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学反思范文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其中,古代文学作品更是深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而《屈原列传》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材,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1. 教学内容:《屈原列传》2. 教学年级:高一3. 教学人数:40人4. 教学时间:2周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屈原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2. 能够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在阅读屈原的作品时,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理解其中的生命智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屈原列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视野并推进学生的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对《屈原列传》的阅读和分析,老师要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2)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教学步骤1. 屈原事迹讲解在开始读《屈原列传》之前,首先要对屈原的事迹和主要成就进行清晰详细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屈原列传》。
2. 阅读和分析《屈原列传》在掌握屈原事迹的同时,还需要通过阅读《屈原列传》来理解屈原的思想和主要贡献。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同时分析作品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1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高二语文组魏静《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所在专题的名称为“读其起书想见其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本文记述的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
它的最大特色是司马迁将自己介入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见解。
学习本文,主要是抓住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关键词“任—疏—绌—迁—沉”,来把握其命运的沉浮,认识屈原为了国家而置个人利害荣辱于度外、存君爱国之情生死以之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他出淤泥而不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还必须要求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并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环节设置如下:第一课时,主要是以学生读为主,全文共十三段,我会请八个学生分别诵读,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帮他们纠正字音,纠正句读。
然后,再让学生小声默读,让学生找出概括屈原一生命运的五个关键词“任—疏—绌—迁—沉”,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
然后再解读文章的一二两段,这两段内容比较简单,没有什么难点,所以主要是以学生讲为主,我适当地做些补充。
第二课时,解读文章第三段到第八段。
其中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最难的部分,所以主要以我讲解为主,讲完后让五个学生上黑板翻译句子,当堂检测教学效果。
四到八段主要是学生质疑,我答疑。
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课前充分预习。
第三课时,解读第九段到第十三段,总结全文。
其中重点讲解第九段。
因为第十一段在必修五《渔父》中已经详细讲过了,所以在这里,我采取让几个学生站起来依次逐句翻译。
最后通过司马迁的评论来总结全文,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来概括屈原的伟大人格。
通过教授本课,我有如下三点反思:首先,文言文教学一般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教授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并针对学生的回答积极点评,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屈原列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屈原列传》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风格。
3.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 《屈原列传》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风格的分析。
3.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屈原列传》的古文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
2.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风格的深入分析。
3.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运用。
二、教学准备教材:《屈原列传》文本参考资料:关于屈原的生平介绍、屈原的作品集、关于《屈原列传》的解析和评论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屈原的画像和生平介绍,引起学生对屈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文本阅读:学生自读《屈原列传》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文本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析,解释文中的难点和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风格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风格,引导学生欣赏屈原的文学作品。
5. 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讲解:教师讲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屈原列传》文本。
2. 写一篇关于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风格的文章。
3. 找一篇关于《屈原列传》的解析和评论,进行阅读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的内容,是否能够分析并欣赏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风格,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师还应该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屈原的生平、作品以及其历史背景。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屈原列传》中的具体文本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屈原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概括和描述屈原的一生及其主要事迹。
(3)能够分析并评价屈原的人格特点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屈原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屈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屈原的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悲剧命运。
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评价屈原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屈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屈原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
3. 讲解: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屈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屈原列传》的基本内容,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掌握《屈原列传》的基本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屈原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加深对屈原文学成就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屈原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加深对屈原文学成就的认识。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屈原列传》文本及相关注释版本。
2. 参考资料:屈原作品集、相关研究文章、屈原生平事迹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屈原生平,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高中语文_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准备好课本、学案、工具书、语文周记本大声朗读课文准备好全力以赴的心态和随时准备质疑的大脑一、导入新课师: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得到后世诸多的赞扬。
宋代著名诗人文天祥曾这样赞扬他:“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司马迁也曾说“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屈原列传,走进这颗伟大的灵魂。
(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学习目标师:现在我们一起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齐读)1.了解屈原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本课重要的文言现象。
2.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洁的人格。
3.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三、关于作者师:关于屈原,你了解多少?点名学生说。
师:大家看大屏幕,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
他开创新诗体——楚辞,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诗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四、预习反馈1、读准字音师:课前大家已经对照学案进行预习,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屏幕上的字.生:读1、字音惨怛帝喾濯淖皭然屈匄啜其醨汶汶温蠖师:读的很好,现在同学们一分钟巩固。
五、整体感知本文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二部分(4~10自然段)屈原被罢黜到被放逐的历程;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屈原投江自尽;第四部分(第12-13自然段)屈原死后影响。
六、文言梳理,疏通文意(学生实物投影,并进行讲解)解释句中通假字。
《屈原列传》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人物形象。
(3)掌握楚辞的创作特点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会关爱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楚辞的创作特点。
(2)《屈原列传》中的名句及其含义。
(3)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1)楚辞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2)如何把握屈原的内心情感。
(3)将屈原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
(2)提问:“为什么说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2)让学生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谈谈自己对屈原的认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屈原的爱国情怀,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楚辞的创作特点和文学价值。
(2)解析《屈原列传》中的名句,体会其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2)引导学生将屈原的精神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2. 写一篇关于屈原的人物评论,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楚辞进行鉴赏,写一篇赏析文章,不少于400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楚辞的创作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屈原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3. 学生对《屈原列传》中的名句的理解和运用。
4. 学生对屈原的爱国情怀的感悟和实践。
《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史记是必修的文本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有文学和哲学价值。
本文主要讲述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中关于《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史记》的编纂历史和文本特点;2)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价值;3) 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3)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和文学价值;2)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教学难点1) 解读《史记》文本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2) 感受屈原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1) 你们读过《史记》吗?它有哪些特点?2) 你们听说过屈原吗?他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你们了解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吗?2. 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 屈原在史书中的形象是怎样的?2) 屈原《离骚》中的哪些诗句印象最深?3)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在哪些地方体现?3. 文学鉴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离骚》中的名句,让学生感受屈原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内涵。
例如: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屈原列传反思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这儿有我们的精神家园,舍弃了她,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她的滋养。
翻遍历史,还找不出一个像屈原这样,如此执着,如此固拗,如此专一,如此不为任何所动的文人。
他永远是孤高的,是超迈的,是幽独的。
他不能像庄子那样,抛舍下这一切,在绝对精神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他也不能像孔子那样,退而求其次,设杏坛传教。
他若获得自我,将失去世界;他若去适应世界,又要失去自我。
他背负着使命也背负着枷锁,他选择了战斗也选择了孤独,他在生命的两极之间艰苦的跋涉着,明知自己的志向、操守与时世不合,但决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人格,他以脆弱的生命个体与污浊不堪的社会作出激烈的抗争,最终以毁灭生命的方式向生命存在的意义做了一次沉重的叩问!有人说屈原是社会的弃儿,但另一方面,他又何尝不是历史的宠儿。
他在湘江上那悲壮一跳,跳出了两千年来人们对生命价值的不断追问!他寂寞的死去,却引发了历史长河汹涌澎湃的回响!司马迁以对屈原人格精神的强烈认同感而作《屈原列传》,对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伟大的人格精神,坚贞的意志品格作了极高的评价,高度赞赏屈原的伟大文学成就,并继承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而“发愤著书”。
司马迁“发愤著书”有一个价值前提,即追求生命价值之不朽。
在文学发展史上,文学家司马迁的地位,应和大诗人屈原比肩并列。
屈原和司马迁两人,不仅身世道遇有共同之处,而且作品都努力反映现实生活,直面惨淡人生,鞭笞腐朽和黑暗,同情被压迫人民,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鲁迅说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道出在文化精神上司马迁与屈原的一脉相承之处。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屈原和司马迁被一句话永远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的命运但不同的人生胜利让他们的传奇得以延续,让他们的精神得以发扬。
在汨罗江畔,司马迁追随着屈原的精神足迹,“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司马迁骨子里是一个诗人。
【教学】《屈原列传》教学反思(2篇)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2篇)反思:我之所以这样来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是因为许多参考书中强调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价《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父对话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至于记叙部分,弄懂若干难句,能够疏通文意,理清行文脉络就够了。
而我在前两年的教学当中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学,感觉学生在接受屈原的精神的时候,并不那么容易。
后来在作文教学中,我曾反复强调记叙文要以事为主,在事件当中寄托观点;议论文则以议为主,但仍要有一定的事例为依据。
因为我认为学会在叙事中表达寓含的意思才是高明的记叙。
而作为史传的丹青妙手,司马迁也是长于记叙的。
他在叙事中早已将人物锁定其中,只要我们抓住所叙之事,通过细节的分析,就能领略到人物的内在精神,这远比空洞地分析议论要有效得多。
从记叙当中把握人物形象,也是高考当中常考的人物传记文中考查的要点之一。
所以,结合高考考点,我们也应把它当成记叙来学习,而不应偏向议论。
同时,我这样设计也出于作文的需要。
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总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质,道理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
我把学习思路分成“背景——人物——作品”三部分,学生既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能学会将人物放到特定的背景当中去分析,给人物形象找到一个合适的依据,不能说我说屈原伟大他就伟大,一定让学生在学习中切实感受到他“为什么伟大”的理由;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细节,是想让学生学着去联想、推断(这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里的一个重要考点),在因果、假设等关系的思考中,逐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从深层角度去把握人物形象。
第二篇:三到周五进行的是《屈原列传》的教学。
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思路,觉得有一些心得值得记下。
在第一课时简单导入之后,就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先小声自读一遍课文,纠正字音;然后齐读,检查字词读音情况;再小声自读两遍,初步感知文中写到了楚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屈原怎样的人生遭遇;最后结合所发字词练习进行小组合作预习。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楚辞》中的一篇文章,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通过对《屈原列传》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屈原深刻的爱国之情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在本文中,我将对《屈原列传》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总结出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手段进行知识的介绍和讲解。
通过展示屈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我试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我意识到在知识介绍的过程中,切勿太过依赖多媒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次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在教学中,我使用了一些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希望通过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来加深学生对屈原的理解。
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较为被动,他们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可能与我在组织活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关。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提前准备好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多角度的讨论。
另外,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屈原列传》的分析和解读,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尽管在一些课堂练习中,学生的表现较为稳定,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决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通过一些延伸阅读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特别强调了屈原的爱国思想和个人品质。
我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我意识到要真正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品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未来,我计划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模拟演绎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屈原的崇高品质。
最后,在教学反思中,我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高三下学期语文屈原列传教学反思怎么写范文
高三下学期语文屈原列传教学反思怎么写范文
语文培养了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都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所以让我们好好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小编准备了高三下学期语文屈原列传教学反思怎幺写,希望你喜欢。
一、后人对屈原的评价: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红山吟》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余光中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二、教后感悟:。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屈原列传教学反思总结,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三到周五进行的是《屈原列传》的教学。
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思路,觉得有一些心得值得记下。
在第一课时简单导入之后,就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先小声自读一遍课文,纠正字音;然后齐读,检查字词读音情况;再小声自读两遍,初步感知文中写到了楚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屈原怎样的人生遭遇;最后结合所发字词练习进行小组合作预习。
第二课时,利用导语将本节内容限定在课文47 段:老师总在写作文的时候强调大家要带着几个名人上考场。
但名人并不是随便能带的哦,我们必须对他们有深入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人生选择,做他们知心朋友,他们才能做你的朋友,在考场上助你一臂之力。
我们在高二时已经接触过屈原的作品,从屈原的角度探知过他的内心,那我们今天将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探求屈原在人生道路上做出了何种选择,使他的精神能够光照千秋!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不可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屈原当时所生活的楚国,处在一种怎样的政治环境中。
这样,请学生找到重点写楚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段落,提示学生根据时间词。
屈原列传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屈原列传》是《史记》中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文学成就。
本文以《屈原列传》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魅力。
2. 领悟《屈原列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 分析屈原的形象特点,感受其高尚的人格。
3. 深入挖掘屈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屈原的形象特点,把握其精神内核。
2.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爱国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屈原的图片和生平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屈原有多少了解?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二)课文分析1. 介绍《屈原列传》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屈原的形象特点:(1)爱国情怀:屈原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投身于政治斗争;(2)高尚人格:屈原坚守正义,忠诚正直,勇于担当;(3)卓越才华:屈原在文学、政治、哲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3. 分析《屈原列传》的写作手法:(1)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屈原的形象特点;(2)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屈原的才华;(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
(三)讨论交流1. 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屈原的看法。
2. 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拓展延伸1. 介绍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文学成就。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史记》,深入了解屈原的一生。
(五)总结提升1. 总结《屈原列传》的教学内容,强调屈原的高尚人格和爱国情怀。
2. 引导学生将屈原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屈原列传》,让学生了解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屈原列传(节选)》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屈原列传(节选)》;(2)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3)掌握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崇高的爱国精神;(2)学习屈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3)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3. 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 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3.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屈原列传(节选)》文本;2. 相关背景资料(屈原的生平、战国时期的历史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和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解决难点词汇和句子;(3)让学生思考课文主题,初步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艺术欣赏:(1)分析课文的文学特色,如辞赋、诗歌等;(2)让学生品味课文的优美语句,提高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5. 情感教育:(1)讲述屈原的爱国事迹,引导学生感受其崇高的爱国精神;(2)联系现实生活,讨论屈原精神在当代的意义;(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品德素养。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屈原列传(节选)》;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讨论的深度、学生对屈原精神的理解和内化程度等。
屈原列传的教学实践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屈原,作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政治家,其生平事迹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以《屈原列传》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深入挖掘屈原的爱国精神、文化价值以及历史意义,以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认知。
关键词:屈原;教学实践;爱国精神;文化价值;历史意义一、引言《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详细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政治主张以及文学成就。
作为一部经典的历史文献,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文化价值以及历史意义,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和思想;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历史文献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认同和敬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1. 文本解读:通过对《屈原列传》的逐段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生平经历、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
(1)背景介绍: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屈原所处的时代环境。
(2)生平事迹:详细解读屈原的生平经历,包括其出生、成长、政治生涯以及最终被流放。
(3)政治主张:分析屈原的政治主张,如改革、法治、爱国等,引导学生思考其政治理念。
(4)文学成就:解读屈原的文学作品,如《离骚》、《天问》等,让学生感受其文学才华。
2. 比较分析:将屈原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如孔子、孟子、墨子等,探讨其异同,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3. 案例教学:选取与屈原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如《楚辞》中的其他篇目,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屈原的理解。
4.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实践1. 课堂讲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屈原列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屈原的生平事迹、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屈原列传(节选)》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屈原列传(节选)》2. 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理解《屈原列传》的内容及特点。
(2)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领悟屈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3. 教学重点:(1)掌握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理解《屈原列传》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
(3)领悟屈原的爱国精神。
4. 教学难点:(1)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屈原的爱国精神的现代意义。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注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讲解《屈原列传》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
(3)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探讨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5. 课堂小结:(2)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后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屈原列传》(节选)全文。
2. 写一篇关于屈原的作文,题目自拟。
3. 深入研究屈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四、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屈原列传》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屈原的爱国精神的领悟程度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屈原列传》的文言文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古文词典、屈原作品集等。
《屈原列传(节选)》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屈原列传(节选)》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节选)》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能够理解屈原的忠贞不渝、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
4. 能够从文中汲取思想营养,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屈原列传(节选)》的文意。
2. 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领悟屈原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汇。
2. 分析文中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屈原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对屈原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屈原的主要事迹。
1. 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节选)》,理解文意。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汇。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屈原列传(节选)》的文意,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屈原的哪些精神品质?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屈原的精神品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屈原列传(节选)》的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屈原的忠贞不渝、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思想营养,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如何从文中汲取思想营养,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人教版高三语文教学反思模板《屈原列传》
人教版高三语文教学反思模板《屈原列传》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
小编准备了人教版高三语文教学反思模板,希望你喜欢。
我们对待文言文一向只重翻译轻思想,抓背诵放精神。
现在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语文教学新课标,有抓了芝麻漏了西瓜之感,小学而大遗!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这儿有我们的精神家园,爱国是我们民族的魂,舍弃了它,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什幺时代,我们都需要他的滋养。
翻遍历史,还找不出几个像屈原这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至死不渝,如此执着,如此专一,如此不为任何人所动的爱国文人。
他永远是孤高的,幽独的。
他不像庄子那样,抛舍下一切,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
也不像孔子那样,退而求其次,设杏坛施教。
他若去适应世界就将失去自我,他获得世界,又将失去自我。
他选择了战斗也选择了孤独,在生命的两极里之间艰难的跋涉着。
明知自己的志向操守与世界不合,但他却绝不放弃自己的人格,以自己的脆弱之躯与污浊的世道做最后的抗争!他可以说是自己理想的殉道者!他最终以毁灭自己的方式向生命的意义做了一次沉重的叩问!有人说屈原是世界的弃儿,但另一方面他又何尚不是历史的宠儿!
在几千年后的司马迁时代,司马迁以对屈原强烈的认同感而作了《屈原列传》。
对屈原的美好政治,伟大的人格,坚贞的意志都做了高度的评价!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盖棺定论式的语气把楚怀王的客死他乡,兵挫地削归结为不知人之祸。
相似的命运让司马迁对屈原报以深刻的同情。
在汨罗。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范文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范文屈原列传教学反思范文篇一、屈原列传教学反思范文《屈原列传》一文篇幅较长,要积累的文言知识较多;再加上本文所反映的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集中体现在几处议论抒情段节上,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按往常那样教师过多地进行讲解、归纳,学生死记硬背的话,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课时多效果差,教师教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枯燥无味。
经过思考我准备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叙事部分,文笔平实,语言平易,全部放手交给学生处理,教师疏通少许难句,略作点拨;几处议论段节,则需要我精心设计导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相信这样的安排,会让学生不但掌握好语言知识,而且能充分体会屈原那种眷顾祖国、至死保持高洁品格的缠绵悱恻之情。
鉴于此,教授《屈原列传》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之中将自学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问题,初步掌握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屈原身上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从而建构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利用预习学案自主预习,解决文言基本知识放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对语言知识进行整理、掌握。
这点还是符合学情的,因为学生经过高中语文前两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做到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还是可以完成的。
这步走好了,就铺设好了由言到文的路径。
2、反复诵读,关注屈原的人生及命运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强调学生要熟读。
读,是开启文言大门的钥匙,离开了读,学生学习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楼阁。
在阅读之前,我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
第一要读准字音。
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都要在意(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第二要注意停顿。
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语势等等。
课上,在学生朗读时我进行监督、指导,适当点拨。
实践证明,课前、课上让学生反复的诵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范文
《屈原列传》一文篇幅较长,要积累的文言知识较多;再加上本文所反映的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集中体现在几处议论抒情段节上,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按往常那样教师过多地进行讲解、归纳,学生死记硬背的话,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课时多效果差,教师教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枯燥无味。
经过思考我准备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叙事部分,文笔平实,语言平易,全部放手交给学生处理,教师疏通少许难句,略作点拨;几处议论段节,则需要我精心设计导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相信这样的安排,会让学生不但掌握好语言知识,而且能充分体会屈原那种眷顾祖国、至死保持高洁品格的缠绵悱恻之情。
鉴于此,教授《屈原列传》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之中将自学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问题,初步掌握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屈原身上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从而建构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放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对语言知识进行、掌握。
这点还是符合学情的,因为学生经过高中语文前两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
修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做到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还是可以完成的。
这步走好了,就铺设好了由言到文的路径。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强调学生要熟读。
读,是开启文言大门的钥匙,离开了读,学生学习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楼阁。
在阅读之前,我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
第一要读准字音。
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都要在意(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第二要注意停顿。
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语势等等。
课上,在学生朗读时我进行监督、指导,适当点拨。
实践证明,课前、课上让学生反复的诵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提倡有效教学,大可放手让学生去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了解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或书下注释分段疏通文意,课上各组展示预习成果,再互相订正补充。
在讲解第四段到第七段时,我的做法是将4—6人分为一组,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疏通文意,在此过程中,老师适当点拨、解疑。
在归纳了“属、绝、治、于”等词的义项后,提出问题,要求复述课文并说出楚国在屈原被黜之后,在政治、军事、外交上都经历了那些失败。
这样经过
小组的讨论交流之后,语文课活了起来,学生参与的程度高,我发现学生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依据语境去揣摩语意从而达
到理解文意的目的。
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今后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字词翻译、内容概括等问题。
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体。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任重道远,教师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钻研,勇于创新,教学中只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索,体验进步的喜悦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才能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之路。
面对《屈原列传》近2000字的古文,字词掌握尤为关键。
教学设计中,改学生自读解决字词为三遍朗读,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为讨论完成,改教师布置任务为师生共同赏析文章。
三遍朗读,师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愉快中完成任务。
第一课时师生在激情奔发中顺利完成字词突破,有效而有得。
实践证明,文言文教学实施三遍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是课文分析的起点和归宿,在朗读中体味文言文的优美句段,享用古人智慧,领悟文章精华,妙在其中。
同时学生徜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之中,学生在自觉中学习,其乐融融。
本文的重点定位在第三段和第十一段。
理由是,第三段叙述了屈原创作《离骚》的过程,介绍《离骚》内容,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
第十一段交待了屈原的悲惨结局,“怀石自投汨罗江而死”。
我把此二段看作是理解全文的“纲要”,突破了这二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内容,就是抓住了全文的重难点,解读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学生翻译第三段,讲解第十一段中的比喻句;第二步讨论问题:
1、第三段作者是如何评述屈原写《离骚》的原因和目的的?又是如何高度评价《离骚》的?
2、第十一段写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有什么作用?
3、我们如何评价屈原之死?
在两步中学生都能借助课本注释,顺利地完成翻译,个别难句教师施以个别指导解决。
讨论中学生对屈原之死有如下看法:
1、屈原死的值得,因为他忠君爱国,以死唤醒世人,挽救楚国危亡,尽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他的光辉思想千载流芳。
2、屈原不必死,他临死前渔父的忠告应作为屈原的处世方法,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怀石自杀是对生命的放弃。
学生认为两种相反的
观点都成立, __多加评论,仅仅针对珍爱生命,说了“自杀”本身不可取。
然后就练习册中第三段阅读回答问题当堂完成。
所谓延伸是在已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对涉及到知识的拓宽、延展。
学习《屈原列传》之后很有必要做此项工作。
因为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独特,《史记》为屈原做传包含着司马迁的部分思想倾向。
中国端午节习俗与屈原有关联,当代人应该继承些什么,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自然被引出,因此“由屈原说开去”就应成为课堂延伸的重要内容,这样做对深入理解屈原,进而熟悉阅读楚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都有意义,对此,我补充如下练习:
1、作者司马迁由于替李陵辩解,被汉武帝降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把自己受刑而写《史记》同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并提的,前人在评论《屈原列传》时也曾指出:“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
”联系作者的遭遇,仔细体会这篇课文的记叙和议论是怎样结合的?
2、名句欣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关心民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追求美政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完善美德
我们对待文言文一向只重翻译轻思想,抓背诵放精神。
现在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语文教学新课标,有抓了芝麻漏了西瓜之感,小学而大遗!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这儿有我们的精神家园,爱国是我们民族的魂,舍弃了它,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他的滋养。
翻遍历史,还找不出几个像屈原这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至死不渝,如此执着,如此专一,如此不为任何人所动的爱国文人。
他永远是孤高的,幽独的。
他不像庄子那样,抛舍下一切,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
也不像孔子那样,退而求其次,设杏坛施教。
他若去适应世界就将失去自我,他获得世界,又将失去自我。
他选择了战斗也选择了孤独,在生命的两极里之间艰难的跋涉着。
明知自己的志向操守与世界不合,但他却绝不放弃自己的人格,以自己的脆弱之躯与污浊的世道做最后的抗争!他可以说是自己理想的殉道者!他最终以毁灭自己的方式向生命的意义做了一次沉重的叩问!有人说屈原是世界的弃儿,但另一方面他又何尚不是 __宠儿!
在几千年后的司马迁时代,司马迁以对屈原强烈的认同感而作了《屈原列传》。
对屈原的美好政治,伟大的人格,坚贞的意志都做了高度的评价!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盖棺定论式的语气把楚怀王的客死他乡,兵挫地削归结为不知人之祸。
相似的命运让司马迁对屈原报以深刻的同情。
在汨罗江畔,司马迁追随者屈原的精神足迹,“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司马迁骨子里就是一个诗人,由此说来,他不仅是对屈原报以同情,甚至可以说是知音。
他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一个悲字,让人心颤。
在司马迁因替李陵鸣不平而遭受宫刑的时候他想到了屈原“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此时,屈原成了他站立起来的精神支柱。
这时一段穿越时空的心灵的对话。
一个年轻的气度不凡的史官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碰上了一位心灵相通的知音。
屈原的心思那位且行且歌的渔父猜不透,汩汩的汨罗江读不懂,唯独司马迁能心领神会。
今天我们读《屈原列传》就是为了赌屈原的行,读屈原的心,读屈原的思想情感体系。
进而吸收养分,构建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体系。
所以,本次教学设,就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司马迁的角度来关注屈原的人生及命运。
从司马迁饱含血泪的字句中去感悟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
体会作者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心中
块垒的情感与目的。
引领学生传承屈原以及司马迁身上的高尚人格。
努力构建和追求高尚的人格,在当今经济全球化、 __严重的形势下,更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