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神奇的静电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南》中班教材,第三章“电的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1. 静电的产生;2. 静电的利用;3. 静电的防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的产生和利用,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的产生和利用。

难点:静电的防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气球、塑料尺、毛皮、金属棒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一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气球,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飘起来吗?”引发幼儿对静电的思考。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静电的产生、利用和防止。

3. 实验操作: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现象。

实验包括:用毛皮摩擦气球,观察气球吸引纸片;用塑料尺靠近气球,观察气球被弹开。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静电,并动手进行实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静电的产生:毛皮摩擦气球静电的利用:气球吸引纸片静电的防止:远离导体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尝试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静电实验,如用塑料尺靠近头发,观察头发被弹开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的产生、利用和防止。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课后进行引导和纠正。

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2.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一个静电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中的静电实验成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的产生和利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2. 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 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静电实验。

三、教学难点:1. 静电现象的原理。

2. 实验中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塑料梳子、毛线、气球、铅笔、纸张等实验材料。

2. 教学课件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的静电,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课题。

2. 基本概念:介绍静电的概念,摩擦产生静电的原理。

3. 实验演示:a. 教师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产生静电,让幼儿观察。

b. 教师将梳子靠近毛线,毛线被吸引,让幼儿观察。

c. 教师将气球充气后,用手指摩擦气球,气球产生静电,让幼儿观察。

d. 教师用铅笔尖摩擦纸张,纸张产生静电,让幼儿观察。

4. 幼儿动手操作:a.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静电现象。

b. 幼儿尝试用梳子靠近毛线,观察毛线的反应。

c. 幼儿用手指摩擦气球,观察气球的反应。

d. 幼儿用铅笔尖摩擦纸张,观察纸张的反应。

b. 幼儿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如何解释?c.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静电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和坏处?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记录幼儿在讨论环节中的发言,了解他们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3. 收集幼儿回家后的作业,评估他们对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一次静电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制作静电小实验,如静电纸花。

2. 邀请科学家或有静电专业知识的家长来园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幼儿对静电的了解。

3. 组织一次静电现象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分组探讨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教学目标:1.了解静电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观察和实验静电的现象;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前期准备:1.静电实验所需材料:羊毛布或塑料梳子、小纸片、小铁盒等;2.课堂环境布置:将课堂分成观察区和实验区,观察区放置观察用具,实验区放置实验用具;3.准备课前问题: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如:“你们曾经感受过静电吗?静电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物体会产生静电?”等。

教学过程:一、呈现问题(5分钟)引导幼儿回忆静电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提问:“你们觉得静电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产生静电?”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观察静电的现象(10分钟)1.教师使用羊毛布或塑料梳子擦拭小纸片,然后将其放在桌面上。

观察纸片的移动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现象。

2.将一块小纸片放在小铁盒中,教师用羊毛布或塑料梳子擦拭盒子,然后将其靠近纸片。

观察纸片的移动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现象。

三、实验静电的现象(15分钟)1.教师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块小纸片和一个羊毛布或塑料梳子。

2.引导幼儿擦拭纸片和羊毛布或塑料梳子,并观察纸片的变化情况。

3.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物体替代羊毛布或塑料梳子,观察是否产生静电效果。

四、整理实验结果(10分钟)1.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实验的结果,并让其他小组观察并表达观点。

2.教师对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产生静电的原因。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让幼儿在课后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下节课时可以邀请幼儿带来一些日常生活中产生静电的例子,一起分享并观察。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静电现象。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科学课的学习,幼儿对静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探究静电的现象。

通过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幼儿的细致观察和准确记录能力,提供更多的实际实验机会,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静电现象。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静电的成因、表现形式及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静电现象,理解静电的成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的成因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难点: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吸管、实验箱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并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壁上?”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静电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摩擦产生的电荷转移,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气球、玻璃棒、丝绸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现象。

4. 现象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讨论如何避免或利用静电。

7.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静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成因:摩擦起电表现:吸引轻小物体、电荷间相互作用2.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墙壁穿脱衣服时的火花电子设备屏幕上的灰尘3. 静电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的三个静电现象。

(2)简述摩擦起电的原理。

(3)举例说明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气球吸附墙壁、穿脱衣服时的火花、电子设备屏幕上的灰尘等。

(2)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产生静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尺、毛皮、气球、塑料片、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摩擦起电的例子,引起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用毛皮摩擦塑料尺,使塑料尺带电,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近气球,观察气球的反应。

重复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3. 观察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察结果。

教师总结静电现象的特点。

4. 拓展活动:教师让幼儿用摩擦的方法使其他物体带电,观察带电物体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对话,了解幼儿对静电现象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观察静电现象,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氛围和幼儿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定义: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是指物体带电的现象。

2. 摩擦起电的原理:让幼儿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3. 静电的利用与防止:让幼儿了解静电的利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印花等)和防止(如接地、使用抗静电材料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摩擦起电的例子,引起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用毛皮摩擦塑料尺,使塑料尺带电,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近气球,观察气球的反应。

重复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幼儿园小班神奇的静电教案

幼儿园小班神奇的静电教案

幼儿园小班神奇的静电教案引言静电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一个有趣且神奇的主题。

通过互动实验和趣味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们了解和探索静电的基本概念。

本教案将介绍一系列适用于幼儿园小班的静电实验和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和活动,帮助幼儿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2. 实验准备•一根塑料梳子•一张小纸片•一块小布片•几个小铁钉或别针•一小段丝线或毛线•一片小铝箔3. 实验过程实验一:静电互动1.让幼儿们坐在教室的地板或桌子上,确保他们的衣物和手部没有多余的静电。

2.示范在幼儿头发上梳理塑料梳子,产生静电。

3.请一名幼儿自愿接受静电互动。

4.让幼儿伸直手指,将塑料梳子轻轻接触幼儿的头发或手指,观察他们头发或手指的反应。

5.提醒幼儿不要用手触摸或擦拭头发。

6.让幼儿在静电互动后,触摸桌子或地板,感受静电的效果。

7.重复以上步骤,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进行静电互动。

实验二:静电吸引1.将小纸片放在桌子上。

2.示范使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产生静电。

3.将塑料梳子悬停在小纸片上方,观察纸片的反应。

4.请每个幼儿重复以上步骤,观察他们的反应。

实验三:静电排斥1.将小布片放在桌子上。

2.再次使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产生静电。

3.将塑料梳子悬停在小布片上方,观察布片的反应。

4.请每个幼儿重复以上步骤,观察他们的反应。

实验四:静电控制1.将几个小铁钉或别针用丝线或毛线串起来,形成一串。

2.使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产生静电。

3.将静电带在手指上,轻轻接触小铁钉串的一端,观察钉子的反应。

4.请每个幼儿重复以上步骤,观察他们的反应。

实验五:静电放电1.将小铝箔放在桌子上。

2.使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产生静电。

3.将静电带在手指上,轻轻接触小铝箔,观察铝箔的反应。

4.请每个幼儿重复以上步骤,观察他们的反应。

4. 活动延伸1.让幼儿自由探索塑料梳子与其他材料之间的静电互动,例如梳子与塑料袋、梳子与纸张等。

大班科学《神奇的静电》艺术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静电》艺术教案反思

教案名称:大班科学《神奇的静电》艺术教案反思第一章:教学背景1.1 活动来源本活动来源于大班科学领域,旨在让幼儿探索和了解静电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活动目标1.2.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什么是静电,了解静电的产生和消失。

1.2.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2.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静电现象的定义让幼儿了解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电荷的现象。

2.2 静电的产生让幼儿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如用塑料棒和毛皮摩擦可以使塑料棒带电。

2.3 静电的消失让幼儿了解静电可以通过接触导体或者摩擦的方式消失。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摩擦带电的塑料棒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3.2 实验法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摩擦塑料棒和毛皮,观察带电现象。

3.3 讨论法让幼儿在活动中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共同探讨静电的产生和消失。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物质准备:塑料棒、毛皮、轻小物体(如纸片、小球等)。

4.2 环境准备:安静、明亮、宽敞的教室。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利用谜语或者问题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5.2 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摩擦带电的塑料棒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引导幼儿发现静电的产生。

5.3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摩擦塑料棒和毛皮,体验带电的感觉。

5.4 讨论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共同探讨静电的产生和消失。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6.2 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3 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第七章:教学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次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幼儿的反应等,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8.2 静电现象的进一步探索。

第九章:教学建议9.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静电》

主题产生一天,幼儿在玩耍时,思恩突然对孟凡说:“哎哟!你电到我了?”旁边的奥运说:“嘉烨,也电到我了。

”还有一次,我给女孩子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了起来,十分好奇。

于是,我就设计了“神奇的静电”这一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一、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小木棍、小玻璃棍、吸管、铅笔、小毛巾、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一把;气球若干三、活动过程(一)、以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1、表演魔术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让幼儿观察吸管有什么变化,又把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摩擦边说“变变变”,在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表述观察的结果:“小纸片自己蹦上了吸管”。

(二)、通过揭秘魔术,感知摩擦生电的现象。

1、对刚才的现象进行猜测和交流。

师:“为什么小纸片会自己蹦到我的吸管上呢?”幼儿猜测讨论,可以让幼儿摸摸吸管,看看有没有胶水或浆糊在吸管上,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扩展思路来思考。

2、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师:“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的呢?自己动手去试试,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吗?”提供小木棍、小玻璃棍、吸管、小毛巾、碎纸片等材料让幼儿尽情的操作,教师一边观察一边引导。

3、小结自己的实验师:“谁学会变这个魔术了,来表演给大家看”。

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

(三)、气球娃娃来看你。

师:“有客人来看小朋友了,是气球娃娃,我们欢迎!”1、将气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阵以后,靠近幼儿的脸颊,幼儿的头发就会被吸引,气球可能会粘在幼儿脸上,师:“气球娃娃喜欢你,它亲亲你呢”2、将两个气球用线捆住,然后将气球分别在毛衣上摩擦,再将两个气球提在手里,气球会分开来,就象两个气球之间生气了一样,气球还会贴到手上悬着。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1)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1)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二节《神奇的静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与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理解并掌握静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让幼儿感受静电现象。

教师手持气球,让幼儿摸一摸,观察气球是否会吸附在手上。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塑料梳子与丝绸摩擦后吸附小纸片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2)教师解释摩擦产生的电荷,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等物品进行摩擦,观察并记录产生的静电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补充并强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静电2. 内容:(1)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2)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如衣服上的静电、电视屏幕上的静电、汽车座椅上的静电等。

2. 作业要求:认真观察,记录真实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与探索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与发现,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静电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三、教学难点:1. 摩擦起电的原理。

2. 静电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塑料尺、毛皮、气球、纸屑等实验材料。

2. 教学图片或视频。

3. 记录表。

五、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静电现象(如用塑料尺吸引纸屑)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2. 讲解:介绍摩擦起电的原理,解释为什么塑料尺和纸屑会相互吸引。

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静电现象,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3. 实验:让幼儿亲自进行实验,用毛皮摩擦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是否能吸引纸屑。

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记录:让幼儿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

5.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6. 拓展:引导幼儿思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六、教学活动:1. 静电小游戏:组织幼儿进行静电小游戏,如“静电传递”、“静电抓蚊子”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静电的奇妙。

2. 静电实验展示:教师进行一些有趣的静电实验,如“空中飘浮的纸片”、“静电吸引水滴”等,让幼儿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静电的性质和特点。

2. 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幼儿积极思考,与同伴交流讨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第一节《神奇的静电》。

内容包括:认识静电现象,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探索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么产生的,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静电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让幼儿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

重点:观察静电现象,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塑料梳子、气球、纸片、玻璃棒、丝绸、毛皮、电视机屏幕、吸尘器等。

学具:每组一份塑料梳子、气球、纸片、丝绸、毛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气球摩擦幼儿的头发,让幼儿感受到头发被气球吸引的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头发会被气球吸引?引导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的现象。

(2)教师讲解:这种现象叫做静电现象,是由于梳子与头发摩擦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丝绸、毛皮等材料进行摩擦,观察产生的静电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2)让幼儿举例说说生活中见过的静电现象。

(2)评价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鼓励积极参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幼儿。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静电2. 静电现象:梳子梳头发、气球吸头发等3. 静电产生的原因:摩擦4. 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电器,找出哪些地方利用了静电现象。

2. 答案:电视屏幕、电脑显示器、冰箱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教学效果较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静电”。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么产生的,感受静电带来的神奇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么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重点:观察、体验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产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梳子、毛织品、纸张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塑料梳子、毛织品、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手持气球,轻轻摩擦幼儿的头发,让幼儿感受到气球吸附头发的神奇现象,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用塑料梳子摩擦气球,气球能吸附小纸片。

(2)教师讲解: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摩擦产生的。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气球、塑料梳子、毛织品等物品进行摩擦,观察静电现象。

4. 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静电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如何避免静电带来的不便?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静电2. 静电产生:摩擦3. 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小纸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与家长一起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静电实验,如制作静电飞雪、静电地球仪等。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和易懂性3.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指导性4.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亲子参与度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入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在中班的科学教育中,学习静电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家们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有时会发生电荷转移,这也就是静电现象,而它的物理学原理便是电荷运动的规律。

在这个年龄段,小孩子对于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只是这个好奇心有的时候不方便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对于科学教育而言,教学只要将感官进行刺激,让他们亲身体验就可以进一步观察思考,学习进程会更好。

二、教学目的1.了解静电的概念,知道静电的产生原理;2.接触并了解观察现象的方式;3.感受观察到最终发现的成就感,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环节设计1. 教学前导课堂开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静电的一些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静电现象,以及它出现的主要原因。

同时,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向着可以发生静电现象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

2. 实验模拟环节首先需要准备一双橡皮手套、一条干毛巾、一条湿毛巾、一张小轻纸,让学生们进行亲身体验。

步骤如下: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纸,在手上重复抚摸若干次,问学生纸与它有关系吗?2.教师请学生尝试对纸进行抚摸一段时间,看看有什么奇妙变化,让他们探究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3.教师让学生试着把纸放在橡皮手套上,然后抚摸一会儿后再触摸纸,看看会发生什么;4.然后教师让学生试着把纸分别与干毛巾和湿毛巾接触,再触摸纸;5.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静电现象背后的原因。

3. 理论知识总结教师让学生们对上面实验过程所涉及的物品进行总结,一起理解静电的概念及原理。

在教学中交互互动学习,让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验证、升级、跟进,从而又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这样就能加深学生们对静电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们的反应对上述知识进行澄清,加深学生对静电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操作,发现自身的学习成果,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就感。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思考,以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将教学进行深化。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及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及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静电”一节。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探索静电产生的条件,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由于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吸管、玻璃棒、丝绸、纸片、塑料杯等。

学具:气球、塑料吸管、玻璃棒、丝绸、纸片、塑料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上,引发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正电荷,靠近气球,观察气球被吸引的现象。

解释静电现象,引导幼儿思考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使用教具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现象。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强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互动环节(10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静电体验。

鼓励幼儿提问,解答幼儿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在墙上2. 静电产生条件:摩擦使物体带上电荷3. 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静电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伴。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衣服摩擦产生的静电、电视屏幕上的静电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静电实验,增强亲子关系。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静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静电”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初步解静电现象,观察静电现象在生活中表现,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现象是由电荷引起。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现象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静电现象产生原因和电荷概念。

2. 教学重点:观察静电现象在生活中表现,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梳子、玻璃棒、丝绸、纸张、吸管、电子秤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气球、一个塑料梳子、一张纸张、一个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a. 演示摩擦气球吸附小纸片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描述。

b. 讲解摩擦起电原理,让幼儿知道电荷存在。

3. 随堂练习:a. 让幼儿分组操作,用塑料梳子摩擦气球,观察气球吸附纸张现象。

b. 让幼儿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观察玻璃棒吸引小纸片现象。

a. 让幼儿分享观察到现象,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b. 讨论静电现象在生活中应用,如静电除尘器、静电复印等。

5. 知识拓展:a. 介绍静电现象在科技领域作用。

b. 让幼儿解静电现象可能带来危害,如触电、火灾等。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a. 摩擦起电b. 电荷2.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应用3. 静电现象危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静电现象,与家长一起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让幼儿对静电现象有初步解。

但在讲解电荷概念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较困难,今后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更深入教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静电现象,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吸管摩擦静电的作文

吸管摩擦静电的作文

吸管摩擦静电的作文
吸管在我手里转啊转,跟个舞者似的,舞动得还挺优雅。

就这
么转啊转,摩擦摩擦,竟然带电了!静电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摩擦
摩擦,电就来了。

阳光照在吸管上,金黄金黄的,像披了层金甲似的。

我看着它,感觉静电的魔力都快溢出来了。

它们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无声无息,但力量大得吓人。

说也说不明白这静电到底是怎么回事,反正就是摩擦摩擦,电
就转移了。

两个本来没关系的物体,就这么奇妙地连在了一起。


种连接,就像是有个隐形的线在拉着它们,挺神奇的。

我放下吸管,感觉心里还痒痒的,老想再去摩擦摩擦,看看静
电又会怎么玩。

这个世界真是充满了未知和好奇,每次探索都像是
在跟大自然玩捉迷藏,真有意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一、活动目标:1有观察探究静电的兴趣2在静电游戏的操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静电现象。

3.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能否产生的静电现象。

二、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木筷、塑料笔、塑料袋、铁勺、蜡烛记录卡。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三、活动过程:(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塑料袋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变前师: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后,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拿出塑料袋),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

变后师:”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

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第 2 页共 6 页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塑料袋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能够吸起小纸屑和碎毛线),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师:想想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和接触到的,大家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能在摩擦之后吸起小纸屑和碎毛线呢?2.幼儿自己猜想,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

(四)尝试操作师: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的猜想对不对。

1.幼儿动手操作,把木筷、塑料尺、塑料笔、铁勺、蜡烛分别和塑料袋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碎毛线、碎纸屑,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验证猜想结果。

大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反思导言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科学老师,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各种可视化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最近一次教学实验是关于静电的,我特别准备了一份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但是,反思这次教学,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下面我将详细地反思这份教案,为大家讲述我学到的东西。

静电教案的设计思路在设计静电教案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

我选择了静电、导体和绝缘体等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静电产生和作用。

2. 实验静电实验是理解静电的重要手段,所以我设置了一系列静电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3. 影响因素在静电实验中,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我特别在教案中加入了环境温度、湿度、材料等因素的介绍,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静电实验的过程。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份教案还存在以下问题:1. 学生目标不突出在面对一大堆的知识点和实验操作时,学生往往失去了应有的学习目标。

他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学的形式,而不是本质。

2. 技巧训练不够在实验操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往往不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实验的技巧训练,缺少实际实验操作的经验。

3. 静态知识理解不到位很多孩子虽然听懂了课上教授的知识点,但是缺乏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对于静电质量、能量等相关的概念,他们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来理解,缺乏对静态知识的训练。

教学改进方法在实践中,我意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制定了以下教学改进方法:1.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需要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避免学生不必要的分神和浪费时间,突出课程的重点。

2. 增加实验练习机会增加实验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静电的产生和作用,提高实验操作的成功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