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黎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将产妇和新生儿放在同一个房间中,使产妇和新生儿保持密切接触,增进亲子关系,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通常是分开住院的,产妇需要按时喂奶,但却无法准确了解新生儿的吃饱与否。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时刻观察新生儿的吃饱与否,并及时作出反应。
这种密切的接触和沟通有助于产妇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的接触时间较短,产妇缺乏对新生儿照顾的经验和信心。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在产科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照料新生儿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提高了产妇的抚养能力,增强了她们对新生儿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母亲的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还可以帮助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
在传统模式下,新生儿和产妇分开住院,产妇对新生儿的照顾主要依赖护士。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亲自照顾新生儿的饮食、换尿布等日常生活起居,提供新生儿需要的关爱和保健。
这种亲子关系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住在不同的房间里,需要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增加医疗费用。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住在同一个房间内,可以共享一些医疗资源和设备,降低了医疗费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
它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降低医疗费用等。
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护理模式,为每对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72中国乡村医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岑雷音 徐光萍 姜志清部分产妇由于缺乏母婴健康知识及婴儿护理技能,常在产后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消极影响。
传统的护理模式多为不同岗位人员在不同场所进行,不仅阻碍产妇学习婴儿护理知识与技能,还易导致新生儿感染。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与母婴需求而孕育的人性化护理模式[1]。
近年来,我院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获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产妇中随机抽取470名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30名和观察组240名。
对照组:年龄24~28岁,平均(26.1±1.2)岁;孕周35~40周,平均(37.2±1.1)周;体重64~80kg ,平均(70.2±2.1)kg 。
观察组:年龄24~29岁,平均(26.4±1.3)岁;孕周35~41周,平均(37.6±1.4)周;体重65~80kg ,平均(70.3±2.1)kg 。
两组产妇基本情况接近。
1.2 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沐浴地点安排在专门的沐浴间,在治疗室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预防接种。
健康知识教育集中在教育室进行,主要通过播放相关影片让产妇了解喂养母乳的方法、处理产褥期常发病等知识。
1.2.2 观察组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先确定好具体的医护人员安排,以小组责任包干制为基准[2],每个小组安排若干名护士,每名护士皆需接受常规护理、新生儿抚摸、新生儿沐浴及母婴健康知识教育等相关护理培训[3],通过考核后上岗。
指定责任小组负责相应的母婴护理作者单位:315300 浙江慈溪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通信作者:岑雷音,Email:593493913@【摘要】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在产妇生产后,将母婴床位放在一起,母亲和婴儿可以实现近距离接触,同时辅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和个别化呵护。
这种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子关系,提高产妇的产后护理效果,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和母亲产后恢复。
本文将围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意义1.促进母婴亲子关系的建立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产妇在产后即可与新生儿实现朝夕相处,促进母亲对婴儿的了解、体贴、关心和爱护,有利于建立母婴之间的深厚感情,增进亲子情感联系,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促进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母亲在产后即可与婴儿进行近距离接触,可以随时进行母乳喂养,调节喂养次数和数量,满足婴儿的需求,保证婴儿获得充分的营养,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3.个性化的产后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利用了家庭式的形式,产妇在家人的陪护下进行更为舒适和放松的护理,使得产妇在产后护理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心情,从而促进产后恢复。
母亲在床边照料婴儿,可以更好地了解婴儿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呵护。
1.加强产妇与新生儿的呵护产科护士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中可以更加全面地加强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呵护。
从产妇生产完毕到留观期结束,护士可以全程参与分娩及产后康复教育、早期母婴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产后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出院指导等全过程护理,提供产科医护人员的齐心合力。
2.促进家庭式护理体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充分利用产妇家属资源,更好地进行家庭式护理。
护士可以指导产妇家属协助产妇进行个人卫生护理,促进产妇及新生儿的早期肌肤接触,提供必要的母婴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指导等,使护理过程不再是医护人员的单方面工作,而是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努力的结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母婴保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提升母婴护理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母婴为中心,将母婴床边视为一个整体的护理理念和模式。
本文将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母婴护理的影响。
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基本理念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以母婴为中心,将母婴床边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融合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实现对母婴的全方位、连续的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人本关怀理念的全新护理模式,它突破了传统分床分护、母子分护的护理模式,实现了母婴的整体化护理,强调了母婴之间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爱。
1. 初产妇的床旁护理对于初产的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母婴之间的交流和亲子关爱。
在进行初产妇的床旁护理时,护士可以通过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教育产妇进行产后恢复的锻炼等方式,全面关注产妇的身心健康。
护士还可以协助产妇进行早期婴儿抚触和早期哺乳,帮助建立母婴之间的亲密联系。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也有利于新生儿健康的成长。
对于早产儿的床旁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护士可以在床旁进行早产儿的呵护,协助早产儿进行早期皮肤接触、早期触觉刺激等,有利于早产儿的早期生长发育。
护士还可以对早产儿进行特殊护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产后床旁护理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进行产后母婴床旁护理时,护士可以对产妇进行产后恢复和营养指导,帮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护士还可以对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照护和早期喂养指导,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产后母婴的健康。
1. 促进产妇和新生儿之间的亲子关爱2. 提高母乳喂养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母乳喂养率。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52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贾莉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产妇94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奇偶分组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47例,实验组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对比两组产妇母婴健康掌握情况,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产妇母婴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喂养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要求,产房传统护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于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护理要求,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逐渐得以应用,该种护理模式能够使产科的护理水平得以提升,同时有利于产妇掌握母婴健康知识,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
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94例我院妇产科接诊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依据奇偶分组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各47例,实验组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产妇中,产妇的年龄为23~41岁,平均年龄为(32.85±3.67)岁,其中,初产妇为36例,经产妇为11例,对照组产妇中,产妇的年龄为24~42岁,平均年龄为(33.84±3.18)岁,其中,初产妇为35例,经产妇为12例,实验组产妇的年龄、生产经历等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入院后,由专门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一对一床旁护理,首先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母乳喂养的优势、营养饮食、乳房护理以及产褥期护理等相关要点,由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宣教过程中,由护理人员现场对相关操作进行演示,并鼓励产妇及家人现场进行学习,由护理人员纠正产妇练习中的错误。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将我院分娩的100对母婴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是在产妇床边安排专业护理人员,保证一切护理活动均在产妇床旁进行,一段时间后,将两组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掌握母婴护理方法的熟练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产科护理中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时使产妇以及家属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
研究表明此种方式具有现实操作意义,可以有效提高产科的竞争力。
标签: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了更好的验证此次实验的目的,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3年10月的100例产妇。
均为初产妇,同时身体健康,没有精神或者躯体方面的疾病。
在征得产妇以及家属同意的后,随机将这100名产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两组产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年龄、文化背景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
1.2方法1.2.1对照组作为和观察组进行对比的设置组,该组所有母婴护理模式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具体方法为:相关护理人员需要通知家属,并保证家属将婴孩带到专门的新生儿沐浴抚触室进行沐浴,中间不会出现遗漏的情况;为了保证婴孩的健康成长,在沐浴结束之后,需要对婴孩进行脐带消毒,以免出现感染或者其他情况;脐带消毒之后需要进行抚触按摩,这是为了帮助婴孩活动;该步骤结束之后,需要对婴孩进行预防接种,当然预防接种也需要在专门的治疗室内进行。
因为护理人员不可能长时间对某一个婴孩进行护理,因此需要对产妇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并保证其掌握相应方法;责任护士在早晚交班之后需要对病房进行巡视,对婴孩的健康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护理)与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每组60例。
比较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都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提升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标签: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在卫生医疗事业中,护理人员必须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1]。
现今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在社会各界很受关注,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逐渐转变,产科护理模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产科护理模式,它的服务理念为“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
母婴床旁护理为一对一护理,所有的护理操作都在产妇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可共同参与母婴护理,便于产后母婴健康指导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教育工作顺利进行,还可帮助婴儿父母更快的适应角色[2]。
本文将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院我院分娩的初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护理)与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每组60例。
所选产妇均无其他疾病且了解情况并同意;产妇年龄<40岁,单胎;两组家庭基本情况、学历、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象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1.2.1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对新生儿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实行“一对一”形式且均安排在病房完成。
护理人员在病房边操作边讲解,产妇及其家属可共同参与。
讲解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技巧、乳房护理方法、产褥期常见症状的处理、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其处理方法、新生儿的护理等。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产妇共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4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心里抑郁焦虑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研究组产妇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心理抑郁状况,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产妇更好地掌握产后自我护理与新生儿的护理技能,对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标签: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效果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各项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顺应时代的发展,医院的治疗与护理模式也随之改变。
尤其是在医院的妇产科,分娩对产妇以及产妇家庭影响重大,尤其是产妇,产妇极易在产后出现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同时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也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
因此,孕产妇更希望经验丰富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科学的育儿指导。
母婴床旁护理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将产妇的保健教育以及新生儿护理相结合,不断创新更新形成优质特色护理服务,能够满足产妇对母婴保健的需求。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共80例为研究对象,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接诊的产妇共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4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研究组产妇中:产妇的年龄为23-42岁,平均年龄为(31.85±3.86)岁,其中,初产妇为26例,经产妇为14例;对照组产妇中,产妇的年龄为24-42岁,平均年龄为(33.56±3.12)岁,其中,初产妇产妇为25 例,经产妇产妇为15 例,两组产妇的年龄、生产经历等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探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总之,母婴床旁护理,采取专业的精心护理,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属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和婴儿护理方法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产科护理中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
2.2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比较
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
3结论
传统的母婴护理方法对产妇采取分段护理服务,产妇与婴儿实现分开护理,分段分离护理使护患之间产生了隔阂,护理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够人性化。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产科护理服务也不断的改进,母婴床旁护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婴儿和产妇不需要分离,可以有效解除产妇担忧心理;而且母婴床旁护理加强了产妇及其家属的参与度和监护权力,尊重产妇及其家属的选择与相关权益,保护了其隐私,人性化的满足了个性需求,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满意。
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每天由护理人员把婴儿抱到专门的沐浴室集中沐浴,进行脐带消毒,抚触婴儿,在治疗室集中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进行集体的讲解,内容和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产科制作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掌握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满意程度调查问卷的内容有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等满意程度,有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并根据母婴护理相关内容设计20道选择题,对产妇及其家属对婴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掌握:80~100分,基本掌握:60~79分,未掌握:小于60分。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表时间:2019-06-12T10:24:08.553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3期作者:梁四君[导读]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大大提高孕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提高孕妇对医护人员满意度。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 621700 摘要目的研究母婴床旁护理对孕妇产后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的100名母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孕妇能够更好的掌握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等护理技巧,并且观察组孕妇的满意度(98%)大于对照组(90%)。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大大提高孕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提高孕妇对医护人员满意度。
关键词母婴;产后护理;床旁护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逐渐提高,人们更加重视产后护理工作。
这就需要医院不断提高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1]。
目前,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医院非常推崇的现代化护理方法,可以对母婴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通过一系列健康讲解宣传,帮助家属参与到婴儿护理工作中,使得家属更好地照顾新生儿,促进家庭更好接受新生儿[2]。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100例母婴进行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的100例母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母婴。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
1.2方法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通过集中观看视频的方法对孕妇进行护理方法宣传,并且护理人员定期对婴儿进行沐浴,抚触,消毒等工作。
在新生儿出生4-5天后,进行疫苗接种。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方法进行产后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护理人员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护理知识,更好的未母婴进行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产科护理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
方法:2019.4-2020.4,本院产科收治产妇(单胎头位、初产妇)116例,遵照双色球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产科基础护理(对照组,n=58例)、母婴床旁护理(实验组,n=58例),在两组产妇出院当天评估产妇的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新生儿喂养、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基础护理;产科护理近年来,产科收治的孕产妇多为九五后、零零后,很多产妇都是初次做母亲,年纪较轻,对妊娠-分娩没有经验,很难在分娩后立刻转变自己的角色,其生理与心理都存在一定问题。
传统的产科基础护理虽然能加强对产妇、新生儿的监测,能及时发现大部分异常,及时进行处理[1]。
但是,难以有效解决产妇角色转变不过来的问题,难以有效培养母婴感情,难以帮助产妇掌握更多的护理技能[2]。
基于此,临床提出了母婴床旁护理这一方案。
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母婴床旁护理、产科基础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9.4-2020.4,本院产科收治产妇(单胎头位、初产妇)116例,遵照双色球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
对照组大小年龄在21-40岁,均值(30.65±3.22)岁。
实验组大小年龄在20-40岁,均值(30.43±3.25)岁。
对比两组临床数据,无差异但可比较(P>0.05)。
1.2方法对照组58例实施产科基础护理,如定时观察产妇阴道出血情况,及时为新生儿沐浴,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新生儿等等。
实验组56例实施母婴床旁护理,①积极沟通:选取产科护理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丰富、职称较高的护士担任产科病房责任护士,在孕产妇入院后,积极与孕产妇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孕产妇的实际情况,明确孕产妇存在的恐惧与担忧,温柔耐心的讲解分娩相关知识,缓解孕产妇的不安与恐惧。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摘要]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150例产妇,均为单胎、初产、健康的产妇。
按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75例,给予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模式),观察组(75例,给予新生儿母婴床旁护理)。
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母婴床旁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产妇沐浴、抚触、臀部以及脐部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哺乳技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态度、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技术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产妇的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改善其对该护理模式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护理模式;产科护理由不同的护士对新生儿进行产科护理,这种传统的护理模式均在婴儿洗澡间以及治疗室集中完成,该模式的母婴护理常会造成交叉感染[1]。
对产妇及新生儿在产妇的床旁进行的护理为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也是当前主要的护理模式[2]。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150例产妇,按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
对照组年龄21-42岁,平均(26.83±3.01)岁;孕周36-41周,平均(40.03±0.04)周;住院时间3-9d,平均(5.10±2.71)d;观察组年龄21-43岁,平均(26.74±4.12)岁;孕周35-41周,平均(40.03±0.11)周;住院时间3-8d,平均(5.06±1.94)d。
比较两组的年龄、孕周、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到2014 年2 月于我院分娩的128 例母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并对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产科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帮助产妇充分掌握母婴护理技能和育儿知识,同时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199-02在孕产妇住院期间,不仅要在日常生活方面给予护理,而且要为孕产妇提供产科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帮助其完成妇女到母亲这一角色的转变[1]。
由于刚刚分娩的产妇身体非常虚弱,过多的活动会增加产妇的身体负担,甚至会导致产后抑郁症。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 月到2014 年2 月于我院分娩的128 例母婴,其中观察组64 例母婴在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 月到2014 年2 月于我院分娩的128 例母婴,产妇年龄在21~35 岁间,平均年龄为(25.3±3.6)岁,新生儿年龄为3~10 天,平均年龄为(4.2±2.7)天,新生儿体重为2.8~3.7kg,平均体重(2.9±1.8)kg。
将128 例母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 例,所有产妇均在我院产科病房顺利分娩,两组母婴在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包括日常生活护理以及向产妇家属开展育儿知识和技能教育。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张艳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张艳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应用。
方法:选择产科病房母婴94例,以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参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产妇的新生儿的护理技能评分。
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并且研究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能明显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效果随着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产科的工作任务量也在不断提升,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除了一般的护理方法之外,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技能、科学的母婴护理知识能够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产妇家庭为中心展开护理服务工作[1]。
本文以94例病房母婴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和应用,详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94例病房母婴,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
参照组中产妇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0.7±3.9)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20例;婴儿年龄3~17天,,平均年龄(7.9±2.6)天;住院时机3~10天,平均住院时间(6.1±2.2)天。
研究组产妇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2.1±5.3)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22例;婴儿年龄3~16天,,平均年龄(7.5±2.1)天;住院时机2~12天,平均住院时间(5.9±2.7)天。
两组产妇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妇幼保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茹克亚木·艾拜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摘要: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情况。
结果 观察组抚触技能、沐浴技能、臀部护理技能、脐部护理技能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首次胎便时间、排便次数、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提高产妇护理质量,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性好。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应用效果;满意度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产科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科逐渐转变了传统护理观念,将母婴护理视为产科护理重心内容,紧紧围绕产妇提供产科护理服务,创新产科护理模式,旨在提高产妇诊疗效率,取得产妇的满意。
产科护理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妇的身心状态[1]。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产妇认知行为进行干预,灌输母婴护理技巧和方法等,有利于增强母婴护理质量[2]。
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45±1.28)岁;孕周8~40周,平均孕周(37.11±1.24)周;其中13例自然分娩产妇,12例剖宫产产妇。
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23±1.26)岁;孕周29~42周,平均孕周(38.12±1.23)周;其中14例自然分娩产妇,11例剖宫产产妇。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许荣华【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9月在产科住院的192对母婴为对照组,2014年10月住院的189对母婴为干预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干预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沐浴、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得分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干预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满意度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促进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aternal-infant bedside nursing model in obstetric department. Methods 192 pairs of mother-infant shospitalized in our obstetric department during Sep 2014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and 189 pairs hospitalized during Oct 2014 selected as study group.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tudy group,and routineobstetric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finallythematernal mastering level of neonatal nursing skill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services between the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eonatal nursing skill scores in the puerperae of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score differences of bathing,touching,hipand umbilical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l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 05). On the other hand,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skills,nursing attitudeand healtheducation in the puerperae and her relatives of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control group,while the score differences of nursing attitude and health education both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 05). Conclusion Maternal-infant bedside nursing could promote thepuerperaeto master neonatal nursing skill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ir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services.【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3页(P209-211)【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护理;护理模式【作者】许荣华【作者单位】230001 合肥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正文语种】中文产科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是由不同工作岗位的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区域内完成对新生儿的护理,这种模式不利于产妇及家属学习婴儿护理技能,同时因多次查对容易出现差错事故[1]。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分娩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
比较2组不同护理方式对新生儿母乳喂养、新生儿睡眠质量、新生儿啼哭情况、产妇产后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4h睡眠总时长、夜间睡眠时间指标显著大于对照组,夜醒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啼哭频率、啼哭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效果理想,可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量、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其不良情绪,产妇护理技能掌握度明显提升。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效果引言母婴床旁护理是在产妇床边完成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一种护理方式,当前母婴床边护理主要项目为健康宣教、新生儿注射、疾病筛查、取足跟血等。
母婴床旁护理可对新生儿与产妇安全保证,是对医院人性化服务有效体现。
本研究旨在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分娩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
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82±3.26)岁;孕龄37~41周,平均孕龄(39.65±1.02)周。
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69±3.24)岁;孕龄37~41周,平均孕龄(39.58±0.98)周。
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具体如下:(1)床边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张黎
发表时间:2017-04-13T11:15:39.5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作者:张黎
[导读]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产科护理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急诊科 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产妇当作研究对象,并对这5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54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结果:实验组产妇对技能与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加强产妇对产后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产科护理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1]。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产妇进行分组实验,旨在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产妇当作研究对象,并对这5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年龄23岁~41岁,平均年龄(32.51±4.89)岁;孕周31~41周,平均(36.35±3.28)周;体重49千克~71千克,平均(58.94±10.55)千克;初产妇32例,经产妇22例;剖宫产28例,自然分娩26例。
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54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实验组、对照组2组年龄、孕周、体重以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即由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健康知识、组织产后知识培训以及分发健康教育资料等[2];同时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护理,如在新生儿浴室进行沐浴、抚触、脐带消毒,在新生儿室进行预防接种。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即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脐带消毒以及预防接种等护理操作,产妇与新生儿的护理环境相同。
首先,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通过进行定期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分娩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产科护理知识以及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了解与掌握,以便于为新生儿、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3];其次,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讲解分娩知识以及母婴床旁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产妇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认识与理解;再次,母婴床旁护理实施过程中,积极采取产妇及其家属的建议与意见,开展疾病筛查、新生儿预防接种等护理措施,嘱咐产妇产后注意清洁、预防产褥感染,指导产妇产后合理运动、合理饮食等,同时,加强对产妇腹部、皮肤、乳房、切口等部位的清洁护理,预防各种感染,并加强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4];最后,加强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预防接种,产后第2天及以后,在床旁进行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等护理操作,并指导产妇学习新生儿护理的方法,产后第3天,在床边进行疾病筛查,并加强智护训练、床边健康宣教。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取X2检验。
2.结果
实验组产妇对产后保暖方法、产后营养、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母乳喂养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技能与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发现,其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与保健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利于推进母乳成功喂养的实现,也也有利于加强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5]。
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相关技能与知识的掌握,从而能够使产妇为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更加细致的护理。
此外,通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为母婴情感交流构建有效的平台,还有利于使产妇尽快适应角色的变换,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本研究中,对54例产妇进行分组实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根据本研究结果:实验组产妇对产后保暖方法、产后营养、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母乳喂养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技能与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笔者得出如下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加强产妇对产后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洁. 浅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7):24-25.
[2]许荣华.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安徽医学,2016,(02):209-211.
[3]赵囡囡,史秀芳.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17-18.
[4]刘艳秋.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6):57-58.
[5]操楠.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05):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