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护理专业中等职业体育教育改革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探索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探索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本文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以护理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探索紧密结合临床的护理教育模式,以期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高技能”的护理杰出人才。
关键词:护理人才人才需求结合临床随着人们对健康、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要向老百姓提供更为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就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
而护理专业技术人才是医疗人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近几年,尽管我国护士数量不断增长,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缺口。
医疗活动中大量的具体工作要由护士来承担。
因此,行业内有“三分医疗、七分护理”的说法。
“十二五”提出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科学确定护理教育的规模,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
[2]本文通过对用人单位对护理毕业生的需求、满意度情况,有针对的探索紧密结合临床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动护理教育改革、促进护理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用人单位对护理毕业生的要求作者作为民办高校护理就业办老师,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对学院教学提出建议,进一步掌握护理专业市场用人需求,这样对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2011、2012届专科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用人单位尤其是医院普遍反应护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达标,实践能力差,基本功掌握不扎实,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人文素质不全面,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
对学院教学方面重点指出,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
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心理健康主要考查 学 生通 过体 育活动 改善 心理 状态 和 生活态度 , 运用适 宜 的方 法调 节 自己的情绪 , 教学 或运 动 在 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 克服各种困难 。 社会适应主要考 查学 生在 体育 锻炼 和体 育竞赛 中表现 出来 的体 育道德风 貌和合 作精 神 以及处理 竞争 与合 作 的关 系。积极参加各级 各类 的体育竞赛 或相关 的组织 、 裁判 等体 育社会 活动者 均可得分 。
第一作者简介 : 赵永林( 9 4一), , 苏扬 州人 , 16 男 江 副教授 , 研究 方向
体 育教 育 与 管 理 .
作者单位 : 扬州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 江苏 扬州 2 5 2 2 17
结 合我院专业设 置 、 未来职业岗位 ( ) 学生状况 、 群 、 教学
・
4 30 ・
三 、 学 期 开 设 , 学 生 根 据 自己 的 兴 趣 、 好 选 择 两 个 不 同 四 由 爱
项 目的子课程学 习 , 共计 5 时。总课时共计 1 0课时 。康 6课 1 复保健课是体育基础课 的补充形 式 , 开课对 象为 因病 、 、 残 弱 等不能参加体育基础课 学习 的学 生 , 为独立 课时 。体 育公共
的 实 践 能 力 、 造 能力 、 业 能 力 和 创 业 能 力 ” “ 据 技 术 领 创 就 ,根
决策能力 、 对现实 的理解能力 、 对现 实资源 的利 用能力 , 对学 校所学课程与工作 中具 体运 用之 间的关 系 的理解 能力 。从 社会需求来看 , 用人 单位 已越来 越看 重 学生 的 职业 综合 能 力, 职业综合能力 的强弱 已成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的关键 。
2 教 学 改 革 的 设计 与 导 向
以就业为导向视野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种 综 合 性 的职 业 院校 。
1 2 教 学 目标 不 明 确 .
高 职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是 培 养 生 产 、 务 、 理 第 一 线 , 服 管 具 有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和 全 面 素 质 的 高 等 技 术 应 用 型 人 才 。从 这 一
主 线 进 行 了各 种 各 样 的 教 学 改 革 , 目 的 就 是 要 使 学 生 掌 握 其
从 事 专 业 领 域 实 际工 作 的 基 本 能 力 和 基 本 技 能 , 就 是 培 养 也
学 生 的 职 业 能力 。职 业 能 力 是 一 种 综 合 能 力 , 包 括 技 术 能 它
力 和 非 技 术 能 力 。其 中 , 技 术 能 力 又 包 括 了诸 多 因 素 , 身 非 如 体 长 时 间承 受 劳 动 强 度 的 耐 受 力 , 际 交 往 能 力 和 沟 通 能 力 人 等 。作 为 高 职 教 育组 成 部 分 的 高 职 体 育 教 学 , 负 着 增 强 学 肩 生 体 质 , 养 学 生 终 身 体 育 锻 炼 习 惯 和 能 力 的重 任 。从 就 业 培 的 角 度 来 说 , 职 体 育 教 学 改革 就要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 增 强 学 高 从
羌 梦 华 马 武 华 石 清龙 , ,
( 1云 南机 电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基 础 教 学部 , 南 昆明 6 0 0 ; 昆 明市 第 八 中 学 体 育 组 , 南 昆明 6 0 2 ) 云 5232 云 5 2 1
摘 要 : 于 高职 学 生今 后 职 业 能 力 的 需 求 , 基 分析 了 目前 高 职 院 校 体 育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并 提 出 高职 体 育 教 学 的 改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论文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摘要: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其实施与学科专业、就业工种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特殊职能、技能和心理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实用性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已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一、引言“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因为学科的专业性,职业学校的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中的角色和社会地位已经大致决定,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必须在学校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以适应立足于社会的需要。
其体育教育应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体现鲜明的职业特性,强调对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除了体现普通高中体育教育发展对学生一般体能、运动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要求以外,还应突出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
怎样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当前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1.体育教学的实用性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以及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性。
选择实用性强的体育内容开展教学,可使学生感到上体育课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有帮助。
2.体育教学的针对性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应依据职业特点和职业体能的需要,选择与职业特点关系最密切、最符合职业体能要求的项目进行训练。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工作形式(工作姿势、动作速度、幅度、对称与否)、工作条件(高音、低温、噪声振动、高山缺氧、潜水高压、航天失重等)、工作性质(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及在工作中承担生理、心理等的负荷程度)。
3.体育教学的适度性要根据专业学习的特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量。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各项教学改革围绕的主线。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育的功能和原则,开展了“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以提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服务学生就业。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育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207-01据统计,精通1~2项体育运动技术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比没有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学生竞争优势大。
因为有体育特长的毕业生在企业开展的体育活动中就能表现自己,会更容易融入企业集体中,就很快与企业原有的职工相处。
有体育特长的毕业生在企业中能利用自身的特长带动整个企业体育文化发展,能得到企业领导的赏识,有利于事业发展。
因此,具有专业知识又有体育运动特长的毕业生,成为企业竞相招聘的对象。
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使之更好为就业服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没有准确进行定位。
注重竞技成绩,忽略健康标准;注重躯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与适应能力;注重统一标准,忽略个体差异;注重课堂教学,忽略课外指导。
2002年国际重新制定了《国家体育健康锻炼标准》,提出把以人为本,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贯穿整个学校体育教育当中去,要求把知识、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融入体育教育。
但,此时的体育教育也只是培养人们锻炼身体素质的一项辅助教育功能,没有纳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视野加以重视。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体育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一项主要活动,企、事业单位把开展体育活动作为活跃单位职工文化,提升企、事业单位形象,凝聚人心的重要日常工作来开展。
很多单位之间的交流都是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来实现。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期望不断提高,人们期望通过体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思想品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体育专项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探索
因为 中国高职教育很晚才开始 ,同时设置的体育课程大多 数都是按 照本科院校的模式进行的 ,所以现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 目标 还尚不清 晰。虽然在高职教育里 ,体育教学属于其 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但是 中国 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 ,没有建立 明确 的教育理念 与 目标定位。最近几年 ,在教育改革的作用下 ,中国很多高职 院校 已经 对体育教学的体系整体 目标进行了调整 ,改变原有的一味重视标 准考核 的体育教学理念 ,开始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引导学 生形 成 良 好的兴趣与运动观念。但是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依然没形成科 学 的 教学 目标 ,没有充分结合高职教育观念 ,特别是没有有效结合 高职院校 中的能力本位教学思想。 2 .体育教学 尚未充分结合职业特性 在培养人才的 目标方面 ,本科 院校与 高职 院校 有着本质 上 的不同 , 所 以二者的体育培养 目标方 面也应该存 在着不 一样 的教 育重点 。但是 , 现在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 ,仅仅重视 传授体 育教学 的基 本技 能与知识 ,尚未充分结合职业特性 。很难 在学习专业中融人体育基 本知 识, 使 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灵 活运用 学过的知识 。 3 .缺少教学理论依 据 由于人们 长期局限于传统竞技 教学模 式 , 错误 的觉 得体育教学 就是 技术演示 学习 ,学生仅仅模 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就 可以 ,不必获得理论 指 导 。在此类 片面观念 的影响下 ,高职院校 的体育教 学只是一味 的重 视传 授技术 、技能知识 ,没有 进行 科学 的理 论知识 指导 。在进 行体 育教 学 时,学生 只是 一味的反复进行 简单 的模仿 ,缺乏科学 的理论指导 。因此 导致学生无法合 理领 悟其进行 的体 育活动 , 从而 降低学 生对体育锻炼 的 兴趣与积极性 。 4 .教 学过程 中存在 严重问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方法 以及教 学形式 都属 于教 学环 节 的主要 组成 部 分 。大部 分高职院校 的体育 教学依然 是类似 于本科类 院校采取 的教学 模 式 ,致使教学模 式比较 落后 ,没有 高职院校 的特色 ,因此高职 院校无 法 得 以顺利 发展 。在教 学方法 方面 ,高职院校 总是过分重 视教师地位 ,主 要采取教 师对 知识进行 灌输 的方式 ,忽略学 生的主体身 份。此类传统 的 教学方式 ,无法 充分 提高学 生学习能力 , 使其将理论知识 与实 际操作 相 脱离 。借 助硬性 的指标 对不 同学生进行统一考核 , 太多 的重视规律性 与 致性 ,导致学 生对 考核产 生厌恶 心理 , 进 而反感体育 运动 ,学 习积 极 性普遍较低 。在 体育教 学内容上 ,高职院校具有类似 的教学 内容 ,基 本 上都是一些传 统体育项 目,如田径 、排球 、足球等 ,不 仅无法紧跟 时代 潮 流,而且针对 性较 弱。由于高职 院校体 育教学 尚无 明确 的教学计 划 , 而且教材 比较 落后 ,因此无法 充分重 视防范一些职业疾病 的功能 以及 体 育运动 的作用 。 二 、在就 业导向的基础 上进行 高职 院校体 育改革 1 .改变基 于职业导向的体 育教 学 内容 高职 院校 的体育具 有显著 的职业定 向性质 的培养 目标 ,所 以在设 置 其体育教学 内容 的时候 ,必须格外重视培养学生 的职业 技能 。必须充 分 发挥体育课程开发学 生能力 与思想 的作用 。对高职 院校 的体育教学 内容 进行改革 ,必须 以学生 以后 的职业要求为 目 标 ,充分将体 育课程特点 与 就业需求结合起来 ,保证体育教学 内容具有职业特点 、实 践意义及多种 类型 。例如对 于旅 游 、策划 及 营销专 业 的学生 ,能够 主要 为其设 置街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育改革
年月总第期2013668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育改革李 龙,唐晓虎(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3)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革,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高职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今后职业能力和就业的需求,在对当前高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育改革;就业为导向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3)06-087-02投稿日期:2013-05-04作者简介:李龙(1972~),副教授。
研究向:体育教育、体育管理。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其主要的目标。
也就是说,高职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今后各行各业的生产及技术人才的素质。
而高职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关系着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其良好身体状态的保持,也关系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建设人才的素质,甚至还会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当前,高职体育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性1.1 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从这一目标中不难看出,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今后在工作现场、基层岗位做事的实用型人才和实务工作者。
高职学生由于今后要工作在第一线,劳动强度非常大,体力消耗也非常大。
而高职学生要适应这种大强度的工作,就需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适应某一特殊工作的身体素质。
浅析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 目标 ( 同样 注重 ) 也应该分为五个领域 , 我认 为还 要加上体育 课 程学 习规范 目标。明确告知学生学习体育课 程主要 目标是主要为其 将来就业 、 创业 、 立业服务。课 程的每个 领域 目标都要将学生 的就业要 求、 职业 特 点 贯 穿 于 其 中 。 33课 程 设 置 _ 331 . 高职体育教学应根据高职学生特点 、 . 专业特点因人施教 , 因材 施 教 固定本校的必修内容, 增设 自 选专项 , 将专项技能和必修 内容有机
科技信息.
博士・ 专程改量
南京信 息职 业技 术 学院 孔 煜 梁培根
[ 摘 要] 文从 高职体育课程的 实际 出发, 对高职 学生的特点 , 本 针 以学生的就业 、 创业 、 立业要求为 出发点 , 在指导思想、 课程 目标、 课程设置、 课程 实施和课 程评价这几个方面, 出 自己的思路 , 提 进行有效的改革 , 发挥体育课程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 使体育课 程能够 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 为学生成 才服务。 【 关键词 ] 高职体育 课 程改革 学生就业
1前 言 .
20 0 2年 8月 国家教育部在教 体艺[0 21 2 0 13号文件 中印发 了《 国 全 普通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 简称 《 ( 纲要》 ,纲要》自 )《 20 0 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 中施行 ,0 3年新学年开 始在 20 全 国所有普通高校 中施行。《 纲要》 的实施 , 不仅 打破 了几十年来 自上而 下呆板 的课程模式格局 , 而且 , 极大地推动高校体 育课程 的科学规划和 建设 , 促进高校体育现代化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 , 有别于本科院校培养人才 目标 , 高等 职业 教育更注重应用型 、 技能型人才培养, 课程偏重于应用和实践 , 提倡学以致 用, 有较强 的职 业针对性。 以 , 所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将来 的职 业特 点 , 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 、 创业 意识 , 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和竞 争能力 的体育课程 内容和要求融人课程改革之中 ,重点提 升与其将来 职业 特 点 相适 应 的必 备 素 质 。 2高 职学 生 的 特点 和就 业所 需 能 力 . 21 . 高职学生 的特点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一样 。 具备了当代大学 生的一些基本 的特点 , 热情 活泼 , 积极向上 , 追求真理 , 于创新 。但 是和本科 学生相 比较而 勇 言, 高职学生也有 自身的一些特质 。 2t1自卑心理 .. 高职生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 自 卑心理 。 高职学生学历较低 , 在高学 历人群面前 自然产生 自卑心理。同时 , 由于人 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不清 , 社会对高职偏见较 为严重 , 这不仅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也不利 于学 生 自信心的培养 。 21 .. 2自我 目标 定 位 较 低 与高学历学生相 比,高职学生对未来 的职业 和生活没有 明确 的目 标, 但又有 较高的潜意识期望值 , 他们对未来感 到迷 茫和飘 忽不定 , 他 们 往 往 将 自己 与高 学 历 人 才 群 就 业 目标 和 发 展 目标 相 比较 ,认 为 自 己 将来只能在生产一线工作 , 收入低 , 没有奔头 , 岂不知 , 国缺乏大量的 我 技能型人才, 高技能人才正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追捧 。 工资收入和社会地 位越来越高。 21 .. 3心理 素 质 不 高 与高学历 的学生相 比他们要么有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视感 , 么有相 要 互歧视心理 , 么有逆反心理。自我教育 、 要 自我 管理 、 自我约束能力介于 普通高校学生 和中职学生之间 :不愿受管教 、 不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 : 21 .. 维 活 跃 、 手 能力 强 4思 动 高职学生接触社会机会较 多 , 时间较长 , 社会化程度较高 , 容易接 受新事物, 学生思维敏捷 , 思想 活跃 = 高等职业教育十分注重 文验 、 实训 课程建设 , 实验 、 实训课时 占总课 时数 4 %以上 ( 院文践 课的课时 占 0 我 总学时 4 %) 6 。因此 , 高职学生具有较 强的动手能力: 2 . 2高职学生就业所需能力 高职人才培养 目标主要 是针 对生产 、 服务一线 , 培养技能 型人 才 : 所 以 , 职 学 生 要 具有 较 强 的 专 业 技 术 能 力 , 沛 的体 力 , 强 的 心 理 高 充 较 调 节 能 力 , 队协 作 能 力 以及 社 会 适 应 能 力等 等 。 团 3推进以学生职业特点和要求为出发点的体育课程改革 . 体育教育如何更好 的帮助学生就业 、 创业 , 立业是现在高职院校进 行体育课程改革亟需面临的一个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 , 我认 为 应该 在 课 程 指 导 思想 、 程 目标 、 程设 置 、 程 实施 、 程 评 价 几个 课 课 课 课 方面进行改革 , 使课程改革方向贴近学生的就业要求 和将来 的职业特点。 31 导 思 想 .指 高职院校的体育 工作也应该树立“ 健康第一” 终身体 育” 和“ 的指导 思想 , 从传统的以竞技运动 为主线 的体育思想转变到以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为 中心 的轨道上来 , 是 , 但 我们也应 该看到 , 高职教育 和普通 本科 教育有着较大的区别,高职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类 型也 不 一 样 。所 以 , 体 育 的指 导 思 想 , 该 具 有 更 鲜 明 的 职 业 导 向 高职 应 性, 使学生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 , 从体育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 更能从体 育中体验到成功的不易 和艰辛 32课 程 目标 . 体育课程的 目 标是体育课程编制 的起点 ,是进行公共 体育课 程设 计 的依据 , 也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归宿: 目前 ,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 目 标分 为五个领域 : 运动参 与、 运动技能 、 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 、 社会适应。高职
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体 育教 育必 须服 务 于学校 教 育 中心任 务 。 职 高
职业性 体 育课 程 是一 种专 门化 的教 育过 程 。 它
通 过 使 用 体 育 的形 式 、 段 和 方 法 , 大 限度 地 保 手 最
体 育课 程 的改革 与 实践 离不 开 科 学 、 系统 的理 论 作 指 导 , 业 性 体 育课 程 也 不 例外 , 职 护 理 专 业 职 职 高 业 性体育 课 程 的改革 与 建设 的 理论 是 “ 目课 程 ” 项
理 论及项 目教学法 。 项 目课 程 ” 指 通过 对工 作体 “ 是
收 稿 日期 : 0 O 0 - 9 2 1 - 其 他 职业 活 动所 必 须 的技 能
和运 动 能力 得 到 发展 与完 善 , 在 独 立生 产 活动 或 并
其他 职业 活 动 中保 持 良好 的工 作能 力 。 护理 专业 是
基 金项 目: 湖南 省 教 育 科 学 “ 一五 ” 划课 题 ( J O C M 1 。 十 规 X 8 T O 3) K
作 者简 介 : 赵 好 ( 9 5 ) 女 , 宁辽 阳人 , 育 副教 授 。研 究 方 向 : 育 社 会 学 、 职体 育教 学 研 究 。 1 6一 , 辽 体 体 高
1 6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2 5卷
职业 定 向性 更为 明 显 的一个 专 业 , 理专 业学 生 在 护 校接 受 就 业前 教 育 时,对他 们 进 行 职业 性 体育 、 终 身体 育 教育乃 是 学校 体育 课 程建设 的 中心 任务 。 因
施教 学过 程 与教 学 效果 评价 。
、
高职 护 理 专 业 职 业 性体 育 课 程教 学 改革
以职业为导向的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以职业为导向的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摘要]文章阐述了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进而提出以综合专业能力为主线建设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具体为建设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中职特点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等。
并提出以“多因素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构建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最后提出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而专业能力是一种存在于自身条件,并通过在校学习和社会锻炼综合形成的,通过专业技能学习内化为稳定的职业心理状态。
通过综合学习使得学生产生全面性的、共性的、可适应性的、对就业岗位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综合专业技能能力。
从广义层面上来看,综合职业能力可理解为人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专业技能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子项,综合专业技能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外在形式之一。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要求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传授相关知识将学生塑造成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人群,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学生具有专业属性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
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应是“促进健康、加强素质、培养能力”,将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综合应用于职业教育素质培养中,将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转化为提高中职学生素质能力的有效辅助课堂,从而建设学生运动能力、技能和专业技能素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首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深入人心,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办学条件。
体育教学在中职院校有普适性的目标,即它是专业技能和身体体质及心理品质等方面相结合的统一体,摆脱了前一阶段单一性的教学目标。
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体质不断改善、适宜的职业身体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学习熟悉体育发展的进程、合理运用运动技能、了解爱好项目的竞赛规则、形成自我指导的锻炼理论;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加强、意志品质优良;实践能力、组织中协调能力以及自我展示的能力。
就业导向下的中职体育教学对策
. 以服 务为 宗 旨, 以就 业 为导 向 ,以 能力 为 本位 是 中等 职 3 3 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 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中职学
动手 动 脚 ”的 能力 ,需要 的是 创 新 能 力 , 业 学校 教 育 改革 和 发展 的方 向 ,也是 推 动 学校 管 理 创 新 生 需要 的是 “ 指 的动 力 。体 育教 学 作 为 中等 职 业 教育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需 要 的是 合 作 能 力 ,他 们 不 同 于 普 高 学 生 的 “ 手 画
项课 、选 修 课等 多样 化 方 向发 展 。体 育课 的教 学 内容 ,
以运 动技 术 为 中心 ”向 “ 以健 康快 乐 为 中心 ”转 3 1 以服务为宗 旨的要求 中职生毕业后,大多数人就 要从 “ . 移 ,但 这 并 不 意味 着 对 运 动技 术 教 学 的 否定 。结合 学生 直接踏 上社会 ,基 本上 是从底层做 起 ,灰领 也好 ,蓝领 也
教育 部 长 周济 指 出 ,职 业 教育 必 须 以就 业 为 导 向改 体育 教 学 在 内容 的设 置 上 要 充分 考 虑 专 业技 能 对 身 体素 质 的要 求 ,依托 专业 特 点 的不 同 ,进行 有 针 对 性 的 体育 转变 教 学 理念 ,强 调职 业道 德 和 职 业技 能 的 培养 。可 见 教学 , 为学 生身体 素 质和 专业 技 能 的发展 而服 务 。
罢 ,服务意 识是前 提 ,服 务意 识不到位 ,技 能再 好也无 人 个 体 的需 要 及 学校 的教 学 条件 ,进 行 较 大幅 度 的调 整 。 要 。 中职 的体育教 学也 要为培养 学 生服 务意识而努 力 ,要 引入 非 竞 技 运 动项 目、娱 乐体 育 项 目及现 代 新 型运 动 项 为 学生踏上社 会、走进 企业 ,成 为职业 人而服 务 。 目的 比重 可 以加 大 。 “ 有智 育 的学 没
新时期中职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时期的中职体育课程改革摘要: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加快我国中职体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124-002教育部针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偏弱的情况,明确提出到2010年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数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根据这个情况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责任,因此其战略地位是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近年来,普通高中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一直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应试教育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过度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以能考出好成绩为最终目标,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也未能真正形成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的体质和整体素质也在不断下滑,不能不说与我们的体育教学有关,尤其是与体育课程关系密切,因此必须加以改革。
而新时期“体质与健康”新概念的引入,为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二、我国中职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程内容方面长久以来,中职体育的教材内容过分强调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片面地强调增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
因此使得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千篇一律,非但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不能体现不同专业的特点,也忽视了对学生自我锻炼方法技能和习惯的培养,造成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断层。
体育教育是必修课,学生们都必须参加,而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倍加艰难,学生们的缺课、逃课、迟到现象屡有发生,即便是上课,积极性也很低,因此教学效果比较差。
浅议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体育专业教育改革
生以 《 乙己巧遇 范进》 为题新编故 事 ,兴致勃发 ,佳作 孔 纷呈。根据指 定材料新编超越 时 空的传 奇故事 。对培 养想
象 力作 用极 大 ( )写作 者 五
材料 必须表现人物形 象的复杂性 : 《 列夫 ・ 尔斯泰》—— 托 鄙俗的容颜反衬 出人物精神世 界 的高洁 ; 《 老王》—— 丑 陋的外表和 曾经不光彩的经历反衬 出老王人性深处的大 美。
《 帝 的新 装 》 皇 ,可 让 学生 续 写 《 帝 回宫 之后 》 皇 ;教 了 《 喂—— 出来》后 ,可让 学生续写 《 愤怒 的黑洞》 。依 据原
文进 行 创 造 性 的 续 写 . 不但 可 以 让 学生 更 透 彻 地 理 解 文 本
的 内涵 .还 拓 宽 了他 们 的 写作 思 维 ,给 了他 们 与 大 师P K的
尽 可能要 求学生对作 家生平、创作 背景、逸事趣 闻等有关 作者 的素材 用心积 累.认 真训练 :写一则孔子 的故 事、描
写鲁迅 的外貌、评论王安石 的观 . 点、为李清照写一 个小传
… …
八
者 指 导 学 生读 出反 问 句 的 强调 意 味 后 仿 写 . 出现 了不 少 佳 句 : “ 能 断 言 那 干 涸 的 月 牙 泉 最 后二 滴水 不 会 是 人 类 最 谁 = - 后 的 一 滴 眼泪 呢 ? “ 能 断 言 那 藏羚 羊 死前 的咆 哮 不会 是 ” 谁
视作 者介绍 .但这种介 绍往往 只是作 为教 学环 节让学生 了
解 作 者 、 熟 悉 背 景 ,很 少 向 写 作 训 练 延 伸 。基 于 此 ,本 人
人 。抓 住 契机让 学生揣摩 这 类记 叙 文的 选材 .然后 仿 写 《 想起 了他》 我 ;② 局部模 仿 。主要模 仿文 本的语 言 句式、
简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Sport年月总第期2013464简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郭炳树(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摘 要:高职院校有着明确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必须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
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职业基本素质课程,也必须融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适合社会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就业;改革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3)04-096-02投稿日期:2013-02-27作者简介:郭炳树(1961~),副教授。
研究向:高职体育教学。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每个高校毕业生最为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起点比本科生低,相对来说就业也就更难。
虽然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宏观政策也推动了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比本科生严重。
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不仅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还要培养和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使体育教学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1.1 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高职院校的教育多重视实验、实训,因此,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时间长,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社会化程度较高,动手能力强。
1.2 自卑心理严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历较低,在高学历人群面前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同时,社会对高职院校偏见严重,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的认识也不甚清楚,这也容易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1.3 心理素质不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素质普遍比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差,在高学历学生面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强烈的不被重视感和严重的不平衡感,不成熟,不愿受到管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
新课标下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育教学评价创新
体育 新 课程 改革 已实行 几年 ,在 教 育行政 部 门、广 大体 育教 育 工作 者的共同努力下 ,体育教 学改革取得 了重大进展 ,体育教育 教学 实践 中的许多方面正在 发生变化 。但是 ,体育教学课程 改革也面 临着 严峻 的挑 战和许多亟待解 决的 问题 ,体育教 育评价改革 和创新是其 中 非 常 突 出 的 问题 。 新 课 标 下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是 体 育 教 育 的 生 命 线 就业 是 民生 之 本 。对 个 人 而 言 ,就 业 是 安 身 立命 的根 本 ; 对 家庭 而 言,就业是安居 乐业的保证 ;对 社会而 言,就业是 保障公 民权 利、促进和 谐有序的应有之义 。 由于人 口基数庞大 ,加上 以效率为 中 心的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所释 放出来的原有 就业人 口, 在相当长时期 内, 我 国的就业形势 都将相 当严峻 。 因此 ,相对于政府 宏观经济政 策的其 他 目标而言 ,可以说就业是市场 化改革 的头号难题 ,用清华大 学国情 研究 中心胡鞍钢教授 的话来说 , 中国正 面l 着一场 “ I 缶 世界上最 大的就 业战争” [ 。 1 以就业 为导 向 ,为 就 业服 务 ,是 体育 教 育 的功 能 。 而 二 、 新 课 标 下 我 国 体 育 教 育 评 价 改 革 创 新 的 目标 体 育教 育评价 改革 创新 是体 育新课 程 改革 的需 要 。新课 程 改革 根据社 会发展对学校 、教师 、学生都提 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是如 何使 这些新 要求变为现实 。如果这些 要求不能实现 ,不仅体 育新课程 改革 创新 的 目标 不能实现 ,而且还会 影响我 国整体 教育质量 、综合 国力及 其在 2 世纪 的竞争力。极大地影 响学生 的发展 ,影响我国人才的质量。 l 因此 ,这些新要求必须转 化为教师 、学生 的行为和素质 ,变为学校 的 管理 。体育 教育评价 改革 创新的 目标就 在于 以教育 评价改革创 新为切 入点 ,促进 体育教师 专业成长 与学生全 面发展 ,提 高学校办学 质量 。 三 、 传 统 体 育 教 育 教 学 评 价 方 案 对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的偏 离 体育 教 育要 贯彻 落 实 以就业 为 导 向的 方针 , 至关 重 要 的一 点 , 是教学评价标准 也必须 由此 出发来设计 。因为 教学评价是指挥 棒 ,指 挥棒指 向哪,老Nt 的教学重心就投向哪 ,学 生对 知识和技 能的掌握, f J 也会重点偏 向哪 。但据笔 者的了解, 目前不少体育 院系的教学评 价存 在 不少缺陷 ,没有真正 以就业 为导向来设计 ,依 旧沿袭传统 闭门造车 的评价标准 ,使得办 学模 式不 同程度 地偏离 了就业这 一导 向。 1.传 统 体 育教 育 教学 评 价 方案 易 产 生 “ 门造 车 ”现 象 闭 传 统体 育教育 教 学评价 方案 局 限在学 校 内部进 行 ,缺 少 了 “ 紧 跟社会 需求制定人才 培养规格 ”的 “ 输入 ”环节 。在 教学过程 中,就 很难避 免脱离社会需求 、 闭门造 车现象 的产 生,进 而导致学生学 非所 用 、用 非所学 ,从而 不利于学 生就业竞 争力 的提 高 。 例 如,该 系体 育教育专 业的学生毕业后 去中小学 面试 试讲时 ,发现 在学校学 的体育 教育专业 知识,与 中小学实行的新课标 下的教 学有一定 的偏 离。 使得 学生一个个 满怀希望而去 ,却又 失望而归 。这 样的结果 ,不但没有 使 学生顺利 就业 ,还 严重误导 了学生 。 2 .传统 体 育 教 育教 学 评价 方 案 易犯 “ 一刀 切 ”的毛 病 “ 有 规 律 ,教 无 定 法 ” 说 的 是 教 学 上 有共 同 的规 律 可 循 , 教 , 但 教学 方法却是千差万别的,所谓 “ 条条道 路通 罗马” ,说 的也是这个 道 理。 同样是 为了实现体育 教育专业教 学 目标 ,不 同的项 目、不 同的 课程 ,不 同的教师有着不 同的教学方法 ,有时 候很难简单地用 “ 一刀 切 ”的标准去要 求,也很难 简单地断言哪 种方法效 果更好。 传统体育 教育教 学评价方案 主要着眼于共 性,忽 略 了各体育项 目、各 课程 、各 教 师 的个 性 ,不利 于 教 师主 动性 、 积极 性和 创 造性 的 发挥 。 2 f] 3.传统 体 育教 育教 学评 价方 案主 观评价 过 多 从 信 息 经济 学 的角 度 看 , 由于 院 系 和 教师 之 间存 在 信息 不 对 称 ,学校 和 院系 不可 能跟踪 监督 每一 位教 师 的每一 堂课 , 也不 可能 完 个清 楚 每一 位教 师 教学 水平 的 高低 、 教 学 工作 是否 全 身心 投入 。 这叫 走 ,制订 科学 与公 正 的教学评 估 方案 ,将 不 同水 平的教 师 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护理专业中等职业体育教育改革的探讨[摘要]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体育教育的工作者,本人拟从护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配合专业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以提高学
生适应社会能力和满足用人单位需要。
[关键词] 护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就业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话题之一, 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
绝大多数学生求学的目的就是要就业,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中院校不断扩招,学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竞争不断加强,就业已成为学生所面临的重大人生课题,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他们所处的教育层次,造成他
们就业选择机会相对较少,更加重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据统计,近几年来虽然护理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
率约为90%左右,但真正从事本专业的人数仅占70%,有许多学生从事了其他职业的工作。
并且,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算能够幸运地找到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但是否能够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发展下去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
为指导进行教学和考核的,由于教学课程的安排,中等职业学校的
体育课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一般每周为2-3课时,而且课程的内容安排主要是以田径、球类(篮球、排球为主) ,其中田径项目的内容占
据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时间,这种体育教学内容和课时的安排,其主要的目的是有限度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初
步掌握部分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这样的教学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没有同时兼顾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求,
没有全面考虑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承受能力以及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社会竞争能力的需求。
由于当今的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和影响,他们绝大多数人聪
明好动、不愿意受到拘束而又怕苦怕累,喜欢做自己爱做的事。
对于这样的学生,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相对比较辛苦、单调和枯燥,因此不太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又不能不去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会感觉到压抑、甚至会有抵触的情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教学的效果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情况在中职护理专业这种女学生较多的学校表现尤为严重,我们三门峡卫校学校护理专业女生占学校人数85%,据对本校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15%,而不喜欢的占34%。
由此可见,多数的学生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不太接受的。
因此,有必要对中等职业体育的教学进行变革,在全面考虑学生发展需求、兴趣、爱好以及就业需求等因素的前提下,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安排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护理专业中等职业学生求职情况分析和思考
由于应届的护理专业中职、学生越来越多,加上外地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也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可选择的层面也越来越大,可选
择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除了对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外,对求职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外形体貌、言语谈吐、待人处事、文体专长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近年来在广州地区求职的护理专业中
等职业学生,经筛选后,在专业技能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较好;体形高窕匀称、容貌端庄、言语谈吐优雅、待人处事恰当、有文体专长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成功就业的机会相对来说非常之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求职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护理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处于青春期,正是处于人生
的转折期,各方面的可塑性很高。
在学习方面,可以通过刻苦努力来提高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在身体条件方面,也可以体育运动予以改善和提高。
因此,如何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改善学生的身体条件,并通过体育课的教学结合思想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和性格培养,改善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更加适应
未来求职、工作和融入社会的需要,将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所在。
三、护理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由于护理专业中等职业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传统的中等职业
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首先,传统体育教学在教学和学生自我锻炼的时间安排上不尽合理,由于
专业课程占用了学生在校期间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体育教学的课时一般每周只有2课时,仅占教学课时的5%,而且,学生的课余时间也被专业课自修等安排占用,学生在校期间课余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其次,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有所欠缺,主要是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田径、球类(篮球为主) ,其中田径项目的内容占据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时间,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求,抑制了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三,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在形式上比较单调枯燥,主要是以教-学的形式进行,没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因此,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使之更加符合新时期学生对体育运动学习和锻炼的需要,满足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真正达到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条件、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需要,就必须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达到体育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成和群,评价学中的理论分析中国期刊网.
[2] 孙玉.发展性评价的现实意义.延边学院学报.
[3] 秦刚天.浅谈我国农业科技与教育.信天学院学报 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