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规避中的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追求人文精神 体现人文关怀——关于新闻报道人性化的思考

追求人文精神  体现人文关怀——关于新闻报道人性化的思考
“ 笑傲 ” 同行 。但如果把握不好采写的尺 度, 不计后果地 “ 大做文章” 虽可能赢得 , 了“ 眼球” 却侵 害了当事人及相 关人员 ,
的权 益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肩 担 道 义 ” “ 民请 命 ” “ 史 铁 、为 、历
闻 ,慈溪 当地媒体曾想大 张旗鼓进行报 道, 当时 , 有关部 门召集新 闻媒体策划后
致富路》 《 、通衢大道写天歌》 《 、乔迁新居
3 6
母他报 ( 市人
传媒研 究
年 前失 踪 的 一男 子 ,而 这 个 男 子 的 前 女 友 正 是 这 户 人 家 的女 儿 徐 某 。
关怀 。
21 0 0年 以 来 , P 一 路 高 歌 猛 CI
涨 , 慈 溪 前 三 季 度 C I涨 幅 为 P
康产生较大影响 , 因为 : 一是她刚接受 了

次 大手 术 ;二 是 从 参 与 前期 采 访 的记
者 口中得 知 冯 女 士 的 家 人 很反 对 ,若 他
设“ 民生直通 车” 专栏 , 对事关 民生 的政 策信息 、生活资讯和相关提示 ,梳理集
成 , 合 推 出 , 后 推 出 l 成 就 式 报 组 先 2篇 道 《 门 山脚 下 的 变 迁 》 《 城 文 化 照亮 云 、边
顾 , 的 报道 是 不人 f 。 这样 生的
换 位 思考
不 强 人 所 难
款 ,然 后 悄 无 声 息 地 消 失 在 人 群 之 中 。 真爱 , 求回报 , 深深地温 暖世道 。” 不 却 这 段颁奖词说 的是 20 07年 “ 动 慈 溪 ” 感
换位 思考 就是 要 记者 把 自己假 想
则新闻本身 的价值而言 ,报道 的最佳时 机 已过——省 城 的媒体 已喝 了 “ 口 头 水”且病友 “ , 小面” 所需要 的手术费用已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是我们获取时事信息和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途径,而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更是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关怀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对人性、人情、人生命、人文关系、人道主义精神等进行关怀和呵护,尊重个体的尊严和价值,给予个体应有的关怀和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如何体现的。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表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呵护上。

每个社会都存在着某些特殊的群体,比如贫困家庭的孩子、失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得到特殊的关怀和帮助。

优秀的新闻报道会通过深入的采访和细致的报道,向社会传递这些弱势群体的真实生活状况和困难,唤起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之心,促使社会更多地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

报道关于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现状,或者残障人士的生活困境等,都能引起社会关注和援助,体现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表现在对个体命运的尊重和关注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命运和价值,新闻报道应该尊重每个被报道者的个人意愿和隐私,不以猎奇心态揭露他们的隐私,不以娱乐化的手法曲解他们的故事。

优秀的新闻报道应该真实地呈现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通过深入的采访和真实的报道,让被报道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而不是感到侵犯和伤害。

这样的报道不仅会使被报道者感到温暖和关怀,也会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关爱,促使社会更多地关心个体的命运和人文关系。

对灾难中的幸存者进行深入采访,真实地展现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生活状态,能够引起公众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体现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表现在对社会道德和公共秩序的关注上。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公共秩序,而新闻报道应该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破坏社会道德风尚的行为进行批评和警示,唤起社会的良知和正义之心。

优秀的新闻报道会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侵权事件、腐败现象等进行深入追踪和报道,揭露问题的本质和影响,敦促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和秩序稳定。

新闻播报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分析

新闻播报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分析

新闻播报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分析作者:王睿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12期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新型媒介形式的不断涌现,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诸如揭露隐私、乱加评价、报道失当等伦理失范现象已是屡见不鲜,本文拟将揭露这些新闻播报过程中的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闻播报;人文精神分析;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90-01一、新闻报道过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形式(一)暴露被报道对象的隐私导致侵权我国目前对“隐私权”的定义比较模糊,对“媒介侵犯隐私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因此,这便助长了“媒介侵犯隐私权”之风的盛行。

社会大众及其受害者对这种现象只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即使有那么一两件维权行为的发生,也只能是媒体炒作的对象。

这类媒介侵权行为主要体现在两类节目中,即娱乐类节目和电视真情类节目。

(二)对被报道者乱加评价由于新闻报道的记者、编辑都是有一定主观意识的,总是受到个人主观偏向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的制约,无意识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加入一些主观评价,这些评价可能是直接的个人观点的表达,也可能是对新闻素材进行的取舍。

这些评价会形成一定的观点偏向性,大部分偏向性为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团结等,具有积极向上的倾向。

但也有一部分是错误的,这便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三)对突发事件当事人及其家属的不当报道这类报道可能是出于对突发事件真实性的追求,尽量把突发事件现场及当事人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以达到使观众更直接地了解整个事件过程的目的。

但是,在一些灾难性的突发事件报道中,也不免蕴藏着媒体利用此类过度刺激性新闻和图片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

这便给突发事件当事人及其家属名誉上、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伤害,可又无处可说。

(四)有偿新闻的泛滥由于新闻媒体具有广大的宣传效应,这种宣传效应不仅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而且也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影响力与社会地位,同时对社会上丑恶事件的报道也会为其招来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对于关注和尊重人的尊严、权益和福祉的关注和关心。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应当贯穿整个报道的过程,从选题、采访、撰写到编辑等各个方面,在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关心和尊重被报道对象的人性、价值和尊严。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被报道对象的尊重和关注上。

新闻报道应当以人为本,关心被报道对象的安全、健康和权益。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当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和感受,避免刻意追求煽动和娱乐效果,尤其是在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话题的报道上。

新闻报道应当始终保持对被报道对象的尊重和关注,避免伤害或侵犯其合法权益。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对待不同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支持上。

新闻报道应当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向他们倾听和宣传他们的声音,为他们发声。

报道中应当尽量避免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偏见,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的存在。

对于一些需要社会关注的问题,如儿童权益、老年人福利、残疾人权益等,新闻报道应当积极发声,宣传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还需要倡导善良、友善和公正。

新闻报道应当做到公正、客观、权威,真实还原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事实。

报道中应该尊重被报道对象的选择和意愿,不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侮辱、中伤和恶意诋毁。

新闻报道应当反对泛娱乐化和低级趣味,尊重公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满足公众对真相和价值的需求。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需要回归基本道德底线,拒绝丑恶的竞争和不道德的行为。

新闻工作者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尊重新闻伦理,不做不实报道、不刻意歪曲事实或捏造事实。

新闻机构也应当建立健全的新闻监督机制,及时纠正错误报道和进行道德约束。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尊严、权益和福祉的关注和关心。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应当始终保持对被报道对象的尊重和关注,关心弱势群体的利益和声音,宣传善良友善和公正的价值观,回归基本道德底线。

只有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新闻报道才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新闻报道作为传递信息、传递真相的重要渠道,承载着对社会事件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但新闻报道更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的特质。

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让新闻更加贴近人性、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更加呈现真实的社会面貌。

在我看来,新闻报道要有人文关怀的深度,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尊重、倾听、理解和传递真相。

尊重是人文关怀的核心。

新闻报道应当尊重每一个报道对象、每一个故事主人公,无论是权势的人还是普通的百姓,无论是富有的人还是贫困的群体。

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意味着不以身份高低、贫富贵贱为己任,而是站在每一个被报道对象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在报道中,我们不能妄加解读和评判,而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和价值。

倾听是人文关怀的又一要点。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的堆砌,更应当是对信息和故事的倾听和感悟。

新闻工作者应当善于倾听,倾听弱势群体的心声,倾听普通人的愿望,倾听生活中的隐匿的声音。

通过倾听,我们能更好地发现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更好地关注被边缘化的人群,更好地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

只有通过倾听,我们才能使新闻报道具有人文关怀的温度和深度。

理解是人文关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闻报道需要更多的理解,理解每一个故事的背后,理解每一个被报道对象的真实感受。

只有通过理解,我们才能让新闻报道更具有温暖和关怀,更具有深层次的感染力。

通过理解,我们可以走进每一个故事的内心世界,感受每一个报道对象的真情实感,从而让新闻报道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气息。

传递真相是人文关怀的根基。

新闻报道的第一要务是真实性,传递真相是新闻报道的使命。

人文关怀要求新闻报道既真实又温暖,既客观又有温度。

新闻报道必须摒弃虚假、偏见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要将真实、客观和温情的元素融入其中。

只有通过传递真相,我们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意义和力量。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不是一句口号,而应当贯穿在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环节中。

不管是大事件还是小事情,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注;不管是高调还是低调,都应当倾听他们的声音和心声,从他们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都应当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感受,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态度;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应当传递真相,让人们看到真实的社会和生活。

对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的反思

对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的反思
的 生活 条 件 的 肯 定 , 更 是 对 人 的 生 存 状 况 的最 直接 关 怀 ,也 胎 于 欧 洲 文 艺 复 兴 时期 提 出 的“ 文 主 义”j 而 当代 的 人 文 j 人 l。 J - 对 人 类 的解 放和 自 由的 追 求 等 等 。 当 下 新 闻报 道 中人 文 关 怀 义 ,在 强 调 人 的价 值 、 人 的 尊 严 和 人 格 的 完 整 等 问题 向 外 , ” 的实施及 体现 仍存在着许 多的 问题 , 例如 : 为追求所谓“ 点” 又 增 添 了新 的 内涵 , 不 仅 要 关 注 自己 ,还 要 关 注 他 人 ; 不 仪 卖 而 大力 渲 染 不 幸 事件 ; 弱 势 群 体 的 忽 视 和 歧 视 ;缺 乏 报 道 的 要 关 注 人 类 的现 在 , 还 要 关 注 人 类 的 未来 ; 不 仅 要 关 注 人 的 对 艺 术性 , 无 端 伤 害 他 人 的 感 情 … …这 此 问题 都 应 引 起 我 们 的 人 文 环 境 ,还 要 关 注 人 的 生 态 环 境 。 使 人 文 关 怀 的 视 野 从 纵 重 视 和 反 思 。新 闻报 道 中 的 人 文 关 怀 应 当 是对 人 的 生 存 状 况 横 两 个 向度 大 大 拓 展 ,从 人 类 社 会 延 伸 到 了 自然 界 , 从 的 关注 ,对 人 的尊 严 与 符 合 人 性 的生 活 条 件 的 肯 定 ,也 是对 延 伸 到 了未 来 ,体 现 出极 强 的辩 证 思 维 。 人类 的 明 天 的 思 考 ,人 文 关 怀 的 关 注 点应 当 是 人 类 的和 谐 发 1 代 人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离 不 开新 闻 报 道 。 首先 ,新 报 . 现 展 ,应 当 体 现 对 所 有 生命 的 呵 护 和 尊 重 , 而 不 是 盲 目追 求 经 道 中的人文关怀 符合受众 的接受心理 。其次 ,新 闻报道 人义 济利 益而忽视 公众情 感。在我 国构建和谐 社会的今天 ,媒介 关 怀 町 以增 进 人 与 人 之 间 的理 解 和 交 流 。 再 次 ,新 闻报 道 人 更应 重 视 新 闻 中 的 人 文 关 怀 精 神 。社 会 的 和 谐 以社 会 对 人 的 文 关 怀 对 引 导 受 众 个 人 树 立 健 康 文 明 向上 的人 生价 值 观 和 乐 尊重和 关注为基础 ,以人的和谐为前提 。如果媒介只顾 一己 观 积 极 的生 活 观 念 有 积 极 作 用 】2新 闻媒 体 自身 的探 索 利 发 。. 之 利 而 弃 人 文 关 怀 精 神 于 不 顾 , 很 难 履 行媒 体 的 角 色 职 能 。 就 展 离 不 开 人 文 关 怀 。第 一 ,新 闻报 道 人 文 关 怀 体 现 了 社 会 土 一 新 闻采 访 中人 文 关怀 的 必 要 性 及 表 现 和 当 今 新 闻报 道 中人 文 义 新 闻事 业 的 特 性 ,有 利 于 社 会 丰 义 新 闻 媒 体 社 会 功 能 的 实 关怀 的 误 区 ,部 将 是 本 文 所 要 探 讨 的主 要 内 容 。 现 。第 二,塑造媒介 良好形象 ,提高市场竞争 力离 开入文 本文分析 了人文关怀在新 闻采访 必要 性,揭示 了人 文精 关 怀 。3新 闻报 道 人 文 关 怀 是 现 代 社 会 自身 发 展 的 需 要 。 其 . 神 的 内 涵 ,通 过 案 例 着 重 从 对 隐 私 报 道 缺 乏 慎 重 ,漠 视 他 人 新 闻报 道 植 入 人 文 关 怀 精 神 有 利 于 进 步 价 值 观 的确 , 感 受 、 缺 乏 同情 心 , 对 弱 势 群 体 的漠 视 和 歧 视 和 对 女性 和 儿 形 成 健 康 向上 的 文 化 氛 围 。其 二 ,新 闻 报 道 人 文 关怀 有 利 于 童 的 话 语霸 权 等 几 方 面 探 讨 了新 闻报 道 中 人 文 关 怀 的不 足 , 并 指 出导 致 这 些 现 象 的 原 因— — 新 闻 报 道 人 文 关 怀 的三 大 误 疏 导社 会 矛盾 , 维 护 国 家稳 定 。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作为传播信息和记录历史的重要媒介,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陈述,更应当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怀。

人文关怀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对人性、情感、尊严和价值的关注和呵护,是对被报道对象的尊重和关爱。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应当贯彻于整个报道的过程中,从选题、采访、编辑到报道的方式和语言都应当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应当选取具有人文关怀的话题。

在众多的新闻事件中,一些人文关怀的话题通常被忽视,而这些话题往往是最需要被报道和关注的。

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残疾人的生活境遇、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儿童的成长环境等等,这些话题都需要得到更多的报道和关注。

而对于这些话题的报道,应当立足于尊重和保护被报道对象的尊严和隐私,避免过度曝光和伤害。

新闻报道应当注重人文关怀的采访和报道方式。

在采访被报道对象时,应当尊重和理解他们,不应当对其进行刻意的挖掘和妄加揣测。

采访问题的提出应当遵循被报道对象的心理和情感,不应当强求对方回答敏感话题。

在报道方式上,应当注重对报道对象的描绘和表达,尊重他们的尊严和感受,避免过度渲染和煽情。

在报道语言上也应当注重人文关怀的表达,避免使用带有歧视、侮辱和伤害性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新闻报道应当关注被报道对象的诉求和需求。

在报道中,应当突出被报道对象的利益和诉求,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在报道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时,应当提出问题所在并呼吁社会关注和帮助;在报道一些残疾人的生活困境时,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在报道的还可以组织相关的慈善活动,为被报道对象提供帮助和支持。

新闻报道应当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的结合。

在新闻报道中,应当发现社会问题,并借助媒体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通过报道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推动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通过报道一些残疾人的生活境遇,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

而在这些报道中,人文关怀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唤起了社会对于人性关怀的共鸣,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关注和尊重人类的尊严、权益和情感,以及传递积极人文价值观的一种态度和行为。

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有助于塑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温暖的社会氛围。

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的选题上。

新闻媒体应该关注那些具有人文关怀意义的话题,如社会弱势群体的命运、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冲突、人性的光辉和丑陋等。

通过关注这些话题,可以引起公众的同情、关注和思考,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的构建。

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态度上。

新闻媒体应该关注普通人的声音和视角,传递他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报道一些普通人的励志故事,激励更多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报道一些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引导更多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新闻报道也要尊重被报道对象的权益,尽量避免对其进行侵犯和诋毁。

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的语言和形式上。

新闻报道要以客观、准确、细致的方式描述事实,同时要注重用温暖、真实的语言表达关怀和关注。

报道一些感人的人生故事时,可以通过引用受访者的直接话语等方式,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还可以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后续跟踪上。

新闻报道应该追踪报道后事态的发展,以及受访者的生活和变化,让读者更了解事件的真实结果,并对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这种后续跟踪可以激发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有时候在追求独家新闻或创造轰动效应的过程中,新闻媒体也会忽视人文关怀,过于追求轰动的标题和故事,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新闻的失真和伤害。

新闻从业者应该时刻牢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遵循职业道德和伦理标准,以传递正能量、塑造良好社会氛围为己任。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导向,体现了新闻媒体对广大公众的尊重与关注。

通过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倡导社会公正与和谐、鼓舞人心和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方式,新闻报道可以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浅论新闻规避中的人文精神

浅论新闻规避中的人文精神

浅论新闻规避中的人文精神摘要:新闻规避应该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基础上进行,体现社会的人文精神,笔者在本文中浅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闻规避人文精神新闻媒介一直被推崇为社会的良心,要完成这样的重托,媒介必须保持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精神,传播全过程中的种种行为都要围绕并服务于“尊重人”这条主线。

报道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应当从新闻规避做起。

一、规避合乎“人本”需要新闻规避是指在客观真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避开或模糊一些可能对当事人或新闻受众有负面影响的事实材料,采用人情化的报道方式和报道角度,以观照当事人的情感需求和报道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这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

新闻规避,要求记者充分考虑大众媒介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设身处地为报道对象和受众着想。

采访时不挖掘被采访者的隐私,在新闻写作中,对标题、图片的处理避免煽情和庸俗化,不以吸引受众眼球、追求轰动效应为目的,不发表带任何褒贬和是否违背道德、法律的评论,把对报道对象的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中,以凝聚大众媒体的亲和力。

但是,眼下媒体的新闻规避仍然缺失。

不少媒体为追求可读性和可视性,随意披露报道对象的隐私,对车祸、凶案现场血淋淋的描写,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详尽叙述,等等。

有些报道为了吸引眼球,一味追求刺激,作出一些缺少人性关怀的“冷血报道”。

如杭州曾发生一起自杀事件,有人从施工广告架上跳下自杀,某频道全程摄下全过程,并以慢镜头的方式连续播放,尽管报道很形象、很准确,但令广大受众反感。

这种做法,置新闻主体的情感于不顾,误导了读者,更与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不相符。

新闻之所以重要,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人。

它写人,影响人,因此,对人的关注不仅仅是把我们的镜头和笔端对准人,更应该体现记者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和认识水平去关注这个大千世界。

美国新闻学者麦克道格尔说:“所谓人类兴趣,或曰人情,指的是对于同类的关心,其中包括对他人的苦难、不幸的同情,对友谊的渴望乃至对人类进步事业的关注。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揭示真相的重要方式,不仅是记录事件的发生,更是传达人文关怀的重要媒介。

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在报道中不仅注重事实真相,更应该关怀被报道事件中的人们,关注他们的生活、情感和处境。

在我看来,新闻报道要有人文关怀,不仅要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更要体现温情和理解。

下面简要谈谈我对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看法。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对受害者的关注和保护上。

在报道各种突发事件和灾难时,新闻媒体应该始终将受害者置于关注的中心,关心他们的安危和困境,同时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情感。

在报道中,应该尽量避免刺激受害者,而是要通过关怀和援助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这需要记者在报道中把握分寸,不要对受害者进行过多的猎奇和暴露,而是要通过温暖的笔触、理解的言辞,为受害者传递力量与勇气。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应该表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呵护和关注上。

社会上有很多弱势群体,他们可能是贫困者、疾病患者、残障人士等,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理解。

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关注这些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困境,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处境,增加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新闻报道也应该倡导社会力量,帮助这些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对心灵创伤的抚慰和治愈上。

在报道一些令人痛心的事件时,比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受害者和目击者可能会经历巨大的心灵创伤。

新闻报道应该要敏感地理解他们的痛苦,并努力在报道中注入关怀和慰藉。

记者们可以通过深入采访、细腻的调查,为受害者和目击者找到心灵的去处,让他们得到一些慰藉和宽慰。

新闻媒体也可以通过宣传心理援助的知识和渠道,帮助受伤者尽快地得到心理治疗和康复。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看来,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准确地揭示事件的真相,更要体现人文关怀和温情。

只有将新闻报道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让报道更加丰富、感人,也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温暖。

这需要新闻工作者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始终保持敬畏和温暖的心态,用温情的笔触、理解的言辞,为每一个被报道的人带来温暖与关怀。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精神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精神

报道对 象进行 沟通 ,但 事实上 在采访 活动 中, 被采访对象还是处于被动地位 ,特别是 在一些突发事件 和策划新闻 中, 被采访对象 只是媒体的一件道具 ,一个符号 ,在采访 中 话语权还是牢牢掌握在采访对象手中。双方 的这种关系凸现了媒体 的 “ 话语 霸权 ”以及 在这 种权力 面前被 报道对 象主体 意识 的缺 失 。如某地野生动物园老虎 “ 吃”人事件 , 众多媒体关心 的是人到底是被 咬死的 , 还是 被吓死 的,并围绕 “ 吓死”引发涉及 医疗领 域的争 论 ,因为这关 系到动 物园的责 任问 题, 也就是经济赔偿 问题 ,除了写亲人 的眼 泪外 , 没有哪一家媒体反思这样的报 道会对
( 三)“ 关怀 ”只做到少数人 英雄是 时代 的代表 ,群众 是生 活的 主 流。新 闻传媒在做典型宣传 的时候 ,似乎只 看到 了英雄 ,而看不到英雄 背后 的群众 。我 们就拿载人飞船发射 的报道来看 , 发射成 功
本就是集体智慧的结 晶, 但是我们的媒体 扑 天盖地 的是关于航天员的报道 , 而对把他们 送上蓝天 的其他航天人却少有提及 。的确 , 在 航天史 上是应 该为航 天员们 重重地 写上 笔, 但是没有全体航天人共同的努力 , 航
正确提升人文精神 。 新 闻报道 中的人文精神的缺失 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 的根本精神 , 是人

情弱者, 而一个文明社会的媒体有责任引导 读者向正确 的方 向思考 , 从 而营造 良好的社
会氛 围。
不注 意就会对 被采 访者 和受众 造 成不 良影 响 ,甚至是 伤害 。在拍摄中既要讲求新 闻效 果又要考虑变换拍摄角度 , 能体现新 闻编辑 的人文精神 。 新 闻工作者不滥用 自己的采访 权, 充分尊重被 采访者 和受众 的权益 ,进而 在新 闻图片上表达 出来 , 这是新 闻优于其他 新 闻样式 的一种特殊 的人文精神 。 三 、新闻传媒人文精神应 “ 关怀”受众 中的大多数 只有在对大 多数受众进行 “ 关怀 ”的基 础上才有可能深人人 心。这就要求新 闻传媒 要贴近大多数受众的生活 , 符合大多数受众 的情感 、习惯与思维方式。在新闻宣传中 , 对英雄与群众任何一方的 “ 一边倒” , 都 可

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精神

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精神

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精神作者:李斐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4期【摘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是智慧性的、深层次的。

新闻的人文精神,主要指通过新闻报道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有利于社会进步价值观的确立,树立健康向上的的人生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闻报道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在《畸变的媒体》中提出:“无论是网络媒体或是传统媒体,其最大的价值是为广大受众和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基础,而这一信息基础是一个健康民主社会必不可少的……它追求的是人类生活的美好社会,是最富有人文精神的。

”①新闻是以报道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关注受众、尊重受众是新闻传播的职责。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价值的标杆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部分媒体的新闻报道在经济利益追逐下,人文精神也随之淡漠。

媒体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对于整个社会它要有一种平衡意识,这样才能去引导受众。

人文精神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新闻报道弃人文精神不顾,其很难履行新闻职责。

本文旨在让新闻工作者更好认识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为新闻更好发展作出微薄之力。

一、人文精神在新闻报道中的现实意义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②新闻报道体现人文精神这是新时代形势下赋予新闻报道的新的属性。

新闻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但它的产生过程与人息息相关,它的发生与人的精神活动和思想活动都密切相关。

同时,新闻价值高的报道必然着眼于社会,着眼于社会的主体——人。

新闻报道植入人文精神有利于社会进步价值观的确立,树立健康向上的的人生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1、灾难事件报道中缺乏同情心在灾难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多数记者习惯性地将灾难中受害者还未愈合的伤疤揭开,将血淋淋的事实赤裸裸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新闻报道推出的时候,要考虑到被报道事件或现象背后的人文情感和人性关怀,以便传递出更加真实、贴近人心、让人共鸣的社会新闻。

与普通新闻相比,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更加注重人文情感、温情以及关怀,将新闻从一种单纯的信息传递转化为带有故事性和情感性的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文关怀考虑当事人的感受新闻报道是涉及到人类生活的艺术,关乎到人类的情感问题。

新闻报道中的不仅仅是事件本身,更是当事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不仅仅是要传递事件的信息,还要体现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承受人们的痛苦以及面临的困境,避免在报道中伤害他们的感情。

同时,在报道中,要为当事人给予关怀、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些情感,化腐朽为神奇。

二、人文关怀考虑当地文化特色和现象人文关怀中也包含了对所涉及到的文化、历史等等方面的考虑。

不同的地域之间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在报道中,我们要为读者提供了解当地文化现象和背景的资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

这样不仅可以传递更丰富多彩的信息,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三、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性和温情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当事人的关怀,同时也包括了人性和温情的内容。

在报道中,往往会涉及到与人性相关的内容,如爱、恶、善、恶意、友善等等,而这些内容,都是由人性所决定的。

因此,新闻报道中应该有一个人性化的视角,去体现人的温情和情感情况,包括他们对事件的反应、对生活的感悟等等。

这样报道的内容会更加真实、立体、生动。

对于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我们要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良心。

在报道中,我们需要对事件进行透彻的调查和分析,以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我们的报道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发展有何种作用。

因此,新闻报道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体现我们对社会的热爱和关注。

浅谈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人文精神

浅谈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人文精神

■新浅谈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人文精神□李佳庆【摘要】如今,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暴露出内容缺乏人文精神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新闻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忽略了对人文精神的塑造,进而导致了观众对新闻报道内容的失望。

那么,本文从电 视新闻记者缺乏人文精神的现象出发,提出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精神的方法。

【关键词】办电视新闻电视新闻记者电视新闻报道人文精神塑造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留意到一些新闻的 内谷之的人文 人文 ,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心影响。

这样现象的生,是于新闻新闻的影响力,在新闻 的中,自私地进行 工,尽早知的,从而 -对当事人给予 的保护与支持。

一、缺乏人文精神的体现1.忽略采访对象当时的处境。

新闻记者当面临一件 刚刚发生的新闻 ,在最的时间内生的原 清晰的认识。

这就需要新闻在现 到当人目人 的进行 。

于 的,传 新的时效性更强,就 新闻 争 地进行新闻采。

些新闻 时间,象当时的。

生 时,新闻 当事人在的,以实 的立 当人进行。

这样的做 然 问当人知道的内容,从而 制 新闻,是这样的 当人的内心造成常的影响。

乏人文 的新闻报道二、增强可视性,求一个“活”字报道形式活不活,直接影响着可视性。

毫无疑问,一 条新闻报道画面呆板单调,看起来就乏味。

现在一些县区 级台新闻节目板着面孔说话的多,模式化、八股化的报道 多,很难见到文字清晰、内容活泼、画面跳跃的新闻,以致 在受众当中造成这样的一个印象,新闻就是办给领导看 的。

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除某些客观原 ,新闻 的式有关。

新闻不是 办不活,活起来至少可以在以下三点做文章:一是可多设栏目,多办 目,个新闻节目 的。

可设专、报道、报道、、目。

目按新闻设 ,不 ,一 的目现,这样以 、目当 ,受众的口味可活跃新闻画面语言气氛。

二是报道的 和拍 活,可些新闻,体现内在,报道活写活三说清 。

三是 一条 条,一道 ,一 ,这个“一”字看容易,做到却很难。

走出报道误区 彰显人文精神

走出报道误区 彰显人文精神

走出报道误区彰显人文精神作者:杨庆根来源:《新闻世界》2008年第11期媒体的人文关怀源于媒体人所具有的人文精神。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就要求媒体在还原和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尽可能地重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人类明天的思考,关怀人类的和谐发展,并最终向受众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

一、电视新闻报道应体现人文关怀电视媒体以其直观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成为今天一般民众摄入信息的首选。

我国的电视新闻更以一贯所具有的党性原则和权威性特征显示出其对舆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更重要的是,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被动接受方式,使电视新闻报道有如“教科书”般的对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因此,电视媒体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就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实需求,也成为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电视媒体及其从业者走向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从对报道内容和方式的选择看人文关怀近年来,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阵地,网络等新兴媒体正在异军突起,电视作为当今“第一媒体”的地位正不断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各电视媒体为吸引观众眼球,相互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一些报道借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之名夹杂大量庸俗、粗俗甚至低俗的内容,甚至有些报道主题本身就具有不可告人性。

一些电视新闻媒体人在人文关怀与高收视率的是非判断上缺少了一份冷静与理性,多了一份肆意与迷狂。

媒体人文关怀意识及其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因此广受批评。

2007年,曾经炒得沸沸扬扬的“疯狂女粉丝杨丽娟”事件,就是由众多媒体包括一些电视媒体的不断跟踪炒作在推波助澜。

然而炒作之后,谁又能用怜悯之心静下来思考一下:是谁害了杨丽娟?以致于有人惊呼:“杨丽娟疯了,媒体也疯了?”在杨丽娟事件中,部分不负责任的媒体的媚俗以及低级趣味彻底摒弃了媒体应有的人文精神,也将媒体的公众形象损毁。

在新闻报道中注入人文精神

在新闻报道中注入人文精神

在新闻报道中注入人文精神新闻学是人文学科,新闻报道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为人们的需要而发展。

新闻报道有责任倡导人文精神,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目标的实现。

本文在概括我国新闻报道中人文缺失的基础上,就提高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含量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标签:新闻报道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一般认为,新闻的产生取决于人们对新闻的需要,新闻的发展在于传媒工具的进步。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M·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论点,认为媒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不可否认,从经济层面看,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从物理层面看,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媒介的特点。

但是,如果从学科层面看,新闻学应属于人文学科或有人文主义的社会学科,而不是科技,因为新闻主要的对象是人及其社会环境。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在《畸形的媒体》一书中指出:媒体“其最大的存在价值是为广大公众和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基础,而这一信息基础是一个健康的民主社会必不可少的。

……它追求的是人类生活的美好社会,是最富有人文精神的。

”传播学者施拉姆说,“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传媒人对”人文精神”的曲解,道德水准和正确评判标准的缺乏,以及法律意识的淡薄等,造成了不少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主要表现在:对受难人群的冷漠,对不同阶层、地域、群体的歧视、图像、图片过多渲染等等。

传媒人要防范人文关怀的缺失,在新闻报道中注入人文精神,使新闻报道发出人性的光辉。

一、正确把握人文精神的实质“人文精神”是一个功能性极强的能指。

它之所以具有极强的功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并不存在一个确切的所指,或者说,它是一个集能指与所指于一身的自指。

难怪有人说其内涵是迷离恍惚、捉摸不定。

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海新沪中学课题组拟订的《高中人文课程的设计思路》中,对“人文精神”的概念界定为:指以人为核心,对于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

叶朗教授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

人文精神 新闻评论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新闻评论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新闻评论的人文精神翻开我们目前使用的教科书,人们对于新闻评论特点的熟悉主要集中在三点:新闻性、政论性和群众性。

对于新闻评论作用的熟悉也是集中在三点:反映舆论、影响舆论和引导舆论。

这样的结论从学理上说也有道理,但是,假如我们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一般化的熟悉上,而对新闻评论的内在精神缺少必要的熟悉,那么,我们所从事的新闻评论工作就不行能达到比较高的境界。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需熟悉到真正从事新闻评论的人,应当是纯粹意义上的学问分子。

新闻评论不仅是他参加社会的一种手段,也是他影响社会实现自己抱负的一种途径,因此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学问分子的道德感和使命感。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学问分子在社会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用余英时先生的话来说,学问分子不仅具备肯定的专业学问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他是一个“社会的良心”,是“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公正、自由等)的维护者”。

假如一个人仅仅拥有前者,那么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问分子,他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有肯定学问技能的人,顶多只能称他为“学问者”,离学问分子还相去甚远,只有他在社会上为坚持和维护人类的尊严与价值不懈努力,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问分子。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学问分子是那些将专业抱负和社会抱负结合起来的人。

不管是屈原、司马迁,还是杜甫、白居易,历史上这些优秀的文人都秉承了这样的传统。

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之际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是剧烈社会责任感的明确表述。

由此看来,我们说学问分子的人文精神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它的详细表现是特别实在的。

准确地说,人文精神是学问分子应有的一种情怀,一种精神特征。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更应当充分地体现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的激励,新闻评论才有了生气。

那么,新闻评论的人文精神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新闻评论应当体现一种启蒙精神。

浅议人文精神在新闻学中的意义

浅议人文精神在新闻学中的意义

浅议人文精神在新闻学中的意义
罗家云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人大常委会)
摘 要:新闻学在探讨事件本身真实性的过程中, 应当从显而易见的事件里面挖掘出物质以外的思想和情怀, 关注受众的生活, 让新闻内容真实地展示出报道的丰富性。 关键词还需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在广大 受众中的传播,以此从情感熏陶的角度 影响受众,号召受众转变观念,接受新 的认识。同时,新闻的人文精神因素在 社会信息传播中能够很好地调动受众的 情感,能让广大受众快速接受信息,并 对信息产生共鸣,从而使新闻发挥应有 的效用。 1 人文精神因素在新闻学中缺失的原因 1.1 新闻报道中过度注重物质财富 的渲染 物质财富很重要,但对物质财富在 社会中的作用渲染过度就会导致人性情 怀的缺失,也会使受众的意识形态发生 扭曲。在社会生活中,新闻工作者为了 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经常报道某些人 的成功秘诀,夸大了事件的客观性,渲 染了功利性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而忽 视了人文精神的存在,造成受众意识形 态的扭曲,让受众偏离了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轨道。 1.2 新闻报道忽视受众生活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任何时 代都应当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新闻报道 不仅忽视了受众的生活经验,且内容空 洞,思想乏味。而新闻工作者却自认为 真实性强,理论性高,却不知生活与理 论是紧密联系的道理。 1.3 新闻报道对受众思想意识的误解 各类新闻媒体在报道中通常会出现 两种错误观念:一是一味迎合受众口味, 夸大对事实的报道;二是忽视对非定位 群体的关注,认为非定位群体在新闻传 播中不具有价值。因此,新闻报道对受 众思想意识的误解造成了信息传播面的 模糊,不能很好地定位和分析受众需求。
责任,也是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 所以,新闻工作人员需要增强社会服务 意识,不断强化自身业务能力,深入挖 掘那些困扰人们的问题,认真搜集新闻 素材,客观报道生活事实,从人文精神 的角度展现人们的生存状态。 2.3 新闻报道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思 想建设 新闻报道要以人的生存状态为出发 点,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目的。因此,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尊重个人尊严,认 可个人价值,体谅受众生活疾苦应当是 新闻报道的追求,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 目的所在。首先,新闻工作者要悉心学 习各种表达方法,用好语言,融入人文 情怀,真实表达对人们疾苦的关怀。比 如,对地震灾区的人们而言,他们一时 间难以走出灾难带给自己的阴影。作为 新闻工作者,应当多方报道他们的困境, 努力拯救灾难中的受害者,以此弘扬人 道主义精神。再者,新闻工作者要准确 把握报道的分寸,在理性与感性的语言 报道中客观分析事件过程,以高度的社 会责任感赢得民众的支持。 3 结语 新闻报道要以尊重人的情感为目的, 真实反映出人们的生存状态,帮助社会 群体解决生活困境,争取把人道主义思 想渗透到新闻报道的方方面面,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隋丹 . 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 人文关怀 [J]. 新闻传播 ,2014(1). [2] 郑梅 .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必须 凸现的关注点 [J]. 商场现代化 ,2005(20). [3] 刘玉琴 . 报纸社会新闻的人文关 怀意识 [J]. 新闻世界 ,2010(1). 57

论新闻伦理学视角下传媒的人文精神

论新闻伦理学视角下传媒的人文精神

试论新闻伦理学视角下传媒的人文精神——以《不孝儿英伸》为例1986年,《人间》杂志记者官鸿志通过长时间的采访调查写出了《不孝儿英伸》一文,这篇报道全方位记录了汤英伸案件的前因后果和他的人生轨迹。

一时间,“不孝儿英伸”成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和社会讨论的热点,报道里表现出的人文关怀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种对当事人汤英伸的命运、情感、生存状态等真正的体贴、关心、重视乃至思考。

人文关怀是大众传媒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张扬和体现,新闻传媒通过对新闻报道向公众敞开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是传媒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体现。

在这里,我们要讨论新闻伦理学视角下传媒的人文精神。

一、把握传媒人文精神的实质新闻伦理学阐明了传媒新闻实践活动的动机、行为及目的的善恶意识问题,提出了新闻道德的概念,而人文精神就是新闻道德中最核心的理念。

“人文精神”是一个功能性极强的能指。

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阿伦·布洛克指出,人文主义的范畴与内涵随时代、地域而不断发展,但始终坚持两个核心不变。

其一,人文主义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集中焦点在人的身上,从人的经验开始”;第二,尊重人的尊严,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有价值、拥有权利的,无论弱者、强者。

大众传媒对人文关怀精神的解读也不离这两层含义。

传媒的第一要义是报道新闻,在新闻传播中渗透人文关怀,是传媒成为社会系统中良性黏合剂的内在要求。

总结起来可以这么说,人文精神首先是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注。

人是新闻的最高价值,人文精神倡导社会平等,人的价值、尊严等应收到尊重,这就影响了新闻价值判断的尺度。

二、《不孝儿英伸》中传媒的人文伦理精神1.平民化的报道视角这是受众本位观念在传播内容上的直接体现,它要求传播者在题材选择方面除了注重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还要能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贴近事件主角的生活,走进事件主角的人生。

在社会重大事件上的报道可以体现平民化的视角,可以表现为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要强调与人们社会生活的联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闻规避中的人文精神
发表时间:2009-04-02T11:52:10.623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周捷[导读] 新闻规避应该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基础上进行,体现社会的人文精神。

摘要:新闻规避应该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基础上进行,体现社会的人文精神,笔者在本文中浅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闻规避人文精神
新闻媒介一直被推崇为社会的良心,要完成这样的重托,媒介必须保持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精神,传播全过程中的种种行为都要围绕并服务于“尊重人”这条主线。

报道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应当从新闻规避做起。

一、规避合乎“人本”需要
新闻规避是指在客观真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避开或模糊一些可能对当事人或新闻受众有负面影响的事实材料,采用人情化的报道方式和报道角度,以观照当事人的情感需求和报道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这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

新闻规避,要求记者充分考虑大众媒介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设身处地为报道对象和受众着想。

采访时不挖掘被采访者的隐私,在新闻写作中,对标题、图片的处理避免煽情和庸俗化,不以吸引受众眼球、追求轰动效应为目的,不发表带任何褒贬和是否违背道德、法律的评论,把对报道对象的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中,以凝聚大众媒体的亲和力。

但是,眼下媒体的新闻规避仍然缺失。

不少媒体为追求可读性和可视性,随意披露报道对象的隐私,对车祸、凶案现场血淋淋的描写,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详尽叙述,等等。

有些报道为了吸引眼球,一味追求刺激,作出一些缺少人性关怀的“冷血报道”。

如杭州曾发生一起自杀事件,有人从施工广告架上跳下自杀,某频道全程摄下全过程,并以慢镜头的方式连续播放,尽管报道很形象、很准确,但令广大受众反感。

这种做法,置新闻主体的情感于不顾,
误导了读者,更与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不相符。

新闻之所以重要,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人。

它写人,影响人,因此,对人的关注不仅仅是把我们的镜头和笔端对准人,更应该体现记者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和认识水平去关注这个大千世界。

美国新闻学者麦克道格尔说:“所谓人类兴趣,或曰人情,指的是对于同类的关心,其中包括对他人的苦难、不幸的同情,对友谊的渴望乃至对人类进步事业的关注。


从某种意义可以说,从新闻规避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它对人的影响往往超过报道本身中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规避讲究事实选择
新闻是有选择的,“有所报有所不报”,这是报道的基本规律。

在基本新闻要素齐备的情况下,可以对新闻事实有所筛选,筛选的标准和目的是为了避免对新闻当事人、当事人亲属及社会受众产生情感伤害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在不影响报道主题、报道效果和整体新闻真实的情况下,避开一些次要的、无关主题的新闻事实。

报道并非是纯粹的客观报道,将所有新闻事实中发生的所有人和事以及其中的所有细节、片断都“照单全收”式地纳入报道,而应该在不影响报道主题和主要新闻事实的情况下,对可能涉及个人隐私或可能对当事人带来报道的负面影响时,对材料进行合理取舍和技术处理。

去年9月,一家地市报刊发了一篇报道,主要内容是警方抓获了几个贩毒吸毒者,起因是旅馆服务员整理房间时发现了从被窝中抖落出的一把枪,当时作者主要考虑的是报道的真实、生动,便以这一事实为报道的开头。

结果报道出来后,旅馆老板找上门来,反映服务员因此而整日忧心忡忡。

从报道本身而言,这篇报道既没有失实也没有虚构,而且这种写法确实比较生动,能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但是从报道涉及的对象来看,确实在无意中给当事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

在报道价值本身和该报道对新闻当事人的影响两者可能发生某种意义上的冲突时,也应首先考虑后者,宁愿为保护后者而牺牲前者。

记得去年年初,衢州日报一位摄影记者拍摄了一张学生受罚的照片,一个小男孩可能因顽皮被老师取消了游戏资格,到一边罚站,身后则是一群学生在跳皮筋。

画面构图恰到好处,人物表情生动,不失为一张好照片。

然而,细心的夜编主任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张照片登出来后,会不会对年幼的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这样的事虽然很多人小时候都遇到过,但被扩大到媒体刊登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能否接受?会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等等,经过讨论,还是慎重地撤下了这张照片。

尽管媒体可能错失了一张好照片,却保护了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

新闻其实不是一般的事实,而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选择的过程也是趋利避害的过程。

因此,新闻媒介要依据正确的新闻观,对新闻事实做出选择与判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人文关怀精神,引导社会积极向上。

三、规避的责任和原则
记者是公民,不仅是记者。

作为大众传媒,在承担着向受众提供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的同时,应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媒体要承担好社会责任,在操作上要注意四大原则:
1.正义原则。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新闻报道应当维护正义,惩恶扬善,遵从社会道德规范,以保证实现传播的本来和最终意义。

例如对一些腐败官员被审查、判刑的报道,有可能使这些腐败官员及其亲属受到精神伤害,甚至使他们无颜见人。

2.隐匿原则。

隐匿原则是指新闻报道要尊重报道对象的个人情感及隐私,在有可能危害报道对象的精神、情感、名誉的情况下(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应隐匿报道对象的姓名及身份,甚至舍弃报道。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指出: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揭人隐私……要尊重新闻主体,对报道中涉及有关当事人的个人隐私进行合理规避。

如报道中可能涉及的当事人的家庭情况、个人经历、收入状况等等属于个人隐私范畴的内容,应充分尊重和考虑当事人的意愿,进行合理规避。

此外,对未成年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进行适当规避。

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阶段,目前社会风气中又存在着诸多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因素,因此关于他们的报道(无论好坏)都应特别慎重。

这一点已开始广为媒体接受,尤其是当未成年人犯罪时,报道中出现的画面或者姓名、地址等等,大多都进行了技术处理。

3.适度原则。

当新闻报道有可能伤害报道对象的经济利益时,尤其要特别注意报道的准确性和适度报道,以减少由于报道的夸张和过度而产生的经济伤害。

新闻报道对报道对象造成经济损失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关于冠生园月饼质量问题的报道,竟使冠生园这个老字号的名声几年翻不过身来。

当然,在涉及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企业理当为产品质量问题付出代价,但有些情况则就是媒体在报道尺度的把握上有失分寸了。

4.避害原则。

新闻工作者在收集新闻素材时,有防止报道对象受到身体伤害和消除安全隐患的责任,不能因为抓取新闻事实而对他人身体带来伤害。

如对犯罪、车祸等灾祸现场应避免“现场实录”。

不刻意描写和渲染现场惨状,避免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对一些不影响报道主题但可能会伤害新闻主体或新闻受众的思想、情感的新闻事实进行过滤、规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