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评价论文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通用3篇)
摘要:“史论结合”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选择多彩的史实,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避免史论的唯一性,加强对学生史料解析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策略近年来,各地历史中考对“史论结合”的考查比重不断加大。
“史”指“史实”或“史料”,“论”指“结论”或“理论”。
史实是史论产生的基础,史论则是后人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发表的看法。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将史实和史论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还历史教学以本色。
一、选择多彩的史实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是建立在对基本史实理解的基础上的。
因此,教师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的史实越丰富、越全面,学生掌握起来就越容易。
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图画和图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等方式,为学生展现多彩的史实。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也能对此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三、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四、避免史论的唯一性有时,即使是面对相同的史料或史实,不同素养、不同立场、不同史观、不同时代的人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尖锐对立的。
历史评论既是历史学习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历史教学的关键处和着眼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论,而不是随意加以限制、强制,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当鼓励,尽量避免答案唯一、例如,关于“辛亥革命”,既有人说它胜利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其实,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4张图片,《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袁世凯率领百官祭孔大典》《签订“二十一条”》,学生就会形成较为辩证的认识。
辛亥革命之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初三历史小论文
初三历史小论文初三历史小论文有关历史的论文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历史小论文,欢迎参考阅读!初三历史小论文1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受到重视。
历史作为初三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为确保初三历史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对初三就历史教学进行改革。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受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三历史教学的改革并未取得显著成果,从而导致初三历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基于此,针对新课标下初三历史的教学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初三历史教学策略进行具体探讨,希望能为提升初三历史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三教育;历史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政策做出的突破,也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注入全新活力。
然而,在初三历史教学中,因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政策的长时间影响,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三历史教师无法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进而影响到初三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
针对这种现象,初三历史教师应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依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推进历史教学的改革,以便确保初三历史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从而达到提升初三历史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改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课标的相关教学理念替代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便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在对“明朝君权加强”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历史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采用问答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即根据明朝君主专制及相关知识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是结合答题比赛激励学生答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结合《范进中举》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分析,分析《范进中举》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等,利用情景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将《范进中举》编成短剧,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文章的涵义,以此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便在历史知识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9篇【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9篇第一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一、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1.1历史老师方面的问题就历史老师而言,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可以说是完全按照框框条条来教学的,对于中考有要求的则大笔墨的进行描述,对于不在考纲之内的则完全不予考虑,这就给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造成零散的错觉,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对于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不清楚,只能对历史进行片面的断章取义,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历史学习。
而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至于语数英处于次要的地位,不受到重视,历史老师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历史老师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像语数英那样完全投入自身的精力,总觉得反正历史不是中考的目标,只是进行等级考试,就在心态上比较放松,往往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的新意,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1.2学生方面的问题在初中,语数英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为其他科目不是中考考察的科目,往往只要通过了等级考试,就可高枕无忧,所以对于这些科目并没有多加用心,尤其是对于历史而言还是开卷考试,只要在考试前将书看一遍就可过关,因此学生并不把历史的学习放在心上。
此外,由于语数英老师布置了比较多的作业,有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就会在其他课上进行主课的学习,比如说历史,这样就给历史的学习设置了障碍。
此外,历史老师无聊的言论和腔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乏兴趣,往往在历史课堂上开小差,睡觉等,这都是不利于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的。
二、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2.1历史老师方面要想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首先就要从历史老师身上抓起。
在历史课之前,历史老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只是将历史课本进行简单的梳理,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
同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两个有趣的和本堂课有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
在进行历史课的教授过程中,历史老师要掌握良好的授课技能,做到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要让班级每个学生听到你的声音,不能让自己的讲课成了学生的催眠曲。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第一篇一、对差生进行实际研究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差生进行转化,教师需要对差生出现的原因进行实际分析。
掌握了差生产生的原因,教师就可以找到差生转化的切入点。
差生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
一些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足,造成初中历史学习断层,无法理解初中历史知道的现象。
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的问题,无心投入到初中历史学习中来。
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科学习中。
面对这样的现状,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差生的实际研究工作,找到每一位差生的特点以及出现的原因。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使学生可以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对差生进行兴趣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差生之所以历史学习质量不足,是因为其缺少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初中历史学习的动力。
对差生进行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差生的成功转化有促进作用。
差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
教师要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利用不同的手段来提高初中历史的趣味性。
三、给差生学习表现机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表现就是课堂参与度不高。
差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不予配合,也不能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
这样的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的冷落,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历史新知识的讲解时,不会提问差生。
这就使得差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活动中颇显多余。
差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就无法找到初中历史学习的动力。
要加强差生的转化,教师必须要给予差生平等的关注,使差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历史课堂的进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教师要给予差生历史学习的表现机会,在课堂中可以有意利用难度较低的问题对差生进行提问,使差也在课堂中找到学习成就感。
同样在讲解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的时候,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有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的原因分两点进行提问,让差生来回答鸦片战争产生的直接原因,让其它学生来回答根本原因。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范本6篇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范本6篇【篇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校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重视,缺少兴趣,甚至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
每一届都有为数不少的历史学困生,转化历史学困生成为历史教研组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历史学困生的成绩是暂时落后,但并不能代表这群学生没有学好历史的希望。
那么,如何引起本校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学习历史的动机,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是历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
现拟从影响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动机的因素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动机的因素(一)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动机在做本小课题之前,我们抽样对某些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出现较强的历史学习动机首先是因为学业水平考或是高考要考历史。
学业水平考试所有学科全部及格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这就要求历史必有考试及格。
高考中,文科生必须考历史,要想上理想的大学,历史他必须考出好的成绩,尤其是农村的学生。
由于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一部分学生才产生了较强的历史学习成绩动机。
在之前调查中发现,有85%的同学表示“如果不考历史,将不会花时间学习”,而“我努力学习历史,是为了学业水平考试或高考有好成绩,将来有好前途”,得分高居各个理由之首。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考试制度这一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学校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也强。
而一所农村薄弱高中学校,不论是文化底蕴还是学校各类硬件建设都远远落后于示范类学校。
再加上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都较差,这些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历史学科更低。
进入到我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低,甚至于不想读高中,或是家长逼迫过来读的,或是不读书不知道能干点什么。
这样的学生在初中已经被科任老师视之后进生,而他们在初中时也是破罐子破摔。
到高中后,学业任务更重了,困难使得这些学生更不想读了。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1.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历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的作用;
2. “文明交流与融合”:初中历史课程中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3. “历史文化与地方教育”:初中历史课程与地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4. “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比较”: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中西文化比较;
5. “历史教学中的文化创新”: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文化的创新
方法;
6. “历史文化与公民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与历史
文化的关系;
7. “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技能的综合
性应用方法;
8. “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网络时代初中历史教学
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9. “资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资讯
技术的应用方法;
10. “学生情感管理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学生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以上10篇论文旨在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5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五。
题目: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早已进入了校园,而且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中,教师若能正确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有效地生成教学情境,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助于教师拓宽知识层面,更有深度地施教予学生。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辅助初中历史教学方面的功用,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教学;潜能;认知水平;场景;感官。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潜能。
一位文学家说过: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这恰好说明了每个人潜能存在的客观性。
多媒体技术则能更好地驱动学生的潜能,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事物及场景直观、形象地演示在屏幕上,使古板的文字、生硬的图像变得形象和逼真,且具有亲切感。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学生内在的潜能得以激活,对于教师来说课堂便有更多的自主权。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唤醒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广泛搜集全国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多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到突破口并对症下药,激发起学生的潜能,从而寻求出解决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而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可以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当教师和学生都在关注屏幕显示内容时,学生觉着课堂上似乎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这样,教师就由知识的传授者过渡到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没有压抑感,心理上自然放松,学习起来也就变得更为积极、主动。
二、运用多媒体拓展教师的认知水平。
在多媒体下,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互助学习、交流、拓展认知水平,增长自身才干。
对于初中生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结构外,又要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教师要更多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实力一定要加强,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教师强学博览,构筑起自己坚强的知识体系,然后对学生施教,才能得心应手。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初中历史的小论文怎么写篇一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高技术性的艺术。
贯穿教学始终的根本路线是教育学生,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激励、鼓舞等。
自从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政策以来,我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情景教学的出现,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死板”问题,还给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之风。
大量实践已证明,情景教学的方式完全匹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和理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关键。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情景教学则更需要人的参与。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进而会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此外,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即:(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平等、公平、自由的教学模式;(2)改变传统的“师为贵,学为贱”的传统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自己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的引导者;(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
总之,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优于不知者,而劣于乐之者。
”通过上述的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逻辑性不高。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初中历史论文篇一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进行有效的备课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备课就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引导索,只有把初步的教学方案完善,在课堂中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改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教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地总结自身备课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地加以改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师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有效教学的初中历史课堂关键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再好的教案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因此,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更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离开课堂教学实践,空谈备课教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切实地落实教案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下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那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创建有意思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到历史文化的乐趣,缩小学生所生活的时代和历史课本中的时代的差距。
让学生从被动的位置转变到主动、积极的位置。
教师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诗词歌赋、歌曲、历史故事、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这样导课,能够在课堂开始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历史人物,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历史文化,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初中历史论文:研究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论文:研究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介绍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历史知识和事件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过去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并讨论它对学生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通过研究历史,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兴趣和敬意。
他们将了解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并能够对比不同时期的社会变化。
这种历史意识的培养将使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和世界的演变,并塑造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历史学科不仅仅包含对历史事件的研究,还涉及到文献研究、证据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综合素养的培养将使学生更具有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未来的研究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研究历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培养对自己文化认同的自豪感。
通过研究本国的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属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
这将促使学生更加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并增强国家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还需要学会质疑和独立思考。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结论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文化认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重视并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以铸造更加优秀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的范文分享共篇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范文分享(共5篇)第1篇:“中学历史教学法”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在大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不受重视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我们只有从中学历史教师自身开始,通过教学改革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爱学、学有所获的学科,为此,作为高校的“中学历史教学法”课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法”课主要是向未来的教师们传授教学理论,对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有所忽视。
笔者进行了下面一些教学改革试验:一、让学生参与中学历史教学现状调查经过三年试点,笔者所教的三届学生都进行了对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参与调查本身就是对未来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培训。
调查需要与他人沟通,这就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要写成调查报告,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如果在调查中碰壁,也提高了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未来教师们的调查结果有时也会使他们对从事历史教学有些失落,特别是如果今后到农村和偏远地区这类所谓“差”学校或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校从教,情况不容乐观。
对此,我们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法”的老师要从正面加以引导,比如告诉他们正因为现状不容乐观,才更需要我们在大学里严格要求自己,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特别是在校期间就尽量把历史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一到中学就能给人以不同凡响的效果,让所要任教的中学的领导、老师、学生不敢小看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
通过参与调查,有的学生也会感到责任重大,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教法课,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学好新课标,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以后所要去的中学,改变那里历史教师地位低、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现状。
一位学生在调查报告中这样说道:“看来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制度还需要完善,我们肩上的任务还很艰巨,但我还是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因为我相信实践的力量。
”另一位学生在调查报告结尾写道:“通过这次实践课程调查,我了解、认识到历史课程的发展及变化。
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以后的历史教学,引领历史教学之先风。
初中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相关推荐情的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本文就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应用引言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其并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
为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历史授课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时候受到一定限制,降低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为改善这种教学现状,初中历史教师就得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设计原则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该种教学方法可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效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可根据具体的课堂内容设计情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语言设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促使学生体验到人物与事件中包含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度。
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历史事件的记忆。
在情境教学中,需要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其对历史研究的感悟,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该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以人的活动和环境作为基础,以此才可创设出符合历史情境的教学要求。
可见,情境教学就应达到情感丰富与主题明确的要求。
唯有满足这两项要求,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情境在发现问题。
当然,情境教学方法,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以此才能升华其历史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创设情境展开教学。
在此期间,情境创设需遵循相应的原则。
首先,实用性。
遵循实用性是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关键。
唯有在此基础上,才符合情境教学模式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对策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所占的比重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重要,这让教师和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和热情降低不少,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有所下降。
为了解决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就对其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提出自己的意见。
1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抛开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变幻教学的花样,多利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加以诠释,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活动和小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清历史知识存在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纪念馆或者是革命圣地进行学习,通过实物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进行课外拓展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3利用课本插图,加强学生记忆现在的教材上有很多插图,这里的插图基本上都是和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不是单单就这样存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把历史事件内容与插图上的内容结合在一块,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插图与历史事件的意义。
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事件的讲解上了,而对于课本上的插图并没有加以利用,这样就浪费了插图的价值,学生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无味,有些抽象的内容还有可能无法理解和掌握。
如果教师能够把插图加以利用的话,有图像进行刺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相互连贯的学习还能保证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是我们初中九大必修课程之一,他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的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学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无论是对于做人、工作还是治家、治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把历史放在眼里,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何提升自己的上课的有效性,如何化枯燥为有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爱上历史,如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历史的重视还不够。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文科,自己以后主修的科目是理科,学习历史没有必要。
这样的心理就使得他们不再好好学习历史,上课期间不是写别的学科作业,就是开小差。
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不管老师怎么费劲,有效性也不会有任何的提升。
学生不重视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中考的时候,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完全没有必要。
只需在书本上抄上足够的例题,考试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
于是都把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的学习上面。
(二)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毫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本来就是文科性质的。
他需要学生理解学习,但是更需要的是记忆。
历史本身也是在说明之前古人发生的一些事,他自身的性质就是枯燥乏味的。
这就使得学生的兴趣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上来。
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达不到。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被忽略,课堂教学还是主要以老师为中心。
我们都应该知道的是,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才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的脚步应该跟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一味地讲课,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不管学生有没有跟上,纯属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
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威胁,学生上课也只是麻木地听老师讲课,丝毫不动脑子。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也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度。
教学的有效性也只是天方夜谭。
(四)历史老师本身的资历不够好。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目录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第四篇:2020年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怎样上好初中历史课提起上初中历史课,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的观念逐渐改变了,要上好初中历史课,可真不容易,正如,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门功课让学生们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
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太后会降罪的。
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讲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更能理解“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当讲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就提到《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
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
还有象澳门回归可以唱《七子之歌》,发展大生产运动可以唱《南泥湾》等等。
当然,除了上课之外,我们还可以由学生来主持,搞一些历史竞赛。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实用3篇)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第1篇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
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
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
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与反思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与反思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与反思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肩负着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使命。
因此,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与反思。
二、教学内容的评价与反思1.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是关键环节。
教材应充分体现历史教育的核心素养,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突出时代特点,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
同时,教材内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检查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的评价与反思1.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来确定。
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组织的评价与反思教学组织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注重课堂管理,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思1.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时,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
2.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反馈与改进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评价成为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评价。
一、评价的目的与原则1.评价目的: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历史人物的贡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原则: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发展性和指导性原则。
评价过程中要公正、公平,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评价内容: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情感的认同和历史价值观的塑造四个方面。
2.评价方法: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可采用以下方法:(1)观察法: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
(2)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3)测验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测验题目,检验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
(4)作品展示法:学生可以提交历史手抄报、历史短剧、历史论文等作品,展示自己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成果。
(5)自我评价法:学生对自己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三、评价的实施与反馈1.评价实施: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应在每一个教学单元或章节结束后进行,以确保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评价反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评价的改进与完善1.定期总结:教师应定期总结历史教学评价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评价方案。
2.学习交流:教师可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学习先进的历史教学评价理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论文
:
1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评价
1.1转变评价观念,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新课程要求初中历史教学是使学生获得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从历史课程中学到知识,从中获得历史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评价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学评价理念,树立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新的教学评价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1.2采取全程评价,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累积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采取课堂即时评价―日常评价―定期评价―期中或期末评价的全程化评价,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指导学生的正确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进而使学生能够“学好”。
期中或期末的总评是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评价内容的多样化,除了书面考试外,还综合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等进行综合的评价[2]。
在设计书面考试的试题时应注意题目的多样化,可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组合的考试方式,以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掌握情况,但是应注意考试的试题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卷部分可设置开放性的试题,由学生自行选择完成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题目,如学习世界史时,可设置例如“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列举你喜欢他的理由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的能力。
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评价的标准,如对知识识读能力较弱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实践活动当面的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3丰富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实施全程化评价的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除了传统使用的书面测试法外,还可采用专题作业法、口头测试法等多种评价方法,拓展评价的渠道,以达到培
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而专题作业法的实施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主,可通过现场调查、历史剧表演、辩论赛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让学生分组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收集与诺曼底登陆相关的历史名人轶事等,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组织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3]。
在课堂评价中,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就某一图片或某一段视频结合课本知识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及感想,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水平等,促进学生多方面历史学科基本能力的发展。
1.4转变评价主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评价中也应当注重师生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自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评,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创新,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促使学生明晰自身学习历史中的特长和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4]。
另外,还可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适当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作最佳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结语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新的活力,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之一,从此种意义上来看,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与初中历史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教学评价的改革,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丰富的评价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人文精神为主,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鉴别选择功能、反馈功能和咨询决策功能,利用教学评价的指导、激励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