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2011年2月)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①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②社会条件:A.18、19实际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
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
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欧社会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学的产生。
社会学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C.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孔德,西方社会学,社会改良。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革命。
③历史材料:A.历代思想家,社会思想。
如孔德接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的思想。
严复接受荀子的思想。
B.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同时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
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自然科学基础,也6是孔德斯宾塞等人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D.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观察资料,为社会学成为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论自杀》是代表作。
2.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①国外看法:A.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
实证主义。
B.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韦伯。
反实证主义。
C.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D.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
②国内看法:A.社会为研究对象。
社会学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郑杭生)。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李大钊)。
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费孝通)。
B.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孙本文)。
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龙冠海)。
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4教学目的与要求--------------------------------------------------------------------------------------------- 4第一章绪论------------------------------------------------------------------------------------------------ 4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4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一、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4二、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5第三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5第四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5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5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5第五节社会学与现实社会----------------------------------------------------------------------- 5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5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5第二章社会------------------------------------------------------------------------------------------------ 5第一节社会的概念-------------------------------------------------------------------------------- 5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 6第三节社会的类型-------------------------------------------------------------------------------- 6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 6二、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区分----------------------------------------------------------------------------- 6第四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6第五节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6第三章文化------------------------------------------------------------------------------------------------ 6第一节文化的定义-------------------------------------------------------------------------------- 6第二节文化的特征-------------------------------------------------------------------------------- 7第三节文化的区分-------------------------------------------------------------------------------- 7第四节文化的结构-------------------------------------------------------------------------------- 7第五节文化的功能-------------------------------------------------------------------------------- 7第六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7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8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8第二节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8第三节社会化的社会机构----------------------------------------------------------------------- 8第四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8第五节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8第五章社会角色----------------------------------------------------------------------------------------- 9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9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 9第三节社会角色的扮演-------------------------------------------------------------------------- 9第四节社会角色的失调-------------------------------------------------------------------------- 9第六章社会互动----------------------------------------------------------------------------------------10第一节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10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10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10第四节集合行为----------------------------------------------------------------------------------10第七章社会群体----------------------------------------------------------------------------------------11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11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11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11第八章家庭-----------------------------------------------------------------------------------------------12第一节家庭概述----------------------------------------------------------------------------------12第二节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12第三节家庭的功能-------------------------------------------------------------------------------12第四节转型社会中的家庭----------------------------------------------------------------------12第五节家庭的未来-------------------------------------------------------------------------------13第九章社会组织----------------------------------------------------------------------------------------13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13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13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结构-------------------------------------------------------------------------13第四节社会组织的管理-------------------------------------------------------------------------14第十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4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14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15第三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态--------------------------------------------- 15第四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15第五节社会流动----------------------------------------------------------------------------------15第十一章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16第一节什么是社会设置-------------------------------------------------------------------------16第二节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16第三节社会设置与社会转型-------------------------------------------------------------------16第十二章社区--------------------------------------------------------------------------------------------16第一节社区概述----------------------------------------------------------------------------------16第二节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17第三节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17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7第一节社会变迁----------------------------------------------------------------------------------17第二节社会现代化-------------------------------------------------------------------------------18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18第四节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8第十四章社会问题-------------------------------------------------------------------------------------18第一节社会问题概述----------------------------------------------------------------------------18第二节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19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19第四节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19第十五章社会控制-------------------------------------------------------------------------------------19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19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19第三节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20第十六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20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20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0第三节社会保障概述----------------------------------------------------------------------------20第四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1第十七章社会发展的评估与预测-------------------------------------------------------------------21第一节社会指标概述----------------------------------------------------------------------------21第二节社会指标的类型与功能---------------------------------------------------------------21第三节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发展评估------------------------------------------------------ 21第四节社会预测----------------------------------------------------------------------------------22第十八章社会调查-------------------------------------------------------------------------------------22第一节社会现象的测量-------------------------------------------------------------------------22第二节社会调查概述----------------------------------------------------------------------------22第三节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22第四节调查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23第五节社会调查问卷的设计-------------------------------------------------------------------23第六节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3第七节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2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目的与要求“社会学概论”作为一门系统讲授社会学知识的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绪论,主要讲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应用;( 2)社会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等;(3)社会学的宏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 4)社会运行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 5)社会运行研究的手段,主要包括社会指标、社会调查等。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四章【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3.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1)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学的方法体系有三个层次构成:①第一层次为方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意义;②第二层次为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一;③第三层次为技术手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
(2)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原则,是确定研究者的基本方向、影响研究性质的基本观念和定律。
方法论原则通常包括:①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逻辑思维方法原则;③社会学的一般化理论。
2.社会学方法的特征(1)动态性。
社会学的立场和视野是动态的,它是关于变动中的尤其是现实社会的各种事实和关系的动态过程。
(2)整体性。
社会学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是从整体论高度出发的,把社会视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来考察和分析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过程。
(3)经验性。
社会学注重对社会事实和现实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来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运行。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获得经验事实是首要的。
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范式的定义范式,指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
(2)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类型①实证范式②解释范式③批判范式。
如表3.1所示。
表3.1 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类型二、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研究的逻辑过程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是从理论问题经过研究验证最终回到得出理论的循环过程,连接这一过程的逻辑方法是演绎和归纳、经验观察和概括总结。
根据华莱士的“科学之环”原理,研究的逻辑过程是由问题、理论、假设、操作化和假设检验等几个环节构成(见图3.1)。
图3.1 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对社会运行及协调发展的理论解释过程主要包括:概念和变量、假设、变量测量和分析、假设检验。
(1)概念和变量①概念a.社会学概念是将社会中的同一类现象和过程以及共同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
b.概念包括实体性概念和非实体性概念。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文化的结构与功能)【圣才出品】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5.1复习笔记一、文化及其特征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2.文化的特征(1)可习得性。
文化是超生物性的,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文化不能只通过生物遗传而获得,而是要通过一个个社会性的个体主动学习并综合起来的结果。
(2)共享性。
文化是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的。
(3)象征性。
象征性是指人类在创造文化时总是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4)全括性。
文化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整体性。
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有机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统合的整体。
(6)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①文化的普遍性是指所有的人群都有文化;②文化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个社会或人群,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1)物质文化。
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2)非物质文化。
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3)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使用上是有差异的,物质文化因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损耗,非物质文化却可以被反复使用而不损耗。
2.主文化与亚文化(1)主文化。
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
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
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①民族亚文化。
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②职业亚文化。
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③越轨亚文化。
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
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1)主文化。
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8.1复习笔记一、社会网络社会互动是社会形成的基础,人们在互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社会网络,结成社会群体,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1.社会网络的含义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
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的关系:(1)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中。
(2)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2.社会网络的类型(1)根据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可分为: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情感资源网络。
(2)按社会网络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可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
(3)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4)按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分为:初级网络与次级网络。
(5)按网络中联系的强弱程度可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
强关系是指人们在其中投入更多时间、更多情感,并且彼此更为亲密也更为频繁地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
弱关系则是指那种自我卷入不多甚至没有卷入的关系。
(6)按网络成员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①闭合性网络。
闭合性网络中成员间交往频繁、联系紧密。
②开放性网络。
开放性网络中成员间交往稀少、联系松散。
(7)按网络的结构模式可分为:“团体格局”网络与“差序格局”网络。
费孝通认为:①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社会,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就像一捆一捆扎在一起的火柴,柴与柴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②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其社会关系是以“己”为中心,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范围的大小根据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3.社会网络的功能获得实际收益,是社会网络最一般的功能。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1 复习笔记【知识梳理(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考点一:社会学概述★★1.社会学的提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运行论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见表1-1)表1-1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3.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见表1-2)表1-2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4.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见表1-3)表1-3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5.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见表1-4)表1-4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6.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见表1-5)表1-5 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7.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见表1-6)表1-6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拓展: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即使是相差很大,甚至相反的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
考点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1.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见表1-7)表1-7 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2.社会运行研究方法概述(见表1-8)表1-8 社会运行研究方法概述拓展:对社会学的知识结构有几种划分方法,常见的有两种。
一种是按社会学的课程来划分,可分为一般社会学(或称社会学的一般理论)、部门社会学(或称分支社会学)以及社会学方法。
第二种划分是按知识的特征来划分,可分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和技术、社会学的经验研究。
考点三: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见表1-9)★★★表1-9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拓展:历史唯物主义把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看作是受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支配的。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重点知识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四版重点知识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答:国外看法:1、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3、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将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内看法:社会为研究对象;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学科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正确把握:社会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
2、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答:定义社会学的对象,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区别社会学的学派;确定社会学的属性;社会学的主要内容,直接、间接的包含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理论上,每个社会学家自觉或不自觉的解决的问题,实践上,每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某种意义上,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
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学科的关系:综合性学科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个别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的综合性学科的关系:同属综合性学科。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识: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符合规律性;对社会管理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答:对转型的认识越深入,越全面,社会学的成长越扎实、越迅速;成长了的社会学,推动转型过呈比较顺利、比较健康的发展;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但也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2.1复习笔记一、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中叶,它的出现与剧烈的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运行状态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1.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1)自18世纪末叶起,西方社会发生了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和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两次大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性转型,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新兴的工业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一方面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社会运行也暴露出许多弊病和不协调因素,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失业、犯罪等等。
(4)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以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寻求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内容,并且将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5)由于对社会运行状态的看法存有分歧,社会学从一开始便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别:一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另一个是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
2.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表现为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即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多方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
(2)中国学术界一般把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看做是西方社会学的创立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学的特点是:①与哲学关系密切;②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③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
(3)主要代表①孔德(“社会学之父”)a.孔德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第一,社会静力学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孔德认为社会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行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引起社会混乱与变革。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1-16章)【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1.社会地位及其差别(1)自然差异与社会差别①自然差别。
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②社会差别。
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
社会差别是影响人们态度行为、制约人们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①社会地位的类型a.正式社会地位。
指那些长期存在并同其他相关地位发生稳定的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b.非正式社会地位。
指那些偶然的或临时性的、同其他相关地位之间处于易变的、非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②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a.场合(外显)地位的多重性在不同交往场合,个人可以根据交往时空、对象及情境界定的不同而变换地位。
b.素质(潜在)地位的多重性个人在同一个交往场合,各种构成其内在素质的社会属性同时对交往过程发生影响,个人的素质地位取决于他的独特生活经历造成的内在潜能的发展程度,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的个性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内在素质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
2.社会分化及其类型(1)社会分化的含义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2)社会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3)社会分化产生的后果①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②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4)社会分化的类型①水平分化a.指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大体相等。
《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词源: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社会历史背景(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二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四版重点知识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四版重点知识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答:国外看法:1、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3、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将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内看法:社会为研究对象;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学科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正确把握:社会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
2、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答:定义社会学的对象,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区别社会学的学派;确定社会学的属性;社会学的主要内容,直接、间接的包含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理论上,每个社会学家自觉或不自觉的解决的问题,实践上,每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某种意义上,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
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学科的关系:综合性学科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个别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的综合性学科的关系:同属综合性学科。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识: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符合规律性;对社会管理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答:对转型的认识越深入,越全面,社会学的成长越扎实、越迅速;成长了的社会学,推动转型过呈比较顺利、比较健康的发展;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但也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
5 第十四章社会
变迁与社会现 代化
第十五章城市 化
第十六章集体 行为与社会运 动
第十七章社会 问题
第十八章社会 控制
第十九章社会 政策
第二十章社会 建设
2013年复旦大
学社会发展与 公共政策学院
1
社会学概论
(代码884)
考研真题及详
解 2013年中央财
经大学社会发 2
展学院社会学
5 理论(代码
852)考研真 题及详解(文 法学院、冶金 与生态工程学 院共用)
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理论(代码
614)考研真
题及详解
2013年东北财
3 经大学社会学
专业社会学 (代码613) 考研真题及详 解2 0 1 3 年 北 京 科 技大学社会学
4 理论(代码
852)考研真 题及详解(文 法学院、冶金 与生态工程学 院2 0共1 3用年)中 山 大
5 学社会学与人
类学学院社会 学理论(代码 648)考研真 题及详解
读书笔记
本书是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教材的配套e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 华。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 (5)最新考研真题和答案,可免费升级获得。
精彩摘录
社会学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 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目录分析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 物质基础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 究对象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 社会运行
第四章社会运 行与社会文化
第五章社会学 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 化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 会群体
(东南行政管理)社会学概论新修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三、复习内容要点(参考)第一章绪论★重要概念:1、社会: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重点掌握:1、马克思主义阐述社会的理论,2、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及条件,3、社会学的基本特点:社会学的主要特点是: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二、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三、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
五、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4、社会学的功能学习社会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做出贡献:一、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二、增强社会管理者的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三、学习社会学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四、社会学能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
一般掌握:1、十九世纪三大空想家的主要贡献,2、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3、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第二章人的社会需要★重要概念:需要: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文化: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狭义是指人的意识形态部分。
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
所谓社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
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综合文化三个部分.优势需要★重点掌握:1、社会需要在社会中的地位,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一般掌握:1、社会需要的类型,2、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的提高之间的关系,3、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第三章社会交往★重要概念:1、社会交往,2、情景定义: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它指人们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词源: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社会历史背景(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什么是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
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
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
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
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论述)★答:①标志:“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②条件:(自己概括)(1)经济、政治条件:18世纪、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使得社会发生转型,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的是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端,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2)思想理论条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和影响。
(3)自然科学条件: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促进了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4)社会调查条件: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即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的概念和解析:(简单了解)答: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在这个概念中,“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因为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且也只有在现代社会中才会系统地提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所谓“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所谓“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所谓“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所谓“综合性的”,表明社会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对象的单科性学科,同时也表明社会学研究的综合性,涉及的领域例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所谓“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 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② 二者学科的性质和层次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属于单科 性学科,社会学则是综合性的学科。
四、社会学与社会 (一) 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二)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能、潜功能的分类
3、研究社会运行机制的意义
⑴理论意义:有助于深入研究社会运行的内在过程,掌握社会运行机制产生作用
的一般原理,进而运用这些原理推动社会的两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⑵实践意义:社会转型期的需要。
(二)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
1、社会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对独立
(社会运行机制示意图在下页)
4
┌─────────────────┐保障
·严复把社会学翻译为
B.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群学”就是受到荀子
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关于“人生不能无群”
d.从 17 世纪在英国发源至 19 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的启示。
2、 现实社会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 1978 年的社会运行状况
时期
1949-1956 1956-1959 962 1962-1966 1966-1976 1976-1978 1978-
(三) 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
调查方法:客体观察法、典型调查法、统计调查法、文献分析法、问卷法。
2
组织和实施:研究可得选择与研究计划地制定、研究假设的设定和检验、工作人员 的培训与组织、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分析等。
社会指标:描述性指标和评价型指标、观察型指标和计划性指标、投入指标生产量
指标与产出指标、肯定指标否定指标与中性指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 标、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
(五) 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1、 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正向社会本身生产
原因: ①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于社会、或侧重于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 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
②区别社会学的学派,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
生产社会”—马克思
③确定社会学的属性,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
良性运行 初步良性
中性运行
中性运行
中性运行
转向中性 中性
恶性运行
局部恶性
全面恶性 摆脱恶性
①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的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
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
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② 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
即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2、社会运行机制的分类
①根据社会机制的形成,可分为自发机制和人为机制。
·来源于美国罗斯对社
②按社会运行机制的作用领域,可分为经济机制、政治机制、文化机制、心理机 会秩序的分类
制等。
③按照表现形态,可分为显机制和隐机制。
·来源于美国默顿显功
④按层次,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社会运行机制。
│┌──────────────┐ │安全
保障
激励
│ │运行
机制
馈/机制
││
反\导 反/导 激发\反
││
馈\向 /向 活力\馈
│ ↓ 系统外扰动
┍社会制度民族传统 ─→ 社会运行─导向→动力─→社会运行←───
│大众文化历史条件←反馈─目标 ←反馈─ 机制 ←反馈─系统 ───→ 社会运行状
态
│
/\
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出版的《群学肄言》的
②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1949 年以前中国 序言中提出来的。
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均持此观点。
③认为社会学史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⑵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①建国前以孙本文为代表,“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1、150 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①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1
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迪尔科姆等,形成实证主义路线。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反实证主义路线。
③其他
2、90 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⑴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①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 ·这是严复在 1903 年
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他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③ 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三) 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
1、 与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
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3、 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服务。
(四) 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社会学定义代表的观点浓缩后,成为“社会运行论”。
(一)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二) 研究对象确立的依据
1、 历史时代依据
1789 年法国大革命和 18 世纪英国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将社会运行和
发展的问题凸现出来。
① 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
(四) 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三、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 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孙本文 总和说、综合说、普遍说、平等说、共同说
魏镛 以人为中心分类,同其他社会科学处于并列 郑杭生 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哲学科学,第二层是综合性社
会科学,第三层是专门社会科学。 (二)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②台湾学者龙冠海认为“社会学的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③1979 年后
⑶其他:“剩余说”、“学群说”、“调查说”、“问题说”和“未定说”。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①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
②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的必然表现。
③在对社会学对象的问题上不应该强求一致。
和总结,社会学则没有这么高的概括程度。 ③ 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论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社会学则着眼于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观点研究社会。 2、 社会学与单科社会科学的关系
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3、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是特殊根特殊的关系
4、 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① 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
都市化:城市规模扩
经济危机周期性发作,贫富悬殊,富人区和贫民窟并存,从劳资对立到 大、作用增大。
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机器以至起义等等。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
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良性运行的协调发展的问题。
③ 思想来源
a.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社会学概论笔记(2011 年 2 月)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定义)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孔德在 1838 年 10 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 4 卷中正 ·孔德 法国哲学家、
式提出。
社会学家
西方社会学从孔德开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是从马克思开始。
体化 ↑
│
馈/导
\
一
│
反/向
\
会馈
控
│
控制
整合 社 反
制
│
机制
机制
运
│
↑
行
──———— ────────────—┘
└──────────────────────────────┘
2、社会运行动力机制
(1)社会需要是社会运行的动力源
原因:需要与满足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
社会需要具有一种永不会满足的特性。
功能主义主张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
满足整体的需要。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3、关于社会条件的研究
费孝通教授提出“社会生活条件”的概念。
社会生活条件可分为两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社会精神生活条件。物质生活条件
分为三种,自然环境、人口与生产方式。
(二)社会运行的内外主要条件
现实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宏观)
社会行动
社会动力的直接表达
(3)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的运作过程与手段
┌──────→ 目标:适度动力
动←─────→ 动力源的开发
力←─────→ 动力转化
监
↓
控←─────→ 动力培育
与
↓
反←─────→ 动力分配
馈
↓
└─────── 结果:适度动力
(2)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的结构
外围结构—动力主体
个体行动者(微观),群体、集团(中观),国
家、社会(宏观)
·利益是最重要的动力
动力受体
指人们获得需求满足的对象、工具、资源等
传导媒介
动力传导媒介 社会动力从一个主体传到另一个的渠道
内核结构—动力源
人们的内在需求
动力方向
动力与社会运行的目标一致或向背
动力贮存体 个体行动者的能力(微观),团体的凝聚力(中观),
⑵从层次角度给社会学下定义
第一层: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第二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