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5
梁小民(第2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2版( 中央电大) 课后习题第一章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因此稀缺性是相对的。
但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一切地域范围、一切历史时期、一切社会形态和一切人物阶层。
因此,稀缺性又是绝对的。
2、上大学是有代价的。
在这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3000元一年的薪水。
3、混合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又称现代市场经济。
它不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简单混合或结合。
在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上,古典市场经济是指只有市场调节而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
由于经济的实践发展,后来理论界提出了混合经济,即市场调节是基础,但政府要适当干预,以区别于古典市场经济。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和混合经济的区别在于:(1)前者没有点明基础是什么,而是意味着计划和市场的地位是相等的。
(2)前者没有了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基础。
4、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是某种商品的价格,它是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是价格水平,即种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它是总量分析。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不同和联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不同点(1)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整个国民经济(2)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的方法个量分析问题分析(5)基本内容(微观)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是微观的综合,相互依存相互制6.规范,P15规范方法的定义7.实证,p15实证方法的定义8.不同。
假设只是一个简单的假设推测、假说是通过足够的证据资料对自己提出假设的肯定。
9.西方经济理论中理论假说核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所谓假设条件,依据实证方法论的思想我们可以说,假设条件是认识西方经济理论及其方法论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课后答案详解施春花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课后答案详解施春花1、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借记“盈余公积”,贷记()。
[单选题] *A.“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B.“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C.“本年利润”D.“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正确答案)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职工薪酬的是()。
[单选题] *A.职工工资B.职工福利费C.医疗保险费D.职工出差报销的差旅费(正确答案)3、长期借款分期计算和支付利息时,应通过()科目核算。
[单选题] *A.应付利息(正确答案)B.其他应付款C.长期借款D.长期应付款4、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不论采用何种安装方式,固定资产的全部安装成本(包括固定资产买价以及包装运杂费和安装费)均应通过()科目进行核算。
[单选题] *A.固定资产B.在建工程(正确答案)C.工程物资D.长期股权投资5、企业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
[单选题] *A.财务费用B.其他业务成本C.销售费用D.营业外支出(正确答案)6、某企业去年发生亏损235 000元,按规定可以用本年度实现的利润弥补去年全部亏损时,应当()。
[单选题] *A.借:利润分配——弥补亏损235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35 000B.借:盈余公积235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35 000C.借:其他应收款235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35 000D.不做账务处理(正确答案)7、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
[单选题] *A.资产B.非流动性资产C.货币性资产D.非货币性资产(正确答案)8、企业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留存的盈余公积的数额不得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
[单选题] *A.20%B.15%C.25%(正确答案)D.50%9、当法定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时,可以不再提取。
[单选题] *A.10%B.20%C.50%(正确答案)D.30%10、盈余公积是企业从()中提取的公积金。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蔡增正)答案.doc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单项选择题I.c 2. c 3. b 4. c 5. b 6. c 7. c 8. d 9. c 10. dII. c 12. b 13. d 14. c二、判断对错题1.错2.错3.错4.错5.错6.错7.错8.对9.对10.对三、简答题1、1)经济学中所使用的“规律"、“原则"、“定理"、“理论”、“模型”等术语都代表着“典型或一般化”,这有别于自然科学中的规律;2)在经济学的分析中经常使用“其他条件不变”这一假设以使分析过程简单化;3)在经济学的分析中还应注意避免以下常见的谬误:分析中带偏见、先入为主;合成逻辑错误;混淆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误将发生在前的事归结为发生在后的事的原因,而后者是前者的结果。
2、实证经济学是与经济事实、数据打交道,并从中归纳出对人们经济行为的理论描述、科学概括。
简而言之,实证经济学所要处理、研究的问题是“是什么”,也就是以事实、数据为对象,探讨其中的原因、结果、逻辑过程和内在机制等。
规范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即在研究者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经济问题所作出的解释和分析。
第一章附录1.c2. c3. d4. b5. d6. c7. c8. a9. a第二章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 b2. d3. a4. c5. d6. d7. d8. b9. b 10. c11. b 12. b 13. d 14. a 15. c 16. c 17. d 18. c 19. c 20. d21. a 22. b二、判断对错题1.对2.错3.对4.错5.对6.对7.错8.错三、简答题1、经济资源大致可分为四种,分别是代表一切自然资源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而它们各自对应的报酬依次为租金、工资、利息和利润。
2、1)在画生产可能性曲线时,一般假设一个国家的生产是在以下条件下进行的:整个经济的运行是有效率的;现有经济资源的数量和品质是固定不变的;生产技术水平是不变的;该国只生产两种产品。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答案【篇一:西方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txt>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 =-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p得pe=6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或者,将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得pe=7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如图2—2所示。
-1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5+5p得pe=5.5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得或者,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5p,得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
如图2—3所示。
d图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要点: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上册)》(第2版)章节题库-第五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5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一、名词解释1.垄断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①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a.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b.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c.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②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a.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b.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c.政府的特许;d.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行业具有如下特征: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垄断竞争市场答: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
具体地说,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②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③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的存在从总体上说是利大于弊,现实中垄断竞争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如轻工业品市场等。
3.一级价格歧视答: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产品卖价,即消费者实际支出总额等于其愿意支出总额,垄断者生产的产量等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但消费者剩余完全被剥夺,转化为垄断厂商的利润。
一级价格歧视需要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意愿。
4.三级价格歧视答: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意味着垄断厂商对不同的人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产品,但是对于既定的团体,每单位商品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
当完全垄断厂商按三级价格歧视定价时,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即:MR1=MR2,MR1=P1(1-1/e1),MR2=P2(1-1/e2),把有关参数代入,可得P1/P2=(1-1/e2)/(1-1/e1)。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成本函数短期总固定成本短期总可变成本短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二、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2、经济学中,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A、显性成本+隐性成本B、显性成本+社会成本C、会计成本+隐性成本D、社会成本+隐性成本?3、以下关于正常利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B、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C、正常利润是显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D、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4、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A.如果连续的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B.短期平均成本呈现为“U”型,是由于机会成本递增C.经济分析中厂商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D.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学习期间的学费5、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A、不断上升B、不断下降C、先上升再下降D、先下降再上升6、当边际成本达到最低点时()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D、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7、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A、上升B、下降C、既不上升,也不下降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8、短期内边际产量最高点对应于()A、边际成本最低点B、平均成本最低点C、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D 、平均产量最高点9、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 型形状的原因是( ) A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B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C 、生产由规模经济向规模不经济变动D 、生产的一般规律10、从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来看,在对应LTC 与STC 切点处有( A ) A .LTC=STC 且LAC=SAC,LMC=SMC B .LTC=STC 但LAC<SAC,LMC<SMC 、C .LTC=STC 但LAC>SAC,LMC>SMCD .LTC=STC 且LAC=SAC 但LMC ≠SMC11、以下关于边际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边际成本曲线下降时,总成本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下降 B 、当边际成本曲线下降时,可变成本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下降 C 、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总成本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 D 、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可变成本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12、若某个产量的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但高于长期边际成本,则( ) )A 、规模报酬处于递减阶段B 、长期平均成本正在下降C 、短期平均成本最小D 、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三、判断题1、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出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平均固定成本也不变化。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_刘天祥_第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学: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收益。
资源配置: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一个社会如何把经济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生产部门、不同企业以及不同的社会各成员中,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实证分析: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预测。
规范分析: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二、选择题BCBCD三、判断题√√√X√√四、简答题1、均衡价格理论(第二章)2、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三章)3、生产者行为理论(1)投入-产出理论(第四章)。
(2)成本-收益理论(第五章)。
(3)市场实现理论。
这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第三个部分,分析不同市场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
①完全竞争市场(第六章)。
②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
4、生产要素市场理论(1)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第八章)。
(2)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论(第九章)。
5、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十章)6、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十一章)2、两者的区别:(1)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2)实证经济学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是“对经济问题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它力求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是“对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3)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
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习题十二1.简释下列概念:均衡产出或收入答: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此时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包括全体家庭和企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或者说计划或意愿的投资正好等于计划或意愿的储蓄。
消费函数答:指关于消费和收入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其图形表示即消费曲线。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答: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答:边际储蓄倾向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投资乘数答: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直接税答:是对财产和收入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就是负税人,无法转嫁税收负担。
间接税答:是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税收负担转嫁的方式包括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
政府购买答: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它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政府转移支付答: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它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政府支出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转移支付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通货紧缩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答:通货紧缩缺口是指实际总支出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它测度着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所需要增加的总支出量。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第三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篇概论一、思考题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
这是为什么?[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政治思想不同。
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
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
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
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
”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
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
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
“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
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
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
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
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
也就是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某些人来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利己。
(3)“经济人”假说是实证结论,不是道德规范。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要点: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5
第五篇不确定性决策一、思考题1. 我国唐诗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其中的“信息”与信息论中的信息有何区别?[答] 该诗句选自唐代诗人李中所著的《暮春怀古人》一诗,“信息”一词在该诗中指的是“音信”、“消息”的意思。
而我们在信息论中讨论的信息指的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形式。
一般认为: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以传递的知识。
因此,该诗中的“信息”,属于我们这里讨论的信息范畴,但是信息论中研究的信息远比该诗中所指的含义宽泛。
2. 对策论说明“你有决策,我有对策”,但人们经常批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为什么?[答] 对策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及其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和合作的理论。
对策论中的个人决策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人决策相比,都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或收益最大化,但其约束条件却不尽相同。
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假设信息是完全的,最优决策是唯一的。
而在对策论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的,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因此,决策并不是确定的,更不是唯一的。
“你有决策,我有对策”,这里的你、我是指市场竞争中彼此平等的经济主体,大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你有决策我就有对策,这是天经地义的。
人们经常批评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是指各级政府之间的上下关系。
政府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下级理应服从上级,如果只顾自身利益,对上级的决策搞什么对策,则是完全错误的。
3. 囚犯困境表明,个体理性未必导致集体理性。
你怎么看斯密的“经济人”假说?[答] 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尽管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参与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是自利的,但只要竞争是充分的,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秩序,它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竞争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当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动达到利他的结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市场必须是完美的: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信息可以无代价地获得,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对称的,未来具有确定性,不存在外部性。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要点: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一、思考题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
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
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
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
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
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 (厉以宁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问题:
1.消费者行为理论基础的基本假定之一是随着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你认为 这个假定合理吗?它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和结论中有什么作用? 2. 什么是收入效应?什么是替代效应?两者变化的方向相同还是不同? 3. 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是什么? 4.设某消费者效用函数为 U
答案:
ww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
1.厂商在生产中达到了技术上的效率并不意味着达到了经济上的效率。技术效率强调的是生产既定产
出的投入最小;而经济效率强调的是生产既定产出的成本最小;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2. 对于生产者而言, 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能够实现既定成本下的产出最大或者既定产出下的成本最小,
aw .c
总效应与价 格的关系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需求曲线的形状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上方倾斜
后 答
案 网
om
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得到这些收入的期望值,再计算出效用,这就称为期望效用。在无风险情况下,人 们追求效用最大化;同理,在有风险的情况下,人们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 4.消费者最大化效用:max U
厉以宁编写的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问题: 1.什么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弹性有何意义? 3.假定某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估计该市住房需求曲线是 Q
d
= 100 − 5 P ,其中数量单位是万套,价
格代表月租,用百元表示。房管部门注意到,该市较低价格下的较高房屋需求量,将会吸引其他城市的居
案 网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如果住房管理部门实行租金管制, 把每套住房的月租限制在最高为 100 元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1、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采取三种形式: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制公司。
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股份制公司,我国私人企业应向股份制公司发展。
股份制公司是由投资者(股东)共同所有,并由职业经理人经营的企业,股东是公司的共同所有者。
公司的优点是:第一,公司是法人,不同于自然人。
公司的股份可以转手,股东可以改换,但公司可以无限存在。
第二,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这样就减少了投资风险,可以使企业无限作大。
第三,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职业经理人实行专业化、科学化管理,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
因此,股份制企业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是由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经营者双方产生的目标不一致引起的。
作为企业,公司的目标应该是利润最大化,但这并不是公司所有人的目标。
一个公司由股东、职业经理人、职工等人组成,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目标,与公司的总体目标并不一定总是完全一致的。
这就会使公司管理效率下降,这种不是由于资源配置所引起的效率损失称为X非效率。
3、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签订的合约不可能是完全合约,即不能对委托——代理关系作出完全有效的规定。
在许多情况下,代理人的努力程度难以衡量,而有效监督的成本过大,也无法实现。
这样,代理人就可以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样就产生了机会主义。
4、要吸引人才,并发挥人才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鼓励职工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的一套制度,它的中心是把代理人的业绩与其利益联系在一起,以使代理人自觉地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
激励机制包括对总经理的激励和对职工的激励。
这种机制的中心是设计一套合理的薪酬与奖励制度。
另外,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也十分重要,公司治理结构也译为“法人治理结构”,从广义上说,指关于企业组织形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广泛的问题,其中重要的是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提高X效率的激励机制。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要点: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下第二版课后答案流量和存量
西方经济学下第二版课后答案流量和存量1、商标权有法定有效期限,一般商标权的有效期限为()。
[单选题] *A.5年B.10年(正确答案)C.15年D.20年2、当企业接受投资人的投资时,对于投资者的出资超过其占企业注册资本份额的部分应通过()科目核算。
[单选题] *A.实收资本B.资本公积(正确答案)C.股本D.盈余公积3、当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式方式设立时,发生的筹资费用可以直接计入()科目核算。
[单选题] *A.管理费用(正确答案)B.财务费用C.资本公积D.冲减“股本”4、下列各项,不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项目是()。
[单选题] *A.主营业务收入B.其他收益C.资产处置损益D.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5、.(年浙江省第四次联考)下列不属于决定单位是否设置会计机构需要考虑的因素的是()[单选题] *A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B单位规模的大小C投资人的需求(正确答案)D经营管理的要求6、.(年宁波二模考)下列关于会计主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B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正确答案)C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D会计主体有可能是单一企业,也可能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7、销售费用不包括()。
[单选题] *A.产品包装费B.公司经费(正确答案)C.广告费D.产品保险费8、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货款20 000元。
增值税2 600元,在购入材料的过程中另支付包装费500元。
则该企业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单选题] *A.19 500B.20 500C.22 600D.23 100(正确答案)9、.(年浙江省第二次联考)会计是一种()[单选题] *A经济监督的工具B管理生产与耗费的工具C、生财、聚财、用财的方法D管理经济的活动(正确答案)10、企业摊销自用的无形资产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科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不确定性决策一、思考题1. 我国唐诗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其中的“信息”与信息论中的信息有何区别?[答] 该诗句选自唐代诗人李中所著的《暮春怀古人》一诗,“信息”一词在该诗中指的是“音信”、“消息”的意思。
而我们在信息论中讨论的信息指的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形式。
一般认为: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以传递的知识。
因此,该诗中的“信息”,属于我们这里讨论的信息范畴,但是信息论中研究的信息远比该诗中所指的含义宽泛。
2. 对策论说明“你有决策,我有对策”,但人们经常批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为什么?[答] 对策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及其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和合作的理论。
对策论中的个人决策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人决策相比,都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或收益最大化,但其约束条件却不尽相同。
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假设信息是完全的,最优决策是唯一的。
而在对策论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的,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因此,决策并不是确定的,更不是唯一的。
“你有决策,我有对策”,这里的你、我是指市场竞争中彼此平等的经济主体,大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你有决策我就有对策,这是天经地义的。
人们经常批评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是指各级政府之间的上下关系。
政府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下级理应服从上级,如果只顾自身利益,对上级的决策搞什么对策,则是完全错误的。
3. 囚犯困境表明,个体理性未必导致集体理性。
你怎么看斯密的“经济人”假说?[答] 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尽管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参与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是自利的,但只要竞争是充分的,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秩序,它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竞争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当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动达到利他的结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市场必须是完美的: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信息可以无代价地获得,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对称的,未来具有确定性,不存在外部性。
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完美市场的条件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原因在于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场是不确定的,不少行为的私人成本并不等于社会成本。
当市场不完全时,经济人追求自利的动机就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是经济活动的动力和市场效率的源泉,另一方面又会诱发损人利己的行为,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假冒伪劣等。
当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怀有机会主义的动机时,失信行为的存在就意味着,失灵的市场无法使得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动导致利他的结果,个人的最优选择不可能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囚犯的两难困境便是这一博弈的极端例子。
其实,斯密在当时就已经发现道德风险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因此,他强调市场经济是一定要讲道德的经济,并出版了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道德情操论》。
斯密所倡导的市场经济道德观与我国古人所推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是一致的,那就是市场经济应排除那种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地侵犯他人权利的损人利己行为。
只有市场竞争具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基础,我们才可能进入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权的市场经济。
4. 家电行业的“价格战”此起彼伏,导致两败俱伤,为什么不能根据动态对策论展开合作?[答] 如果竞争市场中只存在两个家电供给者A和B(假设两家企业具有相同的成本和需求结构),当双方为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进行竞争时,可能面临以下选择:当A发起价格战时,B是维持原有价格,还是削价竞争;当A欲与B 合谋垄断市场时,B是与A共谋还是竞争,才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如上表所示,当A、B都采用正常价格战略时,双方都能够获利10;当双方都采用削价战略时,都会遭受损失,亏损50。
此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如果A 坚持正常价格战略,而B采取降价战略,B拥有了市场,却遭受损失,因为它的售价低于成本,销售越多,损失越大,而A的损失反而小一些。
反之亦然。
因此,无论对A或B来说,选择正常价格战略都是占优战略。
从上面的价格博弈中可以看到:如果A按照正常价格经营,它可以有10的盈利,如果进行削价竞争,而B不同时削价就会亏损100;另一方面,如果B 挑起价格战,A继续按正常价格销售,A会亏损10,如果他也加入价格战,则会损失更多。
对B也是如此。
因此,当A和B都采用正常价格战略即占优战略时,他们就达到了占优均衡,双方的盈利都达到了最大。
在另一种情况下(如下表所示),如果A或B力图抬高价格赚取垄断利润时,另一方该如何选择?如果A选择正常价格作为占优战略,则无论B怎样做,它都会获利。
这时,B就处于一种“两难境地”:是采用高价战略,并希望A也紧跟其后,还是为了安全而采用正常价格?通过思考,我们可以看到:B还是应该以正常价格出售。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B会站在A的立场考虑,无论B采用何种战略,A都会采用正常价格战略,因为这是A的占优战略。
因此,B假定A采取占优战略,自己就会也按照正常价格销售。
这也表明了博弈论的一条基本准则:把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
这时,A和B都采取了正常价格战略,达成了纳什均衡。
A和B共同采用正常价格战略,是一种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选择战略时都没有共谋,他们只是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战略,没有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群体的利益。
但是,他们为什么不协调一致去寻求共同利润最大化的合作均衡呢?如上表所示,只要A、B双方合谋垄断价格,共同利润在合作均衡下就会达到最大。
但是全社会的总效用却比竞争均衡状态下低。
是什么因素阻止了合谋垄断呢?除了合谋触犯反垄断法外,每一个企业都有强大的动机去违背协议。
如果A违反协议,它的利润会从100上升到200,在A违反协议后,B注意到自己的利润从100降低到-30,就会又回到竞争策略,向非合作均衡或纳什均衡发展。
在多数情况下,在纳什均衡或者说非合作均衡时全社会的效用达到最大,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非合作均衡都是有效率的,一个重要例子是污染控制。
由于污染的外部性,如果一个企业宁可污染环境,也不愿安装昂贵的除污设备,非合作均衡就是失败的。
面对这种情况,只有政府介入,采取强有力的管制,使企业达到合作均衡,从而使企业既达到了均衡状态下的利润最大化,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非合作均衡另一个失败的例子,是危险的军备竞赛。
5.既然完全竞争理论不符合市场现实,我们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首先学习传统理论?[答] 尽管过于严格的假设条件使得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不符合现实,但是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只要符合这种标准,就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何况这些假设条件距离现实也不是太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解释许多现实问题。
再则完全竞争理论也是研究不完全竞争理论、不确定性决策理论以及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如果不首先学好完全竞争理论,也就不可能学好其他理论,有如不学牛顿力学,也就难学量子力学一样。
二、问答题1.试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答]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成语的意思是,一项事业的成败,既取决于主观努力,又取决于客观条件,我们必须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所谓“人定胜天,天亦制人”,在风险论里面就是存在着不确定性。
尽管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估计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并以此来推测当前行为的期望值,进而进行决策。
如果选择恰当,可以规避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所以,“成事在天”是无法避免的,即最终的结果我们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可以“谋事在人”,尽量通过积累经验,了解更多的信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2. 请你评估自己的风险偏好,并说明理由。
[答] 我估计自己是一个风险规避者。
有这样一个例子:我用10 000元进行投资,1年定期存款回报率为2.5%,而某银行有一理财计划,期限1年,回报率为2.7%,但是收益以美元返还。
当期人民币汇率为USD100 = RMB811,预计1年后该汇率以81%的概率降为800,以19%的概率降为780。
投资该理财计划的人民币收益为10 000+10 000×2.7%×(800×81%+780×19%)/811,约等于265,而定期存款的收益为250元。
最终,我选择了定期存款,放弃了存在着不确定性的265元的收益。
3. 试举一则亲身经历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的例子。
[答] 我有一台使用了一段时间但是保养得较好的个人计算机,想要出售。
但是二手市场上充斥了大量使用年限非常久而且返修过的二手甚至是多手的个人计算机,买者很难区分,而价格也很低。
最后,我将那台个人计算机送给了朋友(退出市场)。
4.广告究竟是促进了还是妨碍了有效的市场竞争?[答] 经济学通常将广告分为两种:一种是信息性广告,另一种是劝说性广告。
前者旨在提供信息,比如向消费者传递关于商品的销售地点、价格、特征等方面的信号;而后者往往是伪造信息,旨在迷惑消费者,使他们以为本无差别的商品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别。
所以,广告究竟是促进还是妨碍有效的市场竞争,取决于广告是否能真正传达正确的信息,缩小买卖双方的信息差距,让市场更加透明。
5. 为什么占优均衡必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未必是占优均衡?[答] 占优策略指的是:不管对策中其他局中人的策略是什么,对某一局中人来说都是最优的策略。
把所有局中人的占优策略组合起来,就构成占优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当给定其他人选择策略的前提下,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在占优策略均衡中,不论所有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一个参与人的占优策略都是他的最优策略。
显然,这一策略一定是所有其他参与人选择某一特定策略时,该参与人的最优策略。
因此,占优策略一定是纳什均衡策略,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但是,纳什均衡未必是占优均衡。
例如,在房地产开发博弈中,A、B两个开发商都想开发一定规模的房地产,但是市场需求有限,只能满足一个房地产 开发商的开发量。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开发商A还是开发商B,都不存在占优策略,但存在纳什策略:如果A选择开发,则B的最优策略是不开发;如果A选择不开发,则B的最优策略是开发。
反之亦然。
显然,这个博弈只存在纳什均衡解,不存在占优均衡解。
三、计算题1. 试评下列效用函数的风险偏好(1)β)()(a w w U += () (2)w w U =)((3))ln()(a w w U +=(4)5)(w w U = [答](1)1()()0U w w a ββ-'=+>2()(1)()0U w w a βββ-''=-+<具有该效用函数的经济主体是风险规避者。
(2)()10U w '=>()0U w ''=具有该效用函数的经济主体是风险中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