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大一统帝国重建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从无为到全盛
“无为而治”与“文景之治” 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躬修节俭 轻徭薄赋 轻刑慎罚
未 央 宫 遗 址
19
四、儒表法里统治思想之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能与汉初东西异制的政治格局相适应的政治学 说,只有黄老道家的清静无为之术。……实现 文化统一是当时历史的趋势,也是汉王朝的历 史使命。……在此背景下,黄老道家逐渐退出 历史舞台,儒家学派则起而代之,担负起为汉 政寻找出路的任务。
4
5
6
7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 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 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弑相仍,祸乱不已。再并而为七 国,益务战争,肝脑涂地,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 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 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 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 将相之例。而兼并之力尚在有国者,天方藉其力以成混一, 固不能一旦扫除之,使匹夫而有天下矣。于是秦皇尽灭六 国,以开一统之局。使秦皇当日发政施仁,与民休息,则 祸乱不兴,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惟其 威虐毒痛,人人思乱,四海鼎沸,草泽竞奋,于是汉祖以 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多 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 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2. 布衣将相之局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 次则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 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 泗水卒史;傅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 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 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纤薄曲吹箫给丧事者, 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輓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 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 局。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2011高三)
二、吴楚七国之乱 发生七国之乱的原因: 发生七国之乱的原因: 分封制的弊端, 分封制的弊端,容易形成地方
淮南王刘长,直呼文帝“大兄”,擅杀 淮南王刘长, 割据势力; 割据势力; 直呼文帝“大兄” 大臣,自作法令。 大臣,自作法令。 汉景帝时采取“削藩”建议, 汉景帝时采取“削藩”建议, 济北王刘兴居,不满封地过小,起兵造反, 济北王刘兴居,不满封地过小,起兵造反, 后被平定。 后被平定。 铸铁…… 铸铁…… ——转引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转引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转引自傅乐成
⑶结束法家治政。黄老思想,“与 结束法家治政。黄老思想, 民休息” 民休息”,省刑约法 结果: 重建大一统帝国,文景之治; 结果:①重建大一统帝国,文景之治; ②豪族膨胀。 豪族膨胀。
汉初的疆域
秦始皇的兼并六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秦始皇的兼并六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因为 它彻底颠覆了旧制度,建立了一种新制度。 它彻底颠覆了旧制度,建立了一种新制度。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历史术语: 历史术语: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中央官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中央官制、 郡县制。 郡县制。 重建中的变革:⑴郡国并行制度 重建中的变革: 郡国并行制度——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结束“世卿世禄制度” ⑵ 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形 成“布衣将相之局” 布衣将相之局”
这件陶仓模型出土时 内盛鲜黄稻穗4 内盛鲜黄稻穗4束,汉 墓葬中曾多次出土类 似随葬物品。 似随葬物品。
汉墓出土的陶制仓廪
汉承秦制:沿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汉承秦制:沿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原因:借鉴秦朝“孤立而亡” 原因:借鉴秦朝“孤立而亡”,分封同姓诸侯王 危害:削弱了中央集权, 危害:削弱了中央集权,形成地方分离因素 后果: 后果:吴楚七国之乱 起源:齐国稷下学宫的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 起源:齐国稷下学宫的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杂糅 儒、法等主张 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 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 无为而治 表现: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省刑约法。 表现: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省刑约法。 西汉初年一度盛行 影响:恢复发展生产, 文景之治” 影响:恢复发展生产,出现 “文景之治”; 积聚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如豪族势力膨胀等) 积聚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如豪族势力膨胀等) 根源: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的大变革, 根源: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的大变革, 战国变法冲击世卿世禄制 过程 秦末起义冲破身份限制 汉初布衣将相掌权形成 影响:结束世袭贵族统治,推动社会进步; 影响:结束世袭贵族统治,推动社会进步; 有利于推行“与民休息” 有利于推行“与民休息”政策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文景之治内容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 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 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免 田租;废除秦朝族诛、 田租;废除秦朝族诛、连坐等严刑苛法等一系列 措施。 措施。 轻徭薄赋、 轻徭薄赋、省刑约法
汉初的统治布衣将相之局
名家史论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 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 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 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 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傅 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 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 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 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 勃则纤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 勃则纤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輓车 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 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廿二史札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赵翼《廿二史札记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无为而治
汉初上层领导集团崇奉黄老之学, 汉初上层领导集团崇奉黄老之学,努力推 行清静无为的政治方针。黄老之学主张“ 行清静无为的政治方针。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 这一原则应用于政治范畴,就是强调少有 为”,这一原则应用于政治范畴,就是强调少有 急切的举措,避免苛烦扰民, 急切的举措,避免苛烦扰民, 使社会生活在自然 的状况下得以安定。 的状况下得以安定。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 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可以发现, 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可以发现, 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 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 “重柔者吉”的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其实 重柔者吉”的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 应用于政治生活中 有时可以表现出更有效的作用。 有时可以表现出更有效的作用。汉初政治的成功 就是例证之一。 就是例证之一。
第8课大一统帝国重建分析
出身 县吏
曹参
相国
县吏
陈平
丞相
游士
周勃
太尉
吹鼓手
樊哙
左丞相
狗屠
灌婴
太尉
布贩
——王思德《中国历史》教师用书88页
一、布衣将相之局
• 1、演变过程:
西周—— 世卿世禄制 战国—— 军功受爵和由国君任命官吏 秦末—— 王侯将相不必贵胄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汉初—— 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2、意义: 标志着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已经结束
• 影响:积极:
消极
汉代千秋万岁瓦当
晁错
汉景帝时采取“削藩”建议,
直接诱发“七国之乱”。
周亚夫
汉武帝时,全面解决王国问题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老子》
汉初黄老思想
人民厌战、渴望和平;
• 背景: 统治者朴实敦厚;
政治初定、百废待兴
• 起源: • 特点: 以道家为主、兼采儒、法 • 主张: 守道尊法、礼法并用、清静无为
……(秦)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也。
道莫大于无为。
——《新语·无为》
除三族罪、妖言令,除诽谤,除肉刑法……
——《汉书》
思考:西周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有何意义? 秦统一后又采用了什么地方制度?有何意义?
刘邦在建国初期,实行 “一个王朝,两种制度”的 方针:京畿地区,实行“郡 县制”,由中央政府统一领 导;外围地区,实行“封建 制”,封了许多王国,由王 国的国王自行治理,让他们 充当中央政权的屏障。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异姓王的被翦除
狡兔尽、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 敌国破、谋臣亡.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3、目的: 目的:
巩固统治, 巩固统治,恢复经济
4、文帝、景帝的政策 文帝、
清静无为,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特点:轻徭薄赋, 特点:轻徭薄赋,省刑约法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5、作用: 作用:
(1)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社会 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的社会影象,史称(文景之治) 的社会影象,史称(文景之治) 但也使豪族势力膨胀,土地兼并、 (2)但也使豪族势力膨胀,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因素 凸显。 凸显。
2、形成: 形成: 3、意义: 意义:
标志世袭贵族政治基本结束; 标志世袭贵族政治基本结束; 有利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 有利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1、含义
黄老之学 道家(为主)儒家、法家思想(兼采) 道家(为主)儒家、法家思想(兼采) 守道尊法、礼法并用(主张) 清静无为(达到境界) 守道尊法、礼法并用(主张) 清静无为(达到境界)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易中天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争取胜利,先后分封异姓功臣七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争取胜利,先后分封异姓功臣七 分封异姓 人为王。由于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是为当时的形势所迫,因此, 异姓诸侯王是为当时的形势所迫 人为王。由于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是为当时的形势所迫,因此, 在他登上帝位的第二年( 201),就逐个清除异姓 ),就逐个清除异姓王 在他登上帝位的第二年(前201),就逐个清除异姓王。 汉高祖刘邦又以为秦祚短促的原因在于无同姓王国的屏藩, 汉高祖刘邦又以为秦祚短促的原因在于无同姓王国的屏藩, 秦祚短促的原因在于无同姓王国的屏藩 于是在清除异姓诸侯王以后,又建同姓王国 王国。 于是在清除异姓诸侯王以后,又建同姓王国。先后建立九个同姓 王国,异姓王国则只留有长沙一个。 王国,异姓王国则只留有长沙一个。 这时汉朝版图的大部分都为十个诸侯王国所有, 这时汉朝版图的大部分都为十个诸侯王国所有,皇帝直接管辖 汉朝版图的大部分都为十个诸侯王国所有 的郡只有十五个。 的郡只有十五个。 这些诸侯王国虽受中央节制,但又相对独立。 这些诸侯王国虽受中央节制,但又相对独立。诸侯王拥有 相当大的权力,其中最主要的有两项:一是“自置吏” 相当大的权力,其中最主要的有两项:一是“自置吏”,可以 自行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员;一是“得赋敛” 自行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员;一是“得赋敛”,可以向本王国臣 民收取赋税。这些王国一般都辖有数郡之地,封域辽阔, 民收取赋税。这些王国一般都辖有数郡之地,封域辽阔,户口 众多,实力雄厚, 众多,实力雄厚,实际上成为能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独立王 国。
第8课大一统帝国重建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西汉初年,承袭秦制,但又实行郡国与封国并行的制度,而封国实力的增强,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西汉开国皇帝和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由此形成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标志着春秋以来统治集团更新的大体完成。
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
1.知识与技能知道吴楚七国之乱、布衣将相之局、黄老之学、文景之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汉初政治”,懂得汉承秦制又不完全承秦制;无为而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掌握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布衣将相之局”,懂得国君将相不必贵胄的道理。
通过学习“‘清静无为’政策”,懂得统治政策的制定应符合社会实际和人民的利益。
建议在教学前,让学生找出单元导言的关键词,如“汉承秦制”、“汉武帝”、“光武帝”、“分裂”、“统一”等等,以此为基础,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线索,即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光武帝重振国势,但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演化为分裂局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和的推进又使中国走向新的统一。
●汉承秦制1.提问:什么是中央集权体制?秦是如何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的?由此导入新课,指出:西汉建立之后,政局初定,百废待举。
汉统治者删繁就简,承袭秦制。
分析汉承秦制的具体表现,如承袭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承袭秦朝的郡县制;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此外还承袭了秦朝的集议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等。
汉承秦制,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2。
结合课文小字和“练习与测评”1,从辩证的视角分析,汉承秦制又不完全承秦制。
分析汉不完全承秦制:其一,汉初的政治体制虽承袭秦朝,但政令施行则宽简舒缓,与秦朝之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其二,秦虽有分封列侯的制度,然未曾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王。
而汉在承继秦郡县制的基础上,大封同姓诸侯王,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
所封的同姓诸侯王,既占有土地、人民,义有征收土地税和山川市井之税的特权。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
这样的官僚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接近社会下层, 节俭务实,为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条 件。
大一统帝国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黄是假托黄帝,老是老子。 黄老思想实际上是道家的政治 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黄 老之学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 宫的一派。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汉承秦制
西汉建立后,继承了秦 帝国所开创的独裁专制制 度。
汉高祖刘邦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 汉承秦制
1.中央集权制
三 公
九卿
丞相 太尉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总领全国军事 监察百官
御史大夫
地方:郡(守)、县(令、长、丞、尉)、 乡(三老、啬夫)、亭(长)、里(长)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 政治 > 布衣将相
汉初为什么会形成布衣将相 之局?
布衣将相之局对汉初历史有 何影响?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 政治 > 布衣将相
形成布衣将相之局的主要原因: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参考课本P.31);
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推动;
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
对汉初历史的影响: 形成了汉初庶民皇帝,布衣将相的官僚格局;
姓名 官职 萧何 丞相 曹参 丞相 任敖 御史大夫 周昌 御史大夫 傅宽 丞相 申屠嘉 丞相 陈平 左丞相 王陵 右丞相 出身 沛主吏掾 狱掾 狱吏 泗水卒吏 魏骑将 材官 白徒 白徒 姓名 陆贾 郦商 郦食其 夏侯婴 樊哙 周勃 灌婴 官职 出身 大中大夫 白徒 曲周侯 白徒 广武君 白徒 太仆 白徒 相国 屠狗者 太尉 织薄曲吹箫 给丧事者 丞相 贩缯者
第八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黄老思想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 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 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 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 而成。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 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 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 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 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东汉时黄老 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 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布衣将相之局
西汉政权建立后形成的由布衣出身的人致身将 相的局面。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 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 等劳动人民,也包括没有官爵的地主论阶级成 分,或为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或为中小地主, 大都属于社会下层。除娄敬外,都是跟随刘邦 打天下的功臣。他们在反秦起义中开始结合在 一起。后来,在同项羽的斗争中,其阵容逐渐 扩充和壮大起来。西汉建立之后,形成了“布 衣将相之局”。
汉承秦制
汉朝建立之后,政局初定,百废待举。汉统治者从 皇帝制度,中央管制,到地方郡县制度,虽继承秦 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政令施行宽简舒缓,与秦朝 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 制,其主要职官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 制,其主要职官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 百官之长,其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所谓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 理万机”。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理万机”。太尉,负责管理军事,“金印紫绶,掌 武事” 武事”,“为百官之长”。御史大夫,其位次略次 为百官之长” 于丞相,是丞相的辅佐。《汉书·百官公卿表》: 于丞相,是丞相的辅佐。《汉书·百官公卿表》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紫绶,掌副丞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紫绶,掌 相。” 相。”在秦代,掌司法是御史大夫的主要职掌。御 史大夫并不受制于丞相,而是直接受命于皇帝。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课件2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汉 武 帝 像
结合所学知识和史学方法(对比、史料解读、主 客观影响分析),预习汉武帝时代,思考汉武帝 是如何让他的国号成为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回到从前?走向未来?
确立黄老思想作为汉初帝国重建的指导思想
.叔孙通制礼仪
群臣饮酒争功,醉
患之
或妄呼,规拔范剑帝击国柱 秩序
竟欢朝哗置失酒礼巩,者固无皇敢权至吾乃上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陆贾造《新语》
马上得之宁可以 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
马上治之完乎善? 黄老圣思陛想下安得而有之?
行仁义,法先圣
更儒具现实性包容性
尾声:树欲静而风不止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 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尤多阙焉” ——《汉书•武帝纪》
. 七国之乱之后的诸侯问题该如何进一步解决? . 白登之围、边和边战的汉匈关系该如何处理? . 从求富贵转向求太平世后的灵魂该如何灌注? . 中央集权大一统下的皇权该如何进一步加强? 且看汉武帝如何让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萧何做《九章律》: 废除秦律中参夷连坐之苛法
汉文帝改革刑法: 肉刑不用、非谤不治、罪人有期、除去阴刑
如何恢复并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 休养生息
时间 秦末 高祖 景帝
租税 三分之二 十五分之一 三十分之一
劳役
米价石
无限期
万钱
每年一个月 五千钱
每三年一个月 数十钱
——叶小兵《互动中国历史》
抉择二: 刑政还是德政?
再岁被现项帝羽封国为汉王
称帝 整岁称肃帝朝臣定于一尊 法岁称理帝情理很大阻力
亡命无赖之徒,布衣将相之局
姓名 官职
李斯 丞相
淳于越 仆射
尉缭 蒙恬
王翦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说课稿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说教材《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是历史学科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在历史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之前分裂时期的历史,又为后续封建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大一统帝国重建的背景,包括社会动荡、人民渴望统一等因素。
接着详细阐述了重建过程中的政治制度变革、经济政策调整以及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制度变革,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的背景、过程和重要举措,掌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能够分析大一统帝国重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历史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一统帝国重建的背景和重要举措,如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等。
2、教学难点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大一统帝国重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分册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PPT课件
2.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2.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萧规曹随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 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 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 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 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1、后人常用“汉承秦制”来概括秦与汉初政 、后人常用“汉承秦制” 治制度的关系,谈谈你对这一概括的认识和理解。 治制度的关系,谈谈你对这一概括的认识和理解。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 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 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 天下既定 民亡盖臧,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食货志》 《汉书·食货志 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 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 ——《史记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汉初刘邦为什么要 分封功臣和子弟为诸 建立王国呢? 侯,建立王国呢?
西汉的王国问题
西
汉
中山靖王 刘胜 夫妇墓出土金缕玉衣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 皇帝和贵族 又称“玉匣” 入葬。 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 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编缀起来 分别称为“金缕玉衣” 帝王级)、 银缕玉衣” )、“ 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帝王级)、“银缕玉衣”(诸侯 王级)、 铜缕玉衣” 公侯级)。 )、“ 王级)、“铜缕玉衣”(公侯级)。
汉高祖: 汉高祖:
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恢复农业生产。 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恢复农业生产。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西汉:布衣将相之局
汉代的布衣发展为豪强世族
秦始皇嬴政是最后的先秦贵族,西汉的君臣都是平民。
姓名 萧何 曹参 任敖 周昌 傅宽 申屠嘉 陈平 王陵
官职 丞相 丞相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 丞相 丞相 左丞相 右丞相
出身 沛主吏掾 狱掾 狱吏 泗水卒吏 魏骑将 材官 白徒 白徒
⑶、王侯将相不必贵胄的观念深入人心
• 西周——世卿世禄制 • 战国——军功爵制、国君任免
» 废世卿世禄
• 秦末——王侯将相不必贵胄观念深入人心
» 贵族政治行将结束
• 汉初——布衣将相局面形成
» 世袭贵族主宰政权时代基本结束
二、布衣将相之局
3、影响:
⑴、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
⑵、作风朴实谨厚,有利于汉初“无为 而治”的政策
怕打扰百姓。
——樊树志《国史概要》
作一台,度用百金„„废而不为。
五月,除肉刑法,语在《刑法志》。
——《汉书·文帝纪第四》
新刑律规定:黥(qíng )刑,改为递去头发, 以铁束颈服刑四年;劓(yì)刑,改为打三百 板子;斩左趾,改为打五百板子;„„对于判 处其它各等徒刑,在一定年限内无逃亡等行为 的,则可相应递减刑罪,直至释放免刑为庶人。 史书称,从此以后社会“风气笃厚,禁网疏阔, 刑罚大省”,以至一年之中仅“断狱四百,有 刑错之风焉。”
楚汉相争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汉初疆域
西汉初年形势?
(叶小兵《互动中国历史》香港文达出版社,105页)
•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 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 食货志》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破题:何谓“重建”?重建了什么?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及其取得的成果出发分析一.教学过程(一)汉承秦制1.背景:政局初定,百废待兴2.内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1)中央:皇帝制、中央官制(2)地方:郡县制和封国制(郡国并行制)3.实施特点:宽简疏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4.影响(1)政局稳定,国力恢复增强(2)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激化:吴楚七国之乱(二)布衣将相之局1.出现的原因(1)世卿世禄制度的废除战国时各国的政治改革,将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列为废除的主要内容何谓“世卿世禄制度”?在周王朝中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受一定的采邑收入,这就是世卿世禄制度。
(2)军功授爵和国君任命制的出现何谓布衣?平民、老百姓,所谓出身低贱的人平民成为将相的途径有哪两条?一为征战立功,二为政治上有杰出的才能(3)秦末王侯将相不必贵胄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何谓“贵胄”?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子孙秦末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2.内容:汉朝的开国皇帝与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1)皇帝:刘邦——出身农民家庭,做过沛县亭长何谓“亭长”?乡官名。
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
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
此外设于城内或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均置亭长,其职掌与乡间亭长同。
东汉后渐废。
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亭长。
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吧.(2)群臣:A、萧何——萧何本是秦末沛县人,年轻时任沛县功曹,这是负责县里某项事务的主要吏员。
B、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
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C、曹参——秦时为沛狱掾。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后,沛县吏民响应,曹参等拥立刘邦为沛公,曹参被推为中涓。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说课稿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之后,某个朝代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实现了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清晰的脉络,展现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但对于这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现象,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高中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究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措施。
掌握这一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文化成就。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一统帝国重建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大一统帝国重建的历史必然性和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汉承秦制 1、汉朝继承秦制的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 方郡县制 2、汉朝对秦制的发展: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 和封国并行局面, 结果: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思考:后人常用“汉承秦制”来概括秦与汉初政治制 度的关系,谈谈你对这一概括的认识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汉承秦制 二、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结束——布衣将 相之局的形成 1、形成——西周:世卿世禄 2、破除——战国:商鞅变法, 3、深入人心——秦朝末年: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的概念深入人心 4、基本结束——汉朝初期:布衣将相之局形 成,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结束
• 一、汉承秦制 1、汉朝继承秦制的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 2、汉朝对秦制的发展: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和封国并行局面, 3、结果: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二、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结束——布衣将相之局的形成 1、形成——西周:世卿世禄 2、破除——战国:商鞅变法, 3、深入人心——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概念深入人心 4、基本结束——汉朝初期:布衣将相之局形成,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 时代结束 •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1.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达到 “清静无为”的境界。 2、汉初统治者实施黄老思想的原因 (1) 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迎合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 的意愿。 (2) 秦朝的暴政以及此后几十年战乱使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需 要恢复发展。 (3) 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3、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 本,下诏减免田租;废除秦朝留存下来的严刑苛法。这一系列轻徭薄赋、 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 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但豪族势力膨胀、土地 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凸显。
第三单元 从西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 单元核心概念: 汉承秦制,革除前朝弊政,休养生息,国力有 所增强。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加强集权,外御强 敌,使汉代声威远扬四方,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 的强国之一。光武帝削平群雄,把汉王朝从衰乱 中挽救过来,重振国势。然而以豪强地主为社会 基础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 南北长期对峙的分裂局面。分分合合之中,区域 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推进,为历史进程增添 了新的动力,中国走向新的统一。
第8课
大一统帝稻穗四束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 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A) 1.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主张守道尊法, 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2、汉初统治者实施黄老思想的原因 (1) 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迎合汉初人民厌恶战争, 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 (2) 秦朝的暴政以及此后几十年战乱使社会经济遭到了 极大的破坏,需要恢复发展。 (3) 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 3、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 策,倡导以农为本,下诏减免田租;废除秦朝留存下来的 严刑苛法。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 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 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但豪族势力膨胀、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凸显。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汉承秦制 二、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结束——布衣将相之局的形成 1、形成——西周:世卿世禄 2、破除——战国:商鞅变法, 3、深入人心——秦朝末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概念深入人心 4、基本结束——汉朝初期:布衣将相之局形成,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 的时代结束
练习:史料型小论文是从史料中提炼主题,自拟标题, 撰写论文,除要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论文写作要素 外,还要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点,根据所学 知识,以“世袭贵族主宰政治时代的结束”为题,撰 写400字左右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