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2018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含答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修辞手法练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
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006安徽卷)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答:比喻、拟人。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
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该诗后两句在形容洞庭湖景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
答:比喻“白银盘”比喻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突出其澄澈空明;“青螺”比喻皓月银辉之下愈显清翠的洞庭山。
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光华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审美情调,体现了清静闲适的情怀。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03(常见修辞手法))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 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 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 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 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 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 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 “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
物论》后人以“化蝶”或“梦 (陆游《邻水延福寺早行》) 蝶”,借喻为“睡觉”。而“闻 鸡”一词则出自《晋书》:“祖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 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也。’因起舞剑”。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刘攽《雨后池上》
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 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运用比喻,将 刘禹锡 潭面比作未磨之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 潭面无风镜未磨。美,将湖中的君山作 遥望洞庭山水色,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一颗青螺,山水映 衬,精美绝伦,惹人 喜爱,给人以莫大的 艺术享受。
2009重庆卷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 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反问。 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 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 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 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 新红叶无个人瞧。 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 “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 修辞手法?(2分) 乐。
专题卷高三语文专项练习:八《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doc
绝密★启用前2018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语文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语文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一、诗歌鉴赏1~2题。
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
鱼沉,谓无人传言。
②攲:倚、依。
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
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
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古诗歌鉴赏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例题及答案
古诗歌鉴赏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例题及答案鉴赏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1.比喻。
例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_________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①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淮山:淮河一带的远山。
②淀:即“靛”,深蓝色染料。
这首元曲最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和“塞鸿一字来如线”两句在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而且句句用比,一句一景,千姿百态,气象雄伟。
“长江万里白如练”一句从色和形的角度写远望长江,形象而有气势;“塞鸿一字来如线”一句则只从形的角度,描写南归的大雁“一”字排开,掠过江天的景象,这既点明时令,又引人遐想。
这首曲是作者晚登浔阳楼的即兴写景之作,曲词描绘作者秋登浔阳楼所见长江周围景象,七个比喻句,从物象的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着墨,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图景。
回答本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最主要的修辞手法,以及后面“两句在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角度”的提示,因为这首词在主要表现手法比喻之外,还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_________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泻尽江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漫,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上片中,词人以一句“声声泻尽江波绿”写筝上弹奏的音乐,使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用了“通感”(“比喻”亦可)手法。
将听觉艺术的音乐比作湘江绿波倾泻,流畅无碍。
无形的音乐声,在词中化为有形有色的形象,既写出弹者技高,又写出听者品音入微。
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词。
词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描写了一位女子弹奏古筝的艺术效果,既有动作的描写,也有神态的描写。
题目明确限定一句话所使用的手法,所以,回答此题并不难。
2018年语文高中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边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闲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晨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己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有名诗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略洗:略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织缠结。
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傲慢,放诞不羁,经常东游西逛,以后干脆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剖析。
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剖析。
答: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盛,衬着幽静之氛围。
②衬托诗人文雅的志气、节操。
③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2)同样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望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赏识竹林风光,整天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味,寄望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
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一样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示意他有高远的情怀,盼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立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安闲的生活。
(能联合诗歌内容进行剖析,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2.阅读下边的唐诗,达成(1)~(2)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哭泣空自知。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哭泣,款款深情,动人至深。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专题06+用典-古代诗歌阅读常考修辞手法通关+Word版含解析.doc
典例1 【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官服。
(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代指襄阳。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典例2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杜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诗的首联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用这一典故?【参考答案】(1)“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吴刚砍树典故。
吴刚的大刀竟被折断,表达其归心之切。
题目是“八月十五夜月”吴刚是被罚在月宫中砍树的罪人,满目飞明月的时候,自然就会看到想到月宫中的人,用典自然贴切。
(2)“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避乱生涯中的内心愁闷。
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
【试题分析】典故是一种文化的不断延续。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政治可以改变,思想可以变化,唯独文化是延续不断的。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天天练35 古代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篇)
天天练35 古代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篇)[基础过关]一、(2018·河北邯郸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闻'琴[唐]孙氏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
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暮雨潇潇,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
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
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D项,“表现了琴声的急促”错,应为表现了琴声的幽远。
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
“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2018全国卷古诗常见手法分析
(2)间接抒情:把情感寄予在描 写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 借景抒情:仔细体味描写的景物中 蕴含的深层情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 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课堂练习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三、修辞手法
比喻
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 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 也称比兴。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 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 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 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练习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深幽寂静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____________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 以动写静 的手法。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常见:用典、象征、移情、虚实相生、抑 扬、联想、想象、赋比兴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 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 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 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 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 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1.这首宋诗《暮春即事》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专心研读的情景。
诗中描写了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等动态景象,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态景象。
这样的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和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这首唐诗《早寒有怀》通过描写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上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这首诗《台城》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回顾六朝旧事,借吊古城之名,抒发了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诗中写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些景象都在借古讽今,表达出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感慨。
4.这首宋词《蝶恋花·旅月怀人》通过描写月色、乌鹊、故人、梅花笛、蟋蟀、芭蕉等景象,表达了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词中写月去疏帘才几尺,XXX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XXX,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这些景象都在表达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需要分析词人在描写离别、乡愁时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借景抒情。
词人通过描绘烟柳、淡云、孤雁、XXX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和乡愁之情。
②运用比兴手法。
如“浮生长恨飘蓬”,将人生比喻为一片漂泊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不安和无奈。
③运用排比手法。
如“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通过排比的方式,把词人的心情表现得更加深刻。
④运用拟人手法。
如“酒醒人静奈愁浓”,将愁情拟人,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悲凉和痛苦。
【审核版】2018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含答案)
课案3 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随堂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解析:由第三句的“知我意”可以看出诗人把鹭鸶当做人来写,这是拟人手法。
指出手法后,还要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拟人手法。
诗人赋予鹭鸶人的情态、动作,写它如同知己一样知晓自己的心思,并频频翘足对窗,使诗人在孤寂中获得宽慰。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由下句的“长安不见使人愁”可知前句的“浮云能蔽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而非实指。
诗人希望到长安,受到君王的重用,但终因小人蒙蔽君王视听,使他难以如愿,徒愁绪盈怀。
指出手法后,还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手法。
用“浮云”喻“奸邪”,用“日”喻君王。
用“浮云能蔽日”喻君王为奸邪之人蒙蔽,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小人当道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难以受到君王重用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解析:词句写冷风中忽然闻到花香,原来梦寐以求的梅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一样出现了,但是酒醒之后现实却是令人“断肠”的。
因此,从梦中梦醒的对比中写出了作者孤独、失落、凄凉的心情。
修辞手法也很明确,把梅花写成白衣女子是拟人,“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是对偶。
答案:“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逸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C.诗中的“春蚕食叶声”是一种比喻,暗示着考生在考场上的紧张和焦虑。
D.诗人XXX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但却有群公们的精准评判,使他感到欣慰。
E.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群公们的感激之情,他们的评判是公正而精准的。
改写)这首诗描写了礼部贡院的进士考试场景,作者XXX通过写景、写人、写心理等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喜悦、自卑和感激之情。
其中,诗的第一句以“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XXX”形象地描绘了考场的肃穆和怡人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则将考生比作战士,表现了他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群公们的感激之情,他们的评判是公正而精准的,使得作者感到欣慰。
C.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对身后文章的期望。
D.作者在诗中批评了社会上的富贵之人,认为他们无法得到真正的文学成就。
E.作者在诗中展现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努力和成果的自豪。
C.礼部考试选送的考生都来自各地,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标准。
D.朝廷对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参与选材工作,需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诗中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被后世广为称道,其精妙之处在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蚕食叶子时的声音和场景。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XXX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他的诗歌创作水平。
B.XXX常常私下模仿XXX的诗歌,这反映了XXX的创作水平很高。
C.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望。
D.作者在诗中批评了社会上的贵族,认为他们无法真正获得文学成就。
E.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感激之情,同时也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诗歌成果和努力。
C.XXX在诗中称呼XXX为“短李”,暗示他对XXX的诗歌创作不太认可。
D.作者坚信自己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是否在当时得到认可。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
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唐代:XXX
新秋瑞霭晚云收,洞庭初见月如钩。
半夜钟声到客舍,沉湎不知夜已半。
注】秬秸:一种谷子。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析:本诗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颔联中,第一句写景,描绘了秋天晚上的瑞霭和月亮;第二句写情,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心情。
在写景的同时,把情感融入了景中,形
成一种景中情的艺术效果。
答案:诗歌颔联巧妙地融合了景与情,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
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把情感融入其中,
形成一种景中情的艺术效果。
本词通过描写松竹、翠萝、江山等景物,营造出寒冷、萧
瑟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之情。
上片写出幽径无人、
独自芳香,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心态和寻找知音的渴望。
下
片则通过“共梅花语”、“寻芳侣”、“香在无心处”等语句,突出了兰花高洁、坚贞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和坚守。
整首词通过借物抒怀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达到了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2018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8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2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3 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泛吴松江
(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解析:由第三句的“知我意”可以看出诗人把鹭鸶当做人来写,这是拟人手法。
指出手法后,还要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拟人手法。
诗人赋予鹭鸶人的情态、动作,写它如同知己一样知晓自己的心思,并频频翘足对窗,使诗人在孤寂中获得宽慰。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由下句的“长安不见使人愁”可知前句的“浮云能蔽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而非实指。
诗人希望到长安,受到君王的重用,但终因小人蒙蔽君王视听,使他难以如愿,徒愁绪盈怀。
指出手法后,还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手法。
用“浮云”喻“奸邪”,用“日”喻君王。
用“浮云能蔽日”喻君王为奸邪之人蒙蔽,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小人当道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难以受到君王重用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
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词句写冷风中忽然闻到花香,原来梦寐以求的梅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一样出现了,但是酒醒之后现实却是令人“断肠”的。
因此,从梦中
梦醒的对比中写出了作者孤独、失落、凄凉的心情。
修辞手法也很明确,把梅花写成白衣女子是拟人,“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是对偶。
答案:“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逸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贺新郎寄李伯纪①丞相
张元幹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②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①李伯纪:李纲,字伯纪,是著名的爱国英雄。
他在公元1126年(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围攻京城的危急时刻,力主抗战,坚守开封,被
钦宗任命为亲征行营使,最终击退金兵。
张元幹当时是他的僚属,后来李纲被罢免,元幹也连带获罪,离京南下。
②苕溪:在浙江省北部,此处借指归隐之地。
“用典”“比喻”是本词主要的表达技巧,请各举一例阐释其作用。
解析:回答该类题目,一是要弄清表达技巧的内涵,从基本的修辞手法
入手;二是要明确该类题目的答题模板与得分点,表达技巧类试题的答题模板: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
答案:①用典:如“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了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屈膝议和的不满及抵抗金人南下的决心。
②比喻:如“谩暗涩铜华尘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宝剑被弃来比喻李伯纪等主战人物受到罢斥压制。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