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修辞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整理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整理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整理在国内语文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是重点和核心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掌握修辞手法,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命题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

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答题范式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的屏风里。

虚实相生,虚实相融,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2.比拟: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定林① [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高考古诗词修辞鉴赏

高考古诗词修辞鉴赏
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
•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 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 线等。 (1分) •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 六两句对偶等。 (1分) •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1分)
2012天津卷
野菊
【宋】杨万里
• 修辞: 借代 (1分) • “碧”借代青山碧绿,“黄”指代菊花,勾勒出色 彩鲜明的图景。 (1分) • 体现了作者对野外大自然的欣赏和对野菊的喜爱之 情。 (1分)
2008年【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 比喻。 (1分) •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1分) •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1分)
• 鹧鸪天 •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 【白话译文】 • 秋天到后水边平地木叶稀落,关塞的大雁在霜前向南迁徙。早上云雾消散 后群山清新挺拔,宿雨来时水面徒然加宽变肥。 • 我已经老了,很久以前就忘却了机巧功利之心,即使与沙鸥面对面也不会 惊飞它。柳溪父老想必一直在同情我多年来颠沛流离、以至很久都没有享 受到垂钓溪南的怡然自得之乐的生活。 • 【背景】王寂生于金,长于金,二十余岁就进士及第,仕途上也较顺利。 然而,金代局势始终动荡不安,这在每一位文人心中抹上浓重的阴影,隐 逸就成了许多文人重复歌唱的主题,即使挫折较少的主寂也是如此。他晚 年“自为寿”时曾云:“好赋归欤,收拾个、经卷药炉活计。”(《洞仙 歌》)这首词更是集中地抒写了他归隐山水、忘却尘世的心愿。
• 借代,反问
• 登金陵凤凰台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译文】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凤去台空,只剩江水东流。昔日吴 宫繁华热闹,如今小径长满闲花野草。东晋名士何等风流,如今空留坟 墓供人凭吊,青天外,三座高山若隐若现。白鹭洲,将那长江一分为二。 茫茫浮云,遮住太阳。不见长安,使人忧愁。 • 【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 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 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 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 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1、比喻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再如: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韩愈的《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3、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唐朝的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 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 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6分)
• ①拟人手法。②作者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
(开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 枝,实则写出了春寒料峭(强调寒冷亦 可),③衬托出远在异地漂泊之人的凄寒 苦楚。 • 或是:借景抒情(以景写情)。作者描写 了梅花绽放之际,天降大雪。天气越发寒 冷袭人,让远在异地之人倍感凄寒苦楚。

• 【注】 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 子。 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的形 式。(2分) •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
• (1)重章叠句 • (2) ①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 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 和祝福。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 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 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 孙繁衍、家族兴旺;③联想巧妙,形象鲜 明,意趣盎然。
• 6.双关 •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这是作者用民 歌体写的恋歌,双关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 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 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 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 .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 简要分析。(6分)
• 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②祖国
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 (2分)③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2 分)(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 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 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也可)

高考古诗鉴赏中常考修辞手法的判别与赏析

高考古诗鉴赏中常考修辞手法的判别与赏析

高考古诗鉴赏中常考修辞手法的判别与赏析修辞的理解是一把解读诗歌的重要的钥匙。

表达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方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四方面。

相对而言,前三者主要侧重诗歌和整体构思;而修辞手法主要就语句、词语修辞,这是一种遣词造句的润色。

一、辨别修辞(1)熟知高考常考修辞的运用特点①比喻,有本体和喻体,两者之间有相似性。

第一种比喻(明喻)会出现标志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写愁之浓重。

第二种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借喻),如“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白雪”喻指蚕丝,“黄云”喻指麦浪。

第三种就是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标志词。

(暗喻)如“小雨丝丝欲网春”,“网”即绵绵细雨,把春天衬托得如诗如画,传达作者恋春惜春之情。

还有一种是通篇设喻,这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的或有象征意味的诗歌中,如《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贫女即作者自喻,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表达自己落寞哀伤。

②比拟(主要为拟人)。

拟人把景YCB齿轮泵物(物)人格化,模拟人的情态、动作等。

如《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二首》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老鹤“带”钟声,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

不过,要防止拟人泛化的思维。

如“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表面看是拟人,但这里因格律的要求出现了省略的现象,补全成分为“春花中(人)闻杜鹃,秋月中(人)看归雁”,反映作者触景伤情,。

③借代,用借体代本体,使诗句表达更为含蓄形象。

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借指绿叶,“红”借代红花,这里用颜色代本体。

“烟尘KCB型不锈钢齿轮泵犯雪岭”,“烟尘”借代战争——用特征代本体。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借指歌女——用部分代整体和用特有的器具(乐器)代人。

从以上举例可知有些借代是约定俗成的,这需要我们在古诗词的阅读中去积累归纳。

高三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

高三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 (2)燕山雪花大如席,翩翩飞落轩辕台。 作用:
通过对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性的夸大或缩小,增 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强调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借代
例子: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作用:用相关部分代替整体的作用不止创造新词, 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是语言表述更加生动
双关
例子: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作用: 利用语音或语义的关系,使诗句获得双重意 义。诗歌的语言含蓄隽永,富有韵味
对比
例子: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3 作用: 突出事物的特征,强调事物的本质。诗歌的主旨在 对比中获得凸显。
高三语文诗歌鉴 赏知识整理
——诗歌的修辞手法
比喻
例子: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作用:
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传达作者的感情。
比拟
例子: (1)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拟人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拟 物 作用:引发联想,凸显感情,增强语言的形 象性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明修辞1.比喻: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比拟(移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把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4.对偶: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对称,语义集中凝练。

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5、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 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 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 加形象生动,还体现出意象的 情态特征。
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3、比拟(拟人、拟物)
修辞格介绍
缩小的夸张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超前的夸张 :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 的香味来了。
【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 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气 氛,增强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 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 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cuī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 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 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 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 将愁情比作春日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 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 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 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 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高考复习: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

高考复习: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

高考复习: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高考·诗歌阅读与鉴赏高考: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1、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3、隐语(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4、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管弦”指音乐。

5、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定)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定)


2
三江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 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 情” 、“水上风波”比作“人生波折”,赋 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 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例3
(2012年浙江卷)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其一)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会被东风暗拆看。 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未展芭蕉》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字写出了云消山露的传神形象;“宿雨来时 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水面肥”,一个“肥”字将下雨之后水面的 4 分 宽阔,形象地勾勒了出来。同时“瘦”和 “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鲜明地叙写了山 水前后的变化。
真题演练4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 端午 舒頔(元)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 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 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 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 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 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 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 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 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 乡保持内在的一致。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1、比喻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再如: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辞格<br>1. 比喻<br>在诗歌语言里,可以说比喻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辞格。

什么叫比喻?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

诗歌诗歌语言打不打比方,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有了比方,语言就形象、生动,读者就会如睹其物,如见其人。

<br>1)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无名氏《西洲曲》)<br>2)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居易《琵琶行》)<br>3) 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

(无名氏《孔雀东南飞》)<br>4)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br>5)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br>16)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br>2. 起兴<br>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修辞手法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修辞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修辞手法考点解读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为了表现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如“急雨”“私语”“莺语”“珠落玉盘”“泉流”“瓶破水迸”“骑出刀鸣”“裂帛”等做比喻,来形象地描绘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特别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模拟琵琶这种弹拨乐器的音响效果,真是再恰切不过了。

人们常以珠圆玉润形容歌声的婉转优美,“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珠玉,也给人以圆润之感,使人联想到乐曲的和谐。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在高考的古代诗歌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考查表达技巧方面的考题,而修辞手法属于表达技巧的一个方面。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含拟人和拟物)、夸张、对比、对偶、双关、互文等。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

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描写的人、物色彩更鲜明,描绘更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山峰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明,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作用: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三千尺”“银河落九天”等词,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当之状如在眼前。

四、对比对比即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高三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高三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似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
之重。
编辑课件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 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山园小梅(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颔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深, 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 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 情夸张到极点。
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解析 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第 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赏析修 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而这两句运用修辞手 法的效果,则需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
诗句说明其妙处。
Ø解析运用这比是喻一来首正情面景描交写融清的溪抒的情清诗澈,,主诗要人描以写“清明溪镜水”色比的喻清 澈,清寄溪寓,诗把人两喜岸清的厌群浊山的比情作怀“。屏诗风人”开,篇人就在描岸写上了行清走溪,的倒本 色给自己以清心的感受;接着二、三联分别运用衬托和比喻 的手映法在来清表溪现之清中溪,水仿色佛的行清走澈在;明最镜后里,;又鸟创在造山了中一穿个梭情,调仿凄 凉的佛清穿寂行环于境绘。画答的题屏时风一里要。找虚准实“相明生镜,”虚“实屏相风融”,的山本清体水, 二要秀结,合美具丽体如诗画句,分给析人比形喻象的编生辑妙课动件处、。身临其境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答题。
古 诗 词 表 达 技 巧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1.表现手法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乐景衬哀情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 想,衬托(正、 反衬)
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借代 2.修辞方法 设问 用典 顶真 反问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鹧鸪天· 代人赋① 对比: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 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 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 花。和感染力。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 “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 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解官 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 “代人赋”,实则为己赋,以荠菜花自况,目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 的平静的?
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 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生动形象 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二)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步骤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 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 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 位。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 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 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 表现惜别之情。)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 双关对偶拟人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8)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用典
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类
____修辞手法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
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 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 易于理解接受。 如:虞美人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 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拟人:把物人格化,是描写的对象 更加生动形象,表意更为丰富。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 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 如: 杜甫的《春望》 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 爱国之情。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陶者 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 梅尧臣 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 阶级的愤慨之情。 想感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 表达的事物。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 生动。
如梦令
绿肥红瘦。中的 “绿”“红”两种颜色分 李清照 别代替花和叶,形象的写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 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谢。 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 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 和音乐美,内容上意义集中含蓄。杜甫的《登高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 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赵嘏 《长安晚秋》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说出看法。开头设 用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崔颢 《长干 曲》、贺铸《横塘路》。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属于无疑 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王安石 《题乌江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