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1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苏教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6课 孝亲敬长 第1框 百善孝为先讲义 陕教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是古人修 身的必读书目。在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孝是诸德之 本。“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要求子女:“居 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孝经》名句
•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 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父母为我们辛苦操劳,这份“账单” 写不完,也列不清。如果把那些感人的故事一个一个写下 来,你打算先写哪一个?
抚养一个子女成年需要多少钱?
• 中国社科院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孩子的经济 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 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 养总成本为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 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 婚不在读子女的总成本则达到49万元。可以说, 抚养子女的总经济成本是惊人的。这还未包括社 会赠送、学校免费、春节压岁钱等5万至6万元的 收入。
二十四孝故事——卖身葬父
•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 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 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 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 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 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 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 感。
赡养义务
• 《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国《婚姻法》也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 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 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6课-孝亲敬长-第1框-百善孝为先素材-苏教版
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的故事5则尽孝是中华名族的美德,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及时行孝是一件美好幸福的事情,下面是上学吧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百善孝为先作文素材:孝敬长辈的故事5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启迪。
百善孝为先优美语句1、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2、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3、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4、对父母的孝是“爱亲”的一种表现,对天下年长之人的孝是“泛爱众”的一种表现,可见,就孝之来源看,根植于一个“爱”字。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会意识到,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表面的毕恭毕敬,也不是优厚的物质生活,他们所要的不过是儿女的一声呼唤,一声关切的问候,晨起一杯暖心的茶……【1】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孝敬父母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7课 与人为善 第1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案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1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1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1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3、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实质及意义.【教学重点】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教学难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换位思考,平等待人,做到与人为善.导学过程师生活动【自主学习】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思品课本P80—84内容,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相信你一定行的!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的________重要原则。
这要求我们学会________,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去体验对方的__________,了解对方的___________,从而在彼此心灵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处理的_________“黄金法则"。
任何人、任何国家,在谋求自己__________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__________.我们不能满足自己的___________而忽视他人的_______,更不能牺牲他人的______________来谋求自己的发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1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苏教版
换位思考
•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 录的传统经典,其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成为 耳熟能详的名言。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做自己不 喜欢做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喜欢做的 事情。其实,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你肯定不喜欢 别人粗暴地对待你,那你也不应该粗暴地对待别人;你肯 定不喜欢别人背后对你说三道四,那你也不应该背后对别 人说三道四……
平等待人
• 一家生意兴隆的点心店门口来了一个衣衫槛褛的乞丐,伙 计见了急忙赶他离开。乞丐拿出几张小面额钞票说:“冷 天我不是来乞讨的。听说这里的点心好吃,我也想尝尝。” 店老板目睹这一幕,走上前十分恭敬地把两个热气腾腾的 点心递给乞丐,并接过钞票说:“多谢关照,欢迎再次光 临!”店员十分不解,店老板解释说:“他今天是作为一个 客人来到这里的,我们应当尊重他。要记住:我们的一切 都是顾客给予的。”
•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被迫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谈谈 你当时的感受。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每个 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也不完全相同, 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毕竟,你所想的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因此,我们要学 会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和视角,去体验对 方的内心感受,了解对方的确切需求,从而在彼此心灵间 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 看第一个材料 • 你有过站在他人立场上体会他人心情的经历吗?按照下
面的三步换位 • 思考,看看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 第一步:他(她)的需要是: • 第二步:他(她)不希望我: • 第三步:我更好的做法是:
• 一个人如果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观察和思考 问题,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给对方一 份尊重和理解,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双方的关系就会更融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6课
表达方式 效果
5、父母与我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 世方法,需要我们在沟通中_____。和
相互理解
知识结构
典例精析
1、下班回到家的李先生第一件事就是 直奔女儿房间。推开门,看到女儿做出
答案解析
答案:C
2、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应 该( )
答案解析
答案:C
3、出现右边漫画中现象的原因是( ) A.爸爸妈妈不爱孩子
问题设计
•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王明与父亲在家庭 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有较大的差异,也影响了他们的沟通。
• 解析: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和严格要求,有时会和青少年自身的愿望、兴趣相 违背,因而在学习、生活、业余爱好等方面产生矛盾与误解,影响了沟通。 此外,由于子女与父母是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这就使得子女与父母在家 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答案解析
答案:B
课后训练
A
1、目前,许多初中生总觉得自己与父
D
2、右面的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子女与父母之间在一些问题上观点相
D
3、学琴六年了,李丽恨透了所有的乐 器。她对父母时常提醒自己“别忘了练
D
4、七年级学生小芸这几天很烦恼,小 阳问起原因时,她说:“最近爸爸妈妈
5.小明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我的父亲 在外人眼里绝对是个好男人:有文化,
阅读材料,请你思考:
架起沟通心桥
目录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知识结构 典例精析 课后训练
学习目标
1、学会理解,宽容和感恩;增强责任
课前预习
互相伤害
权威 不同
心理
逆反心理 故意
教育和劝说 紧张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7课 与人为善 第2框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课时训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2框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课时训练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2框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课时训练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2框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课时训练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这说明()A、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了自己B、帮助自己也就是帮助了别人C、真诚的帮助都是为了补偿D、帮助别人不能获得任何帮助2、当你的好朋友作业不会做时,要求抄你的作业时,你的爱心应该表现在()A、不给他抄,不再同他做朋友B、帮助他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难题C、给他抄,谁叫我们是好朋友呢D、欺骗他,说自己也不会做3、小明热心地帮助别人后反而被大家误解,他应该()A、没有必要说清楚,只要自己心安理得B、用适当方法解释,消除误会C、到处诉说苦水,让大家理解自己D、以后不再有爱心4、“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说明了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在于()A、与人同忧B、与人同乐C、将心比心,推己及人D、互相帮助5、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观点,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有 ( )A、是自私自利的想法B、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符合C、会产生损人利己的行为D、是一种缺乏关怀和爱心的观点6、“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7课 与人为善 第2框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学设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2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学设计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2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学设计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2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学设计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爱心的深刻含义,做一个充满爱心助人为乐的人。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内容:阅读感悟“天堂与地狱的差别”(教材P59—60)讨论: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提示: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天堂或地狱,但这则故事通过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比较,得出两者的差别其实就在于人与人之间能否相互帮助,或者说是否存在着“爱”.没有“爱"的世界犹如地狱一样,只有充满了“爱”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一、爱心的表现形式(板书)讨论3:台北青年自愿捐献骨髓是爱心的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河里,请你谈谈现实生活中你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有哪些形式?设计意图:通过讨论3,一方面让学生感悟体验被别人帮助、关心的心境,使学生认识到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别人关心、帮助,体验“人人为我”的喜悦,让学生说出来,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感恩。
教师小结: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
2019-2020年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 与人为善苏人版练习题八十四
2019-2020年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苏人版练习题八十四第1题【单选题】小韩升人初中,住进学校的集体宿舍后,得到室友们的许多关照,他却对别人漠不关心,觉得他人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久而久之,室友们渐渐疏远了他。
这启示我们( )A、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B、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C、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D、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A、公平B、正义C、平等D、宽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有( )①设置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②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免交课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政策③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④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已所不欲,勿施地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下列做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小虎经常给弱小的同学和女同学起绰号。
B、李老师组织活动前都征求同学的意见,从不强人所难。
C、王通不小心把教室的门踢坏了,他说是小杰踢的。
D、小刚喜欢溜旱冰,星期天他非要不喜欢溜冰的小李陪她玩不可。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人无完人,朋友难免有缺点;人各不同,朋友之间难免有分歧。
对此,我们应该学会( )A、尊重和理解,不坚持原则B、迎合和顺从,不针锋相对C、包容和忍让,不在乎对错D、理解和宽容,不斤斤计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交友是一种交换关系B、给予朋友帮助时应要求朋友回报C、交友只能得到物质享受D、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发现了朋友的错误,应该( )A、不分场合,坚决指出B、抱着原谅之心不去指出C、坚持原则,适时指出D、尽量回避,不闻不问【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 )A、要学会尊重他人B、要学会换位思考C、要学会宽容他人D、要学会关心他人【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作为“心田之约”校刊编辑的晓晴,收到了林鸿同学的来信,信中写道:“在班里,我的朋友很少,经常有种被遗忘的感觉,我想多交朋友,我该如何做?”为此,晓晴提出了下列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敞开心扉,开放自我②欣赏他人,真诚夸赞③要考虑、体察朋友的需要④保持好奇心,但要尊重隐私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刘洋和王强是好朋友,期中考试时,王强有一道题不会做,而刘洋却会,作为好朋友的刘洋应该( )①好朋友就该互相帮助,给王强传个纸条把答案告诉他②好朋友也应该讲究原则,这是考试,不能帮他作弊③故意告诉他,自己也不会④考完以后再帮助王强解决难题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进入一个新的班集体,见到了很多新同学,你将与他们( )①、和睦相处②、互相帮助③、互不理睬④、很快熟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进入青春期后,有些中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闭锁心理,他们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少与人交流,很少甚至没有朋友。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7课 与人为善 第1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助学生懂得并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会融洽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教学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过程:环节一:视频导入1、播放电影《孔子》片段2、小组交流名言赏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环节二:生活在线细雨淅沥,秋风瑟瑟。
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
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
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探究:1、中年妇女为什么会“皱起眉头,面露不悦”?2、你们认为她“喃喃自语”些什么?3、请你评价一下中年妇女的言行?生活在线(续)雨还在下,车继续行进。
放学后的我也上了这辆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环节三:生活剧场材料:大人都喜欢逛商场,特别是妈妈。
但我们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尤其是人多热闹的商场。
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纳闷。
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不能吸引小孩子呢?探究:1、为什么小孩子不喜欢待在商场里?(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得出结论)2、在生活中,别人有没有强求我们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环节四:生活感悟你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你不想被人伤害,就不要伤害别人;……环节五:情感升华展示两组图片,学生比较得出结论。
(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7课 与人为善 第1框 已所不欲,勿施于
A思考:店老板为什么要这么做?
B回忆:我们可能都有过不被尊重的经历,回忆你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2. 阅读P83第二段材料
日常生活中,你是用什么方式平等地对待他人的?请举例说明。
3. 阅读P84“小女孩和萧伯纳”材料
A你如何看待大作家和小女孩之间的平等与差异?
B在我们生活中,以相貌,生理缺陷等取笑他人歧视他人都是不和谐的音符。在受到不平等对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2.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换位思考,平等待人,做到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实质及意义。
2.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教学重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实质及意义。
教学难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实质及意义。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情景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P81上方图片和下方文字,并谈谈你对他们对话的认识。
教学结
典型例题
教后记
讲授新课:
1.在生活中,你有被迫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或者强迫人家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吗?谈谈你的当时想法和现在的认识。
2.阅读教材P82第一段材料,思考: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奇迹”?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3.2015年11月访问越南时强调,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将继续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沟通,永远做社会主义国家的亲密同志,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道德与法治
课题
第17课 第一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主备人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2框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刘德华友好地谢绝道:“不不不,你先请。”一个“请”字,让王宝强更 加不自在了,一个劲儿往刘德华身后钻。接着,两人就互相推辞起来。最终,受 宠若惊(shòu chǒng ruò jīng)的王宝强被刘德华推到了前面。)
2021/12/8
第六页,共十三页。
故事(gùshì)续写
上完洗手间后,王宝强走到洗手池旁,面对以前从未使用过的感应式水龙头,扭、按、提,就是(jiùshì)不 见水流出来。他有些纳闷:咦?明明看见前面的人刚刚使用过,怎么突然就不灵了呢?王宝强额头上不禁冒出 了细汗。
后将利息汇总捐给贫困学生。爱心助学、放飞梦想
No
Image
12/8/2021
第十三页,共十三页。
任何理由的袖手旁观、无动于衷(wú dòng yú zhōng),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2021/12/8
第五页,共十三页。
故事(gùshì)续写
王宝强因主演的电影(diànyǐng)《盲井》而获得第
40届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在他去台湾领奖的时候,有一次,他排队上洗
手间,刘德华作为颁奖晚会嘉宾也走了进来,并 且排在王宝强身后。王宝强有些紧张,立即闪到 刘德华身后,说:“你站前面吧。”刘德华看着 面前这位不相识的年轻小伙……
帮助他人要真诚,要考虑对方的实际(shíjì)需要。
2021/12/8
1.思考:学校为什么主动核实情况,无需学生申请,自动打款?
2.学校为什么以每人每餐消费3元计算,而不发更多的补助款?
第九页,共十三页。
帮助他人也要有原则(yuánzé)。一方面要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违反 法律法规的事情不能帮,对他人的不正当要求,要坚决拒绝。另一方面 要量力而行,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达到的要求可以真诚委婉地拒绝。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7课 与人为善 第2框《授人玫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教学重点】1、感悟与人为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增强与人为善的主动性。
2、遵守帮助他人的原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帮助他人。
3、知道帮助别人的表现形式,以及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帮助他人的各种途径,掌握帮助他人的原则、智慧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帮助他人的智慧和方法,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思品课本
激发其_
提升了自己的______。
是助长他们的_____
一些很好的建议,
B、小明需要帮助时得到了好友的帮助,说明小明平时对朋友付出了爱心D、小张的做法是错误的,帮助好友应该是无私奉献的
【目
补充习
二次批阅评价(等第)时间:年月日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7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王平个子矮小,学习成绩一般,经常受到同学的嘲讽,你可以这样劝告他的同学()①仅从外貌判断一个人,那是极其肤浅的②王平是可以采用暴力手段报复同学的③要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好处就在于,通过换位思考()①你会变得宽容②你会变得善解人意③体会广交朋友的乐趣④你会心想事成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小奇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住进学校的集体宿舍后,小奇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
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他。
这件事让我们明白()①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②不能接受别人的关心③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④在得到别人的关心时,也应该想到去关心别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我们都有被“冒犯”的时候,对此正确的做法是()①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②耿耿于怀,找机会报复③与人为善,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④对方凶,我也凶,谁怕谁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5、小冬是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从不愿意帮助别人,还常常给同学起绰号,因此同学们都疏远他。
小冬之所以没有朋友,原因是()A、成绩好,不需要朋友B、同学们都很忌妒他C、他不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而是以挑剔的眼光看人D、别人都对他有所求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就需要()A、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B、换位思考,替对方设身处地着想C、宽容别人,委屈自己D、同情弱势群体7、下列描述中,体现了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精神的是()A、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B、老师总批评我,肯定是看我不顺心,故意找我的茬C、他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一定要找机会报复D、爸爸去外地工作,两个月都没打过电话,他不爱我,是一个坏爸爸二、论述题8、为什么我们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考虑他人的感受呢?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10、如何去理解平等?参考答案:一、1——7 ACDACBA二、8、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也不完全相同,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7课 与人为善 第1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时训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1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时训练(含解析)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1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时训练(含解析)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7课与人为善第1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时训练(含解析)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7。
1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选择题(1*12分)1。
下列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应该事事都要忍让 B。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给别人C. 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D. 要有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答案】A【解析】此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理解尊重他人。
BCD的理解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
A的理解错误,但符合题意应入选。
2。
在孔子看来,“爱人”就要做到()①让所有的人爱自己、关心自己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④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宜采用排除法。
孔子所说的“仁”、“爱人”都是要求人们懂得为他人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③④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①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每个人都要爱自己。
但不符合题意,此项应排除。
故该题应选C.3。
我们周围的同学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但在_______上是平等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17课 与人为善素材 苏教版
第17课与人为善1.为什么要学会换位思考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也不完全相同,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毕竟,你所想的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
⑵一个人如果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给对方一份尊重和理解,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双方的关系就会更融洽。
2.学会换位思考的要求学会换位思考,我们要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和视角,去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了解对方的确切需求,从而在彼此心灵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我们不能只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发展。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
尊重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获得尊重他人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
“敬人者,人恒敬之”,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
4.平等待人的内涵与意义⑴不同的人尽管存在年龄,体型,职业,身份,学历,家庭等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⑵平等待人,是人与人相处时应有的一种态度,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石。
5.现实生活中,帮助别人有哪些表现形式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助人之举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表现在点点滴滴的平凡善举中。
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碰撞后的谦让,一次跌倒后的搀扶??6.现实生活中,助人之举有哪些现实意义⑴传递爱心,帮助他人,人性才能飘逸芬芳,社会才会充满祥和。
⑵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我们给他人点亮一盏灯的时候,其实也在将自己照亮;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也恰恰为自己铺了路;方便别人的同时,往往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第16课孝亲敬长第1框百善孝为先导学案苏教版
《百善孝为先》【学习目标】一、用心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付出,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加深自己与父母的情感基础和情感认同。
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量种方式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孝心。
3、明白得孝顺父母既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传承,也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课前预习】一、用心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付出,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加深自己与父母的情感基础和情感认同。
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量种方式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孝心。
3、明白得孝顺父母既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传承,也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五、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
随着社会的进展,孝顺父母的方式方式会发生相应的转变,但孝顺父母的美德一直在_______。
六、孝顺父母是我国公民应尽的_________。
成年子女若是不履行供养、帮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______的谴责,还要受到_____的处惩。
孝顺父母,人人必需躯体力行。
7、孝亲敬长要从_____做起。
咱们天天都在同意父母的无私付出,并无在意他们脸上渐渐增加的皱纹。
咱们此刻尽管尚未______来供养父母,但一句问候、一点分担、一些明白得,都能够让父母取得安慰、释怀。
孝顺父母没有理由_______,也不能等待,更不能轻忽。
八、孝亲敬长要从_______做起。
学好作业,不提不合理的要求,是_____的表现;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解忧愁,也是孝心的重要表现;外出时,及时告知父母自己的行踪,不让父母担忧,既是孝心的表现,也是对父母的________。
【知识结构】【自主学习】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孝顺父母()A.主若是物质上的供养B.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不在于供养父母D.重在尊重关爱父母二、依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常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这告知咱们()①孝顺父母是已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③不“回家看看”是违法行为④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有一首歌的歌词中写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哇告知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幸福在哪里,朋友哇告知你……以下图片不能表现出“幸福的味道”的有()【合作探讨】4、在某敬老院的琦上有如此一段文字:“小孩,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刻教你慢慢用汤勺、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枕头发、擦鼻涕。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第17课 与人为善 第2框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教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法
合作交流、情境探究式 导入新课 阅读 P86“一杯牛奶”故事。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讲授新课 一.用善举传递爱心 1.阅读 P85 上方材料,晒一晒: 还记得上一次你帮助别人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上一 次别人帮助你是什么事吗? 2.辩一辩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VS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二.用智慧温暖彼此 1.阅读 P87 第一则材料,思考: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年级 课题 课型 七年级 第 17 课 第二框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新授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与人为善对自己对他人的社会意义,增强与人 为善的主动性。 2.真诚帮助他人的同时自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不断 提升自身道德境界。 能力目标: 1.遵守帮助他人的原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帮助 他人。 2.掌握帮助他人的智慧和方法,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帮助别人的表现形式,以及对自己,对他人,对 社会的意义。 2.了解帮助他人的各种途径,掌握帮助他人的原则,智 慧和方法。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意义 帮助他人的原则,智慧和方法。 学科 主备人 教材 苏人版 二次备课 道德与法治
教学过程
。 备 习 复 们 学 同 给 于 强 很 参 性 用 实 套 万 上 了 出 战 奋 数 围 范 题 命 试 考 年 几 近 合 结 , 辑 编 和 理 整 心 精 的 师 教 大 广 过 经
日常生活中,由于帮助他人的方法不对,有时候会出力 不讨好。你遇到过类似情形吗?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 里,改进方法是什么? 2.阅读 P87 第一则材料 情境探究:请设计一个类似的情境,探究帮助别人的恰 当方式。 3.集思广益 学校准备开展一次爱心帮困助学活动,同学们提出了一 些很好的建议,请你再做些补充。 教学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鸡汤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 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 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 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 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的世界。
我们谁都不想受到伤害,因此就要不去伤害 别人。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而能否
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能否做
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思考:
同学之间如何才能做到“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呢?
伤害他人 的行为与做法
正确的行为 与做法
孔子
你是如何理解:“己 所不欲 勿施于人 ” 的?
意思:就是说自己不 情愿的、不接受的,就 不能推给他人,让他人 去承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简单, 其实包含着很深的道理;看似容易,其实 做到还有一定的难度。
小东和小冬是五班两个极为调皮的学生,每天中午午 休的时候应该是大家最为安静的时候,可却是他们最为 活跃的时候,有一天,两人在走廊里追逐搞打,在经过 隔壁班门口的时候,小冬把小东往隔壁班后门口门上重 重一推,“砰”!这声响吵醒了隔壁班熟睡的同学,隔 壁班的学生感到十分的气愤,两个人不以为然,哈哈大 笑而去。第二天,五班的同学正趴在桌上午休,“哈哈 哈哈”几声大笑,走廊经过几个邻班同学,脾气暴躁的 小东跳了起来,冲到门口,大声喊道:“你们怎么那么 没素质,我们在休息!”走过的学生反问道:“你们前 几天经过我们班时还重重推了我们的后门呢!”小东哑 口无言,低下了头。。。
你会欣赏周围的同学吗?
我最欣赏 同学的勤奋,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 同学的机智,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 同学的爱心,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 同学的勇敢,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 同学的细致,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 同学的谦和,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 同学的韧劲,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 同学的正直,具体表现:
刚刚我们看到的中年妇女的例子,想一
对别人的优点
对别人的缺点
对别人的困境
在人际关系中
伤害他人 的行为与做法
正确的行为 与做法
对别人的优点 妒忌 中伤 不屑 肯定 虚心学习
对别人的缺点
吹毛求疵 讽剌 挖苦
对别人的困境 落井下石 冷漠
在人际关系中
搬弄是非 挑拨离间
包容 理解 善意提醒
关心 支持 排忧解难
和睦共处 真诚 信任
善待他人 学会欣赏
点评:
(1)“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 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2)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 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将心比心,推己 及人。
评价:偶尔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下,也许就能看到全新
想,这位妇女的行为,事实上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里,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愿意 做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 做的事情,我们来反省一下自己,你有没有过 ”己所不欲,施于人”或者别人有没有强迫我 们做我们不喜欢的事情呢?请说一说。
如果我们能时刻注意并努力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 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 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1 隔壁班的同学还有小东为什么生气? 2 故事中的小东、小冬,还有邻班经 过的同学谁有错,那么错在哪里? 3 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从这故 事里,给我们什么启示?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一个暴风雨的早晨,一位老人在海边看到许多小鱼被 抛到沙滩上。
老人想到太阳一晒这些鱼都会死,叹息一声朝前走了 。返回时,却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把鱼捡回海里。老人很 感动,也弯腰来帮忙。
老人说你救了他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在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炙烤着 的小鱼,当时你会想些什么?当小男孩将你捡起放 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生活感悟:
(1)“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
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 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 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 不能吸引小孩子呢?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