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总结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世界的发展是由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以及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2. 唯心主义原理: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世界是由意识或思维构成的。
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优先性,而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有不同的流派,如柏拉图的理念观、笛卡尔的主体观等。
3.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次级地位,认为物质存在的先于和独立于意识的存在。
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也有不同的流派,如唯物辩证法等。
4.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强调意识和物质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但又能主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推动物质的发展。
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5. 客观真理原理:客观真理原理认为真理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不依赖于主观主义的意识。
真理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实践认识和经验总结得到的,是能够被验证和证明的。
这一原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6. 主观相对性原理:主观相对性原理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的、相对的。
人的认识受到个体的主观感受、思维方式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主观认识。
这一原理在哲学和文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要求对不同主观观点进行尊重和理解。
7. 价值相对性原理:价值相对性原理认为价值是相对于人的主体而言的,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与个体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可能不同。
这一原理指导我们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冲突中保持开放和多元化的态度。
8.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原理:这一原理认为社会是处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哲学概念原理归纳总结

哲学概念原理归纳总结唯物论原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5.规律是客观的原理[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具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物质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第三,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____年,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引言哲学是关于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在____年,人们对于哲学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对____年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哲学原理1.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____年,辩证法的研究不仅聚焦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还包括了社会矛盾、思维矛盾等方面。
辩证法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统一和斗争实现的。
人们在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矛盾的分析和解决,以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2.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哲学的重要思想体系,它认为物质是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在____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的深入认识,唯物主义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人们更加重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3. 人类本质原理人类本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____年,人们对人类本质的理解越发深入。
人类本质原理认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
人们在研究人类本质的同时,重视人类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哲学方法论1. 综合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方法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____年,人们在研究问题时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并找出其中的矛盾和规律。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在____年,人们更加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和观点的正确性。
实证研究方法能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以提高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对话交流方法对话交流方法在哲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____年,人们更加重视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对话交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开拓思维、超越偏见,推动哲学研究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哲学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哲学的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存在的原则1. 实在的原理实在的原理是哲学上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探讨的是世界的实在性和存在性。
实在的原理认为存在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在哲学中,真理和实在往往是相关联的,因此实在的问题也是真理的问题。
实在的原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主客观原理主客观原理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和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的主观世界这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
主观世界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客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主客观原理是哲学上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包含了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
主客观原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自我认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原理是指一种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方式和方法。
辩证法原理强调了事物因相互关系而存在的原则。
辩证法原理强调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辩证法原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统一组成,事物的发展是以矛盾的斗争为动力的。
辩证法原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认识的原则1. 经验和理性的原理经验和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
经验是指通过感觉和经验所获取的知识,理性是指通过思维和推理所获取的知识。
人类的认识是经验和理性相结合的结果,经验和理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2. 直观和概念的原理直观和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形式。
直观是指通过感觉和直接感知所获取的知识,概念是指通过思维和概括所获取的知识。
直观和概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3. 真实和有效的原理真实和有效是人类认识的两个基本标准。
真实是指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有效是指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的能够指导行动和创造的程度。
真实和有效是一对统一的矛盾对立体。
真实是有效的前提,有效是真实的目标。
三、价值的原则1. 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原理绝对价值是指客观存在并独立于个体意志的价值,相对价值是指依赖于个体意志和具体环境所形成的价值。
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意识、规律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原理: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补充: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二、唯物辩证法(把握世界的规律):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二)发展的观点1、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哲学原理是研究宇宙、人类和存在本身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探索着关于真理、价值观、知识和自然界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以下是一些哲学原理的归纳总结:1.存在与实在:哲学认为存在和实在是独立于我们的知觉和意识的。
存在是指物质和非物质的存在形式,而实在则是指事物的本质和独立的实体。
2.人的自由:哲学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权。
人的自由包括理性自由(思考和决策的自由)和实践自由(追求人生意义和目标的自由)。
3.真理与知识:哲学追求真理和知识的终极目标。
真理是与现实相符合的思维或陈述,而知识是对真理的理性了解。
哲学探讨真理的特性、观念形成的原则和知识的可靠性。
4.形而上学与本体论: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和实在的一般原理。
本体论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学说。
这些学科探讨现实的本质和结构,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本质等问题。
6.心灵哲学与意识:心灵哲学研究心灵和意识的本质。
它关注意识的起源、心灵和身体的关系以及自我意识的产生等问题。
哲学思考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基础,探究意识的本质及其对认识的影响。
7.语言与逻辑:哲学思考语言和逻辑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和交流的主要工具,而逻辑则是评估思维和推理的有效工具。
哲学探讨语言的含义和真假、推理的规则和形式等问题。
8.美学与艺术:美学研究美和艺术的本质、创造和欣赏的原则。
美学探讨审美经验和美的标准,探究艺术的功能和表达方式。
哲学思考艺术作为人类体验和表达的重要方式。
10.存在主义与宗教哲学:存在主义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宗教哲学思考宗教的本质、存在和神的存在等问题。
这些学科中,哲学试图回答人类对存在和宇宙的根本问题的追求。
哲学原理不仅是关于思考和理论的学科,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它提醒人们思考自己和世界的本质,并通过对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来寻求真理。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一、哲学原理
1、实在原理:实在理论认为,实在是不可避免的,它不会由于任何
原因而消失。
它必须被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2、一致原理:一致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物质与思想在认识上的一致性,即实在及其描述的一致性,一致性(即实在一致性),是认识规律的基础。
3、主观原理:主观原理说明了人的理解形式,人对客观实在的认识
是经过主观介入的,主观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质的变化,所以主观认识是无
法达到客观实在的。
4、相对原理:相对性原理说明,在认识规律中,一切的认识都是相
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只有各种相对的真理,它们在一些问题上的真
理和其他问题上的真理存在差别。
二、哲学方法论
1、对比法:对比法是以比较和选择的方式,把相互对立的思想或判断,逐一放在一起,来探究其差异和可能的关系,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2、比喻法:比喻法是以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比拟或类比,把抽象的
客观实在解释成具体易懂的东西。
哲学原理总结

哲学原理总结(一)唯物论(7个)(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精神)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法(唯物论+认识论)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4个)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意识能动性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该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如下: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社会演化的过程,受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决定。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2.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认为事物是永远变化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3.阶级斗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认为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4.社会意识形态: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一致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被认为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所驱动的,无产阶级应该培养自己的革命意识形态。
5.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发展理论。
6.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最高目标,强调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7.无产阶级专政:认为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应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国家权力来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以上是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总结,其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而有所变化。
第 1 页共 1 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一)辩证唯物论一、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二、运动和物质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2、【方法论要求】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三、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 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物质观1.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5)【方法论】: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
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辩证统一的,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5)【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 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因此,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5.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哲学原理总结1

哲学原理总结(57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1)物质观:①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第一,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否认这一观点将导致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观。
第二,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否认这一观点会导致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归结为人的感觉或观念,客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归结为“绝对精神”“天理”等客观精神。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第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第一、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
第二、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第三、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着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④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第一、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
时间、空间在客观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和客观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第二、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否认时空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⑤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第一、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发展的总过程是无始无终的,它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事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第二、时空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存在范围是有边际的。
第三、然而,无限世界是由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的,这就是说,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着无限。
(完整版)哲学原理总结.

哲学原理总结(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二】: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哲学38条原理总结

哲学38条原理总结哲学38条原理是中国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在其著作《哲学小原理》中提出的一组关于人生和社会道德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涉及到伦理道德、人性本质、生命意义等方面,体现了梁漱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体悟。
以下是对哲学38条原理的总结。
第一条原理:“凡事都有其发展的过程,成熟是发展的结果。
”这一原理提醒我们,所有事物都是经历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耐心等待事物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条原理:“一切存在都是变动的?”这一原理体现了事物的变动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内心世界都在不断变化。
我们应该对变动有准确的认识,并学会适应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三条原理:“一切道德伦理原则应从自身出发。
”这一原理强调了个体的自觉和自省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依赖他人或外在规则来判断道德行为,应该从自身出发,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第四条原理:“个人的最高利益不能和社会最高利益相对立。
”这一原理提醒我们,个人的利益应与社会利益相一致。
个人的选择和行为应该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条原理:“社会是个体成长的条件,而个体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这一原理强调了个体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社会提供支持和条件,而社会的发展目的是为了个体的成长和幸福。
第六条原理:“尊重个人独立性的同时,也要尊重社会集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也要尊重社会的集体利益和规则。
个人的发展应该在符合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进行。
第七条原理:“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原理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无论是通过工作、服务还是其他方式,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份力量。
第八条原理:“爱心和善良是人性的基本特征。
”这一原理认为人性具有善良和爱心的本性,我们应该发挥这些优点,对他人充满关爱和尊重。
第九条原理:“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这一原理强调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为保护生命而努力。
哲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哲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哲学是研究宇宙、人类和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与思想的学科。
它探讨一些根本问题,如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等方面的问题。
在哲学中有许多原理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下面我将根据哲学原理的不同方面进行总结。
一、存在论1.存在与自然界存在论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关注的是宇宙、自然界以及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如何存在的。
存在论主要包括实在论和唯心论两种观点。
实在论认为外部世界是独立存在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和知觉的,而唯心论则认为外部世界的存在依赖于我们的主观意识和知觉。
2.存在与生命在存在论的范畴下,还包括了对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神秘的存在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哲学家们长久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生命的存在使得我们认识到了其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一些规律和原理。
3.存在与人类人类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也是存在论的研究对象之一。
人类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自身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同时也促使了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研究。
人类的存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影响很大,因此,对人类的存在进行深入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身。
二、认识论1.知识的来源认识论关注的是人类如何获取知识的问题。
在哲学中,知识的来源被分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观点。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和经验,而理性主义则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和思维。
这两种观点在哲学史上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它们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真理的本质真理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或者观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哲学中,真理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独立于我们的主观意识和情感。
为了获取真理,人们需要依靠理性和经验,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以此来接近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3.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真理和价值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和准则。
相对主义者认为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思想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和相对性,不应该强加于他人。
哲学常识原理总结(全部)大纲版

哲学常识原理总结(仅供参考)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内容: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适应自然,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运用:人如何才能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内容: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社会的客观性是人类变革社会的前提。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4、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5、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论依据。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 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哲学原理总结(最新简化版)

哲学的基本知识常识1、哲学与生活关系:(1)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是指导我们更好生活的艺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方法论与世界观的关系:(1)方法论和世界观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是什么?①从本义上说,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的基本问题⑴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⑵为什么?P11首先/其次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各自的形态。
⑴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⑵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哲学和时代的关系首先,哲学来源于时代,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其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原理总结1、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丧失斗志。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①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②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③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8、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认识论部分主要哲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多次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必须搞好局部。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强调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强调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6、(联系与发展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二)发展观点1、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的成长(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4、事物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5、(联系与发展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6、(发展与矛盾的关系)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三)矛盾观点1、对立统一规律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要求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这就要求我们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防止片面性3、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在: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两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③两者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们必须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① 坚持两点论(也叫两分法,全面看问题):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
③两者是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四)创新观1、辩证否定观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