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基考试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三基名词解释(全)

三基名词解释(全)

基本理论第一章护理理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基本需要是维持身心平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压力:又称应激,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反应。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适应:是指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保护性调整。

自理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健康和幸福而采取的有目的的活动。

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第二章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现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第三章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反映的是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

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17、Peutz-Jegher综合征:本病系伴有黏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可能通过单个显性多效基因遗传,常在10岁前起病,息肉多见于小肠,可引起肠套叠和出血,也可有腹痛、腹泻及蛋白丢失性肠病等。
18、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综合征,经检查不存在有可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依据。
8、 巨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直径大于2 cm,胃溃疡直径大于3 cm。
9、 肠易激综合征:在过去12个月里至少累计12周时间里有腹部不适或疼痛,并且伴随以下3条中的2条:① 排便后缓解;② 发作期间伴有大便次数改变;③ 发作期间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10、 早期大肠癌:是指肿瘤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
20、GERD:即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及食管外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内分泌内科
1、 垂体卒中:垂体瘤内突然出血,瘤体增大,压迫正常垂体和邻近神经组织,呈现急病危象。
心血管内科
1、Adms-Strokes综合征: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使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缺氧,患者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为Adams-Strokes综合征。
2、 心力衰竭: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11、 稳定型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在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此种典型的发作至少持续2个月稳定不变(包括频率、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称为稳定型心绞痛。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5.标准大气压:是指在纬度45度的海平面上,温度为0℃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大气的压力。此压力值等于760 mmHg(101.325 kPa),即相当于每平方 厘米面积上承受1.0325 kg压力,此即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又称常压。
§3.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
1.非典型肺炎: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
5.居里(Ci):放射性活度单位,放射性核素每秒钟衰变3.7x 10”’次,其放射性活度为1 Ci。
§4.2 医技基本知识综合试卷(二)
1.拮抗作用:是指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药效降低现象,包括竞争性拮抗作用和非竞争性拮抗作用。
2.首关效应:又称首过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到肝脏,某些药物能在肝脏中被代谢灭活,即药物第一次通过肝脏时, 部分被破坏,使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此即首关效应。
2.标准预防: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①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3.牙周病:是指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原发性慢性进行性损害,以致牙齿松动、脱落,严重破坏咀嚼功能,是一种多发性口腔疾病。
4.急性喉阻塞:是因喉部或邻近组织的病变,引起喉腔肿胀或狭窄,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导致以呼吸困难为主的症候群。
5.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的疾病。
2.不完全再生:组织缺损后,不能通过原组织的再生恢复原来的结构与功能, 而由纤维结缔组织代之,称为不完全再生。

护士三基试题集名词解释

护士三基试题集名词解释

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搏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通常说的心输出量指每分输出量。

2.败血症:病菌进入血液,并在其量生长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引起明显的全身中毒病症。

3.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接种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响来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4.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

5.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响。

6.临床前预防:又称二级预防,即在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疾病有可能及早治愈或不致加重。

7.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

8.隐性黄疸:指患者血清胆红素虽已超过正常围但仍在34.4 umol/L以下,巩膜和皮肤尚无可见的黄染。

9.细胞凋亡:是由体外因素触发细胞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是与坏死不同的另一种细胞死亡形式。

10.血压:是指血管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11.稳态: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机体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成分、数量和性质所到达的动态平衡状态。

12.有效通气量: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即有效通气量)。

13.抗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4.组织性缺氧:因组织中毒、细胞损伤等因素引起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引起的缺氧。

15.脑死亡:近代认为死亡应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丧失,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即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16.激素:由分泌腺、分散的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17.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构造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8.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功能甚至形态构造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19.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呼吸内科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在睡眠时多种病因引起反复发作的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严重者甚至发生酸血症,是常见的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患。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3、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72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4、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5、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物理、化学、过敏性因素引起。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

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

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7、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等。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三基名词解释(大)

三基名词解释(大)

1、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2、基本需要:是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3、压力: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

4、压力原:又称应激原,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5、适应:是指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儿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保护性调整。

6、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7、护理程序:是指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8、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9、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验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10、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诊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由护士负责的。

11、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12、护理质量:反映的是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

这里符合规定是指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符合职业道德的规范,各项操作符合技术操作规程等;明确的需要是指护理服务对象明确提出的需护理人员解决的问题,隐含的需要是指护理服务对象存在但未明确提出寻求帮助的问题。

13、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

14、护理质量缺陷:一切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现象都属于质量缺陷。

三基考试名词解释

三基考试名词解释

瘤样病变:有的组织生长其外表类似肿瘤,但和真性肿瘤不同,有时又难以区别,故称为瘤样病变。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产生以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直接蔓延: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官,血管或神经束衣浸润,破坏临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

多药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肿瘤药物后,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肿瘤药也产生交叉耐药性。

胚胎抗原:胚胎期表达,正常成人不表达,伴随肿瘤发生又重新表达的抗原靶分子药物:以导致肿瘤发生的关键受体及基因产物作为靶点而设计,筛选出的药物瘤样病变:有的组织生长其外表类似肿瘤,但和真性肿瘤不同,有时又难以区别,故称为瘤样病变。

白细胞减少性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时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体温超过38C,常称为白细胞减少性发热。

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

不易唤醒。

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

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色素沉着: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所致的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

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他如肝硬化、肢端肥大症、晚期肝癌。

充血性心衰:指在静脉回流无器质性障碍的情况下,通常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此类肿瘤没有包膜,与临近的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侵犯方式可表现为侵犯包膜,周围组织,神经,淋巴官和血管。

10 间变: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

间变性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几乎都是恶性的。

3 靶向治疗: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

5 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此类肿瘤没有包膜,与临近的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三基名词解释1

三基名词解释1

三基名词解释11、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疼痛或过敏。

2、超敏反应: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过去称为变态反应后过敏反应。

3、脑死亡:是整体死亡的标志,即全脑功能永久性消失。

也是医学上对死亡的一个新概念。

4、肾性营养不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所引起的骨病。

幼儿常出现肾性佝偻病,成人常出现骨软化、骨质疏松和骨硬化。

5、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或第一关效应。

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经受灭活代谢,使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过程。

1、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的区域。

2、内环境:既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

3、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量的差值。

4、人工被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接种于人体内,使之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5、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过肝脏首关消除过程后进入人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1、尿少与尿闭:24小时尿量少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为尿少。

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完全无尿为尿闭。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尿少或尿闭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

2、稳态: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种理化因数的成分、数量和性状所达到的动态平衡成为稳态。

3、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4、稽留热:是指体温明显升高达39~40℃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症状明显期。

5、弛张热: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超过2℃,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于伤寒的缓解期、败血症、风湿热、细菌性肝脓肿等。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目录目录 (1)A: (2)B: (3)C (7)D: (8)E: (11)F: (12)G: (14)H: (16)I: (19)J: (19)K: (24)L: (25)M: (27)N: (28)P: (30)Q: (30)R: (32)S: (33)T: (36)W: (38)X: (40)Y: (43)Z: (47)阿尔采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原发性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

癌:系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鳞状上皮、腺上皮、移行上皮等。

其命名是:肿瘤起源部位+组织来源+癌。

癌前病变: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

癌肉瘤:此恶性肿瘤内既含有恶性上皮成分,同时还有间叶组织的恶性成分,两者混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肿瘤则成为癌肉瘤。

其命名是:肿瘤起源部位+癌肉瘤。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进行性致死性疾病。

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停止无望的救治或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

安全环境: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八纲辨证;通过对四诊所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类证候归纳,以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白内障: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浸润骨髓及全身各组织脏器,使正常造血受抑制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半(条件性)必须氨基酸:是指某些临床条件下(早产儿、严重应激状态、某些急慢性疾病),有些氨基酸也成为必须氨基酸,需要从膳食中供给,包括牛磺酸、精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等。

被动湿化:是指机械通气时,使用热湿交换器,又称人工鼻,置于呼吸机环路与病人之间。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健康:2.初级预防保健3.二级预防保健4.三级预防保健5.整体护理6.压力7.压力源8.护理9.护理程序10.护理诊断自理缺陷12.治疗性自理需要13.危机14.循证护理15.文化休克16.健康教育17.健康促进18.知情同意19.舒适20.不舒适21.疼痛2.主动卧位23.被动卧位24.被迫卧位位25.疼痛阈疼痛耐受力27.保护具28.医源性损伤29.压疮30.医院感染31.清洁32.消毒33.灭菌34.无菌技术35.隔离36.稽留热37.驰张热38.间歇热39.脉搏短促40.治疗饮食41.冷热疗法42.皮内注射43.尿失禁44.继发效应46.鼻饲法47.要素饮食48.尿潴留49.灌肠法50.口服给药法51.注射给药法52.皮下注射法53.肌内注射法54.雾化吸入法55.意识障碍56.危重病人57.昏睡58.濒死59.脑死亡60.临终关怀61.意识模糊62.嗜睡63.生物学死亡64.临时备用医嘱65.、长期医嘱66.长期备用医嘱67.尸斑68.临床死亡期69.自体输血70.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73.糖尿病74.高血压危象7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6.肝肾综合征7.上消化道大出血78.肝性脑病79.脾功能亢进80.慢性肾功能衰竭81.溶血性贫血2.深昏迷脑梗死84.脑栓塞85.休克6.疖腹膜刺激征88.低钾血症89.无尿90.肠梗阻p2)甲状腺危象和93.Charcot三联症94.94. Reynolds五联征95.95.骨折96.幻肢痛97.倾倒综合症98.外科手术热99. Colles骨折100.胎方位101.产褥期102.异位妊娠103.阴道自净作用104.不孕症405.早产106.前置胎盘107.胎盘早剥108.功血109.子宫脱垂110.黄体111.精子获能112.盆腔炎113.原发性闭经114.移行带11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16.儿童计划免疫117.新生儿窒息118.惊厥持续状态119.生理性体重下降120.麻疹黏膜斑121.脱水122.髓外造血123.光照疗法124.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125.适中温度126.围产期127.高危儿128.新生儿窒息129.呼吸暂停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基本需要是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压力又称应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对压力有不同的解释。

塞里以基本的生理学观点对压力作了如下定义:“压力—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

”压力原又称应激原,是指对个体的适合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适应;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保护性调整。

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映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饿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反映的是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

三基名词解释(全)

三基名词解释(全)

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不伤害原则:是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须的或者是属于适应证范围的,所实施的诊治、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病人身心受到损伤。

病人自主性:病人对有关自己的医护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所做出的合乎理性的决定并据以采取的行动。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营养素:是指来自食物和饮水,用于人类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发育、从事劳动活动并保证健康的基本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某些临床条件下,有些氨基酸也成为必需氨基酸,需要从膳食中供给.必需脂肪酸: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合理营养:符合卫生要求及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健康营养方式。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核心,是以膳食供给与机体需要保持平衡为目标的健康膳食。

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肠内营养:在病人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不能或不愿经口摄食或经口摄食量不能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时采用的营养供给方式。

骨髓:是充填于骨髓腔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

成人总量为1500ML 占体重的4.6%。

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异位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

窦性心率:是指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异位节律:以窦房节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16.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通过某些排泄器官向体外排除的过程。
17.基因病:是主要有基因本身突变、确实、或其表达调控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18.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病原菌侵入血流,病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缠身新的化脓性病灶而引起中毒症状称为脓毒血症。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指广泛的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类似I型呼衰竭。
9.赫氏反应: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病时,可出现症状加剧现象,一般发生于治疗开始后6~8小时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及心动过速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可能与螺旋体抗原与相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或螺旋体倍杀灭裂解后释放内毒素有关。
81.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82.肾病综合症:是由于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变小的一组综合症:1.大量蛋白尿脑蛋白定量>3.5g/d;2.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3.水肿;4.高血脂症.
83.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各种来源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疗和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患者体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正常的造血与免疫功能得以重建.
33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34.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版主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资源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35.护理措施:是护士为帮助护理对象达到预定的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方法。
1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存在于人有核细胞、血小板表面的一类糖蛋白分子,因其首先在人白细胞中发现故名。

护士三基名解大归纳

护士三基名解大归纳

腹膜腔:壁腹膜与脏腹膜互相移行,形成不规则的囊状间隙,称腹膜腔。

男性腹膜腔是密闭的;女性腹膜腔则通过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间接与外界相通。

腹膜在脏器之间转折形成陷凹。

女性有盲肠子宫陷凹和膀胱子宫陷凹;男性有直肠膀胱陷凹。

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底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淤血:器官和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中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微静脉性淤血,简称淤血。

漏出性出血: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于血管外,称为漏出性出血。

栓塞:血管内出现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这种现象称为栓塞。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完全缓解,伴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

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去大脑动物,会出现肌紧张亢进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等渗溶液:在临床或生理实验室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等。

渗透性利尿:临床上给患者使用可被肾小球滤过而又不被肾小球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等,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借以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的目的,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基础代谢率: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

三基考试(名词解释+问答题)

三基考试(名词解释+问答题)

一. 名词解释1药物相互作用: 系指两种或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2生物利用度: 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3药物的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t1/2Kα)、分布半衰期(t1/2α)和消除半衰期(t1/2),其中消除半衰期最为重要,代表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4药物治疗指数用来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一般用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来表示,比值越高越安全5 GIK: 极化液,由葡萄糖、胰岛素及氯化钾三者组成的混合静脉滴注液。

用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治疗6羊水-肠道循环: 妊娠十二周后,大多数药物经胎盘转运进入胎儿体内;也有一些药物经羊膜转运进入羊水后而被胎儿吞饮,随羊水进入胃肠道被吸收入胎儿体内;从胎儿尿中排出的药物又可因胎儿吞饮羊水重新进入胎儿体内。

形成羊水-肠道循环。

7有效血药浓度范围通常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该范围又称治疗窗。

8衰老: 又称老化,通常指生物发育成熟后,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机能减退,内环境稳定性下降,结构中心组分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现象。

9时间药动学: 是时间药理学研究的内容,着重阐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与排泄等过程中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根据已阐明昼夜节律,考虑更合理的用药方法,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10药物耐受性: 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或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11灰婴综合征: 是指新生儿及早产儿大剂量使用氯霉素所致血药浓度异常增高引起的机体重要器官微循环衰竭综合征,表现为腹胀、呕吐、进行性苍白与紫绀、循环衰竭、呼吸浅表而不规则等症候群,称为灰婴综合征。

12量效曲线: 用以表示药物剂量-效应关系的图线,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量效曲线13表观分布容积: 是指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14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医学三基名词解释

医学三基名词解释

1. 呼吸膜:是指肺泡和血液间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又称为气血屏障。

依次由以下结构组成:〔1〕肺泡外表的液体层〔2〕I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3〕薄层结缔组织〔4〕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的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黑-伯反射,或肺牵张反射。

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 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结合的情况。

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

4. 动脉血氧分压差〔Pa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范围为12.6~13.3kPa〔95~100mmHg〕,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有无缺氧及其程度。

5.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是指动脉血,氧与Hb结合的程度,即单位Hb含氧百分数,正常范围为95%~98%6. pH值:表示体液中H7.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病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病症的一组综合征8.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9. 阻塞性肺气肿: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弱、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得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1. 支气管哮喘: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响性炎症性疾病。

它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

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响性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12.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储留,从而引起一些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3. I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PaO2正常或降低〕。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由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蛋白质结构变化,并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

糖苷键:一个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的羟基、胺基或巯基之间缩合形成的缩醛或缩酮键,O 一糖苷键和N一糖苷键。

结合酶:即由结合蛋白质构成的酶。

单糖:由3个或更多的碳原子组成的具有通式的简糖。

糖苷:单糖办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的羟基、胺基或巯基缩合形成的含糖衍生物。

寡糖:有2~20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来凝结形成的聚合物。

多糖:有2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淀粉:属于多糖,是葡萄糖残基的同聚物。

糖原: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键的葡萄糖残基的同聚物,支链在分支点处通过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叫误差。

保留时间:是从进样到某一组分在柱后出现最高浓度的时间。

萤光: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被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的光。

非水溶液滴定法:在非水溶液中进行滴定的方法。

药物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氧瓶燃烧法:将有机物放在充满氧气的燃烧瓶中进行燃烧。

待燃烧产物被吸收入吸收液后,再用适宜的分析方法来测定元素含量的方法。

灵敏度法: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戊烯二醛反应:溴化氰及芳香伯胺作用于吡啶环,可形成戊烯二醛的有色喜夫氏碱类。

药物基本结构: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相同的部分特异性结构药物:药物活性除与药物的理化性质相关外,主要受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受体相互作用关系影响的药物。

药物的自动氧化:是指药物在储存过程中和空气中的氧化起氧化反应,反应结果会使药物变质。

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在保留药物原有基本化学结构的基础上,仅对其中某些管能团进行结构改变。

受体:存在与细胞膜上或细胞浆内,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某些药物或体内生物活性物质,并能产生特异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1. 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0秒),又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似潮水起伏。

2. 多尿:24h 尿量经常超过2500ml 。

3. 少尿:24h 尿量少于400ml 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

4. 无尿:24h 尿量少于100ml 或12h 内无尿。

5. 血尿: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所含红细胞量的多少有关,含红细胞量多时呈洗肉水色。

6. 血红蛋白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呈浓茶色、酱油样色。

7. 胆红素尿:尿呈深黄色或黄褐色,振荡尿液后泡沫也呈黄色。

8. 乳糜尿:尿液中含淋巴液,呈乳白色。

9. 脓尿:尿液中含有脓液,呈白色絮状浑浊饼可见到所含脓丝。

10. 低浓度氧疗:吸氧浓度<40% 。

适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11. 中等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40%-60% 。

适用于有明显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的患者,如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等。

12. 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60% 以上。

适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复苏后的生命支持阶段。

13. 高压氧疗:在特殊的加压舱内,2-3kg/cm2 的压力给予100% 的氧吸入,如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

14. 嗜睡:最轻程度的意识障碍。

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15. 意识模糊:表现为定向力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16. 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

但能被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唤醒,醒后能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熟睡状态。

17. 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活动,对光、声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

18. 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是针对消化性溃疡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的一种类型。即紧贴胃壁切断前、后迷走神经分布至胃底、体的分支,保留迷走神经前后干、肝支、腹腔支及分布到胃窦的“鸭爪”神经支。
14.倾倒综合征:是胃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根据进食后出现症状的时间可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速发型在进食后30 min内发生,多见于毕Ⅱ式术后。治疗主要采用饮食调整,即少量多餐、低糖固体食物为主和餐后平卧休息。迟发型症状出现在餐后2~4 h,由于胃排空过快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继而出现低血糖综合征。治疗以饮食调整为主。
11.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结石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因持续嵌顿或压迫胆囊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石所致,表现为胆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以及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
12.Reynold五联征:急性胆管炎大多数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生,如胆道梗阻未解除,感染未能控制,则可发展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表现为在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基础上出现休克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表现,称为Reynold五联征。
3.要素膳:是一种化学组成固定的无渣饮食,由容易吸收的单体物质、无机离子及已乳化的脂肪微粒组成,含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
4.齿线:直肠黏膜与肛管皮肤之间形成一条不整齐的齿状的交界线,是重要的解剖标志。齿线以上动脉为直肠上动脉,以下是肛门动脉。齿线以上静脉通过直肠上静脉丛入门静脉系统,以下通过直肠下静脉丛入下腔静脉系统。齿线以上淋巴流入腰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以下流入腹股沟淋巴结。齿线以上神经为植物神经支配,痛觉不敏感,以下为脊神经支配,痛觉敏感。
名词解释
1.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指通过静脉给予适量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或部分营养,以达到营养治疗的一种方法。
2.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提供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
9.膈下脓肿:脓液积聚在一侧或两侧膈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通称为膈下脓肿。患者平卧时膈下部位最低,急性腹膜炎时腹腔内脓液易积聚于此。脓肿位置与原发病有关。十二指肠穿孔、阑尾穿孔脓肿常发生在右膈下;胃穿孔、脾切除术后感染,脓肿常发生在左膈下。
10.哨兵痔:肛裂时裂口上端的肛乳头因水肿而肥大肿胀,下端皮肤可因水肿而形成一皮赘,称哨兵痔。它与肛裂、肛乳头肥大同时存在,临床上称为“肛裂三联征”。
12. 吸入性损伤:又称呼吸道烧伤,较常见,尤多见于有头面部烧伤者,大多数为吸入火焰干热空气蒸汽有毒或刺激性烟雾或者气体所致。
1.颅内高压:由于颅内或全身性病变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2.库欣(Cushing)反应:常见于颅内高压时,表现为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
3.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食管正常蠕动消失,吞咽时贲门括约肌不松弛,食物滞留于食管内,上、中段食管扩张,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4.中央型肺癌:是指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肿瘤,位置靠近肺门,以鳞癌居多。
5.周围型肺癌:是指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支气管的肿瘤,位升。
8. 呼吸性酸中毒:是血浆碳酸含量原发性增多,是PH下降
9. 急性肾衰竭: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机体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和排泄代谢废物,导致水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尿毒症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症。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继发于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起病理变化有肺血管内皮和肺泡的损害、肺间质水肿等。临床上患者虽能自主呼吸,但呼吸极度困难并有窘迫症状,动脉血氧分压进行性下降,进展后可危及生命。
7.Paget病: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乳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呈湿疹样改变,进而形成溃疡。部分病例于乳晕区可扪及肿块。
8.外科感染: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为特异性感染和非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多见,常见有疖、痈、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特异性感染包括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按发生条件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感染,外源性与内源性感染。
1. 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血容量骤减,是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受损,微循环障碍 特点的病理过程。
2. 休克指数:即脉率与收缩压(mmHg)的比值。比值为0.5提示无休克,1.0到1.5提示有休克,大于2提示严重休克
3. 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但尿却呈酸性。
9.凝固性血胸:短期内胸膜腔内大量积血,去纤维蛋白的作用不完善,即可凝固成血块,形成凝固性血胸。血块机化后,形成纤维组织束缚肺和胸廓,损害呼吸功能,可引起感染形成脓胸。
10.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引出休外,在人工心肺系统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后再泵回体内动脉进行血循环的过程。其目的是在心脏和大血管手术时替代机体的心肺功能,使手术期间身体组织器官得到相对足够的循环灌注,同时提供清晰的手术野,以使畸形或病变得以充分纠治。
13. 肿瘤标志物:指由恶性肿瘤产生的或者由肿瘤刺激宿主正常细胞产生的,能反映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对抗肿瘤治疗反应的物质
14.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住院期间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经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1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指严重创伤或感染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的功能不全或衰竭
12. 中心静脉压: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正常值为5-10cm水柱。小于表示血容量不足,大于15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大于20则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15. 肿瘤综合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6. 循证医学:是严格遵循科学证据的一门科学,医师对病人作出的诊治决策,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需求三者相结合的基础上的。
6.开放性胸外伤:胸部损伤后,穿破壁层胸膜,造成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胸外伤。多见于刀刺伤、战伤等。
7.连枷胸(反常呼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受伤处胸壁失去周围组织支撑,造成胸壁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连枷胸,使纵隔扑动、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
8.张力性气胸:较大肺气泡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其裂口与胸膜腔相通形成活瓣。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膜腔,而呼气时空气不能排出,造成胸膜腔内积气增多,压力升高,造成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病人出现极度呼吸困难、皮下气肿、发绀等。
15.Buerger试验:抬高下肢70°~80°,或高举上肢过头,持续60 s,正常人肢体远端皮肤保持淡红色或稍微发白,如呈苍白或蜡白色,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再将下肢下垂于床沿或上肢下垂于身旁,正常人皮肤色泽可在10 s内恢复,如恢复时间超过45 s,且色泽不均匀者,进一步提示动脉供血障碍。肢体持续下垂,正常人至多轻度潮红,凡出现明显潮红或发绀者,提示静脉逆流或回流障碍性疾病。
4. Curling‘s 溃疡 :烧伤应激性溃疡,中重度烧伤,可继发胃十二指肠的急性炎症及溃疡,又称
5. 皮瓣:是由皮肤及皮下组织组成的有血供的组织块,通常有一个包含动静脉或神经的蒂部
6. 皮片:刃厚皮片指皮片厚0.13到0.3mm,含有表皮和薄层真皮
7. III°烧伤:又称焦痂样烧伤,局部苍白,无水疱,丧失知觉,发凉。质韧似皮革,是皮下脂肪层中静脉充血或栓塞凝固所致。
17. 急性排斥反应:一般在移植后4天至2周左右出现,80%—90%发生在移植后1个月内,并往往在几周乃至术后一年内多次重复出现,可以使移植器官功能受损或失功。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
18. 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
8. 自体移植术:移植物和供体是同一个体的移植手术
9. 电烧伤:指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组织损害,可分为电接触伤,电弧烧伤,闪电烧伤
10. 增生性瘢痕:又称肥大性瘢痕,瘢痕高出皮面,形状不规则,潮红充血,质坚韧,不向外扩张,只在原位肥厚增殖,与基底部不粘连
11. Marjolin 溃疡:即瘢痕癌,多见于不稳定性瘢痕,尤其当瘢痕长期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时应警惕其癌变
5.原发性脑干损伤:指受伤当时即出现的由外力所致的脑干损伤。常见临床症状为:严重的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的变化;交叉性瘫痪和去大脑强直;生命体征紊乱。
6.中间清醒期:伤后短暂昏迷后清醒,随后出现颅高压症状并再次发生昏迷,或有脑疝表现。常见于急性硬膜外血肿。
7.先天性脑积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脑脊液潴留于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
4.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事缺失,但是失钠多于缺水。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性状态。
5.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大于缺钠,故血清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6. 代谢性酸中毒:是血浆HCO3-的原发性减少,导致ph下降,为临床常见的酸碱失衡。
8.颅底陷入症:枕骨大孔区结构陷入颅内,枢椎齿状突高于正常水平→枕骨大孔前后径缩短,后颅凹容积缩小→延髓受压、局部神经牵拉。
1.乳糜胸:乳糜液从胸导管或其他淋巴管漏出,聚集在胸腔内称为乳糜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