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煤矿永久难硐室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功能测试报告
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功能测试报告
使用单位: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单位: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时间:2014年4月20日
气幕喷淋系统检验报告
一、检验对象
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和煤矿
二、检验标准
根据《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局装[2012]15号)文件要求,避难硐室安装完成后需要对避难硐室的过渡室内的气幕和喷淋系统进行检验。
要求气幕应当覆盖整个防护密闭门。
三、检验工具
100mm×10mm纸条
四、检验方法
1、气幕测试:沿防护密闭门门框周边每隔300mm固定一张长100mm宽10mm的纸条,打开气幕,检查空气幕覆盖情况,每张纸条明显抖动,即为达到设计要求。
2、喷淋测试:。
富邻煤矿永久避难硐室验收报告
富邻煤矿有限公司永久避难硐室峻工验收报告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二日富邻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峻工验收报告工程名称:永久避难硐室验收单位:富邻煤矿验收时间: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二日验收组成员名单验收组成员签名组长:副组长:成员:年月日富邻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峻工验收报告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2】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结合矿井实际情况,进行分期完成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作。
永久避难硐室工程包括紧急避险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供水施救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等各大系统现已竣工。
我矿组织有关人员对永久避难硐室进行性能测试工作,并编制富邻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各大系统性能侧试报告。
一、富邻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工程概况(一)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布置于井底车场附近毛口灰岩中,永久避难硐室总长度为53m,生存室长度为41m,两端过渡室长度为6m, 存放气体装置使用。
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
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加装手动阀门。
过渡室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
永久避难硐室的系统主要组成包括第一道防护密闭门、第一道防爆密闭墙、空气循环系统、压缩空气幕系统及其附属系统。
(二)矿井监测监控系统永久避难硐室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采用KJ90NB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重庆煤炭设计院生产,在永久避难硐室设置一台监控分站,监控分站配备监控分站后备电源,按照要求设置各类传感器及配套设备;监控电缆通过穿管预埋方式铺设在巷道底板中;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监控分站,通过监控分站传送给地面监控中心,保证对永久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避难硐室试验报告
避难硐室安全避险模拟综合防护性能模拟运行报告一、试验名称:避难硐室安全避险模拟综合防护性能试验报告。
二、试验地点及时间新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避难硐室,2014年 3月15 日8:00至16:00,共计8个小时。
三、试验目的1、使全矿干部职工熟练掌握避难硐室内各系统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2、检验避难硐室内各系统的联合运行情况。
3、进一步提高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重大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紧急避险和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主要任务及试验内容1、检测防护密闭门、密闭门、气瓶硐室防爆密闭门开闭是否灵活。
2、观察生存硐室内的的单向排气阀工作是否正常,开启和关闭是否灵活,记录排气阀何时打开,是否满足生存需要。
3、过渡硐室利用压风洗气,观察气幕洗气系统是否能输出稳定的气流。
4、压风供氧系统:压风供氧装置压风出口压力能否控制在0.1~0.3MPa之间、供风量是否能保证不低于0.3m3/分钟·人,用噪声检测仪器检测压风供氧装置的噪声连续噪音是否低于70分贝。
5、压缩氧供氧系统:压缩氧供氧量是否能达到0.5升/分钟·人。
6、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生存硐室内各参数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有异常情况,立即与硐室内指挥人员联系,做出相应的响应。
7、供电系统正常供电是否可靠,对机电硐室的备用电源进行测试,是否满足硐室内外的各种传感器供电需要。
8、通信联络系统利用硐室内的有线电话与调度室联系,汇报硐室内人员数量、生存状况、各系统运行情况等信息。
9、人员定位系统由通防科指定专人在调度室内通过人员定位系统统计进入硐室人员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队别、总人数)。
10、供水施救系统试验期间对硐室内的供排水系统使用,查看能否正常连续供水,并查看排水是否正常。
五、试验步骤及试验情况参与本次试验的人数为20人,各部门人员分配后,试验期间由井下各小组组长负责现场人员的组织和秩序维持。
3月15 日7:40参与试验的20人全部到达临时避难硐室门口,7:45按照载人实验方案分组情况分别从两道门开始进入,8:00参验人员全部进入生存硐室。
煤矿永久难硐室功能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
某某煤矿永久难硐室测试方案根据安监总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和《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规定》中,有关避难硐室施工、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功能测试和模拟综合防护性能试验旳规定,结合《某某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编制本方案。
1 根据原则《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规定》《某某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2 测试内容避难硐室容积、构造及装备安全性能检查。
避难硐室装备功能检查和测试,硐室装备联合试运行。
《规定》和《设计》中规定旳其他有关技术内容。
3 测试条件及测试用重要仪器3.1 测试条件:相对湿度:0~98%环境温度:15℃~35℃大气压力:86kPa~106kPa3.2 测试用重要仪器:干湿温度计:测量范围: 0~100℃;温度精确度: 0.5℃;相对湿度精确度:±5% 精密微压差计:量程范围:±1000Pa;辨别率:±10 Pa(相对压差测量)声级计:测量范围: 30~130dB 精确度:1.5dB气相色谱仪:热导检测器常量分析线性范围:10-5;氢焰检测器常量分析线性范围:10-6混合原则气样:甲烷浓度:1.06% ;一氧化碳浓度:50×10-6;二氧化碳浓度:1.53% ;氧气浓度:18% ;其他为氮气秒表:精确度:1s氧压表:量程范围: 0~25MPa(绝对)辨别率:0.5 MPa钢尺:精确度1mm4 测试措施4.1 外观及构造检查对照避难硐室设计文献,检查硐室外20m范围巷道支护状况及压风、供水、供电和信号传播管线保护状况。
使用钢卷尺测量硐室防护密闭门钢板厚度、硐室内容积尺寸,计算生存空间、总有效容积。
查验硐室门强度旳证明文献、硐室门墙浇筑作业规程和验收单。
4.2 材料性能及电器防爆性能检查检查硐室防护密闭门透明观测窗冲击测试和热剧变试验汇报。
检查配置旳电气设备旳“防爆合格证”及“安全标志证”,检查关联配接设备与否获得关联审查检查合格证明。
避难硐室功能测试报告
测
试
结
论
依据以下规定:
1、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2、《关于煤矿井下等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
3、本次检验各项目结论见本报告。
无使用
符合
要求
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配套部件: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相关电器设备和连接应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都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无环境参数监测系统本安联检问题。
符合
要求
组成及重要原材料部件的证书、资质情况:应有相关证书、资质或合格证等。
有相关证书、资质或合格证等。
符合
要求
甘肃华星煤业有限公司
防护时间安全系数
≥1.1(即防护时间不小于96×1.1h)
有效防护时间132h
符合
要求
生存硐室大小
生存室:1.永久:净高和宽≥2m,每人有效使用面积≥2m2;2.临时:净高≥1.85m,每人有效使用面积≥0.9m2;3.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及手动阀门。
现场测量硐室,生存硐室净高2.5m,宽3m,有效使用面积4.5平方,有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及手动阀门。
测试报告
序号
检验
项目
技术要求
测试结果
结论
签字
3
气密性和出口压力及供风量
工作
状态下
开启压井压风正常工作时始终能维持内外压差:(100~500)Pa。
(100~500)Pa
符合
要求
自动泄压:当压力大于200±20Pa时,应能自动泄压,气压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验收报告(参考)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验收报告使用单位:建设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井下永久避难硐室验收报告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文件要求,矿业集团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承担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建设工程。
年月日,沈阳研究院已按技术协议要求完成了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建设各项任务,已由沈阳研究院组织各专业人员对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进行实地考察及功能测试,各项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规定。
现向煤矿提请验收。
为保证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工程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以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验收小组(人员名单见附表1),并于年月日对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工程进行了现场考核验收。
现场考核情况如下:一、验收标准1、《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 15号2、《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3、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所签技术协议二、验收内容1、验收项目井下永久避难硐室。
2、基本性能紧急避险设施应具有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小时以上。
3.功能检测见附表2及五项功能检测报告。
三、验收结论验收组在现场对永久避难硐室的验收项目进行逐一的认真评审,通过现场按照相关标准的实际展示操作考核,验收组认为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所签技术协议的文件要求,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生存的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运行稳定,功能齐全可靠,符合现有国家标准和相关标准的规定,能够满足煤矿的实际避险要求。
同意通过验收集团煤矿签字(盖章)年月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签字(盖章)年月日附表1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预)验收小组名单姓名职务专业单位职务或职称签章附表2:固定式永久避难硐室检测表矿井基本信息矿井名称矿业集团东矿隶属公司(集团)矿业集团主要配套设备及型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研制:固定式永久避难硐室入井主要设备煤安标志证号齐全系统建设时间年月~年月设计审批情况已审批检查项目技术标准验收情况验收结论备注一、避难硐室位置及支护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地点硐室设置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布置在稳定岩层中时,前后20m范围内巷道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布置在煤层中时,有控制瓦斯涌出和煤层自燃措施;安全出口符合相关规定。
地下硐室实习报告
前言本次实习针对岩石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岩体(石)基本力学性质及地下开挖工程中岩体力学问题进行验证和试验探索。
目的是巩固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掌握实践工作的方法,如原位实验、地下结构的监测与检测等的方法;培养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次实习进行的主要试验及项目有:岩土体直剪试验、岩体强度试验、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岩体声波探测(硐室围岩松动圈的声波测试、声波测井、围岩分类的声波测试)、利用回弹仪测定岩石强度试验、围岩的收敛变形试验、地基沉降观测试验、地下水位监测、硐室收敛变形监测等十几项内容。
各项试验的技术和方法与实际工程相似,对毕业后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编者2014年7月16日第一部分地下结构的监测与检测第一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一、实验目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可以连续地、逐段测出产生位移后的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或水平线的夹角,再分段求出水平位移(测斜管垂直埋设)或垂直位移(测斜管水平埋设时),累计得出总的位移量及沿管轴线整个孔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在总体上检测测斜管埋设处的岩体或土体的位移情况,为工程提供可靠地参数。
二、实验地点试验场地位于防灾科技学院北校区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试验场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
三、实验设备NJX2型系列数字式活动测斜仪(南京南瑞集团)、NDA1511变送器信号指示仪(南京南瑞集团)、NCXG-A测斜管。
四、实验步骤1.测量前准备工作首先检查测斜仪的导轮是否转动灵活、扭簧是否有力、密封圈是否完好。
将测杆上航空插座与电缆航空插头插好,并用扳手拧紧连接螺母,确保测杆和电缆连接头的连接密封性。
将电缆从电缆绕线盘上放出穿过整个测斜管所需要的长度,再将指示仪的测量线拧在电缆绕盘上放出穿过整个测斜管所需要的长度,再将指示仪的测量线拧在电缆绕线盘的插座上。
打开指示仪,进入主菜单界面按“测量”键,打开指示仪,选用-2.500~2.500V档进行测量。
洗马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功能测试研究报告
功能测试报告硐室类别井下避难硐室(40人)测试结果合格测试日期 2013.7.31 主测:审核:瓮安县洗马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功能测试报告为检验紧急避险设施安装质量,确保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7月26日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通风队、技术科及安装厂家对井下避难硐室进行功能测试。
1 硐室概况井下避难硐室位于井底车场附近。
硐室采用混凝土支护,底板采用混凝土地面。
硐室为该矿井下作业和管理等人员提供避险场所,并考虑不低于1.2的备用系数,额定避险人数为40人。
设计尺寸为:硐室总长34m(两个过渡室=10m;生存室=24m);硐室断面为半圆拱,净宽3.0米,净高2.2米。
硐室与巷道之间采用厚800mm的钢筋混凝土墙隔开,避难硐室顶板及两侧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硐室底板采用混凝土地面,厚100mm,铺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硐室地面高于相邻巷道底板不小于200mm。
整个避难硐室的巷道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灌。
2测试内容紧急避险设施气密性、电源、供氧、调度通讯等功能。
3 测试条件及测试用主要仪器3.1 测试条件:相对湿度:0~98%环境温度:15℃~35℃大气压力:86kPa~106kPa3.2 测试用主要仪器干湿温度计(WQG-12):测量范围:-26℃~51℃;温度准确度: 0.2℃;相对湿度准确度:±5%精密数字气压计(BJ-1):测量范围:±3000Pa;分辨率:±10 Pa(相对压差测量)声级计(TES-1357):测量范围: 30~130dB 准确度:1.5dB管道浮子流量计(LZM-G):测量范围: 100m3/h~500m3/h ;工作压力:0.6MPa气相色谱仪(SP-3430):热导检测器常量分析线性范围:10-5; 氢焰检测器常量分析线性范围:10-68L 瓶装混合标准气样:甲烷浓度:1.06% ;一氧化碳浓度:50×10-6 ;二氧化碳浓度:1.53% ;氧气浓度:18% ;其余为氮气8L 瓶装一氧化碳标准气样:一氧化碳浓度: 10%,其余为空气,充装余压不小于9MPa秒表:精确度:1s氧压表:量程范围: 0~25MPa (绝对) 分辨率:0.5 MPa 钢尺:精确度1mm 体重计:精确度1Kg 3.3 测试装备检验和计算①测试用计量器具均应提前进行检验和校正; ②二氧化碳完全释放后最大浓度计算:室瓶瓶S VL N N 1000••==17.4%式中:N 瓶 -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汽化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按95%计算; L 瓶 -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净重,kg ;V -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气体体积,按0.640m 3/kg 计算; S 室 - 生存硐室容积,m 3 ③一氧化碳释放后最小浓度计算:室瓶瓶S VL N N 1000••==3120⨯10-6式中:N 瓶 - 测试用一氧化碳标准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按10%计算; L 瓶 - 一氧化碳标准气瓶容积,L ; V - 测试用气瓶压力,按9MPa 计算; S 室 - 生存硐室容积,m 3 4 测试方法 4.1 气密性测试(1)气密性检测在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后,关闭单向排气手动控制阀,打开压风供氧控制阀门,通过精密数字气压计测定硐室内外压差达到500Pa±20Pa时记录压差值V1并关闭压风供氧阀门,等待30min后再次记录压力值V2。
煤矿永久难硐室功能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
煤矿永久难硐室功能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详细聊聊关于煤矿永久难硐室的功能测试方案以及测试报告。
咱们直接进入正题,一点一点来分析这个方案。
一、测试方案概述1.测试范围本次测试将涵盖难硐室的所有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通风、排水、照明、通信、监控等。
2.测试内容(1)通风系统:测试通风管道的畅通情况,以及通风设备的工作状态;(2)排水系统:检查排水管道是否畅通,水泵是否正常运行;(3)照明系统:检查照明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亮度是否满足要求;(4)通信系统:测试通信设备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5)监控系统:检查监控设备的画面质量、存储容量等。
3.测试方法(1)实地考察:对难硐室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各项设施是否正常运行;(2)仪器检测:使用专业仪器对各项功能进行检测;(3)模拟实验:模拟矿井事故情况,检验难硐室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具体测试方案1.通风系统测试(1)检查通风管道是否畅通,如有堵塞,及时清理;(2)检测通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如风机转速、风量等;(3)对通风系统进行模拟实验,检验其在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2.排水系统测试(1)检查排水管道是否畅通,如有堵塞,及时清理;(2)检测水泵的工作状态,如流量、扬程等;(3)对排水系统进行模拟实验,检验其在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3.照明系统测试(1)检查照明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亮度、稳定性等;(2)检测照明系统的供电情况,如电压、电流等;(3)对照明系统进行模拟实验,检验其在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4.通信系统测试(1)检测通信设备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2)检查通信系统的供电情况,如电压、电流等;(3)对通信系统进行模拟实验,检验其在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5.监控系统测试(1)检查监控设备的画面质量,如清晰度、色彩等;(2)检测监控系统的存储容量,确保图像存储时间满足要求;(3)对监控系统进行模拟实验,检验其在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南屯煤矿避灾硐室应急信息及通信系统
南屯煤矿避灾硐室应急信息及通信 系统 利用瓦斯 监测、 水位监测 、 光纤语音通信等技术 , 光纤式瓦斯、 将 水位、 传感器置 于井下 , 利用光纤传 感器不 带 电、 腐 抗 蚀 、 干扰等特点 , 抗 通过铠装传输 光缆可直 接将 井下应 急信 息传输 到井 上综 合监测 系统 中, 从而 满足 了综 合 监测不依赖井 下供 电系统影响的要求 。如 图 I 。
} 收稿 日 :0 1 0 — 0 期 2 1 — 6 3 作者简介 : 郝迎格 (95 , , 8 年 7月毕 业于 山东矿 业学院 16 一)男 1 8 9 采矿工程系 , 高级工程师 , 硕士学位 , 工程 现任南屯煤矿总工程师 , 长 期从事煤矿技术管理工作 , 在全国核 心期刊发表论文 1 O余篇 。
人员 到达避难硐室 。如图 2 。
图2 避灾硐 室应急信息布设示意 图
2 技术 原理
图 1 光纤信息传感 系统原理 图
实时数据显示主要是立体 画面显示和 以列表 的形 式展现 , 立体 画 面实 时显 示各 测 点 的位置 及水 位 、 温 度、 瓦斯 、 通信情况 等 , 当前 水位 、 若 温度、 瓦斯有 超过 报警 线的则输 出相应 的报警信息 。
原成声 讯号 , 如图 4所示 。
亩
场
返 回到波长检测仪 , 过数字 D O卡把数 据读入计 算 通 I 机 。通过计算 机软件程 序 以及 标定数 据库 , 把波 长或 吸 收光谱信息转换成温度等信息 。 光纤水位和温度传感器都是采用光纤光栅 波长解 调技术实现 的。水位传 感器 中不仅 可输 出水位 信息 , 同时还可 以输 出温 度信 息 。可 根据 现 场 需要 敷设 水 位/ 温度传感器或单独 的温度 传感 器。根 据井下 不 同 工作面或巷道 内安 装的水 位传感 器 的测 量数据 , 对井 下不 同区域的水 害水位进 行统计 , 或对 同一水平巷 道 内不同安装位置 的水位信 息进行 分析 , 以更详 细的判 断井下突水动态情况 ; 同时根据光纤 多点温度监测 , 可 测得井下巷道内不同区域 的温度 变化情况 。 光纤气体传感器是基 于分子振动 和转 动吸收谱 与 光源发光光谱间的光谱一致性 的传感 器。当光通过某 种介质 时 , 即使不 发生反 射、 折射 和衍射 现象 , 传播 其 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这是 因为光频 电磁 波与组成介质 的原子、 分子将发生作用 , 作用 的结果使得 光被吸收 和 散射而产生衰减。 由于气 体分子 对光 的散射 很微 弱 , 远小于气体 的吸收光能。故衰减 主要 由吸收这一过程 产生 , 散射 可以忽略。利用 介质对 光吸 收而使 光产 生 衰减这一特性制成吸收型光纤 气体传感 器。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的理论基础是朗伯 一比尔定律, 对于含 n 种物质成分的混合气体而言, 其数学表达式为 : A: n I I) I(o , =EA ( ) / A =∑a ( ) A CL () 1 其 中: 吸光度 , 波 长的 函数 , 和 分别 为 A为 是 加 入射和 出射光强 , n为成分 n的浓 度( g d ) L为光 C m /L , 程长 ,n为成分 n的吸收系数 ( g d . 。 a m / L m) 红外光谱 吸收法测量气体浓度是基于对气体 分子 吸收线的探测 , 吸收线 的频率 及线形 是气 体分子 的 而 固有特征。根据 朗伯 一比尔定律 , 源发 出强度 厶 的 光 激光 , 经多次反射池后的光强为 : , = oA R e [一 A c ] t( ) p ( )L x () 2 其 中: R为多次反射池 反射 面的反 射率 , n为反射 次数 , A 表示待测分子在波 长 z 的吸收截面 , ( ) 处 C为 分子数浓度 , 三为总的光程 。 C H 气体分子是球 对称结 构 , 没有 纯转 动 , 只有 4 个不 同频率的基本振动 , 分子在 远红 外波段 有许 多谐 波谱 , 如波长163 m和 13 1 .5  ̄ .3 m等 。本 系统使 用 1 . 63 m处吸收峰来检测瓦斯浓 度。不 同浓度瓦斯 气体 5u 的吸收如图 6 所示 。本系统就是根据这种原理来 检测 瓦斯气体 的浓度值的。
(报告)避难硐室功能测试方案
(报告)避难硐室功能测试方案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井下避难硐室功能测试实施方案检验单位:宁夏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被检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能煤业分公司检验地点:一区+532m避难硐室、二区+660m避难硐室检验时间:2014年5月8日井下避难硐室功能检验内容1 检验项目避难硐室气密性测试、正压维持检测、压风系统检测、气幕和压风喷淋系统检测、高压管路承压检测2 检验依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3 检验指标3.1气密性检测,在500±20帕压力下泄压速率应当不大于350帕/小时;3.2 正压维持检测,在设定工作状态下紧急避险设施内部气压应当始终保持高于外界气压100~500帕,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3.3 压风系统检测,压风系统供风能力应当不低于每人每分钟0.3立方米,噪声不高于70分贝;3.4 气幕和压风喷淋系统检测,气幕应当覆盖整个防护密闭门;3.5 高压管路承压检测,在1.5倍使用压力下保压1小时,压力应当无明显下降。
4 检验方法方案一:利用避难硐室的井下压风管路对硐室进行充气增压,利用硐室内部的U型差压计记录硐室内外的压差。
试验检测人员进入硐室内后,关闭避难硐室的所有门窗等密封部件,且不得采用设计图纸以外的任何密封措施。
开启压风系统总阀门,调整压风管路输出0.1~0.3MPa,向硐室内缓慢充入空气,调整进气阀门,使硐室内外压差达到500±20Pa,然后关闭阀门,静置5分钟,查看差压计读数是否下降,如果压差低于480Pa,继续充气,直至读数短期内不下降,保持30分钟后,检测人员开始计时,同时读取U型压差计读数,记录硐室内外压差值,每隔10分钟读取一次压差并记录,其泄压速度不得超过350Pa/h。
方案二:利用避难硐室的井下压风管路对硐室进行充气增压,在硐室内外各装备一台井下矿用多参数测试仪(两台测试仪必须提前校正好误差)记录硐室内外的压差(需提供两部无线小灵通随时保持联系)。
龙宫避难硐室试运行测试报告
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永久避难硐室联合试运行测试报告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日期: 2014年3月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试运行测试报告一.试运行测试技术要求验证避难硐室设计思路的正确性、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综合性能的可靠性、使用操作的方便性和系统配置的先进性,永久避难硐室的试运行时间共进行96小时。
主要检测指标如表1。
表1 主要检测指标监测项目试验时间(h)指标空气动力保障96 充裕照明系统96 正常二氧化碳96 <1.0%一氧化碳96 ≤24x10-6氧气96 >18.5%湿度96 ≤85%环境温度96 ≤35℃硐室内外压差96 +200pa~+580pa二、试运行方案本次试运行环境温度为矿井内环境温度;80人员进入硐室,在只有专用管路提供压风供氧、供水、供电、通讯及依靠避难硐室内自身的各系统功能维持硐室内人员生存96小时。
检验避难硐室的生存系统综合保障能力,包括隔热控温能力、压风氧气供应能力、湿度处理能力、环境监测系统准确性及连续工作能力、通讯系统可靠性、照明及指示系统性能、动力保障能力。
对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监测并记录。
试验时避难硐室内所需的配置主要有以下,见表1:避难硐室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和饮用水。
其中,食品配备不少于5000kJ/人·天(模仕营养口粮),饮用水1500mL/人·天;矿灯96个,毛巾每人1条(共96条)和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避难硐室应配备应急救助所需要医疗设备,包括急救箱等;避难硐室应配备必要的应急维修所需工具箱1个、灭火工具8个等;动力保障系统应能保证额定防护期间的动力需求;避难硐室应具有人体排泄物处理功能,并具有隔臭功能。
当环境条件满足测试条件后,试验人员逐次进入生存硐室,并关闭防护密闭门、密闭门。
技术人员记录生存硐室关闭的时间,之后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记录一次硐室内环境状况,异常情况下随时记录。
硐室各系统运行报告
神木县孙家岔镇狼窝渠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试运行报告施工单位:山东华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编制日期:2012 年12 月 5 日目录一.气密性的测试运行 (3)二、泄压排气系统 (4)四、压风供氧系统 (6)五、气幕喷淋系统 (7)六、通讯照明 (7)七、压缩氧供氧系统 (8)八、空气净化系统 (8)九、空调制冷系统 (9)一.气密性的测试运行1.测试运行的标准要求泄压数值不得超过(350±20)Pa/h。
2.测试运行方法关闭避难硐室的所有门等密封部件,且不得采用设计图纸以外的任何密封措施。
调整压风压强(0.6~0.8)MPa,向硐室内通入清洁干燥空气,调整进气门使硐室内外压差达到(500±20)Pa,然后关闭阀门,保持一个小时后,用U型压差计记录硐室内外压差值,重复三次试验,其泄压数值不得超过(350±20)Pa/h。
2.测试运行的步骤(1)记录下实验日期,试验环境温度、湿度;(2)关闭避难硐室的所有门等密封部件;(3)在避难硐室的压风管路入口接入压风管,在避难硐室打开球阀、减压阀,调节阀,硐室外在手动泄压阀处安装U型差压计,打开避难硐室门,做好其余全部接口密封措施;(4)打开压风主控阀,控制空气压缩机的压力在(0.6-0.8)Mpa;(5)调整进气阀门,观察U型差压计使硐室内气压达到高于硐室外气压480Pa 到520Pa之间区域,关闭进气阀门;(6)打开秒表开始计时,每过10分钟记录一次气压计的值,直至保持60分钟;(7)重复3次试验。
3 测试运行数据记录方式目测读数、纸张记录硐室气密性记录表格4.测试运行的结果符合标准要求二、泄压排气系统1. 测试运行的标准要求在硐室压力超过(100±20)Pa限定值时,泄压阀排气功能2 测试运行的方法启动避难硐室压风系统,接通球阀,调压阀,打开调节阀,关闭硐室内泄压阀,开启充入空气,开启泄压阀,测试避难硐室在超出规定压力(200±20)Pa 下,减压阀是否能够正常开启,达到排气泄压。
避难硐室功能测试报告
沐川县宇业煤矿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编制单位:沐川县宇业煤矿日 期: 2013年五月目录一、井田位置、范围二、矿井的其他开采条件(一)、煤层瓦斯(二)、煤尘爆炸性:煤层无爆炸性。
(三)、煤的自燃倾向(四)、气候情况(五)、地压情况:(六)、煤与瓦斯突出情况:(七)、矿井的生产及建设情况:三、项目概述:四、系统组成:(一)硐室的结构示意图:(二)、产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工作特性(三)设备安装及自查五、技术特征:六、系统配置及各系统的功能测试:七、测试结论:附件一、防爆密闭门和密闭门常规检测1.1检测指标1.2检测环境1.3检测方法及流程1.4检测数据及结论附件二、压风系统检测2.1检测指标2.2检测环境2.3检测方法及流程2.4检测数据及结论附件三、气幕和喷淋系统检测3.1检测指标3.2检测环境3.3检测方法及流程3.4检测数据及结论附件四、高压管路承压检测4.1检测指标4.2检测环境4.3检测方法及流程4.4检测数据及结论附件五、压缩供氧系统检测5.1检测指标5.2检测环境5.3检测方法及流程5.4检测数据及结论附件六、气体监控检测系统检测6.1检测指标6.2检测环境6.3检测方法及流程6.4检测数据及结论一、井田位置、范围 峨眉山市八益煤业有限公司苗圃煤矿位于峨眉山市南西217°方向,距离峨眉山市26.5km的龙池镇。
地理坐标东经103°19′50″~103°21′30″,北纬29°24′50″~29°26′50″。
主井口坐标X=3255370m,Y=34630328m,Z=+829m。
苗圃煤矿采矿权人为峨眉山市八益煤业有限公司,采矿证号:C5100002010121120102284。
有效期10年,自2012年4月12日至2022年4月12日。
开采范围(即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采矿权范围)10个拐点坐标,面积3.2667km2,开采深度+870m~+460m标高。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
永青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为了有效减少重大事故和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灾难性事故,我矿对矿井的各种事故隐患进行了细致的排查、检测和评估,并作出了相应的措施和预案,以达到最低事故率。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地理概况萧县永青煤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永固镇境内,距萧县县城约18公里,距淮北市约17公里。
区内交通方便,公路有永朔、永梧公路干线在井田北、东两则通过。
井田以西约12公里有徐淮铁路可直达淮北、宿州、阜阳、徐州等地。
闸河紧靠井田西部自北向南流经本区,1992年最高洪水位为+36.586M。
地表大部分为农田,无重要建筑物。
二、矿井井田内小煤矿情况井田范围内历史上和目前均无小煤矿开采。
三、井田开拓开采1、井田范围矿区走向长约1㎞公里,宽0.478㎞,面积为0.478km2,开采深度-29—350米标高。
2、储量:截止2012年底保有储量为147.10万吨,煤质为气煤和肥煤。
3、设计能力1994年建井,设计能力3万吨/年,2003年6月,宿州市经贸委批准《永青煤矿修改初步设计》,矿井生产能力定为6万吨/年。
2003年12月18日投入试生产。
2005年8月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
4、井田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井田采取立井开拓方法,小阶段爆破采煤方法。
四、矿井地质特征及构造1、地层:永青井田位于闸河煤田中部,华北准地台鲁西隆起徐州褶断带西侧,地层由老至新为远古代的白口系、震旦系、古生介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新生介的第三系、第四系。
二迭系为本区含煤地层。
(1)上石炭统太原组(C3):厚约120-145米,岩性主要由灰色灰岩、泥岩、粉砂岩、砂岩夹煤层组成,煤层总厚平均为3.74米。
(2)下二迭统山西组(Pi):厚110-182米。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煤层过度相沉积,与太原组分介面在K1灰岩之上海相泥岩顶部。
本组含煤3层,102、101为可采、局部可采煤层,每层厚0.8~0.9M。
(项目管理)L型钻井试验项目(方案)
(项目管理)L 型钻井试验项目(方案)焦煤集团屯兰矿12408 工作面“L”型地面煤层气井抽采试验方案山西蓝焰煤层气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15 年 3 月屯兰矿采动区“L”型井试验方案目录1前言 (1)1.1项目背景 (1)1.2方案编制依据 (1)2地质概况 (2)2.1地层 (2)2.2构造 (3)2.3煤系发育状况 (5)2.4水文地质特征 (6)3“L”型井设计方案 (7)3.1选区原则 (7)3.2井位布置 (7)3.3井眼轨迹设计 (9)3.4井身结构设计 (10)3.5井身质量要求 (11)3.6钻井液设计 (11)3.7录井要求 (11)3.8固井设计 (12)3.9固井注水泥浆技术要求 (12)3.10安全要求 (13)4地面抽采系统设计 (14)4.1地面煤层气抽采管路管径的确定 (14)4.2地面煤层气抽采设备的选型 (14)4.3地面抽采管路布置及设备安装 (19)4.4抽采参数监测及记录要求 (22)5投资概算 (23)6施工进度安排 (25)7结论及建议 (26)7.1“L”型井应用效果 (26)7.2结论及建议 (26)1屯兰矿采动区“L”型井试验方案屯兰矿采动区“L”型井试验方案1前言1.1项目背景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具有工作面瓦斯治理难度高、治理压力大的困惑,地面煤层气井能缓解煤矿的瓦斯治理压力;经过“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采动影响区井试验的摸索及“十二五”重大专项前期研究成果,基本达到了利用采动影响区地面井治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的目的。
考虑到煤层气采动井直井地面抽采瓦斯范围有限,覆盖的采动区范围较小,为此有必要考虑在竖直地面井的基础上加一段水平孔,形成“L”地面井煤层气抽采方式,通过合理的优化布置,对“L” 采动影响区地面井进行研究。
针对当前屯兰矿工作面瓦斯治理难度大和地面垂直预抽井不能短期解决工作面瓦斯大的现状,研究试验“L”型井钻井工艺和瓦斯抽采技术,解决工作面上的瓦斯问题是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屯煤矿永久难硐室测试方案根据安监总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和《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规定》中,有关避难硐室施工、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功能测试和模拟综合防护性能试验的要求,结合《南屯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编制本方案。
1依据标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规定》《南屯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2测试内容避难硐室容积、结构及装备安全性能检查。
避难硐室装备功能检查和测试,硐室装备联合试运行。
《规定》和《设计》中要求的其它相关技术内容。
3测试条件及测试用主要仪器3.1测试条件:相对湿度:0~98%环境温度:15℃~35℃大气压力:86kPa~106kPa3.2测试用主要仪器:干湿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温度准确度:0.5℃;相对湿度准确度:±5%精密微压差计:量程范围:±1000Pa;分辨率:±10Pa(相对压差测量)声级计:测量范围:30~130dB准确度:1.5dB气相色谱仪:热导检测器常量分析线性范围:10-5;氢焰检测器常量分析线性范围:10-6混合标准气样:甲烷浓度:1.06%;一氧化碳浓度:50×10-6;二氧化碳浓度:1.53%;氧气浓度:18%;其余为氮气秒表:精确度:1s氧压表:量程范围:0~25MPa(绝对)分辨率:0.5MPa钢尺:精确度1mm4测试方法4.1外观及结构检查对照避难硐室设计文件,检查硐室外20m范围巷道支护情况及压风、供水、供电和信号传输管线保护情况。
使用钢卷尺测量硐室防护密闭门钢板厚度、硐室内容积尺寸,计算生存空间、总有效容积。
查验硐室门强度的证明文件、硐室门墙浇筑作业规程和验收单。
4.2材料性能及电器防爆性能检查检查硐室防护密闭门透明观察窗冲击测试和热剧变试验报告。
检查配备的电气设备的“防爆合格证”及“安全标志证”,检查关联配接设备是否取得关联审查检验合格证明。
4.3气密性和自动泄压试验(1)气密性试验在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后,关闭单向排气阀,打开压风供氧控制阀门,通过精密微压差计测定硐室内外压差达到500Pa±20Pa时记录压差值并关闭压风供氧阀门,等待30min后再次记录压力值;之后重复2次,取3次平均值为避难硐室卸压速率。
(2)自动泄压试验打开单向排气阀,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缓慢打开压风供氧控制阀门,通过精密微压差计测定硐室内外压差,记录单向通排阀开始工作时的硐室内压力变化。
试验3次,每次间隔半小时,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4.4气幕和压风喷淋系统检测(1)压缩空气幕检测在防护密闭门完全敞开和密闭门关闭状态下,打开压缩空气钢瓶阀门,按照操作说明书要求检查减压后管路压力值,使用钢尺测量气幕喷射气流的长度和宽度,对照防护密闭门框的长宽尺寸,判定气幕覆盖整个防护密闭门的情况。
检测3次,每次间隔半小时,取3次测量的最小值为测量结果。
(2)压风气幕检测在防护密闭门关闭和密闭门完全敞开状态下,打开压风控制阀门,检查管路压力值,使用钢尺测量气幕喷射气流的长度和宽度,对照密闭门框的长宽尺寸,判定气幕覆盖整个密闭门的情况。
检测3次,每次间隔半小时,取3次测量的最小值为测量结果。
(3)压风喷淋检测打开压风喷淋控制阀,检查喷头的雾化程度。
4.5高压管路承压检测拆除所有高压气瓶连接管路上井,使用增压泵对封闭管路加压,在22.5MPa压力下保压1小时后,检查管路压力。
管路重新入井安装连接后,必须使用肥皂水在所有接头处进行漏气测试,发现漏气及时紧固或更换。
4.6空气供给系统检查(1)压风能力、噪声测定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逐步打开压风供氧控制阀门至最大位置,记录压风出口压力、供风量;当阀门开至最大位置时,使用声级计在距压风出口1.0m处测量噪声。
试验3次每次间隔半小时,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2)自备氧能力测定在每组高压氧气瓶连接处安设氧压表直接测定压力,检查高压氧气瓶的数量的完好状态,通过计算对自备氧能力进行测试。
4.7有害气体处理能力检测试验条件:救护队员2名(含1名技术人员),气体采样工1名,预先准备二氧化碳吸收剂和一氧化碳吸收剂各6盒。
(1)二氧化碳处理能力试验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确认单向排气阀、压风供气和自备氧供氧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向生存硐室连续定量释放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生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当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0.1)%时,停止通气。
由气体采样工抽取生存硐室内气样并编号保存,然后救护队员逐包打开二氧化碳吸收剂包装,并开始计时,直至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1.0%时再次抽取气样并编号保存,并停止计时、检查吸附剂用量(以包为单位)。
按照上述方法试验3次,每小时测定1次。
二氧化碳初始浓度和停止试验时浓度均以色谱分析为准。
二氧化碳处理能力用下式计算:Q=(M2-M1)Vt⨯N(L/分·人)式中:M1---二氧化碳初始浓度值,%M2---计时停止时的浓度值,%V---生存硐室内容积,Lt---二氧化碳浓度由(1.5±0.1)%降至1%以下时所用的时间,min N---额定人数,(2)一氧化碳处理能力测试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确认单向排气阀、压风供气和自备氧供氧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向生存硐室连续定量释放一氧化碳气体,利用一氧化碳传感器监测生存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当硐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4±0.0.002)%时,停止通气。
由气体采样工抽取生存硐室内气样并编号保存,然后救护队员逐包打开一氧化碳吸收剂包装,并开始计时,直至一氧化碳浓度降低至0.0024%时再次抽取气样并编号保存,并停止计时、检查吸附剂用量(以包为单位)。
按照上述方法试验3次,每小时测定1次。
一氧化碳初始浓度和停止试验时浓度均以色谱分析为准。
4.8开启性能试验开用拉力计勾住硐室门开启手柄,直至开启位置,记录开启硐室门的最大有效拉力。
从用手开始搬动硐室门开启手柄时起,到硐室门打开与硐室体的夹角大于90度为止,使用秒表记录开启时间。
4.9综合防护能力测试(1)测试条件在调度室成立地面测试指挥中心,测试开始前和结束时,必须汇报矿调度室,期间每半小时向矿调度室汇报测试情况。
测试期间必须保证硐室与矿调度室的通信畅通,发现异常情况或联络中断立即停止测试。
测试人数不少于硐室额定避险人数的50%,含救护队员3名,测定技术人员2名,专项观测人员2名。
测试时间不小于48小时,其中压风供气系统停止时间不少于4小时,降温除湿系统运行不少于4小时。
(2)测试方法当环境条件满足测试条件后,试验人员逐次进入生存硐室,并关闭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和回风侧防护密闭门(窗)。
技术人员记录生存硐室关闭的时间,之后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记录一次硐室内环境状况,异常情况下随时记录。
试验人员进入后,由技术人员负责按避难硐室的操作程序开启压风供气阀门,并根据试验人数调节流量;关闭监控装备外供电,启用大容量不间断电源,试验人员安静就坐。
安排专人观测干湿温度计读数,温度超过35℃时或湿度大于85%时开启降温除湿系统;安排专人观测各类传感器读数,发现CO浓度超过24ppm时使用CO吸收剂;CO2浓度超过1.0%时使用CO2吸收剂;如出现监控装备停电,由技术人员恢复监控外供电,保障正常检测。
测试时间达到44小时后,打开压缩氧供氧装置,按测试人数调节输出量,并同时关闭压风供氧装置。
启用降温除湿装置,逐一开启测试用液态二氧化碳钢瓶阀门,同时通过控制降温装置阀门维持硐室温度稳定在降温装置开启时的温度。
(3)测试数据记录硐室内的温度、湿度、气压、O2、CO、CO2、CH4气体浓度、供氧量、空气净化剂使用量、硐室外的温度、气压。
三、测试分析1.单项性能分析(1)气密性通过3次测定卸压速率,平均值在180Pa/h,符合卸压速率不大于350±20Pa/h的要求。
(2)自动泄压情况通过3次测定单向排气阀工作状态,实测结果为123Pa,确保生产硐室内部压力满足始终高于外界压力100Pa以上的要求。
(3)压缩空气幕、压风气幕检测情况通过对压缩空气幕、压风气幕在操作要求压力下检测气幕覆盖范围,测得压缩空气幕覆盖范围为2.20×1.53m,压风气幕覆盖范围为2.21×1.82m,均大于门框范围(1.80×1.10m),能够满足覆盖整个防护密闭门的要求。
(4)压风能力、噪声测定情况通过对最大压风流量、最低压风压力和压气噪声的测定,测得最低压风流量为31m3/min,按照每人每分钟供气量不得低于0.3的要求,该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80人并在考虑备用系数的基础上,需压风流量28.8m3/min;测得3次平均最低压风压力为0.207MPa,大于0.1MPa的要求;噪声为56.5dB,小于70分贝的要求。
(5)自备氧能力通过实际测定每组高压氧气瓶的压力,根据计算可得高压氧气瓶能够释放的氧气体积,参照最大避险人数,每人每分钟的供氧量为(132480+120560)/(24*60*96*4)=0.51﹥0.5的最低要求。
(6)二氧化碳处理能力分析二氧化碳处理能力计算:Q CO2=(1.53-0.96)%×216.9×1000÷(25.3×80)=0.61L/min·人2.综合防护性能试验分析试验结束后,剩余氧气的压力为13.4MPa(两组氧气钢瓶分别并联投入,体积80L,压力15MPa),CO2吸收剂消耗1箱。
消耗氧气体积为:(13.8-13.4)×10.13×80×23=7456L。
消耗氧气占整个氧气的比值为:n=7456/230400≈0.032。
剩余氧气能使用时间为:t1=(1-0.032)×4/0.032×1.1≈110h。
用于制冷的CO2钢瓶试验后进行称重,消耗量为216.3Kg,由于液态CO2钢瓶在使用时总量10%不能使用,剩余能利用的液态CO2总量为:(6995-216.3)×90%6100Kg,能使用的时间为t2=6100×4/216.3/1.1≈102h。
四、测试结论在整个测试中,通信设施正常使用,仪器仪表参数平稳,温湿度较为舒适,所有试验人员精神状态良好。
通过本次测试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试验使用、消耗的压缩氧、吸附剂、液态二氧化碳情况,通过剩余能力的计算,避难硐室的防护时间超过96小时;2.硐室内的温湿度较为适中,各类监测传感器无报警,通过抽取气样分析,各类传感器监测数值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