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概念

合集下载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概念1、古体诗的概念及特点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是一种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

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

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

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2、近体诗的概念及特点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

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

《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

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总之:要判断一首诗是否符合格律就看该诗是否达到格律诗的要求,这有四方面:(1)字句要求。

格律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五绝与五律都是五言句,各为二十字与四十字,七绝与七律都是七言句,各为二十八字与五十六字。

排律则字数不限。

(2)平仄要求。

一句之中和句与句之间平仄,都有特定的规定。

(3)用韵要求。

格律诗用平声韵脚,除有时首句入韵外,都是单句仄脚不入韵,双句平脚入韵。

(4)对仗要求。

律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中间两联必须对偶。

有人会说,格律诗分明是古时候的诗,为什么叫近体诗呢?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古体诗和近体诗区分方法

古体诗和近体诗区分方法

古体诗和近体诗区分方法古体诗的概念: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路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

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

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

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

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

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

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近体诗的概念: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绝句 第二讲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概念(1)

绝句 第二讲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概念(1)

第二讲----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关于格律的一些概念韵、四声、平仄、对仗等主讲坐看云起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从最原始的劳动歌谣到近代诗歌,诗歌的发展与五千年文明史同步,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创造了古典诗歌的辉煌。

所有这些诗歌作品,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一类叫近体诗,或曰“格律诗”。

学习古代诗歌,首先要明白古体诗和近体诗两个概念。

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概念1、古体诗的概念及特点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是一种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

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

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

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2、近体诗的概念及特点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

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

《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

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总之:要判断一首诗是否符合格律就看该诗是否达到格律诗的要求,这有四方面:(1)字句要求。

格律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五绝与五律都是五言句,各为二十字与四十字,七绝与七律都是七言句,各为二十八字与五十六字。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种类及各自特点2、学习现代诗歌赏析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了解诗歌的种类及各自特点诗歌是个大概念,包括诗、词、曲三个大类。

细一点分类,诗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和新诗三类。

1、古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均可,句数也不限定,没有严格的律格(南北朝之前“格律”本身就尚未产生),用韵灵活。

2、近体诗: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有的又叫今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但一定要明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扩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都叫古体诗,也就是说不仅唐代以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体诗。

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

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

3、新诗:新诗,兴起于“五四运动”。

如果把古体诗看着古代自由诗的话,新诗则是一种在押韵、字数、平仄等方面比古体诗还要自由的白话诗。

二、把握作品形象及意境形象(意象):形象和意象基本上是同一概念,指诗歌中的人物和景物,是作者借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表现事理的重要载体。

但是,意象多半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象,形象多指比较完整的、丰满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或生活图景。

由于篇幅所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但是也是可感可受的。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样,有时是“我(不一定指诗人本身)”,有时是他人。

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形象:“我”独立于寒秋的橘子洲头,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感慨昔日如火岁月,思索着怎样主宰未来的世界。

读完这首诗,一个思想深邃、胸怀博大的伟人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景物:景物是作品中描绘的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具体物象。

诗中的景物是诗人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并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物象。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谈谈近体诗格律

谈谈近体诗格律
(次陜州先寄源從事 )
李商隐诗中的“思”——(2)读仄声
日月淹秦甸,江湖动越吟。 苍梧应露下,白阁自云深。 皎皎非鸾扇,翘翘失凤簪。 床空鄂君被,杵冷女嬃砧。 北思惊沙雁,南情属海禽。 关山已摇落,天地共登临。
(念远)
李商隐诗中的“思”——(2)读仄声
万里谁能访十洲,新亭云构压中流。 河蛟纵翫难为室,海蜃遥惊耻化楼。 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 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蒲津作胜游。
(赠宗鲁笻竹杖)
李商隐诗中的“思”——(1)读平 声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碧城三首之三)
李商隐诗中的“思”——(1)读平 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声多枝。
解有相思否?应无不舞时。(柳)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对”的规则(否则叫“失对”)。
•空山 新雨 后
平仄 •仄 平
同联内平仄相对
•天气 晚来 秋
近体诗讲究平仄
•风急天高猿啸哀
平 仄平 平 平仄平 同联内平仄相对 平 平平 仄 平平平
•渚清沙白鸟飞回
近体诗讲究平仄
•(3)相邻两联的对句和出句第二/四 (六)字平仄分别相同——“粘”的规 则(否则叫“失粘”)。
讲究平仄,就是讲究使用不同声 调的字,以求: 音长(平)与音短(仄)相间, 平直(平)与曲折(仄)错落。
声调与平仄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阴平(一声)/阳平(二声)>平声 •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仄声 •唐宋官话也有四个声调: •平声>平声 •上声/去声/入声>仄声
入声字
• 入声பைடு நூலகம்:1)韵尾为塞音。但此塞 音只有成阻阶段,并不发声。2) 声调短促。

近 体 诗 写 作规则

近 体 诗 写 作规则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感谢您的关注
近体诗写作
一、近体诗的概念 与古诗相对而言,南朝萌生,唐代定型成熟,主要是五 七言绝句与律诗,也有六言律。
二、近体诗起句格式 1、(仄仄)平平 — 仄仄 — 平 2、(仄仄)平平 — 平 — 仄仄 3、(平平)仄仄 — 平平 — 仄 4、(平平)仄仄 — 仄 — 平平
三、近体诗平仄规则 对:上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平仄相对,平 对仄,仄对平 粘:相邻联(二三、四五、六七)开头音步平仄相同, 平平承平平,仄仄承仄仄 错:即平仄不完全相对,相对可相错,相粘必相错。 1、(仄仄)平平 — 仄仄 — 平—3—4—2—1—3—4—2 2、(仄仄)平平 — 平 — 仄仄——4 3、(平平)仄仄 — 平平 — 仄——1 4、(平平)仄仄 — 仄 — 平平——2
四、近体诗病犯 1、平头:连续三句以上开头第一字均为平声 2、孤平:收平生韵的句子,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仄平仄仄平 3、三平尾:收尾三字皆为平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 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杜甫《玩月呈汉中王》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溜常阴阴。落花游丝白日静, 鸣鸠乳燕青春深。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杜甫《题省中壁》
五、诗韵与诗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草色随骢马,悠悠共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在四邻。青门一分首,难见杜陵人。 ——皇甫曾《送人往荆州》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 日翻成送故人。 ——司空曙《峡口送友人》

古代诗歌之美:近体诗鉴赏

古代诗歌之美:近体诗鉴赏

平仄规则
平仄的概念:平声 和仄声的合称,是 诗歌中的声调分类。
平仄的规则:在近 体诗中,平仄的交 替和对应构成了诗 歌的节奏和韵律。
平仄的运用:平仄 的运用使得诗歌在 朗读时具有抑扬顿 挫的美感。
平仄与韵律的关系 :平仄与韵律共同 构成了近体诗的韵 律美。
韵脚规范
韵脚:指诗歌中押韵的字,通 常在句末
感谢您的观看
汇选择
意象:是构成诗歌形象的基本要素,是诗人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 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特点: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寄寓着作者 主观情感、思想的形象。
作用: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读者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之中,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比喻:通过比喻来形象生动地表达意思,使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体化。 借代: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该事物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代替。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尺寸、数量、程度等来表达情感或强调事物的特点。
语言风格
平仄工整:近体诗讲究平仄声调, 语言节奏感强
修辞丰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 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意境感悟:通 过想象和联想, 感悟诗歌所营 造的意境,理 解其艺术魅力。
评价示例
语言优美:近体诗 的语言精练、含蓄、 形象,富有音乐美
意境深远:近体诗 的意境高远、深邃, 能够引发读者的联 想和想象
思想内容深刻:近 体诗的思想内容深 刻、丰富,能够反 映社会现实和人生 百态
艺术手法独特:近 体诗的艺术手法多 样、独特,能够突 破传统诗歌的限制 ,展现出新的艺术 魅力
技巧:诗人通过选取典型的意象、赋予意象以象征意义、运用意象叠加 等技巧来创造独特的艺术效果。
意境营造

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与规范

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与规范

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与规范唐代“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又称“今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

近体诗在唐代逐渐形成并发展成熟,成为唐诗创作的主要形式,其严格的格律、对仗工整、声韵和谐等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近体诗的形成背景、规范化过程及其主要特征。

一、近体诗的形成背景近体诗的形成与唐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社会稳定,文化昌盛,文人学士大量涌现,文学活动空前活跃。

在这种背景下,诗歌创作成为文人展现才华、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诗歌创作风格和形式也日趋规范化。

在诗歌发展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四声八病”理论奠定了唐代近体诗格律的基础。

南朝永明体诗人如谢朓、沈约等人首次在诗歌中应用了四声(平、上、去、入),初步形成了声律的概念。

随着这一理论在唐代的继承与发展,诗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更加严格的格律要求,并最终形成了近体诗这一独特的诗歌形式。

二、近体诗的规范化过程1. 律诗和绝句的确立唐代的近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

律诗通常为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最为常见的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而绝句则为四句,也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皆要求严格的平仄格律和对仗工整。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句数与字数的固定:律诗有八句,绝句有四句,五言诗每句五字,七言诗每句七字,结构非常严谨。

- 平仄的规范:唐代近体诗中,平仄的排列成为一个重要规范。

一般来说,律诗和绝句都要求每句的平仄要符合特定的格式,且相对句之间需要平仄相对。

例如,律诗的第二句和第四句一般要押韵,且要用平声韵。

- 对仗的要求:律诗的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要求对仗,即在字数、结构、词性和意义上相对平衡。

这种对仗的要求增加了诗歌创作的难度,也使得诗歌更加对称和美观。

2. 声律和韵律的明确声律是近体诗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句内平仄的规则和句末押韵的要求。

诗词押韵的入门技巧

诗词押韵的入门技巧

诗词押韵的入门技巧摘要:一、引言二、押韵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韵脚2.近体诗押韵3.自由诗押韵三、押韵的作用四、入门技巧1.寻找押韵词汇2.音韵搭配3.保持诗句节奏五、实际运用与练习六、总结与提高正文:一、引言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

而押韵作为诗词创作中的关键元素,更是让诗词显得优美、和谐。

那么,如何掌握诗词押韵的入门技巧呢?接下来,我们将逐步解析押韵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以及入门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押韵,提高诗词创作水平。

二、押韵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韵脚:在诗词中,韵脚是指每句或每段的末尾字的韵部。

如《江南春》中的“花”、“家”等字,它们的韵部相同,都属于“ua”韵。

2.近体诗押韵:近体诗是指唐以后形成的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

它们的押韵要求较为严格,要求第二、四句的尾字押韵,且押韵字的韵部相同。

3.自由诗押韵:自由诗是指不受近体诗格律限制的诗歌。

其押韵较为灵活,既可以保持传统的押韵方式,也可以尝试创新,如跨行押韵、内部押韵等。

三、押韵的作用押韵能使诗词节奏鲜明、音韵优美,增强诗词的韵律感。

同时,押韵还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情感,丰富诗词的意境。

四、入门技巧1.寻找押韵词汇:创作诗词时,首先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押韵词汇。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诗词、查找诗词词典等途径来积累。

2.音韵搭配:在选择押韵词汇时,要注意词汇的音韵搭配。

一般来说,押韵字的韵部应尽量选择发音相近的,以增强诗词的音韵美。

3.保持诗句节奏:在押韵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诗句的节奏。

可以通过划分诗句的音节,确保押韵字在诗句中的合理分布。

五、实际运用与练习要想熟练掌握押韵技巧,关键在于多练习。

可以从简单的近体诗开始,逐步尝试自由诗的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押韵词汇,寻找最佳搭配。

六、总结与提高掌握诗词押韵的入门技巧,有助于提高诗词创作水平。

要想在押韵方面有所建树,还需不断阅读、练习、总结,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律诗的三平头可以吗

律诗的三平头可以吗

律诗的三平头可以吗摘要:1.律诗的概述2.三平头的概念与特点3.律诗中三平头的应用4.三平头在律诗中的作用与影响5.结论:律诗的三平头是可以的正文:一、律诗的概述律诗,又称近体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

律诗具有严格的音律和韵律规定,通常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要求每句中的字数固定,且每句的平仄音交替出现。

律诗的结构通常分为四句或八句,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七句、第六句和第八句之间存在对仗关系。

二、三平头的概念与特点三平头是指律诗中连续三句的开头都出现平声字的现象。

平声字是指在汉语拼音中声调为阴平和阳平的字,它们在律诗的平仄音律中属于平音。

三平头在律诗中有严格的限制,不能出现在一首诗的开头三句,否则就犯了律诗的大忌。

三、律诗中三平头的应用在律诗中,三平头是被严格禁止的,因为它会破坏诗歌的音韵美感。

然而,有些诗人为了追求特殊的表达效果,会在诗中故意使用三平头,这需要对音律和韵律有极高的驾驭能力。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连续三句的开头都出现了平声字“离”、“一”、“野”,构成了三平头。

四、三平头在律诗中的作用与影响虽然三平头在律诗中被视为禁忌,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如上文提到的白居易的诗句,通过三平头的运用,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语气的连贯性。

然而,这种表达方式并不被主流诗坛所接受,因为它破坏了律诗的音韵规律,容易使诗歌失去美感。

五、结论:律诗的三平头是可以的综上所述,虽然三平头在律诗中被视为禁忌,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图,三平头也可以在律诗中出现。

然而,这需要诗人具有极高的音律和韵律驾驭能力,以确保诗歌的整体美感不受影响。

近体诗

近体诗

这些成果很快被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诗歌声律开始引起
文人的高度关注。
三、研究人员的研究 沈约、谢眺等人对永明体的开创,促进了近体诗的形成。
四、近体诗的形成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和初唐以后的科举制度 也有关。通过统治者阶级提出的要求,对某些文学形式的发 展也会起到不小的作用。并且,到了初唐以后,随着声韵学、 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严密格律和固定形式的格律诗出 现了。
由于窄韵包含的字数较少,运用窄韵创作诗歌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有
的古代诗人如韩愈、苏轼、黄庭坚等常常有意选择窄韵,以此来显本领。
押韵严格
关于律诗、绝句,一篇要在哪几句押韵的问题,这里再明确提一下。
律诗本来是八句四韵,一般是第二句入韵,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句尾用韵。
但作诗的往往自第一句起就入韵,所以中唐大历以后,尤其晚唐人常在第一句借邻韵,读起 来等于一首律诗用了五个韵脚,而在韵书里则只能承认仍是四韵。
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当然不能完全
适合了。今斜xie和家jia、花hua
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
又如:
(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读音
四时田园杂兴
一样。而古音在方言中确实有许多保留的
范成大 (宋)
成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再如: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山行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近体诗是南朝齐梁以来,诗的声律越来越讲究的产物,形成于初唐,盛

唐时期进入全盛。

近体诗的起源与形成,主要取决于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上的两项发展,一

是对仗,二是声调。而这两项在文学史上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趋发展的过程。

近体诗的概念

近体诗的概念

近体诗的概念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近体诗的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可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①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②律诗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例用对仗;③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近体诗和律诗

近体诗和律诗

近体诗和律诗摘要:一、近体诗与律诗的定义与特点1.近体诗的概念2.律诗的概念3.近体诗与律诗的共同特点二、近体诗与律诗的历史发展1.近体诗的起源与发展2.律诗的起源与发展3.近体诗与律诗的关系三、近体诗与律诗的写作技巧与鉴赏1.近体诗的写作技巧2.律诗的写作技巧3.近体诗与律诗的鉴赏方法四、近体诗与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近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3.近体诗与律诗的相互影响正文:近体诗与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体诗与律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也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近体诗,又称“近体”,是一种具有严格音律规定的诗歌形式。

它起源于先秦诗歌,发展于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阶段。

近体诗的特点是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形式严谨。

它包括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其中五言近体诗是最早的近体诗形式,七言近体诗则是在五言近体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律诗,又称“律”,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律的诗歌形式。

它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元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律诗的特点是音韵严谨,对仗严密,形式规整。

它包括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其中五言律诗是唐代最为流行的律诗形式,七言律诗则是在五言律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近体诗与律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也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近体诗更注重音韵的和谐,形式严谨,而律诗则更注重音韵的严谨,形式规整。

此外,近体诗与律诗在历史发展、写作技巧和鉴赏方法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近体诗与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体诗八首教案

近体诗八首教案

近体诗八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近体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发展历程。

2.通过学习八首近体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近体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八首近体诗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近体诗的平仄、对仗、押韵等技巧。

2.八首近体诗的深度解读和情感把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介绍近体诗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对近体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讲解近体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近体诗的定义:近体诗是指唐代以后,受古体诗影响,以平仄、对仗、押韵为特征的诗歌。

(2)近体诗的特点:平仄和谐、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3.学习《登鹳雀楼》(1)介绍作者王之涣及创作背景。

(3)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4.作业布置让学生预习《望庐山瀑布》、《春望》两首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近体诗的认识。

2.学习《望庐山瀑布》(1)介绍作者李白及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意境、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

(3)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3.学习《春望》(1)介绍作者杜甫及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意境、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

(3)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4.作业布置让学生预习《夜泊牛渚怀古》、《登岳阳楼》两首诗。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近体诗的认识。

2.学习《夜泊牛渚怀古》(1)介绍作者刘禹锡及创作背景。

(3)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3.学习《登岳阳楼》(1)介绍作者杜甫及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意境、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

(3)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4.作业布置让学生预习《江南春》、《题临安邸》两首诗。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三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近体诗的认识。

2.学习《江南春》(1)介绍作者杜牧及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意境、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

(3)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3.学习《题临安邸》(1)介绍作者林升及创作背景。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
格律诗出现的时间是在齐梁时期,这以前的诗人不知平仄四声,因此也不存在格律的讲究,所以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

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诗歌都是古体诗,一直到齐永明之前所有的诗都是古体诗。

无论是诗经的四言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汉乐府的杂言诗(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十九首的五言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曹丕的七言诗(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等,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近体诗就是格律诗,所谓近体是相对于古体诗来说的。

其实“格诗”还不同于“律诗”,格诗是指气格高古的古体诗,但是后人把律诗直接就叫做“格律诗”了。

古诗词概念界定

古诗词概念界定

古诗词概念界定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

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

《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

《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

"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

《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中国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体诗
一、概念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二、类别
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三、特点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四、基本格体
一、五绝
类型一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
例诗: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类型二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

(韵)⊙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
类型三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
例诗:南行别第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类型四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
例诗: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五律
类型一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类型二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类型四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三、七绝
类型一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例诗:南游感兴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类型二
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
例诗: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类型四
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例诗: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七律
类型一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例诗: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类型二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咏怀古迹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类型四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登高(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