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本质——论对语言的控制就是对思维的控制
政治话语论文(5篇)
政治话语论文(5篇)政治话语论文(5篇)政治话语论文范文第1篇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应用话语体现理论劝说力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以话语为中介实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信息传递以获得沟通理解、接受认同的过程。
作为传导、输送、转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直接相关。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展和语境的变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差异和冲突愈益明显,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的式微消解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需通过创新实现范式转换,摆脱话语逆境,以实现其价值诉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释义“范式”(Paradigm)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共同显示”,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在拉丁语中它有“典型范例”的意思。
1962年,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理论。
尽管库恩在使用“范式”一词时,前后经常有差异,但他仍旧表达了一个基本思想:范式主要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手段、方法、标准等与科学讨论有关的全部东西。
就此而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无疑有其自身所关注的“元”问题与“核心”问题,有其自身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也有其学科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价值、目标、技术与方法论等,这些要素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特有的基本范式。
基于对库恩范式理论的理解,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界定为:由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质、规律、体系等方面共同商定或者全部承诺构成的整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共同的目标和规范、共有的信念。
详细地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是指肯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即思想政治教育工的联合状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有支配地位的看法,包括对“为什么说”、“说什么”、“如何说”等根本问题的比较全都的看法。
《规训与惩罚》(福)
用、改造和改善。 其中心观念是“驯顺性”。规训制造出驯服的、训练有素的肉体
;规训既增强了人体的力量(从功利的经济角度),又减弱了人 体的力量(从服从的政治角度)。
五 规训的特点与手段
2.人体规训的技术 (1)分配艺术。对空间的分配:封闭、分割、定位、分类、等级 (2)对活动的控制。时间表、动作的时间性规定、肉体与姿式的
导论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主体)与一种新的审判 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 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 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 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24页)
导论
2.研究问题的立场
(1)对惩罚的研究不单限于“镇压”效应和“惩罚”方面,惩罚 机制还可能产生积极效应;
六 监狱的诞生
2.全景倘视主义
这是一种重要的机制,因为它使权力自动化和非个性化,权力不 再体现在某个人身上,而是体现在对于肉体、表面、光线、目光 的某种统一分配上,体现在一种安排上。这种安排的内在机制能 够产生制约每个人的关系。
黑暗更能有效第捕捉囚禁者。
六 监狱的诞生
2.全景倘视主义
由此产生了全景倘视建筑的主要后果:在囚禁者身上造成一种有 意识的和持续的可见状态,从而确保权力自动地发挥作用。这种 建筑成为一个创造和维系一种独立于权力行使者的权力关系的机 制。
边沁提出了一个原则:权力应该是可见的但又是无法确知的。所 谓“可见的”,即被囚禁者应不断地目睹着窥视他的中心瞭望塔 的高大轮廓。所谓“无法确知的”,即被囚禁者应该在任何时候 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窥视。
政治语言分析的哲学基础
政治语言分析的哲学基础政治语言是政治活动主体在涉及政治权力的场合用来交流政治信息的特定语言,是政治交流的工具,是政治信息的符号载体。
政治语言的意义指向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要正确理解政治语言及其作用,就要以语言哲学为基础来进行分析。
标签:政治语言;语言分析;哲学基础政治语言(the language of politics,or politicallanguage),也称政治语篇(political text/discourse),是政治活动主体在涉及政治权力的场合用来交流政治信息的特定语言,是政治交流的工具,是政治信息的符号载体。
与一般的语言类型相对比,政治语言独具特色。
政治性是政治语言的本质特征,因为政治语言与政治是紧密相连的,lakoff就明确的说“政治即是语言,同时语言也是政治。
”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效果层面,政治语言都显示出了很强的政治性特征。
政治语言交流一般处理大多数人所关心的公共事务,因此也打上了社会公共性的烙印。
在政治传播中,政治语言是作为一定社会成员和集团沟通交流信息的工具而存在的。
“正是通过它,政治人之间的心态才能互相洞察;政治信息的传播才能发生”。
政治语言是为政治活动服务的,而政治活动是日益变化的,与此相应的政治语言必须适应其变化而具有时代特色。
政治语言是政治和语言两个概念、两种社会行为的结合体。
从哲学层面来说,语言的两个中心问题一是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二是语言或语词的意义问题。
这是从两个角度看一个问题。
要知道一句话的真假,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既要了解它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还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解语词的指称和意义问题。
政治语言从根本上承袭了语言哲学的一般共性,但就其哲学基础,它的意义指向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政治语言的性质决定了对政治语言意义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政治语言的分析之上,这种分析包括对政治语言赖以产生的交往场合、政治活动和语境的分析。
对政治语言的分析需要在语言哲学的观照下进行。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解答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解答一、填空题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4、亚里士多德把政治学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5.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6.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7.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8.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9.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0.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11.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12.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13.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组织。
1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16.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
17.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18.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19.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20.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2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2.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2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24.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25.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本质
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本质作者:余乃忠于今玺来源:《江汉论坛》2015年第02期摘要:现代性政治话语是权力意志社会从孕育到成熟最显著的标识。
最高权贵、社会精英、普罗大众和准起义者分别在“国家”、“稳定”,“公共”、“责任”,“弱势”、“保障”和“民主”、“正义”等政治话语下,表达了话语主体对权力“从占有到守护、增量、微分和颠覆”等隐性或公开的不同主张。
这些政治话语的形成、散播和建构过程乃是自我对他者思维牵制和支配的设计过程,从而成功地或预期性地抵达其政治弘毅。
关键词:现代性;政治话语;语言;思维;权力中图分类号:B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2-0052-05在人类学看来。
人类历史和不同阶段的人类社会在时间的延绵中变迁与建构,始终围绕的是一个中心,即“秩序的问题”。
政治话语的叙事与本质则是“秩序的问题”中的“首要命题”。
在理性的引导下,现代性走到了政治、学术和大众生活的前沿,政治话语亦已打上“进步社会”意识世界印记。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分析道:“在各个民族的语言创造时期,精神每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的东西都会在相应的语言中得到反映。
”即一切语言都是精神映射的镜像,亦是精神的介质。
一、“国家”、“稳定”:从占有到守护文明与理性的推进使得现代性在时间与空间的交叉性延展中空前膨胀,以至于现代社会空间概念成为“位置的紧缺”。
这个位置是现代性的支配性中心概念,是在场者和缺席者共同焦虑的“兴奋点”和“死寂点”。
在场者中的唯一性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或最高统治集团,其具有威严与危险的双重效应。
现代性的经验验证了,此群在占有“紧缺的位置”后的唯一任务则是守护对位置占有的持久性,因此,其政治话语亦是环绕“紧缺的位置”的保护而展开。
国家首脑由于法定的权力已经为民众所服从,很少有进一步的权力诱惑他,也很少有机会给他进一步扩大这种权力,他主要的任务不是扩大权力而是保护得来的权力。
政治语言与思维控制1984的文化批判
政治语言与思维控制1984的文化批判政治语言与思维控制:1984的文化批判当提及《1984》这本充满反乌托邦氛围的经典小说时,人们往往会聚焦于它对权力和统治的揭示。
然而,本文将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即政治语言与思维控制的视角出发,对该作品进行文化批判。
一、语言作为权力工具在《1984》中,奥威尔运用了“新话语”这一概念来描绘这个充满恐怖统治的世界。
新话语实际上是政权运用语言对思维进行操控的手段之一。
通过创造新词汇、改变词义和消除多义性,政府可以控制人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戈尔斯坦所执政的党派将“战争”称为“和平”,将“自由”称为“奴役”,词语被颠倒和滥用,使得人们难以辨识。
这种语言的歪曲让人类的思维受到严重限制,并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洗脑民众。
二、思维控制与真理的消失政府运用语言来扭曲真相和历史,进一步进行思维控制。
通过修改历史档案、销毁证据和创造虚假消息,政府试图塑造并重新书写历史。
这种无所不在的思维控制使得真相变得模糊不清,人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只有政府所允许的版本。
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的思维能力逐渐退化,真理也逐渐消失。
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谁控制过去,谁控制现在,谁控制未来”。
三、言辞背后的权力斗争在《1984》这个充满权力斗争和政治欺骗的世界里,言辞不仅是一种思维控制的工具,更是权力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党派之间通过不断更改、误导和滥用语言,试图通过掌控言辞来削弱对手的影响力。
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强大的宣传机器,政府不断运用政治语言来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合法性。
四、对抗与个体思维的崛起然而,即使在这个被思维控制和权力统治所充斥的世界中,小说中的主人公温斯顿仍坚持思考和反抗。
他尝试将自由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此抵抗政府的思维控制。
温斯顿的反抗不仅表现在他的行动中,更体现在他坚守良知和寻求真理的思想上。
通过温斯顿的坚持,奥威尔向读者传递了一个关键信息:即使在绝望的环境下,个体思维的崛起仍然是可能的,个体的力量可以为真相和自由而战。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话语体系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话语体系政治话语体系指的是在政治生活中被使用的各种概念、理论、舆论、语言等元素的体系,也被称为政治语言体系。
它是政治争议及政治沟通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是政治权力的表达、争夺、控制和影响的重要途径。
在当代政治活动中,政治话语体系已经展现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政治话语体系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政治观点、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方式,又是一个符号系统,其中的符号通过意义的约定被理解,并在社会中传播和使用。
利用符号系统,政治话语体系可以将政治领导和群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容易和广泛地实现。
政治话语体系的内容包括政治概念、政治信仰和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政策和意见、政治思想、政治电影、政治指导、政治宣传等。
在这些元素之中,政治概念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概念是人们对政治现象的一种用语言表达的形式,它反映了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的各种复杂关系。
利用政治概念,政治话语体系可以使得政治现象更加具体、可视化,并可以更好的展示政治决策和政治实践的目的和目标。
政治话语体系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政治话语体系是经过不同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
在许多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政治话语体系中,强调的是个人自由、财产权、民主自由和社会公正等概念。
而在东方国家,如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更强调团结、尊重、平等、实用主义等概念。
这种历史和文化基础的差异,决定了政治话语体系不同则它背后的意识形态也不同,这也是不同文化的政治话语体系之间相互融合所存在的困难。
由于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它也往往容易被控制和影响。
在一些政治体系中,如专制主义、极权主义和威权主义,政治话语体系经常被政权所控制和操纵。
政府官员、政治领导人、政治媒体等都可以利用政治话语体系来达到其自身的政治目的。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利用政治话语体系来推动某种利益主张或者推翻某种政治制度。
在这些方面,政治话语体系正在被不断的挑战和调整,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时代。
语言哲学 马蒂尼奇
语言哲学马蒂尼奇引言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语言的本质和意义,人们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在哲学领域中,有一门独特的学科,即语言哲学,致力于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的功能和限制等问题。
其中,马蒂尼奇(Jorge Martinezniche)是一位重要的语言哲学家,对于语言哲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蒂尼奇的观点马蒂尼奇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限制。
语言通过词汇、语法等符号体系来表达思想,但这种表达形式却存在着局限性。
马蒂尼奇主张,我们应当意识到语言的局限性,以避免被语言束缚,从而进一步发展和拓展思维能力。
在马蒂尼奇看来,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通过符号来表示和传达意义。
然而,符号与意义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通过人们的约定而建立起来的。
因此,语言的确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但同时也对思维产生了约束。
我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和限制的影响。
马蒂尼奇进一步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应当摆脱语言的束缚,去探索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他主张通过学习其他语言,了解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从而超越母语的框架,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世界。
马蒂尼奇的影响马蒂尼奇的观点对于语言哲学和思维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研究启发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思考方式的改变。
他提出的超越语言束缚的思考方式,对于语言学习、跨文化交流和认知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语言学习方面,马蒂尼奇鼓励人们学习多种语言,跨越语言的限制,获得更广阔的认知和交流能力。
他的观点促使人们意识到多语言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语言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跨文化交流方面,马蒂尼奇的思想鼓励人们尊重他人的语言和文化,避免将自己的母语观念强加给他人。
通过了解他人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批评架构视域下政治委婉语的认知语用策略研究
需在语境中进行推理的动态调整,且在对明示和暗含的 交际意义进行相互平行的调整之后,最终产生完整的解 释。
专
题
研
究
图 1 关联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的互补框架
:
(二)批评架构视角
东
架构(frame)是一种源于人类生活经验的心理
北
认知构造,可以“为我们思考和推理提供逻辑”(纪
亚
燕 汪少华,2019:13),也可以为事件提供背景性理解
东 2021 年第 2 期 总第 33 期·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北
亚
外
语
研 究
批评架构视域下政治委婉语的认知语用策略研究
殷 玥 柴红梅
(大连外国语大学 东北亚研究中心/日本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语用推理和语境效果的描述作出科学的解释。如图2所
示。
图 2 政治委婉语意义的认知语用推理框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批评架构理论应用于政治委婉语的认知语 用推理中,试图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主体心智结构中的架构思维是如何对政治委 婉语的意义作出认知加工和意义推导的? (2)借用认知语言学的架构视角,解析政治委婉 语在语篇中能够产生怎样的语境效果? (3)在语篇的深层架构中,政治委婉语采用什么 样的话语策略,又能够实现怎样的语用功能? (二)语料来源 语料取材自G20大阪峰会上的日本首相主题演讲, 演讲原文源于日本首相官邸网站①,选取会议日程中日 本首相的全部6篇演讲及其答记者问1份,字符统计共 14489词。此次大阪峰会是日本首次作为东道主举办的 G20会议,安倍首相在主题演讲中全方位展示了其所持 的政治理念和全球愿景。藉此,可以解读日本的战略意 图和意识形态。 (三)分析步骤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自下 而上(bottom-up)的方法,主要涵括以下几个步骤: (1)借助KHcoder,对语料进行词汇标注②。提炼库中 显著的主题词并从中提取隐喻、转喻和政治术语,在 考察语境及共现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人工识别(manual
“话语即权力”的哲学本质
“话语即权力”的哲学本质“话语即权力”是法国哲学家、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就职演讲《话语的秩序》中贡献给世界的一个最强隐喻之一,也是最为有力的哲学命题之一。
这一命题不仅仅把话语看成是“纸上苍生”,而且看成是对社会实践主体具有支配性和役使性的强大社会力量。
福柯把这种力量定义为“权力”,并由此得到了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话语即权力。
福柯所言的“权力”是指一种渗透于社会实践主体之中的、难以被人们感知,却又无所不在的“支配人体的政治技术”,是一种带有司法之立法功能的支配性社会力量。
这种支配性力量管约或者役使着社会实践主体,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话语即权力”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后期所提出的本体论主体间性思想。
从语言的本体性出发,海德格尔提出了“语言即思”的哲学命题。
“语言即思”颠覆了传统的说话者和语言之间的“说与被说”关系,而把说话者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定义为一种“应合者与说”的关系。
“应合者与说”的关系不再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主客体对立关系,而是一种说话者主体和对象主体(语言)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两者相互对话、相互理解。
从本体论主体间性思想出发,福柯同样赋予话语以“主体间性”:“话语是真理、知识和权力的集中表现,是生活主体和对象能够相互交融的地方”。
所不同的是,因“思”是说话者本体自身的一部分,故海氏是在本体论的框架下探讨语言的主体间性。
而“权力”因是说话者本体之外的“他者”,是社会主体之中的一部分,福柯因此首次把话语从说话者主体之中剥离出去,使其成为一种制约、役使、支配或者界定社会实践主体的强大社会力量。
人类和话语之间的关系遂由海氏所定义的说话者主体间的共在关系,变身为社会实践主体间的共在关系。
把话语作为说话者主体自身的一部分延展到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一部分,福柯给话语赋予了社会主体性,从而使话语对社会实践主体具有支配意志。
福柯的哲学命题,奠定了话语作为社会主体的地位。
19秋《西方行政学说》复习提示(仅供参考)
19秋《西方行政学说》复习提示(仅供参考)0997《西方行政学说》复习一、单选题1、()被许多美国著名的政治学与行政学者亲切的称为“公共行政学的前辈”。
沃尔多2、()被誉为行政科学的奠基人。
怀特3、()处理的是“高层次”问题,即目标选择问题,因为目标选择往往与高层决策相联系。
系统分析4、()试图寻求一种具有更广泛适用性的“一般管理理论”,并成功的创立了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5、()是可望用来实现目标的可供选择的办法或手段。
备选方案6、()是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全国公共服务运动组织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席。
登哈特7、()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和行政生态学的创始人。
里格斯8、()是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以非经济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
西蒙9、()是由领导者的才能、知识水平和威信所决定的。
领导权威10、()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
行政的适度集权化11()于1889年以题为《中世纪贸易商社史》的论文获博士学位。
韦伯12、“()”是这样一种尝试,即试图阐明目标、解释有关问题和限定问题范围。
总体概述13、“神秘化组织”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它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
领导者个人的人格14、“我为什么应该遵守道德规范?”是哪一个伦理思考层次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后伦理思考层次15、“想象”(imagination)这个语词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学界的特征,但现在成了一个被更广泛需要的特性。
美16、“政策分析”的创始人是()。
林德布洛姆17、1968年弗雷德里克森等一批年轻行政学者,在()召开会议,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行政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形成了关于新公共行政学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研讨。
锡拉丘兹大学18、1993年,美国行政学会因该学者在公共预算方面所取得的巨大学术成就而专门设立了()奖。
维尔达夫斯基19、1994年克林顿政府行政改革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
企业家政府理论20、19世纪50年代英国创立的()为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范畴和规范。
论政治语言的社会功能政治范文
论政治语言的社会功能政治范文政治语言是政治活动的参与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一定形式的语言。
政治语言(political language;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一般指的是口头语言的表达形式,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论政治语言的社会功能。
政治语言的社会功能是指围绕政治所进行的一切形式的活动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之后对社会各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政治语言通常包括政治家和其他政治参与者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政治讲话以及新闻报道、社论和其他媒体就这些政治家和他们的活动所进行的传播。
但从本质上讲,前者是政治语言的主要来源,而后者都是在前者基础上进行的宣传、报道和评论。
政治语言是政界人物在不同场合为实现某种政治利益所作的发言及表态,本文将选取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发表的讲话片段,并结合话语分析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来阐述政治语言的强大社会影响功能。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xx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xx是一个中国重大政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他们在任何政府工作会议上以及其它政治活动中所作的讲话都会根据语境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实现阶级统治的目的,进而起到影响民众和各行各业的作用。
2、话语分析中的语境原则在科技发达的当今信息社会,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人们用它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和传递信息。
言语交际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
根据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境制约着人们对话语意义和话语表达方式的选择。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境包括影响人们言语交际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及上下文语境。
文化语境指每个言语社团独有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情景语境指言语交际发生现场的相关因素,包括谈话的内容、交际话动参与者的情况、及谈话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
语言的本质与限制
语言的本质与限制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工具,它承载着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语言的本质与限制也给我们带来了种种困扰和挑战。
首先,语言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传递信息。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外化,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语言的本质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思维转化为符号、词汇和句子,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有效地理解和传递信息。
例如,当我们想要表达一个概念或者思想时,我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单词和句子结构来传达我们的意思。
然而,语言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首先,语言是有局限性的,它无法准确地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例如,爱和痛苦这样的情感是主观的,无法通过几个简单的词语来完全表达。
再者,语言的词汇和语法也受到限制,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词汇和句法结构,导致一些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无法直接转化和传递。
此外,语言还存在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限制。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惯用语,而这些习惯和语言规则常常会受到地域、教育和社会身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含义。
这也是为什么在跨文化交流中常常会产生误解和歧义的原因。
除了这些常见的限制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给语言带来了额外的限制。
例如,对于那些失聪或失语的人来说,语言的本质和限制都成为了更加困扰他们的问题。
他们无法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交流,而必须依赖手势、表情或者其他替代性的沟通方式。
这无疑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然而,尽管语言存在种种限制,人类依然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来克服这些困难。
例如,人们发明了手语、视觉标识等辅助性的沟通方式,帮助失聪和失语的人实现了交流。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翻译、机器学习等技术也在不断改善和完善,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语言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传递信息,但它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限制。
从语言的词汇和句法到文化和社会背景,都会对语言的准确性和传达效果造成影响。
论现代语言观的几个本质特征
论现代语言观的几个本质特征
论现代语言观的几个本质特征
现代语言观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内容:(1)语言是一个由多重结构组成的动态系统;(2)语言与思维具有直接的同一性;(3)语言是共性与个性、共时性与历时性发展的辩证统一体;(4)语言具有社会存在和生活实践本质.现代语言观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它反映出人类在语言问题上从"工具论"、"符号论"到"系统论"和"本体论"思想的发展历程,揭示了西方现代哲学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在视界和思维方式上质的转变.
作者:王延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刊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3 3(3) 分类号:B151 关键词:现代语言观同一性共性个性共时性历时性。
中国90年代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中国90年代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国90年代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90年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文化分析,认为:中国现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以及自由主义,伴随着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发展转型,并呈现为互相对峙甚至互相循环的尖锐形态。
到了本世纪末,这一问题不仅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密切相关,而且与启蒙理想、新儒学、现代性、后现代性,以及文化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走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误区,防止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的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创建真实有效的社会公共空间,成为本文对9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审理的基本向度。
在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之间,并非是完全对立而难以沟通,相反,三者之间往往出现一种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
那种以“冷战思维”来张扬激进主义或新激进主义(如新左派),抑制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做法早已过时。
在世纪之交,我们有可能从更广阔的跨文化跨学科角度,来看文化的双向选择和文化的误读与重释,进而审理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文化价值差异与思想互补问题。
要弄清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是怎样交织缠绕,它们同自由主义的复杂关系,[①] 并怎样此起彼伏进行着权力较量的,需要我们走向历史语境之中,对其权力关系、历史发展和价值趋向加以多角度考察。
一中国现代化语境中的知识启蒙近现代中国,西学东渐,中西会通逐渐成为近百年中国学术文化的基本特性。
现代中国学术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变革,与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密不可分。
[②] 无论是世纪初还是世纪末,中国现代化与现代学术命运都休戚相关。
可以说,现代化历程就是知识启蒙的艰难历程和学术思想变革的痛苦历程,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启蒙知识分子逐渐成熟并具备全球眼光的过程。
回首世纪风云,可以看到,中国在百年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几乎每十年就出现一大变上。
马克思的文采--兼对当前政论文语言的思考
马克思的文采——兼对当前政论文语言的思考The Literary Grace of Marx张克文 [内容提要]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和载体,当一种先进的思想和一种优美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时,它的魅力将是不可抗拒的。
马克思的学说正是被一种最精确、最优美、最富于激情的语言所描述。
这也是马克思学说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的语言风格有三个显著特点:(1)概念与形象相结合的叙述方法。
(2)主笔调——辛辣的讽刺。
(3)愤怒的激情和磅礴的气势。
当前党的建设研究论文的语言和风格存在词汇量少而且陈旧、句式古板老套、缺乏感情色彩和形象化的语言等问题。
不同的修辞态度带来了不同的语言效果。
马克思的文采为他的著作增添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它作为“批判的武器”的震撼力量。
在他的文采的映照下,我们的有些政论文却常常黯然无光,显露出太多的苍白和贫乏。
一个生气勃勃的党,一项生气勃勃的事业,如果没有生气勃勃的语言,党的事业将失去光彩。
因此,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所追求的语言和思维的丰富性、感染力以及独创精神,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为此作出努力。
i用恰当的表达手段,:E的。
但各人的修辞主;家个人的修辞能力一I僧匕’叩P o爰/b叫阴i,冈口笔下变得活泼而有趣矗r把实际上不在眼前自:思大量运用了示现这f兄思迎但仄廷川1闩反:或意义上的联系,使nI默诙谐,在谈笑中透垂I的世界中,在敌我友6情感反应,是他的全音分析了马克思的写作4,口^n田朝阍7丁t古田^泰在我们的文字中时甘-见。
一是缺少形象化。
作宅一__目一缸tL,I、,I镐亚譬 日n丘+t,I、.五著的区别,就是它所.力形象、充满激情和富:亨生气勃勃的语言,那一拿一讪铜七;I‰旆论・弗里德里希・威廉四召书全文进行了逐段白当马克思的《资本论》Ei太寿搿裕太伦H笆一品可以贯穿整个欧洲I、启蒙运动、浪漫主义j充分地运用。
《福格察样广海轴累田奇肖胙J上海党建文化研究中心马克思的文采--兼对当前政论文语言的思考作者:张克文作者单位:上海党建文化研究中心引用本文格式:张克文马克思的文采--兼对当前政论文语言的思考[会议论文] 2009。
国家间政治——精选推荐
《国家间政治》试读: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1.政治现实主义相信,政治就如同通常意义上的社会,被植根于人性的客观法律所统治。
为了社会的发展,首先必须要了解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律。
这些法律的实施不为我们的好恶所左右,人们只有在面对失败的风险时才会去挑战它们。
现实主义既然相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并且在实践中也是据此去做的,就必须同时相信,发展出一套理性的理论来反映这些客观法律的可行性,无论该理论是多么的片面且漏洞百出。
进而,它还相信,在政治上区分事实与意识的可能性——即区分什么是被证据所支持的客观真实和由推理得出的因果判断真实,什么是来自脱离客观事实而由偏见和一厢情愿所生成的主观臆断。
政治法则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人类的本性则自中国、印度以及希腊的古典哲学试图去发现这样的客观法则以来就从未有过改变。
因此,新元素未必是政治理论里的好东西,同样,旧元素也未必就是不好的缺陷。
事实上,对于一套政治理论,假设其确实存在而之前却从未听闻的话,容易形成的假设是反对,而不是支持其该理论的完备性。
相反的,一套政治理论早在数百年前甚或数千年前即已问世——如均势理论——并不会由此让人们做出其已失效和过时的推论。
一套政治的理论必须经过推理和经验的双重论证。
若是因为一个理论曾经盛行于数个世纪前而要推翻它,那不是出于理性的思辨而是出于想当然的“现在优于过去”的现代对历史的偏见。
如果把扼杀这种理论的复兴作为一种时髦或是时尚,无异于是在设想我们在政治事务中有的只是主观的意见而不是客观的事实。
对于现实主义,理论包括弄清事实和通过推理为这些事实赋予意义。
它认为,对于一项外交政策的性质,只有通过对其所实行的政治行为及实行这些行为可预见的后果进行分析后,才能看得清楚。
所以,我们可以找出政治家确实做过的事,然后通过分析他们做这些事情将产生的可预见的后果,来推测出他们的真实目的。
然而,仅有对事实的分析还是不够的。
要解释外交政策的基本事实元素中所蕴含的意义,我们必须用一种理性的构思来接近政治的现实,这种构思就像是一张地图,提示我们外交政策中的可能含义。
标题: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
景观社会的观点1人类生活的堕落德博追溯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在其中真实的社会生活已被表象所取代。
“所有的直接存在,一切都转化为一个表象。
”[1]这一过程,在他看来就是“商品完全成功地殖民化社会生活的历史时刻。
”[2]“景观”一词定义了德博眼中发达资本主义、大众媒体和各种形式的政府的合流。
景观就是商品关系取代人的关系的社会的颠倒的表像。
在对景观社会的分析中,德博指出生活已经贫瘠。
缺乏真实性使得人类知觉受到影响,批判性思维的阻障伴随着知识的堕落。
2大众媒体和商品拜物教《景观社会》批判了当代消费文化和商品拜物教。
全球化一词普及之前,德波讨论了阶级分化,文化同质化和大众媒体的问题。
“所有的直接存在,一切都转化为一个表象。
”[1]这是指当代社会中影像的位处中心的重要性。
德波说:影像已经取代了真正的人类联系。
因而,“景观不是影像的堆积,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在消费社会中,社会生活无关生活本身,而在于占有。
景观利用影像向人们传达他们所需要和必需的。
所以社会生活的发展又导致了“从占有到显现的普遍转向,由此,一切实际的占有现在都必须来自其直接名望和表象的最终功能。
”[4]“在一个真正颠倒的世界,真相不过是虚假的一瞬间。
”[5]3宗教与市场的比较德波将当代大众媒体市场和从前宗教的社会作用相比较。
被大众媒体传播的商品影像制造了“宗教般的激情”[6],产生“像古老的宗教拜物教一样,与它不能自已的狂喜和不可思议的奇迹相一致的……空前炽热兴奋的时刻。
”[7]"标题:"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居伊•恩斯特•德波(Guy Ernest Dobord,1931-1994),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大师、激进左派思潮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于1967年出版的《景观社会》一书是其最著名的学术论著。
我认为,此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有着特定的历史地位。
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试图宣告一种新的历史断代,即马克思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一个视觉表象化并篡位为社会本体基础的颠倒世界的过渡,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景观之王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首脑 由于法定的权力 已经 为民众所服从 ,很少有 进一步的权力诱惑他 ,也很少有机会给他进一步扩大这种 权力 ,他 主要 的任务不 是扩大权力而是保 护得来 的权力 。
因此说 ,他不会实 际上地雄 心勃勃地推行 政治制度改革 ,
因为新 的制度和政策会有很大的风险和产生新 的宗派 ,特
中图分类号 :B 0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8 5 4 X( 2 0 1 5) 0 2 — 0 0 5 2 — 0 5
突 ,尽 管有 可能 获 得 一 部 分 民众 的 支 持 ,但 必 然 带 来 人 员
在人类学看来 ,人类历史和不同阶段的人类 社会在时 间的延 绵中变迁与建构 ,始终围绕的是 一个 中心 .即 “ 秩 序的 问题 ” 。政治话 语 的叙事 与本质则 是 “ 秩 序的 问题”
“ 在各个 民族 的语言创造 时期 ,精神每一次 生动地感觉 到
的东西都 会在相应 的语言 中得到反 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即一切语 言都
是精神映射 的镜像 ,亦是精神 的介质。
一
信念和固定原则 的支持 。就会立 即瓦解 。 ”②在 此社会 和
、
“ 国家” 、 “ 稳定” :从 占有 到守 护
心理 背 景下 ,为 了平息 各方 的不满声 音 ,最 终保持 政权
果 .它就敢于多半借着它所反对 、它想摆脱 的 ‘ 主人 ’的
名义招摇过市 。 ”@
高领导者 ,也不 同于普通公 民,他们因为社会 、家庭 、遗 传 、个人或特殊机遇等原 因获得 了大于社会平均值 的社会 资源的支配权 。然而 ,这种 支配权也并不是稳 定不变 的 .
既有 因为个人 失误 被剥夺 的危 险 ,也有 通过 个人 的 “ 进 取 ”而获得增量 。社会精英包括商业精英 、政治精英等实 体 精英 和学 术精英 、艺术精英等文化精英 。社会精英 “ 进
众 的仆人 ,目的在于掩 盖和混淆 统治 与被统 治的现 实关 本 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马克思 中产 阶层 思想与湖南中产 阶层培育研 究”( 项 目编 号:1 2 Y B A O 0 5 ) 、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 新项 目 “ 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引领工程建设研 究” ( 项 目编号 :C X 2 0 1 3 B 3 8 0 )的阶段性
护政权稳定 。在最高统治 者的政治性话语 中 ,凝聚 意志 、 统一情绪的最佳话语亦是 “ 国家” 、 “ 稳定 ” 、 “ 和谐 ”和 “ 道德 ” 。因为国家概 念具有特殊 的欺骗性 :统治者把 国家 等 同于公民的家 ,国家的统治者是 国家利益 的守护者 ,因 此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具有 一致性 的利益所 向 ,比如国家的 美好未来经常性 地成 为政 治 赞赏价值 。为 了保证 民众对
的稳定 ,在政治话语上必然采取避重就轻 、虚张声势 的策
略。 社 会稳 定 实 质上 是 政 权 的稳 定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亦 是 维
文明与理性 的推进使得现代性在时间与空间 的交叉性
延展中空前膨胀 。以至于现代社会空间概念成为 “ 位置的
紧缺” 。这个位 置是现代性的支配性 中心概念 ,是在 场者 和缺席者共 同焦虑 的 “ 兴奋 点”和 “ 死寂点 ” 。在场 者 中
伤亡 、经济方面 的重大损失 ,这会带来 国内其他社会矛盾 的加剧 和不满势力借机进行组织反抗 和骚乱活动 。直接对 政权产生巨大威胁 ,这是最高统治者集团最惧怕 的。英 国
中的 “ 首要命题 ” 。在 理 眭的引导下 ,现代性走到 了政治 、
学术和大众生 活的前沿 .政治话语 亦 已打上 “ 进 步社会 ” 意识 世界 印记 。德 国语 言学 家威 廉 ・ 冯・ 洪堡 特分 析 道 :
下,表达 了话语主体对权 力 “ 从 占有到 守护 、增量、微分和颠覆”等 隐性或公 开的不同主张 这些政 治话语的
形成 、散 播和建构过程 乃是 自我 对他者思 维牵制和支配的设计过程 ,从 而成功地或预期性地抵 达其政 治弘毅
关 键 词 :现代 性 ;政 治话 语 ;语 言 ;思 维 ;权 力
的唯一性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或最高统治集团 ,其具有
威严与危险的双重效应 。现代性 的经验验证 了,此群在 占 有 “ 紧缺的位置”后 的唯一任务则是守护对位置 占有 的持
久 性 ,因 此 ,其 政治 话 语 亦 是 环 绕 “ 紧 缺 的 位 置 ” 的保 护
而展开。
统治的服从的正 当性 ,统治者始终把 自己叙述 为国家和大
而道德也仅仅是对行为和评价 的传统方式下任何 可能
现 代 性 政 治 话 语 的 本 质
论 对 语 言 的 控 制 就 是 对 思 维 的 控 制
余乃 忠
于今 玺
摘要 :现代性政治话语 是权 力意志社会从孕育到成熟最显著的标识 。最高权 贵、社会精 英、普 罗大众和准 起 义者分别在 “ 国家” 、 “ 稳 定” , “ 公 共” 、 “ 责任 ” , “ 弱势 ” 、 “ 保 障”和 “ 民主” 、 “ 正义”等政 治话语
别新 的敌对派别往往是骚乱的起因。在对外关 系方 面同样
是不敢轻易对抗 ,因为一旦直接与他 国和地 区发生武力 冲
5 2 1 江 汉论 坛
系 ,麻 痹民众。尼采说 : “ 每一种追求 统治 权 ,但受到某 种束缚 的本能 。自为地 ,为了支持 自己的 自我感觉 ,为 了 强化 ,都需 要所 有美好 的名 目以及 得到赞 赏 的价值 :结
经验主义哲学 家休谟针对英 国君主体制的状况 这样说 到 :
“ 虽 然 ,在 平 静 时 期 ,国 王 可 以 利 用 其 巨 大 受 益 维 持 其 对 臣 民私 人 利 益 和 影 响 的权 威 ,然 而 只 要 有 小 小 动 乱 .就 必 然 会 摧 毁 这 一切 权 益 .而 国王 的权 力 既 已不 再 受 到 人 们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