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时政热点材料分析主观题

合集下载

2024年考研政治主观题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24年考研政治主观题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24年考研政治主观题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业务课名称:政治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三、材料分析题:第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就“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既要学会调查,也要擅长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这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

调查研究要善于抓问题、求答案。

调查是全面、客观、准确掌握情况的过程,并不自然产生科学观点、得出正确结论。

开展调查研究,要做好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的调查,也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调查研究要敢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直奔问题去”,调查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现实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短板等重点难点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都是调查研究的题目;工作中易忽视的细节、易梗阻的程序,都可以成为调查研究的问题切入点。

习总书记每到基层考察调研,总会从贴近民生的细节入手,从最细微的事项问起:走进六盘山区破矮的土坏房留起一瓢水尝尝水质,向技术人员询问机械的工作原理、购买价格、插秧效率,向出租车司机征询对年节打车难的解决办法,等等,确保“真真实实把情况模清楚”,早年在福建省工作时,针对福建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习总书记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四个难题深入调研,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只调查不研究,就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只研究不调查,决策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时政热点材料分析题集锦

时政热点材料分析题集锦

时政热点材料分析题1、材料1、因为沉迷网友导致学业无法过关,81名上海大学学生在2004年被集体退学。

消息见诸报端后,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关注。

而根据民盟北京市委一份“网络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有22万中学生在玩网络游戏,而中学生上网成瘾者的比例高达14.8%,其中初中生大11.8%,高中生达15.9%。

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北京90余万中学生中,上网成瘾者超过13万人。

材料2、曾经帮助300个孩子成功戒除网瘾的陶铠鸿教授对孩子说:“电脑不是洪水猛兽,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不是玩得,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是愚蠢的。

”他同时也对家长说:“孩子上网成瘾,主要的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法除了问题。

家长的爱多表现在物质的慷慨,而忽视了精神,情感上的关爱。

”(1)请你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有哪些?(2)如果你的朋友中也有上网成瘾的人,你会怎么劝说他戒掉网瘾?(3)请你搜集材料,针对材料1中反映的现象和陶教授的谈话,写一篇呼吁青少年健康上网,正确使用网络的倡议书。

2、2005年10月15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贯通,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就此结束。

这条铁路是2001年国务院批准兴建的,其巨额投资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

它的全线贯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1)、有人说这条铁路是条经济之路,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看法。

(2)、有人说这是一条政治之路,你能说说铺建这条铁路在政治方面的意义吗?(3)、在设计和铺建这条铁路的过程中,设计者和建设者为保护当地的环境和野生动物,专门绕道或留出专用通道,从而增加了投资成本,有人认为不值得,你觉得呢?3、共青团中央3月1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伦述,广泛组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

某校团委为配合这次实践活动,开展了争当文明学生的活动。

高二政治热点题

高二政治热点题

高二政治期末热点主观题一、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加入SDR)(见优化设计P6现实问题)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1..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报刊新闻的高频词。

材料一“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

2015年国内需求刺激效果甚微,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一一一“爆买”:中国游客赴日消费额达750亿元;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消费超过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总和。

从供给端看,国内却是产能过剩,中国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1)依据材料一,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中国制造企业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

答案:(1)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着供给与需求错配、国内供给产品满足不了国内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供给结构矛盾突出。

启示: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立足国内消费需求。

②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

③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要重视品牌,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产品吸引力。

材料二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过去,我们过多强调了需求侧刺激,忽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重要的是,一味刺激需求会带来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 根据材料二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

答案: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处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

过多强调需求侧刺激,是片面的观点。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健康发展。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需求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但一味刺激需求却会带来诸多问题。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材料一截止2015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2020年高考时政热点主观试题:垃圾分类

2020年高考时政热点主观试题:垃圾分类

2020高考时政热点试题主观试题:垃圾分类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截止2019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已“满月”。

自《条例》实施以来,上海的羊肉串变成了“羊肉吕”,外卖“无需餐具”订单陡增,甚至用户为了方便垃圾分类,奶茶珍珠只要10个……除了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外,垃圾分类也在逐步改变着固体废物的处理模式,对整个固废产业影响深远。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社会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逐步深入,加之各地纷纷落实相关政策,固废产业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潜力相当可观。

根据部署,到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虽然上海市垃圾分类已初见成效,但在全国推进垃圾分类依然任重道远。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之战。

这项工作已经在全国很多城市探索再探索、试点再试点,但是,很多城市的结局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可概括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落后、公众意识不强、缺乏法律约束。

因此,有人说:“垃圾分类考验的是市民素质,更是基层的治理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阐述推行垃圾分类的经济价值。

(12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与日俱增,引发诸多环境问题。

从2019年起,我国将在46个城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主共包括纸类、金属、塑料制品、纺织类、废旧电器等。

这些垃圾可以经过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进行处理,是垃圾资源化的主力军。

据测算,北京每年通过资源回收就可获得11亿元的经济效益。

湿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菜梗菜叶、动物内脏、残枝落叶等,主要用来堆肥、沼气发电。

干垃圾:干垃圾主要是指无回收价值、水分低的垃圾。

这类垃圾可以通过焚烧提供发电、供热。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旧电池、废旧灯管、过期药品、杀虫剂容器等。

这些垃圾可以经过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然后单独回收或填埋。

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在不增加垃圾处理投资前提下,实现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能够促进可特续发展。

高中政治八大主观题题型归纳

高中政治八大主观题题型归纳

高中政治主观题题型归纳题型一:“因果(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说明某做法的依据或理由”等形式呈现;注意作答时要回答两个方面:一是原因,二是意义【解题思路】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思路为:依据(原理)+重要性(或必要性、危害性)+总结论述例:(2009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9题)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衽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⑹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2分)【解析】本小题是一道“为什么”类的问答题,考查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知识。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也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还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高中政治措施类主观题型练习(一)

高中政治措施类主观题型练习(一)

高中政治措施类主观题型练习(一)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局势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

为此,党中央提出,要在促消费稳外贸的同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已实现跨越式提升。

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行政分割、布局不平衡、公益性与市场性兼顾不够、创新型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和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扩大有效投资,关键在于坚持精准有效投资导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如何找准基建发力点,实现扩大“有效”投资。

①破行政分割,建立统一大市场,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3分)②优化建设布局,突出重点,补短强弱。

(3分)③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提高综合效益。

(3分)④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创新投入,引导社会资本适度参与。

(3分)2.2022年,国务院进一步扩大税费减免政策的适用主体范围,将阶段性缓交保险费政策由五个特困行业扩大到所有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个体户,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相关政策。

X县政府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补贴,支持社会力量启动某养老项目,为社会提供1235个普惠养老床位,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并带动区域内相关养老配套产业发展。

C市政府启动三千万元消费券及消费红包惠民大派送,围绕国际品牌集聚、大宗商品商贸、文旅融合等十大内容开展促消费活动,政府投入加上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资金将超一亿元。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在促进消费方面是如何作为的。

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税费减免政策的适用主体范围,降低企业的制度性经营成本,以促进其投资性其消费;②通过财政专项补贴,支持社会力量启动某养老项目,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带动区域内相关养老配套产业发展,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③通过发放消费券和消费红包,带动社会资本,开展促消费活动,以减轻居民消费成本,刺激居民消费。

政治十大热点主观题答题提纲及举例

政治十大热点主观题答题提纲及举例

政治十大热点主观题答题提纲及举例一、北京奥运会答题提纲:重点是“经济意义”1.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3.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优化配置。

4.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

5.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城市形象,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

哲学重点掌握: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人生价值观例题:2008年8月8日晚8时8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

奥运会开幕式是展现中华民族丰厚文化的大舞台,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向全世界讲述了感动世界的中国故事。

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国故事轻曼地演绎,中国五千年的梦想就是一篇恢宏的史诗,“长卷”、“梦幻五环”、“太极”、“点燃圣火”、“飞天”等创意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体现出了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勤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2)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舞台?(3)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分析,在奥运会的举办过程中应如何展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答案:(1)①改善北京等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②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加劳动力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③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①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个舞台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将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中华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和发展,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个舞台展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这是传播和繁荣民族文化的需要。

专题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三轮时政热点主观题集训

专题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三轮时政热点主观题集训

2023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预测与试题追踪专题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1.(2023秋·河北石家庄·九年级统考期末)科技引领时代,青年成就未来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16.9%,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材料二如今,人工智能不仅会下象棋、围棋,还在分发邮件、工业制造中大显身手,甚至参加了2017年的全国高考……人类的很多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

(2)“人类的很多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说明了什么?(3)我国为促进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应该实施什么战略?材料三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时说: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双创”澎湃活力,弘扬工匠精神,这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能。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

材料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又分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个方面,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大素养。

(5)请你从青少年个人的角度分析把“创新”列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原因。

【答案】(1)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不断增长;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创新的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①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②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高考思想政治主观性试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建议

高考思想政治主观性试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建议

分析深入
要求考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够深 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提出有见 地的观点和论据。
表达清晰
要求考生表达观点时,逻辑清晰、语 言流畅、条理分明,使评卷老师能够 准确理解考生的思路和观点。
创新性强
鼓励考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展现其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02
高考思想政治主观性 试题分析
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 热点,引导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
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看报,拓宽知识面,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高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授解题技巧和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解答。
跨学科综合
试题注重思想政治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融合,要求考生从多学科角
度进行分析和解答。
实践能力
试题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实践能 力,要求考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 实际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评分标准
观点正确
要求考生的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具有正确性和科学性。
倡导价值观导向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元 素,将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 学全过程。
以身作则,树立师德楷模,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 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5
实例分析
典型试题解析
试题特点
典型的高考思想政治主观性试题通常涉及当前热点社会问题,要求学生结合理 论知识进行分析和阐述。
知识点分布情况

浅析政治高考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浅析政治高考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高分 。
4 . 紧扣教材 . 抓 交 叉 点
在进行 主 观 题 审题 过 程 中, 考 生 必须 紧 扣教 材 知 识 。政治 主观题 需要 考 生通过 教 材知识 对其 时政 热 点 进行解答 。主 要 变 现 形式 是 , 给考 生 一个 时政 热 点材 料, 再通过“ 是什么” “ 为 什 么 ‘ 如何 做 ” 等方 式 提 出 问 题, 而所提 出的问题答案通 常都 隐藏于教材 中 。在 明确 材料关键词 句 与热 点 问题后 , 考生 通过 对 照教材 知识 ,

运用 , 对材料 中所隐藏 的热 点 问题 进行 分析与解 答 。所 谓有机结合 , 就是有效结合 试题材 料 与所学知 识 。若考 生死 记所学 知识 , 缺乏灵活 运用 , 照 搬课本 , 这样不 仅缺 乏 主观看 法 , 同时 又得不 出准确结 论 , 还 会让 阅卷 老师 认 为是理论 脱离实际 。 三、 主观 题解题技巧 1 . 审读设 问, 细 阅材 料 由于主观题设 题顺序通 常是首 先提供情 境材 料 , 然 后提 出材料 中的问题 。也许 由于受 其他科 目的影 响 , 所 以考生通 常喜欢顺 序看题 。未带 问题看材料 , 使得考 生 阅完 问题后 , 还 要重 新读 材 料 , 造 成 时 间的 浪费 。若 抛 开 问题看 材料 , 那么考生头脑 中就会 产生不 同于题 设 问 题 的结果 , 对 正确判断题设 问题造 成直接 性影响 。
2 . 题 型 设 计
通常 主观题在对知识范 围进行 运用上 , 大致分 为不
明确指 出与明确指 出。其 中 , 明确指 出是直 接指 出试 题 所需要运用 的知识 。而 不 明确指 出就 是 间接指 出试 题 所需要运用 的知识 。不 明确指 出通常 在解 题 时存在 一 定难度 。所 以考生在最初答 题时 , 一 定要将 几个层 次划 分清楚 , 也就 是通常所说 的是什 么 , 为什 么 , 如何做 。此 为主观题 常用的设 问方式 。有时这 些层次 被单独 提 出, 有时被 同时提出 , 所 以, 考生 必须认 真审题 , 对问题进 行 区别 性对 待 , 将 解答 明确 、 行 文简 练 以及 满足设 问要 求 作为答题根 本准则 , 做到认真答题 。

高考政治十大主观题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高考政治十大主观题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高考政治十大主观题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01一、“影响类”试题的解题方法题型特点:“影响类”试题常以“说明??对??的影响”等进行设问,要求考生分析某种现象或做法给不同主体带来的影响,常见于经济生活试题中。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客体分析:即对象所受的影响,如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有对国家、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资源、产业结构等的影响。

(2)性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3)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内容对应分析。

(4)范围分析:国内影响或国际影响、区域影响或整体影响等。

二、“启示类”主观题解法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三、“原因类”主观题解法题型特点:原因类主观题通常考查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

通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时事材料,展示以“某一核心观点”为中心的具体现象、具体行动措施,从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两个角度论证现象或措施的合理性。

常采用的设问的方式有“为什么”“……的原因”“……的影响”“……的意义”等。

方法总结:“原因”类问题一般要有选择地答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必要性。

应从基本规律、时代要求、现状等入手分析。

如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等。

答题格式一般用:是……的客观要求,只有……才能……,是……的需要。

时事政治热点主观题集萃

时事政治热点主观题集萃

时事政治热点主观题集萃一、和谐社会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指出: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6分)(2)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4分)(3)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人类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意味着消除一切社会矛盾?(8分)答. (1)①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不平等的阶级根源。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为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使社会经济充满活力。

平等、公平、诚信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特征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和人们的行为规范。

2023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主观题专练:大国关系(全国通用)(含答案及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主观题专练:大国关系(全国通用)(含答案及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主观题专练大国关系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1.世界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材料二“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被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最后十年中,世界事物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

(1)结合所学知识,以材料一中的“和约”为主构成的国际格局是什么?“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最后导致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2)根据材料二,“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世界事务发生结构性变化”具体是指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从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化中任选一个谈谈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大国关系是国际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其演变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看图说史)中日关系源远流长,下列两幅地图反映了两国之间的交流碰撞。

分别简述图一、图二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影响。

(2)(解读照片)巴黎是一座世界性的城市,它见证了法德两国的历史恩怨。

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德分别属于哪两大对立军事集团?战争结果如何?(3)(分析漫画)下列以中国龙为主题的漫画,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重要发展时期。

这组漫画表现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3.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请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备考:有关减税降税的主观题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备考:有关减税降税的主观题

减税降税的主观题1、2018年,面对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我国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过1.3万亿元。

2019年,我国将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

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落实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税负。

同时还将推进更为明显的降费,清理规范地方收费项目,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加强收费项目清单“一张网”建设,健全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降税减费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12分)对企业降税减费,能够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有利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增强企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减轻居民的税负负担,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在当前在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出口对经济拉动疲软的情况下,降税减费政策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2、2018 年,我国经济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中美贸易摩擦,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国家从2018 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2018 年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降低起征点,增设专项扣除,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2019 年将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到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非房地产开发商)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到9%;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到16%。

2019 年预计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 2 万亿元,扩大了企业对生产经营中收益的支配量,让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创新发展和增加职工的收入上。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减税降费政策”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积极作用。

高三政治常见主观题解析

高三政治常见主观题解析

高三政治常见主观题解析高三政治常见主观题解析Ⅰ意义类题型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典型设问有“有何经济政治意义”“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必考的题型。

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政治意义。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一定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地毯式搜索——一一对号入座,否则便会缺漏要点。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企业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

▲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国家。

答案的关键词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科学发展观。

☆、政治意义方面的答题思路: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我们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性质和职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等。

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

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公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

☆、用哲学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意义: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要害,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说明,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当然,还可以从价值观去回答,点出他的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备考:有关减税降税的主观题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备考:有关减税降税的主观题

减税降税的主观题1、2018年,面对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我国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过1.3万亿元。

2019年,我国将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

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落实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税负。

同时还将推进更为明显的降费,清理规范地方收费项目,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加强收费项目清单“一张网”建设,健全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降税减费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12分)对企业降税减费,能够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有利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增强企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减轻居民的税负负担,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在当前在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出口对经济拉动疲软的情况下,降税减费政策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2、2018 年,我国经济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中美贸易摩擦,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国家从2018 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2018 年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降低起征点,增设专项扣除,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2019 年将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到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非房地产开发商)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到9%;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到16%。

2019 年预计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 2 万亿元,扩大了企业对生产经营中收益的支配量,让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创新发展和增加职工的收入上。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减税降费政策”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积极作用。

2023初中政治时政热点材料题

2023初中政治时政热点材料题

2023初中政治时政热点材料题一、引言时政热点是初中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国家政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2023年初中政治时政热点材料题,整理相关知识点,并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时政热点背景1. 国内背景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同时,国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环境保护、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 国际背景2023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恢复缓慢,地区冲突和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时政热点材料题分析1. 材料一:科技创新成果丰硕(1)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分析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分析: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同时,科技创新也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 材料二:环境保护问题突出(1)问题: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分析: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多方面,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排放增加,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善,环保意识不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3. 材料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1)问题:请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及意义。

(2)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有多方面,如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外交政策得当等。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通过参与国际事务,拓宽了自身发展空间,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政治时政热点材料分析主观题一、分析说明题1、2011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1)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有哪些?(2)你认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总体上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3)注重改善民生体现了课本中的哪些观点?2、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表示:“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

但是,我们还是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

”材料二: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新的一年里,要扎实推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护能力,加强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材料三:低碳,指尽量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1)材料一中温总理代表我国政府向世界作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说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二,联系我国的实际,谈谈我国为什么要“扎实推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3)根据材料三的说明,请你列举个人在“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3、材料一:天神对接,举国关注。

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至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二:2011年11月5日,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闭幕。

本届大会为期两天,设立展位2100多个,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海外专业组织和各类机构参会。

大会期间共举办35场签约、推介活动,召开了120多个专题和业务会议。

(1)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我们党和国家正在实施什么战略?(2)实施这一战略必须加强的“两个创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这两个创新?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4、材料一: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被专家认为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材料二:2011年3月22日——28日定为石家庄市首届“低碳宣传周”于3月27日晚在省会文化广场举办“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活动主题:是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

材料三: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材料四: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向世界作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1)以上材料表明了什么?(2)世界各国为什么积极关注气候变化?(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怎么做?(4)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必要性)?(5)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意义?(6)为了融入低碳生活,青少年应怎么做?(7)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国家应该做些什么?(提建议)(8)低碳生活体现了我国哪些国策、战略和发展观?(9)为倡导低碳生活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5、材料一:继双汇“瘦肉精”“健美猪”事件后,上海“染色馒头”“造假牛肉”等食品安全问题相继暴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温家宝总理直斥,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材料二:2011年4月21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1)材料一中“问题食品”的生产经营者违背了为人处事的哪一基本原则?违背这一基本原则会产生什么危害?(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哪些基本要求?(3)作为青少年,你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至少从两个角度作答)6、材料一:2010年10月7日,据新华网报道,国家民委负责人近日表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发布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主题,创新形式,讲求实效,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项活动,唱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

材料二: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要全面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定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五年规划,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的什么制度?(2)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4)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该做些什么?7、材料一: 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重要讲话。

材料二: 2009年12月5-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材料三: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作了《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讲话。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国策?(2)党和政府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些什么?(从不同角度提出三点以上做法)二、探究实践题1、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关注民生。

在当前举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形势下,2011年3月“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与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

一项项民生措施汇聚成闪亮的民生新亮点。

话题一:稳定物价——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话题二:楼市调控——建立健全“考核问责制度”。

话题三:社会保障——加快覆盖城乡居民。

话题四:食品安全——“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话题五:教育医疗就业——“老三难”探求“新解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2)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当地的民生问题?(3)请举出两例你所收集到的当地的民生问题。

2、2010年12月10—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根据材料,请回答:(1)我国为什么要重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2)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3)国家要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应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4)青少年能为节能减排做些什么?(青少年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或举措?3、材料一:2011年2月23日,梅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宜居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努力谋求宜居城乡建设新突破。

市委书记李嘉,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泽君出席会议并强调,宜居城乡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重要突破口,全市各级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抓好突破口,打造新亮点,大力改善城乡面貌,优化人居创业环境,以宜居城乡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集聚,推动梅州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

材料二:2011年3月14日,梅州电视台报道:连日来,我市各地学校校友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倡导的“回赠母校一棵树”活动,纷纷回母校赠树植树,为母校添一份新绿,力促校园公园化。

据统计,至目前全市参加“回赠母校一棵树”活动人数达66000多人,捐赠植树资金450多万元,在校园植树34000多株。

(1)我市“宜居城乡建设”体现了我国实行的哪一基本国策?(2)开展“回赠母校一棵树”活动有何意义?(3)为“谋求宜居城乡建设新突破”,请你对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4)中学生应为“宜居城乡建设”做些什么?4、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梅州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宜居城乡建设成效显著,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民生福利不断改善……。

材料二: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梅州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和省委“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要求,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

(1)“十一五”时期,梅州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根据我国的哪些国情提出来的?(至少三个方面)(3)请你结合梅州实际,就“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提出合理化建议。

(至少四条)5、材料一: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材料二: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关注民生。

2010年3月“两会”期间,民生问题成为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1)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2)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保证实现?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