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硝酸硫酸
第四节 氨 硫酸 硝酸
△
与非金属反应
C+ 2H2SO4(浓) === CO2↑+ 2SO2↑+ 2H2O
△
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或 非金属起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思考与交流
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的生 成物。
有人认为,“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 的化合价,浓HNO3中的氮从+5降为+4,而稀 HNO3中的氮从+5价降为+2,从化合价变化可 以判断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这种看 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 ↑ +4H2O
[4Zn + 10HNO3(稀) = 4Zn(NO3)2 + N2O + 5H2O]
④非金属单质可被HNO3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其
含氧酸。
应用:
1、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 存在。 2、实验室制取氨气。
原理: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 2NH4Cl + Ca(OH) 2 === CaCl2 + 2NH3↑+ 2H2O 装置:固体 + 固体加热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检验Biblioteka 法: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
环保措施:
在试管口塞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 1922年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 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 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试剂瓶里。后来,纳 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 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 从王 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 新铸成奖章。而玻尔配制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一、氨 阅读材料: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 制冷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件,整个厂区 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 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厂区内 寒气逼人。
思考: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 验4—8] 氨的性质,注意观察现象。
现象:烧杯中的水由玻璃导管进入 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NH4Cl △= NH3 ↑ + HCl ↑ NH4HCO3 △= NH3 ↑ + H2O ↑ + CO2 ↑ (NH4)2CO3 △= 2NH3 ↑ + H2O ↑ + CO2 ↑
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 NH4Cl 、 NH4HCO3、 (NH4)2CO3 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 解都能产生NH3的,例如NH4NO3的分解: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保证 氨气纯度
④集气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白烟)
⑥干燥方法: 碱石灰(CaO和NaOH混合物)等碱性干燥剂 注意: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小结: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 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吸水性、脱水性的比较
性质
吸水性
脱水性
吸收物质中的游 吸收对 离水、水蒸气、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
象 结晶水,直接与 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水分子结合
本
质
与水发生水合作 用,放出热量
氨 硝酸 硫酸
2.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4HNO3
△ 或光照
O2↑ +2H2O + 4NO2↑
实验室制取氢气能否用活泼金属和硝酸反应制 得?为什么?
----演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与金属反应不放H2
(3).强氧化性
稀硝酸和浓硝酸都有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除Au、Pt外)反应: 硝酸与氢后不活泼金属反应: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a b
★结论:气体易被溶液或水 吸收(溶解)即可形成喷泉。
气体 HCl NH3 CO2、Cl2、SO2 NO2+O
2
吸收 剂
水或NaOH溶 液
水或盐 酸
NaOH溶液
水
2、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OHNH NH3+H2O所以氨水主要成分的 NH3· H 2O 4 △ NH3·H2 O == NH3NH ↑+H 化学式为 H 2O 3· 2O!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硝酸 硫酸 》
第四节《氨
1、自然界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氮气(N2)
2、
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高温、高压
氮的固定
人工固氮 N2+3H2 2NH 3 催化剂
(一)氨的性质
1.氨气的物理性质
冰块
氨 气 液氨
想想看:
(1)水为什么会向上形成喷泉?这说明了什么?
(2)胶头滴管中水有的作用? 使氨溶于水,形成压差 (3)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了什么? 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王水
浓HNO3和浓HCl(体积比为1:3)组成的混合物。 能使不溶于HNO3的金属如金和铂溶解。
高中化学 氨、硫酸、硝酸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课时1 氨气知识分层讲解学知识基础知识讲解敲黑板知识点 1 氨气【重点】1.氮的固定(1)氮元素的存在游离态:N2,占空气总体积的78%或总质量的75%。
氮元素化合态:硝酸盐等无机盐,蛋白质等有机物。
(2)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易错1】目前工业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即人工固氮的反应。
2. 氨气的物理性质及喷泉实验(1)氨的物理性质①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氨气的密度为0.771 g/L,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700体积NH3。
因此一般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③氨气的沸点为-33.5℃,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2)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示例1实验装置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含酚酞)的烧杯中打开橡胶管上的夹子,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烧瓶内液体颜色呈红色。
氮的循环【易错1】在判断氮的固定时,学生往往把由气态的含氮化合物转化为固态的含氮化合物的过程认为是氮的固定。
如:由氨气合成碳酸氢铵的过程。
喷泉划重点:氨气喷泉实验的解释①能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烧杯内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烧瓶;烧瓶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呈碱性。
②氨气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圆底烧瓶要干燥;③装置内气体的纯度要高。
3. 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O);常温下,一水合氨中有一小部分(约1%)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NH3·H2O NH4++OH-,或表示为:NH3+H2O NH3·H2O NH4++OH-。
高一化学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氨气的泄漏事件2007年1月25日下午1点10分左右,大兴区正大大发熟食厂冷冻车间的氨气管道突然泄漏,外泄的液态氨瞬间挥发成白色气柱冲出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
刺鼻的味道也弥漫到了附近的林校路上。
…消防员利用喷雾水枪稀释空气中的氨,地上的水流已经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
上在的材料告诉我们些关于氨的什么性质?你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吗?一、氨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
易液化(-33.5℃),液氨常作制冷剂。
实验4—8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液体烧瓶,形成;烧瓶中的液体呈色。
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使瓶内压强,瓶外的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很快到烧瓶,形成。
结论:①氨气水(1:700)。
②氨气水溶液呈。
知识迁移1 下列装置中都收满了NH3,你认为都能引发喷泉实验吗?知识迁移2 前面学过的气体SO2和Cl2,它们在水中溶解度都不大,你能有用它们设计出喷泉实验吗?好好想一想。
知识迁移3 你能设计出一个蓝色的喷泉实验来吗?思考: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氨溶于水后有无发生化学反应?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反应: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呈碱性,易挥发,且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NH3·H2O的不稳定性:思考:氨水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试着尽可能多写:思考: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后靠近,你预测将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哪些性质?(2)氨与酸的反应: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铵盐又叫铵态氮肥。
思考:有一位农民看到自己买的一袋碳酸氢铵化肥受了潮,就在太阳底下晒,等他下午去取时,发现少了许多,是谁偷了他的氮肥?铵盐可以做氮肥体现了铵盐的什么物理性质?铵盐的性质①铵盐都易溶于水②铵盐受热易分解NH4HCO3受热:NH4Cl受热:③铵盐与碱反应(NH4)2SO4 + NaOH:实质:(离子方程式)NH4HCO3 + NaOH:实质:(离子方程式)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氨、硫酸、硝酸
三、铵盐
物理性质:铵盐均溶于水,为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 ①、铵盐不稳定 NH4Cl = NH3↑+ HCl ↑ NH4HCO3 = NH3↑+ H2O ↑ +CO2 ↑ ②、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知识拓展· 氨水、液氨、一水合氨的比较 名称
化学式 分类 成分 联系
氨水
— 混合物
NH3、H2O、 NH3· H2O、NH4+、 OH-、H+
液氨
NH3 纯净物 NH3
一水合氨
NH3· H 2O 纯净物 NH3· H 2O
氨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中含有NH3 和NH3· H2O
(2)、氨与酸反应
NH +HCl = NH Cl 3 4 书p98页 (图4-28)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NH3 · H2O == NH3↑ + H2O 氨水中含少量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故能使酚 酞试液变红。
知识拓展
1. 氨水的主要成分:NH3、H2O、NH3· H2O、
NH4+、OH-、H+
2. NH3· 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水
3. NH4+和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两者反应
生成NH3· H 2O
问题探究
1、写出蔗糖遇浓硫酸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C12H22O11 =12C+11H2O 2、蔗糖分子中含有水,浓硫酸将水吸去使它 生成炭而变黑,这种说法对吗?试分析。 不对,因为蔗糖分子中没有水
一、硫酸
浓硫酸的特性 (3)强氧化性 ① 与金属的钝化:在常温下,铝和铁被浓硫 酸氧化时,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 化膜,阻止了内部金属与浓硫酸进一步反 应,这种现象叫做钝化。因此,工业上常 用铝或铁制的容器储存或运输浓硫酸。
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2)强氧化性: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 4HNO3(浓)+ Cu ═ Cu(NO3)2 + 2NO2 ↑ + 2H2O
H2SO4 ═
Zn H2SO4 +
Cu(OH)2 CuO BaCl2
2H+ + SO42变红
ZnSO4 + H2↑
CuSO4 + 2H2O CuSO4 + H2O BaSO4 +
@皮皮课件
紫色石蕊试液
2HCl
17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A.浓硫酸的特性:
① 吸水性: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 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 刺激性气味。
@皮皮课件
20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小贴士
有些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有些气体却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H2、O2、N2、CO、CO2、CH4、SO2、HCl、Cl2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① 碱性气体(NH3) ② 还原性气体(H2S、HI、HBr)
@皮皮课件 21
• 氧化非金属单质: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碳就被氧化成二 氧化碳,而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皮皮课件
24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4 硫酸的用途
@皮皮课件
25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5 硝酸
(1)不稳定性(易分解): 4HNO3 ═ 4NO2 + 2H2O + O2↑
高中教案化学氨硝酸硫酸
高中教案化学氨硝酸硫酸
化学-氨硝酸硫酸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氨硝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氨硝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
3. 能够运用氨硝酸硫酸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 氨硝酸硫酸的制备方法;
2. 氨硝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3. 氨硝酸硫酸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引入氨硝酸硫酸的概念和应用;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氨硝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实验操作:进行氨硝酸硫酸的实验制备,并观察其产物的性质;
4. 实践应用:根据实验结果和化学性质,讨论氨硝酸硫酸的应用领域;
5. 总结归纳:整理氨硝酸硫酸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该化合物的理解;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扩大知识面。
五、教学资源:
1. 课本资料和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图书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记录和报告;
2. 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
3. 小组合作和展示成果。
七、教学反思:
1. 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2. 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节氨硝酸和硫酸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
一、氨
(4)氨跟氧气反应
催化剂
4NH3+5O2
==== △
4NO+6H2O
玻璃棒 空气
铂丝 浓氨水
把烧红了的铂丝插入盛浓氨水的锥形瓶中(不接 触溶液)观察到悬在液面上的铂丝更加红亮, 同时有 红棕色气体生成, 并有白色烟雾产生, 试解释原因。
催化剂
4NH3+5O2 =△=== 4NO+6H2O 反应放热, 铂丝维持红热
液氨
氨气降温加压液化
混合物
纯净物(非电解质)
H2O、NH3 、NH3·H2O
NH4+
OH- H+
NH3
氨能否与酸反应?
(2)氨跟酸的反应
NH3+HCl ===== NH4Cl (现象: 白烟) NH3+HNO3 ==== NH4NO3 (现象: 白烟) 2NH3+H2SO4 = (NH4)2SO4 NH3+H+=NH4+(与酸反应的本质) (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Al3 + +3NH3+3H2O ==== Al(OH)3↓+3NH4+
②不稳定性酸的铵盐 △
NH4HCO3 ————H2O +CO2 ↑ +NH3↑
(B)铵盐与碱的反应 (NH4)2SO4 + 2NaOH ——△—— Na2SO4 +2NH3↑+2H2O △ NH4Cl + NaOH ———— NaCl + NH3↑ + H2O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
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喷泉实验,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喷泉实验。
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学习过程:1、氨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收集方法:(喷泉实验)观察思考:烧瓶内发生什么现象?氨气溶解只是一个物理过程吗?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
描述现象;分组讨论现象发生的原因。
实验现象:现象解释:a、实验成功的关键?b、进一步阅读教材实验4-8,利用该实验装置完成喷泉实验时,叙述引发喷泉实验的步骤。
c、氨气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具有那些性质?2、氨的化学性质a.氨气与水反应①写出氨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NH3•H2O的电离方程式。
②氨气的水溶液叫氨水,氨水中存在那些微粒?分组讨论分子:离子:③氨水与液氨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④如何证明氨水中有OH-?用什么方法检验氨气的存在?分组讨论b、与酸反应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思考:将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硫酸还会看到白烟吗?为什么?分别写出NH3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完同位互批NH3+HClNH3+HNO3NH3+H2SO4c、氨催化氧化思考:氨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可能具有那些性质?能与那些物质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3、氨气有哪些用途?4、怎样检验氨气?当堂检测:1、在1L1mol/L的氨水中()A、含有1mol NH3分子B、含NH3和NH4+之和为1molC、含1molNH3•H2OD、含NH3、NH3•H2O、NH4+之和为1mol2、下列气体易液化,遇挥发性酸冒白烟,而适宜作制冷剂的是()A. N2B. NH3C. NOD.NO23、在下面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成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可能分别是表中的()A(干燥气体)B(液体)A NO2水B CO24mol/LNaOH溶液C Cl2 饱和NaCl溶液D NH3 1mol/L盐酸4、以空气和氢气为原料,写出工业生产硝酸的的化学方程式。
第四节_氨_硝酸_硫酸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 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液氨所含 所以:液氨、H2O 、NH3· H2O(主要) 离子:NH4+、OH- 、 H+ (极少量)
注意:氨水中溶质是NH3,不是NH3· H2O ; 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类似的还有酒精
3Cu+8HNO3(稀) =3Cu(NO3)2+2NO ↑ +4H2O
3Cu+8H++2NO3 = 3Cu2++2NO ↑ +4H2O
反应较缓慢,产生无色气体,逸至试管口变为红 棕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
—
结论:
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氧化不活泼金属, 同时也体现了酸性。
试写出铁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p97页《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氨气
实验视频动画
酚酞试液
实验视频
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烧杯里的液体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美 丽的喷泉;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1∶700) 。使烧瓶内 气压急剧下降。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②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思考:喷泉停止后,为什么烧瓶不能被水完全充满? 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由于氨气是用向下排空气 法收集的,一定含有少量空气。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 不吸入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ρ(NH3)∶ ρ(空气)=17∶29 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水溶 液叫“氨水”
氨易液化→“液氨”,常作致冷 剂
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检验 SO2
变蓝色 证明含水
氨、硝酸、硫酸
教师辅导讲义
溶解于水且溶解速度O
实验室其它简易的制氨气方法:①将浓氨水滴入固体烧碱或生石灰中;②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
;NH4Cl
NaOH 。
的检验:取少量的铵盐,与强碱溶液共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色试纸变色,证明原
.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在如下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B. Ag+、NO3-、Cl-、K+
的混合液分为两等份:一份加入b mol烧碱并加热,恰好把的溶液,使沉淀反应刚好完全进行,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C ,D
中所用的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硝酸铵;②碳酸铵;③碳酸氢铵;④氯化铵;⑤熟石灰;⑥氢氧化钠。
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可以是__________(填选项编号),在只用一种药品制取氨气时,____________(选填下列仪器编号,固定装置省略)。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强酸物质在化学实验中常出现,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下面是由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
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
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
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氨的性质与制法;2、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四、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
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七、课时安排:3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氨、硝酸、硫酸PPT课件
NH3+HCl==NH4Cl; NH3+HNO3== NH4NO3;
2NH3+ H2SO4== (NH4)2SO4;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⑶氨与氧气反应:
⑶氨与氧气反应:
催化剂 4NH3+5O2==== 4NO+6H O 2 △
NH3· H2O不稳定,受热时容易分解为NH3和 H2O。不加热不分解.
NH3· H2O=== NH3↑+H2O
【探究实验】:
取两支玻璃棒,分别蘸取浓 氨水和浓盐酸后,再将两支 玻璃棒靠近,观察现象。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⑵氨与酸反应:
NH3+HCl==NH4Cl (白烟)
——此反应可检验NH3或HCl
稍后,德国化学家耐斯特通过理 论计算,认为合成氨是不可能的。因 此人工合成氨的研究又一次止步。后 来才发现,是能斯特计算时误用了一 个热力学数据,以至得到错误结论。
在合成氨研究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德 国另一位化学家哈伯知难而进,对合成 氨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实验,终于 在1908年7月在实验室里用N2和H2在600℃、 200个大气压下合成氨,产率虽只有2%, 但却是科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⑺干燥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
浓氨水
浓氨水
CaO或NaOH 方法二: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NH3· H来自O=== NH3↑+H2O
实验:
一支干燥的充满NH3的圆 底烧瓶,用带有玻璃管和 滴管(滴管预先吸入水)的 塞子塞紧瓶口。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 盛有水的烧杯里(水中滴有 酚酞溶液)。
高一化学必修一_氨_硝酸_硫酸
思考:为检验炭和浓硫酸的反应产物,提供下列仪器装 置,请按正确的顺序连接下列仪器,并说明理由.
B A
C
D
E F
△
2H2SO4 (浓) + C ==CO2↑+ 2H2O + 2SO2↑
浓H2SO4 无水CuSO4
木炭
品红 KMnO4 品红 澄清石 溶液 溶液 溶液 灰水
(3)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 会产生氢气。 酸性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并加热,
强氧化性
会产生SO2.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 制HCl气体。
难挥发性
2. 工业上拟用铜和硝酸来制备Cu(NO3)2, 下 面有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生产方案:
甲方案: Cu+浓HNO3→蒸发结晶 乙方案: Cu+稀HNO3→蒸发结晶 丙方案: Cu 空气加热 CuO HNO3 蒸发结晶
硫酸与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
HNO3=H++NO31、使指示剂变色:
H2SO4=2H++SO42-
稀硫酸与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H++OH-=H2O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H++CuO=Cu2++H2O 4、与盐反应: 2H++CO32-=H2O+CO2
浓硫酸 1. 物理性质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酸性、氧化性
②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 2H2O+4NO2↑+CO2↑
阅读资料卡片:王水
练习
高中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7级李家桔教学设计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教材内容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一课时—氨的性质。
氨及氨盐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本节课新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新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之旅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氨这种物质。
在呈现基础知识时,教材并不是很直接地给出氨的性质,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完成对氨的性质的学习,在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之后,教材还呈现了氨在化工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最后展示的了氨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这样的知识呈现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对氨的学习网络化,而且能让学生感觉所学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让知识体系很轻松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来,而又不显得枯燥无趣。
从此可以看出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硅、氯、硫三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初步具备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这一重要的理论知识,可以比较容易的掌握氨的一般性质,但是对于氨与水的反应、铵的分解,由于反应复杂,不易掌握。
本节课内容是非金属元素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作用,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结合类比教学方法完成对氨的性质的掌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方法对物理性质的建构,之后通过对比、演示等方法完成氨的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学习,同样采用探究式的方法完成对氨的制法的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氨的用途及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完成对氮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氨的性质的建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氨的物理性质的实验探究,学生能描述氨的物理性质,并知道形成喷泉实验的本质。
氨、硝酸、硫酸
氨、硝酸、硫酸学习目标:1.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2.掌握浓硫酸与Cu、C的反应。
3.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浓硫酸的氧化性。
4.知道冷的浓硫酸与铁、铝的钝化作用。
5.学会SO42-的检验。
重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详解知识点1、氨1、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极易溶于水。
氨的化学性质(碱性)(1)氨与水的反应: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想一想: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分子:离子:(2)氨与酸反应使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
现象:解释:2、铵盐的性质(1)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氯化铵受热分解):(2)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与氢氧化钠反应)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利用氨盐与碱反应的性质制取氨气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集满。
环保措施:用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
干燥方法:用碱石灰(NaOH和 CaO)干燥。
例1.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例2.(双选)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例3.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
迁移1.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 、CO 2、NH 3、HCl 、H 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氨的实验室制备 (2)、氨的实验室制备 )、
△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检验: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检验: 试纸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 产生白烟 思考1: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好吗? 思考 :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好吗? 氢氧化钠易吸水,易结块,不易产生NH 氢氧化钠易吸水,易结块,不易产生NH3; 热的氢氧化钠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热的氢氧化钠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氨的实验室制备 (2)、氨的实验室制备 )、
△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检验: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检验: 试纸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 产生白烟 思考2:能否用浓硫酸干燥NH 思考 :能否用浓硫酸干燥NH3? 氢氧化钠易吸水,易结块,不易产生NH 氢氧化钠易吸水,易结块,不易产生NH3; 热的氢氧化钠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热的氢氧化钠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与某些盐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 2H++ CO32- = + H2O + CO2↑
2、浓硫酸 (1)浓硫酸脱水性 、 浓硫酸脱水性
滴有浓硫酸的纸(或木条) 滴有浓硫酸的纸(或木条) 炭化变黑。 炭化变黑。 解释:滤纸(或木条)的主要成 滤纸(或木条) 份是纤维素,由碳、 份是纤维素,由碳、氢、氧三 把少量浓硫酸 滴在纸上或用 种元素组成,浓硫酸能把滤纸 种元素组成, 一根木条蘸 中的氢、 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 浓硫酸。 浓硫酸。 去。
课堂反馈
3. 如图装置中 , 干燥烧瓶中盛有 . 如图装置中, 某种气体, 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 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 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 止水夹。 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 是( A ) A.Cl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饱和食盐水) . 饱和食盐水 B.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 含石蕊) . 含石蕊 C.HCl(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含石蕊) . 含石蕊 D.S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溶液) . 溶液
12C + 11H2O
2H2SO4 (浓) + C 浓 = CO2 + 2H2O + 2SO2
结论: 结论:
体现出浓硫酸的脱水性和 体现出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 脱水性
(2) 浓硫酸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现象:
加热能反应, 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 体能使品红褪色, 体能使品红褪色,使石蕊溶液 变红;溶液稀释后呈蓝色。 变红;溶液稀释后呈蓝色。
)、氨与酸反应 (2)、氨与酸反应 )、 书p98页 (图4-28)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页 - )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 盐酸里蘸一下, 盐酸里蘸一下,然后使两根玻璃 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现象 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现象 );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实验结论:氨水挥发的 与盐酸挥发的HCl 实验结论 氨水挥发的NH3与盐酸挥发的 氨水挥发的 化合生成固体小颗粒NH4Cl的缘故。 的缘故。 化合生成固体小颗粒 的缘故 NH3+ HCl =NH4Cl
氨
第四节 硝酸 硫酸
一、氨 1、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
自然固氮:豆科植物固氮 自然固氮: 雷雨天产生一氧化氮气体 人工固氮: 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高温高压
N2 +3 H2
催化剂
2NH3
当堂训练
2. 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 . 固定的是( ) 固定的是 B A.N2→NO . B.NH3→NH4NO3 . C.N2→NH3 . D.N2 → NO .
实 验
结论: 结论:
浓硫酸有脱水性
问题? 问题?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 吸水性是指浓硫酸直接与水分子结合。 吸水性是指浓硫酸直接与水分子结合。 吸收现成的水 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将许多有机物中的 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反应生成水
3、氨的化学性质 、
在氨的喷泉实验中,为什么能形成喷泉? 在氨的喷泉实验中,为什么能形成喷泉? )、氨与水反应 (1)、氨与水反应 )、 NH3 + H2O 或 NH3 + H2O NH3·H2O NH3·H2O NH4+ + OH很不稳定, 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4+ + OH-
NH3 · H2O == NH3↑ + H2O 氨水中含少量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 氨水中含少量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故能使酚 酞试液变红。 酞试液变红。 变红
2、氨的物理性质 、
氨在自然界中,是动物体, 氨在自然界中,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 腐败的产物。 腐败的产物。 无色、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 : 比空气轻 极易溶于水(1:700) ) 氨常作致冷剂
为什么氨常用作致冷剂? 为什么氨常用作致冷剂?
氨易液化(沸点 氨易液化(沸点-33. 35 ℃)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稀硫酸和硝酸的通性 、
使指示剂变色: 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使指示剂变色: 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紫色石蕊试液 硝酸除外) 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硝酸除外)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H++ OH -= H2O
+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H++ CuO = Cu2++ H2O
无水硫酸铜 变蓝色 证明含水
品红 溶液 褪色
酸性高 锰酸钾 溶液 褪色
4、铵盐 、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铵盐均溶于水 均溶于水, 铵盐均溶于水,为白色固体
当堂训练
3.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 .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 散速度越快。 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 散速度的实验, 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 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 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甲是浓氨水,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甲是浓盐酸,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甲是浓氨水,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甲是浓硝酸,
课堂反馈
4.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 . 是(B ) 所有铵盐中, 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 -3价 价 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 ③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铵盐都能与碱反应, 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 应 A.①③④ B.②③④ . .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
(1)浓硫酸脱水性 浓硫酸脱水性
现象: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出大 量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量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
验
反应:
C12H22O11
△ 浓硫酸
在烧杯中 放入少量蔗糖, 放入少量蔗糖, 用少量水调成 糊状, 糊状,注入浓 硫酸, 硫酸,用玻棒 搅拌。 搅拌。
实 验
在试管中 放入一块铜片, 放入一块铜片, 加入少量的 浓硫酸,加热。 浓硫酸,加热。 通入品红溶液, 通入品红溶液, 检验放出的气体; 检验放出的气体; 再通入紫色的 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 把反应后的溶 液倒在水中稀释。 液倒在水中稀释。
①与金属反应
2e0 +6
△ +2 +6
+4
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
)、氨与酸反应 (2)、氨与酸反应 )、 NH3+ HNO3=NH4NO3 2NH3+ H2SO4=(NH4)2SO4 NH3+ H2O+CO2=NH4HCO3 )、氨的催化氧化 (3)、氨的催化氧化 )、 4NH3+ 5O2 = 4NO+6H2O (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催化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氨水和液氨有什么不同?氨水中含有哪些微粒? 氨水和液氨有什么不同?氨水中含有哪些微粒? 液氨是液态的氨, 纯净物。 液氨是液态的氨,是纯净物。 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 混合物。 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氨溶于水中,大部份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 氨溶于水中,大部份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 一水合氨小部份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NH3 + H2O NH3·H2O NH4+ + OH-
课堂反馈
1.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 . 共存, 共存 , 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的是( ) 收集的是 D A.NO和 A.NO和O2 B.HCl和NH3 . 和 C.H2和CO . D.SO2和CO2 .
课堂反馈
2.(易)下列反应中,通入的 . 易 下列反应中 下列反应中, 气体物质只作为氧化剂的是 ( C ) A. A.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 B.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 C.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 D.氨气通入水中 .
还有哪些物质也可作致冷剂? 还有哪些物质也可作致冷剂? 还有氯气(沸点-34. 6 ℃) 二氧化硫(沸点 二氧化硫(沸点-10 ℃) 还有氯气(沸点
书p97页《实验 -8》氨的喷泉实验 页 实验4- 》
氨气
酚酞试液
书p97页 《实验 -8》 页 实验4- 》 填写空白处
氨的喷泉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见书 实验现象 现象: 实验现象:形成红色的喷泉 实验结论 )氨气极易溶于水; 结论( 实验结论(1)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 使得烧瓶内的压强减小, 后,使得烧瓶内的压强减小, 外部压强增大; 外部压强增大;外面的液体被压 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2)氨气溶于水显碱性,酚酞试液变红。 )氨气溶于水显碱性,酚酞试液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