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浇注混凝土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处理(新版)

合集下载

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主要技术处理措施

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主要技术处理措施

钻 进 作 业 而 中 途 长 时 间 停 钻 导 致 没 有 持 管 。 ( 1 ) 原 因分 析 : 导管 内外 混凝 土 已初 凝使 笼卡 住 导 管 , 在 混凝 土 初 凝 前 无 法提 起 , 造 续 在 孔 外 水 位 或 者 地 下 水 位 线 上 2. 0 m, 导 管 和 混 凝 土 摩 阻 力 过大 或 提 管 过 猛 将 导 成 混 凝 土 灌 注 中 断 。 导 管 接 口渗 漏 致 使 泥 在 混 凝土 内形 成 夹 层 , 造 成 降 低 了 水 头 对 孔 壁 的 压 力 由 于 泥 浆 稠 度 管 拉断 , 导 管买 入 水 下混 凝 土 过 深 。 ( 2 ) 预 防 浆 进 入 导 管 内 , 措施 : 在水 下混凝: t中 加 入 缓 凝 剂 防 止 混 控 制 导 管 在 混 凝 土 中 的 埋 底 部的 黏土 层厚 度不 足 , 出现漏 水 。 操 作 凝 土 过 早 初 凝 ; 不当, 提 升 钻 头 或 吊 放 钢 筋 笼 时 碰 撞 孔 管 深 度 不要 超 过 6 I n , 若 无 法 拔 出且 混 凝 土 壁。 如 果减小 泥 浆 比重 , 就 会 减 小 孔 内 水 已初 凝 0 按 断桩处理( 即 重 新 钻 孔 重 新 灌 头 对 孔 壁 的 压 力 而 致 使 有 效 的 泥 浆 护 壁 注 水 下 混 凝 土 ) 。 若 埋 管 事 故 已经 发 生 可 用
工 程 技 术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
邢 维 亮 ( 吉林 省 交通规 划设计 院 吉 林长春 1 3 0 0 2 1
匪圆
下 灌 注 桩 灌 注 事 故 预 防及 主要 技 术 处 理 措 施
摘 要: 公路 桥 梁钻孔 灌注桩 基础桩 长从 十 余米发展 到超过 l 0 O 1 1 1 , 钻孔直径从 0 . 5 I l l 发展 到超过3 I I 1 以上 , 从 使 用人 力推 动钻 头开始逐 渐 在 全 国 发 展 到正 反 循 环 回 转 、 冲( 击) 抓钻. 旋 挖 钻 等各 种 工 艺 设 备 , 但是 笔 者 在 历年 的桥 梁 钻 孔桩 施 工 中还 是 经 历 了各 种 质 量 事 故 的 处 理 。 无论 钻 孔 的 条 件 和 环 境 如 何 , 也 不 论 采 用何 种 工 艺 设 备 , 一 些 程 度 不 同 的 质 量 事 故 还 总是 各 地 施 工 现 场 总 是 要 发 生 , 现 笔 者 依 据 自己 的 个 人 经 验 进 项 简要 的介 绍 , 以 供 同行 借 鉴 与参 考 关键 词 : 钻孔灌 注桩 质量 事故 预防处理 中图 分类 号 : L 4 4 5 . 5 5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l 6 7 2 —3 7 9 1 ( 2 0 1 3 ) l 0 ( c ) - 0 0 5 5 - 0 2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

xx经理部xx主题词: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质量除混凝土本身质量外,是否断桩是鉴定其质量的关键。

预防断桩是水下灌注混凝土极其重要的问题。

一、断桩的原因1、因首批混凝土多次浇灌不成功而断桩首批混凝土浇灌质量,是整个水下灌注混凝土桩的第一关键,如果因首批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坍落度大,流动性小,而未获成功,再灌时由于上层混凝土受孔内泥浆水的影响,使其呈砂、石子和夹泥层松散现象,就形成了断桩。

2、塌方引起卡管而造成断桩由于地质情况不了解,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从导管中下落时产生较大冲击,如土层质量不好,护壁质量较差,会使孔壁坍塌。

坍塌的土方使导管的埋深增加,若提起不及时,将卡住导管,并长时间提不起导管,轻者造成断桩,重者导管被埋入孔内。

3、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引起卡管而断桩灌注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地上混凝土的配合比有一定的区别。

当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流动性过小时,进入导管内的混凝土不能及时挤出导管,一旦时间过长,混凝土在导管内初凝,提不出导管,原灌注混凝土面上积上一层较厚的沉淀物,即造成断桩。

4、起吊设备失灵造成断桩导管升降是灌注混凝土桩成功的重要因素,若起吊设备在灌注混凝土中出现故障,轻者延误混凝土的灌注时间,重者造成断桩。

5、导管内进水造成断桩灌注混凝土桩的导管是由xx1.0m左右、厚为3.0mm的钢板卷成的直径为200∽350mm的导管组成的。

导管之间的连接时,一般用5mm左右的橡皮止水,使每节导管形成一个整体。

安装导管的要求是必须不漏水。

特别是在灌注桩的底部时,水压力较大,若法兰盘不平,止水橡皮安装失误或老化,会造成导管内进水。

钻孔里的泥浆一旦进入导管,大部分水泥随泥浆飘浮,使混凝土转变成砂、石子和沉淀物的混合体,且密度相当大,混凝土无法再继续浇注,时间一久有可能断桩。

6、其它原因灌注过程中因突降大雨,造成道路泥泞,进料困难,灌注工作受阻,进间过长,即有可能发生断桩。

另外,导管埋深过大,起吊系统失灵和导管提漏,处理不及时也会造成断桩。

水下浇筑混凝土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处理

水下浇筑混凝土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处理
可 能 带 动 导 管拔 出混凝 土 面 。混凝 土 的质量 是 堵 塞 导管 的 主要 原
近建筑物、 地下管道及设施的影响及较客观地评价其稳定程度, 2 2 锚 杆 的长期监 测 .
需对这 些保护对象 的变形及受力情况进 行量测 , 所取得的数据 把 锚杆设置后 , 连续观测超过 2 4h就可称 为锚杆 的长期 观测 , 与预测值或计算值进行 比较 , 能较 可靠 地反映工程施 工所造成 的 根据《 土层锚杆设计 与施工规范》 要求 , 对永久性 锚杆及重要工程 影响 , 能较准确地以量的形式 反映施工过程 的影响程度 , 可以不断 的临时性锚 杆 , 应对锚 杆预应 力变化 进行长 期观测 , 观测 的数量 减弱甚至消除各种不稳定 因素 , 逐步加强有利于稳定的各种 因素。
水 下浇筑 混 凝 土 灌 注桩 灌 注事 故 预 防及 处 理
吴 剑
摘 要 : 绍 了水 下 浇 筑 混凝 土 灌 注桩 的施 工过 程及 施 工 注 意事 项 , 对 施 工过 程 中经 常 出现 的工 程事 故 进 行 了原 因分 介 针 析 , 提 出 了相 应 的预 防 处理 措 施 , 并 以保 证 灌 注 桩 施 工 的质 量 , 而保 证 工 程 顺 利 进 行 。 从 关键 词 : 注 桩 , 灌 混凝 土 , 管 , 筋 笼 导 钢 中 图分 类 号 : U4 3 1 T 7 . 文献标识码 : A
不应 少 于锚 杆 总数 的 5 ~ 1 % , 测 时 间 不 宜 少 于 1 % 0 监 2个 月 , 监
2. 监 测 点 布 置 1
测的 目的是掌握锚 杆预应力或位 移变化 规律 , 为锚杆 的短期试验
监测点 的布 置应 满足 监测 要求 , 置 在 围护结 构里 的 测斜 提供 重要补充资料 , 设 确认锚杆长期工作性能 , 必要 时可根据观测结 管, 主要测打桩或基坑 开挖 引起 的土体位 移及 围护结构的水平位 果 , 采取二次张拉锚杆或增设锚杆等措施 , 以确保锚 固的可靠性。 移, 按对基坑工程控制变形 的要求 , 一般情况下 , 基坑每边设 1 ~ 点 参考文献 : 3点 , 测斜 管深度与结 构人 土深 度一 样 , 围护桩 ( ) 的水 平位 [ ] 良奎 , 景 伦 . 土 锚 固 [ ] 北 京 : 国 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 墙 顶 1程 范 岩 M . 中

水下混凝土灌注断桩事故预防及处理

水下混凝土灌注断桩事故预防及处理

水下混凝土灌注断桩事故预防及处理?
其原因有:
(1)灌注时导管提升过高以致底面脱离砼面。

造成导管提升过高的原因有:测深不准确,产生错误的判断或少操作不当,提升过猛,将导管提升砼层或埋深太浅。

(2)出现堵管未能及时排除。

(3)在灌注过程中因故中断太久,表层砼失去流动性。

而继续灌注的砼顶破表层而继续上升将原有泥浆表层覆盖包裹,形成断桩。

预防措施:
(1)灌注时要对各个环节和岗位进行检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灌注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灌注作业连续与紧凑,有条不紊、反复细心的探测砼面,认真的绘制砼灌注曲线,正确的指导导管的提升;导管提升应匀速平稳,慢慢起升,控制灌注时间在适当的范围内。

(2)对断桩事故在查明原因后,如果灌注的砼量不够,应该将这些砼全部清除干净,再次下入导管重新灌注,若灌入量较多时,可用打小孔的方法进行处理。

(3)断桩位置较深时,断桩承受的弯矩不大,断桩层厚较小时,可在桩身钻2-3个小孔致断桩处,泵人高压水冲洗断桩部位,然后选择一个孔做压浆孔,其余的空作为出浆孔,配置200号以上的水泥压入断桩部位,待桩孔待桩孔返出水泥砂浆后,将其堵死,并继续将剩余的水泥压入孔内,然后封闭浆孔,待水泥砂浆强度达到70%以上后即可检查压浆效果。

(4)断桩位置较深而该处需要承受巨大弯矩时,可在桩上按所承受的弯矩计算,布置数个φ90-130mm钻孔,穿过断桩位置一定深度,插入钢轨或钢筋束,然后用高标号水泥形成锚固桩,若锚固桩不能解决问题,应考虑在原桩的基础的两侧进行施工补救。

(5)断桩位置较浅或地下水位置上,可将其挖出并清除断桩以上的砼,安装模版重新浇筑成桩。

桥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及质量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桥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及质量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以一定要 把好混 凝 土的质 量关 。二是 尽可 能提 高混 凝 土浇注 速度 , 速 连续浇 注 , 快 使砼 和 泥浆 一直保 持 流动状态 。三 是 可用 钢 筋 疏 通排 出导 管 内气 体 , 或 在 下部提 取导 管上下 振击 。四是 下导 管前 必须 做密 封试 验 , 注前 检 查 导 管 是 否漏 水 、 曲等缺 陷 , 灌 弯 发
注 混凝 土经 常遇 到 的 几 个 工 程 事 故 原 因预 防及 处
理 :
凝 土坍 落度控制 在 1  ̄2 c 用 料上 优先 采用 中粗 8 0m, 沙, 级配较 好 的卵 石 , 渣 硅 酸 盐水 泥 , 免 使 用普 矿 避 通硅 酸盐 水泥 。混 凝 土和 易 性 与水 泥 品 种 、 率有 砂
l 以上 。 m
盘砼 用量依 据桩 经 大 小 计算 确定 , 证 砼 埋 没 导 管 灌 注速度 , 保 并加 大混凝 土埋 深 , 管 内混凝 土超 出漏 使 水处 。五 是导 管使 用 后 立 即 冲 洗导 管 内壁 , 确保 管
壁 干净光 滑 。
事故 二 : 管堵 塞 。砼 灌 注 过 程 中会 出现 导 管 导 堵塞 , 就是通 常 所说 的 卡 管 。 主要 原 因 是 砼 拌 和 不
维普资讯
第 2 4卷 第 l O期 20 0 8年 5月
甘肃科 技
Ga s inc nd Te hno o n u Sce e a c l gy
f 24 N o 0 . .i M av .
20 8 0
桥 梁桩 基础 水 下混 凝 土 的 灌 注及 质 量事 故 的预 防与处 理
骆 世 斌
( 警交 通第 一 总 队 . 徽 合 肥 2 0 1 ) 武 安 3 0 1

水下混凝土灌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水下混凝土灌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水下混凝土灌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1、导管进水(1)主要原因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探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浆。

(2)预防和处理方法1)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不得已进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

然后重新下放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入。

2)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下新管;或有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

如系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

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深度,一般宜大于200cm。

由于潜水泵不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挂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

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土特制),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的浮力)。

导管内装灌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若如前述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筒内面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除,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至设计桩顶。

2、卡管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卡管。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维普资讯
灌 注桩 属 于 隐蔽 工 程 , 出 现 这 种 情 况 的 原 因 有 两 个 。 由 1 塞球 制 作 不合 理 . 于影 响灌 注桩施 工质 量 的因素 塞 球 直 径 与 导 管 直 径 差 很多 ,对其 施工 过程 每一 环节 剪 都必 须严 格要求 ,对 各种 影 响 别 太 小 , 球 前 由于 砂 浆 或细

鹣 弦 幢 量 故 喻 凝 凌 质 事 嘞颡
失, 以利 于工程 的顺利进 行 。 水 下 浇 筑 混 凝 土 是 从 孔
失 ,以致 影 响工期 并对 整个 工 土 下落 ; () 利 用 机 械 振 动 使 混 2 程质量产 生不 良影响 。 以 , 所 必 须高 度重视 并严 格控制 钻孔 灌 凝 土 下 落 ,这 种 方 法 要 求 操 注桩 的施工 质量 ,尽量 避 免发 作 技 术娴 熟 , 以保 证 混 凝 土 生 事 故 及 减 少 事 故 造 成 的 损 下 落 时 导 管 回落 到 正 常 埋 管
导 管 插入 深 度 , 定 每 个混 凝 相 互 挤 压 密实 而 堵 塞 漏斗 口 , 测 土 面 位 置 应 取 两 个 以 上 的 测 导致 剪 球后 混 凝 土 难 以下 落 。
点 。 测绳 受 拉 伸 、 度 等 因 素 温
经 常 校正 。

补 救 的 办法 同上 , 同时 必
地 质 因 素 、 孔工 艺 、 壁 、 钻 护 钢
因素 都必 须 有 详 细 的考 虑 , 如 石 料 渗 入 导 管 与球 壁 之 间 造 成堵 塞 。这 时 , 在不 浪 费 混 凝 ’
● 百 年大 计 口 王晓 明




应 筋 笼 的上 浮 、混 凝土 的 配制 和 土 的前 提 下 , 急处 理 办 法 有

水下灌注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水下灌注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水下灌注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刘杨1梁胜利2(1.潢川县公路管理局河南潢川465100;2.上蔡县农村公路管理所河南上蔡463800)【摘要】桩基以其承载力大,施工简单,造价低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广泛运用。

灌注水下混凝土则是成桩的关键性工序。

就钻孔桩施工时经常碰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事故预防;事故处理一、导管进水的主要原因a、首批混凝土量不足或导管悬空过大,致使首批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泥水从导管口进入。

b、灌注中提升导管过猛过高或测深错误,导致导管底口脱离混凝土顶面,底口涌入泥水。

c、导管脱落,泥水从上口涌入。

d、导管接头不严密,螺栓不紧或法兰变形;胶垫被高压气冲破焊缝开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出现以上事故要查明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灌注前应认真测量孔深和导管长度,准确计算料斗,导管容量及首批混凝土量并严格控制悬空。

导管悬空一般控制在0.2m~0.4m范围内并根据孔径大小、孔深、导管粗细、料斗大小、沉淀多少和孔底采用相应值。

首批混凝土下去后应立即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深,根据导管深度计算导管埋深。

如果导管没有埋住,导管已进水,应立即提出导管,将散落孔底的混凝土与水泥混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清出。

没有以上设备的可迅速提出钢筋笼,二次下钻清孔。

灌注中,导管要严格控制埋深在2m~6m范围内,注意不要拔脱导管,并准确测量混凝土面上升高度,随时与实灌混凝土量理论上升高度验证。

计算时应结合地质资料考虑必要的充盈量及扩孔缩径等因素。

导管是灌注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灌前要认真检查导管吊绳是否牢固,连接是否坚实可靠,法兰变形,垫子破损,螺丝已损伤的坚决换掉。

导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做一做承压和水密试验。

导管底口可以在环外缘焊一根ф8㎜~10㎜圆钢予以加强加固,防止底口外翻。

因导管脱落造成的自上口进水的方法:出现此类事故后可先行打捞起导管,用水泵将导管内泥水抽干,然后边注入清水清洗导管内壁边抽边洗至洗净抽干。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2 压水清渣:用高压水泵!句 ) 一个孔内压人
坍落度过小, 流动性差, 夹有大卵石, 拌棍凝 ! 不均匀, 或运输途中产生离析。) 导管接缝处 (3 漏水。 雨天运送混凝 长 (4 ) 未加盖, 使水泥浆被 冲走, 粗骨料பைடு நூலகம்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5)机械故 障, 混凝上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 长 (6 灌注时 。)
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 上。 采取铁盒 (3 ) 取样插人混凝 1 内取样判断。 几
5 . 3 处理
(1 接长 ) 护筒或在原护简外面或甩 面加设 护筒压人已灌注的混凝土内。 (2)抽水、除渣、 接灌普通混凝土。 用高压水将泥浆和松层冲 (3 ) 松, 再用吸泥机将混凝 卜 表面 卜 的泥浆沉济吸 除干净。 重新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_ (4 ) L。
S C I卜 L & NC
尸 / NO . 3尸 00 T异 日 1 0 0 Y } 0 日 A I 一 N e NO N卜 M O
工 业 技 术 一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王广俊
( 南京交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本文论述了 1 昆 水 讨 凝土灌汁桩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 以便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有效避免类似事故, 提高工程质量和 作业进度。 关键词: 混凝上灌注 稠度 初凝时间 文章编号 : 1672 一 1(2007)11(飞 0019 0 1 379 )) 中图分类号:T U74 文献标识码: 八
2 卡管
2 . 1 原因
( 1 初灌时 , ) 隔水栓卡管。) 由干混凝 卜 (2
4 . 2 预防 ( 1 严格控制埋管深度, ) 不超过 6 米。) (2 在导管上端装附着式振捣器, 每隔数分钟振捣 一次, 使导管周围混凝土不致过早初凝。) 首 (3 批混凝上掺入缓凝剂, 延缓初凝时间。 (3)加快

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主要技术处理措施

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主要技术处理措施

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主要技术处理措施作者:邢维亮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30期邢维亮(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吉林长春 130021)摘要: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从十余米发展到超过100 m,钻孔直径从0.5 m发展到超过3 m以上,从使用人力推动钻头开始逐渐在全国发展到正反循环回转、冲(击)抓钻、旋挖钻等各种工艺设备,但是笔者在历年的桥梁钻孔桩施工中还是经历了各种质量事故的处理,无论钻孔的条件和环境如何,也不论采用何种工艺设备,一些程度不同的质量事故还总是各地施工现场总是要发生,现笔者依据自己的个人经验进项简要的介绍,以供同行借鉴与参考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预防处理中图分类号:U445.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10(c)-0055-021 钻孔质量事故及处理1.1 坍孔各种钻孔方法都可能出现坍孔,孔口冒细密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进尺钻机负荷增大,坍孔时表现出孔内水位突降。

1.1.1 坍孔原因分析清孔后未及时浇注混凝土,放置时间过长。

如果孔内水龙头因为没有连续进行钻进作业而中途长时间停钻导致没有持续在孔外水位或者地下水位线上2.0 m,降低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由于泥浆稠度不够护壁效果差,周围封堵不密实且护筒底部的黏土层厚度不足,出现漏水。

操作不当,提升钻头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

如果减小泥浆比重,就会减小孔内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而致使有效的泥浆护壁不能形成,这样就会出现护筒埋置位置过浅而导致底部漏水,泥浆水头达不到要求高度,降低对孔壁的压力。

如果在松软沙层中的钻井作业时快时慢,就会出现泥浆护壁形成速度跟不上,进而井壁渗水;临时通行便道车辆通行,而产生振动,或钻孔附近有大型设备作业。

1.1.2 预防和处理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下:在陆地上埋置护筒时,应在底部夯填至少50 cm 厚的粘土,护筒周围要均匀回填,保证护筒稳固,防止地面水的渗入在钻孔附近不要设临时通行便道,禁止大型设备作业,在护筒周围也要夯填粘土并压实。

水下浇注砼灌注桩事故预防

水下浇注砼灌注桩事故预防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断桩会导致桩身承载力降低,甚 至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断 桩处理难度较大,会增加施工成 本和工期延误。
砼质量事故
总结词
砼质量事故是指水下浇注砼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砼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现象,主 要原因包括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不当或浇筑方法不正确等。
详细描述
砼质量事故会导致桩身强度降低,影响其承载力和耐久性。同时,处理砼质量事 故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下浇注砼灌注桩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工程安全和顺利 实施。
建议与展望
建议施工单位加强技术研发和 人才培养,提高水下浇注砼灌 注桩施工水平。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和工程实践的积累,水下浇 注砼灌注桩事故预防将更加完 善和有效。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加强 合作,共同推进水下浇注砼灌 注桩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混凝 土浇筑均匀、密实,加强 质量检测和验收,及时发 现和处理问题。
案例总结
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 检测,成功预防了桩基事 故的发生。
05
结论
总结
本文通过对水下浇注砼灌注桩事故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施 工工艺、地质条件、材料质量和人员操作等方面。
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改进施工工艺、加强地质勘察、严格 控制材料质量和提高人员素质等。
02
水下浇注砼灌注桩事故类型及原因
塌孔
总结词
塌孔是水下浇注砼灌注桩施工过程中 常见的事故之一,主要由于地质条件 不良、护壁不牢固或泥浆密度不足等 原因造成。
详细描述
塌孔会导致孔径缩小、孔深变浅,严 重时甚至会造成护筒倾斜或埋入泥中 。塌孔不仅会影响成孔质量,还会增 加施工难度和成本。

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主要技术处理措施

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主要技术处理措施

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主要技术处理措施摘要:水下灌注桩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工程中的一种优秀地基加固方式。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时有发生。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会给工程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

因此,预防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和采取有效技术处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主要技术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主要技术水下灌注桩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工程结构,在许多大型水利、交通、建筑等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

然而,在水下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灌注事故,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预防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处理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1.1灌注桩灌注事故的类型1)沉降事故。

沉降事故是指由于灌注桩灌注压力过大或施工方法不当,导致灌注桩周围土层发生沉降,从而影响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设施安全的事故。

沉降事故是水下灌注桩灌注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

2)倒塌事故。

倒塌事故是指由于灌注桩灌注压力不足、地基松散等原因,导致灌注桩折断或倾斜,无法承受上部结构荷载而倒塌的事故。

倒塌事故可能会造成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设施的损坏,甚至引发人员伤亡。

3)拔出事故。

拔出事故是指由于灌注桩灌注压力不足、土层松散等原因,导致灌注桩从地基中拔出,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下降或延误工期的事故。

拔出事故在施工过程中也较为常见[1]。

1.2灌注事故的预防措施1)合理选择施工工艺。

灌注桩施工工艺的选择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建筑结构等。

在选择施工工艺时,应尽量避免过分依赖灌注压力和施工速度,同时还应根据地质情况合理控制灌注压力,以保证灌注桩周围土层的稳定性。

2)施工前的准备。

在进行水下灌注桩的灌注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首先,应该对地下环境、地基状态和地质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事故预防与处理对策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事故预防与处理对策

1导管发生堵塞的预防及处理在实际的灌注施工过程中,会因其灌注时间较长而致使上面部分混凝土已经在逐渐凝固而形成硬壳,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泥浆内残渣还会发生越來越多的沉淀而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多的沉淀物,进而致使灌注作业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堵管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在具体的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将其速度提升,且在起始时尽可能积累更多的混凝土,使之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以应对泥浆阻力。

同时,迅速且连续性地灌注可以使混凝土与泥浆得以保持良好的流动状态,从而可以有效地预防堵塞。

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匀速灌注,中途一旦出现大量混凝上灌注,就极易因管内空气无法及时排出而引发堵塞问题,而且如果管内空气自导管底部排出则极易使导管一同被拔出。

2导管出现漏水的预防及处理在使用导管前,应当对其进行密封试验,以便及时发现导管在灌注前是否存在弯曲和漏水等问题,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更换处理。

如果在具体灌注时出现漏水问题应适当提升灌注速度,且增加混凝土埋深,以确保管内混凝土超过漏水的部位。

3导管被拔出混凝土面的预防及处理一般来讲,造成导管提漏主要有三个原因:(1)导管发生堵塞,通常可以采取上下提振的方式来使混凝土有效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导管埋得足够深就可以降低提漏的可能;(2)泥浆太稠,在对导管埋深进行测量时,如果混凝土灌注高度没能准确地判断,而致使在卸管出现多提的问题,就极易导致导管提离混凝土面;(3)在具体潲注时如无法正确测定已灌混凝上表面标高,致使导管埋深不足时,也极易出现拔脱提漏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在对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进行测量时,应当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使用测深锤并做好核对工作,以免发生错误。

若不小心将导管拔出,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如孔内混凝土面高度不足,应当停止灌注并重新成孔;如果孔内混凝土高度过高,则应当采取二次导管插入法,在其底部加装底盖阀且需插人混凝土面至少1m;当导管的料斗装满混凝土时,则耑把导管提起0.5m并将其底盖阀脱出。

浅谈水下灌注桩常见事故及处理

浅谈水下灌注桩常见事故及处理

浅谈水下灌注桩常见事故及处理摘要:本文论述了水下混凝士灌注:桩施工巾常见的事故及预防和处理方法,以便施工单位在施上中有效避免类似事故,提高工程质量和作业进度。

关键词:混凝土灌注稠度初凝时间1导管进水1.1原因(1)首批混凝上:储量不足,安置导管或混凝土储量已够,在提升导管准备开启检阀时,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人。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1.2预防(1)要准备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

(2)认真检查导管接头橡皮垫或焊缝。

1.3处理第一种原因,应立即提出导管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吸泥机或抓斗清除,然后备足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

若第二、三种原因,应拔换导管,并将进人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方法吸出抽干水,重新下管继续灌注混凝土。

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的深度大于50厘米,并加大续灌的混凝上水泥含量,提高稠度。

混凝土面在水面下面很深且未初凝,可在导管底部设防水塞,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上面再加重量,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满混凝土,稍提导管,利用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后续灌。

若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可加设内径较小的钢护筒,用重锤击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

然后将护筒内的泥浆抽出,并将原混凝土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简内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桩顶。

2卡管2.1原因(1)初灌时,隔水栓卡管。

(2)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混凝土不均匀,或运输途中产生离析。

(3)导管接缝处漏水。

(4)雨天运送混凝土未加盖,使水泥浆被冲走,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5)机械故障,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问过长。

(6)灌注时间过长,增大了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

2.2预防(1)灌注前仔细检查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

水下混凝土浇筑常见事故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水下混凝土浇筑常见事故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水下混凝土浇筑常见事故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一、概述浇筑水下混凝土如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一般采用水下直导管法施工,它是施工中极为关键的一道工序。

对于诱发灌注事故的因素,在施工初期就应彻底的清除。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见的事故有管塞卡堵、堵管、接头渗漏、导管提空、埋管、钢筋笼上浮、断桩、桩头空心等。

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二、常见的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1、导管塞卡堵(1)原因分析。

个别管节受损变形大、管节间橡皮垫圈凸出于内壁或管内残留混凝土渣未清除干净;导管塞的形状或制作材料不当。

圆柱形、木制、钢材等硬质材料制作的导管容易卡堵;开始浇筑时未先浇筑砂浆或砂浆中含有碎石也有可能造成卡堵事故。

(2)预防措施。

下管前对各节导管认真检查,有条件的做落球试验;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如橡胶空心球塞等做导管塞。

开始浇筑时先灌注适量的砂浆。

(3)处理方法。

如果刚开始浇筑即发生导管阻塞,可判断为球塞卡堵,应及时提升导管,上下来回缓慢升降,如仍不下料应立即拆除导管,然后重新下管浇筑。

2、埋管(1)原因分析。

浇筑时间长,先期浇筑的混凝土流动性变差,影响后期浇筑混凝土的流动和扩散;混凝土拌和物落度较小,和易性差,在导管内结成块;导致堵塞;混凝土拌和物在拌制过程中有超径石子,或混凝土拌和站、运输车内的大结块;在下料过程中因进料口把关不严,进入导管形成堵塞;混凝土初浇时,导管下口距孔底太近,空内泥浆郁积厚,导管塞排不出导管形成堵塞。

(2)预防措施。

先期浇筑的混凝土适宜加缓凝剂,延缓初凝时间;导管底口距离孔底的高度要适当,一般在0.4m,不能超出0.5m;过低则混凝土排出不畅通;过高不容易满足地一次下料导管埋深要求,甚至造成初灌未封底;浇筑时料斗要严格把管,防止超径石子,团块进入导管;清孔时保证泥浆性能良好;防止清孔后孔底余郁积厚度大,同时也能防止浇筑混凝土面泥浆压力大,增加混凝土下料阻力,影响混凝土扩散;组织好各个环节,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水下浇注混凝土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处理(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水下浇注混凝土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处
理(新版)
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

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在灌注中发生质量事故,小到塌孔、缩颈,大到断桩报废,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以致影响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发生事故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是灌注桩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下浇注混凝土是用混凝土从孔底开始灌注,将孔内泥浆置换出来,成为混凝土桩;浇注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孔内混凝土面上升
的高度及导管插入深度,测定每个混凝土面位置应取两个以上的测点,测绳受拉伸、湿度等因素影响,所标长度变化较大,须经常校正。

浇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否则先浇灌进去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浇灌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

施工中,混凝土浇注速度应尽可能地快一些,终止浇注混凝土前,须确定混凝土面真实高度,以见混凝土中粗骨料为准。

对于诱发灌注事故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水下浇注混凝土经常遇到的几个工程事故原因预防及处理:
(1)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

造成这种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时,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

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
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

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依据桩径、隔水阀种类、大小而定,最高不超过0.5m。

(2)导管堵塞: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

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匀速向导管料斗内灌注,如突然灌注大量的混凝土导管内空气不能马上排出,可能导致堵管,若管内空气从导管底端排出,可能带动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混凝土的质量是堵塞导管的主要原因,必须把好质量,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离析使石子聚集在一起流动性差,导致堵管。

导管使用后应及时冲洗,保证导管内壁干净光滑。

如发生堵管在导管上部可用钢筋疏通,在下部提取导管上下振击,
(3)导管漏水:导管使用前须做密封试验,灌注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在灌注过程中发现漏
水应加快灌注速度,并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内混凝土超出漏水处。

(4)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

b.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

特别是灌注后期,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如误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必须及时处理。

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小时,终止浇注,重新成孔;
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可以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其一是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混凝土面1.0m左右,导管料斗内注满混凝土时,将导管提起约0.5m,底盖阀脱掉,即可继续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

由于要克服泥浆对导管的浮力,混凝土面较深时,不宜采用;
此方法使用时,必须由有经验的工程师现场指导,导管长度、吊预制混凝土球阀铁丝长度、铁丝抗拉强度、混凝土面实际位置等数据,必须在事先正确确定。

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

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应根据搅拌混凝土的质量、供应速度、浇注速度、孔内护壁泥浆状态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以2~6m为宜。

如果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供应混凝土间隔时间较长,且混凝土和易性稍差,极易发生埋管事故。

如果预料到不能及时供应混凝土(超过1h),混凝土运输距离远,交通堵塞等因素时,除混凝土中加缓凝剂外,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
深度不宜太小,据已往经验,以5~6m为宜,每隔15min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以2.0m左右为宜,以免使混凝土产生初凝假象。

浇注混凝土中断超过2h,应判为断桩。

卡管现象是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混合料时稀时干。

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

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的重要措施。

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拔不起来或被拔断,如果桩径较大,可以采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处理,否则只能补桩、接桩。

接桩一般用人工孔的办法处理,清除桩顶残渣,接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6)钢筋笼上浮: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

(7)混凝土拌制不符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5~0.6,砂率应在40%~50%,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0cm,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用料上优
先采用中粗沙,级配较好的卵石,矿渣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和易性与水泥品种、砂率有极大的关系,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拌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影响水下浇注混凝土质量。

在灌注中出现的种种事故有很多都和混凝土质量有关,所以一定要把好混凝土的质量关。

(8)桩顶空心:产生桩顶空心的因素有: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混凝土坍落度小,桩顶空心呈不规则漏斗形,其深度、位置与导管拔出时的位置、桩顶混凝土状态有关。

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止桩顶空心灌注结束前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深度不超过6.0m;灌注结束后,导管拔出混凝土之前,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不超过50cm,或者用机械、人工振捣桩顶混凝土,时间不超过20s.尽可能缩短灌注时间,避免使桩顶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降低桩顶混凝土的流动性。

(9)桩身有夹渣、夹泥、蜂窝:浇注过程中,须不断测定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并根据混凝土供应情况来确定拆卸导管的时间、长度,以免发生桩身夹渣、夹泥、蜂窝事故。

泥浆过稠,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增加了浇注砼的阻力,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灌注砼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的原因。

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是防治夹渣、夹泥、蜂窝的关键。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