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_1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自查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目标和任务:1. 目标:通过联合村庄和户主的力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2. 任务:a. 探索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b. 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c. 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自查项目及自查情况:1. 农村产业发展:a. 是否开展产业调研,了解村庄和农户的产业情况,有无发展潜力。
b. 是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c. 是否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帮助村庄和农户建立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
d. 是否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2. 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a. 是否组织培训班或技术培训,提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b. 是否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a. 是否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供水、电力等。
b. 是否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
c. 是否关注贫困村庄和困难农户,加强帮扶工作。
三、自查结果及问题整改意见:根据自查情况,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和不足之处:1. 产业发展方面:a. 部分村庄和农户缺乏产业调研和规划,导致发展方向不明确。
b. 缺乏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措施和支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意见:a. 加强产业调研和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b. 制定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和措施。
2. 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方面:a. 培训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
b. 技术指导不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意见:a. 加大培训资源投入,增加培训班和技术讲座的数量。
b. 加强技术指导团队建设,提高技术指导的质量和覆盖面。
a. 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
b. 部分贫困村庄和困难农户的帮扶工作不够到位。
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认识与体会
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认识与体会区农机推广站许吉明在万物复苏的初春季节,省委发出了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号召,犹如一股春风吹拂着陇原大地,春雨般地滋润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田。
作为一名基层农机推广战线的人员,我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系统学习了省、市、县委和工商系统各级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参考阅读了有关理论和实施报道资料,深感耳目一新、激情满怀。
并且,按照组织的统一部署,我先后三次奔赴联系的贫困户大满镇马均村八社李玉金家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帮助实施致富计划,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下面,我就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几点感想。
并把学习用于自己的工作之中,下面总结我本人近期学习心得与体会: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本质与意义。
所谓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就是指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通过联村联户来实现富民兴陇,实现甘肃扩越是发展,使得2020年甘肃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人们生活宽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这一战略是在新时期甘肃面临机遇叠加期、黄金发展期和奋力发展期提出的一项扩越是发展战略,是一项超常规发展的战略举措,此项措施深得人心,必将为甘肃的发展创造新的动力和美好的未来。
此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重大行动的实施是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之所在,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同时,这也是甘肃省情的紧迫任务之所在,由于我们贫困程度高,贫困面积广,贫困人口多,所以实施这样一个政策会对甘肃省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重要作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战略的实施是群众呼声和为民造福之所系,多少年来,甘肃人民以“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不断努力,但是还是没有追赶上其它省份,我以我们实施这个政策是人们的急切需要。
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这是转变职能和改进作风之所系,甘肃省作为一个落后的省份,政府职能转变慢,有些政府机关做事拖拖拉拉,了解老百姓实际情况少,拍脑袋出政策,所以通过此次行动了解实情,接地气,锻炼干部。
乡镇最新双联联村联户工作汇报(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
达板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情况汇报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镇按照州、县委的统一部署,早动员、早安排,明确任务,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现汇报如下:一、“联村联户”基本情况达板镇位于东乡县东段,是东乡县的“东大门”,全镇共辖11个行政村,105个合作社、5158户、25256人,2011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04元。
目前,各单位在我镇联系贫困户303户,占到全镇总户数的5.87%。
这次行动联系我镇各村的县级领导2人,分别联系3户。
上级单位共有9个,其中省上单位1个(甘肃日报社,帮扶123户),县上单位8个(人武部联系崔家村10户,园区管委会联系达板村17户,团委联系红庄村9户,医保局联系红柳村14户,交通局联系黑石山村27户,工会联系陈家村10户,县志办联系甘家村16户,机要局联系下科妥村8户。
我镇干部联系帮扶63户)。
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情况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达板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达板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双联”行动中。
(一)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安排部署及时组织全镇、村干部收看了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关于“双联”行动的重要讲话。
州、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后,镇上立即行动,及时组织召开了达板镇开展“双联”行动动员大会,号召全镇上下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贯彻省、州、县委关于行动开展的要求,全身心投入到行动当中去,切实增强了开展“双联”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我镇开展“双联”行动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
(二)精细化指导部署,扎实有序推进一是加强宣传引导。
为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全镇共悬挂横幅18条,粘贴标语10条,在主要路口设置永久性宣传牌6面,召开各类动员培训会10场,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工作,使这项活动在我镇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最大限度的取得各类人群的支持和拥护,在全镇上下形成了“双联”行动的良好氛围。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努力推动泾川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思路 , 加快农业产 业化进 程 , 真正 使人 开发 , 在产业链 的各个环 节增 收致 富。
三是把农 业结 构调整 的着力 点放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 多方促进农 民增
( ) 一 创新发展理念 。 深入研究县域
农” 发展上台阶 、 基层基础更牢 固 , 为推 在果 畜互支互促上 。 针对种植业与工业 收致 富 , 努力实现同步小康 目标。 动 全县经济 社会转 型跨越 发展奠 定坚 衔 接链条 短 、 出效益 低的 问题 , 产 充分 文 明和谐新 泾川建设进程 。
化发展 的要求 , 充分发挥果品 、 畜牧 、 蔬 人 手 , 全面提 升劳动者 能力 ; 利用 资源 观 念 , 广泛参 与产 业开发 , 真正把 劳动 菜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 , 找准农业与工 优 势 , 发展文 化产业 , 统筹 规划和 建设 力 资源链接 在工业和农 业之 间的产业 6 发展 ・ 月刊
月 度 聚 焦
FZA ・UD J I AH NYE U J 0 UA
开 展¨ 联村联 户、 民富 民’ ’ 行动 努 力椎 动 泾 川县 经 济社 会 转 型跨越 发展
口 李金 中
多方满足群众 开展 “ 村联户 、 联 为民富 民” 行动 , 业 最紧密 的结合点 ,持续扩 大招 商引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
是工农融合的理念。 坚持用工业
路 上下功夫
济模式 , 以果产业规模扩张 、 条延 伸 、 化 的理念谋 划农 业力转 移 , 农 找准农业 与工业 当前 ,泾川最 大的矛 盾是发 展不 效 益提升带 动畜牧养殖 ,
足, 最大的任务是加快发展 , “ 在 联村联 进果产业提 质增效 , 着力改变 以传统种 最 紧密 的结合点 , 加快构建 以农产品生
联村联户连民心 为民富民奔小康 推动渭源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实 力 、 信 力 , 切 党 群 、 群 关 公 密 干
系 ,推 动全 县 经济 社会 跨 越式 发
展 ” 主 要 内 容 的 “ 送 三 问 三 提 为 三 高 两 密 切 一 推 动 ” 动 , 县 、 两 活 从 乡
级抽 调 千名 党员 干 部和 专业 技 术 人员 , 深入 乡村 社 , 围绕县 委 、 政 县
狠抓措 施落实 , 确保 了活动有 “ 手” 行动 有“ 抓 、 助力” 。
一
一
步拓展和深化“ 双联” 行动 内涵 , 结合 行动开展 , 加 把
按照县委 、 县政府 “ 两年 打 是联 感情 , 在行动 开展 中 , 切实 做到扑下 身子 、 放下 快发 展始终作为工作 主题 ,
架子 , 和农 民群众建立 良好关 系。省 上行 动伊 始 , 副省 基础 、 三年上台阶 、 五年大发展” 目标定位 , 的 以邓小平 “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以转 长成辉 冒雨 顶雪 ,深入联系点莲峰镇绽坡村 和 5户联 理论 、三个代表 ”
贫致富任重道远。这些情况表明 , 要与全省 、 国同步实 道方案》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 , 全 , 通过多种形式 , 广泛
21 0 2年第 0 9期 / 总第 2 3期 6 7
月 度 聚 焦
FzA ・UDJ I0 AHNYE U J UA
宣传 , 鼓劲造势, 在全 县上下形成了社会高度关注 、 干部 增 加农 民收入 。截至 目前 ,各 级帮扶干部深入联系村 倾心投入 、 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 围, 双联” 使“ 行动家喻 户 , 立足春耕 备耕 , 举办种养 技术培训 2 3场 ( )发 2 次 ,
济 社 会 发 展 的新 台 阶 。 二 、 绕 重 点 任 务 , 化 工 作 围 强 措 施 。 步 推 进 行 动 有 序 开 展 稳
甘谷县安远镇
甘谷县安远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干部职工帮扶工作打算户主姓名:杨全福联系电话:帮扶干部:张驰联系电话:189938471**一、家庭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户主杨全福,系安远镇厚家坪村**组,家中共有**口人,住房面积**m2,耕地面积15亩,林果面积**亩。
主要种植作物冬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农业种植效益低。
导致该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户主妻子常年患病,户主和儿子不能外出打工,小女儿正在读书,两个孙子年幼需要人照顾,家庭无固定经济收入。
二、规划年限:2012-2020年三、分年度帮扶计划2012年:1、根据农时季节需要和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农户提供粉锈宁、阿维菌素等农耕生产物资并发放技术资料;粉锈宁3包,需资金5.4元,阿维菌素3瓶,需资金21元。
2、种植双垄沟玉米8亩,种植线辣椒0.8亩,地膜洋芋1亩,共需资金3122元,其中帮扶资金835元,农户自筹资金2287元,并为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3、帮扶陇薯6号15公斤,争取两年扩繁后,马铃薯的品种得到更新换代,品种结构得到优化。
2012年底,农业纯收入将达到13000元,户主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收益3000元,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600元以上。
2013年:1、种植双垄沟玉米6亩,线辣椒2亩,地膜穴播小麦3亩,以上各项需资金3764元,其中帮扶资金1077元,农户自筹资金2597元。
2、户主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收益4000元。
2013年底,农业纯收入将达到13800元,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967元。
2014年:1、种植双垄沟玉米6亩,线辣椒2亩,地膜穴播小麦2亩,共需资金4018元,其中帮扶资金1148元,农户自筹资金2870元。
2、户主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收益11000元。
2014年底,农业纯收入将达到14800元,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300元。
2015年:1、种植双垄沟玉米6亩、线辣椒2亩、地膜穴播小麦2亩、地膜辣椒2亩、地膜洋芋3亩,共需资金4696元,其中帮扶资金884元,农户自筹资金3812元。
关于联村联户开展情况报告
关于联村联户开展情况报告全省“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委按照省、市委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强宣传动员,精心组织,完善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双联”工作。
现按照市委“双联”工作考核方案,将我委“双联”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下发之后,我委党委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委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把“双联”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主任为组长,县级以上干部为成员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设立了协调保障组、计划安排组、活动督查组、政策宣传组等四个工作组。
每个组都进行了任务分工,责任到人,确立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协调解决帮扶问题的工作机制,各小组之间相互配合、统一协调,从而形成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党委统一领导,各科室各司其责,干部积极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按照市委“双联”工作方案,我委先后制定印发了《市工信委关于成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的通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市工信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近期工作安排》、《市工信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宣传工作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保我委“双联”行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二、加大学习宣传,深入摸底调研全市“双联”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委及时召开了“双联”动员大会,采取集中教育、学习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认真领会省、市委的政策精神,先后多次学习、传达、省委、市委“双联”行动实施一系列文件精神和惠农政策,使我委每个干部职工都能明确“双联”行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做到每个职工都能熟悉相关政策的目的。
同时,在联系村村庄、交通要口及村委会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26条,悬挂横幅14条、出黑板报2处各3期,在公路两旁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5条处,发宣传单3次180张、宣传册70份,对联系村的农民群众进行了广泛宣传。
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几点思考
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几点思考摘要:甘肃省委提出,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
这是全省干部深入基层实践,走群众路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推动党群干群和谐关系的重要之举,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之所在,这是甘肃省情和紧迫任务之所在,这是群众呼声和为民造福之所系,这是转变职能和改进作风之所系,这是培养干部和提升能力之所需,这是加强“三农”和固本强基之所需,全省干部责无旁贷务必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好。
关键词: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思考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大部分干部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与当地干部一道深入农户家中,认真进行大量实地考察,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实际状况和当下需求的基础下,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在帮助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上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如何让活动开展得更扎实,更有效呢?下面,我浅显谈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帮扶计划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的党员,一生一世坐在房子里不出去,不经风雨,不见世面,这种党员,对于中国人民究竟有什么好处没有呢?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做党员。
”,正所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句话直至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政治任务,更加需要开展调查研究。
一是要更加强调调查的重要性。
有的同志为尽快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后大显身手,在与农户只见1次面后就热情高涨地制定了所谓的帮扶工作计划,这样的帮扶工作计划显然缺少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恐怕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最终只能是事半功倍,因为缺少调研的“方子”就很难对症下药。
二是要更加注重调查的选择性。
调查什么,如何调查,如何运用调查结果,这些都应成为广大帮扶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比如,当地潜在的资源优势有哪些、我们可提供的资源有哪些、当地干部、农户的致富思路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调研和思考的问题。
真情实意联村联户 多措并举为民富民
够规范; 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徽, 缺乏号召力 、
凝聚力, 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
开展“ 村联 户 、 民富民” 联 为 行动 , 是甘肃省 委在加 部分村无集体经济积累, 一些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架
快实施“ 十二 五” 规划 和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的关键 时刻 桥修路、 人畜饮水等公益性事业无力去办; 部分农村党 员特别是个别村党支部 书记思想 落后 , 观念陈旧 , 发展 作出的一项全局性 、 f的重大决策。 战略 生 开展好这项行
锻造工程和造福人 民群众 的德政 民心工程 ,努力推 动 务 、 务“ 村 三公 开 ”进 一步 深化 和拓 展 “ , 四议 三双 ” 活
全县经济社会 科学 发展 , 加快 富裕 、 民主 、 明、 文 和谐 、 动 , 健全完善相关制度 和议 事程序 , 断推进基层 民主 不
幸福新秦安建设进程 。
动, 对于实现秦安 3 5 贫困村 、540户 特困户脱贫 意识不强,引领群众共同发展致富的模范作用发挥不 3个 1 1 致富奔小康 目标 , 意义深远而重 大。因此 , 我们 要认真 明显等主要问题。以整合资源、 增强功能为重点, 实 贯 彻落实 省委 的决 策部署 , 紧围绕 “ 紧 宣传 政策 、 教育 抓好 村级组 织活动场所 现代远程教育 站点的规 范化 农民、 反映 民意 、 进发展 、 促 疏导情 绪 、 强基 固本 、 推广 建设 , 为广大群众及时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 指导农村 典 型” 任务 , 紧密结合实际 , 真情实意联村联户 , 多措并 基层党组织加强 自身建设 , 全组织体系 , 健 完善工作制 举 为民富 民, 真正 把“ 联村联户 、 民富 民” 为 行动 打造 成 度 , 加强党员管理 , 不断提高村“ 两委” 班子工作创新能 机关作 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 、教育培养干部 的能力 力 、 领导发展 能力 和维护稳 定能力 。督促落实党务 、 政
甘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心得体会
甘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心得体会甘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近期,我参加了这一行动,并深入感受到了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积极影响。
在此,我想就此次行动作出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甘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居民的基本经济问题。
在过去,许多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艰苦,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经济来源。
通过这一行动,政府与企业共同合作,给予农村居民帮扶和支持,使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来源。
例如,我所在的村庄通过与周边城市合作,发展了种植业和养殖业,村民们种植出的农产品销售市场迅速,他们的收入也稳步增加。
这让农村居民摆脱了贫困的困扰,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腾飞。
其次,甘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推动了农村的产业升级和发展。
通过与企业合作,政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帮助农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渠道。
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我所在的村庄,政府拨款购置了大型农机具和温室大棚,引导农民转向现代化的农业生产。
这使我们村庄的庄稼种植更加高效,产量和品质也有了显著提高。
再次,甘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让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与企业合作,政府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不再需要外出打工。
同时,政府还建设了农村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基本生活条件。
我所在的村庄在这一行动中修建了更加宽敞明亮的农村道路和村民活动场所,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最后,甘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展现出了党和政府的深厚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
在这一行动中,政府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政府部门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积极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双联行动调研报告
双联行动调研报告篇一:双联调研报告深化调查破难题,践行“双联”促发展“双联” 行动开展以来。
我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宣扬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心情、固本强基、推广典型。
把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强化“三农”工作和促农增收有效结合起来,与推动扶贫攻坚有效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结合起来,实行扎实有效的措施,下功夫帮助所联系的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
通过深化联系帮扶村广泛开展调研,现将基本的调研状况总结如下:一:基本状况XX村距西峰乡政府4公里。
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22人,总户数227户。
党员23名。
本村失地农夫占总人口的一般以上,农夫收入主要来自劳务输出和二三产业。
二详细做法:一是领导带头调研。
自联村联户活动开展以来,统计站、新农办部门负责人带领包村工作人员深化联系点西峰村,与帮扶点进行了连接。
通过实地走访具体了解,确定联系对象,并于群众一道探讨制定帮扶安排和帮扶措施。
二是深化村户摸底。
自行动开展以来,包村部门及干部主动进村入户、一看:进村入户驾驭基本状况,二听:召开座谈会倾听民声、驾驭民情、了解民意;三问:通过发放征求看法表,进一步驾驭重点状况;四理:梳理汇总看法建议;五析:通过深化走访,精确、客观、规范填写了酒泉市社会保险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贫困村贫困户联系卡,实现了一村一卡、一户一卡,并发放了民情连心卡,便利了群众联系干部。
三是帮助解决困难。
在调研中发觉,贫困村存在着主导产业规模不大,自我发展实力不足,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低,针对问题探讨制定了帮扶安排,确定2023年联村帮扶的详细措施是:为西峰村联系免费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输转劳动力300人;修理村委会房屋,帮助建成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
包村干部联户帮扶的详细措施是:根据干部每户每年1000元的帮扶标准,帮助贫困户种植果菜,同时主动帮助本村困难户联系务工单位,尽快就业。
细部署深调研重宣传实帮扶——省林业厅扎实有序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 —} ●} ●}●}—}●}—}—} 1} ●} ●}●}●}—}—}—} tc —} ●} 1} —} —} '}—} '} ●} ●} —} ●}●}- ●}●}●} ●}—c ●} ・ ●} ● ●} ・ ●} ●} ●c '}—}●} ●}・ ●}
清廉 、 律严 明 、 务精 通 、 风优 良” 纪 业 作 的要 求 , 实加 切 强思 想 政治 建 设 和能 力建 设 ,树 立 和弘扬 优 良作风 ,
细都爵 瀑词瓣
盈
窦帮
省林业厅扎 实有序推进 “ 联村联 户、 民富 民” 为 行动
省林业厅双联 办
全 省 “ 村 联 户 、 民 富 民 ” 动启 动 以来 , 林 联 为 行 省 业厅 深 刻领 会 省委 精 神实 质 , 开展 “ 村联 户 、 民 把 联 为 富 民” 动 作 为 全厅 一 项 重 要 工 作来 抓 , 实 加 强 领 行 切
同志们 ,做好 全省 林业 系 统纪 检监 察 审计 工作 , 是 一 项 责任 重 大 、 巨而 光荣 的任 务 , 艰 我们 要 认 真 贯
拓宽学 习领域 , 强化实践锻炼 , 提高把握和运用政策
的 能力 , 高 执行 和 抓 落 实 的 能力 , 断 增 强 履行 职 提 不
彻本次会议精神 , 积极按厅党组 的安排部署 , 开拓进 取、 真抓实干 , 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审计工作 的科学化
《 查 表》 建立 了详 细 的档 案 资料 。 调 , 二是 讨论 研究 深 。 厅 党组 书 记 、 长高 清 和先 后 主持 召 开 5次领 导 小组 厅
会议 , 听取 进 展情 况 汇报 , 排 部署 “ 安 双联 ” 动 ; 党 行 厅
防治 等技 术培 训 活 动 , 效 提 高 了农 民依 靠科 技 脱 贫 有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市县委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县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全镇机关干部要坚决贯彻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起来,突出乡镇工作特色, 做好结合文章,全员动员联村联户、尽心竭力为民富民,全力保稳定、促发展、建和谐。
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是达到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
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我对我所包挂帮扶的贫困户家庭做了初步的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xxx,家住xxxxxxx,家庭人口x人,耕地面积x亩,因妻子体弱多病,父母年老,全家基本就靠xxx一人支撑,生活贫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1、劳动力缺乏,家中重担都在李兴虎一人身上,农业生产没办法多元化,也没有条件从事二三产业经营,除耕地收入外,无任何其他收入。
2、思想观念落后,进取心不强,对新政策缺乏认识,不从根本上思考如何让自己富起来的方法,存在怨天尤人的心理。
三、现阶段的帮扶思路1、大力宣传政府的各项政策,促进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消除其怨天尤人的心理,懂得在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寻找致富之路。
2、引导其农业生产走向多元化,高收益化,向政府大力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靠拢,借政府发展的XX,实现自己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
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进村入户,走到群众当中去,接接地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脱贫致富。
我们必须看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群众脱贫致富。
省委这次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重大行动,显示了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心和关注的真情,更重要的是鼓舞了贫困地区广大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困难和改变现状的信心和斗志,此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和全面推进,必将为金塔镇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进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其中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就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行调研,并分析了该行动对于农村地区贫困和落后的改善作用。
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背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国家在基层开展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一项行动,旨在为农村地区提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资源、资金等各种资源,让农村地区有更多的机会脱贫致富。
该行动是在当前经济发展不稳定的情况下掌握财政、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和建设基本设施等方面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援助。
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目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为了解决贫困农户产业发展的难题,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策划贫困地区各种帮扶计划,引导农村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制定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制度,给予贫困农户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让更多的贫困农户分享发展红利。
三、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义1.优化资源配置: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可以让社会各界更好地关注农村地区的贫困和问题,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农村地区,让农村地区的资源得到更好的流动和合理的配置。
2.提高经济效益: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户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和新兴产业。
3.促进社会和谐: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可以让各个层级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之间密切合作,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局面,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
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主要是通过财政、农村信用基金以及农村合作社等方式,向贫困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同时,邀请各地区的电商平台、企业家来到农村地区开展电商工作坊,提升农户电商运营知识水平和增加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在助力农村电商脱贫过程中,运用电商网络平台统筹各类扶贫资源,与创业孵化、金融保险、公益慈善机构等进行合作,为电商扶贫提供融合、整合的平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乡村振兴的投资力度,致力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
其中,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深入了解该行动的实施效果,本文进行了相关调研。
一、调研背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国家开展的一项扶贫攻坚工作,旨在通过联合多个村庄和农户,共同发展经济活动,创造更多增收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该行动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实际收入的促进作用,以及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
问卷对象主要为农村居民,通过调查收集基本情况、经济收入、参与联村联户行动等相关信息。
访谈对象主要为政府工作人员、农业企业代表和扶贫人员,通过访谈了解政府行动发布、居民反馈和行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等情况。
三、调研结果1.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明显提高了农民实际收入调研结果表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确实为农民发展增收提供了机会。
在参与联村联户行动前,许多农村居民几乎没有收入来源。
经过加入行动后,许多居民能够参与建设或经营农业公司或农业合作社,或者通过农产品种植或养殖获得收入。
同时,联村联户行动促进了农村合作社和企业的发展,在村庄和周边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来源。
2.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虽然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一方面是在实施中存在政策扶持不足的情况,许多农民参与行动不方便,缺乏“一站式”服务机制。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和行业因素的影响,一些较为偏远的村庄的发展相对滞后,收入水平较低。
3.行动创新和政策整合是必要的为促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效果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创新。
例如,政府可以在行动中引入新的合作模式,推动新的技术和新的服务,以进一步加快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同时,政策整合也是促进联村联户行动的重要措施。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2015“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促进农民经济快速发展,成县县委办公室在乡村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座谈,了解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及发展的潜力,具体调查情况如下:一、基本村情1.自然资源村属浅山丘陵区,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900-1320米,无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615.2毫米。
全村共有耕地525亩,人均占有耕地3.75亩。
境内林草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光照时间长,是发展核桃、畜禽养殖的适宜区。
2.特色产业该村特色产业主要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核桃已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该村盛产弥猴桃、毛栗、柿子等林果,是群众的一大收入来源;畜禽养殖以生猪、南江黄羊、黄牛、土乌鸡为主;中药材种植主要有桔梗、柴胡、苦参等;另外该村还种植有一定面积的烤烟。
3、贫困户基本情况该村共有贫困户12户,43人,其中低保户xx户42人,五保户1户1人,这些农户家中大数缺乏劳动力,智力水平低下,主要收入为种植业收入及惠农资金收入,收入单一,人均纯收入约1600余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该村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1万元,人均纯收入2945元。
其中种植业收入37.9万元,占总收入的61%,畜牧业收入15.5万元,占总收入的25%(年内出栏肉猪51头,肉鸡413只),第二、三产业收入8.7万元,占总收入的14%。
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但交通道路条件差,全村道路均为砂石路面,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该村村小学已撤并,村级办公场所为4间砖木结构房屋,村上无正规的医务室和文化活动室。
三、所采取的措施在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我办对乡村深入进行走访,对农户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座谈访问。
根据县委制定的'《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坚持“四个定期”、做到“五个结合”、实施“六个一工程”、实现“五个显著提升”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该村实际,多策并举,分步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根据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3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星火乡王家庄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家底”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在对王家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一、牢牢把握村情分析发展现状王家庄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00户811口人,耕地面积亩,塬面面积821亩,仅占%,山地亩,占%,人均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定植果园687亩,退耕还林面积2216亩,三荒造林面积2100亩。
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苹果业为主,养牛业没有形成规模,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穷村。
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30户,从事运输业5户。
XX 年,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个百分点。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14个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流会。
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
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王家庄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
从座谈情况来看,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抓好果园培植管理、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
由于塬地大面积种植苹果,粮食种植逐渐向条件艰苦的山地靠拢,耕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农民饱受劳苦,进行梯田整修、改造产田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
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
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苹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收渠道有望拓展。
王家庄村属于星火乡苹果产业起步最早、发展势头最好、最有望率先产生经济效益的村。
据统计,全村塬面耕地已有%纳入苹果栽植范围,苹果产业户人均占有果园面积亩,最多的户达到11亩。
XX年,已经有少数果树零星挂果,预计在XX-XX 年将开始大面积挂果,届时苹果产业将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
在座谈中,我向23名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的群众最关注苹果产业发展,认为最急需措办的实事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在即将挂果的攻坚期,农民在果园管理方面投入精力多、时间长,如白银科户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1亩,今年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专心进行果园管护,有他这种念头的农民在王家庄村不在少数。
村上加大了果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投入,XX年,采取贷款和自筹等方式,投资32万元,在292亩果园完成了引水通电和防护栏安装,有效解决了果园浇灌难、管护难的问题。
——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XX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
全村目前建成牛棚80座,72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
除庄湾社外,其它6个社全部重新布设了高压线路和入户线路,新安装了2台大功率变压器,电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
190个户接入了供水管网,从临近的罗家坡水厂引入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人畜饮水不再困难。
XX年,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投资万元,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3条4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村级班子能够履职尽职,组织保障比较有力。
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既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也是一种无声的号召。
在调研过程中,我对该村班子履职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
王家庄村现有村干部4人,担任村干部年限最长的已达到30年,最短的也有14年,普遍具有多年的村级事务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群众组织能力、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的群众认为村干部能够胜任目前工作,%的群众希望本届村“两委”班子继续留任,群众普遍认为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热心村级事务,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村中威信较高。
去年果园引水时,村班子成员主动跑部门、搞衔接,申请县上水利部门免费投放水利管道5700米,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二、抓住发展瓶颈深挖致贫根源只有把致贫的原因找准,把根源挖深,才能把思路理清晰,把措施定具体。
导致该村贫穷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制约因素诸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群众素质来看,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技能欠缺导致农民致富能力不强。
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产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致富技能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村上统计数据显示,该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达到407人,所占比例高达 %。
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民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在学习产业技术、掌握致富技能上事倍功半、提升过慢。
全村现有的320名青壮年劳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仅有35人,占%。
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进不去,只能选择从事建筑小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的重体力工种,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
就果产业而言,全村能熟练掌握果业技术的人屈指可数,多数农民在果园管理和技术关口只能依靠县、乡技术人员,甚至由乡、村干部及果业技术员代劳,日常管理和技术要求跟不上。
同时,由于农民自学能力弱,对于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农家书屋藏书读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虽然求富愿望强烈,但是苦于创业无门,只能盯着几亩地,守成有余,闯劲不足。
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投入高收益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增收效益不高。
国家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征收税费,并且每亩补助52元的粮食直补,但近年来,化肥、地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而粮食价格却基本保持平稳不变,种粮只能让农民停步在吃饱饭、满足基本生活的阶段,致富奔小康无从谈起。
我与农户粗略算了一账,按照今年的农资价格,种植一亩小麦除投劳外,投入高达240元,以目前的粮食价格,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50元左右。
在收获季节,因劳力不足,如再雇劳收割、打碾,每亩地的收益将更加有限,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农业模式,使得土地产出在农民收入方面所占比重非常小。
果业发展上,群众将大部分劳力投入果园管理中,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从事其他创收项目,苹果产业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在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增收渠道非常有限。
定植苹果后,全村“果粮争地”现象较为突出,果农种粮吃饭只能依靠山地,但山地地质不好,耕作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粮食产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 1」「 2」「 3」「 4」「 5」三是从基础设施来看,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条件较差导致村级发展基础不牢。
据村干部介绍,全村1354亩山地,其中25°以上的陡坡地面积达到1004亩,15—25°的坡地也将近350亩,这些土地进出道路不畅,现代化农具进不去,产出的粮食回收难,种、收全靠畜驮人背,老百姓只能自我调侃地称之为“扁担庄稼”。
郭前沟社公里的主干道路至今仍是土质路面,排水不畅,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群众意见很大。
庄湾社45户的用电线路仍为低压线路,电力故障时有发生,电压过低时农户夜间的基本照明都成问题,并且输电线路老化严重,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给农户生产生活用电及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
村上主干道路宽度仅为3米,双向车辆交汇基本要“你躲我让”,随着村上的发展,以目前的路面,难以大型汽车通行和果品外销运输的需求。
目前仍有395亩果园没有通电引水,也没有安装防护设施,用水用电跟不上,果园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从经济状况来看,集体经济收入过低、无力措办实事导致改善民生实力不足。
村上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部分集体用地退耕还林补助、公用地承包费和转移支付的村级办公经费,全年仅为万元,除去每年的报刊征订和办公运转等费用后,所剩寥寥无几。
但每年村上办公费用、农民培训、果园管理等支出都在10万元以上,尤其是果园管理方面,乡村两级采取各承担一半费用的方法,每年都为农户无偿投放化肥、农药、地膜、套种作物籽种等,在集体收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贷款的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本就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重重负债之下,村两委班子虽有心干事,但无力办事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比如,近几年,周边许多村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村上虽也有设想打算,但苦于没有资金,只能望而兴叹。
全村虽然有95%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医疗报销需要接通互联网,万元的接口费用农民无力承担,村上也无力承担,群众看病、买药费用无法就近报销,只能年底到乡卫生院“算总账”。
五是从家庭支出来看,婚嫁看病建房支出大,负债过多导致农民收支失衡。
该村近年来因结婚、患病、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导致贫困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
据统计,全村现有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65人,供读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在万元以上,供读一个高中生每年支出在1万元左右,过高的教育支出使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
由于该村所处地理条件较之塬区乡镇较为落后,加之受社会风气影响,近年来结婚所需彩礼节节攀升,去年已经高达9万元,123户因儿子结婚而债台高筑。
还有部分家庭因患重大疾病不得不四处举债,以我联系的王润堂家为例,王润堂因患腿部恶性肿瘤,先后3次在西安等医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前后花费15万多元,除新农合报销4万多元外,至今还有11万多的外债,这对一个本就收入微薄的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同时,由于受近年“”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户举债建房的现象也比较多,这些都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因素。
六是从劳作投入来看,青壮年劳力外流,老龄化比较严重导致发展劳力供给不足。
目前该村16岁以下的人口有173人,占全村人口的%,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12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下剩的劳动年龄人口,40%选择外出务工,实际留在村内的劳力少之有数,绝大多数家庭中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人体力不足、劳动效率不高,但却承担着家务、种养和果园务作等多项繁重的劳动任务。
同时受年龄、教育程度等各方面条件所限,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劳作技术掌握不够。
随着村内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目前劳力现状显然远不能满足果园管理需求。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一户3口之家,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两位老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家中定植了9亩果园,种植20亩山地,还养了3头牛,这么重的劳动量,让我在对他们身体能否承受充满担忧的同时,也对耕作和果园管护质量产生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