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法律推理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律推理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律推理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
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特点(一)法律推理的规则法律推理就是指法律人在从一定的前提推导出法律决定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推论规则。
(二)法律推理的特点1.法律推理是以法律以及法学中的理或理由为依据的。
2.法律推理受现行法律的约束。
法律的正式渊源或非正式渊源都可以成为法律推理中的“理由”。
3.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法律推理的核心主要是为行为规范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
法律推理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规则的正确含义及其有效性是否正当的问题,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有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问题。
二、法律推理的种类(一)演绎司法中的三段论是直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由三个直言成的演绎论证,其中包含且仅包含三个词项,每个词项在其构成命题中出现两次。
1.大项、小项和中项。
(1)任何论证都是由命题构成的,所谓命题是人们通常使用陈述句所断定的东西。
(2)谓项也称谓词,简单判断中表示事物的性质或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概念。
如命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中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是谓项,而按劳分配是主项,也叫主词。
【示例】2.三段规则和三段论谬误。
规则1 避免四项一个有效的标准式直言三段论必须仅仅包含三个项,在整个论证中,每一个项都须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
否则将会导致四项谬误。
【示例:四项谬误】规则2 中项至少在一个前提中周延如果命题述及一个词项所指称的全部对象,则该项在命题中就是周延的。
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推出结论所需的词项关联就不能建立。
这种情形叫中项不周延谬误。
【示例:中项不周延】规则3 在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述及一个类的全部对象,比述及其中的某些对象要断定更多。
所以,如果三段论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周延,也就是结论断定了比前提更多的东西。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律推理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律推理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
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特点(一)法律推理的规则法律推理就是指法律人在从一定的前提推导出法律决定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推论规则。
(二)法律推理的特点1.法律推理是以法律以及法学中的理或理由为依据的。
2.法律推理受现行法律的约束。
法律的正式渊源或非正式渊源都可以成为法律推理中的“理由”。
3.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法律推理的核心主要是为行为规范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
法律推理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规则的正确含义及其有效性是否正当的问题,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有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问题。
二、法律推理的种类(一)演绎司法中的三段论是直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由三个直言成的演绎论证,其中包含且仅包含三个词项,每个词项在其构成命题中出现两次。
1.大项、小项和中项。
(1)任何论证都是由命题构成的,所谓命题是人们通常使用陈述句所断定的东西。
(2)谓项也称谓词,简单判断中表示事物的性质或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概念。
如命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中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是谓项,而按劳分配是主项,也叫主词。
【示例】2.三段规则和三段论谬误。
规则1 避免四项一个有效的标准式直言三段论必须仅仅包含三个项,在整个论证中,每一个项都须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
否则将会导致四项谬误。
【示例:四项谬误】规则2 中项至少在一个前提中周延如果命题述及一个词项所指称的全部对象,则该项在命题中就是周延的。
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推出结论所需的词项关联就不能建立。
这种情形叫中项不周延谬误。
【示例:中项不周延】规则3 在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述及一个类的全部对象,比述及其中的某些对象要断定更多。
所以,如果三段论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周延,也就是结论断定了比前提更多的东西。
理论法重点知识之法律推理
理论法重点知识之法律推理法律推理是法考中一个常考的点。
所谓法律推理,就是指法律人在从一定的前提推导出法律决定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推论规则。
法律推理的推论规则总共有六种,分别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反向推理、当然推理、设证推理。
(一)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的推论,属于一种必然性推理。
其推理的经典形式就是三段论。
比如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从大前提与小前提出发就可以得出苏格拉底会死的结论。
此种推理的特点就是,只要大前提与小前提正确,那么结论一定正确,所以演绎推理也被称为必然推理。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断案所采取的推论形式就是演绎推理。
具体断案中就是根据法律规则(大前提)与案件事实(小前提)然后得出一个判决结论。
演绎推理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涵摄。
就是指将外延较窄的概念划归于外延较宽的概念之下。
比如“食物”是一个内涵较宽的概念而“面条”是一个内涵较窄的概念,食物涵摄面条。
在法律推理中,法律规范涵摄特定事实,也是演绎推理在法律运用中的形式。
例题:周某半夜驾车出游时发生交通事故致行人鲁某重伤残疾,检察院以交通肇事罪起诉周某。
法院开庭,公诉人和辩护人就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质证,就法的适用展开辩论。
法庭经过庭审查实,交通事故致鲁某重伤残疾并非因周某行为引起,宣判其无罪释放。
法庭主持的调查和法庭辩论活动,从法律推理的角度讲,是在为演绎推理确定大小前提(二)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论。
归纳推理有两种,具体包括: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指把所有的情况都穷尽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比如一个箱子里有一百个球,把这一百个球都看一遍,发现这一百个球都是白色的,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箱子里的球都是白色的。
因为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必然是正确的,所以完全归纳推理也被称为必然性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简易来讲就是指归纳一部分情形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结论的得出就涉及不完全归纳推理。
法律推理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3月,某市某小区发生一起盗窃案,受害者小王(化名)的笔记本电脑及部分现金被盗。
经调查,犯罪嫌疑人李某(化名)被列为嫌疑人。
警方在李某家中查获被盗笔记本电脑及部分现金,且李某有盗窃前科。
李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二、案件争议本案中,李某是否构成盗窃罪,存在以下争议:1. 李某是否有盗窃故意?2. 李某是否实施了盗窃行为?3.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三、法律推理分析(一)关于李某是否有盗窃故意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2. 推理过程(1)李某有盗窃前科,说明其有盗窃的故意可能性。
(2)李某在被警方抓获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表明其有盗窃故意。
(3)李某在被警方查获时,家中藏有被盗笔记本电脑及部分现金,说明其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综上所述,李某有盗窃故意。
(二)关于李某是否实施了盗窃行为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2. 推理过程(1)李某在被警方抓获时,家中藏有被盗笔记本电脑及部分现金,说明其有窃取行为。
(2)李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表明其承认了盗窃行为。
综上所述,李某实施了盗窃行为。
(三)关于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2. 推理过程(1)李某承认盗窃了小王的笔记本电脑及部分现金,且被警方查获。
(2)被盗笔记本电脑及部分现金的金额较大,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综上所述,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四、判决结果根据以上法律推理分析,法院判决李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通过法律推理分析,明确了李某的犯罪故意、盗窃行为及盗窃罪构成要件。
案件的法律推理(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关乎司法公正和法治的实现。
本文以一起刑事案件为例,探讨法律推理在案件中的运用,旨在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件背景某市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被害人甲被凶手乙杀害。
经过侦查,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乙抓获。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乙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但对其刑事责任提出质疑。
乙认为,虽然其实施了杀人行为,但被害人甲存在过错,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三、法律推理过程1.事实认定首先,法院需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
根据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法院认定以下事实:(1)被害人甲被凶手乙杀害。
(2)乙在杀害甲的过程中,甲存在过错。
(3)乙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2.法律适用在事实认定的基础上,法院需对案件进行法律适用。
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乙的行为是否构成防卫过当,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
(1)关于防卫过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犯罪。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四款规定:“防卫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乙在杀害甲的过程中,甲存在过错。
根据法律规定,乙的行为可能构成防卫过当。
但需进一步分析:①乙的防卫行为是否属于必要防卫?②乙的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③乙的防卫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2)关于刑事责任若乙的行为构成防卫过当,则需进一步分析其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
①乙的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②乙的防卫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③乙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四、法律推理结论1.关于防卫过当(1)乙的防卫行为属于必要防卫,因为甲在侵害乙的过程中,乙有权采取防卫行为。
(2)乙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根据法律规定,防卫行为应当适度,不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本案中,乙在杀害甲的过程中,其行为已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案例的法律推理(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系邻居关系,双方于2010年共同投资建设一栋房屋。
2013年,房屋建成后,双方因房屋产权归属发生纠纷。
张三主张房屋产权归其所有,李四则认为房屋产权应归双方共有。
双方协商未果,遂诉至法院。
二、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房屋产权的归属。
三、法律推理(一)事实认定1. 双方共同投资建设房屋,房屋建成后,双方未签订任何书面协议,也未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2. 双方居住在房屋内,共同承担房屋的日常维护费用。
3. 双方对房屋产权归属存在争议。
(二)法律适用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条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共有财产,由共有人共同享有所有权。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共有财产的份额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的,按照共有财产的实际价值确定。
”(三)法律推理过程1.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条的规定,房屋产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本案中,双方未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因此房屋产权的设立未完成。
2.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共有财产由共有人共同享有所有权。
本案中,双方共同投资建设房屋,未签订书面协议,也未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因此房屋产权应归双方共有。
3. 再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共有财产的份额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的,按照共有财产的实际价值确定。
本案中,双方未对房屋产权份额进行约定,因此应按照共有财产的实际价值确定。
4. 最后,结合本案事实,双方共同投资建设房屋,共同居住、共同承担房屋的日常维护费用,且对房屋产权归属存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房屋产权应归双方共有。
分析案例法律推理(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三与李四于2018年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张三将其名下的一套房产以1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李四。
合同中约定,双方应在签订合同后一个月内办理过户手续,但李四由于资金周转问题,未能按期支付购房款。
在逾期一个月后,张三要求李四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但李四以房屋价格下跌为由拒绝支付。
双方协商无果,张三遂将李四诉至法院。
二、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张三与李四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2. 李四是否应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三、法律推理1. 合同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遵守。
在本案中,张三与李四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该合同有效。
2. 违约金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李四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购房款,构成违约行为。
根据合同约定,李四应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
进一步分析,关于李四以房屋价格下跌为由拒绝支付违约金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李四未能按期支付购房款,导致张三遭受损失。
虽然房屋价格下跌,但这是市场风险,不应成为李四违约的理由。
因此,李四仍应承担逾期付款违约金。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张三与李四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法有效,李四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购房款,构成违约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李四应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
据此,法院判决李四支付张三逾期付款违约金。
五、案例分析总结本案涉及合同效力和违约责任两个法律问题。
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法院认定张三与李四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李四应承担逾期付款违约金。
案件法律推理例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A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案件。
原告李某与被告陈某于2019年5月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陈某将其位于A区的一套房产以1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李某。
合同签订后,李某支付了10万元定金,但陈某未按约定时间过户。
李某多次催促陈某办理过户手续,但陈某以各种理由推脱。
李某遂将陈某诉至法院,要求陈某履行合同,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并支付违约金。
二、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1.陈某是否构成违约;2.李某能否要求陈某支付违约金。
三、法律推理过程1.分析合同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陈某未按合同约定时间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已构成违约。
2.判断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李某作为守约方,有权要求陈某承担违约责任。
3.分析违约金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本案中,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即陈某违约时需支付李某违约金5万元。
4.判断违约金是否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6条规定:“当事人对违约金数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参照违反合同一方造成的损失确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本案中,陈某违约导致李某遭受的损失为10万元,而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为5万元,并未过分高于实际损失,故违约金条款合理。
四、结论综上所述,陈某未按合同约定时间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已构成违约。
李某作为守约方,有权要求陈某承担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合同、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以及支付违约金5万元。
法律推理归纳推理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三,男,28岁,无业。
因生活所迫,张三于某日凌晨潜入邻居王先生的家中,窃取了现金人民币5000元及价值人民币3000元的金银首饰。
案发后,张三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法律推理过程1. 归纳推理(1)大前提: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小前提:张三在夜间潜入王先生家中,窃取了现金5000元及金银首饰3000元,属于盗窃行为。
(3)结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张三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 演绎推理(1)大前提: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小前提:张三盗窃的财物价值共计8000元,属于数额较大。
(3)结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张三的行为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 类比推理(1)大前提: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小前提:张三的行为与李某入户盗窃、窃取财物价值8000元的案例相似。
(3)结论:根据李某案例的判决结果,张三的行为也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三、法律推理归纳推理案例分析1. 归纳推理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归纳推理在法律推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归纳总结,可以为具体案件的判断提供依据。
在本案中,通过归纳《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明确了张三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 演绎推理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演绎推理在法律推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法律法规的演绎,可以明确具体案件的判决结果。
在本案中,通过演绎《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明确了张三的行为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用实际案例解释法律推理(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
受害人王某被一辆黑色轿车撞倒后,肇事司机驾车逃离现场。
王某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经过警方调查,发现肇事司机为李某,李某曾因交通肇事逃逸被处罚过一次。
事故发生后,王某的家属将李某及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二、法律推理过程1. 事实认定首先,法官需要认定案件的事实。
根据警方调查和证据,确认李某驾车撞倒王某,且逃离现场的事实。
2. 法律适用其次,法官需要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
本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 法律推理(1)确定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李某在驾驶过程中撞倒王某,构成侵权行为。
(2)确定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侵权人应当承担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
王某的家属要求赔偿医疗费、丧葬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3)确定赔偿数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李某的车辆已投保交强险,保险公司应在责任限额内赔偿。
4. 法律判决综合以上法律推理,法院判决李某承担侵权责任,赔偿王某家属医疗费、丧葬费、精神损害赔偿等损失。
保险公司赔偿交强险责任限额内的损失。
三、法律推理的意义1.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推理,法官能够准确判断案件事实,适用相应的法律规范,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推理有助于消除偏见和主观因素,确保案件判决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 促进法治建设法律推理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运用法律推理,可以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推动法治进程。
四、总结法律推理是法律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案例中,法官通过运用法律推理,准确判断案件事实,适用相应的法律规范,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刑法案件法律推理(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推理是司法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在刑法案件中,法律推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公正处理。
本文将以一起刑法案件为例,分析法律推理的过程和原则,旨在探讨如何在刑法案件中正确运用法律推理,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性。
二、案例背景某市发生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
被害人甲与嫌疑人乙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乙持刀将甲刺伤。
经鉴定,甲的伤势为重伤二级。
案发后,乙被公安机关抓获。
在审理过程中,乙对自己的行为提出辩解,认为自己是在自卫的情况下刺伤了甲。
三、法律推理过程1. 法律事实的认定首先,需要认定案件的基本事实。
在本案中,乙持刀刺伤甲的事实已经得到证实。
其次,需要审查乙是否具有正当防卫的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
2. 法律适用的选择在认定了法律事实后,接下来需要选择适用的法律条款。
本案中,乙是否构成正当防卫,需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进行判断。
3. 法律推理的展开(1)乙是否处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根据案发时的现场录像,可以看出甲乙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乙在争执过程中持刀刺伤了甲。
因此,可以认定乙的行为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乙是否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乙在案发后辩称,自己是在自卫的情况下刺伤了甲。
根据乙的陈述和现场录像,可以看出乙在争执过程中受到了甲的攻击,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乙采取了防卫行为。
因此,可以认定乙的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
(3)乙的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乙在争执过程中持刀刺伤了甲,致其重伤二级。
从伤势来看,乙的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
因此,乙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
四、结论综上所述,根据法律推理的过程和原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乙持刀刺伤甲的事实已经得到证实。
法律推理_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7月,李某因与其妻子赵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持刀将赵某杀害。
案件发生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经审理,李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二、法律推理过程1. 确定案件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李某故意杀害赵某,属于故意杀人罪。
2. 分析案件事实(1)李某与赵某存在婚姻关系,但两人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
(2)李某在争执过程中持刀将赵某杀害。
(3)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3. 适用法律条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李某故意杀人,应依法判处死刑。
4. 证据分析(1)证人证言:李某的邻居证实,案发当晚听到李某和赵某的争吵声,随后听到赵某的呼救声和李某的吼叫声。
(2)现场勘查:公安机关在现场发现一把血迹斑斑的刀具,经鉴定,该刀具是致赵某死亡的凶器。
(3)法医鉴定:赵某的死亡原因为锐器刺伤心脏。
5. 综合判断根据以上证据,可以认定李某故意杀害赵某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依法应判处死刑。
三、法律推理结论李某故意杀人案的法律推理结论如下:1. 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2. 李某应依法被判处死刑。
四、案件反思1. 家庭矛盾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因素,应当加强家庭关系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意识。
2. 对于家庭暴力行为,公安机关应加大打击力度,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3. 社会应当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为犯罪者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预防犯罪的发生。
4. 法律机关应严格执行法律,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
五、总结李某故意杀人案的法律推理过程,体现了我国刑法在打击故意杀人犯罪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通过对案件的分析和推理,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家庭矛盾、心理健康等问题对犯罪的影响,加强法律教育,预防犯罪的发生。
同时,法律机关应严格执行法律,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法律推理角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6月,某市某小区发生一起盗窃案。
受害人李某家中被盗,被盗物品价值约人民币2万元。
经过调查,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
张某对其盗窃行为供认不讳,但辩称其盗窃行为是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发生的,属于紧急避险。
二、法律推理分析1. 刑法适用(1)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张某实施了秘密窃取李某财物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2)紧急避险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案中,张某辩称其盗窃行为是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发生的,属于紧急避险。
但从法律推理的角度分析,张某的行为不符合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首先,张某的饥饿程度不足以构成紧急避险。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紧急避险必须是在危险正在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的,且危险程度必须严重。
张某的饥饿程度并不能构成刑法意义上的危险,因此不符合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其次,张某的行为超出了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
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但必须是在必要限度内采取的行为。
本案中,张某盗窃李某财物,已经超出了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因此不能认定为紧急避险。
2. 民事责任(1)侵权责任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张某实施了盗窃行为,侵犯了李某的财产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赔偿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侵权人应当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
本案中,李某因张某的盗窃行为遭受了经济损失,张某应当赔偿李某的损失。
三、结论从法律推理的角度分析,张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推理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与李某某于2018年5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张某某将位于某市某区某小区一套房产以人民币2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李某某。
合同约定,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应在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完毕。
然而,由于李某某的资金问题,双方未能按期办理过户手续。
随后,双方就房屋买卖合同履行问题发生纠纷,张某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某履行合同,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
二、案件事实1. 张某某与李某某于2018年5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合同内容合法有效。
2. 合同约定,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应在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完毕。
3. 由于李某某的资金问题,双方未能按期办理过户手续。
4. 张某某要求李某某履行合同,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
5. 李某某辩称,由于自身原因导致无法按期办理过户手续,请求法院判决免除其过户责任。
三、法律分析1. 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张某某与李某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合法有效。
2. 合同的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张某某与李某某在合同中约定,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应在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完毕。
李某某未能按期履行过户手续,构成违约。
3.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4. 免责事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李某某辩称自身原因导致无法按期办理过户手续,但未提供证据证明存在不可抗力因素,因此不能免除其过户责任。
四、法院判决根据以上分析,法院认为:1. 张某某与李某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法有效。
2. 李某某未能按期履行过户手续,构成违约。
案件法律推理例子及解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
被告人张某与被害人李某系同村村民,因土地纠纷产生矛盾。
一天,张某酒后持刀将李某刺伤,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件发生后,张某被公安机关逮捕,后被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
二、法律推理过程1. 事实认定首先,根据案件事实,张某酒后持刀将李某刺伤,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法律适用根据案件事实,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在法律适用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张某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身体,仍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具有故意伤害的犯罪故意。
(2)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方面:张某酒后持刀将李某刺伤,导致李某死亡,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3)刑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 法律推理根据上述法律适用分析,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法律推理:(1)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张某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根据张某的行为情节,应当判处有期徒刑。
三、案例解析1. 法律推理的合理性在本案中,法律推理过程是合理的。
首先,根据案件事实,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其次,在法律适用方面,考虑了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刑法规定。
最后,根据法律推理得出的结论,张某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 法律推理的严谨性在本案中,法律推理过程严谨。
法律推理方法及具体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法律分析和判断的全过程。
法律推理方法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三种法律推理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法律推理方法1.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其基本结构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演绎推理表现为:从法律规定(大前提)到具体案件(小前提),得出法律适用结论(结论)。
演绎推理的特点是结论的必然性,只要前提真实,结论就必然真实。
2.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其基本结构为“个别事实-一般规律”。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归纳推理表现为:从具体案件(个别事实)中总结出一般法律规则(一般规律)。
归纳推理的特点是结论的不确定性,结论的真假程度取决于个别事实的代表性。
3.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似案件进行比较,得出法律适用结论的推理方法。
其基本结构为“甲案件-乙案件-结论”。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类比推理表现为:将待解决案件与已知案件进行比较,寻找相似之处,从而得出法律适用结论。
类比推理的特点是结论的或然性,结论的真假程度取决于案件相似性的程度。
三、具体案例1. 案例一:甲将乙打伤,甲被诉至法院。
法律适用过程:(1)大前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小前提:甲将乙打伤,构成故意伤害。
(3)结论:甲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此案例运用了演绎推理方法,从法律规定到具体案件,得出法律适用结论。
2. 案例二:甲因盗窃被诉至法院,甲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法律适用过程:(1)个别事实:甲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2)一般规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推理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被告人张某,男,35岁,已婚,个体户。
被害人王某,女,28岁,单身,在某公司任职。
2019年6月,张某因与王某在工作中产生矛盾,怀恨在心,遂起意杀害王某。
2019年7月某日,张某趁王某独自加班之际,将其杀害。
经鉴定,王某系被钝器击打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
二、法律问题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2. 如果构成故意杀人罪,张某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3. 本案中是否存在减轻或者从轻处罚的情节?三、法律推理过程1. 判断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本案案情,张某在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在客观上实施了杀害王某的行为,且造成了王某的死亡结果。
因此,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其构成故意杀人罪。
2. 判断张某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刑罚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考虑到张某具有以下情节:(1)张某因与王某在工作中产生矛盾,怀恨在心,起意杀害王某,具有明显的报复动机;(2)张某在杀害王某时,手段残忍,造成王某死亡;(3)张某作案后,未及时投案自首,逃避法律制裁。
综合以上情节,张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依法从重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对张某的刑罚应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3. 判断是否存在减轻或者从轻处罚的情节本案中,张某在作案后,其家属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张某,具有一定的悔罪表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之规定:“犯罪分子有自首或者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然而,张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犯罪情节恶劣,主观恶性深,不足以减轻或从轻处罚。
因此,本案中不存在减轻或者从轻处罚的情节。
法律推理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三(甲方)与李四(乙方)于2010年5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张三将其名下的位于某市某区某街道的房屋出租给李四居住,租赁期限为三年,自2010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
合同签订后,李四支付了第一个月的租金,并入住该房屋。
在租赁期间,李四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如墙壁裂缝、天花板渗水等,但张三未及时维修。
2012年6月,房屋质量问题愈发严重,李四要求张三维修,但张三以房屋已过保修期为由拒绝。
2012年8月,房屋天花板突然坍塌,李四受伤,房屋损坏严重。
李四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三承担赔偿责任,并解除租赁合同。
二、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1. 张三是否应当承担房屋维修责任?2. 李四是否可以解除租赁合同?3. 李四是否可以要求张三承担赔偿责任?三、法律推理1. 关于房屋维修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交付的租赁物应当符合约定的质量要求。
租赁物不符合约定质量要求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维修或者减少租金;出租人未履行维修义务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出租人负担。
”本案中,张三与李四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约定了租赁期限和租金,但未明确约定房屋维修责任。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房屋维修责任应由出租人承担。
因此,张三作为出租人,应当承担房屋维修责任。
2. 关于解除租赁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房屋损坏致使租赁合同无法履行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本案中,房屋天花板坍塌,导致房屋无法居住,属于不可抗力或房屋损坏的情形。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李四可以解除租赁合同。
3. 关于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因物件倒塌、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物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房屋天花板坍塌导致李四受伤,张三作为房屋的所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案例中的推理(3篇)
第1篇一、引言推理是法律案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关乎案件的真相大白,关乎法律的公正执行。
在众多法律案例中,推理贯穿始终,成为解开案件谜团的钥匙。
本文将以“张三故意杀人案”为例,探讨法律案例中的推理艺术。
二、案情简介张三,男,25岁,无业。
某日,张三因与邻居李四发生争执,怀恨在心。
一日,张三趁李四不备,持刀将其刺伤,致其死亡。
案发后,张三潜逃,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侦查过程1. 现场勘查:侦查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李四躺在血泊中,身边有一把血迹斑斑的匕首。
现场附近没有发现张三的踪迹。
2. 证人调查:侦查人员对李四的亲朋好友进行走访,发现张三曾因琐事与李四发生过争执,且关系恶化。
3. 抓捕嫌疑人:根据证人提供的线索,侦查人员发现张三曾于案发当天下午出现在现场附近。
随后,侦查人员将其抓获。
四、法庭审理1. 张三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称因与李四发生争执,一时冲动将其刺伤。
2. 公诉机关认为,张三故意伤害李四致其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3. 辩护律师提出,张三有自首情节,且系初犯、偶犯,请求从轻处罚。
五、推理过程1. 现场勘查推理:侦查人员根据现场勘查发现,李四被刺伤后,匕首仍在现场,说明凶手在行凶后并未逃离现场。
结合证人调查结果,侦查人员推断凶手为张三。
2. 证人调查推理:证人提供的信息表明,张三与李四关系恶化,有作案动机。
侦查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张三曾因琐事与李四发生过争执,这为张三的犯罪动机提供了佐证。
3. 物证推理:匕首上的血迹与张三的血型相符,进一步证实了张三为凶手。
4. 时间线推理:根据证人提供的线索,张三在案发当天下午出现在现场附近,结合侦查人员掌握的线索,推断张三有作案时间。
5. 自首情节推理:辩护律师提出张三有自首情节,但根据侦查人员掌握的证据,张三在案发后并未主动投案自首,而是在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供述罪行。
六、判决结果法庭审理后,认为张三故意伤害李四致其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处张三无期徒刑。
法律推理角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案件事实的认定,也关系到法律适用的正确性。
本文将以张某涉嫌盗窃案为例,从法律推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法律推理在案件中的应用及其对案件结果的影响。
二、案例背景张某,男,25岁,某市居民。
2021年3月,张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
据警方调查,张某于2021年2月10日凌晨,在市区某商场内窃取了价值人民币2万元的商品。
张某对其盗窃行为供认不讳,但辩称自己当时处于生活困境,盗窃行为是出于无奈。
三、法律推理分析1. 事实认定推理在张某涉嫌盗窃案中,首先需要进行的是事实认定推理。
这一推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证据:公安机关通过现场勘查、监控录像、目击者证言等方式收集了张某盗窃的证据。
(2)证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其真实性和关联性。
(3)事实认定:根据证据分析的结果,对张某是否实施了盗窃行为进行认定。
在本案中,公安机关收集到的证据包括监控录像、商场失窃商品的DNA检验结果等,均指向张某实施了盗窃行为。
因此,事实认定推理的结果是:张某实施了盗窃行为。
2. 法律适用推理在事实认定之后,需要对张某的行为进行法律适用推理,即确定其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1)法律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适用:将张某的行为与法律规范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构成盗窃罪。
在本案中,张某盗窃的财物价值人民币2万元,属于数额较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3. 法律后果推理在确定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后,需要进行法律后果推理,即确定张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张某应承担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 这 是形式 法治 与实 质法 治之 争 , 在 司法 裁判领 域
这里 无 意去 比较 上 述 方 案 。重 要 的是 指 出 , 法
( 一) 法律 推理是 法律 适 用的 主体
讨论 法 律 方法 的 困难 之一 , 就 在 于学 者 们 对 其
存有不同理解 , 亦即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 各种方法 的地位 与 运 用 相 差 甚 远 。看 似 同样 谈 论 法 律 推 理
除非 给 出理 由 , 否则 单 纯 援 引 学 界前 辈 的意 见 不 能
算作 真 正 的“ 论证” 。
( 二) 法律推 理 与 法律 方法体 系
法律。它定 义 了 院适 用法 律 的总体 方 向和态
度” 。这意 味着 , 不 同方 案 的 取 舍 , 最 终 取 决 于立
场 的选择 。
方式发挥作用 , 各种方法之间协调 、 配合 , 共 同贡献 于法律适用。陈金钊教授指 出, 法律方法 的体 系有
着 不 同的表 达 , 至少有 三条 路径 : ( 1 ) 以法律 发现建 构 法 律方 法体 系 ; ( 2 ) 以法 律解 释作 为法律 方法 的体 系 ;
( 3 ) 以法 律推 理 为最 高方 法 的概 念 , 用 推 理 涵盖 所 有
在卢勃 列 夫斯基 那 里 , “ 裁 判 理念 ” 大致 可 分 为
三类 : 严格裁 判理念 ( i d e o l o y g o f t h e b o u n d j u d i c i a l
d e c i s i o n ) , 自由裁 判理 念 ( i d e o l o y g o f t h e f r e e j u d i c i a l
( 1 e g a l r e a s o n i n g ) , 其实往往 “ 鸡 同 鸭讲 ” , 根本 不 是
一
回事 。
律 方法 体系 的建构 难 言 “ 中立 ” 。还 以陈教 授 为 例 ,
在本 文 中 , 法 律推 理被认 为是 法律 适用 的主 体 。
其他方法则 为推 理过程 中, 遇到特 殊 问题 的具体 “ 解决” 。事 实 上 , 这种看法也是 学界的主流意见。
与他重 视 “ 形式 ” 方 法论 的 一贯 主 张 相 契 合 。毫 无
疑问, 法 律 方 法 体 系 建 构 的 背 后 有 支 撑 其 发 展 的 “ 裁判 理 念 ” ( i d e o l o g y o f t h e j u d i c i a l d e c i s i o n ) —— “ 裁判 理念 澄清 了 和最 终证 成 了法 院应 该 如何 适 用
第3 3卷第 2期 ( 2 0 1 5年第 2期 )
湖北 民族学 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Mi n z u Un i v e r s i t y
NO. 2 VO 1 . 3 3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方法 , 因此 , 法律推理就是特定法律工作者利用法律 理由, 权 威 性 地 推 导 和 论 证 司 法 判 决 的 证 成 过 程 ( 或方 法 ) ” _ 1 _ 2 。伯 顿 更 简 洁地 指 出 , “ 法 律推 理 就 是在 法律 争辩 中运 用 法 律 理 由的过 程 ” 儿。 当然 ,
解 兴权 曾指 出 , “ 法 律 推 理 应 当包 括 以上 四个 方 面
的要 素 , 即法 律 理 由 、 推导 与 论 证 、 权 威 性 以及 证 成
他钟情于“ 在发现 的逻辑下建构体 系” , 是 因为“ 强 调 了发现的逻辑 , 而否定 了司法中的创造” l 3 _ 1 昕 。这
一
、
如何看 待法 律推 理
方法 。陈教 授 主张 “ 在 发 现 的逻 辑 下 建 构 体 系 ” , “ 这 就是 以法 律 发 现作 为 司 法 首 要 使 用 的方 法 , 以 法律 推理 为最 后要 使用 的方法 。中间 的包括法 律 解 释、 法律 论证 、 利益 衡 量 ( 价值衡量 ) , 漏洞补充 、 法 律 分析 等方 法 ” _ 3 f 】 。
上: 一是“ 推理核” ; 二是“ 论辩层” 。“ 推理核 ” 关心法律推理 的起点和基本形式结构 ; “ 论 辩层” 则拓 展 了论辩 对话 的 具体方法 、 程序性规则和评价标 准。至此, 可对法律推理展开分析和重构。 关键词 : 法律推理 ; 法律论辩 ; 推理核 ; 论辩层
中图 分 类 号 : D 9 1 0 .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9 4 1 ( 2 0 1 5 ) 0 2 - 0 0 7 6 - 0 7
不论 学 者 如 何争 论 , 很 少 有人 认 为 法律 方 法 杂 乱无 章 , 各 行 其是 。相反 , 法律 方法 应 当以体 系化 的
d e c i s i o n ) , 兼顾 合 法性 和合 理 性 的裁判 理 念 ( i d e o l o .
g y o f t h e l e g a l a n d r a t i o n a l j u d i c i a l d e c i s i o n ) 。显 而易
NO . 2 2 0 1 5
重 述 法 律 推 理
朱 政
( 湖北民族学院 法学院 , 湖北 恩施 4 4 5 0 0 0 )
摘要 : 法律 推理是 法律适用 的主体 。在描述 性与规范性 的双 重视 角下 , 可将 其刻 画为 : 通过论证 ( 论 辩) 获 得推 理 的前提—— 规 范与事实 , 并最终 从前提 到结 果 的推导过 程。基于 此, 法律推 理 的理 论模 型可 建立在 两个 基 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