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 展开与折叠》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课标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展开与折叠教案

北师大课标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展开与折叠教案

《展开与折叠》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在本单元中位于“图形的变化”与“从三个方向看”之间,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

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猜一猜”、“做一做”、“说一说”、“练一练”四个设计理念。

其中“猜一猜”目的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做一做”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手脑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说一说”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我想法和意见的平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练一练”目的在于通过检测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课堂评价,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吸收理解情况,便于后续巩固与辅导。

通过本节课“展开与折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分类记忆和有序思维,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通过动手实践,在折展的过程中,体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解决后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充分的实践操作和白板的辅助展示,使学生明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可以得到11种平面展开图。

以此能总结归纳它们的特点及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合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多种方法对正方体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与创造过程带来的乐趣。

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体会数学学科的价值,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2展开与折叠》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2展开与折叠》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2展开与折叠》教案一. 教材分析《1.2展开与折叠》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学会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和特点,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和简单的几何概念,但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入手,逐步过渡到立体图形,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理解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

2.能够将简单的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3.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将立体图形正确地展开成平面图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际操作,了解和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展开和折叠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展开图,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展开与折叠现象,如折纸、包装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展开与折叠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合作,完成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展开与折叠概念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如如何通过展开图还原立体图形等。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复杂的立体图形的折叠与展开,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原理,能够将平面图形正确地折叠成立体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原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复杂立体图形的折叠与展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原理。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立体图形的折叠与展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平面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

2.教学环境: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平面几何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这将是我们在立体几何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2《展开与折叠(一)》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2《展开与折叠(一)》 教案

? 展开与折叠〔1〕?教案巴州区第四中学程明刚学习目的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柱体、锥体的平面展开图.2.充分认识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是互逆的过程,可以互相检验其正确性.3.开展空间想象力,会运用空间想象与理论操作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重点棱柱的展开与折叠学习难点应用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老师准备课件、包装盒、小剪刀、小磁铁、圆柱、圆锥、正方体学生准备正方体、剪刀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老师从〞百宝箱〞中拿出生活中的一些包装盒向学生展示,再展示一些它们展开的平面图形,〔出示相应的课件)。

引导学生感受立体图形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也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展开与折叠2.生观察得出立体图形展开的是外表。

复习一些立体图形的面的特征。

抽生答复。

〔出示相应的课件)二、新知探究1.生理论操作一:圆柱外表如何操作才能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把所得平面图形粘贴在黑板上。

2.生理论操作二:圆锥外表如何剪开才能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把所得平面图形粘贴在黑板上。

3.生理论操作三:正方体外表如何剪开才能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1〕生分组活动,正方体剪开成平面图形。

〔2〕抽生展示所得平面图形。

把不同的图形粘贴在黑板上。

〔3〕师出示右图,生判断能否折叠成正方体。

是通过什么方法判断的?强调:折叠后要不能重叠,并且要是封闭的。

〔4〕师:只要是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平面图形都一定能折叠成正方体吗?出示一些平面图形,生判断能否折叠成正方体。

〔小组活动〕〔5〕6个小正方形拼成相连接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类型?它们都能折叠成正方体吗?下面,我们试着来一一分类。

①长6型②51型③141型④132型⑤33型⑥222型〔6〕是否每个立体图形都能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举例:球体〕〔地图是近似展开〕三、火眼金睛四、小试牛刀五、大展身手六、总结1.学生总结:我的收获2.共同总结:1、一些立体图形的外表可以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2、一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2 -1 展开与折叠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2 -1 展开与折叠   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学内容
P1、2-1展开与折叠
课型
新授
设计者
王兵
第1课时/总第3课时
设计日期
0831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了解棱柱展开图的形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过程
教学双边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动态修改部分
(一)




1、长方体有个顶点,条棱,个面,这些面的形状都是形。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
2、如图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至少需要剪几条棱?平
面图形的形状有哪些?
点拨:
由于正方体有12条棱,6个面,将其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即未剪开的棱),因此需要剪开7条棱。
学生经历回顾、想象、动手操作等过程,是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更高要求。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
(二)




1、课件展示下列图形:
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哪些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哪些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
归纳:(1)、“一四一”型
(2)、“二三一”型
(3)、“三三”型、“二二二”型
2、判断下列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说明你的理由。
3、在操作活动中揭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学习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可以通过展开变成平面图形,反之,平面图形也可以通过折叠变成立体图形。
-展开图: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
2.教学活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引导他们从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知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2.分层次教学,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上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3.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展开与折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设置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立体图形、展开图的绘制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展开与折叠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简单题:识别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能正确折叠成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第2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第2课时)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a.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方法有哪些?
b.在实际生活中,展开与折叠知识有哪些应用?
c.如何运用展开与折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不限。
4.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以下内容:
a.其他有趣的几何变换方法;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展开与折叠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展开与折叠的规律。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彼此的想法,形成共同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自主发现展开图与折叠的规律。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3.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几何变换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展开图特点,教师适时给出展开图和折叠的定义,并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讲解几何变换方法,如平移、旋转等,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将平面图形转换为立体图形,反之亦然。

2024年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2024年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பைடு நூலகம்
正方形放在图 2 中的 ①②③④ 某一位置,则使所组
成的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的位置是( D )
A.① C.③
B.② D.④
①②

图1

图2
3. 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已知展开图沿 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 数,则 a = -2 ,b = -7 ,c = 1 。
2 c 7 -1 b
难点:能够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或根据展开 图判断立体图形。
情景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正方体形状的盒子。
你知道这些正方体形状的盒子是怎样制作的吗? 你能不能制作一个?
探究新知
1 正方体的展开图
活动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一 个平面图形吗?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分组比赛。
(3) 你能发现相对面在展开图上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吗?


141型 两


132型
相 连
上左

下右

2 2 2 型 隔隔
?
33型

一一 行列
相间、“Z”端是对面
A
A
A
A
B
B
A 和 B 为相对的两个面
B
B
间二、拐角邻面知
C
D
CD
C 和 D 为相邻的两个面
典例精析
例2 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
表面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学”字相对面
上的字是( C )
A.不
B.思
C.则
D.罔
学 而不思


当堂小结
正方体 的展开 图与折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 )》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 )》精品教学课件

课堂小结
名称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立体 表面 底面 侧面 图形 展开图 形状 形状
侧面展开 图的形状
正方体
正方形 正方形 长方形
长方体
长方形 长方形 长方形
圆柱
圆 曲面 长方形
圆锥
圆 曲面
扇形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圆柱、圆锥的展开图
圆柱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的?
思考1 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的?
探究新知
思考2 圆柱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的?
结论:圆柱展开图是由两个等圆 和一个长方形组成,其中侧面展 开图的一边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 另一边的长是圆柱的高.
探究新知
连接中考
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为正四棱锥,下半部为立方体,且有 一个面涂有颜色,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是( B )
A.
B.
C.
D.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 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A )
A. 三棱柱 B.圆锥 C.四棱柱 D.圆柱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 如果圆柱的母线长为5cm,底面半径为2cm,那么这 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D )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再见
下列图形中可以作为三棱柱的展开图的是( A )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名师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名师教案

1.2 展开与折叠1.经历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圆柱、圆锥、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3.通过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和创造,以提高教学兴趣。

1、前置准备:(1)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

棱柱的所有▁▁▁▁▁都相等。

棱柱的▁▁▁▁▁相同。

▁▁▁▁▁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2)一底面是正方形的棱柱高为4cm ,正方形的边长都为2cm ,则此棱柱共有▁▁▁▁▁条棱,所有棱长之和为▁▁▁▁▁cm 。

2、 自主教学p14“做一做”,并把结论写下来 (1)▁▁▁▁▁▁▁▁▁▁▁▁▁▁▁▁。

(2)▁▁▁▁▁▁▁▁▁▁▁▁▁▁▁▁。

(3)▁▁▁▁▁▁▁▁▁▁▁▁▁▁▁▁。

3、合作交流完成p14“想一想”,你有什么新收获:▁▁▁▁▁▁▁▁▁▁▁▁▁▁▁▁▁▁▁▁▁▁▁▁▁▁▁▁▁▁▁▁。

4、归纳总结:▁▁▁▁▁▁▁▁▁▁▁▁▁▁▁▁▁▁▁▁▁▁▁▁▁▁▁▁▁▁▁▁。

5、当堂训练:)① ② ③(2)如图某些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把多面体的名称写在横线上▁▁▁▁▁▁ ▁▁▁▁▁▁▁ ▁▁▁▁▁1、 如图,三棱柱底面边长为3cm , 侧棱长5cm ,则此三棱柱共▁▁个面, 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 cm ²。

2、 要把一个长方体剪成平面图形,需要剪▁▁▁条棱。

3、 下面展开图能组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A 、三棱柱B 、四棱柱C 、五棱柱 D、六棱柱5、如图,把一个圆锥的侧面沿图中的线剪开,则会得到图形▁▁▁。

A 、B 、 A 、三角形 B 、圆C 、圆弧D 、扇形 6、一个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 ,棱数为e ,面数为f ,下列四种情况中肯定不会出现的是▁▁▁。

A 、v 、e 、f 都是奇数B 、v 、e 、f 都是奇数C 、v 、e 、f 两奇一偶D 、v 、e 、f 一奇两偶 如图,一个3×5的方格纸,现将其剪为三部分,使每一部分都可以折成一个无盖的小方盒,问如何剪?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展开与折叠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折叠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掌握平面图形折叠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展开与折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平面图形的折叠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折叠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演示法:教师展示实物图形的折叠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的折叠方法。

4.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图形,如纸片、几何模型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如何展开和折叠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过程。

通过展示实物图形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折叠过程,并讲解如何解决折叠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折叠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A CDE
F
方法点拨:在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同一 个方向间隔一个面的两个面相对(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下面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数字 6所对的数字是几?
1 2 345
6 (1)
12 34 5 6
(2)
123 4 56
(3)
12 34 56 (4)
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1.2 展开与折叠 第1课时
导入新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正方体形状的盒子,为了 设计和制作的需要,我们应了解正方体盒子展开后的平 面图形.
将纸盒完全展开后 形状是怎样的?
导入新知 做一做 下面图形中,都能围成一个正方体吗?
(1)
(2)
(3)
(1)、(2)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3)不能
探究新知 需要七刀才能剪开
思考 同一种正方体纸盒沿不同顺 序先后剪开棱展开的平面图形是 否相同?
探究新知
正方体的11种不同的展开图
思考 你能找到规律进行分类吗?
探究新知
第一类:中间四个面,两边各一面.
2
3
4 51
6
4 5632 1
4 5632
1
4 5632
1
4 5632
1
一四一型
4 5632
1

×
探究新知
想一想 下图中的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形的盒子,折好以 后,与1相邻的数字是什么?相对的数是什么?
4 5 1 23 6
与1相邻的数字是:2、4、5、6. 与1相对的数字是:3.
探究新知
注意: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不能出现的类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分享,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尝试和进取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我认知。首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等方面。然后,组织学生互相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他人提供有益的建议。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他们在课堂中的亮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4.实践操作与反思评价相结合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和折叠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体展开图的理解。同时,通过反思与评价环节,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5.知识拓展与应用
本案例在学生掌握基本几何体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其他几何体的相关知识。这种拓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探讨几何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选择一个几何体,绘制其展开图,并尝试将其折叠成原来的立体图形。
2.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生活实例,探讨展开与折叠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景创设
本案例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情景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掌握其基本方法。

(2)能够将简单的几何体沿某个平面进行展开,并理解展开图形与原几何体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展开与折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方法,理解展开图形与原几何体的关系。

难点:如何将几何体沿某个平面进行展开,并理解展开图形与原几何体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2.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支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展开与折叠现象,如衣服、盒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展开与折叠的?展开后的图形与原物体有什么关系?2. 自主探究:(1)让学生尝试将一张白纸沿某个平面折叠,观察折痕所在的位置,思考折痕与纸张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折叠经验,探讨如何将几何体沿某个平面进行展开。

3. 教师讲解:(1)讲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基本方法。

(2)讲解如何将简单的几何体沿某个平面进行展开,并展示实例。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给定的几何体模型沿某个平面进行展开,并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几何体的关系。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展开与折叠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如何将简单的几何体沿某个平面进行展开,并理解了展开图形与原几何体的关系。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运用展开与折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运用展开与折叠的知识进行制作?2.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展开与折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一个纸盒、设计一个衣服的款式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2-2展开与折叠(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2-2展开与折叠(教案)
举例: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基本形式,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形式及其折叠方法。
(2)空间想象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举例:让学生尝试将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观察并思考如何正确地折叠。
举例:在折叠圆柱和圆锥时,学生需要想象其三维形态,并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地折叠出底面和侧面。
(3)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折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举例:分组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折叠同一个立体图形,并在小组内分享经验,共同完成任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基本概念。展开图是将立体图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的过程,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立体图形的结构。这一概念在工程设计、包装制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正方体为例,展示其展开图的特点和折叠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展开图的识别与折叠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展开图,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其对应的立体图形,也不知道如何折叠。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举例:对于长方体的展开图,学生需要识别出长、宽、高三个不同的边,并掌握正确的折叠方法。
(2)空间想象力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学生在理解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需要将想象力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完成从展开图到立体图形的转换。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有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1.使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展示立体图形与展开图的转换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设计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展开与折叠的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2展开与折叠》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2展开与折叠》教案

1.2 展开与折叠〖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展开成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2.由观察、折叠等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3.了解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由侧面展开图想象出棱柱。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归纳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表达,合作交流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特征,能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

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基础知识精讲】1.棱柱的分类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2.棱柱的特点若有若干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2)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4)棱柱各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如下:3.部分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将一个几何体的外表面展开,就像打开一件礼物的包装纸.礼物外形不同,包装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熟悉的一些几何体,如圆柱、圆锥、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图1—9(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图1—10(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侧面)图1—114.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我们已经见过很多平面图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能折成几何体.比如:棱柱.若能折成棱柱,一定要符合以下特点:(1)棱柱的底面边数=侧面数.(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端.(3)四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只有5条相连的棱.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课本中、习题中会经常遇到让大家辨认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题目.为了查阅方便,在此列出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供大家参考.图1—12【学习方法指导】[例1]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其中侧面是_______形,_______面的形状一定完全相同.点拨:n棱柱的数量特征如下:它有3n条棱,(n+2)个面,侧面一定是长方形.对于完全相同的面则需注意.棱柱的侧棱都是相等的但底面边长不一定相等,因此以底面边长和侧棱为长和宽的侧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如:图1—13易错点:(1)“三棱柱的侧面是三角形.”是常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记住: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2)“侧面都相等.”这也是易犯的错误.侧棱长都相等,易使学生误认为侧面也全都相同.解答:9 5 长方上、下底[例2]一个棱柱有12个顶点,所有侧棱长和为36 cm,求每条侧棱的长.点拨:先根据棱柱的数量特征,由顶点数求出是几棱柱,则相应有几条侧棱,再由侧棱长相等,求出结果.解:有12个顶点的棱柱是六棱柱,有6条侧棱.则每条侧棱长36÷6=6 cm.答:每条侧棱长6 cm.[例3]图1—14所示的平面图形是由哪几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的?(1) (2) (3)图1—14点拨:找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关键是看侧面和底面的形状.底面是圆的几何体有圆柱、圆锥、圆台.侧面是扇形的几何体是圆锥.侧面是长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圆柱.解答:(1)圆锥;(2)圆柱;(3)圆台.[例4]下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图1—15点拨:看能否围成棱柱,可参考“内容全解4”中的几条内容,如有不符合,就不能围成棱柱.解答:(1)侧面数(4个)≠底面边数(3条),不能围成棱柱.(2)两底面在侧面展开图的同一端,不在两端,所以也不能围成棱柱.(3)可以折成棱柱.[例5]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最多剪几条棱?最少呢?点拨:正方体是四棱柱,共有12条棱,要剪开纸盒使每个面相连,必须剪开部分棱,棱的总数不变(即12),若知道剩下未被剪开的棱数,就可以得到剪开的棱数了.解答:由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知正方体的所有展开图中都只有5条相连的棱,而正方体共有12条棱,那么需要剪开的棱数就是12-5=7条了.【拓展训练】1.矩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可称为矩形.2.圆台与棱锥的展开图.(1)圆台:圆台的展开图是由大小两个圆(作底)和部分扇形(作侧面)组成的.图1—16(2)棱锥:棱锥的展开图是由一个多边形(作底)和几个三角形(作侧面)组成的.图1—17图1—18。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展开与折叠》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展开与折叠》精品教案

展开与折叠(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挥讨论等方法,认识多面体与它们展开图的关系;2.能正确判断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3.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概念,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将几何体展开成展开图,几何体展开图中,能识别多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位置。

三、学情分析“展开与折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

本节主要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四、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展开图能否折叠成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一只小蚂蚁在玻璃制的正方A体箱子的一个顶点B处,突然它发现相距它最远的另一个顶点A处有它喜欢吃的食物,请问如果这只小蚂蚁沿着那条路爬行才能最快地吃到A处的食物?你能帮它找到最短的路线吗?如果能请在图中把路线画出来并说明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补充我们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很快帮助小蚂蚁找到最短的路径。

(板书:展开以折叠(一))(二)学习新知1.学生观察教师通过剪开某些棱将将一个正方体展开的过程。

并数一数教师在这个展开的过程中共剪了多少条棱。

2.思考:要展开一个正方体,少剪一条棱或者多剪一条棱可以吗?为什么?3.再让学生观察老师另一种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由此说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不只有一种。

4.教师补充总共有十一种平面展开图,同时在PPT上出示。

5.让学生思考将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进行分类。

(三)习题训练,能力提升1.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A B C D2.图中的几何体的展开图是( )3.下列四个图形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是正方体展开的图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 D、①②④4.如图所示的立方体,如果把它展开,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 )C④ A B C D5.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图中已标出三个面在正方体中的位置,f表示前面,r表示右面,d表示下面,试判断另外三个a,b,c Array在正方体中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 展开与折叠》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展开成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由观察、折叠等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
3.了解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由侧面展开图想象出棱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归纳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表达,合作交流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特征,能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

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基础知识精讲】
1.棱柱的分类
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
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2.棱柱的特点
若有若干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
(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
(2)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
(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
将一个几何体的外表面展开,就像打开一件礼物的包装纸.礼物外形不同,包装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熟悉的一些几何体,如圆柱、圆锥、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
(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
图1—9
(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
图1—10
(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侧面)
图1—11
4.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我们已经见过很多平面图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能折成几何体.比如:棱柱.若能折成棱柱,一定要符合以下特点:
(1)棱柱的底面边数=侧面数.
(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端.
(3)四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只有5条相连的棱.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在课本中、习题中会经常遇到让大家辨认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题目.为了查阅方便,在此列出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供大家参考.
图1—12
【学习方法指导】
[例1]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其中侧面是_______形,_______面的形状一定完全相同.
点拨:n棱柱的数量特征如下:它有3n条棱,(n+2)个面,侧面一定是长方形.对于完全相同的面则需注意.棱柱的侧棱都是相等的但底面边长不一定相等,因此以底面边长和侧棱为长和宽的侧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如:
图1—13
易错点:
(1)“三棱柱的侧面是三角形.”是常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记住: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2)“侧面都相等.”这也是易犯的错误.侧棱长都相等,易使学生误认为侧面也全都相同.
解答:95长方上、下底
[例2]一个棱柱有12个顶点,所有侧棱长和为36 cm,求每条侧棱的长.
点拨:先根据棱柱的数量特征,由顶点数求出是几棱柱,则相应有几条侧棱,再由侧棱长相等,求出结果.
解:有12个顶点的棱柱是六棱柱,有6条侧棱.则每条侧棱长36÷6=6 cm.
答:每条侧棱长6 cm.
[例3]图1—14所示的平面图形是由哪几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的?
(1)(2)(3)
图1—14
点拨:找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关键是看侧面和底面的形状.
底面是圆的几何体有圆柱、圆锥、圆台.
侧面是扇形的几何体是圆锥.
侧面是长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圆柱.
解答:(1)圆锥;(2)圆柱;(3)圆台.
[例4]下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
图1—15
点拨:看能否围成棱柱,可参考“内容全解4”中的几条内容,如有不符合,就不能围成棱柱.
解答:(1)侧面数(4个)≠底面边数(3条),不能围成棱柱.
(2)两底面在侧面展开图的同一端,不在两端,所以也不能围成棱柱.
(3)可以折成棱柱.
[例5]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最多剪几条棱?最少呢?
点拨:正方体是四棱柱,共有12条棱,要剪开纸盒使每个面相连,必须剪开部分棱,棱的总数不变(即12),若知道剩下未被剪开的棱数,就可以得到剪开的棱数了.解答:由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知正方体的所有展开图中都只有5条相连的棱,而正方体共有12条棱,那么需要剪开的棱数就是12-5=7条了.
【拓展训练】
1.矩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可称为矩形.
2.圆台与棱锥的展开图.
(1)圆台:圆台的展开图是由大小两个圆(作底)和部分扇形(作侧面)组成的.
图1—16
(2)棱锥:棱锥的展开图是由一个多边形(作底)和几个三角形(作侧面)组成的.
图1—17图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