石 自然科学 版 )2 1 ,0 0
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 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0 9 3 :- 1 1 20 ( )5 1 .
f1 彭世彰 , 4 杨士红 , 徐俊增. 灌溉 稻 田氨挥发损失及影响 节水
因素『. J农业工程学报 ,0 9 2 ( )3 — 9 】 20 ,5 8 :5 3 .
表明,尿素表施方式下 的氨挥发损失率最高达 4 %。 6 除受施肥影响外 , 彭世彰等[ 4 1 的研究成果说 明, 田氨 稻
考 文
献]
[】 朱兆 良. 1 田中氮肥 的损 失与对策 f. 与环境 ,0 0 1 : J土壤 1 20 ( ) 『 董文旭 , 电明 , 春胜 , 华北 山前平原 农 田氨挥 发速 2 1 吴 胡 等. 率与调控研究『 .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0 15 :9 — 0 3 1 2 1 ( )9 7 10 . 『 王珏 , 3 1 巨晓棠 , 张丽娟 , . 等 华北平 原小麦季氮肥 氨挥发损
所 造成 的损失 。
32 不 同施肥 条件 下 土壤 中氨 挥发 特性 .
不 同的施肥方式会造成氮素在时空分 布上 的差 异性 。马腾飞等[ 5 1 在对新疆北部灰漠土的研究试验中 也发 现 ,不 同施 肥 量对 氨 挥 发有 着 重 要 影 响 ,猢 和 N N 伽处理与 N 和 N 处理差异显著。 。 在相同灌溉处理 下 ,全生育期收集的氨气损失总量 N N8 N N , 4 > 0 0 > 其 中 F 姗( N 漫灌 N 处理收集 的氨气损失总量最高 , 姗)
06 ~ 5 0k/h zd . 3 . g(m ・)之 间 , 占 施 肥 量 的 0 9 6 0 . %~ 0
植物体在吸收土壤 中的氮肥时 , 只能利用两种形
态 的氮 , 即铵态 氮 ( H+和硝 态 氮 ( O一。 N 4 ) N , 如果 土壤 中 ) 不 是这 两 种形 态 的氮 , 必 须要 经 过微 生 物 的转 化 过 就
的 4 %~ 6 1 5 %。
风速等 。 例如 , 土壤本身 p H值 、 阳离子交换量、 碳酸钙 含量 、 铵态氮 的相伴 阴离子种类 、 氮肥使用方法等都 会对氨挥发 的过程产生影 响, 因此 为有效提高氮素利
用效率 , 应多采用新型肥料或有机肥与无机肥配 比施 入, 同时尽可能采 取深施施肥方法 , 从而减少氨挥发
山 水利富 西 窜
技术与应用・0 1 2 1 年第 l 期 0
不同灌溉和施肥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特性研究
李婧 羿原 002 ) 30 4
[ 要] 摘 氮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养分之 一,但施入土壤 中的氮素在氨化作用及反硝化作 用下会造成
2 影响氨挥发因素研究现状 氨挥发损失是氨 自土表或水面 ( 田) 水 逸散到大 气造成氮素损失的过程 。 影响氨挥发的主要 因素是土 表 或土 表水 面 的氨 分压 及掠 过 土 面或水 面 的风速 , 前
者 决定 于 土壤溶 液 或 田面水 的铵离 子浓 度 , 速 除受 风
气象条件影响外 , 还受植被郁闭度的影响【 在氨挥发 l 1 。 影响因素方面 , 前人做了大量研究。例如 , 董文旭 等[ 2 1 的研究成果表 明 , 肥料施用时间 、 土壤温度和灌水等 因素显著 影响 土壤氨 挥发 速率 ;氨挥 发损失 量在
时 间 较 短 ,基 肥 与 追 肥 后 氨挥 发 速 率 最 大分 别 达 到 11 g(m ・) 06 g(m ・)可 见 冬 小 麦 基 肥 . k/h 2d 和 . k/h 2d , 2 6
体 内的有机氮 ,这一过程为生物体 内有机氮的合成 。
动植物 的遗体 、 出物和残落物 中的有机氮被微生物 排 分解后形成氨 , 即氨化作用。 在有氧的条件下 , 土壤 中 的氨或铵盐在硝化 细菌的作用下最终氧化成 硝酸盐 的过程 叫做硝化作用 。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 , 土壤中 的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还原成 亚硝酸 盐, 并且进一步还原成分子态氮 , 分子态氮返 回到大 气中 , 这一过程被称作反硝化作用 。 氨挥发 的过程发生在氨化作用 中, 当有机氮被微 生物分解形成氨后 , 当土表或土表水 面的氨分压 ( 气 相中氨 的浓度 ) 大于大气的氨分压( 大气 中氨的浓度 ) 时 ,氨发生挥 发 。氨挥发在氮 的损 失 中约 占 2 % 0
氨挥发损失高于追肥。 3 氨挥 发特 性及 减少 途径 31 不 同灌溉条件下土壤 中 . 氨挥发特性 在不 同的灌溉条件下 , 土壤 中的水分分布情况各 异, 从而影响到土壤中水 氮的运移 , 造成氮素在 时空
分 布方 面 的差 异 ,以至 影 响着 氨挥 发 的速 率及 进 程 。
止氮污染有着重要作用 。
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 与淹水灌溉相 比, 控制灌溉减
生 圆 !
S HANXI AT S RC W ER RE OU ES
少了稻 田氨挥发损失。马腾飞等i s 1 对新疆北部灰漠土 在不 同灌溉方式下施肥后 土壤氨气挥发损失进行 了 研究 ,在网室 内利用土柱进行滴灌和漫灌模拟实验 , 通过 自行设计 的连续抽气装 置研究 了滴灌和漫灌方 式下施肥后土壤氨的挥发损失。结果表 明: 在不同施 肥处理下 ( 2 k/ 2 3 k/m 和 N8 g m )漫灌 N4 g m , 6 g o h N0 h 4 k/ , o h
流失, 氨化作用 中产生的氨挥发 又是 氮素损失 的主要途径。 分析 了影响氨挥发的主要 因素 , 绍 了不同灌溉、 介 施肥条件 下土壤 中氨挥发的特性及减少氨挥发 的途径 , 对合理规 划氮肥 的使 用、 防止氮污染有 着重要 作用。 [ 关键词 ] 土壤 ; ; 氮 氨挥发 ; 灌溉条件 ; 施肥 条件
『 苏芳 , 9 1 黄彬香 , 泉 , . 同氮肥形态 的氨挥 发损失 比 丁新 等不
较『 . J 土壤 ,0 6 6 :8 — 8 . 1 20 ( )6 2 6 6
[ 作者简介 ] 李婧 羿(9 8 )女 , 18 一 , 太原理工 大学农业 水土 工程专业硕士研 究生在读 。 [ 收稿 日期 】 0 1 0 — 2 [ 回 日期 ] 0 1 0 — 0 2 1- 8 1 ;修 2 1- 9 2
( )2 4 2 8 3 :9 — 9 .
f1 葛顺 峰 , 6 姜远 茂 , 福 田, 春季有机肥 和化肥 配施 对苹 彭 等. 果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叨. 水土保持学报 ,0 05 :9 — 0. 2 1( )19 2 3
苏芳等翻 在试验 中发现 , 与尿素对 比 , 采用硝 酸 铵 、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肥料 的氨挥发 比尿素要低 , 其中硝酸铵最低 , 其次为硫硝 酸铵和硝酸铵钙 , 结果 表明 , 新型肥料可有效减少氨 的挥发 , 提高氮肥利用 率。另外 , 影响氨挥发的主要 因素是土表或土表水面 的氨分压及掠过土面或水面的风速 , 前者决定于土壤 溶液或 田面水 的铵离子浓度 , 因此 , 努力降低施肥后 土壤溶液或田面水中的铵离子浓度及 p H值 , 是减少氨
挥发的技术关键。
4 结 论和建 议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发现 , 不同灌溉方式对 氨挥发 的影响不大 , 而不 同的施肥方式 , 尤其是不同 的肥料对氨挥发影响较大。 氨挥发的速率主要取决于 土壤表层或土表水层中氨和铵的浓度 、H值 、 p 温度及
氨气挥发量略高于滴灌。 氨挥发主要发生在作物生长 的初期 阶段 , 滴灌前 3 次收集的氨挥发量 占总损失量
程, 转化成铵态氮和硝态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植 物 吸收 土壤 中的铵 盐 和 硝酸 盐 , 而将 这 些 无 进 机氮同化成植物体内的蛋 白质等有机氮 , 动物直接或 间接以植物为食物 , 将植物体内的有 机氮 同化成动物
1. %, 4 0 且大部分氨挥发发生在夏玉米 时期 , 9 施肥后 及时浇水能有效减少氨挥发 , 特别是在低初始水分条 件下最为明显 , 而在高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 , 浇水时 间对氨挥发量的影响减弱。王珏等【 3 】 的研究结果也表 明: 冬小麦施用氮肥后 氨挥发速率升高 , 高峰期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