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规模有多大
(转)论中国“吃皇粮”的人
(转)论中国“吃皇粮”的人新的一周又开始了,伸伸懒腰上班了,但是在这期间我跟你们来涨涨知识,了解我们打工族和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
古有吃皇粮的人,是说明那些当官当差的,现在说吃皇粮也是就是当官的和公务员。
打工族也多么希望有一份好的工作,我们现在是纳税样他们,也多么希望若干年后,别人纳税养我们。
所以我们打工族有很多少想挤进去啊!跟你们涨涨知识:中国吃皇粮的人中国财政到底养了多少人?答案可能会让你吃惊不已。
中国的“吃公粮”人口仅截止2009年就已超过5700万,这个数字已经逼近英国的人口规模,并且还以每年超过100万人的速度递增。
中国多少人养一个官?中国政府规模有多大?中国”吃皇粮”的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规模问题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官方和学界往往各说各话。
如官方宣称中国官员只有1000余万人,而学界宣称有7000多万人吃皇粮,其原因就在于各自采用了不同的统计口径。
这些概念按照划分的标准和统计口径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最狭窄的党政机关的公务员数量;第二种是财政供养人口;第三种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由财政供养的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
其中第一种和第三种的差别较大。
财政部2011年出版的内部资料《2007年地方财政统计数据》披露,截至2007年年底,第一种口径的全国党政群机关的人数为1355万人,其中在职的约976万人,离退休和其他人员约为379万人。
第三种口径包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所提出的“七类人”:除了党政群机关公务员外,党政群机关中的准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列入预算自己收费供养的政府机构和执法人员、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中大量行政级别的公务员性质的官员、县乡村中大量由罚款和收费供养的非编制管理人员(大约2000万)以及由财政供养的行政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
以上人员合计超过了7000万人。
中国财政供养人口的激增从1998年到2009年,中国财政供养规模从3843万人飙升到5393万人,11年间增加了1550万人,年均增加141万人。
中国的政府规模变化统计和分析
ii
计算结果如下表: 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3.50% 14.94% 15.71% 15.99% 16.51% 17.27% 18.29% 19.95% 20.40% 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 16.01% 17.24% 18.33% 18.15% 17.82% 18.52% 19.07% 19.35% 20.82% 财政收 入增速 17.0% 22.3% 15.4% 14.9% 21.6% 19.9% 22.5% 32.4% 19.5% 财政支 出增速 20.5% 19.0% 16.7% 11.8% 15.6% 19.1% 19.1% 23.2% 25.7% 10.52% 9.74% 12.87% 17.71% 14.60% 15.67% 21.41% 16.85% 2.12 1.58 1.16 1.22 1.36 1.44 1.51 1.16 1.81 1.71 0.92 0.88 1.31 1.22 1.08 1.53 GDP 增 速 财政收 入弹性 系数 财政支 出弹性 系数
1.3 政府财政规模i
此部分指标以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与 GDP 为基础。 选用 2000——2008 年的数据进行计 算分析。 2000——2008 年国家财政收支总额与增长速度
陈志武:中国的政府规模有多大?
陈志武:中国的政府规模有多大?中国政府不是没有钱花,而是没有对财政预算过程的实质监督,以至于政府钱多后更倾向于在形象工程、政府办公大楼上浪费,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又不创造就业的工业项目上投资,也当然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2007年,国家财政税收增加了31%,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入。
也就是说,政府一年花的钱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一年可以花的钱。
政府要这么多的老百姓才能供养,当然很庞大。
这里,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角度来把握其“大小”。
跟历史比,跟美国比相对帝制时期的政府规模如何?既然中国今日又逢盛世,我们不妨先以康乾盛世时期作为一个参照。
乾隆中期的1766年,朝廷财政税收为4937万两银子。
在1760年前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当时的北京、广州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做过细致调查,据其历史档案,那时一个普通北京人的年收入大约为24两银子(每月2两左右)。
这样,4937万两银子相当于205万普通北京人的收入,即只要205万个北京人的收入就够供养盛世时期的乾隆政府,那当然是小政府。
我们或可说当时中国其他地方居民的收入比北京低,所以,以北京人收入作为标准,降低了为供养乾隆政府所需要的人数。
但是,那时的全国人均收入不一定比北京低多少,比如,1950年以前北京的人均收入属全国平均水平,最多是中等偏上,只有到实行了国有制计划经济之后,北京的相对人均收入才开始飙升,把全国其他地方甩在身后。
退一步讲,即使乾隆时期全国城镇平均收入只有北京人的一半,那么,朝廷岁入也只是410万人的年收入,跟今天的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支持政府的开支,无法相提并论。
也许我们会说,今天任何国家的政府规模都不能跟过去的做直接比较,因为传统农业经济对政府的依赖度低,而现代经济的交易复杂性特别高,所以,离不开政府在安全和产权与契约保障方面的支持。
中国政府规模
浅析中国政府规模现代政府理论认为,合理的政府规模是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保持政府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当今各国也都非常重视控制政府官员和政府雇员的规模。
政府规模的主要评价标准有三类。
第一类:行政人员数量。
从行政人员数量的评价标准看,政府工作人员数量越多,则政府规模越大;政府工作人员数量越少,则政府规模也越小。
由于各国人口和地域范围各不相同,通常用政府行政人员占人口的百分比、占总就业人口的百分比来比较政府规模。
一般用三类通用指标来衡量。
一是官民比:即公务员数与总人口的比值,表示行政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
每平方公里官民比数目越大,则公务员规模越大,对应的政府规模也越大。
二是财政供给比:即政府的财政供养人口与辖区的民众人口的比例,这是判断政府财政供养规模最为基本的尺度。
每平方公里供给比越大,说明政府管辖区域内财政供养人员数目越大,政府规模越大,反之越小。
三是行政人员与就业总人口比:即政府从政,占一国就业总人口的百分比。
该评价标准反映国家整体就业结构中,政府从政人员所占的比重。
行政人员与就业总人口比越大,则说明在政府中就业的行政人员占总就业人口越大,则政府规模相应越大。
第二类,机构数量。
政府机构数量是判断一个政府规模大小的常用标准。
从机构数量的评价标准看,政府规模反映为各级各类政府机构的数量和结构。
一般而言,一个政府内部所设机构的数量越多,所需的工作人员和设施也相应增多,政府规模必然越大;反之则相反。
一是政府机构数量:从横向管理幅度看,所属政府个数、工作部门数目及内设机构相对较多,政府规模就越大。
从纵向层级看,政府纵向层级越多,上下机构的设置也相应增多,政府规模也就越大。
二是政府机构数量增长率:政府机构数量的增长,直接导致政府规模的扩张。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规模需要适度增长以确保政府高效运转。
但是,政府规模的过度扩张不仅会加重纳税人的负担,还会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第三类,财政支出。
只有充足的财政保障,政府才能够有效管理公共事务。
中国政府规模成本分析
f 政府公 务城 政府 财政供养J
休 费用— - 财政预 算 资金
照一 定组 织所 组 成 的各 级 政 府 和 各 个 部 门之 和 , 包括行 使 国家 权力 或者 被授权 代 为行使 国家权 力
的所 有机 构 、 员及 其支 出规模 。 人
项财 政支 出 的总 和 , 政支 出是 政 府 为 履 行 其 职 财 能、 以财 政收 入为 主要 资金来 源 而发 生的支 出 , 包
一
规模成本 : 员薪金’ 人
/
行政事 单位人
器
括各 级政 府一 年 内购买 、 使用 、 费 的全部 产 品和 消
、
财政预 算行政管理 支 出总量分析
政府 成本 是指 政府 提供公 共 服务 和公 共产 品
的过 程 中投入 的人力 、 财力和 物力 资 源 , 包括 政 既
府在 行政 过程 中所 发 生 的各 种 费 用 和 开 支 , 也包
1
预算外 或制 度外资金
括 由其行 为所 产生 的间 接性损 失 。
根据 这一 定义 , 政府 成 本 可 分 为 直 接 成 本 与 间接 成本 [ , 接 成本 是 指 财 政 预 算 中的 政 府 各 1直 ]
贴 、 贴 、 利 。见表 l 列 。 津 福 所
管理 费 可 以近似 地看 成 是 国家财 政 为财政 供 养人
员 提供 的工 资 。见表 2 表 3 表 4 、 、 。 三 个表 中 分 别 是 中 国 2 0 0 2年 、 0 3年 财 政 20
预决算 中国家 、 央 、 方 的行 政管 理 费的增 长情 中 地
武汉理 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中国构建合理政府规模探析
比例 、 政府公务员 占全国就业人数 的比例等。公务 员为政府行政之本 , 任何政府职能都 由公务员去组 织完成 , 因此 , 政府公务员数量是衡量政府规模的
重要指标。 政府公务员数量与政府规模呈明显的正 相关性 , 政府 公务员数量越多 , 则政府规模从量上
目 , 前 西方国家 中央政府机构的数量一般在2 0
[ 收稿 日期 】 06 1-8 20-20
[ 作者简介 ] 姜慧(9 1 ) , 18一 , 江苏沛县人 , 女 新疆财经学院财政 系 o4 2o级硕 士研 究生 , 究方向为部 门预算管理。 研
8 糍 6
20/ 07 2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百家点经
姜
慧 中国构建合 理政府规模探析
国联邦政府大小机构的文职雇员有5 多万人 ,9 8 0 13
年增加到8 万人 ,9 3 4 14 年激增 到3o o 万人 , 目前美国
有 1 1万全 日制政府文职工作人员。 99 0 5 19年与17 98 年相 比, 中国政府工作人员增长了1 6 , . 倍 平均每年 3 增长4 %,而同期社会劳动力的数量仅扩大了0 6 . 2 . 7 倍, 平均每年扩大2 %。 . 7
19 0 个激增到2 1 。乌克兰19年独立后 , 2个 91 中央政 府机构有10 0 多个。17 年以来 , 98 中国政府的五次改 革都是从精简机构开始的。 特别是19年的第四轮 98 改革对政府机构的数 目和人员编制进行 了大规模
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一味地追求 的“ 小政府 ”
也不一定是合理规模政府和强政府 , 机构虽小但权 力膨胀 , 也不能承担相应 的职责。那么政府 的规模
究竟应该多大呢? 经济分 析表 明 , 在政府能力得到
我国政府的经济活动概述
第一章 政府的经济活动
19
第二节 政府经济活动的目标
一、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标准 二、功利主义标准 三、帕累托标准
四、潜在补偿标准 五、社会福利函数标准
25.01.2020
第一章 政府的经济活动
20
一、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标准
由英国学者杰里米•边沁提出, 他认为:为最大多数人产生最大 利益的政策会促进公共利益。
25.01.2020
第一章 政府的经济活动
39
四、发展国家观
发展国家观既是一种古老的思想,又是一种新观念。 说它是一种古老的思想是因为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在增
加国民财富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即使在亚当斯密思想影响的鼎盛时期, 许多发展国家观的经济学家们都赞同国家在课征关税、建设基础设施以及 为私人企业提供资金方面起积极作用。 发展国家观又是一种新观念,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经验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工业化比较晚的西欧国家以 及日本、韩国等国家,政府能动地填补了私人企业家的某些作用而促进了 社会经济发展,发展国家的活动成功地使初创产业成熟起来,高水平国家 基础设施支出是鼓励私人投资和提高总体投资水平的工具。 第二,理论研究表明,市场经济中的私人投资水平可能处于长期不足状态, 因而长期的国家干预是必要的,以确保投资总水平适当。
25.01.2020
第一章 政府的经济活动
24
2.埃奇沃斯框图
乙的苹果
A乙
乙的原点
甲 的
U乙 U甲
香
C
蕉
B
O甲
甲的原点
25.01.2020
E
D
O乙
A
乙
的
香
A甲 甲的苹果 蕉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国际比较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国际比较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财政收入绝对规模小于主要发达国家,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财力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基本情况通常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指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可以统筹安排用于民生支出、提供一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共财政收入。
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分别为51322亿元、61330亿元和68518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19.3%、19.5%和20.1%。
其中,税收收入分别为45622亿元、54224亿元和59522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7.2%、17.3%和17.5%。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颁布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的口径,政府财政收入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财产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务收入、罚金罚款和罚没收入以及其他杂项收入)。
按此国际可比口径,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除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应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因为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的定义,国有土地出让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的交易,结果只是政府土地资产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并不带来政府净资产的变化,不增加政府的权益,因而不计作财政收入。
按此口径计算,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与国际可比的政府财政收入分别为63643亿元、77622亿元和86384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24.0%、24.7%和25.4%。
其中,公共财政收入是主体;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别为3452亿元、5043亿元和4097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3%、1.6%和1.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分别为140亿元、444亿元和989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0.1%、0.1%和0.3%;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8792亿元、10805亿元和12780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3.3%、3.4%和3.8%(见表3.3)。
对政府规模的评价
对政府规模的评价政府规模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迄今尚无定论。
政府规模是否适度 ,需要依据科学的标准去衡量。
为此 ,需要从多学科视野进行立体透视 ,分析影响政府规模的主要因素 ,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并提出衡量政府规模是否适度的标准 ,从而为评价政府规模适度化提供科学依据 ,使政府规模适度化成为可能。
政府规模是指以职能和权力配置为基础 ,按照一定组织原则所组成的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之总和。
政府规模分为内在规模和外在规模 ,前者是由政府职能、政府权力等无形要素构成的规模 ,后者是指政府机构、公务人员、政府支出、公共事务等有形要素构成的规模。
下面,就政府内在规模做一定程度的分析和解说。
首先,政府的组成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国务院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
下面是相关截图:中国政府机构组成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外交部国防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公安部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个)国资委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统计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局参事室国管局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侨办港澳办法制办国研室台办新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发展研究中心行政学院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社保基金会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信访局粮食局烟草局外专局海洋局测绘局邮政局文物局中医药局外汇局煤矿安监局档案局保密局(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
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力的规模
对于当代中国政府的规模究竟有多大,还没有一个准确的令人信服的数字。
但我们可以根据孟子的思想来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的政府规模的大小以及百姓的感受。
1998年,中国政府的行政官员有800万人,按照人口比例推算,官民之比为1000:6,即每千人有6名政府官员。
而美国的官民之比则远高于中国,大约为1000:12,即同样规模的人口,美国政府的规模是中国的一倍。
[5]到了2003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雇员269万,占总人口比例不到1%,而同期中国中央国家机关有公务员近48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仅为0.036%,仍然大大少于美国的政府规模。
[6]这样看来,不能说中国政府的规模大,为什么我们却觉得它大呢?原因就在于,政府没有做到孟子说的"与民同乐",政府的规模与它所提供的服务不成比例。
美国政府的规模大,人员多,但主要的功能都是服务,是决策的执行机构,权力是有限的,尽管如此,美国传统的对政府警惕和敌意的观念下还认为它大。
中国政府的权力范围几乎是无限的,政府职能主要是管制,而不是服务。
政府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政府机构的扩充、政府官员的膨胀、政府权力的扩大以及财政收入的增加,如果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增长和涉及国民福利、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民生的增长是同步的话,百姓就不会认为政府规模大,还会认为它小。
反之,如果政府规模的扩充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少数特殊利益的掌权者---譬如全国各地那些竞相拔地而起的豪华政府办公大楼----而不是为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它即使不扩充规模,人民也认为它大。
近年来,媒体津津乐道于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的连年增加,似乎成了政绩的象征,但看看政府的巨额财政收入都干了什么,就知道人民为什么感觉政府大了。
1998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1万亿元,到2006年,则增加到4万亿元,是1998年的4倍。
这么多的钱都来自百姓的纳税,都用到哪里去了呢?大部分不是用于民生的改善,而是用在政府自身:据统计,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政府的行政费支出增长了近90倍。
我国公务员规模综述
我国公务员规模研究综述
苏家梅 于公务员规模研究文献的回顾 , 对我国公务员 规 模 的 定 义 、 影响因素以及适度公务员规模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 与分析 , 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 关键词 】 公务员 公务员规模 政府官员规模 特别 是 自 1 关 9 8 2 年 先 后 多 次 实 施 政 府 改 革 以 来, 改革开放以来 , 于公务员规模的讨论也成为越来 越 热 门 的 话 题 。 目 前 对 公 务 员 规 模 讨 论和研究较多的是公务 员 规 模 是 否 适 当 的 问 题 , 在这一问题上也形成 了不同的意见 。 本文通过对国内已有 的 关 于 公 务 员 规 模 研 究 的 文 献 进 并做了系统的梳理和概述, 以期为对我国公务员规模的研究起 行总结 , 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应当是官员人数与总人 口 的 比 例 。 对 于 这 个 比 例 , 又从纵向 基本尺度 , 得出 结 论 :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要打破“ 数 和横向两个角度来加以考察 , , 量屏障 ” 去理性地分析 更 深 层 次 、 更 多 方 面 的 东 西。 对 王 健 的 看 法 提 强调要以社会科学的方法 来 衡 量 , 而不是以人文的议论方式 出了质疑 , 来探究 。 张贵峰学者撰 文 提 出 了 异 议 , 他认为对公务员规模进行“ 科学探 固然重要 , 但“ 人文探讨 ” 至少 同 样 不 可 或 缺 。 认 为 只 有 做 到 科 学 与 讨” 对社会的理解才可能是全面 、 充分的 。 人文双轮并驰 , 李萍 , 彭京京认为对公 务 员 规 模 进 行 衡 量 应 将 定 性 指 标 与 定 量 指 认为衡量政府公务员规模 的 数 量 指 标 包 括 政 府 公 务 员 总 数 、 标相结合 , 政府公务员占全国总人 口 的 比 例 、 政府公务员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 等。 张光则从数据 分 析 的 角 度 选 择 了 以 公 务 员 年 增 长 率 作 为 衡 量 依 官民比即公务员占总人口比重这两个指标更 据 。 认为比公务员总数 、 好地反映了国家在控制公务员规模增长的政策作为及其效果 。 对公务员 规 模 影 响 因 素 的 探 讨 。 有 的 学 者 对 中 国 1 3. 9 7 8—2 0 0 1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发 现 , 改革开放期间的中国政府雇佣规模的扩 张符合瓦格纳定律 , 即经济发展导致政府公务人员规模增长 。 王礼鑫认为 , 从世界各国发展的特 征 来 看 , 政府规模定律主要受经 市场经济模式 , 社会 性 支 出 占 政 府 支 出 的 比 重、 政府就业人数 济增长 , 增减及构成变化的影响 。 张光使用 1 发 现 财 政 支 出 规 模、 行 9 7 8—2 0 0 6年 的 数 据 建 立 模 型, 市 政机构的编制改革是影 响 公 务 员 规 模 变 动 的 主 要 因 素 。 人 口 增 长 、 场化与公务员规模增长保持显著 但 微 弱 的 相 关 关 系 。 经 济 增 长 和 公 务 改革 员工资水平变动不是决 定 公 务 员 规 模 变 动 的 原 因 。 并 得 出 结 论 : 开放时期我国公务员规模的变动 主 要 取 决 于 政 府 本 身 的 作 为 。 张 光 还 对我国 “ 官 民 比” 省级差异进行了研究, 发现各省行政区划方式、 计划经 与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一 道, 成为解释中国 济传统的路径 依 赖 等 制 度 因 素 , “ 官民比 ” 省际差异的最重要的因 素 。 对 公 务 员 规 模 进 行 省 际 分 析 的 学 孙涛和李瑛 。 者还有高娟和王宝成 , ) 孙涛 ( 对制约政 府 官 员 规 模 的 因 素 进 行 了 较 为 详 细 的 探 讨 。 2 0 0 8 将制约政府官员规模 的 主 要 因 素 分 为 “ 外生变量” 和“ 内 生 变 量” 两 类。 外生变量包括经济发展 水 平 , 城 乡 社 会 结 构 和 政 府 能 力。 内 生 变 量 包 括政府职能 、 政府财力 、 政 府 官 员 薪 酬 水 平。 此 外, 作者认为还有一些 如政策性口 号 和 舆 论 宣 传 、 合并或撤销某些专业性的“ 经 随机性因素 , 济” 或“ 生产 ” 部门 、 一些机构的讨价还价能力 、 政治上的考虑等 。 对公务员规模适 度 标 准 确 立 的 探 讨 。 对 于 公 务 员 规 模 的 评 价 , 4. 大部分的舆论倾向是认 为 当 前 我 国 公 务 员 规 模 偏 大 , 有些学者则认为 , 大” 还是“ 小” 都应该有一 我们国家公务员规模其 实 并 不 大 。 无 论 是 “ 个判断的标准存在 。 朱光磊和李利平通过对国家之间 进 行 横 向 比 较 以 及 进 行 理 论 分 析 后得出结论 : 在2 以现有的发展水 平 和 政 府 财 1 世纪初 ( 2 0 0 0-2 0 2 0年) 公务员 的 理 想 规 模 应 该 是 控 制 在 总 人 口 的 1% 左 右 。2 力为基础 , 0 1 0 年以后 , 随着其他条件的逐步 具 备 , 可 以 逐 步 提 高 到 1% 或 稍 高 一 点 的 但不能轻易超过 1. 水平 , 5% 。 王健在这一问题上并 没 有 提 出 一 个 明 确 的 数 字 指 标 , 而是认为政 府和公务员的适度规模取决于政府处理公共事务和政策制定的能力以 这一规模既要能 保 证 政 府 有 效 处 理 公 共 事 务 、 提供 及市场的成熟程度 , 公共服务和产品的需要 , 同 时 要 避 免 行 政 成 本 过 度 提 高。 政 府 公 务 员 应该是一个 行 政 效 率 最 高 、 行 政 成 本 最 低 的 规 模, 是政府 的适度规模 , 能力和市场成熟度的总体均衡 。 李萍 , 彭京京则将定性与定量的 方 法 相 结 合 。 定 性 方 面 : 一是公务 员的规模对内要适应我国政府职能的变化和能够满足保证各部门的有 对外要能 够 满 足 政 府 为 社 会 有 效 提 供 公 共 产 品 及 公 共 效运转的需求 , 服务和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治理 的 需 要 。 二 是 公 务 员 的 规 模 要 与 我 国 ( 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 , 上转第 8 页 ) 9
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为何不叫国务院?
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为何不叫国务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组建了政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可是,它为什么不叫国务院呢?这,许多人不明白,以为只是名称上的叫法不同而已。
其实并非如此。
政务院和国务院,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
它们比较起来,不只是名称上的不同,在性质和地位上也有所不同。
最重要的区别有三点:第一,建国之初,中央人民政府是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它所属的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共同组成。
其中,政务院的性质是:“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而1954年组建的国务院呢,按照《宪法》的规定,“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第二,政务院的工作范围不包括军事,下设机构中没有国防部。
对此,在建国前夕,董必武在新政协会议一次全体会议上作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有一个说明:“关于政务院的名称,原来有人主张用国务院,但国务院包括军事,不太合适。
”这就把“国务”和“政务”的区别说清楚了。
政务院中虽然有一个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但它并不管军事。
为什么?因为此时全国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解放,需要进行作战,军事工作主要由中央军委统管。
政务院没有军事指挥权力。
到1954年时,国内的敌对军事力量已经消灭得差不多了,军事工作转为主要是保卫国防。
因为有必要在最高行政执行机关赋予国务院包括“领导武装力量的建设”的职权,并在其下属机构中设立了国防部。
第三,政务院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休会期间,向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正是政务院和国务院两者的性质和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组建的是政务院,而不是国务院。
这就是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不叫国务院的原因。
中国的政府规模有多大?
中国的政府规模有多大?
陈志武
【期刊名称】《经济管理文摘》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2007年,国家财政税收增加了31%,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入。
也就是说.政府一年花的钱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一年可以花的钱,政府要这么多的老百姓才能供养,当然很庞大。
这里,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角度来把握其“大小”。
【总页数】4页(P6-9)
【作者】陈志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6.1
【相关文献】
1.政府的规模应该有多大——重返宋朝的州府衙 [J], 吴钩
2.政府规模究竟该多大?——中国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J], 张勇;古明明
3.政府的规模多大算正好 [J], 茅为星
4.政府规模究竟该多大?——中国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J], 张勇;古明
明;
5.政府的规模应该有多大——重返宋朝的州府衙 [J], 吴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我国的国体,就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国体就是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的说就是哪个是统治阶级哪个是被统治阶级。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政体,政体是国家统治阶级以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的性质。
具体说,一个国家的国体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处于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权力,哪些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和被压迫的地位。
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政体又有相对独立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政体又有相对独立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中国的国情之一: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关于政府规模界定研究的综述
[ 陈干全. 1 】 解析适度政府规模 : 三个 问题U 中共福 l 建省委 党校学 艮2 o ()4 . 哼 ,o 27 :9 『张雅林- 度政府规模 与我 国行政机构改革选择 2 1 适 改革论坛,0 13 :0 . 2 0 ( )14 『尹利 军, 3 】 龙新. 国政府 支出规模 及其控制口 论我 l 改革 与战 略 ,O 71 ) 2 o(O : 『朱光磊 , 4 ] 张东玻. 中国政府官员规模问题研究U l 政 治 学研 究 ,0 33 :2 2 0 ( )9 . 能魁删 。 和 中国完 全 相 同 , 2 o 而 0 3年所 有低 收 入 国家 的平 [} { 余邦友. 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 . 北京: 中国 从国内学者 的理论探索中来看 , 政府规模的 均 比剜( 未加权 ) 也是 1%……这种 比铳难以得 出 经济 出版社 .0 44 8 3 2 0 :1. 界定基于三个基本数量指标的判断并不能得出一 中国的政l 粥默 的结论。 肩 f陈志武. q 中国的政府规模有多大? B L[ 0- [ / } 08 EO. 2 2 2] 中 t / w . 3 o /8 2 /8 p/ n 1 c 0 致且有效的结论, 因此需要打破“ 数量屏障” , 进一 在作 国际比较时 ,标准的选择是非常重要 0 - 5. 国经 济 网 ht: e s 6 . m0 /250/ 8 o 21 .t 步探求更深层次 , 更多方面的评价指标。 的。由于 国别间不同政治、 经济、 文化在体制上 的 4 HLHU6 0 O1 EPh ml 5 2质量指标 差异 , 并不能以同—个指标数量上的绝对值来衡 1]赵奉军.当前中国政府 规模 的衡量 与国际比较 7 日 国民经济研究会会长叶芳认为:评价 量政府规模的大小 ,以此来论证我 国政府规模 的 本 “ 经济学消息报,0 5924. 2 0- - () 政府的大小不是根据公务人员的数量而是根据市 适度与否。 f] 1. 0L传纶 , 高培 勇. 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 上) 场原理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着研究进 ’ 4 历史 分析 法 F 北京 : 务印 书馆 ,9 5 17 . 商 19 :2. 步地深入以及我国改革的实践诉求 ,理论界对 位全国政协委员作过计算 , 官员数与总人 【1 美) 1】 阿伯 巴奇. ( 两种人 : 官僚与政客舳 . 北京: 求 政府规模的界定 指标逐渐进 ^多样化 、 多维度、 深 口的比例 , 唐朝时为 ::50 清朝康熙年间为 1 实 出版社 。 9 0 2 1 0, 4 : 19 : 层次 的考量。嫩 率指标 , 即政府和其工作人员从 9 , 中国初期为 160, 1新 :0 目前时为 12 , :8所以,当 “ 作者简介: 高惠殊( 94 )女, 1 8- , 江苏无锡人。 事行政管理活动所投人 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 前我国的机构臃肿和人员膨胀已到 了极限” 乾 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 果和效益间的比例。政府规模过大, 人员过于臃 隆中 的 16 年 , 期 76 朝廷财政税收为 4 3 万两银 硕 士研 究生 ,主要 研 究方 向 :行 政 管理 理论 与 实 97 肿, 所耗费 的行政成本也就越大, 如果政府开支超 子, 那时—个 E 京人的年收人大约为 2 4两银 践 。 过了自身同期创造的收益 , 那就需要考虑重新调 子, 这样只要 2 5 0 万个北京人的收 人 就够供养盛 许 怡 (9 8 )女 , 南永 州人 , 南理 工 大 18~, 湖 华
国家权力与政府规模
国家权力与政府规模关键词:政府规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内容提要:中国政府的规模是庞大的,原因在于其复杂的无所不包的职能和缺乏制约的行政权力。
庞大的政府规模既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不满的原因之一,而要保持合适的让人民满意的政府规模,就要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更加深入的政治体制的改革,限制和约束党政机构的权力。
一政府规模是个形象却又模糊的概念,主要应该指政府机构的数量、政府组成人员即官员的数量、政府运行的成本等。
政府的规模由很多因素决定,比如国土的面积、人口的数量、国家的政治传统、经济发展的程度、社会的组织程度等,但政府的职能和权力范围以及政府的执政能力还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从本质上说,政府的规模问题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这从国家产生以来就是一直存在的,孟子的一些思考揭示了这一点。
孟子善于讲故事来讽喻君王,大概是因为君王们不可能理解、也因为他们过于急功近利没时间理解那些深奥的治国之道,只能用通俗的方法启发他们。
在孟子看来,政府规模的大与小是个很辨证的问题,它不取决于政府规模本身,而是取决于政府的职能或者目的,取决于政府和百姓的关系。
孟子到开封去见梁惠王,王正在新修的池塘边看着鸟兽玩乐,他问孟子:"贤明的君主也会这么快乐吗?"孟子说:"君主贤明之后才有快乐,那些昏君即使有了这些设施也不会快乐。
比如周文王能够与民同乐,所以他快乐,百姓也愿意帮助他修舞台,修池塘,因为这些设施百姓也可以享受。
而夏桀独自享受,独自玩乐,百姓恨他说,你哪天死了,我和你一起死吧。
你想老百姓恨他都到了想和他一起死的地步了,他虽然有池塘舞台和鸟兽,还能自己享受多久呢?"1这个故事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从"天下为公"向"天下为家"过渡,这是一个国家逐渐成长的时期,国家作为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的政治力量正在从社会中分化并独立出来,渐渐居于社会之上。
中国领土
我们常说清政府丧权辱国,但细算起来,清末比之清朝全盛时期少的180万平方公里左右包括新疆西部近50万平方公里,贝加尔湖东部30万平方公里左右,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包括库页岛]。
这些地方在明朝还真算不上中国的领土,更不要说当时蒙古各部,西域各国和康藏地区了。
因此可以说,满人留给了我们一个虽不完整,但足以让宋、明各朝惭愧的国土。
遗憾的是,我们还是没守住。
民国时期,先是让老毛子强夺了外蒙,并顺带吞了乌梁海,后又让英国人在云南西藏连抢带骗的割走了江心坡和藏南地区,北洋政府和国民党虽无能收复,但终究是咬牙不认,本来承认独立的外蒙也反悔不认。
可惜的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缅、中蒙划界和九十年代的中俄划界,终于还是认了。
中缅划界象征性的捡回了片马三城,却把本来只是租出去的南坎送了人,江心坡[5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不单是划给了缅甸,还出兵把盘据在此的国民党残兵一网打尽。
中蒙划界更可笑,不但把国民党都不认的外蒙[156万平方公里]独立认了,还把原本属于新疆的阿尔泰-科布多一部[1万多平方公里]和原属于内蒙的纳兰-哈勒赞地区[3万多平方公里]作为独立贺礼送给了外蒙。
最近的中俄划界中俄两国已达成一致,看样子对乌梁海地区也是认了[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可怜一班专家学者还在中央台探索栏目中煞有其事的研究中国境内的图瓦人的来源],就这样,老毛子也才勉强让出半个黑瞎子岛。
这些都是大头,还有很多零碎的国土出让无法统计,比较著名的当属慷慨送与朝鲜的鸭绿江口的大片滩涂[当年的浅滩越长越高大了]和敲锣打鼓借给越南的夜莺岛[越南人叫白龙尾岛,人家当然不会还了]。
最近比较危险的要属藏南地区了,被阿三占着,并建了一个邦,我们国家没承认。
不过话说回来,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段都肯认,该线的印度段若认了也不算太奇怪。
据美国CIA,the world factbook,中国陆地面积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270,550 平方公里。
测算中国政府收入规模:1978—2008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17 — 90年 间第 三种 口径 的政府收入规模 在现 9 8 19 有 文献 中 为最 大 .但 他 在计 算 时未 能 说 明数 据 来 源 。安体富认为大 口径的指标最为 真实 、全面地 反 映政 府集 中财力 的 程度 和整 个 国 民经 济 的负 担水 平 .而 中、小 口径指标则更 能说明在政府取得 的收 人 中财政 真正 能够有效 管理和控 制 的水 平⑧ 。在分 析我 国宏 观税负水平 时 .需要将 这三种不 同口径 的
型深 化 中的 国家 治理模 式重构—— 兼对不断完善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研 究 ” ( 目编 号 : 0 A 项 8— J0 2 的 阶段 性 成 果 。 L0 )
2 3 .Ol2 0 11 5
为政府收入规模 大小争论的根源 。概述起来 ,17 98 年 以来 中国政府收人规模或宏观 税负水平 的研究成
是用税 收总收入或预算 内外 收入衡量我 国的
政府 收入规模 。郭树清 、韩文秀将初 次分配 中的政 府 收入界定 为间接 税与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 收入① ;
范一飞从 国 民收入 流程 中测算 国民收入分 配格局 ,
一
、
关 于 中 国政 府收 入规 模 大小 的争 论
计划经济 时期 ,虽然政府收入在 G P中 占有很 D
德 国 ,远 低 于瑞 典 等 高福 利 国家 。美 国财 经杂 志 《 布斯 》 利用 税 负痛 苦 指数 ( a i r n e ) 福 T x M s y Idx e
这一 指标对全球 10多个 国家 和地 区的税 负进 行排 0
关键 词 :政 府收入 :宏观税 负:规模 :全 口径 中图分类号 :F 2 文献标识码 :A 14 文章编号 :10 — 5 X( 0 ) 9 0 2 — 7 0 3 8 4 2 1 0 — 0 5 0 1
中国政府规模增长及其原因
The Growth and It's Reason of China's
Government Size
作者: 方福前[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学术月刊
页码: 55-61页
主题词: 政府规模增长;隐性收益;官员制度
摘要:政府规模增长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政治现象,是政治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果。
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衡量,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政府规模有了显著的增长。
我国政府规模增长在结构和原因上都与西方国家不同。
我国政府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过快增长导致行政管理费支出的超常增长,其深层原因应当从官员的隐性收益和现行的官员制度上去寻找。
因此,控制我国政府机构过快增长的途径是降低隐性收益,尤其是降低官员通过以权谋私来增加隐性收益的可能性;同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府规模有多大作者:陈志武2007 年,国家财政税收增加了31%,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入。
也就是说,政府一年花的钱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一年可以花的钱。
政府要这么多的老百姓才能供养,当然很庞大。
这里,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角度来把握其“大小”。
跟历史比,跟美国比相对帝制时期的政府规模如何?既然中国今日又逢盛世,我们不妨先以康乾盛世时期作为一个参照。
乾隆中期的1766年,朝廷财政税收为4937万两银子。
在1760年前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当时的北京、广州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做过细致调查,据其历史档案,那时一个普通北京人的年收入大约为24两银子(每月 2两左右)。
这样,4937万两银子相当于205万普通北京人的收入,即只要 205万个北京人的收入就够供养盛世时期的乾隆政府,那当然是小政府。
我们或可说当时中国其他地方居民的收入比北京低,所以,以北京人收入作为标准,降低了为供养乾隆政府所需要的人数。
但是,那时的全国人均收入不一定比北京低多少,比如,1950年以前北京的人均收入属全国平均水平,最多是中等偏上,只有到实行了国有制计划经济之后,北京的相对人均收入才开始飙升,把全国其他地方甩在身后。
退一步讲,即使乾隆时期全国城镇平均收入只有北京人的一半,那么,朝廷岁入也只是410万人的年收入,跟今天的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支持政府的开支,无法相提并论。
也许我们会说,今天任何国家的政府规模都不能跟过去的做直接比较,因为传统农业经济对政府的依赖度低,而现代经济的交易复杂性特别高,所以,离不开政府在安全和产权与契约保障方面的支持。
没有政府保护产权、维护契约权益,就难以有现代经济。
这当然有道理。
按照这个思路推下去,美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因为美国的金融证券市场、知识产权市场以及其他现代产业在全球来说最发达,此外,它还扮演世界警察角色,所以它的政府职能应该不低于任何其他国家。
在社会福利支持上,美国也不亚于西欧。
然而,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税收为2.4万亿美元,占GDP的18%,相当于8500万普通美国人一年的可支配收入。
也就是说,为了支持美国政府的开支,需要8500万美国人的可支配收入,这当然远比中国政府的开支需要3.7亿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低。
中国有5.4亿城镇居民、8亿农民,加在一起,去年民间的可支配收入总共为10.7万亿元。
也就是说,5.1万亿元的政府财政税收约等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额的一半。
相比之下,美国民间的可支配收入总量为8.4万亿美元,2.4万亿美元的政府财政税收相当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量的四分之一。
由此可见,我们的政府规模相对远大于美国政府。
政府规模是如何变迁的?过去30年里,中国的政府规模并非一开始就这么大。
如果说“小政府、大社会”一直是改革的理想,那么,1978-1995年间确是如此走向。
改革之初的 1978年,国家财政税收相当于3.3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8.5亿农民的纯收入。
那时的政府也不小,这就是为什么要改革政府的原因之一,但那时的政府毕竟要负责城市人从摇篮到坟墓方方面面的生活开支,所以,政府当然大。
随着改革的进行,到1985年,财政税收相当于2.7亿城镇居民、5亿农民的纯收入(见图一、图二)。
到1995年,财政税收相当于1.46亿城镇居民、3.9亿农民的纯收入。
1.46亿城镇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支持政府的开支,政府还是很大,可那是近30年里“最小”的政府了。
1993—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从根本上逆转了头17年的方向。
那次改革把税权下放,从中央到省、到地方、到县和乡,每级只要求下一级在每项税种中往上交多少比例的税收,剩下的权限就留给下级政府。
从表面看,税权下放而不是由中央统一掌权,是件好事,会给地方更多发展经济的激励。
只不过,当时好心的改革设计者没想到或不愿意想到,在没有实质性权力制约的体系下,特别是在新加税种的权力不在立法机构而是在行政部门的国情下,把税权下放等于是为各级政府随意加税大开绿灯,国民没有正式途径对随意增加的税负表达意见。
经常有人说,在别国行得通的制度安排,一到中国就水土不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中国没有对征税权的根本性约束。
所以,水土不服的根源在于有没有对权力的制约上。
1995年后财政税收逐年回升,到2004年,财政税收相当于2.8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9亿农民的纯收入。
随后的三年更是加速征税,到2007年,政府的财政税收已经远远超改革开放初1978年时的规模,达到历史“最大”规模。
我们也可以把政府、城镇居民、农民看成中国的三大群体。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哪个群体受益最多呢?自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里,政府财政税收年均增长16%(去掉通货膨胀率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的纯收入年均增长6.2%。
这期间,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2%。
图三给出三个群体的累计收入增长情况。
因此,只有政府的收入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次之,农民的收入增长最慢,速度远低于GDP的增速。
从1995到2007 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1.2倍。
财政税收之外不过,上面的计算只反映了政府总收入的一部分,还有预算外的政府收入、资产增值和资产性收入并不在其内。
也就是说,财政税收只是政府最“看得见”的收入部分。
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政府作为中国最大的资产所有者,其拥有的国有企业资产、公有土地以及矿产资源的增值比财政税收更大、增长速度更快。
到 2006年,国有土地的总价值大约为50万亿元。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7年8月《求是》杂志上谈到,到2006年底,全国有11.9万家国有企业,平均每家资产为2.4亿元,所有国企资产加在一起值29万亿元。
也就是说,2006年底,国有土地加国有企业的总价值为79 万亿元。
去年,中国GDP增长11.4%,假设土地和国有资产以同样于GDP的增速升值 (资产升值速度一般高于GDP),这意味国有资产去年增值9万亿,比财政税收的5.1万亿多80%。
2007年,国有企业的总利润为1.6万亿元。
因此,去年国家资产和土地所有者的“可支配收入”共有10.6万亿元。
把国家的资产性可支配收入和财政税收的5.1万亿加在一起,去年政府可以支配的总收入是15.7万亿元,这等于11.4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37.9亿农民的纯收入。
中美民间财富结构对比当然中国家庭也持有财富,包括房地产、企业股权、金融证券、银行储蓄等等,只不过主要是城镇居民有这些,农民没有土地、也没有太多储蓄,他们的财富很少。
据发改委估算,到2005年底,全国城镇居民的总资产价值为20.6万亿。
如果过去两年均按略高于2005年GDP的速度增值,也即按每年15%增值,那么,到去年底,全国居民资产为27.6万亿元,不到价值为88万亿的国有资产与国有土地的三分之一。
中国民间资产加国有资产共115.6万亿元,相当于GDP的4.7倍。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基本没有生产性资产,也只有少量的土地。
至2007年底,美国私人家庭资产的总值为7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4倍,比中国的总资产与GDP比值略高一些。
其原因是美国资产的金融化程度全球最高,资产流动性越大,其资本价值就越高。
但两国的总资产与GDP之比,大致相当。
可是,在两国,财富在民间和政府之间的分享结构截然不同。
在中国,多于76%的资产由政府拥有,民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资产。
而在美国,其资产基本都在民间个人和家庭手中。
这两种不同的财富持有结构会带来什么差别呢?其差别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法治发展上,等等。
这里,让我们集中看看,这种结构对国家和民间在财富赛跑上有什么影响。
美国家庭资产的73万亿美元中,有近35万亿来自过去十年的资产增值,而从劳动等可支配收入中累计储蓄的才1.5万亿美元。
所以,美国人的财富增长基本靠资产升值,而由劳动等所得的非资产性可支配收入 (去年为8.4万亿美元)基本全部花掉,这既是为什么美国的储蓄率现在为-1%,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内需这么强盛。
好在美国的资产基本都是私人所有,所以,美国人能够只靠资产升值来使自己的财富水平上升。
中国的115.6万亿元资产财富中,只有27.6万亿是民间私人的,剩下的88万亿属国家所有。
如果2008年中国GDP和资产价值都上升10%,那么,老百姓从资产升值中得到2.76万亿元,而政府能得到8.8万亿元。
政府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产财富升值中得到的份额,是民间的三倍。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资产升值难以带来消费的财富效应、资产升值带动不了太多的内需增长的原因。
国家的钱花到哪里了?按照上面谈到的,去年政府财政税收5.1万亿,国有资产与土地升值至少9万亿,国有企业的总利润为1.6万亿元,政府总共有15.7万亿的收入可以花,这些钱花在哪里了?如果政府把钱花在民生上,那不是从相当程度上代替了老百姓花吗?在效果上,由老百姓自己花这些钱和由政府代替老百姓花,这两种安排会有大的区别吗?按照许多主张政府要推出各种名目税收的人的说法,通过税收和国有资产,政府能够实现“第二次再分配”,以降低收入差距。
但是,实际真的如此吗?据财政部长谢旭人介绍,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为全年GDP 的2.4%,分到13亿人身上,人均461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
而在没有国有经济的美国,去年在同样三项上的开支约为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为美国GDP的11.5%,分到3亿美国人身上,人均5000美元 (相当于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
许多人说,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所以没法跟美国以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比。
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美国去年的财政税收仅占GDP的18%,而中国5.1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20%。
所以,即使不算国企收入和国有资产增值,仅财政税收,中国政府的相对收入就高于美国,没有理由在民生上的开支比例低于美国。
中国政府不是没有钱花,而是没有对财政预算过程的实质监督,以至于政府钱多后更倾向于在形象工程、政府办公大楼上浪费,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又不创造就业的工业项目上投资,也当然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正因为中国太多的收入和资产财富掌握在政府手中,而不是将更多收入、更多资产由私人去消费、去投资,使跟民生贴近的服务业难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从哪里来?既然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从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中走出来,而给每家老百姓寄支票直接退税,把钱退给纳税人自己去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一些税收、国企利润、国有资产增值退回给中国家庭呢?比如,也给他们寄去汇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