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第三章 适应与修复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 病理学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五)骨组织的再生:再生能力强,骨膜上C(原始
间叶C和纤维母C)增生-骨母C-类骨组织-钙盐沉着-骨 小梁
(六)其他组织的再生
1、软骨组织的再生(弱,常瘢痕):软骨膜中幼稚C分化-软
1 .被覆上皮的再生
皮肤复层鳞状上皮损伤,但未破坏基底膜和毛球,受损 处干细胞再生,向缺损部伸展,形成单层上皮覆盖缺 损表面,再增生分化为复层鳞状上皮。
粘膜覆盖上皮损伤,复层鳞状和移行上皮同上,单层柱 状是由邻近基底层细胞增生修补,由立方 柱状。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上皮组织的再生
❖ 被覆上皮再生:如果基底膜(结缔组织)完整,可 完全再生
LOGO
•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LOGO
二、瘢痕组织(scar):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 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形态 特点
大体: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 白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LOGO
形态 特点
镜下:大量平行或的交错分布胶原纤维 束组成。呈均质红染状,纤维细 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
第五节 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
LOGO
一、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
细胞受损伤因素刺激,释放生长因子刺激同类细胞或同一胚 层发育来的细胞增生与分化,促进修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 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生理情况下增殖不明显,受刺激时可表现出 较强再生能力有较强潜在再生能力。受损 伤即由G0进入G1,
动物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细胞组织的损伤(动物病理学课件)
➢ 发生机制:各种原因导致的脂肪代谢障碍
•
脂蛋白合成障碍
•
进入肝的脂肪过多
•
脂肪酸的氧化障碍
•
结构脂肪破坏
➢病理变化 ➢眼观:脂肪变性的器官体积肿大,被膜紧
张,边缘钝圆,呈黄褐色或土黄色,质地 松软脆弱易碎,切面结构模糊不清,有油 腻感。
➢槟榔肝:肝脏发生脂肪变性,若同时伴发 淤血,则肝脏切面由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 黄褐色的脂肪变性部分相互交织,形红 黄相间类似槟榔切面的花纹色彩,所以称 作槟榔肝。
➢ 结局 是一种可复性的病理过程,病因消除后,黏液 样变性可吸收消散。但若病因长期存在,则可 引起纤维组织增生而硬化。
➢ 玻璃样变性:在细胞质、血管壁和纤维结缔组 织内出现一种均质无结构的蛋白质性物质,及 透明蛋白或透明素,可被伊红或酸性复红染成 鲜红色,又称透明变性 。
➢ (1)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 常见于慢性炎症、疤痕组织、纤维化的肾
• 眼观:坏死组织呈淡黄色,质较松软,状 似干酪或豆腐渣,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 镜检:坏死组织结构消失,成一片模糊的 颗粒状红染物质。
➢ ②蜡样坏死:肌肉组织的凝固性坏死。 • 眼观:坏死的肌肉组织浑浊无光泽,干燥
而坚实,呈灰黄或灰白色,如同石蜡一样。 • 镜检:肌纤维肿胀,胞核溶解,横纹消失,
➢ 病变特点 :发生变性的胶原纤维可断裂、崩解, 变为一堆境界不清晰的颗粒状、小条或团块状 无结构的物质,呈强嗜酸性红染,类似纤维素, 因此称纤维素样变性 。
➢ 纤维素样变性主要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 生可能是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活性物质使局部 胶原纤维崩解;
➢ 此外小血管壁损伤而通透性增高,以致血浆渗 出,其中的纤维蛋白原可转变为纤维蛋白沉着 于病变部,形成纤维素样物质。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第二章疾病概论一、解释下列名词①疾病②脑死亡③病因(致病因素)④病因学⑤诱因⑥分子病理学⑦疾病转归⑧发病学二、填空题1、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疾病和病痛,而且在()、心理上和()处于完好状态”。
2、现代医学对疾病的研究,已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系统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发展到()水平。
3、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两方面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而且两者的比例关系,决定着疾病发展方向。
4、动物患病时,不但其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和()均降低。
后者是动物疾病概念的最重要特征。
5、据来源病因可分为:外界致病因素(外因)和()。
条件可以促进疾病发生,也可阻碍疾病发生,把能够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6、疾病发生的外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与过多7、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包括: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有一定()、有明显()及()。
8、生物性致病因素是动物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和寄生虫(如)。
9、疾病发生的3大规律是:()、()、()。
10、转归期是指疾病的最后阶段,其有()和()两种。
三、选择题1、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对马类动物有致病作用,对牛、羊则无致病性,表明生物性致病因素具有()。
A、选择性B、特异性C、持续性D、潜伏性2、生物性致病因素对感染动物的种属、侵入门户、感染途径和作用部位等有一定的选择性,如破伤风梭杆菌只能从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才能发病,随饲料进入消化道则不发病,表明生物性致病因素具有()。
A、选择性B、特异性C、持续性D、潜伏性3、生物性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后,首先在体内生长繁殖,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或其毒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机体发病,表明生物性致病因素均有()特点。
A、选择性B、特异性C、持续性D、潜伏性4、代偿是疾病时机体抗损伤性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一侧肾脏功能严重障碍,对侧肾脏可增强活动进行代偿,维持正常泌尿功能,这属于()代偿。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动物病理学是兽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兽医学基础学科。
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主要课程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系统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和疾病病理学(细菌性疾病病理、病毒性疾病病理、寄生虫性疾病病理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病理)三部分组成。
动物病理学需以基础兽医学中的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的理论。
因此,动物病理学在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学习目标(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达成目标是指导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转归规律的基本理论,以及根据病变特点为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培养学生具有兽医疾病诊断的能力,奠定执业兽医师基本职业素养和成长为优秀的兽医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动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临床兽医学课程,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具体要求学生达到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病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变化、发生机制和结局。
2. 掌握病理变化的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描述方法。
《病理学》第三章修复(肉芽组织、瘢痕组织、骨折愈合))
2.二期愈合:见于组 口不能以一期愈 织缺损较大、创 合修复,只能以 缘不整、无法整 大量肉芽组织修 齐对合,或伴有 复,称为二期愈 感染的伤口。伤 合。
3.痂下愈合:见于较表浅而出血的皮肤损伤。组织损伤后,伤 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凝固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
伤口在痂下进行愈合过程。
组织缺损 感染 创缘
二、干细胞在再生和修复中作用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的再生: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
向缺损中心迁移而填补。 (2)腺上皮的再生:腺体结构(基底膜)是否破坏→完全再生
&不完全再生 2.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再生 (2)大血管的修复 3.神经组织的再生(拓展)
损伤
➢ 再生性修复 ➢ 瘢痕性修复
➢ 死亡
修复
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 淀粉样变性 黏液样变性 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性钙化
坏死
凋亡
病例:患者某某,15岁,全身烧伤,经抢救治疗后挽回生命, 但面目全非,颈项强直,手指挛缩。
问题:患者怎样变得如此面目全非?
修复
致 病 因 素 引 起 局 部细胞和组织的 损伤,机体对受 损组织进行修补 恢复的过程
创面对合 愈合时间
疤痕
一期愈合 小 无 整齐 严密 短 小
二期愈合 大 有 不齐 开放 长 大
(三)影响因素
1.全身因素
尤其含硫氨基酸
蛋白质缺乏 肉质,维生素;
羟化酶活性低
维生素C缺乏
影响胶原形成
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
2.局部因素
锌缺乏
影响氧化酶活性
1.第一节 再生:再生的概念、根据再生情况细胞分类、血管的再生 2.第二节 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调控:抑素与接触抑制 3.第三节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构成、作用、结局 4.第四节 创伤愈合:创伤愈合类型、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阶段)
兽医病理学题库答案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一、单项选择题1、D,2、B,3、E,4、D,5、B,6、C,7、E,8、D,9、C,10、A,11、B,12、C,13、D,14、C,15、B,16、B,17、C,18、B,19、E,20、D21、A,22、B二、双项选择题1、AC,2、BD,3、BC,4、AD,5、AC,6、CD,7、AD,8、CE,9、BD,10、BD三、多项选择题1、ABDE,2、ABE,3、ABC,4、ABCDE,5、BD,6、BCE,7、BCDE,8、BCD,9、ABC四、填空题1、神经机理,体液机理2、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心功能障碍,胸腔疾病3、巨噬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4、窦状隙,肝细胞,槟榔肝5、破裂性出血,渗出性出血6、心血管内膜受损,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状改变7、头部,体部,尾部8、溶解软化,机化和再生,钙化9、纤维蛋白,微血管10、肾、脾、四肢11、右心、大循环静脉系统12、门脉系统、肝动脉13、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小动脉管腔被阻塞,小动脉被压迫14、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15、血管分布状态,圆锥形,不正形,节段形16、静脉管腔被阻塞,静脉管壁受压迫五、判断题1、×,2、√,3、√,4、×,5、×,6、√,7、√,8、×第二章组织和细胞损伤一、选择题1、C,2、C,3、A ,4、B ,5、B ,6、B ,7、D ,8、E ,9、B ,10、D, 11、E ,12、B ,13、E ,14、B,二、双项选择题1、 CE,2、AD,3、BE,4、CE,5、BE,6、AD三、多项选择题1、 ABC,2、ADE,3、BCE,4、ABCDE,5、BE,6、AE,7、ABD,8、ABE,9、ABD,10、AC,11、BCD四、填空题1、摄入营养不足,慢性消化道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2、变薄,半透明状3、马立克氏病,变粗,萎缩4、空泡状,苏丹Ⅲ ,特殊红5、红色,淡蓝色6、肾小球有蛋白质滤过,肾小管本身变性形成7、 "西米脾","火腿?quot;8、体表,皮肤,耳缘9、与外界相通的器官,肺、肠、子宫10、脂肪,中枢神经11、体积,边缘,脂褐素12、神经性,废用性,压迫性13、肝脏,中性脂肪合成过多,脂蛋白合成障碍,结构脂肪破坏,β--氧化障碍14、血管壁,结缔组织,细胞内15、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凋亡16、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17、深部创伤,产气细菌18、溶解吸收,机化和包囊形成,钙化19、健康组织,溃疡或糜烂五、判断题1、×,2、√,3、×,4、×,5、×,6、√,7、×,8、×,9、√,10、×第三章适应和修复一、单项选择题1、D,2、A,3、D,4、C,5、D,6、C,7、B,8、D,9、B,10、D二、双项选择题1、AC,2、CD,3、AE三、多项选择题1、CE,2、ABCE,3、ADE,4、BCE,5、ABCE四、填空题1、不稳定型细胞,稳定型细胞,固定型细胞2、不稳定型细胞,稳定型细胞,固定型细胞3、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4、修复损伤,改造病理产物,抗感染5、一期愈合,二期愈合6、血肿形成期,坏死骨吸收期,纤维性骨痂期,骨性骨痂期,改建期7、完全再生,不完全再生8、基底层细胞再生,肉芽组织,出芽,鞘膜细胞(雪旺氏细胞),轴突9、细胞核,肌浆,完全再生10、病理产物凝固及轻度炎症肉芽组织再生,表皮再生11、组织坏死少,整齐,无,手术创12、代谢性代偿,功能性代偿,结构性代偿五、判断题1、×,2、√,3、×,4、√,5、×第四章炎症一、单项选择题1、C,2、A,3、C,4、D,5、B,6、B,7、C,8、E,9、A,10、B,11、B,12、B,13、B,14、C,15、D,16、B,17、A,18、D,19、B,20、A,21、B,22、C,23、C,24、D,25、D,26、E,27、D二、双项选择题1、CE,2、BE,3、AE,4、CE,5、AE,6、BD,7、AE,8、BD,9、BC,10、BE,11、AC,12、AD,13、BD,14、CD,15、BD,16、CE,17、CD,18、BD三、多项选择题1、ABCE,2、ABCDE,3、ABCDE,4、ABD,5、ACDE,6、BDE,7、BCD,8、BDE,9、ACEBD,10、BCD,11、BC,12、ABCD,13、BC,14、AD,15、ABCD,16、ACD,17、ABDE四、填空题1、血管反应,变质,增生2、组织细胞,血浆3、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扩张,通透性升高4、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5、红、肿、热、痛,机能障碍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机能增强,血清急性期反应物形成。
动物病理学电子教案
《动物病理学》文本教案教学内容提纲绪论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三章水肿、脱水和酸碱平衡障碍第四章缺氧第五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六章适应与修复第七章炎症第八章发热第九章肿瘤第十章心脏病理第十一章血液和造血系统病理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病理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病理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病理第十五章神经系统病理绪论一、《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1.动物病理学的概念 :又叫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以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2。
研究任务:揭露疾病的本质,为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准确的诊断疾病和有效的防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二、《动物病理学》在畜牧兽医学科中的地位病理学与各门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可为学习兽医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等)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临床学科又不断向家畜病理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于家畜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进而改进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
所以家畜病理学是兽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又可称为桥梁学科。
三、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材料与方法(一)研究材料1.患病的活体动物2。
动物尸体或病变器官、组织3。
实验动物或组织细胞培养物4。
临床检验或尸体剖检送检的血液、尿液、肠内容物等病料(二)研究方法1。
尸体剖检2。
肉眼观察3。
显微观察4.活体组织检查5.动物实验6。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四、学习动物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2、要以运动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3、要正确理解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4、要正确认识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变化的辩证关系5、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五、病理学的发展史1、原始的有神论阶段(公元前460年以前)2、体液病理学阶段(公元前460年西波克拉底)3、器官病理学阶段(16世纪莫尔加尼)4、细胞病理学阶段(19世纪中叶魏尔啸)5、分子病理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第一章疾病概论1 本章重点:疾病概念、疾病原因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2 本章难点: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一、疾病(disease)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病理学》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常见类型
鳞
状
上
皮
化
1.鳞状上皮化生: 柱状上皮鳞化,多见于支气
生
管、肾盂、宫颈粘膜及腺体。
2.肠上皮化生: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多见于 萎缩性胃炎。
3.间叶组织成分之间的化生:其中的未分化间 叶细胞多向分化为骨、软骨、脂肪。
12
适应的形态变化(萎缩、肥大、增生、化 生)
转归
1、可逆, 2、不可逆, 3、发展为肿瘤(如支气管.胆囊、前列腺可发展为鳞癌)。
而透亮。
18
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坏死、凋亡)
细胞水肿-病理变化(镜下)
19
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坏死、凋亡)
临床意义
细胞水肿是细胞轻度损伤后的早期病变。常见于病 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和高热时的肾小管上皮。
转归
(1)轻度──原因消除,可恢复 (2)较严重─细胞功能下降 (3)严重──脂肪沉积直到坏死
25
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坏死、凋亡)
玻璃样变性
概念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匀、红染、无结构的蛋白物质,肉 眼观灰白、半透明、质韧似毛玻璃样物质,称玻璃样变性。
二、肥大
概念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 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常见类型
1、代偿性肥大
高血压 左室心肌代偿性增大
2、内分泌性肥大 如哺乳期的乳腺
9
适应的形态变化(萎缩、肥大、增生、化 生)
三、增生
概念
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称为增生。
鼻息肉
1.代偿性增生
如慢性肾炎时,肾小管上皮增生。
常见类型 2.内分泌性增生 雌激素过多,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20
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坏死、凋亡)
细胞超微结构及基本病理过程
4、溶酶体的病变
(1)体增大和数目增多
肝细胞内脂褐素颗粒残存小体即终末溶酶体×6400
(2)广泛的细胞自溶
机体死后自溶及活体内细胞坏死的发生均主要是 由于溶酶体膜损伤及膜的通透性增高,水解酶大量 释放,造成细胞结构大分子成分的分解所致。
在细胞的局灶性坏死时,胞浆内形成自噬泡,自 噬泡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国家精品课程 《动物病理学》
第三章 组织的损伤、修复与 适应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细胞超微病变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损伤的修复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一节 细胞超微病变
细胞是一切疾病的焦点。 不同疾病状态下,病变部位的细胞某些细胞器的
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反映出疾病的本质。 (病因作用于机体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
细胞膜外
细胞膜 细胞膜内
自 由 扩 散
细胞膜外
细胞膜 细胞膜内
载体—— 蛋白质
协 助 扩 散
细胞膜外
细胞膜 细胞膜内
能 量——Fra bibliotek载体—— 蛋白质
主 动 运 输
主 要 方 式
细胞膜外
细胞膜 细胞膜内
能
胞
量
吞
细胞膜内
胞 吐
细胞膜外
二、细胞质超微病变 (一)线粒体的病变
线粒体(mitochondrion)平均寿命约为10天, 是细胞的呼吸代谢中心和能源中心,对各种病理性 损伤极为敏感,是细胞损伤最灵敏的指示器。
1、溶酶体的类型
(1)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2)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3)残余体
(1)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动物病理学代偿、适应和修复
心肌纤维的长度增加,直径增大,肌原纤维的 数量增多。胞核变大,两极多呈方形
结局和对机体影响
❖ 对机体是有利的,但也是有限的 ❖ 负荷超过极限就会使器官功能发生衰竭(失
代偿) 心肌肥大 心力衰竭
假性肥大
❖ 指组织、器官因间质增生所形成的肥大,而 实质细胞周围受增生的间质的压迫而萎缩
❖ 组织、器官的外形呈现体积增大,但其机能 却降低。
真性肥大 假性肥大
真性肥大: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同时伴
有机能增强的一种变化。发生多数是因代偿部分
组织和器官的机能障碍而引起
代偿性肥大
心室肥大 成对器官(肾),一侧发育不良或切除时,对侧肥大
病理变化
❖ 肥大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外形改变,质地变 实,颜色加深
❖ 光镜下,肥大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增多,核 变大,胞浆中的细胞器也比正常大。
❖ 2、类型 生理性再生——对衰老、消耗的细胞,进
行的新陈代谢,新老交替。
❖ 如:正常情况下,表皮、血细胞、粘膜因角化、衰 老、脱落而发生的再生。
❖ 特征:新生的组织细胞与衰亡的组织细胞, 在形态、机能上完全相同。
2020/3/18
17
病理性再生——修复病理性损伤的再生现象。 其规律同生理性再生,但发生的原因,条件不同
3.永久性细胞 神经细胞 骨骼肌细胞 心肌细胞
各种组织的再生
❖ ⑴上皮组织再生
❖ 再生能力较强。常由邻近细胞直接或间接 分裂增生。皮肤的附属器官(毛囊、汗腺、 皮脂腺)破坏后,一般不能再生,面由疤痕 修复;当整个肝小叶破坏时,不能完全再生; 整个肾单位坏死时,也不能完全再生。)
2020/3/18
21
动物病理学 代偿、适应和修复
教学目的
(整理)病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炎症,组织损伤和修复炎症定义炎症是活体组织对细胞损伤的一种反应。
它同时包含固有免疫途径和适应免疫途径。
目的炎症的目的是限制和消除炎症因子,减少组织损伤,并使组织恢复正常。
炎症可以被分成两种类型:急性和慢性。
这两种类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有部分是重叠存在的。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比较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反应是组织对损伤的初期反应是组织对损伤的持续反应发病时立即反应缓慢反应免疫类型固有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主要细胞类型多形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持续时间几小时到几周几周,几月,甚至几年血管反应显著不是很显著引起急性炎症的原因急性炎症的原因有:·物理因素——例如,创伤,撞击,寒冷。
·化学物质。
·微生物感染。
·免疫引起的超敏反应。
·组织坏疽,例如,由于缺血和缺氧导致的坏疽。
引起慢性炎症的原因慢性炎症通常是某种基本反应发展而成的,这种基本反应是由于:·微生物对吞噬细胞或胞内杀伤的抵抗。
例如,肺结核(TB),麻风病。
·外来物——内生的(骨,脂肪组织,尿酸结晶)或外生的(二氧化硅,缝线材料,移植假体)。
·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例如,桥本龙太郎甲状腺炎,风湿性关节炎,接触性超敏反应。
·原发性肉芽肿——克罗恩病,结节病。
有时候,由于致炎因子的持续存在,急性炎症之后会继发慢性炎症。
下图显示了炎症的转归。
炎症的转归急性炎症急性炎症的典型症状急性炎症的典型症状有:·发红(rubor)。
·发热(calor)。
·肿胀(tumour)。
·疼痛(dolor)。
·功能丧失(functio laesa)。
这些典型症状是由急性炎症的速发血管反应和细胞变化因素引起的。
这些变化的主要作用是把免疫系统成分带到损伤部位。
血管反应广泛血管舒张(充血)小动脉和前毛细血管括约肌舒张,引起血流增加和静水压增高。
7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160206 ]课程承担单位[医学系]制定人[ 王娟] 制定日期[2016.06.30]审核人[李俊杰] 审核日期[2016.07.30]批准人[刘海利] 批准日期[2016.08.30]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实践课,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科学。
是基于畜禽疾病防治基础理论工作任务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机理,熟悉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一般规律,掌握动物各器官常见的病理变化和常发病、多发病的病变特征,并且掌握尸体剖检与病理检验技术,为以后从事病理诊断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前导任务是畜牧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涉及到的课程有《畜禽解剖生理》。
后续任务是单胃动物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涉及到的课程有《禽生产学》、《禽病学》、《猪生产学》、《猪病学动物营养学》、《动物寄生虫病》。
四、课程目标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过程,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并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实践。
(一)知识目标1.掌握病理解剖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2.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演进规律;3.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去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4.常见动物疾病病变机理。
(二)能力目标1.掌握各种基本病变的病理学形态特点及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运用已学相关医学基础及病理学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与结局;2.熟悉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病理学知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出合理解释与分析并提出初步病理诊断;3.规范、准确使用常用病理学术语;4.初步了解病理学前沿动态,对科研有一定初步认识与了解。
(完整word版)家畜病理学
专科《家畜病理学》(课程代码02783)绪论兽医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过程。
一、病因学:包括外因和内因。
二、发病学1、疾病的发生:组织细胞的机制、体液机制、神经机制、分子机制。
2、疾病的发展: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疾病中的因果转化、病变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制约。
三、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
病理性充血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当局部组织或器官长期受压,压力突然解除时引起的充血)。
充血的病理变化为:体积轻度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
二、静脉性充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
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淤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
左心衰竭常导致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常导致大循环淤血,如肝、脾等淤血。
(1)肺淤血:长期肺淤血时,肺泡腔内漏出的红细胞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内血红蛋白被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2)肝淤血:慢性肝淤血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称为槟榔肝。
【兽医 病理学】第三章:组织损伤与修复
第二节:变性(Degeneration)
概念:变性是机体受到不同病因的损伤,引起实质细 胞或间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或间质出现了异 常物质或者正常物质过多,称为变性。
变性是一种可逆性变化,去除病因,变性的细胞可以 恢复,但长期、严重的变性,可引起细胞的死亡,发 展为坏死。变性的种类较多。现介绍以下几种:颗粒 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淀粉样变; 而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不在此讨论。
口蹄疫的首日临床变 化,箭头所示的水疱
病理变化
水泡变性主要由一些病毒性疾病(水疱病、口蹄 疫、痘疹)或高低温变化引起,水泡变性常发生 于皮肤和黏膜组织的上皮细胞内,但有时也可见 于腺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和肌细胞。存在于细 胞内的大小不等的水泡之间有残留的胞浆分隔, 呈蜂窝状。
病变严重时,小水泡融合形成大水泡,最后 细胞内完全被水泡成分所充满,细胞核悬浮 于细胞中央或被挤压到细胞一侧。此时细胞 体积增大,泡浆,空白形如气球,故又称为 “气球样变”。
衰老可以说是一种全身性的生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Pathological atrophy):
概念:是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组织器官的萎缩。 根据萎缩的性质可分为减数萎缩(指组织器官的
细胞数目减少)与单纯萎缩(指细胞数目不减少,而 细胞体积减少)。
根据萎缩的范围,又可分为全身性萎缩和局部性 萎缩。
本图显示 心肌细胞 萎缩和核 固缩
致病因素一般都会导致机体物质代谢障碍, 而这种环境和功能的变化在组织细胞的形态 学上可以表现为两类情况:一种是进行性变 化,包括细胞的肥大、增生、再生以及组织 的机化和钙化。另一种是退行性变化,包括: 萎缩、变性和坏死。
变性(含:颗粒样变性、水泡变性、脂 肪变性、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等几类)
动物病理-适应与修复
• 4、包囊形成:对不能完全机化的坏死物异
物,由新生结缔组织将其包裹的过程。 如 寄生虫包囊形成。 寄生虫包囊形成。
肌肉中形成的雾滴状包囊(猪旋毛虫病)
旋毛虫幼虫包囊(猪旋毛虫病)
肌肉中的幼虫包囊(猪旋毛虫病)
四、钙化
• 体液内溶解状态的钙盐以固体状态沉着于病理产 •
物或异物中的过程,称营养不良性钙化,简称钙 物或异物中的过程,称营养不良性钙化,简称钙 化。 钙盐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钙[Ca3(PO4)2],其次为碳 钙盐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钙[Ca3(PO4)2],其次为碳 酸钙(CaCO3),轻度钙化,肉眼不易识别。钙盐 酸钙(CaCO3),轻度钙化,肉眼不易识别。钙盐 沉积较多时,呈灰白色、坚硬,大小不一的石灰 样颗粒,触之如砂粒,刀切时发出沙沙声。 显微镜下,在苏木素— 显微镜下,在苏木素—伊红染色中,钙盐呈兰色。
图示高倍镜下肉芽组织含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不等量的炎图示高倍镜下肉芽组织含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不等量的炎症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也可能有中性粒细胞出现症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也可能有中性粒细胞出现在结缔组织成熟过程中由于成纤维细胞形成的胶原纤维收缩作在结缔组织成熟过程中由于成纤维细胞形成的胶原纤维收缩作用及毛细血管退化充血水肿减退故创面一般都较低于表面用及毛细血管退化充血水肿减退故创面一般都较低于表面呈凹陷状
结缔组织再生(马) 在再生的结缔组织内胶原纤维束呈整齐平行排列,结缔组织 细胞核细长深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是指创伤造成组织缺损通过该处组 织再生进行修复的过程。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以皮肤创伤为例) 1、创口皮的形成 2、伤口收缩 3、肉芽组织的增生和疤痕形成 4、表皮及其他组织的再生
(二)、创伤愈合类型
基于创伤的条件不同,创伤愈合可分为第一期愈 合和第二期愈合两种类型。 1、第一期愈合(如图) 见于创缘整齐,出血和组织 破坏少,没有感染,经缝合使创面彼此紧密结合;其特点 是愈合时间短,形成的斑痕少。 2、第二期愈合(如图) 见于创缘不整齐、坏死组 织多,出血严重,伴有感染和明显炎症的创伤;其特点 是愈合时间长,形成的疤痕较大。
(四)、血栓机化
六、影响修复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 1、营养 2、年龄 3、激素 (二)、局部因素 1、局部血液循环 2、局部组织的神经支配
3、感染和异物 4、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二期愈合模式图
肺泡上皮化生为立方上皮
结缔组织化生为骨组织
慢性肌炎的骨骼肌化生为骨样组织
结缔组织再生
肉 芽 组 织 模 式 图
四、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是指骨折后局部 所发生的一系列修复过程,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完全 恢复(如图吸收
(三)、纤维性骨痂形成 (四)、骨性骨痂形成 (五)、骨的改建
五、机化 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 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一)、纤维素性渗出物的机化 (二)、坏死组织的机化 (三)、异物的机化
一、再生
(一)、概念 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 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称 为再生。 (二)、再生的类型
1、生理性再生 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有许多细 胞、组织不断地衰老,死亡并不断由同种细胞分裂 增生加以补充的现象。
2、病理性再生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细胞死亡和组 织破坏后所发生的旨在修复损伤的再生。 (1)、完全再生 再生的细胞、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 原有组织、细胞完全相同。 (2)、不完全再生 损伤有结缔组织增生来修复,结构 和功能都不能完全恢复。 (三)、组织的再生能力 1、再生能力强 结缔组织、上皮、肝细胞等
第二节 组织和器官的适应
组织和器官的适应是指致病因素作用、环境改变 和功能变化时,体内相应组织或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 代谢、功能和结构来协调的过程。 一、化生 1、概念: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 情况下,在形态上和功能上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称为化生。 2、化生类型(如图) (1)、直接化生 (2)、间接化生 3、化生对机体的意义
第三章 适应与修复
适应(adaptation)是指机体对体内、外环 境条件变化时所发生的各种积极的有效的反应。
第一节 代 偿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 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 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称为代偿。
一、代谢性代偿
二、功能性代偿 三、结构性代偿
二、肥大
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 能增强,称为肥大。
1、生理性肥大 2、病理性肥大 (1)、真性肥大 (2)、假性肥大
第三节 修 复
修复:是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 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 造过程。修复的内容包括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愈合、 骨折愈合和机化。
2、再生能力较弱的 肌肉
3、缺乏再生能力的 神经细胞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细胞的再生(如图)
2、血细胞的再生 3、腺上皮细胞的再生 4、血管的再生(如图) 5、结缔组织的再生(如图) 6、骨组织的再生 7、软骨组织的再生
8、肌肉组织的再生 9、神经组织的再生
二、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毛细胞管内 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 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一、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结构(如图) 1、肉芽组织的形成(创伤后的第3天开始) 2、肉芽组织的成熟形成疤痕 (1)、疤痕的作用 (2)、疤痕的危害 二、肉芽组织的功能 1、抗感染和保护创面 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 3、填补伤口或其他缺损
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
皮肤再生
毛细血管再生
一期愈合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