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

合集下载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方面要与国际惯例相统一的问题。

我国的公司要参与国际竞争,到国际市场上融资,都需要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进行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行会计准则国际化。

考虑到西方会计主要以美国为代表,作为一个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所颁布的会计准则很大程度反映了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最高水平,并对其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团体制定会计准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本文选择美国会计准则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存在差别的原因。

一、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1.会计准则制定机制(1)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司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美国当今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FASB,是一个代表各利益团体的民间组织。

我国会计准则目标是侧重“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双目标指向;而美国会计准则目标只侧重于“公众利益”的单目标指向。

我国会计准则是法的范畴;而美国其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2)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两特点,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征求环节,依附性是指过多地依赖政府机构。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特点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遵循一套完整。

充分、严密和稳定的程序,以保证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开性。

(3)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看,形式上我国同美国一样,采用“概念框架法”,但在实际准则制定过程中,倒更多地表现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

2.基本会计准则(1)从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看,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动因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以“会计法”为依据制定该准则的;而美国是基于改进会计准则的拟定工作,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的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之初的用途是直接规范会计实务并指导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而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主要是用来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并指导未来准则的制定。

再论我国企业会计目标

再论我国企业会计目标
人。在收入 费用 观下 , 会计 本质 上不 是一 个计 价 的过程 , 而 是 收入和成 本 费用 的配 比过 程 , 产 负债 表 沦为 成 本摊 销 资
告, 作为财务报表 ( ) 目标 , 告 的 只是一 个总 体 目标 。具体到 受托责任 的评价上 , 委托人对管理 当局经营 业绩将是 最为关
有: 罗伯特 ・ N・ 安东尼 、 罗伯特 ・ 斯普劳斯 、 S・ T・ E・ 亨德
个主要学派 : 受托责任学派 和决策有用学派 。
( ) 托责 任学 派与收入 费用 观 1受 受托责任学派在 2 O世纪 2 O年代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 营 权分离 的背景下形成并发展 , 形成 于公司制 盛行之 时。企业
规范化 的历 史经济背 景下形 成 。股权 稀 释使 大部 分股 东不 使用者提供决策 有 用的信 息和 反映企 业管 理层受 托责 任 的
企业 会计 准则——基 本 准则》 第 再关 注于选择经 营者 , 而是关 注企业 资产预期 给企业带 来 的 履行情况两个方面 。我 国《
未来现金 流量信息 , 以此决定是买人 还是卖 出股票 。这 样会 4条规 定 : 财务会计报 告的 目标是 向财务报 告使 用者 提供与
( 中国劳动关 系学院 经济 管理系 , 北京 10 3 ) 0 0 7
[ 摘 要 ] 文在 简要介 绍会计 目标 两个主要 学派的基础上 , 本 结合我 国会计 准则的规 定, 论述 了我 国会 计 目标 的双
重性及 该 目标下会计信. 质量与会计计量模式的要求 , E - 并对会 计 目标的双重性进行 了评价 。 【 关键词 】 会计 目标 ; 双重性 ; 会计信 息质量; 会计计量模 式 [ 中图分类号 ] 20 F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3— 14 20 )6— 0 7— 2 17 0 9 (0 9 0 0 1 0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导言:中国的会计准则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颁布并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指导中国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和进行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

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制定的全球通用的财务报告准则。

由于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化,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对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的比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准则的制定目的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中国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保护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并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而国际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球各国的财务信息可比性,方便全球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高国际间贸易的便利性。

二、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中国的会计准则是由中国财政部颁布并实施的,其内容适用于国内企业的财务报告编制。

而国际会计准则被全球范围内的上市公司和其他公众财务报告编制企业采用,并受到投资者、证券交易所、监管机构的广泛认可,具有全球适用性。

因此,国际会计准则更注重统一性和可比性。

三、会计准则的内容差异中国会计准则相对较为宏观,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态和经营成果。

会计报表的格式较为详细,需要披露较多的信息,特别是关于企业所得税、政府补助等方面的会计处理。

而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重点关注财务报表的公允价值计量、商誉与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对财务报表的补充信息的披露要求。

四、会计准则的变动频率中国会计准则的变动频率相对较低,一般每年修订一次,并且修订的内容相对较少。

而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动频率较高,不断修订完善以适应全球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变化。

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断演变,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断地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比性而进行修订,以适应国际间的财务信息交流和比较分析的需要。

论会计目标

论会计目标

论会计目标关于会计目标定位的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人们主要是站在企业角度,围绕“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进行探讨。

实际上,会计作为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管理活动,无论是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都存在会计目标问题,而作为营利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会计目标也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本文拟从总体上寻求会计目标的基本定位,从具体上探讨不同性质的会计主体、同一会计主体不同发展时期的会计目标问题,以期得到对会计目标的整体、全面、客观的认识。

一、中西方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的主要观点西方对会计目标问题的探讨主要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后来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的受托管理情况。

以历史客观的信息为主,比较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合理决策的信息。

比较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我国对会计目标问题的研究主要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来这一问题逐渐得到会计界的重视,以会计目标命题的论文经常见诸重要的会计刊物。

其中围绕这一问题争论最多的是我国到底应该采用哪一种会计目标理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是可靠性为主还是相关性为主。

目前居于主流观点的是以可靠性为主,兼顾相关性。

二、研究会计目标的基本思路(一)了解会计目标的特性1.会计目标的多层次和多元化性。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目标是多层次的。

同时,会计信息系统要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发生作用,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多元化特性。

2.会计目标的相对性。

会计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谈会计目标问题。

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是发展变化的。

3.会计目标的主观性。

会计目标实际上是人们期望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达到的目的,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愿望,具有主观性。

(二)明确会计目标的设定原则1.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会计主体性质,制定相应的会计目标。

会计准则双向趋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解析

会计准则双向趋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解析

为暂时I差异反映的是累计的差额, 生 在每一会计期末, 只需将期末暂 时性差异与期初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额的差额作为本期所得税费
用的调嫠 。 这一核算方法在程序上相对简单 , 并且其确认所得税费用
四加速双向趋同的相关建议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联合声明中我国明确表达了对于国际趋同的看法趋同是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目的是使我国企业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同但趋同的具体方式由我国确定
维普资讯
会 董美霞
20 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 , 06 这标志着我国新会 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 也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 际准则的趋同。在构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过程中, 我国注重 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体现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 , 体现了准则 的双向趋同。

双 向趋同的含义
自2世纪8年代中期以来, 0 O 趋同(ovr ne 的概念已成为 cne ec ) g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从英文语义的渊源看 。 该词源于数 学, 含义是一个数列收敛于某一个值。趋同在进化生物学中指的 是 两种 不具 亲缘关 系的动物长期生活在 相同或相似 的环 境 , 日 或
和预测 。
认资产和负债项 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因
( ) 三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更为简单和准确
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以损益表观为基础 , 在收益 的计量上强 调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从而注重收入和费用在会计 和税法 中确认的 差异。对所得税费用 的核算 以损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为着眼点 , 逐
( ) 一 内容架构趋同
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 向侧重实体理论 。 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19年财政部发布 、 95 的《 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 97 和19 年发布的《 企业兼并有关会 计处理 问题 暂行规定 》 等规定 , 从未 明确提及 企业 合并会 计处理 方法。 从这些规范看 , 我国允许企业采用的合并会计方法实质上是 购买法, 但从现行实务来看, 企业合并主要是换股合并, 加上公允 价值难于取得 , 企业一般采用权益结合法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中是

会计双目标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影响

会计双目标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影响

糊, 委托 者人 数很 多并且 分 散 , 单个 股 东在企 业所有
环 境

者 权益 中所 占份 额 比较 少 , 们 没 有 能力 也 不 愿 意 他

起 去 监督企 业 的经 营行 为 , 依 照经 营者 的经 营 并
般 而言 , 计 目标是 在特定 的会 计环 境 中 , 会 人
们 通过会 计 活动希 望达 到 的结果 。按 照系统 论 的观
基 本 准则 》 , 一 次 表 明 了兼 顾 受 托 责 任 观 和 决 策 有 用 观 的 双 重 会 计 目标 , 应 了 中 第 适
任观。而在 2 0 0 6年公 布 的《 业 会 计 准 则 企
我 国现 阶 段 的会 计客 观 环 境 。文 中 主 要 分 析 了会 计 双 目标 对 会 计 要 素计 量 属 性 的影 响 , 就 如 何 通 过 会 计 计 量 属 性 的权 衡 实 现 并 会 计 双 目标 提 出 建议 。 关 键 词 : 计 目标 ; 量 属 性 ; 策 有 用 观 ; 托 责任 观 会 计 决 受
计 目标作 为会 计理 论 的一 部 分 , 与会 计 计 量 之 间 它
的联系不 言 而 喻 。会 计 目标 是 会 计 计 量 理 论 的基 石 , 同的会计 目标 会 对会 计 计 量 单位 、 量 属 性 、 不 计 计 量尺度 等起 决定 性 的作 用 ; 另外 , 会计 计量是 达 到
成 为财 务报 表 的主 要 目标 。在会 计 确 认 方 面 , 不
托 资源 的保值 与增 值 是 委托 方 所 关 注 的 , 托方 应 受 该满 足委 托方提 出各 种管 理受 托资 源的要求 。受 托 方如果 没 有完成 既 定 的受 托 责 任 , 托方 可 以依 据 委 协议更 换 受 托方 在“ 托 责任 观 ” 来 , 务 会 受 看 财

我国会计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近几年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及特色1. 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尚有差距客观地说,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1985 年,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从此,我国会计界人士开始引进国外会计著作、研究探讨会计基本理论问题。

1992 年,财政部开始了全面的会计改革,出台了“两则两制”。

1997—2001 年,财政部首次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在2000 年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初步建立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2001 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兼顾中国特色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的策略。

2006 年,是我国会计准则重大改革的一年。

财政部制定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使原有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基本对应起来,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使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化进程方面有了大幅度的迈进。

2. 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是经过历史的验证而逐步走向成熟的。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构建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的制度与实施是中国政府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决策。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是:趋同是方向,趋同不是等同,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趋同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没有全部照搬国际准则,而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实现实质性趋同的同时,保留中国自己的特色。

二、未来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一)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会计国际化是必然的。

全球性的资源配置、筹资、投资、贸易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网,各个国家的关系在这张经济网中变得更加紧密和脆弱。

【推荐下载】会计理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分析

【推荐下载】会计理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分析

会计理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分析【摘要】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需求,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备受关注。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导会计实践的基础。

特此为您提供了会计理论论文: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分析,敬请关注!!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导会计实践的基础。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问题长期以来是国内外会计学者研究的课题,学者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框架的设想。

而由于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构成要素过多过细,相互关系纷繁复杂,要素关系层次难以分清。

所以,构建一个与现代会计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结构严谨的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非常必要的。

 FASB将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定义为:财务会计理论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理论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理论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章程,是一套目标和基本理论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性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基本要素 会计理论要素和逻辑关系的构造体系都包含在财务会计理论框架之内,它是由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应用理论和财务会计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有机构成的一个理论系统。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会计方法、会计要素、会计检验等理论,是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要素;财务会计应用理论是将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实践、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政策、会计基本准则等理论;财务会计环境理论,主要探讨对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二、以财务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逻辑起点 是构建一套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认清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构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逻辑起点联系和贯穿整个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应该尽量明确和单一,以期可以更好的指导整个理论框架的构建以及利于准则的指导与选择。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对会计目标流行观点的质疑】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对会计目标流行观点的质疑】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对会计目标流行观点的质疑】【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会计基本目标西方形成了两大流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

作者认为,受托责任观以及决策有用观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文章试从财务报告的目标不等同于会计基本目标以及基本职能决定会计基本目标两方面阐述两者作为会计基本目标的不合理之处。

【关键词】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会计基本目标会计学术理论界普遍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应当达到的境地。

在实践工作中,会计目标是指导会计工作,评价会计准则的指南针;在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中,会计目标既是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起点,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目标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在这里我们所称的会计目标即指会计的基本目标。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会计基本目标西方形成了两大流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

二者对会计目标的争论对后来的会计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也涉及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两个方面。

笔者认为无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受托责任观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合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

一、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简述受托责任观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受托人相关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完成情况等信息,在会计实践中更具有操作性。

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恩里斯特?帕罗科等。

继受托责任观之后,帕特?N.安东尼、亨德里克森等提出了又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决策有用观。

该观点认为,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决策的信息,因此必须关注财务报表的有用性。

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者都以会计信息论为基础,产生于两权分离的经济环境。

受托责任观的产生较早,这时的资本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受托关系明确,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一般可以直接接触,双方都关注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

中国会计准则与实务

中国会计准则与实务



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人(所有者)把 资源交付经营者(经理层),委托他们经营企业,形成委托、代理关 系。两权分离形成利益相关而又有矛盾的双方,产生所谓代理问题。 双方一个最显著的矛盾,是信息不对称。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为了保 护信息占劣势而不得不主要依靠经理层提供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和信贷 决策的外部报告使用者,在资本市场上必须进行制度安排,目的在于: 第一,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二,尽可能保证提供真实、公允和透明的信息。
中国会计准则与 实务
第一章 国内外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 展

第一节 国外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


一、会计准则存在的必然性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国家,只要存在着资本市场,企业会计中就必须形成一 个分支称为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或称对外报告会计(external reporting accounting).


(4)会计准则的规定要非常准确、科学,切忌模棱两可,要保证 对准则和应用的一致性。国际会计准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这就是: 相同的交易和事项,不论在全球何时何地发生,必须按相同或相似 的方法与程序处理; 不论财务报告的编报者、审计者或使用者(包括报告的监管机构) 处于全球何处,对于同一或十分相似的准则中的任何规定,都能形 成共同的、一致的理解,而不致造成分歧。

再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目标的建立,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会计信息在微观经济管 理,甚至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极端重要性。我国资本市场的 建立和发展,迫切需要以会计规范为依据的、真实而公允 的会计信息。尽管我国的经济尚处于转型时期,但面向资 本市场需要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通称会计标准)已经迅速 起步。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取 代计划经济时代按部门按行业按所有制一统到底的会计制 度。这份准则的出台和实施(1993年7月1日)成为我国会 计改革历史上的一座最重要的里程碑。但这份准则只能起 基本会计准则的作用,要用来规范纷繁复杂的交易和事项, 必须长期地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制定工作。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IAS)是两种不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它们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对这两种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背景介绍中国会计准则是由中国财政部颁布的,适用于中国企业的会计准则体系。

它的制定考虑了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的特点,强调保守主义和可比性,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维护金融稳定。

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颁布的,被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广泛采用。

它的制定目标是实现全球财务报告的比较和一致性,促进跨国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以固定资产为例,中国会计准则采用成本模式,即固定资产按成本减值后持续计量。

而国际会计准则则采用重新计量模式,即固定资产根据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三、财务报告的差异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方面也存在差异。

以财务报表格式为例,中国会计准则要求报表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顺序编制。

而国际会计准则则没有明确规定报表的编制顺序,但强调财务报表应当提供充分的信息。

四、对投资者的影响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投资者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注重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强调保守主义和可比性,以提高投资者的信任度。

而国际会计准则注重财务报告的比较和一致性,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机会。

五、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正在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国际会计准则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制定背景、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存在差异。

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准则,并遵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3101 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3101  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指南(2007年11月29日修订)第一章总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四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和总体要求,以及其他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

一、本准则的适用范围本准则第二条指出,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以下简称其他鉴证业务)。

其他鉴证业务是指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外的鉴证业务。

如果将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看作是“基本”的鉴证业务,那么其他鉴证业务便是鉴证对象相对“特殊”的业务。

简单地说,其他鉴证业务的鉴证对象信息不是历史财务信息。

二、注册会计师执行其他鉴证业务的总体要求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其他鉴证业务,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以及职业道德规范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一)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按照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与本准则之间存在上下级次关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驭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

注册会计师在阅读、理解和运用本准则时,应当结合《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根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约定书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其他鉴证业务主要包括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内部控制鉴证等。

本准则统驭其他鉴证业务。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遵循本准则和相关具体准则的要求。

(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

中美会计准则对比

中美会计准则对比

中美会计准则对比1.目标和原则中国会计准则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企业财务信息,以帮助用户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做出相应决策。

美国会计准则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投资者和债权人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2.框架和指南中国会计准则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在其框架和指南上与国际接轨。

美国会计准则主要遵循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并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

3.会计政策中国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但必须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相关信息。

美国会计准则也允许会计政策的选择,但有一些具体要求,例如,企业必须在会计政策一致性原则下进行分析和披露。

4.资产计量中国会计准则强调成本基础计量,即资产和负债以其获取或产生时的历史成本计量。

美国会计准则也支持成本基础计量,但它还允许一些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特别是在金融工具和投资方面。

5.准确认可信度中国会计准则对准确认可信度要求较高。

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例如确认是基于已发生的经济利益,交易是可量度和可计量的。

美国会计准则也对准确认可信度有所要求,但更加灵活和宽松。

6.报表要求中国会计准则规定了财务报表的具体要求,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美国会计准则也制定了相似的报表要求,但它还有一些额外的要求,例如综合收益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

以上仅是中美会计准则的一些主要对比。

由于两国的法律、经济和文化差异,这些准则之间还存在许多其他差异。

企业和会计师必须根据其所在的国家和商业环境来遵循适用的会计准则,并确保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财务报告。

浅谈中国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的异同

浅谈中国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的异同

中国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管理学院—会计系【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世界各国也正不断地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努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各国的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间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将美、英、德、法、日五国的会计准则分别与中国的新会计准则对比,比较分析各国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从而有助于我国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会计准则。

【关键词】:会计准则、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差异一、引言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将世界经济带入了全球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谋求自身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参与者也对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由于不同的国家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因此,各国的会计准则也在许多方面产生了差异,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又使会计的国际协调成为必然。

中国的会计准则建设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不利因素。

要想中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形势。

同时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各国会计准则最新的发展动态研究,借鉴经验,尽快健全我国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体系。

因此,以下主要研究美、英、德、法、日这五个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并且分别与中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比较出财务会计处理上的差异及财务报告中存在的差异。

通过系列比较尽可能梳理出我国与其他国家财务会计准则差异部分的脉络。

二、中国与美国会计准则差异对比与分析(一)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的差异1、从制定目标来看。

美国会计准则以目标为导向:会计报告内容应反映交易或事项的潜在经济实质,提高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提供关于企业资本、资本上的权利及其变动情况的信息;提供对估计现金流量前景有用的信息。

中外会计理论的比较分析

中外会计理论的比较分析
中外会 计理论 的比较 分析
谷鲁锋
( 曲阜市卫生局 卫生监督 所 山 东 ・ 曲阜 2 7 3 1 0 0 )
摘 要:随着我 国社会 经济 的迅速发展 ,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 工具被广泛运 用到各行各业 ,外会计理论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会计理论概 述出发 ,通过对中外会计准则、会计要 素、 会计 目标 、会计信息质量进行 比较 ,并结合国 内外经济 、历 史文化、政 治等 多因素阐述了中外会计理论 不同的原因,为我国会计
后进先 出等方法的使用进行选择,会计理 论为这些存货 计量方 其定义为债务更为科学合理 。 计量和会计指标有何影响 。 会计理论的另一作用在于对 会计现
象进行预测 , 例 如在 折旧中, 分析并预测双倍 余额 递减 法、 直线 法折 旧等不 同方法对现金流、利润等财务指标的影响。会计 理 论确定 了会计范围、 建立 了评判范 围、 指导会计 实务且扩大 了会 计应用 范围 , 并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 二、 中外会计理论的 比较
更 高的权威 。而作为政府 的财 政部对会计准则有修 改的权 力,
会 计准则主体与中央政府 并不独立 。 在国外会计准则主要分 为由国际会计准 则委 员会 ( I AS B) 制 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 I F R S )与美 国财 务会计 准则委员会 ( F AR S ) 制定的美国公认会计 原则 ( G AA P ) 。 国际财 务报 告准则
( 一) 会 计 准 则 的 比较
目前会计 目标的认 识主要分为两种 , “ 受托责任” 与“ 决策有 用” 。以“ 受托 责任” 为会计 目标 是指企业管理者向企业投资者 、 企业 债权 人 通 过 财 务 会 计 报 告 企 业 经 营 情 况 和 资 源 使 用 情 况 , 评价所有权和经 营权分离情况下 的受托经济 责任 。 “ 决策有用” 的会计 目标倾 向于通过财务会计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 、 可靠、 有用的信息, 帮助其实现投资等经济决策 。 我国的会 计 目标并没有 明确提出 , 在会计准则中 , “ 会计信 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要求 , 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

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目标

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目标

摘要:本文认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会计目标是整体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目标则是现代会计分支下的从属目标;旨在提供以财务报告为载体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财务会计,依赖于随特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阶段性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作为规范财务报告生成的会计准则,其制定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执行目标;会计准则执行主体执行动机的选择,决定了执行者执行会计准则的目标。

各层次目标要公允的实现,客观上需要财务会计职能机制、财务报告机制、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机制等作为保障。

关键词: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准则制定目标会计准则执行目标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然而,现有研究并不严格区分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目标。

要公允地实现会计目标(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与会计准则目标(会计准则制定目标与会计准则执行目标),必须理顺这两类目标之间的关系。

一、会计目标(一)会计目标的主流观点吴水澎认为“对于会计目标的涵义,即作为对会计实践行为结果的一种预期,以及会计目标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具有的重要地位,理论界并不存在重大分歧”。

(1)会计目标观点的形成。

计目标是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对会计行为达到的境地或结果的一种期望,是人们在对会计本质认识的基础上,以主观要求的形式提出来的、客观存在的范畴,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征。

人们的认知能力受其认知水平与客观环境的影响,总是有限的,但会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与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提高,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亦是如此。

从1921年美国会计学者辛普森(simpson)在著作中使用会计目标的概念开始,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未停止过,佩顿、利特尔顿、斯朵伯斯、特鲁伯罗德(trueblood)等会计学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等会计机构,都对会计目标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形成了相应的会计目标观点。

至今,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对会计目标进行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主流的观点仍然主要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是什么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是什么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是什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是由IASB所正式提出的,并且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就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都趋向于相同,也就是会计准则趋于一体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另外,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本着公众的利益,从而制定出一套具有高质量,并且具有强制性的国际会计准则。

高度趋同的国际性会计准则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为各国市场经济管理者改革和完善市场政策提供依据。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对我国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公司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它可以加快我国公司上市的进程,提高公司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促进资本主义市场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可以借鉴并且引进国际准则的优点,不断的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等。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企业迈向国际化,同时,还可以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利用国际会计准则使得企业管理工作越来越简便。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一)趋同的含义。

改组后的IASC正式提出了“趋同”(Convergence)的概念。

趋同意指趋近同一,也就是一体化,即在世界不同的司法管辖区,相同的经济交易事项都应该使用同一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贡献。

1.趋同可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

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要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

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

关于政府会计主体“双分录”的思考

关于政府会计主体“双分录”的思考

关于政府会计主体“双分录”的思考马永义【期刊名称】《中国注册会计师》【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4页(P101-104)【作者】马永义【作者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政府会计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伴随《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的发布,与企业会计主体相比较,政府会计主体已清晰地呈现出了“双目标”(即“政府会计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双系统”(即“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和“双基础”(即“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技术特征。

尽管政府会计主体存在“双目标”和“双系统”的客观需求,但受制于同一会计主体的限定,当同时涉及预算会计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的某一交易事项发生时,必须通过双重账务处理的方式(以下简称“双分录”),才能既确保同一政府会计主体的账、证、表、实四大要素核对相符,又能实现政府分别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双目标”。

从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进程来观察,“双分录”已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但不同制度之间对“双分录”作用机理的理解及“双分录”范围的厘定却有所不同。

本文拟对“双分录”的作用机理及“双分录”的涵盖范围加以探讨。

由于事业单位与各该级财政部门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预算和资金脐带关联,在事业单位发生与财政资金相关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购建、在建工程的结算以及与长期投资相关的资金支付时,必须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来列支相应的支出,以反映相关的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此外,因上述预算资金支付而形成的相关长期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事业单位会计主体还必须记录这些长期资产,由于预算资金支付时已分别借记相关支出类科目,事业单位已无法按照与企业会计主体相类似的方式来记录这些长期资产的增加情况,鉴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2)》中规定,在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科目时,应分别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并最终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来反映事业单位所占用的各类长期资产,并借此来进一步反映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效率和效果。

企业会计准则目标

企业会计准则目标

企业会计准则目标引言企业会计准则是指企业在制定财务报告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原则。

它们旨在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准确、可比、有效的传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企业会计准则的目标及其重要性。

目标一:规范会计处理和报告的一致性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一个目标是确保会计处理和报告的一致性。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根据统一的会计原则进行财务记录和报告,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会计处理的一致性是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一套统一的会计原则和规范,如确认、计量和报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损益的规则。

这些准则确保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增加了信息的可比性,并提供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准确评估。

目标二:提供准确和全面的财务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二个目标是提供准确和全面的财务信息。

准确的财务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的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记录和报告各项财务交易和事项的实际情况,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准确的财务信息应包括关键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同时,企业会计准则还要求企业提供详细的注释和披露,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这样,利益相关者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明智的投资和经营决策。

目标三:提高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三个目标是提高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

财务报告应该以清晰简明的方式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报告中的内容。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财务报告要求和格式,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要求和格式统一了财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使读者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析。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还要求企业对财务报告进行适当的注释和披露,以进一步提高报告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即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各方面政治力量相互权衡较量的过程。

因此,任何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都免不了要受到它所处的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定位也不例外。

在确立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的过程中,我们分别考察了我国当前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和道德等多方面因素对准则制定目标的影响。

虽然“双目标”的立论顺利通过这诸多环境因素的检验,但我们认为,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因素。

限r篇幅,本文仅以经济因素为主线展开分析和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在回答会计准则制定为谁服务的问题。

不过,要明确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谁拥有对财务信息的最初要求权这一最基本的问题谈起。

作者在“统一准则制订的经济效率”(薛云奎,1996) 一文中曾经以较少的篇幅论及这一问题,但由丁•所论不详,最近有读者就此提出疑问。

于是,作者又在原立论的基础上,与厦门大学会计系在职博士生陈汉文先生和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博士生李树华先生一起,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

为了分析的完整,我们引用前文中的有关论点作为本文研究的起点。

在前文的论述中作者提出:在资源委托与受托的责任关系中,拥有财务信息揭示最初要求权的利益关系人是资源委托人而不是受托人。

据此,作者将各种责任关系下的会计准则制定抽象为以下四种情形:(1)如果只有一个资源委托人(A),一个资源受托人(B),A与B之间的统一会计准则也就简化为他们之间的一项有关财务信息揭示的合约。

严格地说,该项协议是由A拟定,B执行的。

由于只有A、B两人,所以,该项协议是很容易达成的,而且对执行该协议的监督成本也可忽略不计。

(2)如果资源委托人仍为A,而资源受托人为nB,而n又可以是无穷大,那么,A所拟定的信息揭示协议就必须得到nB的全体所执行,于是,这便需要由A来设立某种监督与激励机制以确保统一准则能得到恰当遵循。

当然,在监督与激励机制建立过程中起作用的还有B所持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人们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

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弱化搭便车、道德危险和偷懒的功能(林毅夫,1989)。

但意识形态并不能代替监督与激励,因为它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些现象。

即使有成功的意识形态而没有恰当的监督与激励,仍然不可能防止虚假财务信息的出现。

其直接的代价便是资源的损失与浪费。

(3)如果资源委托人为nA,而资源受托人为B,那么,良好的信息揭示便是由nA结成一种同盟,共同拟定协议向B提出要求。

如果nA不能结成一种同盟,那么,生产与取得信息的成本便会很大,同样造成资源的浪费。

(4)如果资源委托人为nA,而资源受托人为nB,那么,情况也就复杂多了。

首先,不同构成的nA应当结成一种同盟,达成对信息需求的共同协议,这种协议也就是寻找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共同点,或者说,这也就是统一准则所界定的最低信息需求。

否则便会造成第(3)种情形下的资源浪费。

其次,为确保所制定准则被所有的nB恰当遵行,还必须建立某种监督与激励机制,否则便会造成第(2)种情形下的损失与浪费。

从上述四种抽象情形中我们发现,由丁•不同责任关系下拥有企业财务信息揭示最初要求权的利益关系人各有不同。

所以,他们对会计准则准则制定的要求也就会不一样。

如果这四种情形下的会计准则制定都是以节约交易费用的集中方式来进行,那么,在准则制定的目标方面也就一定会存在差异。

如果我们在准则制定过程中不明确这些差异,那么,所制定准则也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它所规范的财务信息揭示也就难以起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各种责任关系下的准则目标又有何不同呢?二、准则制定目标的界定如果我们将上述四种抽象情形放回到现实社会中,完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循环,那么,关于统一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我们便可以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解释:首先,在委托与受托责任关系建立的早期,最初的合伙与委托代理行为促进了财务信息使用者与生产者的分离,在理论上,这时便产生了制定会计准则的需要。

但是,由于当时财务信息生产者与使用者的分离还不普遍,有关财务信息生产与交换的规范便足以通过供求双方的直接缔约来实现。

这就是我们上面所描述的第(1)种情形。

这种情形下的准则制定目标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描述为资源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个体利益。

换言之,资源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是否拟定准则,拟定什么样的准则,完全是他们个人之间的私事。

其次,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中,政府作为全民所有制的代表行使着资源委托人的权利,这就是我们所描述的第(2)种情形。

这种情形下的会计准则也就是我们过去所使用的会计制度。

统一会计制度由资源委托人拟定,由资源受托人遵照执行,理所当然。

这种运作机制下的会计准则完全是根据资源委托人的要求来制定的,它所规范的信息生产与交换也就一定会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做一个简单归纳,这种情形下的准则制定目标也就体现为政府利益。

也就是说,所有的会计准则,都必须围绕政府的利益要求来拟定。

第三,就单个的合伙制企业而论,企业主体可能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资源受托人可能是唯一的,而资源委托人则至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这种情形下的财务信息规范也就符合上面所描述的第(3)种情形。

当然,如果把这种情形放大到整个社会,资源委托人之间的同盟就不再是某一单个企业资源委托人之间的同盟了,而是整个社会中所有资源委托人之间的一种同盟。

资源受托人也不再是某一单个企业主体,而是整个社会中的所有企业主体。

因此,这种情形下的准则制定目标既不是第(1)种情形下资源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个体利益,也不是第(2)种情形下的政府利益。

而是所有资源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一种共同利益。

最后,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金融证券市场的发育,财务信息生产者与使用者的分离程度越来越普遍,受企业利益影响的关系人逐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民众,这些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都开始关注企业财务信息揭示。

因此,企业便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存在于社会。

这就是我们上面所描述的第(4)种情形。

这种情形下的财务信息便沦为一种社会公共物品,相应地,用以规范这些信息生产与交换的会计准则,也就具有了公共物品的属性。

任何单一的利益关系人已不能再左右整个会计准则制定,所以,这种情形下的会计准则制定目标,也就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样,成为一种社会民众的利益。

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应当再以照顾某一方面的利益而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前提,而是应当权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为己任。

正如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在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有关会计准则时,美国国会便认为SEC应当制定“国会认定为与民众利益(Public Interest)或保护投资人所必须的或恰当的规则和规范”。

三、“民众利益”的涵义何谓“民众利益”?以及又如何在准则制定程序中去体现这种“民众利益”的要求?这两个问题在学术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有学者说,“‘民众利益’本身在民众政策的争论中通常只是被当作一种反诘的工具或政治足球。

”(James C. Gaa,1988, P. 31.),所谓“民众利益”,“通常是根本没法定义的。

它只能被理解为是多数人的好处。

但准确地说,一般情况下,它仅仅表明了讲话者自己对某一拟议中的民众政策的支持。

”(Dahl. R.A. Lindblora, 1963.P501.)如果“民众利益”仅仅是一个涵义极不明确的术语,那么,把它作为准则制定的目标是否妥当?作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应当一分为二。

虽然在目前我们还难以从正面提供有关民众利益内涵与外延的权威解释,但这并不等于说民众利益本身就不存在。

这正如会计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会计”一样,虽然在目前还没有人能对“会计”一词给以权威的解释,但这却并不防碍会计学科和实务的发展。

同样,虽然在目前还没有人能讲清楚“科学”一词的真正涵义,但谁也无法否认科学本身的存在。

因此,“民众利益”同样也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

从证券市场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来看,会计准则中的民众利益一般表现为它所规范的财务信息是否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

因为拥有资源的普通民众会根据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进行各种投资和信贷决策。

因此,财务信息也就通过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影响到社会资本的有效配置。

如果财务信息在社会资本的配置过程中起到了降低多项可选投资中不确定性的作用,促进了社会资本配置的优化,那么,我们便可以说这种财务信息就是符合社会民众利益要求的财务信息,或者说是证券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所需的最低信息量。

实际上,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标不仅仅适合于证券市场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在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下,财务信息与社会资源配置,同样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是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其中之决定性因素是社会资源的权属问题,即社会资源究竟归谁所拥有?就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四种情形下的准则制定目标而言,财务信息之所以被生产和使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资源所有者对资源配置的优化。

当然,在这里有一个前提:任何资源所有者都希望通过最有效地方式投放其资源,以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

四、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定位从理论上,虽然我们可以将各种责任关系卜'的准则制定目标抽象为个体利益、共同利益、政府利益和民众利益四种情形,但是,这四种情形是否可能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存在呢?在以往众多的研究文献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在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准则制定目标只能是唯一的这一假定前提上,很显然,这种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成立的。

因为任何一个商品社会中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经济关系都是复杂多样且纵横交错的,意图通过某一种统一准则体系来规范所有利益关系人的信息需求,只会使部分使用者的利益受到伤害。

当然,从社会总福利的角度来看,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成本与效益的对比问题。

亦即对制定与实施准则的成本与规范后所产生的效益之间的权衡。

如果权衡对比后的结果是成本大于效益,那么,即使统一会计准则会使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伤害,人们仍然会采取统一准则这种规范方式。

统一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定位,主要取决于某一特定社会中经济成份的主体构成。

如在以市场为主体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社会中,人们将准则制定的目标定位在“民众利益”上,根据普通民众的利益要求来规范企业的财务信息揭示行为;而在以计划为主体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社会中,人们便会将准则制定的目标定位在“政府利益”上,以政府利益的要求来规范企业财务信息揭示。

虽然这两种目标定位从社会总福利的角度来看也许是可行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存在于该社会中的其他少数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不会受到这种统一准则规范体系的伤害。

如果这种伤害的程度超过了统一准则规范所能够提供的利益,那么,多种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选择就是恰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