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一、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概况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EV)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头迅猛。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和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欧洲,许多国家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例如,挪威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通过提供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和免除道路使用费等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电动汽车在该国的普及。

德国和英国等传统汽车制造强国也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投入巨资,力图保持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不仅有多家本土企业崭露头角,而且政策层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日本在电池技术和材料科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因此在电动汽车的电池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韩国则在电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了广泛认可。

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在稳步增长。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提供购车补贴等措施,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技术进步。

加拿大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也相对完善,多家企业在电池、充电设施等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

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不仅在市场规模上不断扩大,而且在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概况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市场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上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政策推动是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了大量的充电桩和充电站,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外汽车发展过程对比

中外汽车发展过程对比

中外汽车发展过程对比一、引言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外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本文将对中外汽车发展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发展的差异和共同点。

二、起步阶段中外汽车的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国外,汽车的发展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末,欧美国家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汽车制造商。

而在中国,汽车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最早的国产汽车。

起步阶段的差异主要由于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差异所致。

三、发展阶段1. 技术发展无论是中外汽车,在技术发展方面都经历了相似的阶段。

起初,汽车技术相对简单,主要以内燃机为动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更加先进的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结构。

同时,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也开始逐渐出现。

2. 市场需求中外汽车发展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发展初期,中外汽车的市场需求主要以满足交通出行为主,而后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

国外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功能,更注重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能。

而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市场需求也逐渐从满足基本出行转向个性化需求。

四、发展模式中外汽车的发展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外汽车制造商主要采用集约化生产模式,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而在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发展初期主要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制造商开始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借助中国市场的机遇实现全球化发展。

五、发展挑战中外汽车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

首先是环保和能源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汽车行业不得不面对减少尾气排放和开发新能源的挑战。

其次是安全问题。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如何提高汽车的passengerr 安全性成为汽车制造商和政府的重要任务。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技术差距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技术差距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技术差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问题日益引起全球关注。

新能源技术作为可替代传统能源的新兴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对新能源技术在国内外的技术差距进行探讨,并对其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一、国内新能源技术的现状目前,国内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太阳能领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

在风能领域,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在生物质能领域,我国积极开展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应用。

然而,国内新能源技术与国外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首先,国内新能源技术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

其次,我国在新能源技术的市场应用方面还需加大力度,提高技术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再者,国内新能源技术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各个环节的协同和配合不够紧密。

二、国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相比之下,国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在太阳能领域,欧洲国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太阳能发电技术成熟且高效。

在风能领域,丹麦、德国等国家的风电装机容量远远超过了我国。

在生物质能领域,北美地区的生物质能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国外新能源技术优于我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国外对新能源技术的投入更大,研发资金充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技术人才集聚。

其次,国外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

再者,国外新能源技术市场需求旺盛,通过市场的推动,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成熟。

三、技术差距的原因及应对策略1. 技术研发水平不足的原因首先,我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导致科研人员数量不足,科研设备落后。

其次,我国在科研机制和激励机制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应对策略是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改善科研环境,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2. 技术市场化应用能力不足的原因首先,新能源技术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新能源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与竞争

新能源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与竞争

新能源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与竞争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本文将从需求和竞争两个角度分析新能源在国内外市场的情况。

一、国内新能源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

同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使得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

在这种环境下,国内新能源市场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1.1 太阳能市场需求我国太阳能市场需求巨大。

首先,我国地域辽阔,光照资源丰富,适宜太阳能发电。

其次,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太阳能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更具竞争力。

再次,政府对太阳能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鼓励企业投资兴业。

因此,太阳能市场的需求在国内迅速扩大。

1.2 风能市场需求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大部分地区具备良好的风能发电条件,山地、沿海、戈壁等地风能资源得天独厚。

此外,依托国家政策的支持,风能市场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

风能发电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进一步拉动了需求。

1.3 生物质能市场需求生物质能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生物质能是利用植物秸秆、农作物残渣等可再生资源进行能源转换的一种方式。

在农村地区,生物质能作为替代传统能源的新选择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国际新能源市场需求除了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同时,各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以及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新能源市场的发展。

2.1 欧洲市场需求欧洲是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先行者之一,对新能源的需求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欧洲国家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并且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欧洲市场的需求对全球新能源行业有着重要影响。

2.2 美洲市场需求美洲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尤其是北美地区,新能源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与启示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与启示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与启示近年来,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首先,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在于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中,汽车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旺盛。

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已相对饱和,并且消费者对环保和智能化的需求更高。

因此,在汽车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体现在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上。

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能够持续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而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仍然需要依赖国外技术引进和合作。

因此,国内企业应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此外,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还在于政策支持和环境保护。

一些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激励政策,以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也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鼓励和引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

而在一些欧洲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严格监管,并规定一定时间内禁售传统燃油车。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中,我们也能够得出一些启示和借鉴。

首先,国内企业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这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其次,政府部门应积极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控制,推动整个行业向更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同时,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也提醒我们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

比如,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公共交通发展、加大环保投入,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对手分析1. 现状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崛起。

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了解竞争对手是至关重要的。

2. 特斯拉特斯拉是最早投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取得成功的公司之一。

其电动汽车拥有较长的续航里程和卓越的性能,深受消费者喜爱。

特斯拉的技术研发实力雄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

此外,特斯拉还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充电站网络,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

3. 日本汽车制造商许多日本汽车制造商也加入了新能源汽车市场。

丰田、本田等品牌推出了一系列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产品。

这些公司在汽车制造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实力,并与其他公司展开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他们的产品在节能、环保等方面有优势。

4. 德国汽车制造商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作为。

例如宝马、奥迪等公司纷纷推出了电动汽车。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汽车设计、工程技术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并一直致力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舒适性。

他们在电动车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5.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国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竞争者之一。

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中国本土品牌所蚕食。

比亚迪、小鹏汽车等公司推出的电动汽车在中国国内市场上表现出色,并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

中国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会。

6. 韩国汽车制造商韩国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也有一席之地。

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推出的电动汽车在技术和性能方面有所突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韩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上也有一定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

7. 竞争优势与劣势不同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特斯拉的品牌知名度和技术实力是其最大的优势,但其产品价格较高。

日本和德国汽车制造商在汽车技术和品质上有着良好的声誉,但在品牌知名度方面可能不如特斯拉。

中国和韩国汽车制造商则在本土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的国内外市场分析

新能源的国内外市场分析

新能源的国内外市场分析随着世界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新能源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本文将对新能源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市场分析1.1 发展现状随着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新能源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和生产国。

此外,电动汽车市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市场前景随着中国强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政府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需不断提升。

二、国际市场分析2.1 发展现状国际新能源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欧洲各国一直是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领导者,特别是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

美国也在多个新能源领域具备竞争优势,并且注重发展电动汽车市场。

此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新能源市场也在快速崛起,如印度和日本。

2.2 市场前景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市场的前景仍然乐观。

减少碳排放和能源依赖的需求推动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将在未来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也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市场的发展。

三、新能源市场趋势分析3.1 技术创新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尤其是在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方面。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市场是新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下降,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继续增加。

同时,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也是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3.3 国际合作新能源市场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在国际合作中,各国可以共享经验和资源,并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环境挑战。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汽车产业在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国内外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技术方面来看,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革新的浪潮中。

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国外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丰田等一直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跟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其次,从市场方面来看,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汽车市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迅速崛起。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而在一些新兴市场,汽车共享、网约车等新的出行方式也在逐渐崛起,对传统汽车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最后,从政策方面来看,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的发
展。

在环保方面,一些国家对传统燃油汽车实施了严格的排放标准,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一些国家也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一
些国家也在加大对汽车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支持力度,推动汽车产
业向智能化、互联网化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国内外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技术、市
场和政策等方面都在不断演进。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相
信汽车产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国内外的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都对新能源汽车有着极高的关注度,这也推动了相关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

首先,国际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迅猛。

许多发达国家在减少对传统燃油车依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例如购车补贴、免费充电服务等。

其中,特斯拉是最著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之一,其电动车型在北美市场表现出色,深受消费者欢迎。

其次,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经历了快速扩张。

中国政府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实施购车补贴、免费充电等。

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同时,中国也吸引了许多国际汽车制造商进入本土市场,进行合作和投资。

然而,新能源汽车发展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充电桩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数量。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仍然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亟待解决。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仍然较高,很多消费者面临购买的经济压力。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降
低成本,提高续航里程等。

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绿色出行的主力军。

中外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外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外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外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既关乎汽车企业的发展,也关乎国家经济的振兴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外汽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外汽车发展的现状。

中外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加大了研发和市场投放的力度。

在中国市场,国内汽车品牌凭借价格优势和品牌效应逐渐崭露头角,而外资汽车品牌则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来争夺市场份额。

在国际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方面取得了突破,逐渐在全球市场上获得认可。

然而,中外汽车发展的未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鼓励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这对传统的燃油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许多汽车企业纷纷加强了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加大了研发和投入力度,希望在这一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未来,中外汽车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逐渐增强,这将给外资品牌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将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提供更大的机遇。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饱和和增长的乏力,中国汽车企业将加大对国际市场的拓展,将国际市场作为新的增长点。

除了市场竞争外,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将对中外汽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通过减少购车限制、提供补贴和优惠等方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然而,最近一些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进行减少和取消,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未来中外汽车发展还将受到供应链及产业链调整的影响。

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包括零部件生产商、汽车厂商、经销商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链和产业链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全球汽车市场的地区差异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比较

全球汽车市场的地区差异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比较

全球汽车市场的地区差异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比较全球汽车市场的地区差异: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比较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交通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汽车市场成为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然而,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导致了全球汽车市场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这三个地区的汽车市场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的原因。

一、市场规模与发展潜力亚洲地区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人群。

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汽车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亚洲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量大、增长潜力大,这使得许多国际汽车品牌将市场重心逐渐向亚洲地区转移。

相比之下,欧洲地区的汽车市场规模较小,在经济衰退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影响下,增长趋势相对疲软。

北美地区的汽车市场相对稳定,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的消费市场使得该地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汽车销量。

二、汽车品牌与消费偏好亚洲地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本土汽车品牌,例如中国的长城汽车和上汽大众、印度的马鲁蒂铃木等。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国际汽车品牌在亚洲地区的定价策略和市场策略上相对保守,很难满足亚洲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相比之下,欧洲地区的消费者对于高端奢华车型有较大的偏好,例如德国的奔驰、宝马和奥迪等。

北美地区则以跨国汽车公司为主导,各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相对均衡。

三、新能源汽车与环保观念在全球的环保压力不断增加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各个地区汽车市场的热门话题。

亚洲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发展较为突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并拥有较为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

欧洲地区在环保观念上具有较高的认识,对于低排放和零排放的汽车有较高的接受度,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北美地区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在环保意识方面有所提升,但电动汽车的普及程度较低。

四、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竞争亚洲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相对滞后,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中电动汽车是主要发展方向。

本文以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差异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正文: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低碳经济和环境友好型交通工具的代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愈发严峻,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和趋势。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太阳能等多种类型的汽车,而电动汽车是其中最为普及的一类新能源车。

电动汽车采用电池作为能量储存装置,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轮运动,相比于传统燃油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目前,全球主要的电动汽车技术有三种: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和非插电混合动力。

其中,纯电动汽车不需要加油和前往加油站,而混合动力汽车则同时拥有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可随时通过电池储能系统供电,减少能耗和排放,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密度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电池技术,而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是实现电动汽车长续航里程和更高性能的关键所在。

例如,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普通镍镉电池的2倍以上,同时容量相同,总重量也更轻。

因此,当前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在探索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2. 充电设备的升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完善的充电设施,便捷的充电模式也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已经超过95万个,覆盖了全球主要城市中心区域。

未来,充电设备的升级和智能化将是一条主要发展方向。

中美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中美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中美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EV)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方式,正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和科技强国,中美日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日三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各自的特点,以期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们将概述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包括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环境保护需求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别介绍中美日三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产业链构成、技术创新等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对中美日三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这包括电池技术的进步、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等方面。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各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特点分析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中美日三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各自优势与不足。

例如,中国在电池制造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美国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表现出色。

日本则在汽车制造和品质控制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

本文将对中美日三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们认为,未来的电动汽车产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和政策协同等方面的发展。

各国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二、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成为推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日益明显。

在发展趋势方面,中国电动汽车正朝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当前的一个热门领域,不仅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和环保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技术创新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当前,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市场蓬勃发展。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30万辆,占全国汽车市场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

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也相当可观,与传统汽车市场相比,其市场规模虽然稍小但增速较高。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20万辆,同比增长85%,市场规模达到包括充电桩及相关配套设施的800亿美元。

市场规模较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二、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为特斯拉。

作为先驱,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独占鳌头。

2018年,特斯拉汽车销量达到24.5万辆,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比亚迪、北汽新能源、长安新能源等汽车厂商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竞争格局的调整正在不断发生,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在不断加剧。

大众、宝马、起亚等传统汽车巨头纷纷加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制造商中,特斯拉、BYD和沃尔沃等中外企业都有入围。

特别是范畴内汽车企业的投入,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赢得优势的重要方式。

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必须依托强有力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实力。

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发展的关键在于电池技术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中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铁锂电池和钴酸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上有较大优势,但能量密度低;三元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较高,但成本相对较高;钴酸锂电池在容量和电压上达到了目前电池技术的最高级别,但由于材料成本较高,对环境污染严重,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场策略与产品研发对比研究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场策略与产品研发对比研究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场策略与产品研发对比研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各大汽车品牌都在积极投入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场策略和产品研发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市场策略对比研究1、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企业以市场细分为主要策略之一,不同细分市场有不同的运营模式。

以乘用车领域为例,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策略进行市场推广:(1)价格优惠。

通过价格的优惠,吸引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例如,比亚迪e6、江淮iEV6S等车型,价格低于同级别的传统燃油汽车,且有多种购车优惠政策。

(2)城市合作。

与城市政府合作,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

例如,长沙市与比亚迪合作的“e租宝”项目,供消费者租用比亚迪e6新能源汽车,还有比亚迪e6T的“e城行”计划。

(3)渠道建设。

扩大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渠道,增加消费者购车便利性。

例如,比亚迪e6的“e星联盟”项目,与各大商场、酒店、公共停车场等合作,建立充电站和电池更换站。

2、国外新能源汽车品牌国外新能源汽车品牌以品牌形象营销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市场策略。

(1)品牌形象营销。

通过品牌形象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购车欲望。

例如,特斯拉倡导“科技进步、能源创新、环境保护”的品牌理念,延续其在高科技领域的品牌形象。

(2)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国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关键竞争力之一。

例如,特斯拉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互联等领域的创新,不断推动着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二、产品研发对比研究1、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产品研发方面,以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为主要目标。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主要专注于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例如,比亚迪采用“三电一控”(电机、电控、电池、车身控制)的技术路线,不断优化整车性能,打造出多款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基础设施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基础设施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基础设施的国内外比较分析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重视。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和比较分析,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包括财政补贴、免征购置税等,吸引了更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也在加快推进,建设了一大批充电桩和充电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充电网络。

同时,各地相关部门还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快。

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建设了大量充电桩和充电站,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充电网络。

此外,一些国家还推出了一些鼓励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的,如减少购置税、免费停车等,吸引更多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上,国内外存在一些差异。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相关部门主导的方式来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相关部门出资建设充电桩和充电站,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奖励。

而在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多是由企业和社会力量主导的,相关部门则提供支持和引导,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另外,在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上,国内外也存在一些差异。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充电网络的规划和布局上更加科学和合理,充电桩和充电站之间的距离较短,充电效率较高。

而在我国,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各自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的减少,新能源技术的需求正不断升高。

本文将对新能源技术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

一、全球市场需求的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需求逐渐加大。

传统能源资源的枯竭和能源安全问题也推动着全球对新能源技术的需求。

各国都希望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提升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二、国内市场需求分析1. 政策支持推动需求增长随着中国政府实施的“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技术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对新能源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提供了诸如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扶持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技术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和推广。

2.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传统能源的消耗导致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因此,国内市场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十分迫切,尤其是在电力、交通和建筑领域。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能够满足这些领域的能源需求,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向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3.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增长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应对交通污染和油价波动等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正不断增长,成为新能源技术在国内市场的重要需求驱动因素。

三、国际市场需求分析1. 能源需求转型的国际共识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都在加快能源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国际市场对新能源技术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计划,这将促进新能源技术在国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2. 新能源技术的国际竞争新能源技术的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各国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希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在国际市场中,新能源技术的质量、性能和成本竞争力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3.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需求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源禀赋和环境问题等原因,对新能源技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对外开放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的影响分析

对外开放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的影响分析

电动化与智能化Electrification and Intelligence对外开放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的影响分析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吴松泉 周玮 王佳一、对外开放及外资企业战略动向分析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也表示,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放开汽车零部件、摩托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外商投资限制,仅暂时保留了传统燃油汽车领域合资股比、合资企业数量限制。

2018年我国已经大幅降低了汽车产品进口关税,汽车整车普遍降到了15%,关键零部件由原来的10%左右降到了6%。

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的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给予外资企业及产品、进口产品在准入前和准入后与国内企业相同的政策待遇(国民待遇)。

二是推进贸易自由化,按照适度保护的原则逐步优化汽车产品进口关税(包括最惠国税率和协定税率),不断放宽市场准入。

三是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含义更广,内容更宽,也涉及产业发展的诸多方面。

影响外资在华战略的核心推动力是商业利益。

目前中国外商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且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大,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潜力依然很大。

为满足中国日益严格的油耗、新能源汽车积分等法规要求,外资在华销售传统燃油汽车的同时,也将加快投放新能源汽车。

主要外资汽车企业在新能源乘用车研发和技术储备上有明显优势,为满足中国油耗、积分等政策法规要求,同时也为了自身商业利益最大化,预计其新能源汽车战略将更加积极主动。

一是由燃油车向电动化转变,加快在华投资建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4期【摘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001年,经历了研发期、示范推广期和大补帖时代,进入后补贴时代。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产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仍不足。

相比美国、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我国的政策力度大但结构不合理,重视产销而对研发和使用配套方面支持不足。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敏感性,政府应当提高政策的科学性、衔接性和可预测性。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退坡;产业竞争力一、前言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依赖问题是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根本原因,也是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的优势所在。

2017年的G20峰会上法国、德国、印度、荷兰和挪威都提出了燃油车退出市场时间表,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众多国家也将燃油车退出市场计划的研究提上了日程。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将成为本世纪的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各国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

我国于2001年将新能源汽车列入863计划,至今已有17年。

本文重点研究这17年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展路径,即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及产生的问题,依据当前的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对美国和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的对比,对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走向提出建议。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及现状分析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总体来看可以分以下四个阶段:2001~2008年的研发期:2001年我国政府把新能源汽车列入“十五”规划期间“863”重大科技课题,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正式落地启动。

这期间的主要特征是新能源领域层出不穷的科技成果,包括电池技术、动力系统、太阳能技术、整车技术等各方面。

2009~2012年的示范区推广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校企合作研发的500多辆新能源汽车的成功运用大大鼓舞了政府和产业界的热情。

2009年,我国政府启动了“十城千辆”项目,至2010年底这批示范城市扩大到25个城市。

由于彼时纯电动汽车在性能和成本上无法与燃油车抗衡,“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2012年底的验收中,仅有3个城市完成了计划的30%以上。

除此之外,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部分地方政府不愿意花钱去补贴非本地车企,大大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难度。

2013~2016年的大补贴时代:2012年之后,贯穿新能源汽车产业全产业链的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部分企业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在技术和成本上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型,如比亚迪的秦、唐、宋系列混动车、E6纯电动汽车及北汽新能源汽车等。

在市场推广方面,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了巨额财政补贴资金。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也享受一定的优惠。

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都出台了车辆摇号购买或限行政策以缓解交通压力,新能源汽车却不在此列,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巨额财政补贴造就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时也埋下一些隐患。

2016年的骗补事件使补贴政策的弊端浮出水面,93家补贴车企中有72家存在骗补现象,涉及金额逾92亿人民币。

骗补事件在产业界和学界都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一场对补贴政策合理性的探讨,也间接推动了补贴政策的提前退坡。

2017年至今:后补贴时代。

在经历了大补帖时代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繁荣背后是大量财政资金的支持。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日程对外公布,新政策计划逐年削减财政补贴,至2020年全部取消。

2017年新出炉的政策规定,中央财政补贴政策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了20%,提高了补贴车型的门槛,并对外公布了相应的双积分办法。

按照双积分办法规定,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

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

该办法给车企留出一年的调整期,符合我国现在汽车产业的现状,但双积分制度明确指明了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燃油车的方向。

三、美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美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

纯电动汽车起步较早,1995年推出第一款车型,2012年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特斯拉、通用、福特相继推出了市场表现都良好的车型。

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一直低于混合动力汽车,近五年来二者差距逐年缩小。

混合动力汽车起步较晚,较纯电动汽车更受消费者青睐,2017年第一季度的销量达到19318台,是中国的近两倍。

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中的前沿技术,目前尚未在市场上大范围推广,但由于其优良的续航能力和无污染等特性,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在这方面已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且已经推出七款车型。

美国的产业政策主要体现在能源环保法案、税收优惠及研发经费的支持方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届政府相继提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计划:克林顿政府提出“PNGV”计划,与通用、福特及戴姆勒三大汽车公司合作开发混合动力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布什政府提出了“freedom CAR计划”,专注于燃料电池领域;奥巴马政府则推出了一次列优惠政策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从1975年至今,美国联邦政府相继出台并修订了十余部节能与环保法案,对汽车排放进行限定,不断提高排放标准,并制定了相应税收优惠。

企业方面,2007年出台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规定对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企业和可替代燃料生产企业进行税收减免政策;《美国国家能源政策法案》规定对使用可替代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相应的减税免税政策;消费者方面,购买符合条件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个人和家庭可享受2500美元到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

据统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三年时间内,美国政府共投入上百亿美元资助汽车企业进行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究,资金主要流向汽车巨头企业和大学研究院所等。

除此之外,联邦政府还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部分地方政府如加州也提出了充电桩建设的相应布局和鼓励政策。

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一是由于能源紧缺现状迫使其不得不寻求更加节能的汽车技术,二是日本的汽车工业比较发达,具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通过强制要求车企达到燃料效率指标来倒逼节能技术的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在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优化以及混合动力技术上,日本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日本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财税及金融支持等手段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979年,日本政府颁布《节能法》,对汽车能耗标准进行了限定,该法将节能表现优秀的产品定位“领跑者”,对达不到节能标准的产品实行一定的处罚措施,并根据技术水平对该标准进行了数次修改。

政府对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节能设备的引进给与财政补贴和融资帮扶。

日本政府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支持节能技术的研发活动。

据统计,日本企业的节能投资有超过50%来自政府指定银行,利率低于市场利率30%左右,由政府提供贴息和贷款担保。

通过这种方式,日本政府有效地促进了汽车产业的节能技术。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建议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处于逐年调整完善中。

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依然存在很大挑战。

一方面,国内出产新能源汽车大多内销,出口较少,汽车节能技术相比美日存在一定差距,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政策依赖严重,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2017年九年间,中央和地方政府累计投入1600亿补贴资金,按照当前每年20%的退坡方案计算,“十三五”期间政府将面临2550亿的补贴支出。

2020年财政补贴退坡后的政策导向不明,如不及时出台稳定可预期的替代政策,产业发展将面临断崖式下滑的危险。

基于以上现状,本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出以下三条政策建议:(一)对国内外现行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对现行政策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为后续政策提供参考。

近十年来,国家出台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涉及补贴、财税、金融及学术科研支持等各方面的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但各项政策效果不一。

一方面,一系列的补贴和税费优惠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和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促进了该行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巨大的财政投入并没有拉近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显著提升。

因此,对政策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有利于提升其实施效率,降低财政投入的同时提高政策的资本撬动和方向引导作用,提高后续衔接政策的科学性和性价比。

(二)提前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政策。

消费者和企业都对政策的变动高度敏感,政策的出台、变动或终止会在市场上迅速得到反应,因此政府应当在现行政策到期前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后续政策的研究与探讨,将论证过程公开,倾听各界声音,提高政策的合理性和可预见性。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企业依据政策做决策,而不是政策服务于市场,这种本末倒置的策略致使某些政策脱离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而面临实施困难。

(三)供给侧与消费端均衡施力,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竞争力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第四,除显示竞争力指标位居世界第一外,其他五项指标均排在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之后。

对比中美、中日产业政策可以看出,虽然各国均出台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政策,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我国侧重整车补贴,美国主要是财税减免和科研支持,日本则主要通过节能法倒逼和财政支持鼓励车企巨头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只注重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而对科研攻关和配套建设重视不够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因此,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应当弥补弱项: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的车企联合学术界进行科研攻关,加快学术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对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普及和应用提高重视,投入资金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行充电设施、维修站点的建设,创新利益分配模式,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

【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4[2]宋海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01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比分析■刘芳芳(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00)作者简介:刘芳芳(1992-),女,山东德州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交通产业制度。

经贸1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