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改教学过程中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
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 对策与思考一、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
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
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
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
.我们学校做了个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师课改情况汇报
教师课改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教师课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特进行课改情况汇报如下:一、课改目标明确。
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明确了课改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计独具特色。
在课改中,我们注重课程设计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多样灵活。
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使学生在参与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也注重灵活运用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四、评价方式科学合理。
在课改中,我们也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
我们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加科学的评价和指导。
五、师生关系更加平等。
在课改中,我们也意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和互动。
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建立起更加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
六、课改中的困难与挑战。
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家长对课改理念的接受程度不够等问题。
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和改进,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取得更大的成绩。
七、课改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课改工作,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发展。
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课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总之,我校教师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中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中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和
机遇。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我们制定了以下中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往往过于注重
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其次,我们将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
生被动接受知识。
我们将积极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化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合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注重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关键,他们的专业
水平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对于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改革,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总之,中学课堂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施方案的落实,中学课堂将迎来新的发展,学生将在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中茁壮成长。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中学课堂的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课改经验总结
教师课改经验总结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要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学生的需求。
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课改经验,现将其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二、坚持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变化,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探索者”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同时,我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的教学工具和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如,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积极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个性差异是指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采取了探究式教学,让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采取了个别辅导和差异化教学,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习能力。
五、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一、要处理好传统教育方式继承和屏弃的关系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改变基础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改变着力于精英培养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隘的课程功能。
努力使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转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的课程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鲜活的空气,使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课堂活跃了,教师也放开了,学生异常兴奋,学校上课下课处于热闹非凡的状态。
然而,理智地回想,我们发现,在良好的形势和乐观情绪的背后,问题在一个一个的出现,课堂上虽然学生活动内容增多了,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最为基础的知识训练显然缺乏了;教师鼓励学生的语言多了,但适当的纠正,适度合理的评价显然匮乏了;时时谈“感受、感悟”,但真正用来用心读书的时间少了;说起来教学形式“新颖多样”,而实际基本能力的培养效果并非明显。
概括起来大致为: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围绕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三个维度”应当达到怎样的程度,往往是都各有体现,但也都是平分秋色。
2.教师的作用搁浅了,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认识的误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生怕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出现了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怪现象。
3.教学过程中求实不足求虚有余。
表现为:(1)片面的理解课改要求“创新性地进行教学”,教学形式花样不断翻新,以至“与文本对话”的触角,伸到了语文课程不必要涉足的区域。
(2)不切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的所谓“几步法”,看似求新求异,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状,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继承我国传统教育的问题,丢掉了许多优良的、宝贵的教学经验。
我们说,课程改革,是“改革”而不是“革命”,是扬弃而不是推翻。
课改,即要吸收国外最先进的课程改革经验,又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精髓,还要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
我是从2021年送走高三后直接接的高二,教授新教材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在这半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好多的问题和困惑。
一、教学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问题一:学生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关系处理不是很好,完不成教学任务是经常性的现象新课改以后的政治教材与旧的传统教材相比拟,原来两课时甚至三课时的容在新教材中都是要一课时完成的。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活动、探究、合作学习往往要比教师单纯讲授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学生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新的思维亮点甚至出人意料的新情况需要处理,现有的每节课的时间并没有增加,这样就使得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比方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里就涉及到运动、静止、规律三个概念,“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人和规律的关系〞三个关系;事物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三个原理。
这些在旧教材这些在旧教材中是分在四框来讲的。
所以我在教学中是把它分为两课时探究的,但不可能每课容都这样分解。
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式滥用,缺乏有价值的探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心的合作欲望,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这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上公开课、示课时,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出现了只重视形式,而无视实质,缺乏实效的情况。
课堂上,不管是否存有合作的时机,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就喜欢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进展合作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立刻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然而小组讨论的效果并不明显。
更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不会倾听,完全视同学和教师的意见于不顾,在课上吵成一团。
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落实六项工作
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落实六项工作作者:查联智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9年第02期校长是学校的领头羊,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对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在具备理论素养与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同时,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有推进教育发展的情怀,有甘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吃苦耐劳精神,善于引导教师的教育思想、工作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笔者认为,学校校长在课改中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转变教育观念,引领教师走课改之路校长对课堂改革新理念的高度认同,是实施课改的前提。
校长是学校实施课堂改革的组织者、领导者,其观念具有很大影响力,只有校长在教育教学观念上转变,认同新课程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全体师生才可能具有课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如果校长教育观念不转变,很可能会出现“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的局面。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传统课堂中的陋习有非改不可的决心,对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的预见,并制定出相关措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为课改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增强对课改的信心与勇气,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用新的教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教师逐步进入课改的境界,使课改理念逐渐深入师生心中,并进一步去实践、去探索,逐步形成习惯与能力。
二、营造探索课改氛围,形成课改环境课堂教学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课改要改的是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行为,要在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发动学生、发展学生,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勇于解疑,把课堂变成他们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乐园。
诚然,教师的课堂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需要一个适合的环境。
课改教学进度计划(精选3篇)
课改教学进度计划(精选3篇)课改教学进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论为指针,以国家、省、市相关文件为指导,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课程意识,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热情,增强教科研能力,加强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深化与改革;以实施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目标一:对我校上学期实施高中新课改工作的过程和现状再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课程安排要作适当调整。
(2)有些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缺乏深层的探索,课堂教学较多的仍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实效不理想。
(3)师生互动较少、同学间较少交流和合作,不少教师仍不放心学生自主探索。
(4)校本课程开发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5)研究性学习实施较单调,害怕学生走过场。
(6)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未完善。
方式:听取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汇报、师生座谈会、师生问卷调查等。
(1)组织好必修第一个模块的学分认定补考工作。
(2)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倡导新的评价方式,改革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
实施措施:教导处牵头、年级组负责、各学科学分认定小组具体实施。
(2)由教研中心负责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参照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倡导的(4)由教导处牵头落实调研目前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
包括选题和研究领域情况、教师指导是否到位和有效、学生研究过程的表现和参与研究的态度。
方式:听取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汇报。
目标三:指导学生做好选课工作。
(2)由年级组召开学生大会、家长会宣传,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具体指导选择并由年级组做好统计和协调工作后,将结果报教导处。
目标四: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新理念。
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新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生原来枯燥地接受知识的方式,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改革了教师的教学实践。
新课程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现就新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加以提出,进行反思:问题一:轻效果,重形式,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差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明显特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有意识的把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到自己的课堂当中,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教师提供的问题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但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合作。
(2)为合作而合作,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问题都合作。
(3)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看起来在争论,场面非常活跃,其实偏离了主题。
(4)合作学习成了优生表演的舞台,学困生被撇在一边,无人过问,成为合作学习的牺牲品。
对策:问题二: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
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问题三:学困生关注不够,学习方法不当。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差,课堂效益低,集中表现在优生对学习内容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互相制约,教师无法科学配置讲授与练习的时间,无形浪费了课程资源。
对策:1、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应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满堂问”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甄选范文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荣成市第三中学王建伟2010年7月25日14:461:新课改以来,我们的备课压力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虽然新课标知识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新的三维教学目标和合作教学方法几乎没什么可供直接学习模仿的案例,教师要花更多时间更大精力去理解消化教材,思考教法,查询资料,形成全新的教案,才能教给学生;而且不管是有多年经验的高级老教师还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课改后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作为第一批课改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为后续年级加入课改做好开头工作。
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作出适宜的“剪裁”,依据本校的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
另一方面,教师要从以课堂、以书本为中心的狭隘空间走出来,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资源。
解决办法:在教学实践中,新的备课观念生成。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
而我们二中教师在我们自主备课的同时,更强调了集体的交流和研讨。
集体备课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资源共享,观点互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挖掘课程资源,预测教学过程,我们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争辩中共同成长。
2: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从大处着眼,从国家长远发展出发组织实施的新课改是非常正确的;但老百姓从小处着眼,希望自己的子女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进入一流的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的要求也没有过错,作为一线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课改新理念,又不能回避来自社会、家长对学生高考获得优异成绩的要求。
从理论上讲,贯彻新理念,高考就能取得好成绩,这话应该正确。
而现实情况是,已课改的省份的高考试题只是微调,教学一线教师清楚,要提高高考成绩,传统教学可能更实在些,在目前课时情况下,两者要兼顾是不现实的,而淡化高考成绩同样是不现实的,启动新课改后,我们的老师尝试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应课改的潮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获得知识,强化全面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讲堂教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重点词:新课改 ,讲堂教课 ,问题及对策一、新课程教课实行过程中的问题1、课时不足的问题“内容多,课时少”是教师反应最激烈的问题,实行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广泛感觉负担重,教课时间不够用。
好多学校都把周 4 课时调为周 6 课时,这个节数还不包含晚课和课外指导的节数。
课时紧张使教师参加研究《课标》和教材的精力不足,使讲堂教课缺乏学生参加教课活动的时间,为达成教课任务,教师仍旧采纳传统讲解法,学生仍旧以听讲为主,使得教师想试试改革的梦想都难以实现。
据学生反应,上了高一后,学习难度大,学习负担过重,一个学期得学两本书,涵盖了高中阶段的几个难点问题(函数、立体几何、分析几何等),“内容多,学时少”,学生广泛感觉学习起来比较费劲,感觉数学学业负担重。
事实上,好多人开始使用新教材都感觉不适应,这很正常,因为一是对老教材的一套讲法娴熟,讲起来轻松,不需付出更多的思虑和劳动;二是怕讲的少,知识点讲不到,学生掌握不好,影响考试成绩;三是对这类模块化的教材没有一个整体的掌握,缺乏按新教课理念办理开发教材的能力。
不论是教师仍是学生都是过去教材的“臣民”,都习惯了过去教材的思想和模式。
2、教课的深浅程度难以掌握固然经历了新教材培训,我们对新教材的教课还处在研究阶段,我们常常在备课时对教课内容的深浅难以掌握。
新教材中有好多内容不过给出了却论而没有推导或证明,要不要增补?新教材中有许多“察看与思虑”、“研究”、“思虑”,能够说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课对象具备必定的着手、动脑能力,而我们一般中学的学生底子簿、基础差,对一些“研究”基本上是无从下手。
对此,我们感觉很疑惑和茫然。
3、教师对新教材认识存在的问题。
因为是首次履行“新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因此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不免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比如,对“课时不够”,诚然教材有值得商议之处,但反省我们的教课,唯恐有些原由仍是出于自己。
利用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利用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首先,课堂改革的背景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随着社会
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工作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通过课堂改革来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课堂改革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堂改革,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
现代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注重知识的前沿
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
探索,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堂改革的主体,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
学水平,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利用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希望全体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响应,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实施新的课改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
在实施新的课改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新民小学刘茜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改精神。
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
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试验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我们去解。
”在此,本人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和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及提出相应对策,请各位同仁赐教。
一、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困惑一:教师知识与教材有矛盾。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的开放性,教材的难度看起来是降低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高了,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把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法上既要留意过程和方法,还要留意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能力的要求使多数教师难以适应,力不从心。
教师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和磨和,教师中还存在着差异性。
困惑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许多新课改的公开课、新课改展示课、研究课,一讲“合作”就是“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而不管这些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
本来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偏偏要合作,只把其当成了课堂教学的插花去点缀,以显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表面气氛的热烈。
在课堂上我们却经常看到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没有规则,乱哄哄一团,“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讨论没有实质性,而流于形式。
往往是学生还来不及形成完整的答案,就被教师止住而又安排下一项内容。
其实是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权利,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课程改革虽然在我国多个省市县(区)已进入实施阶段,但许多教师受思维定式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对课程感到有很多困惑,甚至觉得无从下手,经过对部分试验县(区)的调查了解,笔者认为还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澄清。
1.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关系问题教育理念就是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识,就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的哲学思索,充分反映着人们对于教育价值价值观念以及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这些理念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备指导作用。
但是教育理念不等同于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同一个教育理念下,可以存有许多种相同的方法。
这些方法,从相同角度彰显着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并且在教育实践中检验。
多样和发展着教育理念。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错误地将教育理念与教青方法直观地等同于出来。
以传统教学为基准,中国古代了不起的教育家孔子明确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几千年去,人们一直尝试着在教学的实践中应用领域它,但是,许多时候,人们也误以为“启发式”惟一的表现形式就是“回答式”,许多地方评价一节课的不好环,往往只看看教师回答了多少学生,对于回答的内容和效果与否有助于学生的主动自学,与否真正彰显了“启发式”原则却被忽略了。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式再次表现出来。
许多人一提“课改”,就说“你不要给我再讲理论,只告诉我一种教的方式就行了”。
其实,这些教师缺少的正是对教育理念的全面理解。
例如:“以人为本”是当代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强调在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及“选择人一生必备的基础知识”等等方面,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而以上思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又会表现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等等方面和具体方法,因此,有教师认为搞“课改”,上面就应该给一个具体模式或具体方法,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1、课时不足的问题“内容多,课时少”是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负担重,教学时间不够用。
很多学校都把周4课时调为周6课时,这个节数还不包括晚课和课外辅导的节数。
课时紧张使教师参与研究《课标》和教材的精力不足,使课堂教学缺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法,学生仍然以听讲为主,使得教师想尝试改革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据学生反映,上了高一后,学习难度大,学习负担过重,一个学期得学两本书,涵盖了高中阶段的几个难点问题(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多,学时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感到数学学业负担重。
事实上,很多人开始使用新教材都感到不适应,这很正常,因为一是对老教材的一套讲法熟练,讲起来轻松,不需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劳动;二是怕讲的少,知识点讲不到,学生掌握不好,影响考试成绩;三是对这种模块化的教材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缺乏按新教学理念处理开发教材的能力。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往教材的“臣民”,都习惯了以往教材的思想和模式。
老是用原来的教材的观点和体系来对新教材品头论足,当然就感到新教材这也不好那也不是。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来看待新教材,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新教材。
2、教学的深浅程度难以把握虽然经历了新教材培训,我们对新教材的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我们经常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
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只是给出了结论而没有推导或证明,要不要补充?新教材中有不少“观察与思考”、“探究”、“思考”,可以说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对象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而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底子簿、基础差,对一些“探究”基本上是无从下手。
对此,我们感到很困惑和茫然。
3、教师对新教材认识存在的问题。
由于是首次执行“新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因而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难免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例如,对“课时不够”,固然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也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和提升。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新课改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不够精准,教学方式单一等。
下面,笔者将从这些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不够精准对于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紧密贴合实际,以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生活发展的趋势。
但是,现实中常常出现教学内容没有与教学目标紧密贴合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分析学生需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将来的就业和发展。
2. 强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加注重课程的纵向整合,将目标放在课程的贯穿性上,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能够理解课程的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 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匹配的案例,以使学生能够从案例中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的应用。
二、教学方式单一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应用多种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育资源,例如新媒体等,以多样性的方式展现内容。
2.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团体合作:在教学中,利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形态思维,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点不够具体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知识点不够具体。
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课堂上,一些知识点无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这很容易让学生误解课程内容。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打造精彩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道理。
2.利用多种方式展示:教师不要只是通过听讲的形式来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例如用视频、图表、实验等来加以说明。
课堂改变实施方案
课堂改变实施方案首先,课堂改变实施方案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思考和调整。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同时,我们还需要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引入探究式、合作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课堂改变实施方案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智能化,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和个性化指导,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课堂改变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科竞赛、实践能力考核、学科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推动课堂改变实施方案的落地和实施。
综上所述,课堂改变实施方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应用和评价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调整。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推动课堂改变实施方案的落地和实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能够共同努力,推动课堂改变实施方案的深入实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课改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蚌埠五中唐杰珺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着许感受。
新的课程标准中加强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我深切感到新教材的内容能使教师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且更容易在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袁贵仁教授说:“人是个整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心理素质发展的要求,人是知、情、意的统一。
与人的知、情、意这三方面相对应,人追求真、善、美三种价值。
而对于学生来说,三种心理活动、三种价值追求,要通过三种教育活动来实现和满足。
相对于科学,主要是智育;相对于道德,主要是德育;相对于艺术,主要是美育。
人是不可分割的,德智体美也是不可分割的。
”而德育,在各育中又是居于首要地位的。
德育不好,其他方面虽好也不是时代目标需要的人才,甚至可能产生更大的负作用。
那么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就应作好德育工作。
一.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便于德育工作的实施。
课程改革,使得教师面临角色的转换,以往习惯于我说你听,毋庸置疑,充当的是布道者,传教士,教学方式的单一,被动,死板,严重脱离实际,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而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扬教学民主,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助产士”。
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显得是那么地自然而然。
例如,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人的赞许会给他们很大的鼓励。
在课堂上让学生掌声响起来,赞许的话说出来。
当一个同学回答对了问题,我问大家:“他棒不棒?”学生齐答“真棒!”接着我与其它同学一起给以热烈的掌声。
虽然简单的一句话,一阵掌声,却可激发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
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欣赏自己。
又如,在第一章教学时,学生在观察类似长方体的高楼大厦林立而起,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学生当时异口同声的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富强了。
”此时我就一步说出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学习数学是多么的重要,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可以为我们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让更多更美的立体图形发挥它们的实际作用。
二.借助实际背景更好进行德育教育。
我国先前的教育,一个重要的缺陷是严重脱离社会实际。
而新教材是以许多实际事例为知识的切入点有了实际背景教师更好“借题发挥”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课本安排了丰富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打折销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有打折销售活动的商店,进行调查。
他们不仅了解到了打折销售中的数学知识,而且更惊喜地发现,原来看似平常的打折销售中蕴含着这样多的商业运作手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关心社会,分析社会现象,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意识,使他们学会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社
会问题。
还有在上“能追上小明吗”,是以小明爸爸为了给小明送语文书去追小明的事作为背景引出的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孩子们不仅很快解决了问题还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教师适机教育孩子要体贴父母孝敬父母,继承传统美德。
其实,德育的渗透不需要教师的大道理,适时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明白道理才是最有效。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以往学生学习的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而新的课程标准则强调学生的探索学习、合作学习,这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竞争。
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树立进取品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在设计实施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我把班级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把课程内容化解成若干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然后各小组进行评比,使同学们开展组内研讨争论,组间友谊竞争。
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既能激发学生团队潜意识,也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当然,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
需要我们追寻和探索,这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家长和为人师表的需要,作为教师最主要的是善于抓住点滴时机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教育,并“言传身教”用自身优良的品质魅力去作学生的榜样。
因为道德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