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与个性和生活习惯有关

合集下载

浅谈“粗心”的成因及其对策

浅谈“粗心”的成因及其对策

浅谈“粗心”的成因及其对策.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

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

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

一、引起粗心的心理因素与表现1、不良的性格是产生粗心的心理基础。

小学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如果形成做事匆忙,缺乏责任心,不认真的态度,其行为方式必然表现为粗心的不良习惯。

由性格特征导致粗心的不良习惯在作业的审题、计算、格式及结果中均有表现。

粗心造成审题不清不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学生不能深入分析题意,在没有弄清条件之前就急于解题,由于忽视了课题中某些隐含条件,将思路引向歧途,因而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审题粗心还会出现丢题或多答,因此丢分或浪费时间。

在计算环节中,由于粗心出现看错数字、符号、忘记换算单位的现象,在学生作业中更是屡见不鲜。

粗心还导致学生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常把“0”写成“6”,把“1”写成“7”。

此外抄错得数,遗漏单位和答语现象也属粗心所致。

2、心理定势是形成粗心的条件。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他有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态势的趋向。

这里主要谈知觉定势。

在情况不良的环境中,定势常使人的知觉出现错误,阻碍问题的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有一部分是由知觉定势而导致的。

请看:4+3=7,3+2=5,5-1=6,。

最后一道题的错误是由于思维定势,这说明刚刚发生的经验对刺激物产生的正合作用形成了知觉定势,从而歪曲了对客观事实的知觉。

学生作业中将加法看成减法,将乘法当成除法的事例较普遍。

3、认知方法是导致粗心的内在因素。

认知方式是人在认识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研究发现,人的认识方式是有差异的,冲动型的认知方式比稳定型的认知方式在学习中表现更为缺乏认知策略,知觉没有顺序,急于求成,赶速度而忽视质量,考虑问题粗糙、急躁、易草率地下结论,解题中不按原步骤逐步推导,经常跳过一些看似简单的环节,解题之后又不好好地检查,学习中自控能力很弱。

粗心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粗心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粗心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孩子身上存在这种毛病,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只是粗心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

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形,家长们打电话给老师,或者家长相互见面后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粗心怎么办?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漏题没有做。

于是做父母的有的苦口婆心对孩子进行矫正,有的大发雷霆对孩子进行训斥,而孩子呢却依然故我,毫无改进,这令许多家长们伤透了脑筋。

借此机会,我将与家长们探讨一下孩子粗心的表现、家长认识的误区、粗心发生的原因和怎样纠正粗心的毛病等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粗心的三种原因通过上述这些现象和家长们的认识误区,我们会发现,在简单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粗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

那么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又是怎样发生的呢?下面讲讲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孩子粗心的三个原因。

(一)注意力不集中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

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

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

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调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视知觉不是视觉,视觉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把69写成96?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为什么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抄错了?这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

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辨认),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视动协调)。

学习粗心成因分析

学习粗心成因分析

学习粗心成因分析学习粗心的成因分析综合国内外相关探究成果,我们认为造成学生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粗心和分心有关所谓分心就是注重力分散,不集中。

教育心理学探究认为,学生具体学习过程是依靠短时记忆来进行的。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其容量小,保持的时间短。

一般来讲,短时记忆的内容若得不到及时强化,只能在大脑中保持 30 秒左右的时间,当有新的内容进入大脑皮层时,原先的记忆内容便被清除。

假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力不完全集中在所思索的题目上,而是想着另外一道题或其他的事情,那么另外考虑的内容就进入了短时记忆,并将原有的记忆内容冲掉。

这样便产生了读错词、写错字、算错题等粗心现象。

2. 粗心和求快心理有关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以附属的内驱力为主,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等成人的表扬和赞许而努力学习。

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为了在班上争第一,为了引起同学的关注、得到老师的表扬,不由自主加快学习速度。

但由于小学阶段刚刚接触文字和数学公式等抽象符号(抽象符号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需要多次重复强化),未经多次强化,头脑中还没有形成清楚准确的记忆痕迹,符号被提取时就轻易产生泛化现象。

如“已经”还是“己经”,需仔细区分辨认,而求快心理的存在使学生顾不上斟酌分辨,导致忙中出错。

3. 粗心和动机强度和情绪有关心理学探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心理背景,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认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重力不集中,神思恍惚。

例如,很多小学生在做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时轻易出错,把“3”看成“8”,把“+”当成“-”,当你给他指出来时,他会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会做的”。

其原因就是题目太简单,无法激发其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经常碰到的新问题都不会很难,你和别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于兴奋,则会导致意识狭窄,思维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

小学生粗心马虎的原因

小学生粗心马虎的原因

小学生粗心马虎的原因
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

其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

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

其三,粗心与性格有关,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怎么办?
1、多读几遍题意,认真看例题
2、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

3、偶尔不粗心的时候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这样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方向发展了。

4、训练其多做细活,培养其耐心、责任心。

所以妈妈要引导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

生活上,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学习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里,自己保管。

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要检查、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好习惯。

生活、学习都整齐有序地进行,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当然也就是少有的现象了。

小学生语文学习粗心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语文学习粗心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语文学习粗心的成因及对策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粗心是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

具体表现在:(1)作业错别字多。

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

(2)朗读时漏字、添字、错字多。

经常按自己家乡口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朗读。

(3)考试漏题,审题不清。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实践,并在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粗心的心理成因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教育对策,收效甚好。

小学生的粗心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原因造成的:一、感知比较粗略、孤立由于小学生在一年级入学时,感知事物的特征不够精细,比较笼统,对音节和词语的感知过程又是孤立的,对学习抽象的拼音文字缺乏相应的感性材料,因此在学习中,易发生混淆的现象。

比如“b”和“d",学生经常写错方向。

二、注意的集中性与方向性影响在小学生知觉的过程中,其水平的高低受到注意的制约。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易分散,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因此,几乎在同一时间内,要完成信息的输入、编码、输出,知觉、思维、肌肉操作等一系列活动同时进行,自然会经常顾此失彼。

一般如果题目出现两个以上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就会只做前一个,而忘了后面的。

三、思维定势的干扰定势,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它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在语文考试中,学生经常审题不清,就是受到了上一题的定势影响。

如刚写完近义词,再写反义词,就会依然写近义词。

造成学生粗心的心理成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外,还要从小学生认知心理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矫正学生粗心的毛病,防患于未然。

一、激发学生改掉粗心毛病的动机,培养严谨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对于粗心,不少孩子和家长都不以为然,认为是小毛病,以后注意就可以轻松改正。

出现粗心的学生并没有改掉这种屯病的强烈动机,而做任何事情没有动机,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因此,我们要坚定学生改掉粗心毛病的决心,首先要提高他们对粗心危害的认识,要告知学生:不能认为粗心是小毛病而原谅自己,它体现着你在某些方面的弱势。

怎样纠正坏习惯粗心大意的习惯[1]1

怎样纠正坏习惯粗心大意的习惯[1]1

怎样纠正坏习惯粗心大意的习惯[1]1“母性之爱”:无条件的爱,这种爱提供安全感;如果缺失,孩子将感到不安全,胆怯,缺乏前进的勇气。

“父性之爱”:理性之爱,使孩子社会化,这种爱为孩子提供原则和方向,让孩子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缺失,孩子将会没有原则感,不遵守规则,我行我素,逃避社会规则,以自我为中心。

首先,从“母性之爱”的角度看,班主任要为孩子补充能量,获取勇气,建立自信。

班主任不应该打击讽刺辱骂她,应该关心她,温和而坚决地帮助她,支持她,不要把她当做对立面。

这个案例中,老师的表述是,自己被学生玩了。

那么潜台词似乎是,也要把学生玩一玩。

这种思路不太好。

这样,就走向对立面了。

孩子本来是缺乏勇气的,缺乏改正自己缺点,摆脱不良家庭影响的信心的,如果老师成为她的敌人,她就更加势单力薄了。

即使老师采用了很多方法手段限制她,约束她,她也很难从内心上立起来。

“母性之爱”尽管缺失没那么严重,但是一个基础,所以先谈。

从“父性之爱”的角度看,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在取得小璐信任的基础上,温和而坚定地让她按规则办事。

她逃学回家,老师家访后,跟她谈心,帮助她,鼓励她,但同时按照校规和班规,该怎么处罚还是怎么处罚,无论她奶奶怎么求情。

班主任被小璐骗了后,班主任可以告诉小璐一个人诚信的意义和价值,第一次欺骗就可能失去老师的信任,如果继续欺骗,老师会不再相信她,任何事都会核实。

同时,根据这次欺骗班主任可以给予相应的惩罚。

当然,这是就是论事,其实,班主任还可以设置平台,为小璐量身定做一些活动,在活动前给她警示分析,鼓励她在活动中坚守规则,一旦小璐做到了,班主任可以私下或者当着众人的面表扬她。

倾听的技巧1、解除敌意:你要从别人的话中找到事实的一部分,即使他的话听起来完全不合理、不公平。

2、共情能力:你设身处地地位他人着想,用他人的眼睛来看待事物。

●对他人想法的共情能力:你用自己的话转述对方说的话。

●对他人情绪的共情能力:根据对方说的话,你认同他的心理感受。

粗心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粗心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粗心并不是真正的原因人们总是喜欢将一些问题归咎于某种特定的原因,比如说一个人粗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懒惰、不负责任或者思维混乱。

事实并非如此,粗心并不是一个人真正的原因,而是一种行为习惯或者心理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粗心并不是真正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这种不良习惯。

粗心并不是一个人的真正原因,它更多的是一种行为习惯或者心理特征。

在心理学中,粗心可以被视为一种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而注意力不集中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导致的。

比如说,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太过焦虑或者担心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因为缺乏对某个任务的兴趣或者动力而导致粗心。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粗心归咎于某种特定的原因,而是需要从更深层次的心理因素来进行分析。

粗心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比如说,一个人在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单调或者工作环境嘈杂而导致粗心,而在家庭环境中可能会因为家庭纷争、个人情感问题或者家庭成员的影响而导致粗心。

我们需要关注外部环境对个人行为习惯的影响,并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外部环境,来减少粗心的发生。

粗心并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心理特征,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改变的。

比如说,一个人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注意力,来提高自己的专注能力,从而减少粗心的发生。

一个人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来降低自己的焦虑和担忧,从而减少粗心的发生。

一个人还可以通过学习时间管理和行为计划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从而避免粗心的发生。

我们需要认识到粗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心理特征,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改变的,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专注能力。

粗心并不是一个人的真正原因,而是一种行为习惯或者心理特征。

我们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粗心的本质和产生原因,并关注外部环境对粗心的影响,从而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来改变粗心的不良习惯。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引起大家对粗心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关于粗心

关于粗心

粗心的养成还有一种情况:学得太多
有人又要说了哈老师你这不是打自己脸么?前面还说孩子就得参加培训班参加竞赛,不学,怎么去呀!
没错,我是那个意思。但并不是说,只要有题就必须让孩子做。有的家长很极端,从幼儿园开始就扛回一刀刀的练习题,小山似的堆在孩桌子上。
三年级时刚接手这个班级,我去家访。一个小姑娘还是我们班中队长,据说成绩不错。来到他们家,把我吓个半死——那习题集摞的呀,就跟辅导书店似的,小姑娘小小年纪夹着厚厚眼镜,这架势换做是我,早离家出走了!
我才不推荐呢,从见到孩子一刻起,我就知道这孩子潜力止步于三年级。拔苗助长,潜力全被爹妈掏空了。果然,孩子的所有缺点——尤其是粗心,在从三年级全面爆发,从基础到阅读到作文,简直无一可取。至于数学更是让数学老师恨得牙痒痒,反应慢不算,最简单多学得早吗?可你也不能乱来,我们分析分析这孩子会有今天的原因:
于是她的成绩一落千丈。所以,所谓死读书,指的就是这类孩子。真正会读书的孩子,不需要做太多题,但做的都是有针对性的;他们有思考的好习惯,落笔不多,一旦写了就让你惊艳。盲目追求做题数量,就会养成孩子浮躁的心态,粗心的病根就此落下。
做得太多。从幼儿园开始,对于孩子来说,马不停蹄地做作业就是生活常态。她没有玩,没有动手,无法好好思考,知识面窄小。面前小山一样的作业不断提醒她:还有那么多那么多那么多。她就只能求快,无法保证准确性,自然不能静心思考题目,天长日久,养成了做题浮躁不稳妥的坏习惯。到了高年级,基础性的题目越来越少,思考型的题目越来越多,一个本身知识储备就少得可怜的孩子,如何应付呢?
我这里有个学生,人高马大,脑子也不错,就是那个粗心,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妈妈总是问我“哈老师我们该怎么办?”我每次都告诉他,从生活习惯培养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不好,一遍遍重做。可人家听不进,人家要的是,如何在学习上不粗心的方法。对不起我没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心与个性和生活习惯有关
有心的老师都会发现,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其个性总是千差万别的。

有的粗枝大叶,有的谨小慎微;有的一时兴起,有的有条不紊;有的大喜大悲,有的温和平静。

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犯粗心的毛病。

因为非智力因素会对认知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使认知活动带上个人的特点和风格。

一个孩子的房里一团糟,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作业本往往字迹潦草,页面不规整。

一个孩子常常丢三落四,做事会凭兴致所至,往往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

因此,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

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能让孩子,变得仔细,有条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能让孩子变得有计划,有顺序;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能培养愉悦平和的心境,让孩子做事不骄不躁。

这要求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

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

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另外导致孩子粗心的原因还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因为孩子的视觉记忆和辨识能力较弱;
2.家长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马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3.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什么都心不在焉;
4. 孩子功课太多,紧追慢赶,往往就丢三落四,忙中出错。

对于粗心孩子的家长应避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把电视声音开得过大,也不要打麻将或打牌,因为儿童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你的这些做法只能让他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长久之后,孩子便养成了这种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粗心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不专心,做完作业后不检查,因为他们习惯于父母帮助检查。

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如果孩子因为粗心,作业或考试不太理想,那么,你可以适当对他进行一点小小的惩罚。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

那是由于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序的家庭中,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所以家长要改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因为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

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洗碗、整理自己的玩具等)。

做的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的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再做一次。

家长要让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必要时可以让孩子承担因为“粗心”所导致的后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

但不是运用惩罚,而是运用正强化的方法。

因为正强化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强化什么是关键。

我们为了孩子粗心打孩子,我们一遍一遍地说他粗心……,其实是在强化他的粗心啊(等于在提醒他要粗心,因为潜意识只接受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比如说:“以后不要在这样粗心大意了!”潜意识接受了粗心大意,而那些“以后不要……”潜意识是不会接受的。

)。

如果我们反过来做,在他粗心的时候不理睬他。

淡化他的粗心,然后在他偶尔不粗心的时候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这样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方向发展了。

你信不信?希望你试试看!这是正强化的做法。

另外还有一点是家长要注意的,那就是千万不要给孩子贴负标签。

即使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也不能总说,总说,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人还有一个求证的心理,自己常常犯,刚好证明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样一来,孩子的粗心真的就会越来越严重。

努力去发现孩子细心做事的时候,不失时机的肯定他,唤醒孩子,让他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很细心的。

慢慢就好了。

改正粗心的毛病,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如写毛笔字,缝纽扣等,这些都能锻炼孩子的细心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