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ppt大赛获奖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ppt省优获奖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ppt省优获奖课件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是我国文 学史上的瑰宝。它的内容非常丰富,题 材十分广泛,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 的社会风貌。 《陌上桑》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 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 传说性。
敷( fū ) 笼系( xì ) 堕( ) 髻( jì ) duò 缃(xiāng) 绮( qǐ ) 襦( rú ) 捋( lǚ ) 髭( zī )须 著(zhuó ) 帩( qiào )头 踟蹰(chí chú ) 隅( yú ) 倭(wǒ )
• 1.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 明确:罗敷采桑、罗敷拒诱。 • 2.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 可以看出来? • 明确: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 劳动女性。 •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敷善蚕桑,采 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 余”。
• 3.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 有何作用? • 明确: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 裙,紫绮为上襦。” 以罗敷器物的精美和服饰的光艳映衬 罗敷的美丽。
鞠 躬 尽 瘁 , 死 而 后 已
思考:
各小标题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法指导:
快速浏览课文 筛选重要信息
内容概括
• 小标题Leabharlann :接受使命 • 小标题二:艰苦创业 • 小标题三:身先士卒
小组讨论:
在邓稼先的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 么? 要求:每一个同学只说一点,尽量挖掘 得深一点;引用课文相关语句进 行说明。 学法指导:细读时用“——”勾画出给 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和一 些好的词语。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各国发明原子弹到氢弹的间隔时间表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ppt大赛获奖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ppt大赛获奖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 (2)表现了罗敷不畏强权,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7.罗敷是从哪几个方面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1)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2)雍容富贵: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3)步步高升:“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 (4)仪表堂堂:“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5)风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 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 “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4)邓稼先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 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力、坚定的意识和 坚强的信念。
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并且把专家全部撤走 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武器。 又如,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做 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再如,有一次,地下核 装置试验时,突然测不到信号,在这危急关头,邓 稼先带领大家讨论到天亮,凭着勇进的胆识、稳健 的判断力做出现场处理的决定,并顺利排除故障。
读过课文,你们认为在本文 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2)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 (3)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细腻; (4)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本文以邓稼先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 文章不仅仅写了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 物精神。三个部分各有侧重,这样写,既能使读者 了解整个过程,又有重点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 神。每个局部各有侧重,而全文整体上又比较全面 地展现了人物的面貌。
你自己的家室,我有我自己的丈夫。我的丈夫在东方做官,出入 有千车万马随从,我的丈夫走在最前头。我的丈夫有什么标志呢? (请看呐):他跨着一头大白马,还有黑色的小马随从。大白马 尾巴上系着青丝绦,黄澄澄的金饰妆点着马头。腰上佩着辘轳剑, 高贵可值千千万万。十五岁时做了小吏,二十岁时做了大夫,三 十岁时做了侍中郎,四十岁时做了一城的长官。夫婿长得白白净 净,须发疏密得体,步履从容,落落大方,座上众人都说夫婿不 一般。

两弹元勋邓稼先__教学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__教学课件

游天安门部分
1、望着共和国的旗帜在蔚蓝色的天空高高飘扬, 他的胸膛涌动着强烈的自豪感。 2邓稼先点点头,说:“怎么不行?你不知道今 天是国庆节?” 3说完,邓稼先从远到近,从西到东,围着那杆 国旗奔跑起来。那种喜悦之情,真像孩童一般。 他轻声低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 举手致意,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全部交给 国旗。这是一颗科学家的心,永远鲜红,永远跳 动。啊,国旗,这是他的心之旗。 (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为什么我们以往被人称做“东 亚病夫”?为什么我们会任人宰 割而不得自保?今天我们为什么 又被称为武力强国?这都跟一批 人有关,他们是一群默默奉献的 科学家,其中有一个响亮的名 字——邓稼先
1964年10 月16日, 中国在新 疆罗布泊 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 弹。
1967年6月17 日在新疆罗 布泊,中国 爆炸了第一 颗氢弹。从 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爆 炸第一颗氢 弹,中国只 用了2年零8 个月的时间, 其速度是世 界上最快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 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 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 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 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 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生字词: 邓 稼 尿 陌 厢 勾 袜 辈 献 奴 隶
求学部分
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那一年,他只 有二十六岁(年轻有为学业有成) 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 国的路程。(这句话体现了他强烈的爱 国热情) 那一次他只带了两样礼物。。。。。。 另一件准备送给他日夜思念的祖国。 (一心只有祖国的荣誉,真切地表现了 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研制两弹部分
他多次向同志们表示: 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子无 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为 这个现身是值得的!(刻苦钻研、忘我工 作、无私奉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

发展阶段
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继续 推进核武器的发展,提高核武
器的质量和数量。
现代化阶段
90年代至今,中国开始对核 武器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核
武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邓稼先在核武器发展中的贡献
领导作用
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 领军人物,为中国的核武器发
展做出了重要的领导贡献。
关键技术突破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中取得了 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为中国 核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声誉
邓稼先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可,被誉为“两弹元勋”。
02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 展
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 探索核武器的发展,初步建立
了核工业体系。
突破阶段
60年代,中国成功研制出第 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标志着中 国成为拥有核武器能力的国家
艰苦奋斗
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艰苦 奋斗的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树立了榜样。
邓稼先的国际影响
国际声誉
邓稼先在核物理学领域享有崇高 的国际声誉,他的研究成果得到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国际交流
邓稼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为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树立了
良好的形象。
国际合作
邓稼先倡导并推动了我国与世界 各国的科技合作,为我国科技事 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经历
邓稼先先后在西南联大、 美国普渡大学学习,获得 物理学博士学位。
回国效力
邓稼先在1950年回到祖国 ,投身新中国的科研事业 。
邓稼先的成就
两弹元勋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开拓者和 奠基人之一,邓稼先在原子弹、 氢弹的研发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共72张PPT)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共72张PPT)
问题 3.作者为什么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邓稼先” 传的 背景音乐?
烘托邓稼先贡献的伟大。 作者用他一生都喜欢的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曲作 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国民族历史的这一 伟大转变联系了起来。
永恒的骄傲
•这一部分作者为什么用四个破折号引出四段?
作者以四个破折号,引出自己对邓稼先的怀念和评 价。破折号在这里起到了列举分层的作用,各自独 立成段,同时在语义上又层层递进。前两个评论紧 扣“永恒”二字,尽管他去世了,但无论是邓稼先 的精神还是他对社会的贡献,都已获得了永恒,这 才是最有价值的,后两段评价进一步指出:邓稼先 之所以能够做出永恒的贡献,是因为他有着明确的 人生目标,他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都是自己的选 择,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走完了自己想走的人生 之路,因此他是幸福的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日军屠杀大连、 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 平沙无垠,敻不见 人。河水萦带,群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 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 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山纠纷。黯兮惨悴,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第六部分:全文的总结,高度评价邓稼先同志的一生。
第一部分:在列举一个世纪中国的屈辱历史,中国 人站起来后,推出了鲜为人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 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 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 大贡献。肯定他的地位,赞扬他光辉的一生。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 邓稼先的人品。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领导导弹研发
邓稼先领导了我国导弹的研发工作,成功研制出多款导弹,大大 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推动导弹技术发展
邓稼先的贡献对于推动我国导弹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得我国在导弹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邓稼先在空间科学方面的贡献
研究空间科学
邓稼先在空间科学方面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勤奋学习
邓稼先先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不 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勇于创新
邓稼先先生在科学研究上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自我,我们应该培养 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科技推动进步
邓稼先先生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更加深 入地认识到科技对国家繁荣和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两弹一星”的历史意义
1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影响力。
3
促进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 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
03
邓稼先在“两弹一星”中的 贡献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方面的贡献
突破关键技术
01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方面,成功突破了关键技术,为我国核武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未来的科技发展需要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完美 融合,这是我们期待的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科技发展应该关注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 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童年与青少年时期
邓稼先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和求知欲。他曾 就读于昆明市文正书院和北京崇德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 前茅。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⑨ 两个月后,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那一年,他只有二十六岁。 • ⑩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 国的路程。那一次,他只带了两样礼物: 几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和满脑 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一件是要送给他 朝思暮想的父亲,另一件准备送给他日夜 思念的祖国。
体现邓稼先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

说完,邓稼先从远到近,从东到 西,围着那杆国旗奔跑起来。那种 喜悦之情,真像孩童一般。他轻声 低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 们„„”他举手致意,把自己对中 国的忠诚和热爱全部交给国旗。
“奔跑”、“低唱”、“举手致意” 生动地展现了一位爱国科学家为了祖国 不再受屈辱,为了祖国统一的繁荣昌盛, 甘愿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祖国的赤子 情怀。在他的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邓稼先的高尚品质:
•不畏牺牲,甘愿奉献。 •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
•热爱祖国,尽忠保国。
15 邓稼先微笑着说:“没有。组 织上不要再为我麻烦了,也不要给国 家再浪费了。”
场面描写衬托出邓稼先献身祖国、
献身科学事业的义无反顾的精神。
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 上了回国的路程。
体现了邓稼先报效祖国
无私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科学 情怀


15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往事仿佛像昨天刚
刚发生的一样,还是那么新鲜,那么让他激动不 已。望着共和国的旗帜在祖国蔚蓝色的天空高高 飘扬,他的胸膛涌动着强烈的自豪感。 • 16但是癌症扩散的阴影,又将他拉回到现实 中。他预感到这是最后一次来天安门,最后一次 向共和国国旗告别了。 • 17警卫员心疼地问他:“您……能行吗?” • 18邓稼先点点头,说:“怎么不行?你不知 道今天是国庆节?” •

12那是建国后中国最为困难的一段历史时期。全国 许多地方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公 开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中国核武 器研究的领头人,他多次向同志们表示: • 13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 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 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 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 14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罗布泊腾空升起了一 朵蘑菇云,全世界都为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所震惊。 此后,他又马上投入到氢弹的艰难研制工作中去了。? •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
为什么我们以往被人称做 “东亚病夫”?为什么我们会 任人宰割而不得自保?今天我 们为什么又被称为武力强国? 这都跟一批人有关,他们是一 群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其中有 一个响亮的名字——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 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 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 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 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游天安门部分 • “奔跑”“低唱”“举手致意”生动 的展现了一位爱国科学家为了祖国不 再受屈辱,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甘 愿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国家的赤子 情怀。在他的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 一切。
问题探究
1、课文写了邓稼先那些高贵品质? 2、“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在极其艰 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和第一颗氢弹的,正如古诗所说“宝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认为是顺境出成就还是逆境出成就。 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 求学部分
• 体现了他年轻有为,学业有成
• 研制“两弹”部分 • 邓稼先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体现了他刻苦钻研、忘我 工作、无私奉献
1964年10 月16日, 中国在新 疆罗布泊 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 弹。
1967年6月17 日在新疆罗 布泊,中国 爆炸了第一 颗氢弹。从 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爆 炸第一颗氢 弹,中国只 用了2年零8 个月的时间, 其速度是世 界上最快的。
知识拓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想一想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邓 稼先是一个:热爱祖国、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 私奉献的科学家,他为中 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 的一切。
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 家,为他(她)写一篇小 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邓稼先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 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力、坚定的意识和 坚强的信念。
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并且把专家全部撤走 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武器。 又如,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做 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再如,有一次,地下核 装置试验时,突然测不到信号,在这危急关头,邓 稼先带领大家讨论到天亮,凭着勇进的胆识、稳健 的判断力做出现场处理的决定,并顺利排除故障。
通讯的种类
按内容分: 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 讯。 按形式分: 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 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 记、散记、采访札记。
速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抓住文章中关键性的语句
提示
2.文章的小标题
【问题三】作者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么?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它是以邓稼先参与“两 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 到原子弹的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在 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了人物的精神。
【问题四】课文表现出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 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 私奉献。 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 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脚的优秀青年物理家, 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 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 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 在公众场合销声匿迹。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辛苦、不怕牺 牲、淡泊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如: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 的问题前,他鼓励周围的年轻人。 再如:跟科技人员在排除故障的第一线没 日没夜地干,试验成功后,在庆功会上晕倒, 一量血压竟然是零。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 工作,关系重大。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 造过原子弹,无所谓什么权威。 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 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 “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读过课文,你们认为在本文 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2)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 (3)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细腻; (4)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本文以邓稼先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 文章不仅仅写了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 物精神。三个部分各有侧重,这样写,既能使读者 了解整个过程,又有重点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 神。每个局部各有侧重,而全文整体上又比较全面 地展现了人物的面貌。
含辛茹苦
(rú)
(zhēn)
销声匿迹 风尘仆仆
(nì)
蓦地
聂荣臻
(pú)
寥寥无几
(liǎo)
国破家亡: 国家覆亡,家庭毁灭。
水落石出: 比喻到了一定的时候,事情就会真相大白。
风餐露宿: 在风中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 •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 (3)使文章脉络清晰。 • (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 (5)突出主题。 • (6)为下文作铺垫。 • (7)突出中心思想。 • (8)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作者介绍
顾迈南,女,汉族,1931年11月生于山东章丘。新华 社专职科学记者。 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 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长篇通讯和特写著称,而且被 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在此期间,还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 视连续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 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两弹”元 勋邓稼先》、《非凡的智慧人生—著名科学家采访记》、 《突破“禁区”采访邓稼先》等。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问题一】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 的三部分主体内容共同而成。
【问题二】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 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个“大炮仗”)写邓稼先先接受使 命,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 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 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 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好处:有助于 情节的展开, 刻画人物性格, 补充背景材料, 使人物形象生 动完整,突出 其某个特点, 或交代细节, 从而升华主题。
作 者 介 绍
邓稼先(1924-1986),著名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安徽怀宁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 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 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领 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 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 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 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 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 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 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 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 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 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 的奠基者。
原 子 弹
1964年 10月16日, 中国在新 疆罗布泊 爆炸了原 子弹。
氢 弹
1967年6月 17日在新疆罗布 泊,中国爆炸了 第一颗氢弹。从 爆炸第一颗原子 弹到爆炸第一颗 氢弹,中国只用 了两年零八个月 的时间,其速度 是世界上最快的。
字词掌握:
和泥 (huó)
王淦昌
(g à n ) (mò)
文体常识
• 体裁:通讯
•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 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 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 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 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 更系统。
通讯的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3)较弱的时间性。 (2)报道的客观性。 (4)描写的形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