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整理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简答)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㈠会计报表解读:①会计报表质量分析②会计报表趋势分析③会计报表结构分析㈡盈利能力分析:也称获利分析,指企业专区利润的能力。
首先,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其次,盈利能力还是评估企业价值的基础,可以说企业的价值答谢取决于企业未来获取盈利的能力。
再次,企业盈利指标还可以用于评价内部管理层业绩。
㈢偿债能力分析:是关系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企业使用负债融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提高净资产的收益率,但随之而来的是财务风险的增加,所以应当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㈣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循环的效率高低。
营运能力分析不仅关系企业的盈利水平,还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营运能力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不足,挖掘资产潜力。
一般而言,营运能力分析包括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和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㈤发展能力分析:企业的扩大不仅是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企业收益能力的上升,一般认为是净收益的增长。
企业发展能力受到企业的经营能力,制度环境,人力资源,分配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还要考虑这些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序,将其变成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表示。
㈥财务综合分析:是解释各种财务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效果的结论。
说明企业总体目标的事项情况。
采取的方法有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
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及其关注信息:①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企业价值评估、投资风险、财务安全性;②债权人:偿债能力、信用、违约风险;③企业内部管理者:所有信息;④政府:与增值、所得税有关的信息和投资者一样的;⑤企业供应商: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信用风险财务信息内容:㈠是否由企业会计系统提供:⑴会计信息:①外部报送信息(四表一注)、②内部报送信息(会计成本计算数据和流程、企业预算、企业投资融资决策信息、期间费用构成、企业内部评价方法和结果);⑵非会计信息:①审计报告、②市场信息(资本市场信息、产品资产信息)、③公司治理信息、④宏观经济信息(通货膨胀率,GDP增长水平、物价指数、固资投资增长率、基本利率水平)、;㈡按信息来源: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财务分析程序:①确立分析目标,明确分析内容。
财务报告分析名词解析(3篇)
第1篇一、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企业为了向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反映的书面文件。
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反映,对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反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规模、负债状况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1. 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 负债:指企业所承担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3.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三、利润表利润表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反映,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
1. 营业收入: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等。
2. 营业成本: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3. 期间费用: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4.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5.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6. 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
四、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综合反映。
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
1. 经营活动:指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财务报表分析 - 名词解释
1.比较分析法;通过指标对比,从数量上确定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方法。
2.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一定期间各项收支相抵后的盈亏总额。
3.预计负债,是指因或有事项而确定的负债。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的不确定性事项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4.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容易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5.修正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形成的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准确的企业绩效评价结果。
6.因素分析法:把综合指标分解为各个组成要素,确定各要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的分析方法。
7.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具体偿还本金的责任和支付利息的责任。
8.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9.期间费用:财务费用是有一定会计期间相联系,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而发生的间接费用10.股本收益率:用于衡量普通股股票投资者可获投资报酬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公司向股东提供的收入水平越高,或者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潜力越大,投资的风险越小。
11.趋势分析法:是计算连续若干期的相同指标,揭示和预测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也称动态比率分析法。
12.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总股数的比率。
13.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14.可比产品:是指上年或近年曾正常生产,本年度或计划年度仍继续生产,并有成本资料可进行前后期对比的产品。
15.成本费用报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及费用支出情况的报表。
16.营业毛利率营业毛利与营业收入的比率17.营运资金: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18.“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反映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的权益,表示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的份额。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总结
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
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财报体系中的核心报表,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平衡关系,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财务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特点:反映的是相关项目在静态时点上的累计余额的结果,但不能反映相关项目的变动过程;该表是报表体系中包含信息最全面的一张表。
利润表:反应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它可以提供企业在月度、季度或年度内实现的收入、发生的费用、应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以反映当期净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
目的在于比较和评价企业不同期间盈利能力及其质量的差异。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的报表(这里的现金指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
该表解释了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余额变动过程。
可分为经营、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各个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欲重要交易或事项。
企业在会计处理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谨慎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特别对不确定性的交易的会计处理,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即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均应予以确认,而对不确定的收入和资产则暂时不予确认。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2、会计估计: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以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3、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采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4、会计政策变更:由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5、财务报表附注:为了使报表使用者理解报表内容而对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做的解释。
6、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个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P217、或有资产: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P328、或有事项: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P329、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核算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证劵投资等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反映企业持有的初始确认时即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证劵。
11、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分析经济因素的影响,测定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
P4312、连环替代法:指以某项指标为对象,分析各相关因素变动对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P4413、财务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是某些彼此关联的项目进行对比,用倍数或比例表示出分数式,据以反映各会计要素的联系和相关性,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报表分析(一)名词解释
1、综合系数分析法:也称沃尔比重分析法,是把选定的各项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综合评价。
2、有形净值债务比率:是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从所有者权益中予以扣除,从而计算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之间的比率。
该指标实际上是一个更保守、谨慎的产权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有形净值债务比率 = 负债总额 *100%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3、实际成本降低率:是可比产品实际成本降低额与按实际产量和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之间的比值。
4、收益结构:是指收益组成项目的搭配及其排列,包括收益的收支结构、收益的业务结构、收益的主要项目结构。
5、融资结构流量调整:是通过追加或缩小企业现有资产数量,以实现原有融资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6、连环替代法:是指确定影响因素、并按照一定的替换顺序逐个因素替抵达,计算出各个因素对综合性经济指标变动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7、企业经营与利润比率:是根据企业资产总量、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及费用与利润的内在联系,衡量企业在资产经营活动中获利能力大小的财务指标。
这类比率是考察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利润率、毛利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8、关系比率:即各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关系比率=实际值÷标准值。
9、资产结构:即企业各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与资产的分类相适应,资产结构的种类也可分为资产变现速度及其价值转移形式结构、资产占用形态结构、资产占用期限结构三类。
10、因素替代的顺序性:即在运用因素分析法时,要按照影响因素和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因果关系,确定合理的替代顺序,且每次分析时,都按相同的替代顺序进行测算,才能保证因素影响数的可比性。
合理的替代顺序要按照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清基本因素和从属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来加以确定。
财务报表名词解释
名师财务报表分析(一)名词解释、综合系数分析法:也称沃尔比重分析法,是把选定的各项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综合评价。
、有形净值债务比率:是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从所有者权益中予以扣除,从而计算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之间的比率。
该指标实际上是一个更保守、谨慎的产权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有形净值债务比率负债总额* 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实际成本降低率:是可比产品实际成本降低额与按实际产量和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之间的比值。
、收益结构:是指收益组成项目的搭配及其排列,包括收益的收支结构、收益的业务结构、收益的主要项目结构。
、融资结构流量调整:是通过追加或缩小企业现有资产数量,以实现原有融资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连环替代法:是指确定影响因素、并按照一定的替换顺序逐个因素替抵达,计算出各个因素对综合性经济指标变动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企业经营与利润比率:是根据企业资产总量、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及费用与利润的内在联系,衡量企业在资产经营活动中获利能力大小的财务指标。
这类比率是考察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利润率、毛利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关系比率:即各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关系比率实际值÷标准值。
、资产结构:即企业各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与资产的分类相适应,资产结构的种类也可分为资产变现速度及其价值转移形式结构、资产占用形态结构、资产占用期限结构三类。
、因素替代的顺序性:即在运用因素分析法时,要按照影响因素和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因果关系,确定合理的替代顺序,且每次分析时,都按相同的替代顺序进行测算,才能保证因素影响数的可比性。
合理的替代顺序要按照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清基本因素和从属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来加以确定。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现金流量结构可以划分为现金流入结构、现金流出结构和现金净流量结构。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共同比报表:注重于同期报表内部各项目的内在结构分析。
质量分析法:指以基本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为基础,以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和现金流量质量等分析为基本内容,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分析的方法。
交易性金融资产: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主要是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
资本结构:是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
可理解为股权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
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毛利: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后的余额。
核心利润:指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后的差额,即营业利润减去投资收益的差额。
现金等价物: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单位,以组成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在抵消了个别财务报表中集团内部交易和重复项目的金额后编制的、体现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附注:是在基本报表主体之外列示的、对报表主体的形成以及重要报表项目的明细说明。
关联方: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准则将其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准则也将其视为关联方。
财务状况:指体现在财务报表系统中所有可以用货币表现的信息的状况,既包括资产负债表中静态的综合状况,也包括三张动态报表中的变动过程状况。
财务报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财务报表分析资本结构利息偿付倍数经济增加值现金流量经济收益有形净值债务率或有事项营运资本总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自由现金流量杜邦分析法产权比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经济增加值现金流量适合比率财务杠杆系数经营周期经济收益股票获利率市净率利息偿付倍数权益乘数25
简答:1、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制度
2、分析资产周转率时,资产额为何要选用“平均资产额”?
3、影响资产周转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如何选择同类企业和行业标准
5、企业的利益相关各方为何重视短期偿债能力?
6、产权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公式及关系
7、导致企业的市盈率发生变动的因素
8、长期资产与长期债务的对应关系
9、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局限性
10、如何计算、分析股票获利率
11、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区别
12、经营杠杆对营业利润有何影响?
13、资产负债率指标中为何分子中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而且要包括流动负债?
14、利息偿付倍数中的利息费用具体是指什么?
15、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为何注重资本结构?
计算:1、列示偿债能力、周转能力的指标公式,并根据给出数据分析评价
2、现金流量比率计算
3、利息偿付倍数计算
4、经济增加值计算(基本、批露)
5、交易后流动比率计算
6、杜邦分析指标计算及分析
7、短偿债能力分析
8、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9、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补充资料填列空项
10、营运能力的多期比较分析
11、财务杠杆系数对每股收益的影响
12、获利能力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财务报表是指包含基本财务报表(四张)、附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等内容的统一体。
财务报告同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平衡关系,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的报表。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财务成果的报表。
它可以提供企业月度、季度或年度内净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
利润表各项目间的关系可用“收入-费用=利润”来概括。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个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06年后新增)。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有关财务会计核算的规范,是企业财务部门从事诸如价值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活动所应遵循的标准。
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也称应计制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凡属于本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取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重要性原则对某些经济业务,因其金额或数量较小而不单独反映,对揭示企业财务状况不致发生重大影响,因而在处理时采取与其他项目合并,以突出其他重要性项目的做法。
谨慎原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客观性原则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相关性原则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相关,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
可比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取一致的会计政策,不随意变更。
财务报表分析的名词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名词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名词解析: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财务报表分析的分析方法:(一)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结合。
共同性使它们具有了可比的基础,差异性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特征。
在实际分析时,这两方面的比较往往结合使用。
1.按比较参照标准分类(1)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就是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项目金额的对比。
这种对财务报表项目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的分析。
通过分析期与前期(上季、上年同期) 财务报表中有关项目金额的对比, 可以从差异中及时发现问题, 查找原因, 改进工作。
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项目的比较, 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发展动态, 以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营业情况增减变化, 判断引起变动的主要项目是什么, 这种变化的性质是有利还是不利,发现问题并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同时也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同业分析将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指标或同行业中先进企业指标对比,可以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成绩。
与行业平均指标的对比, 可以分析判断该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和先进企业的指标对比,有利于吸收先进经验, 克服本企业的缺点。
(3)预算差异分析将分析期的预算数额作为比较的标准,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距就能反映完成预算的程度,可以给进一步分析和寻找企业潜力提供方向。
比较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揭示客观存在的差距以及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帮助人们发现问题,挖掘潜力,改进工作。
比较法是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不仅报表中的绝对数要通过比较才能说明问题,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和结构百分数也都要与有关资料(比较标准)进行对比,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按比较的指标分类(1)总量指标总量是指财务报表某个项目的金额总量,例如净利润、应收账款、存货等。
财务报告分析的名词解释(3篇)
第1篇1.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它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2.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告中最重要的报表之一,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静态状况。
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块。
- 资产: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和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 负债: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包括流动负债(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和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 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3. 利润表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利润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营业收入: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
- 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相对应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 期间费用: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 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
4.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大类:- 经营活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
- 投资活动:企业购买或出售长期资产、投资和收回投资等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筹资活动: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或偿还债务等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实收资本:企业从投资者处收到的投资。
- 资本公积:企业从非投资者处收到的资本性捐赠或资本溢价等。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财务分析: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经济资料为依据,结合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经营基准:是依据大量的长期的日常观察和实践形成的基准,该基准的形成一般没有理论支撑,只是简单地根据事实现象归纳的结果。
3.行业基准:是行业内所有企业某个相同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或者是较优水平。
4.历史标准:是指本企业在过去某段时期内的实际值,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历史平均值,也可以选择最佳值作为基准。
5.目标基准:是财务分析人员综合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和现实经济状况提出的理想标准。
6.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7.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8.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9.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0.谨慎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11.因素分析法:是通过顺序变换各个因素的数量,来计算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的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12.比率分析法::是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计量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13.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值变化的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14.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报告,以第一年或另外选择某一年份为基期,计算每一期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或计算趋势比率及指数,形成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百分数或指数,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财务报告分析名词解释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指根据几个时期的会计报表或相关信息,分析财务变动状况。
例如,水平分析、趋势分析等都属于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通过对不同时期财务活动的对比分析,揭示财务活动的变动及其规律。
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根据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的会计报表或分析信息,分析报表中各项目或报表之间各项目关系的财务分析形式。
内部分析:内部分析,亦称内部财务分析,主要指企业内部经营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内部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顺利。
全面分析:全面分析是指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其目的是找出企业生产经营中带有普通性的问题,全面总结企业在这一时期的成绩与问题,为协调各部门关系、搞好下期生产经营安排奠定基础或提供依据。
经验标准:经验标准是在财务比率分析中经常采目的一种标准,这个标准的形成依据大量的实践经验的检验。
例如,流动比率的经验标准为2:1,速动比率的经验标准是1:1 等。
历史标准:历史标准是指以企业过去某一时间的实际业绩为标准。
这种标准对于评价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改善是非常有益的。
历史标准可选择企业历史最高水平,也可选择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业绩水平。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财务分析中广泛采用的标准,它是按行业制定的,以反映行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基本水平。
行业标准也可指同行业某一比较先进的企业的业绩水平。
预算标准:预算标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条件或经管状况所制定的目标标准。
预算标准通常在一些新的行业、新建企业以及垄断性企业应用较多。
分部报表:分部报告,利润表的附表之一是反映企业各经营分部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等情况的报表。
水平分析法:水平分析法通过将企业报告期的财务会计资料与前期对比,揭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奠定了基础,是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垂直分析法:垂直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名词解释:财务报表分析资本结构利息偿付倍数经济增加值现金流量经济收
1、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以分析和综合为主要方法的系统认识企业的过程,其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以帮助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
2、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
长期资本来源,主要是指权益筹资和长期债务。
3、利息偿付倍数: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
它表明企业经营业务收益相当于利息费用的多少倍,其数额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4、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包括股东权益的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在数量上它等于息前税后营业收益再减去债务和股权的成本。
5、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6、经济收益: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给所有者产生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减去所有者的净投资后的差额。
经济收益=预期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净投资的现值7、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的百分比。
有形净值是所有者权益减去无形资产净值后的净值,即所有者具有所有权的有形资产净值。
有形净值债务率用于揭示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表明债权人在企业破产时的被保护程度。
8、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态,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或有事项分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
或有资产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9、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总额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净营运资本,它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偿还全部流动负债后还有多少剩余。
营运资本的计算公式如下: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总资产收益率:也称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期限内实现的收益额与该时期企业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总资产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11、资产负债率:是全部负债总额除以全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也称之为债务比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
1.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经济主体、经营主体(假设):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其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
(2)持续经营、连续型(假设):在可预见的未来,一个主体将持续其经营活动。
(3)会计分期(假设):主体可以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估计,故经营活动可以人为地划分为几个期间。
(4)货币计量(假设):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报告。
2.基本原则
(1)历史成本原则:各项交易或事项均以其发生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入账。
(客观性、确定性)
(2)收入实现原则:获取收入的过程实质上已经完成,且产生的现金流入是确实可实现时,收入才可确认。
(销售点)
(3)配比原则:确定收入后要使与这些收入相关的成本得到合理的确认,以使其与收入相配比。
(4)一惯性原则:主体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经济业务采用相同方法。
(5)充分披露原则:会计报告必须披露所有可能影响一个有相关知识的读者判断的事项。
(6)重要性原则: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3.记账基础
(1)现金收付制: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基础。
(2)权责发生制:以收入是否实现和费用是否发生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基础。
4.财务报表
(1)财务报表:对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2)资产负债表:反映主体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3)利润表:反映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4)现金流量表:反映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出流入的报表。
(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第2讲
1.资产负债表
(1)资产:主体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质量:资产在主体中实际所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之间的吻合程度。
(3)资产的质量特征:主体根据不同项目的资产本身所具有的的属性、功用而对其设定的预期效用。
(4)资产的盈利性: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
(5)资产的变现性:非现金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能力。
(6)资产的周转性:资产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利用的效率和周转速度。
(7)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型:资产在特定经济背景下,有可能与企业的其他相关资产在使用中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
2.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主体可以或准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或被耗用的资产。
(2)货币资金: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资金。
(3)交易性金融资产:主体为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4)应收票据:主体在经营活动中收到商业汇票而形成的债权。
(5)应收账款: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向购买方提供商业信用而形成的商业债权。
(6)预付账款:主体因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贷款而形成的债券。
(7)存货: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为了出售仍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中耗用的原材料。
(8)其他应收款:主体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和预付款项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9)应收股利:主体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
(10)应收利息:主体因债券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
3.非流动资产
(1)非流动资产:变现时间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体没有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项的金融资产。
(3)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4)长期股权投资:主体所持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期超过1年、因对外出让资产而形成的股权。
(5)投资性房地产: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产和地产。
(6)固定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7)无形资产:主体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8)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9)长期待摊费用:已经发生但尚未摊销的,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费用。
(10)其他非流动资产: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以外的,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支配的资产
4.负债
(1)负债:主体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5.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一年内应偿还的债务。
(2)短期借款:主体介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一下的借款。
(3)交易性金融负债:主体承担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金融负债。
(4)应付票据: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开出并承兑的、尚未到期付款的商业汇票。
(5)应付账款: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6)预收账款:主体按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7)应付职工薪酬:主体……
(8)应交税费:主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缴纳税费。
(9)应付利息:主体按照规定应当支付的利息。
(10)应付股利:主体分配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11)其他应付款:主体所有应付和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
6.非流动负债
(1)非流动负债:一年以上偿还的债务。
(2)长期借款:主体向金融机构借入但尚未归还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期借款。
第3讲
1.
2.营业收入
(1)收入/营业收入:主体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日常活动:主体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3)完工百分比法: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3.营业成本
(1)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相关的、已经确定了归属期和归属对象的成本。
(2)营业税金:主体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
(3)管理费用:主体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4)销售费用:主体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5)财务费用:主体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6)资产减值损失:主体计提各种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7)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8)营业外收入:主体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的总和。
(9)营业外支出:主体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的总和。
第4讲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
(1)现金:主体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
(2)现金等价物:主体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3)现金流量: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4)经营活动:主体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5)投资活动:主体长期资产和购建和处置以及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6)筹资活动:导致主体权益资本及债务资本的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