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部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92例产妇及婴儿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6例,将两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结果母婴床旁护理的产妇及新生儿在婴儿生长发育、产妇情况等方面好于常规护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母婴床旁护理概述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

其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fcmc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母婴床旁。

由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士实施面对面的床旁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换尿布、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婴儿喂养指导、出院指导、母婴健康宣教等个性化护理支持与服务[1]。

1.3 方法1.3.1 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孕妇新生儿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孕妇情况,防止母婴感染,注意保暖,进行针对性的发育支持护理(具体略)。

1.3.2 观察组进行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重点的全方位护理,具体为:1.3.2.1 宣传教育告知孕妇及分娩后的生理心理反应,介绍院内环境布局,对新生儿可能的并发症情况进行阐述,取得孕妇配合和信任。

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降低产妇产后的各种不良情绪,多鼓励产妇与婴儿进行接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

1.3.2.2 床旁护理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包括洗澡、抚触、换尿布,同时还对孕妇的家属进行指导。

期间对产妇讲解婴儿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尔后对婴儿做抚触按摩并对孕妇进行指导,一般先为产妇进行2遍示范,之后指导产妇进行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则在一旁对产妇存在不足的地方予以纠正。

1.3.2.3 查房措施查房由护士长带领,要求夜班护士、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参加。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效果观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效果观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入院的单胎初产妇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及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率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96例产妇均顺利分娩,母婴健康状况良好。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满意度分别为95.83%和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新生儿抚触、沐浴掌握率、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掌握率分别为89.58%、93.75%、87.50%和83.33%,对照组分别为62.50%、70.83%、60.41%和60.42%,观察组对新生儿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率,有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母婴床旁护理是建立以“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它指在母婴同室内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1]。

本院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48例产妇进行干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1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单胎初产妇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

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27.12±6.95)岁,孕周36~41周,平均(37.12±1.95)周;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6.78±3.8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09±2.17)周。

所有患者均无产科合并症及内科并发症。

既往无家族病史及或智力水平低下。

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在母婴护理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方式。

该模式强调在母婴床旁进行护理,打破了传统医疗模式中医护分离的局面。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家庭护理和医护结合的优势,促进了母婴双方的身心健康。

一、提高了母婴护理的效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母亲和护士可以在紧密联系的情况下协同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母亲在旁边观察护理过程,积累宝贵的育儿经验,并能及时反馈宝宝的表现,面对问题及时解决。

护士在上班时间内负责病情观察、排除并发症等专业工作,而妈妈则在常态下照顾宝宝。

两者互相补充,协作无间,能够最大化地提高母婴护理效果。

二、富有温情、人性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倡导将医疗服务再回归到温情、人性化本质,建立更加快乐、舒适的医疗环境。

在这个模式下,母婴可以随时互动,增强母婴之间的感情维系。

护士跟妈妈的相互加强也可创造更亲密、信赖的士气关系,这能使宝宝在病痛中获得舒适的安慰和爱,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心智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三、安全问题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的母婴护理使得母婴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检测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的便利性大大提高。

母亲在床边的时候,能够较好地感知宝宝的“肢体语言”,比如宝宝的呼吸、尿不湿的情况、皮肤颜色和体温等变化。

护士也可以就在身边直接评估治疗的效果,以及定期监视依从性。

这种密切配合,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性和质量。

四、促进母乳喂养和育儿知识的传递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也有助于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和新妈妈们分享关于母乳喂养和育儿方面的知识。

新手妈妈可以随时提问,得到专业护士的回答和指导,这也有助于培养新妈妈的自信心,使她们更有信心地照顾自己的宝宝。

妈妈们也可以交流育儿经验,互相学习,有益于母婴关系的各方面发展。

总之,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护理方式,为母婴护理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方式。

这种理念和方式既能够满足母婴的生理需求,也能够满足母婴的心理需求,增强母婴之间的纽带,并能够更好地提高其生活质量。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在产科病房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带来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0年7月的初产妇4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通过两组基本资料的分析了解护理效果。

结果: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达86.95%,高出同期对照组65.21%(P<0.05),且观察组的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产科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从全面的指导中提升产妇的新生儿知识掌握能力,也能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效果;分析研究前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对护理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下为了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产科病房中也实施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该护理模式就是对产妇、围产期内产妇、新生儿等同时实施护理以及保健工作,并带领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常见生理问题、处理措施、乳房护理方法、母乳喂养技巧等有关产妇和新生儿知识进行学习。

由于这种护理模式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所以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产妇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5.12±1.3)岁,入院周期35~38周,平均周期(37.44±2.6)。

观察组患者年龄21~31岁,平均龄在(26.5±3.6)岁,入院周期36~38周,平均周期(36.56±2.5)。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基本情况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有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的母婴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工作内容是护理人员将新生儿送到护理处为其展开沐浴、抚触以及脐带消毒等工作,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在专门的治疗室对新生儿进行接种和对产妇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知识讲解。

课题研究论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

课题研究论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

临床医学论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从20xx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选取130例,在获得产妇同意后,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

实验组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则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

护理一段时间后,了解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调查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产妇能比较熟练地开展新生儿护理工作,而对照组产妇对相关技能掌握得不够熟练。

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很高,和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0.01)。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帮助产妇及其家属熟练掌握相关育儿知识,有效保证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xx年6月至12月在本产科分娩的1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护理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20xx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本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选取130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

产妇年龄范围在21-38岁,平均年龄约为25.7岁。

然后,从中随机选取65对作为实验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其余65对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孕周、住院天数等并无较大差异,P>0.05,因此,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属于足月初产妇;②母婴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心、脑、肾等脏器性疾病;③产妇意识清醒,能与人良好的沟通;④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母婴护理措施。

每天都要开展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消毒等工作 [2]。

上述工作由护理人员在婴儿沐浴室内完成。

另外,还应在治疗室为新生儿预防接种。

每天定时开展健康教育,利用视频、示范等方式向产妇介绍常用的母婴护理知识。

1.3.2 实验组。

本组使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工作在产妇床旁完成。

主要的护理工作有: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换尿布、脐部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摘要】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注重家庭参与、强调连续性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

本文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分析了该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了其优势和局限性。

探讨了影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效果的因素。

结论部分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研究表明,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方法,以提升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病房、效果评价、优势、局限性、因素、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婴健康的重视以及产科医疗水平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通过将母亲和新生儿的床位相连或靠近,促进母婴之间的密切亲子关系和有效护理。

传统的产科病房中,母婴往往被分开独立护理,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提出,为促进母婴亲子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母婴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改进护理模式,提高母婴护理质量和效果。

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为产科医护人员提供指导,促进母婴健康的提升,提高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符合现代医疗服务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探讨其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通过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了解该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产科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护理)与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每组60例。

比较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都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提升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标签: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在卫生医疗事业中,护理人员必须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1]。

现今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在社会各界很受关注,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逐渐转变,产科护理模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产科护理模式,它的服务理念为“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

母婴床旁护理为一对一护理,所有的护理操作都在产妇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可共同参与母婴护理,便于产后母婴健康指导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教育工作顺利进行,还可帮助婴儿父母更快的适应角色[2]。

本文将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院我院分娩的初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护理)与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每组60例。

所选产妇均无其他疾病且了解情况并同意;产妇年龄<40岁,单胎;两组家庭基本情况、学历、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象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1.2.1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对新生儿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实行“一对一”形式且均安排在病房完成。

护理人员在病房边操作边讲解,产妇及其家属可共同参与。

讲解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技巧、乳房护理方法、产褥期常见症状的处理、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其处理方法、新生儿的护理等。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130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登记时间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

分析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1.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79.8±4.3)分;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90.3±3.5)分,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显著提升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母乳喂养;临床效果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理念也在不断的贴近“以人为本”。

母婴床旁护理是产科护理中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在产妇住院过程中,在病房中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护理,帮助产妇恢复及教导产妇及其家属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有效提高产妇在院的护理效果。

本文以在本院分娩的6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本院分娩的130例产妇,按入院登记时间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5例。

对照组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8.5±2.2)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6±1.2)周。

观察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7.8±2.4)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8±1.1)周。

所有产妇均排除精神方面的疾病及严重肝肾器官损伤疾病等;所有产妇及家属均对本次实验知晓,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母婴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医护人员和家属在婴儿的床边进行一对一的精细化护理,以确保婴儿在护理过程中得到最好的照顾和关爱。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为提高母婴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缓解医护压力、增强家庭护理能力、提高母婴满意度等方面带来良好的效果。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母婴护理质量。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让医护人员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观察到婴儿的一举一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提高了护理的精准度和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还能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医护人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提供最及时的救治。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还可以缓解医护压力。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需要同时照顾多名患者,护理工作繁重,压力巨大。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可以更专注地照顾婴儿,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还可以增强家庭护理能力。

在婴儿患病出院后,家庭是重要的康复场所。

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让家庭成员更快地适应护理技能,提高护理意识和能力,为婴儿的康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还可以提高母婴满意度。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让家属和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更加参与,充分了解婴儿的病情和护理需求,促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母亲的护理信心,提高了母婴的满意度。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母婴护理带来了许多优势和益处,但也需要注意一些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和临床技能,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还需要家属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规定,不做与医嘱不符的护理行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需要医护人员做好护理信息的记录和传递,保证患者的隐私和护理安全。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母婴床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方法 2011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而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旁完成)。

出院前统计两组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更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优于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母婴同室内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

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要,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保障母乳喂养实施,让母亲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变,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的特点。

我院自2011年7月开展床旁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我院产科2011年7-12月出生的新生儿300例,按照产妇和家属的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所有入选产妇均为初产妇,均无明显的精神或躯体疾病,所受的教育程度、年龄、孕周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床旁护理床旁盆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前将新生儿盆浴的好处告诉孕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后每日在床旁进行新生儿盆浴,保证室温在26~28℃、水温38~41℃,在操作过程中,床旁盆浴严格实行一人一巾一盆,不交叉使用,一次性物品不重复使用,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护士操作应尽量详细讲解沐浴步骤和各要点,由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使产妇及家属能完整地目睹新生儿护理全过程,对出院后护理新生儿将有很大帮助。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6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研究组产妇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在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改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由于初产妇缺乏产后卫生保健、新生儿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导致产妇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的情绪,影响了顺利分娩以及分娩后的康复。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产科创新型式的护理模式,其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产妇以及家庭成员的作用,更好地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护理服务[1]。

本文观察分析了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6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

其中,研究组产妇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2.51±5.16)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02±0.91)周。

对照组产妇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2.54±5.21)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08±0.83)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产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对产科病房进行观察和调查,收集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数据,以及出院后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产科病房,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均给予高度评价,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同时,护士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有效缩短了护理时间。

在出院后随访中,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维护,再次强化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优势。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值得在更多的产科病房中推广和应用。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不断优化和完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其更加适应不同产科病房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产科护理; 哺乳成功率; 新生儿早期接触; 分娩镇痛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对于产科医疗卫生的需求。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将护理重心由医疗机构转向家庭,使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和家庭支持的一种护理方式[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强调孕产妇和新生儿在产后的连续性护理,帮助孕产妇提高抚养婴儿的信心和能力,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推广,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孕产妇和新生儿的需求,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此外,此模式还可以促进母亲与孩子建立联系,提高哺乳成功率,促进母乳喂养,从而为母婴健康打下更好的基础。

然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家庭条件限制、家庭护理知识和技能不足等。

因此,本研究为推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产科医疗卫生的发展和提高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一、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某三乙医院妇产科分娩的5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将我院分娩的100对母婴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是在产妇床边安排专业护理人员,保证一切护理活动均在产妇床旁进行,一段时间后,将两组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掌握母婴护理方法的熟练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产科护理中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时使产妇以及家属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

研究表明此种方式具有现实操作意义,可以有效提高产科的竞争力。

标签: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了更好的验证此次实验的目的,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3年10月的100例产妇。

均为初产妇,同时身体健康,没有精神或者躯体方面的疾病。

在征得产妇以及家属同意的后,随机将这100名产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两组产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年龄、文化背景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

1.2方法1.2.1对照组作为和观察组进行对比的设置组,该组所有母婴护理模式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具体方法为:相关护理人员需要通知家属,并保证家属将婴孩带到专门的新生儿沐浴抚触室进行沐浴,中间不会出现遗漏的情况;为了保证婴孩的健康成长,在沐浴结束之后,需要对婴孩进行脐带消毒,以免出现感染或者其他情况;脐带消毒之后需要进行抚触按摩,这是为了帮助婴孩活动;该步骤结束之后,需要对婴孩进行预防接种,当然预防接种也需要在专门的治疗室内进行。

因为护理人员不可能长时间对某一个婴孩进行护理,因此需要对产妇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并保证其掌握相应方法;责任护士在早晚交班之后需要对病房进行巡视,对婴孩的健康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摘要】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将母亲与婴儿放在同一个空间进行护理,以提高母婴之间的亲密联系和沟通。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重要性。

在分析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概述、特点、实际应用案例以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结论部分将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对本文进行总结。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发展为提升母婴护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对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母婴护理,护理模式,实际应用,健康影响,优势,不足,发展前景,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母婴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医院或家庭护理中心进行,护理人员需要来回穿梭于母婴之间进行护理工作,效率较低,且距离远,无法实时监测母婴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进行母婴护理工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将母亲和婴儿放在同一房间,通过专门设计的床铺以及护理设施,方便护理人员进行母婴护理工作。

这种护理模式有效缩短了护理距离,提高了护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子关系的建立。

随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逐渐推广和应用,人们开始关注这种新模式对母婴护理的影响以及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开展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提升母婴护理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母婴护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健康护理的需求增加,传统的母婴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母婴护理的工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护理团队,共同为母婴提供更为细致和全面的护理服务。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母婴床旁护理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注重向产妇及家属宣教产后恢复、新生儿护理技能及育婴知识等。

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新生儿护理均在病房内母亲床旁完成,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宣教及操作演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本研究选取分娩的300 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取2014 年6 月~2015 年8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分娩的300 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 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22.68~34.69 岁,平均(26.10±3.35)岁,顺产98 例,剖腹产52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3.01~33.98 岁,平均(25.79±3.41)岁,顺产95 例,剖腹产55 例。

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知情并同意,无精神疾病、分娩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

2 组产妇年龄、生产方式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产科护理:新生儿由护士送到婴儿专用沐浴间进行沐浴、脐带消毒及新生儿抚触等,并在集中治疗室给予新生儿预防接种。

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床旁配置专门的婴儿护理车,使得母婴能在同一病房内接受护理。

初始阶段由护士主导给婴儿沐浴、抚摸、进行注射,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怎样以正确的姿势抱起婴儿、抚摸,如何使婴儿的头部保持平衡并清洗婴儿身体等;逐渐使产妇适应对新生儿主导的照顾,并能够渐渐脱离护理人员的协助。

通过一对一讲解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营养饮食、乳房护理、新生儿哺乳、避孕等健康知识教育,并认真讲解新生儿脐带的护理、臀部和尿布更换的护理、保暖的方法。

告知产妇产褥期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常见的新生儿不良病症,交待其相关的注意事项,解答疑问,消除产妇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特点1. 24小时亲子陪伴。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实现母婴24小时亲子陪伴,使母亲和宝宝始终处于亲密的关怀和照料之中。

这种亲子陪伴可以有效地提高母婴的安全感,减少母婴分离带来的焦虑和不适感,有利于母婴关系的稳固发展。

2. 护理工作更为便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使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母婴的生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对宝宝的需求进行及时的响应和处理,确保母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照顾。

这种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效率,还可以减少因延迟护理而带来的风险。

3. 促进母乳喂养。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支持母乳喂养,使母亲更易于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这种护理模式还可以帮助母亲更好地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对宝宝进行正确的哺育和护理。

1. 医疗机构的应用。

在一些现代化的医疗机构中,已经开始推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医护人员可以在母婴同室的情况下,为母婴提供更全面的护理和监测。

母亲也可以更加方便和及时地进行母乳喂养和宝宝的抚摸。

2. 家庭的应用。

在一些家庭中,也可以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母婴护理。

家人可以定期接受母婴护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亲子关系,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3. 社区的应用。

一些社区也开始开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服务项目,为家庭提供母婴护理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这种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更多的家庭获得科学、合理的母婴护理方法和知识,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

1. 促进早期接触。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让母亲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时间就与宝宝进行接触,促进母乳分泌和哺育。

这种早期的接触可以有效地启动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融合,有利于母婴关系的健康发展。

2. 促进健康发展。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母婴的安全感和情感融合度,有利于婴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护理模式还可以帮助母亲更好地理解和护理宝宝,为宝宝提供更为适宜的生活环境和护理条件。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方法将我科收住的120例产妇,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观察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技能、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不仅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而且让产妇、家属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母婴保健知识与保健技能,提高了母婴生活质量。

标签: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住院生产,除了保障分娩过程安全顺利、产妇及新生儿健康以外,产科护理的重点还在于提供健康教育及咨询,向产妇及家属传授科学的育婴知识和技能,协助他们完成初为人父人母的角色转换。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母婴床旁护理应运而生。

其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提供个体化的高质量护理服务[1]。

为了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对120例产妇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入院孕产妇120例,观察组产妇60例,初产妇52例,经产妇8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9.1±2.5)岁;孕周38~41w,平均(40.2±0.6)w。

对照组60例,初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8±1.7)岁;孕周37~42w,平均(40.1±0.5)w,两组产妇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婴儿性别、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1.2.1.1人员及物品准备对产科所有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流程和健康知识宣教培训,责任护士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具备新生儿抚触师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7 月收治的产妇19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则采用母婴床旁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对新生儿的沐浴、抚触、喂养、皮肤护理、脐部护理以及臀部护理等护理知识及操作的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母婴床旁的护理方式有利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保证了母婴的健康,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母婴【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214-01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以母婴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高级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所有护理操作均在产妇床边完成[1]。

由于新生儿这一特殊的服务群体无法表达对护理服务的感受,因此母婴床旁护理不仅实现了产妇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护理技术的监督,确保了母婴的安全,还提高了产科护理的质量,促进产妇的角色转变,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人性化特点[2]。

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7 月收治的分娩产妇190 例,所有入选产妇均为单胎、初产,无妊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合并症,无严重的躯体及精神疾病。

产妇年龄为20-36 岁,胎龄为37-42 周,其中经阴道分娩79 例,经剖宫产术111 例,住院时间为3-10 天。

随机并获得产妇自身意愿将190 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 例,对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住院时间以及其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和认知等方面进行比较,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具有可比性。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施行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产后护理模式管理,观察组全部施行母婴床旁护理,护理结束后对全部产妇进行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评测和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观察组在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方面较对照组优势明显,且数据经软件分析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施行产科母婴床旁护理,可使产妇有效掌握产后母婴护理的方法和技巧,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满意度母婴护理是产科临床日常护理工作的重点,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是产妇和新生儿“分离护理”,将新生儿集中安排在同一区域内,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施行统一的日常护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让产妇得到充分的休息,新生儿也能得到专业的护理,但缺乏人性化特点,近年来我院产科施行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72例为研究对象,全部为足月单胎初产妇,年龄23--34岁,体重44--70千克,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者41例,初中及以下者31例,随机将全部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6例,此次研究已报院办审批,并与产妇和家属充分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分析2组产妇在基础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全部产妇按照传统护理模式操作,包括:将新生儿统一交由护理人员根据不同阶段施行专业护理,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定时沐浴,脐周消毒等,产妇定期集中进行统一的心理辅导,母乳喂养,换尿布,抚触,等产后健康知识的演示和宣教。

观察组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包括:①在产妇床旁进行首次沐浴,要做到专人专车,避免交叉感染,选择新生儿处于清醒平和的状态,将室温控制在28℃左右[1],用适中的音量播放自然轻柔的音乐,按照先清洁面部,再清洁头部,最后清洁全身和臀部的顺序,为产妇演示新生儿沐浴的方式,并讲述沐浴时的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部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92例产妇及婴儿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6例,将两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结果母婴床旁护理的产妇及新生儿在婴儿生长发育、产妇情况等方面好于常规护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母婴床旁护理概述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

其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fcmc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母婴床旁。

由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士实施面对面的床旁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换尿布、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婴儿喂养指导、出院指导、母婴健康宣教等个性化护理支持与服务[1]。

1.3 方法
1.3.1 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孕妇新生儿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孕妇情况,防止母婴感染,注意保暖,进行针对性的发育支持护理(具体略)。

1.3.2 观察组进行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重点的全方位护理,具体为:
1.3.
2.1 宣传教育告知孕妇及分娩后的生理心理反应,介绍院内环境布局,对新生儿可能的并发症情况进行阐述,取得孕妇配合和信任。

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降低产妇产后的各种不良情绪,多鼓励产妇与婴儿进行接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

1.3.
2.2 床旁护理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包括洗澡、抚触、换尿布,同时还对孕妇的家属进行指导。

期间对产妇讲解婴儿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尔后对婴儿做抚触按摩并对孕妇进行指导,一般先为产妇进行2遍示范,之后指导产妇进行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则在一旁对产妇存在不足的地方予以纠正。

1.3.
2.3 查房措施查房由护士长带领,要求夜班护士、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参加。

查房在孕妇床旁进行,凡涉及患者隐私及保护性医疗问题时不在患者床边讨论,了解母婴床旁护理落实情况,询问孕妇对护理及其他方面的要求。

1.3.
2.4 其他措施孕妇产后心情复杂,对于一些有产后抑郁症倾向的孕妇加强孕产期健康保健,关注产褥早期产妇身心变化,适时实施产后辅导,及时处理先兆症状。

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时要多和产妇进行沟通,去分析产妇心理变化情况,同时以温柔平和的语气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心态的调整。

1.4 疗效评定 6周后对所有孕妇及新生儿进行跟踪随访并结合
住院资料进行统计,观察护理效果。

孕妇进行hamd评定,新生儿进行体重增长、神经运动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 表示,且进行t,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母婴护理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是母婴分开护理,大部分婴儿护理活动都不在母亲床旁,从人性化及情感精神角度来看,不能满足产妇需求,也易加重产妇心理变化。

而母婴床旁护理实现了住院期间母婴全程不分离,护理人员在为婴儿进行专业护理的同时,将育儿常识、育儿技巧传输给产妇及家属,既增进了母婴间的交流,也为产妇喂养好新生儿树立了信心[2],减少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同时笔者认为,开展有效的母婴床旁护理不仅仅只是临床护理的一种模式,它还是一种对婴儿进行的早期教育,与社会一些孕婴教育相比,我部的床旁护理也具有显著的教育性,我部通过对进行床旁护理的母婴进行随访调查发现,婴儿早期智力发育情况要显著优于未采取该项护理的婴儿,而且母婴的亲密关系也更好。

因此这对于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贯彻优质护理,改善护患关系等有着实践指导作用。

母婴床旁护理并不是简单的在床边进行护理,它实质是人性化护理的延伸,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全方位护理,包括新生儿沐浴、游
泳、抚触、预防接种、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等,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目的是对孕妇产后情况的及时监测,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支持母乳喂养,减少产后抑郁的不安和焦虑。

笔者通过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获知所有产妇均对床旁护理给予一致认可,她们认为这种护理模式可以让自己获得更为直观的护理经验,对出院后进行婴儿护理起到有效帮助。

此外,产妇在住院期间享受到专人、全程、个性化优质服务,在出院前还能得到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一方面提高了自身婴儿护理经验,另一方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护理技能,提升护理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综上,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保障母婴安全,促进母婴健康,增进母婴感情,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793.
[2]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