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一材料作文同步训练周测第77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选一材料作文同步训练周测 2020.03
1,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着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
②部分家长认为书法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乐意培养孩子的书法兴趣和爱好,但同时又认为书法与平时书写或作业脱节,实用价值不大;而且现在大部分人用电脑输入不需要用笔书写,取舍比较矛盾。
③当前,中学生书写普遍很差,且呈逐渐下降趋势。
问卷调查显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作业太多没时间练习,二是电脑的普及书写量减少、主观上不很重视。
读了上面几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按以下要求作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
”是的,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迁,眼前的一处风景,一段情谊,一份美好,一份遗憾,一份幸
福……也可能成为“再也没有”。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呢?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 【答案】老车
我家有一辆老旧的自行车,那是爷爷的。
打我记事起,爷爷出行就一直骑着这辆自行车.无论是上街,还是走亲戚,爷爷总会小心翼翼地从家里的东屋推出他的这辆爱车,那时我还小,爷爷有时会让我横坐在车前面的大梁上,爷爷带着我走街串户,看着我活泼乱跳开心的样子,爷爷很是高兴。
听奶奶说,爷爷是日本鬼子投降的那年出生的,家里一直开着一个小货铺,所以生活还算过得去,在爷爷上初中那年,父母给他买了一辆在当时还是很稀罕的这辆自行车。
后来爷爷上山下乡,但是去乡下时几乎什么也没带,就是没忘记带走这辆自行车。
然后有了我爸,那时也没什么玩具,爷爷就时常让我爸骑在车座上,大手按着小手推着车子乱溜,听我爸说,这也是我爸小时候最开心的时刻。
爷爷很爱他的车,每当赶集或走亲戚回来,他总是拿着毛巾,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车座、车轮上的灰尘,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后来爸爸工作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就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他
本想作为礼物送给爷爷的,却没想到爷爷死活不要,说自己骑惯了这辆旧车,没办法,新车爸爸只好自己骑了。
再后来,我们家买了小轿车,可爷爷说坐轿车不安全,出去停车也不方便,他出行还是习惯骑着自己的那辆老旧自行车。
有一次,爷爷骑车外出,被一辆疾驶而过的汽车碰到了,幸好人没什么事,只是擦破了点皮,但自行车的前轮被撞得扭曲变形了,钢条也断了几根.爷爷对撞人的司机说:“没事,我不讹你,你把这车轮修好就行了!”司机感动万分,修完车子还要给爷爷一千元钱,爷爷说啥也不要。
后来,爷爷年龄逐渐大了,骑不动自行车了,爸爸要把这辆老车当废铁卖掉,爷爷怎么也不肯,爸爸只好把他丢弃在楼下的过道里。
如今,爷爷老了,腿脚也不方便,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躺在床上的.而那辆老车历经了岁月的洗礼,轮子早已锈迹斑斑,车条已断了大半,车座也早已不知掉到哪里去了,如今它静静地斜倚在楼道的墙壁旁,就像一位年迈的老人一样,想是永远休息了.
现在我大了,也终于明白了爷爷为何对陪伴自己大半生的这辆老旧自行车始终舍却不掉.因为,爷爷的老车,印记着时代的变迁;爷爷的老车,承载着他这一生对生活的回忆!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本作文题的形式是材料作文。
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
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
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
“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
“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
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
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
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
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
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
立意角度:1、车的种类繁多,但上好哪辆车,砥砺前行都能到达目的地;2、投身科技的发展,实现人生理想,高科技的车需要高水平的人;3、特定的车,承载着特定的一段情;4、路况再复杂,车到山前必有路;人生再困苦,执着前行必成功;5、形态各异,车来车往,但不能迷失了自我,更不能搭错车,下错站;6、乘车只是一种手段,
一个过程,目的重要,沿途的风景也要欣赏。
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
写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
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2, 【答案】重视学生书写培养良好习惯
每年中考成绩出来以后都有这样的现象:个别平时思维活跃、成绩优异的学生,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尤其是男生;而部分学习认真,书写工整的中等生,在中考中却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成绩有较大的提升。
分析原因:那就是书写。
书写在学生考试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
尤其是中考时语文、政治、
历史等需要用大量文字来作答的科目,阅卷老师的主观评判不能忽略,几个科目下来字迹好差可能相差十几分甚至几十分。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书写如此糟糕呢?
我想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对书写训练的态度不够端正。
因为平时检测不扣书写分,字写得好坏对成绩不会有影响,平时为了完成作业,只求快速,不顾书写效果,做完了能及时交上就行,何况练字也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因此也就无暇顾及了。
二、检查要求不严。
平时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试卷等,只求写得对,不求写得好,即使发现个别学生书写不规范,也没有及时帮助矫正,以致形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
如:字迹潦草,不易辨认,行款格式不合规范,文面不洁,乱涂乱划,握笔姿势和坐姿不端正等坏习惯,就是过于迁就放任的结果。
三、教学示范不力。
学生的不少坏习惯是潜移默化受到教师的不良影响的。
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潦草,一挥而就,作业批改信手乱划,标点错乱,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以为常。
此外,各科老师布置作业过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在做作业时只求速度,不顾书写效果,更没有时间进行书写练习,也是客观原因之一。
有鉴于此,要改变学生书写糟糕的现状,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就必须采取策略,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一、加强教育重视书写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字作为书面汉语的信息载体,其书写目的是记录和传达语言,具有社会交际的实用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写字同样如此,为了使汉字起到社会交际的作用,就要写得清楚端正,使人容易辨认。
字是写给人家看的,就进而要求把字写的美观些。
字写得美观,就具有供人欣赏的艺术性,因而具有实用和艺术二重性。
我们今天学习写字的目的,不一定都要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端正、干净、容易认。
假如写的字让人难以辨认,就起不到交际的作用。
于人于己都不方便,影响办事效率,甚至出差错。
由此看来,学习写字对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来说都很有必要。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国家语委将出台规范汉字书写等级考试,并已在一些地方作试点。
《新课标》指出: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书写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所以首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字帖。
选择一本好学实用的字帖,字体一般为正楷或隶书,不提倡练行书或草书。
另外,选择字帖还要注意字的规范化,那些繁体字多、异体字多的字帖尽量不用。
其次要教给练习方法,纠正错误
的书写姿势,讲清利害,作出正确的示范,随时督促指导,养成习惯。
【解析】所给的材料是三则,第①则是说新课标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第②则是部分家长对书法的不同看法,一方面认为书法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乐意培养孩子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又认为书法与平时书写或作业脱节,实用价值不大;而且现在大部分人用电脑输入不需要用笔书写,取舍比较矛盾。
第③则材料是说当前中学生书写普遍很差,且呈逐渐下降趋势。
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作业太多没时间练习,二是电脑的普及书写量减少、主观上不很重视。
写作要求:读了上面几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审题立意:三则材料围绕书法或书写问题,从课标的要求、家长的矛盾、学生的书写差等方面谈起,这做一引起考生的感触与思考。
三则材料的关键词是“书法”,考生可以从材料①新课标的要求立意:支持或呼吁学生既要熟练地硬笔书写正楷字,又要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既要书写的质量,又要书写的速度。
可以从材料②中家长的角度立意:积极培养孩子的书法兴趣和爱好,积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反对平时书写和作业脱节的现象,反对电脑输入能取代用笔书写的认识,书法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把书写看成是一个人对文化的修养,而不能仅仅从功利性的角度认为其实用价值不大。
可以从材料③中的学生角度立意:当前中学生书写普遍很差要不得。
结合材料的两方面原因,指出解决书写普遍很差,且呈逐渐下降趋势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地表示中学生要重视书写,同时要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3, 【答案】再也没有
翻开那本在我抽屉里放了很久的相册,嬉戏的场景,天真的笑脸,还有那一片留下外公种菜的背影的土地,都会勾起我太多的回忆--我的童年。
那些照片都是我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生活的真实写照。
外婆家在一个不算偏远的村庄,人多却不拥挤,宁静却不失生气。
每到春夏季节,田里总会有农民伯伯的背影。
我出神地凝望着他们挥汗如雨
的样子时,少年不知愁滋味,不觉“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反倒觉得真有趣。
外婆家附近有条小河,清澈见底。
烈日炎炎的夏天,外婆洗着衣服与别人扯家常,我和哥哥尽情地在水里抓鱼,那鱼只有小拇指大小,或是打水仗把自己弄成落汤鸡。
我总想,被外婆“说”两句,比起这难求的快乐又算得了什么?回到家,香喷喷的炒年糕,外公钓来的鲫鱼,在池塘捉来的泥鳅,可都是美味佳肴啊!
快乐时光转瞬即逝。
每每合上那本承载着回忆的相册时,好像忽然从天堂直坠到地狱。
现在的我,脑中装的满是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英语语法……仿佛有一种莫名的力束缚着我,囚禁在监狱里出不来。
再也没有看到过农民伯伯耕田,因为我身在城市;再也没有在河中抓过小鱼,甚至打水仗,因为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再也没有吃过外婆家的炒年糕,没看到过外公的鱼,因为我的童年已不在。
永远失去了曾经的一切,而我却不能得知个中缘由……
外婆说,我可以随时去乡下玩,因为以前的一切都在。
但我不解,真的还都在吗?我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却拥有了成长的苦涩。
但我想,我会保存好这些曾经的快乐,“再也没有”的回忆不会随波逐流。
是否人越长大越缺少快乐?我也无从知晓。
但过去的都已过去,愿未来的我,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留遗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考生首先仔细阅读引导文,体会“再也没有”的双重含义,一是美好总会成为过去,要懂得“珍惜”,二是也包含着“未来还会有”,心怀“期盼”,这样理解,文章的立意就清楚了。
可以立意在追忆逝去的美好、憧憬美好的未来。
可以以这样的结构来写,先总地感叹时光流逝之快,本来具有的美好的事物皆成过
眼烟云。
然后引起下文,回忆美好的往事,写一件,或用详略结合的方法写几件,尽量写出这些事情留给自己美好的感受。
最后再表达情感,要么是在这些美好的往事中,自己认真地品尝过生活的甘甜,自己珍惜地过,没有遗憾,只有期盼;要么是自己没有很好的珍惜往日美好的东西,让它随时光流去,心中充满惋惜,提醒自己“再也没有”,今后要好好珍惜。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再也没有”,考生要弄清楚这个词语的意义,根据理解进行精准的审题立意。
在构思成文的时候,最好是写成记叙文同时要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