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0页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概况我班现有学生36人,除个别学生学习有较大困难外,其他同学成绩比较平均,合格率较高,上个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合格率为100℅。
虽然考试成绩还算可以,但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
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强人意。
同时,有几个学生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需给予特别的关注。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自主批读文三类。
共有课文32篇。
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4篇课文,第一单元:祖国河山、第二单元:感动生活,感动生命、第三单元:美好心灵、美好情感、第四单元:生活的智慧、第五单元:生活处处有科学、第六单元:生命的感动、第七单元:祖国情深、第八单元: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
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先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西师版语文五年级全册教案
第十七课: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搜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教学重难点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揭示1.看图设疑.出示投影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2.揭示.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1)小黑板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动植物名活动时间活动周期交流,小结:课文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命时钟,同时指出了像这些动植物一样,活动周期接近一昼夜(24小时)的就是昼夜节律.3.请6名同学分读一二句,齐读第三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先分别举例,然后总结规律.)4.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分号,省略号,领悟课文句子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1段.四,小结本课,布置练习1.课文介绍了关于生物节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第1段时,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通俗易懂.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种说明方法.2.当堂练习.(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同桌互背,老师抽查).第二课时一,抄写句子,引入学习1.抄写句子.(1)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2)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3)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4)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2.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订正.3.朗读抄写的句子,回忆课文,说说分别涉及课文哪些段落二,紧扣句子,领悟表达1.自读课文,想想抄写的4个句子在各自段落中起了什么作用.2.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1)这句话讲了哪两层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你读出这种关系.指名朗读,请学生在关联词下加着重号,齐读句子.(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两层意思的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关于第二层意思,学生理解困难,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潮汐”的资料,帮助理解.小结:招潮蟹觅食,身体变色的周期因与潮汐时间一致,所以叫潮汐节律.3.像这句话这样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还有吗请你找一找.学生找出后,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1)读句子,说说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注意提醒学生:课后题标的是”除……还有……”,其实,常见的格式是”除了……还有……”“除……外,还有……”.(2)课文哪些段讲了昼夜节律这段要讲什么节律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年周期节律.(3)仿照第一段的样子,改写本段.(冬天降临,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回大地,燕子又飞回到北方筑巢,觅食,生儿育女.兰花在春天争艳,荷花在夏天盛开,菊花在秋天怒放,梅花在凛冽寒风中散发出幽香……这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着年的节律周期进行的.)(4)指名交流,师生评点.(5)结合搜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周期的节律请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说一说.4.节律的周期多种多样,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变化多端呢当学生用第三段第一句回答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齐读,说说这句话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用什么关联词表示的.你能造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吗5.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研究生物节律呢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读句子,读最后一段.三,回顾全文,揣摩顺序1.学完这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时钟的知识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段之间的前后联系.在表明段间联系的地方作简单批注.指名交流.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1.课文举例介绍了有趣的生物节律,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搜集更多相关的例子,大家交流.也可以去阅读本文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生物趣话》.2.课内完成课后第2题.3.课外预习第18课《送你一片绿荫》.板书设计教学札记第十八课:送你一片绿荫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归纳每一段的内容.3.能抓住要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植绿护绿的意识.4.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并尝试运用.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要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并归纳每一段的内容.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趣的生命时钟》,了解了说明文这种文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说明文,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2.(齐读)在预习中大家了解到,这篇文章讲了谁送给谁一片绿荫 (指名答)为什么作者要把自己当作爬山虎,以第一人称”我”来写这篇说明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新颖,亲切)3.爬山虎向大家推荐自己,介绍自己,课文第1段有一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请找一找.(自荐)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荐”的意思.(相机指导生字”荐”)二,交流预习情况1.请7名同学做爬山虎的代言人,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爬山虎,各朗读一段.(自由朗读做准备,指名读,评议)2.学生汇报预习生字新词情况,不明白的地方集体探讨解决.(总结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等多种学法,指导交流”扦插”“中旬”等词的意思,相机指导生字)三,整体感知,学习归纳每一段的内容1.课文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每一段的意思.(学生默读,思考,批注)2.指名交流每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借助关键词,中心句,综合每句话的意思归纳段意的方法).第1段:讲”我”属葡萄科,善爬山爬墙,在环保中能发挥作用.第2段:讲”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第3段:讲”我”茎,叶的特点及作用.第4段:讲爬山虎能有效利用空间,大面积绿化覆盖进行制氧.第5段:消除人们对”我”容易引起墙壁潮湿的疑虑.第6段:消除人们对”我”容易招引壁虎的疑虑.第7段:讲”我”适应性强,易于栽种.四,感悟课文内容,深入了解爬山虎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一定对爬山虎有了不少的了解.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一下爬山虎,并说明原因.(学生思考,发言)2.交流:无私,攀爬好手,环保先锋,绿荫使者,绿色屏障……3.总结:那一片青青的爬山虎不愧为绿荫使者,环保先锋,让我们再次随着课文走进爬山虎.(齐读全文)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了解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1.课文是怎样形象,具体地介绍爬山虎的特点的呢比较句子:第1组:①我生长得很快,绿化覆盖面积很大.②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第2组:①我的叶片较大.②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这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说得更具体,形象用了什么方法2.总结: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让人感到更准确,形象,让被说明物真实可感,让读者有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二,学习运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片断写作1.列数据的方法是我们写作中经常用到的.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形象,帮助我们准确表达.2.例如:(描写乐山大佛的语句)它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3.你能运用列数据的方法,把下面的语句描写具体吗(1)学校的操场很大.(2)姚明的个子真高!(3)我们的教室非常宽敞.板书设计教学札记第十九课:燃料的家庭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燃料,每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3 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燃料的图片,文字资料,预习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几种燃料,这几种燃料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板书:燃料)1 什么是燃料 (燃烧时能产生热能,光能的物质)2 出示句子:燃料是工业的粮食,没有燃料机器就不能开动,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所负的责任非常重大.(1)读句子,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2)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燃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大的作用(3)板书:燃料的家庭.齐读.这是拟人的说法.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了解燃料的家庭中有哪些成员.3 这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普文章,先读一读课文链接,了解作家.燃料的家庭中到底有哪些成员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大家读一下课文就知道了.二, 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自由读文)(一)提出自读要求.1 读第一遍时,把课文读通,读顺.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2 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3 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一共介绍了哪几种燃料.在燃料的种类和名字下面做上不同的符号.(二)检查自读效果.1 认读生字卡片.(提示容易读错的地方)2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3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 (课文是从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方面介绍的)4 各个燃料家庭中分别有哪几种燃料 (指导分段读课文)三,按课文的结构分段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燃料家庭里依照不同的性格,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第二部分(第2~13段):分别介绍各种燃料的特点和用途.第三部分(第14段):燃料是工业的粮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的作用非常大.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 自由读课文,完成表格.名称特点用途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2 同桌交流表格的内容.3 全班交流.读课文相应的段落.五,精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1 课文在介绍燃料家族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读读课文,你发现有哪些说明方法 (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2 抽生读句子,体会说明方法.3 在课文里,高士其把固体燃料里的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说成是五兄弟,把它们纳入”燃料家庭”之中,使没有感情的东西具有人的特征:它们有”皮肤”,它们可以”威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体会这篇科学小品的趣味性)六,拓展练习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燃料,结合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燃料的”自述”.板书设计教学札记第二十课:采访周博士手记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采访应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的方式.3.认识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各自的利与弊,增加学生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敢于积极探究的兴趣.教学准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在文中画出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各自的利与弊,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敢于积极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揭示,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水有什么作用吗是的,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随着天气渐渐热起来,人们需要喝的水更多了,可我们怎样做到科学饮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众不同的课文.2.教师板书,学生齐读.从题目你觉得它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有关题目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如:”手记”是什么意思快速把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亲手记下来.)如遇到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师引导:学习了课文我们就明白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预习.(1)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相机板书: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微量元素,免疫力,新陈代谢,体液,矿化度,有机污染物,贮存,充沛)(2)在熟读词的基础上,师生交流理解.(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3.再读课文,说说这篇采访手记主要围绕什么话题来写的 (科学饮水)4.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科学饮水吗 (学生各抒己见)周博士是怎样说的 (出示:讲究喝水,喝出健康,喝出充沛的生命活力!)齐读.5.那我们怎样做到科学饮水呢周博士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良好的建议三,抓住重点,自读自悟1.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不同的饮用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在文中画出.2.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饮用水优点缺点纯净水没有细菌,没有病毒,干净卫生.得不到有用的微量元素,增加钙的流失.矿泉水纯净卫生,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不利于广泛饮用.自来水广泛饮用,所含矿物质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需要解决污染问题.3.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4.提问.(1)既然烧开水是解决自来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方法,那烧开水有哪些学问呢(2)你们或你们的家人平时是怎样做的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四,角色扮演,回顾全文同学们所知道的科学饮水的知识是通过采访医学专家周博士而知道的,下面我们就扮演三位小记者一起去采访周博士.1.小组分角色朗读.2.全班交流,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学了这篇采访手记,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呢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令我们感兴趣的有趣话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同学议议,还有哪些令你感兴趣话题,课余分组去采访一下有关人员.板书设计教学札记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转折关系关联词的作用和不同表现形式,积累关联词.2.积累谚语,感受谚语在生活中的妙用.3.在互动中,学习一些说明的方法.4.能清楚地写出一件自己亲身参与的家务事,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教师就可布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或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大量搜集有关的信息教学重难点1.积累关联词,体会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的作用.2.能够写清楚一件亲身参与的家务事,详写自己做家务事的经过,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你怎样克服困难.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抽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带有关联词的句子……今天我们要读的句子同样也带有关联词,请我们一起到”温故知新”里去看一看.2.学生自读三个句子,思考每句话有几层意思.3.互相交流每句话的两层意思之间是用什么词语连接起来的.4.总结:”可”“却”“但是”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5.你能试着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说话,写话吗二,语海拾贝人类在几千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总结出来,称为谚语.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规律1.个人读句,解句.2.小组交流解句,赏句.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4.个人背.5.小组互背互评.6.全班齐背.7.你还搜集了哪些谚语讲给大家听一听.三,互动平台1.读互动平台的内容,勾画出本单元《送你一片绿荫》《有趣的生命时钟》中所用的说明方法.2.对照课文《送你一片绿荫》《有趣的生命时钟》,找出列数据,举例子的地方,认真读一读,体会用上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3.浏览本单元课文,看看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小组交流.5.你还知道哪些说明方法四,综合性学习1.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提前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观察的内容或方向.2.根据自己的选题和小伙伴组成合作小组,以便在搜集过程中互相帮助,共享资源.3.各合作小组通过多种途径(电视,网络,报刊,向人请教,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等)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4.和合作者一起筛选搜集的资料构思主题报告会的方案.可办成小报,可写成文章,可汇成图片集,有条件的还可录成音像资料,制成幻灯片……5.成果展示,共同分享.(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边展示边介绍.展示者可以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在搜集资料及准备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等.(2)观摩者可以质疑,并诚恳地提出意见或建议.(3)成果评比,重在激励.6.教师小结本次活动.五,习作百花园1.阅读习作提示.(1)说说读懂了什么用序号在书上标出来.①写什么样的事——自己亲身参与的一件家务事,比如:上街买菜闹笑话,协助长辈做事却帮了倒忙,自己做出的饭菜让爸妈赞不绝口……②怎么写这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好后读给同桌听听,并进行修改.(2)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子说说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具体.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不说空话;要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心情,表情,神态;要描写环境以衬托.(3)在”怎样写”方面谈谈你的补充意见.如,要强调详略得当.详写:怎样做家务事的,做家务事时遇到哪些困难,自己有些什么心理活动又是怎样克服的……小组交流:我写什么,我怎么写.2.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3.师生合作,当面点评,以点带面.4.分小组评改.在评改过程中,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5.全班欣赏同学的精彩习作,共同分享习作的快乐.六,自主阅读园地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你从中捕捉到哪些有关长江的信息.2.小组交流.3.反馈:长江发源地在哪里都流经了哪些省,市接纳了哪些支流4.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勾画,批注,汇报.5.请把长江的有关知识回家讲给家长听.板书设计教学札记第二十一课:珍珠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揣摩精彩语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鉴赏能力,背诵第四,十二段和最后两段.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领悟课文主旨.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他们善待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感受人与鸟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指名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好”真好”这个词.你对珍珠鸟有些什么了解呢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二,自主读书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以一定速度的默读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1)遇到生字,词,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同桌检测.(2)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要求: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为什么喜欢它,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通过选择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解决疑难问题.(3)全班交流.3.细读,精读重点段落,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做批注,读出自己的理解.。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江姐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江姐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为什么要学习革命先烈的事迹,从中认识优秀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2.熟读课文,理解江姐的事迹和精神,进一步认识她的伟大精神及其意义。
3.通过课文训练学生的语感,观察语言的用法,启发学生运用语言,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认识名人的事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懂得如何做好人,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江姐的事迹和精神,进一步认识她的伟大精神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训练学生的语感,观察语言的用法,启发学生运用语言。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与预习(5分钟)用“舌尖上的中国”视频教学,让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
带领学生读课本课文第一段,预习课文内容。
第二步:熟读课文(20分钟)1.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遇到生字、生词可以实时讲解,掌握一些词汇。
3.让学生分别读课文每一段,理解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理解。
4.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理解情况。
第三步:了解江姐事迹(15分钟)1.让学生了解江姐生平事迹,从课文中总结江姐做人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江姐的精神,总结江姐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第四步:写作练习(20分钟)1.让学生以江姐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总结江姐的品质、精神和意义。
2.老师讲评学生的作文,指出他们需要注意的部分,以便加以改进。
第五步:思考与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答课题“江姐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传奇人物”,思考老师所讲述内容的重要性和价值。
2.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3.整理笔记,总结所学内容。
四、教学后记本课让学生了解江姐的足迹,感受她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优秀人物的敬仰和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总结,让学生体会到团队与个人之间的协同关系,学会倾听、讨论、总结,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贺龙钓鱼》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贺龙钓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达到以下语文素养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性格,增强情感体验;(2)准确地朗读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诗意和音韵美;(3)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达到以下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学会关心社会,尊重他人,培养优秀道德品质;(3)学会探究问题,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掌握故事的主线和情节发展;(2)朗读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诗意和音韵美,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认真阅读课文,积累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
2.难点:(1)通过语文课堂,讲好这个故事,感受这个时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人物事迹;(2)以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创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教辅资料和显微镜等。
1.导入环节通过进入课程主题的途径,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贺龙的照片,简单介绍一下贺龙的事迹和贡献,让学生了解到贺龙是一位优秀的人民领袖和抗日英雄。
2.自主探究教师分配教材,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着重介绍课文的背景和社会环境;学生可以自由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并归纳整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和主题等基本要素,加深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3.互动探究以小组合作、展示和讨论等方式,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共同探究故事中涉及到的问题,如“生活的艰难与困境”、“勇敢和坚韧的品质”、“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传统美德和优秀道德品质”等话题。
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重点讲解在听取学生的各种观点和看法后,教师可适当地补充和讲解故事的背景、情节、主题和人物性格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同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西师版五年级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师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在不同的语句中,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其含义,丰富语言。
3、体会象征的表现手法,学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习作。
4、乐于与人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认真、耐心倾听别人的倾诉。
5、能具体、生动、清楚地写一件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事。
教学准备教师:小黑板。
学生:自制一个心形纸板,在上面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课时时间3~4课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让学生自读,画出表示慢慢行走的词语。
(徜佯、漫步、流连)2、学生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3、通过理解,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避免表达的重复,使语言丰富、生动、吸引人)4、小结:在写作时,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文章语言丰富生动,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语海拾贝1、学生自读名言。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直到读准字音。
3、从这些名言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与同桌说说。
4、全班交流,生生、师生互动解惑。
5、学生背诵名言。
三、互动平台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自由读,也可和同伴分角色对读),读通顺。
2、师生对读。
3、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1)什么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2)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把人们的某种思想情绪寄寓在某种事物上,既具体明白,又引人深思,更让人回味)(3)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些运用了象征?(《胡杨赞》)(4)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象征人的什么品质?4、作业:试着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篇习作。
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下全册教案
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课:故乡的”水墨画”
海滨仲夏夜
第三课:草原即景
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
积累与运用(一)
第五课:生命的药方
第六课: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第七课:儿子的创意
第八课:和太阳比赛早起
积累与运用(二)
第九课:献给守林人的女儿
第十课:我和乌丽娜
第十一课:天上的星星
第十二课:家乡的桥
积累与运用(三)
第十三课:毕升的梦想
第十四课:最佳的路径
第十五课:迟到的奖赏
第十六课:与时间赛跑
积累与运用(四)
第十七课:有趣的生命时钟
第十八课:送你一片绿荫。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教案模板教材: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主要词汇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白板、教学卡片等。
3.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
Step 2: 学习新课1. 听录音,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课文的阅读理解题。
3. 教师解答疑问,梳理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型。
Step 3: 拓展延伸1.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设计相关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学生展示活动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Step 4: 归纳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Step 5: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Step 6: 教学反思1.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
教学辅助策略: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教学评价策略: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程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课后练习,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习反思评价: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2.能够在文本中感知和领悟爱心、助人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能够理解和运用本课文重要词汇、词语以及句型,并能够较好地阅读短文和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训练。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并能够举一反三,积极应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文章进行简要的概括。
2.能够理解、记忆并应用本文中的重要词汇、词语和句型。
3.能够表达对主人公的情感和对故事背后的人文关怀与思考。
三、教学难点1.能够领悟文本中与爱心、助人精神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情感细节,提升学生情感共鸣能力。
2.能够通过文本的呈现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彼此合作的氛围,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1.多层次、多方式的教学,采用“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小组合作、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2.结合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文章中的语言形式和句式。
3.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主动参与的作用。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体验语言表达的趣味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本教学的环节设计意图是拓展教学范畴,形塑生动、活泼的教育故事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快乐学习的体验。
1.情景重现:教室中灯光熄灭,老师用一盏小呆灯为带来一点光亮,场景仿佛还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境况。
2.问题挖掘:老师问学生,小女孩在卖火柴的时候为什么会冻死在雪地里,存在怎样的原因?3.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与相互探讨。
2. 教师讲解课文1.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领学生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情境和相关元素,构建情境理解。
2.为学生讲解文章的主要含义、文化背景、彩虹思维、读者取向等方面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和文化内涵。
3.适度加入学生的学习经验、感性体验和思考,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最新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下全册教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课:故乡的”水墨画”海滨仲夏夜第三课:草原即景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积累与运用(一)第五课:生命的药方第六课: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第七课:儿子的创意第八课:和太阳比赛早起积累与运用(二)第九课: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第十课:我和乌丽娜第十一课:天上的星星第十二课:家乡的桥积累与运用(三)第十三课:毕升的梦想第十四课:最佳的路径第十五课:迟到的奖赏第十六课:与时间赛跑积累与运用(四)第十七课:有趣的生命时钟第十八课:送你一片绿荫第十九课:燃料的家庭第二十课:采访周博士手记积累与运用(五)第二十一课:珍珠鸟第二十二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十三课:胡杨赞第二十四课:到山下去看树积累运用(六)第二十五课:贺龙钓鱼第二十五课:小兵张嘎第二十七课:江姐第二十八课:骄傲吧,祖国积累与运用(七)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第三十课:围魏救赵第三十一课:我爱你,中国汉字三十二课:闻名中外的”三孔”积累与运用(八)课题第一课:故乡的”水墨画”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2.板书课题,齐读.3.对课题质疑.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4.课文会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二,粗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1.初读课文.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水墨画”之美1.引读第1段.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 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 (相机板书:散漫)“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散漫: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2.品读2~4段.(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2)小组合作学习.①交流探究所得.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3)全班交流,共享资源.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 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 (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 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菱)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相机板书:变化美)④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板书:品菱趣)“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⑤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呀!3.品味第5段.“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师生合作朗读.(引读)四,巩固拓展,升华情感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1.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哪里3.谈谈你的体会.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相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五,课堂练习1.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的妙处.2.抄写文中的叠词,自己再补写几个.3.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4.我们的故乡有什么独特美丽的地方呢小组议一议,再说一说,夸一夸我们的故乡.修改意见教学后记课题海滨仲夏夜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4.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教学准备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请见过大海的同学描述一下所见到的大海的景观.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蔚蓝的波涛,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请著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海滨仲夏夜的美景吧!(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释题.(海滨:地点.仲夏:古人以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来说,是指七月份.)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夜)3.简介作者.4.课文介绍:《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词义)2.检查:出示全文生字,开火车读,赛读.3.分组读课文,注意正音.4.读了课文,你对海滨仲夏夜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三,再读课文,粗探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1.第一组画面(1~3段)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海滨仲夏的景色.2.第二组画面(4~10段):描绘了海滨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滨沙滩上休憩,谈笑的人们.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者观察点的不断移动,所见的景物也在不断地变化.作者按照时空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景物是美好的,在美妙的景物中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他们自在,舒畅.四,研读课文,感受海滨之美(一)研读课文1~3段,重点研究作者如何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准确再现景物特点;再进行词语的理解.1.提问:1~3段,对海滨夏夜景色的描写,作者以哪些景物为主要观察对象 (相机板书:霞光启明星灯光)2.作者对这三个景物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三个美妙的比喻句,请你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3.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三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讨论后全班交流.提示: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抓住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1)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作用:作者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霞光的色彩和动态.把晚霞比作火焰,很形象,”火焰”一方面表现出晚霞的艳丽,另一方面表现出霞光随海浪摇曳,翻腾的形状,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2)比喻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启明星大和亮的特点.霞光逐渐变淡,天空变得清亮深蓝,突然显得高远,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这样高远辽阔的天空,不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层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旷地带的夏夜所特有的.在这广漠深蓝的天幕上,启明星的”光辉”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灯来比喻,也就格外贴切.(3)比喻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满天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作用:第三段由星光引出对灯光的描绘,把静态的灯火写活了,把波浪上的晃动着,闪烁着的灯光比作流动着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动感.4.词语分析.(1)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为什么要用”燃烧”而不用”放射”或”映照” (用”燃烧”能给人以晚霞似火,烧得正旺的感觉,使语言增加形象感.)(2)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为什么要用”染”,而不用”映”“照” (用”染”字,便使霞光拟人化,因而十分生动地突出了”霞光”的作用.)5.小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板书:自然美)6.再指名朗读.要求: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使大家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中.(二)研读4~10段.1.请从4~10段再找几个比喻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做简要分析.(1)比喻句: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就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浪花.作用:把笑声比作浪花,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2)比喻句: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作用:灿烂的满月比作光辉四射的银盘,表现了满月又亮又圆的特点.(板书:月亮)(3)比喻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作用:把波浪比作鱼鳞,表现了波浪的层次分明及闪闪发亮.2.理解词语.“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为什么用”抚摸”,而不用”拍打”“冲刷” (用”抚摸”不仅让”海水”拟人化,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表现出”海水”微微波动的形态,与后面的”温柔”相照应.)3.思考: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提示:(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沐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仲夏夜自然景物的美进入到描绘海滨仲夏夜的生活美.(3)教师归纳: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板书:沙滩人们说笑休憩生活美)(4)小结: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在沙滩上乘凉的人们的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三)小结: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烁的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自然贴切的感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完成的,形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自得,引人入胜.(四)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仿造比喻句.提示:提供一个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如落日等,让学生抓住这一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练习口头仿造比喻句.五,积累背诵.背诵课文1~3段.提示: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所以不必强求学生课堂背诵得一字不差,重点检查关键词句的背诵.1.从指导学生背诵描写霞光,启明星,灯火的三个比喻句入手,在背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2.从三个比喻句的背诵,扩展到三个段落的背诵,背诵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1)要求学生圈出表现时间推移的词语:”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夜色加浓”.板书:入夜月夜深夜(2)要求学生圈出表现霞光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词句.动态:”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色彩变化:”橘红色”→”深红”→”绯红”→”浅红”→”深蓝色”.3.请两三位学生上讲台有感情地背诵,无论背诵程度如何,都加以鼓励.4.全班齐背诵.五,回归全文,拓展升华1.配乐朗读全文.2.读了《海滨仲夏夜》,你觉得这个”海滨仲夏夜”是个怎样的夜晚请你在中心词”夜”的前面再加些形容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幽美,艳丽,愉快,温馨,恬静……)3.总结: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可爱迷人的海滨仲夏夜,我们不禁产生向往之情.作者用了许多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再现了景物特点,使我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里的美,这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及丰富的联想.假如你热爱生活,你也能做到.4.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本文的感受,以《家乡夜色美》为题目,把家乡的美丽夜景介绍给大家,注意要多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句.附:板书设计修改意见教学后记课题第三课:草原即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师:1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2.腾格尔《天堂》的flash(/flash/天堂.swf).3.准备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会员区/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swf)和伴奏曲.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教学过程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1.播放歌曲《天堂》.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1)学生浏览课文.(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体会其作用.(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2)汇报交流对比喻句的体会.①指名读比喻句.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 (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机板书:草原——广袤)2.学习第2段.(1)默读,并勾画出比喻句,想一想.(2)小组汇报学习所获.(3)全班交流,读中评议.说说你跟随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比喻句的作用.(4)教师指导批写: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呀!(5)齐读第2段.引导学生想象广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书:牧民——雄姿) 3.学习第3段.(1)指名读第3段.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2)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4.读中体会,学习4~7段.(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写好旁批.(板书:云彩——变幻无穷)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写好旁批.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充分运用比喻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阔.五,拓展练习1.背诵课文第一,六段.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精美文段抄写下来.3.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大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是萧乾爷爷几十年前看到的塔木钦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钦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请根据你查阅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修改意见教学后记课题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视频《新疆好地方》.学生: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教学重难点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教学过程一,激励1.播放视频《新疆好地方》.2.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它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3.你们想去吐鲁番的葡萄沟品尝美味的葡萄吗想去,事先就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才行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葡萄沟的.4.引入课题,齐读课题.二,体验(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2.检查朗读情况.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各写了些什么,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二)品读课文,感受独特.1.分组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可按课文描写顺序来自学.读后小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交流学习所获.2.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6篇)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西师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6篇)五年级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协作的桥梁,促进了教学的有效进行。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如:火柴、寒风、乞丐、烤火、梅花等;•熟练掌握小学优秀作文的写作格式,如:开头、结尾、中间的情节描写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怜悯心和互助精神;•提高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对民间文化的欣赏;•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文学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教学小学优秀作文的写作格式。
教学难点•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感分析;•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并请学生围绕图片进行自由的畅想和描述。
2.老师引出话题:“你们是否听说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呢?”并请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二、讲授新课1. 故事阅读1.首先,老师朗读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并要求学生认真听故事内容,做好心理准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然后,请学生诵读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如:火柴、寒风、乞丐、烤火、梅花等,并协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情感分析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情感分析和思考,强化学生的同情心、怜悯心和互助精神;2.老师带领学生回忆故事中小女孩的遭遇,引导学生理解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对民间文化的欣赏。
3. 作文写作1.首先,老师要求学生就故事中小女孩的遭遇进行写作,并带领学生讲授小学优秀作文的写作格式,如:开头、结尾、中间情节描写等;2.然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和批改,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三、课堂检测1.首先,老师提供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2.然后,老师逐个点名选取学生进行回答并进行评分;3.最后,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进行作业布置或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优。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课文《小石头》的内容,抓住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3.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并能够流利朗读短文;4. 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石头》的内容,抓住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3. 进行语音语调朗读练习。
三、教学难点1. 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2. 进行语音语调朗读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西师大版;2. 多媒体设备;3. 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石头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石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为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课文进行联系。
例如:教师:小石头是谁的故事?学生:是小石头的故事。
教师:小石头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学生:他很勇敢,有坚强的意志。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小石头》,并进行逐段解读,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例如:教师:小石头在故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他遇到了大风、大雨和大河。
教师:小石头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学生: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成功地穿越了大河。
4. 语音语调朗读练习(20分钟)教师播放录音,带领学生一起跟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
教师可以进行分段朗读,学生跟读的方式进行练习。
5. 生词和重点词汇学习(10分钟)教师将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并进行词语搭配和造句练习。
6. 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胡杨赞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胡杨赞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使学生掌握“胡杨赞”这篇课文的基本知识,了解胡杨树的形态、品质、植树与保护的方法,积极向往美好的大自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水平。
(3)情感目标: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喜爱,掌握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环保意识。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胡杨树的品质和形态,掌握胡杨树的植树与保护方法,理解胡杨树对我们的意义。
(2)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教学方法:(1)阅读法: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掌握胡杨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2)讲解法: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重点。
(3)讨论法: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4)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胡杨树的品质、形态和生长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胡杨树。
4. 教学步骤:(1)导入:请学生们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什么树?它有什么特点?(2)预习:请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自己摘抄重点,交流讨论。
(3)讲解:(1)胡杨树的品质和形态:胡杨树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适应性较强,抗风干、抗寒冻,能够很好地保护黄河、滋润土地。
B)胡杨树的植树与保护方法:选择好的胡杨苗,注意控制栽植密度,防止病虫害,及时修剪、促进植株生长。
(2)胡杨树对人类的意义:胡杨树不仅有观赏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胡杨树可以提供很好的林木材料,能够治理沙化土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胡杨树是我国南北大河流域的绿色屏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扬。
(4)讨论:请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对胡杨树的感受和喜爱,并向其他同学展示。
(5)实验:请学生们在园区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胡杨树的品质、形态和生长环境,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从中收获自己的收获和发现。
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故乡的“水墨画”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地书写和理解。
2.读熟课文,感知内容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
有谁到过江南吗?谁能描述一下在电视或图画上看到的江南景色。
江南是鱼米之乡,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
你吃过菱角吗?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
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故乡的“水墨画”,齐读课题。
3.对课题质疑。
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
问题预设:作者的故乡在哪儿?“水墨画”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水墨画”加了引号,指的是什么?4.看见这个题目,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我们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最新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下全册教案共79页
第一课:故乡的”水墨画”海滨仲夏夜第三课:草原即景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积累与运用(一)第五课:生命的药方第六课: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第七课:儿子的创意第八课:和太阳比赛早起积累与运用(二)第九课: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第十课:我和乌丽娜第十一课:天上的星星第十二课:家乡的桥积累与运用(三)第十三课:毕升的梦想第十四课:最佳的路径第十五课:迟到的奖赏第十六课:与时间赛跑积累与运用(四)第十七课:有趣的生命时钟第十八课:送你一片绿荫第十九课:燃料的家庭第二十课:采访周博士手记积累与运用(五)第二十一课:珍珠鸟第二十二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十三课:胡杨赞第二十四课:到山下去看树积累运用(六)第二十五课:贺龙钓鱼第二十五课:小兵张嘎第二十七课:江姐第二十八课:骄傲吧,祖国积累与运用(七)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第三十课:围魏救赵第三十一课:我爱你,中国汉字三十二课:闻名中外的”三孔”积累与运用(八)课题第一课:故乡的”水墨画”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2.板书课题,齐读.3.对课题质疑.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4.课文会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二,粗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1.初读课文.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水墨画”之美1.引读第1段.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 (相机板书:散漫)“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散漫: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2.品读2~4段.(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2)小组合作学习.①交流探究所得.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3)全班交流,共享资源.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 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 (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 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菱)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相机板书:变化美)④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板书:品菱趣)“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⑤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呀!3.品味第5段.“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师生合作朗读.(引读)四,巩固拓展,升华情感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1.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哪里3.谈谈你的体会.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相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五,课堂练习1.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的妙处.2.抄写文中的叠词,自己再补写几个.3.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4.我们的故乡有什么独特美丽的地方呢小组议一议,再说一说,夸一夸我们的故乡.修改意见教学后记课题海滨仲夏夜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4.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教学准备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请见过大海的同学描述一下所见到的大海的景观.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蔚蓝的波涛,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请著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海滨仲夏夜的美景吧!(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释题.(海滨:地点.仲夏:古人以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来说,是指七月份.)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夜)3.简介作者.4.课文介绍:《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词义)2.检查:出示全文生字,开火车读,赛读.3.分组读课文,注意正音.4.读了课文,你对海滨仲夏夜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三,再读课文,粗探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1.第一组画面(1~3段)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海滨仲夏的景色.2.第二组画面(4~10段):描绘了海滨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滨沙滩上休憩,谈笑的人们.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者观察点的不断移动,所见的景物也在不断地变化.作者按照时空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景物是美好的,在美妙的景物中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他们自在,舒畅.四,研读课文,感受海滨之美(一)研读课文1~3段,重点研究作者如何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准确再现景物特点;再进行词语的理解.1.提问:1~3段,对海滨夏夜景色的描写,作者以哪些景物为主要观察对象 (相机板书:霞光启明星灯光)2.作者对这三个景物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三个美妙的比喻句,请你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3.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三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讨论后全班交流.提示: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抓住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1)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作用:作者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霞光的色彩和动态.把晚霞比作火焰,很形象,”火焰”一方面表现出晚霞的艳丽,另一方面表现出霞光随海浪摇曳,翻腾的形状,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2)比喻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启明星大和亮的特点.霞光逐渐变淡,天空变得清亮深蓝,突然显得高远,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这样高远辽阔的天空,不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层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旷地带的夏夜所特有的.在这广漠深蓝的天幕上,启明星的”光辉”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灯来比喻,也就格外贴切.(3)比喻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满天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作用:第三段由星光引出对灯光的描绘,把静态的灯火写活了,把波浪上的晃动着,闪烁着的灯光比作流动着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动感.4.词语分析.(1)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为什么要用”燃烧”而不用”放射”或”映照” (用”燃烧”能给人以晚霞似火,烧得正旺的感觉,使语言增加形象感.)(2)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为什么要用”染”,而不用”映”“照” (用”染”字,便使霞光拟人化,因而十分生动地突出了”霞光”的作用.)5.小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板书:自然美)6.再指名朗读.要求: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使大家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中.(二)研读4~10段.1.请从4~10段再找几个比喻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做简要分析.(1)比喻句: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就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浪花.作用:把笑声比作浪花,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2)比喻句: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作用:灿烂的满月比作光辉四射的银盘,表现了满月又亮又圆的特点.(板书:月亮)(3)比喻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作用:把波浪比作鱼鳞,表现了波浪的层次分明及闪闪发亮.2.理解词语.“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为什么用”抚摸”,而不用”拍打”“冲刷” (用”抚摸”不仅让”海水”拟人化,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表现出”海水”微微波动的形态,与后面的”温柔”相照应.)3.思考: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提示:(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沐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仲夏夜自然景物的美进入到描绘海滨仲夏夜的生活美. (3)教师归纳: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板书:沙滩人们说笑休憩生活美)(4)小结: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在沙滩上乘凉的人们的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三)小结: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烁的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自然贴切的感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完成的,形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自得,引人入胜.(四)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仿造比喻句.提示:提供一个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如落日等,让学生抓住这一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练习口头仿造比喻句.五,积累背诵.背诵课文1~3段.提示: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所以不必强求学生课堂背诵得一字不差,重点检查关键词句的背诵.1.从指导学生背诵描写霞光,启明星,灯火的三个比喻句入手,在背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2.从三个比喻句的背诵,扩展到三个段落的背诵,背诵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1)要求学生圈出表现时间推移的词语:”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夜色加浓”.板书:入夜月夜深夜(2)要求学生圈出表现霞光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词句.动态:”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色彩变化:”橘红色”→”深红”→”绯红”→”浅红”→”深蓝色”.3.请两三位学生上讲台有感情地背诵,无论背诵程度如何,都加以鼓励.4.全班齐背诵.五,回归全文,拓展升华1.配乐朗读全文.2.读了《海滨仲夏夜》,你觉得这个”海滨仲夏夜”是个怎样的夜晚请你在中心词”夜”的前面再加些形容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幽美,艳丽,愉快,温馨,恬静……)3.总结: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可爱迷人的海滨仲夏夜,我们不禁产生向往之情.作者用了许多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再现了景物特点,使我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里的美,这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及丰富的联想.假如你热爱生活,你也能做到.4.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本文的感受,以《家乡夜色美》为题目,把家乡的美丽夜景介绍给大家,注意要多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句.附:板书设计修改意见教学后记课题第三课:草原即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师:1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2.腾格尔《天堂》的flash(/flash/天堂.swf).3.准备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会员区/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swf)和伴奏曲.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教学过程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1.播放歌曲《天堂》.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1)学生浏览课文.(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体会其作用.(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2)汇报交流对比喻句的体会.①指名读比喻句.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 (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机板书:草原——广袤)2.学习第2段.(1)默读,并勾画出比喻句,想一想.(2)小组汇报学习所获.(3)全班交流,读中评议.说说你跟随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比喻句的作用.(4)教师指导批写: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呀!(5)齐读第2段.引导学生想象广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书:牧民——雄姿) 3.学习第3段.(1)指名读第3段.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2)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4.读中体会,学习4~7段.(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写好旁批.(板书:云彩——变幻无穷)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写好旁批.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充分运用比喻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阔.五,拓展练习1.背诵课文第一,六段.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精美文段抄写下来.3.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大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是萧乾爷爷几十年前看到的塔木钦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钦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请根据你查阅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修改意见教学后记课题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视频《新疆好地方》.学生: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教学重难点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教学过程一,激励1.播放视频《新疆好地方》.2.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它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3.你们想去吐鲁番的葡萄沟品尝美味的葡萄吗想去,事先就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才行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葡萄沟的.4.引入课题,齐读课题.二,体验(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2.检查朗读情况.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各写了些什么,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二)品读课文,感受独特.1.分组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可按课文描写顺序来自学.读后小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交流学习所获.2.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语文教案)西师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
西师版五班级语文教案及反思课文通过叙述我小时背课文的三段经受和感受,表达了对童年同学生活的宠爱之情。
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经线,以背课文的经过和感受为纬线开放叙述。
一起看看西师版五班级语文教案及反思!欢送查阅!西师版五班级语文教案1【教材简析】课文通过叙述我小时背课文的三段经受和感受,表达了对童年同学生活的宠爱之情。
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经线,以背课文的经过和感受为纬线开放叙述。
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其次段。
侧重引导同学理解背书困难的缘由主要来自自身。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学会本课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3.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晕色的短文。
过程与方法: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背书的乐趣,能主动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背课文的乐趣。
【课时支配】(分课时教学内容支配):第1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1段;第2课时:学习课文2-4自然段,总结全文。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背课文。
二、启发谈话:同学们宠爱背课文吗在背课文的时候有那些感受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背课文这篇文章,看看文中有哪些感受。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诞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说说文中对于背课文有哪些感受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四、沟通自学状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新词: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留意:读得流利、正确。
)3.争辩。
①对于背课文有哪些感受(轻松,不轻松,轻松)②课文共分几段(全文分为四段)五、读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文章,向我们交代了什么2.指导读:第四自然段,读出那种轻松流畅的感受。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课:故乡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教材简析也许你吃过菱角吧?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
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他的故乡,去看看长满菱角的池塘,去听听采菱人欢乐的笑声,当然,也“品尝品尝”美味的菱角。
全文共有5段,第1段写故乡长满菱角的池塘远看似大大小小的水墨画。
第2段写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一过“黄梅”,菱叶就挤满池塘,菱盘上缀满小花。
第3段写临近中秋,采菱女采“头朝菱”的情景。
第4段写采菱时节,家家户户飘出的菱香。
第5段写“我”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句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解读与提示* “散漫”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很准确,也很有意思,它体现出一种随意、自在的美。
* “黄梅”在这里不是水果,是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
* 从“黄梅”前的“细小”“疏疏朗朗”到“黄梅”后的“涨满”“密密匝匝”,可见菱角的盛期是在“黄梅”之后。
* 多美的池塘呀!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 “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
* 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
难怪孩子们也那样迫不及待!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他们内心的喜悦与急切吧!* 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
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呀!教学中要引导孩子们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简单的文字描绘出的和谐、欢乐的场面。
*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我”又想起故乡的“水墨画”了……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呀!要引导学生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 识字与写字教学:“嚼”是多音字,嚼舌根,倒嚼,咀嚼,本文念。
书写的重点在“菱”“馨”“掐”“嚼”这几个字上,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不要多笔少点。
* 课后1题:有感情地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此题有助于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 课后2题:⑴“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
⑵“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
* 课后3题:叠词的运用是本课的特点之一,它们把池塘的美和采菱人的快乐表现得恰到好处,读起来有节奏美。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叠词,积累语言。
没* 课后4题:背诵是积累好词佳句的有效途径,此题的完成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设计参考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播放体现江南水乡特点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一段乐曲。
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2.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
二、初读课文,预习1. 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不理解的问题,并批注在旁边。
2. 读课文,同桌交流独立预习情况。
3. 老师针对读音、字形较复杂的字,指导认读和书写,特别注意“菱”“馨”“掐”“嚼”字的字形和笔顺笔画。
三、粗读课文,感知大意1. 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些什么。
2.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 再读课文,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
四、品读课文,感受美丽1.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概括介绍它们的?(理解第1段的比喻句)2. 仔细读读第2~4段,看看从初春到中秋,池塘发生的变化和呈现的不同的美。
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菱叶细小,疏疏朗朗。
黄梅后: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严严,菱盘上缀满了小花,小蜻蜓、小青蛇等尽情地嬉戏。
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小巷”里。
3. 将写池塘美景变化的词语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来。
4. 家家户户煮菱角、品菱角,乐在其中。
品菱角是有趣的,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五、巩固拓展,升华情感1. 读完全文,你体会到些什么?(作者难忘故乡的美和童年的快乐)2. 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妙处。
3. 抄写文中叠词。
4. 课前,我们搜集了不少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下面就来交流交流。
☆关于菱菱是江南的特产,太湖的红菱是菱中的佳品,壳软薄而水分多,肉质细嫩,甜爽清香,味道甘美。
菱可代粮,可作菜蔬,还是抗癌的药用食物。
☆关于水墨画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
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
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第二课:海滨仲夏夜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4. 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
教材简析去过海边吗?见过海滨夜景吗?读完这篇《海滨仲夏夜》,你一定会赞叹不已,羡慕不已。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去欣赏这绚丽多彩的夜景呢?课文共有10段。
第1段写在晚霞映照下,大海壮观的景色。
第2段写霞光消失后,天空显得高而远,启明星在空中闪烁。
第3段写夜色加浓,星星与城市的灯光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第4~7段写在优美的夜色中,我漫步沙滩,愉快而兴奋。
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在沙滩上尽情欢笑、玩耍,谈论着今年的好收成。
第8、9段写月亮上来了,海滩上乘凉的人多极了,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整个海滩。
第10段写月亮升得很高了。
从上面的内容不难发现,前三段主要介绍海滨从黄昏到晚上的景色,后几段主要介绍人们在海滨享受美景的欢乐场面。
全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海滨仲夏夜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
解读与提示1.仲夏:农历一季的第二个月称“仲”。
夏季的第二个月就叫“仲夏”。
2.“壮观”一词是全段的重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其景象的具体描写理解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明灯”“高而远”“令人瞩目”等描写,想象夜空的美。
*把海面上闪烁的灯光比作流动的珍珠,多有意思,多美呀!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灯光与星星互相辉映的华美景象。
4.眼前是美丽的夜色,脚下是细软的沙滩,耳边是温柔的海水声和清新的海风,认真品读这些文字,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内心充满兴奋和愉快。
*空气中飘荡着的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沙滩上残留着的太阳炙晒的余温,还有尽情玩耍的人们使海滨充满生活气息。
5.从“尽情地说笑”“尽情地玩耍”可以看出辛劳之后的人们在海滩上的放松、开心。
6.满月映照下的海滩显得明亮而富有生气。
要引导学生朗诵体会。
*识字与写字教学:本文的生字应注意“瞩”“煞”“炙”是翘舌音,“仲”是翘舌后鼻音,写时重点指导“穆”“煞”“炙”的书写。
7.课后1题:可以结合教学过程完成。
其特点为:晚霞映照下的浪涌,肃静夜空的启明星,海面上灯光与星星的辉映,海滩上人们的休闲与嬉闹。
8.课后2题:这是两个比喻句,第一句把浪峰上的霞光比作燃烧的火焰,体现出一种壮观。
第二句把倒映在水面的灯光比作流动的珍珠,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的动态美。
9.课后3题: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到它们,对我们了解课文顺序有帮助。
10.课后4题:引导学生积累,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描写背诵下来。
教学设计参考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海滨仲夏夜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随著名作家峻青一起去欣赏海滨仲夏夜的迷人景色。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 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诵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 分小组读课文。
注意在评价中正音。
4. 读完全文,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海滨仲夏夜给你的感受吗?三、细读课文,感受美景1. 课文每段写了些什么?2. 默读课文第1~3段,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学生交流,适时点拨学生抓住要点简洁地说)3. 再次诵读这三段,评价后再有感情地读。
(细细地读,体会夏夜迷人景色)4. 面对迷人景色,人们有什么表现?(自由读后面七段)5. 交流感受,总结出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
6. 请同学读相关的语句,注意把自己的体会融入朗读中。
在互评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人们享受迷人景色时的愉悦和满足。
7. 再读课文,齐读、赛读。
四、再读课文,巩固理解1.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吗?2. 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自己的想法。
3. 课文中有通过描写表示时间的词语,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好处。
4. 自由练读,再次感受夜色的迷人。
五、积累背诵,拓展升华1. 这么美好的景色大家想记在脑海中吗?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背一背。
2. 还见过类似的景色吗?请选择一处说一说。
☆作者简介峻青:原名孙俊卿,山东省海阳县人。
幼时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十三岁就到了邻村一家工厂当童工。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胶东半岛参加革命工作,并从事创作。
1941年写出了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
以后又陆续写了《黎明之战》《马石山上》《小侦察员》等短篇小说。
1944年后曾任《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
1948年随军南下,任中原新华社记者、中南人民广播电台宣传科长及编委。
1952年从事专业创作,后调到上海作家协会工作。
第三课:草原即景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1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
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
2.腾格尔《天堂》的flash(/flash/天堂.swf)。
3.准备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会员区/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swf)和伴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