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善待家园教案语文版57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善待家园》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它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环境保护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环境问题。
5.通过讨论、思考,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爱家园。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感知、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其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能够分析、评价文章的论证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环保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环保的基本原理。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善待家园》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园的情怀》中的《善待家园》一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作者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对家园的热爱和忧患意识;
4.掌握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语文素养;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成果展示环节仍显得有些紧张和拘谨。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口语训练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善待家园》教案
《善待家园》教案《善待家园》教案(精选4篇)《善待家园》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质灾难的严峻性和实施综合治理的迫切性。
2、理解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增加环保责任感,做合格小公民。
二、课时支配: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回忆学校时曾学过的一篇课文特别的葬礼。
(有条件的可出示课件:夕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夕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丽的气概。
(出示课件:渐渐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请同学连续描述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惨景,并说说造成此后果的缘由。
老师点拨:人祸已成为世界地质灾难的最主械的缘由,我国也不例外。
记者吴岗经过大量的事实材料,写下了一篇报告文学。
以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以无可辩驳的确凿的数字,展现了我国地质灾难所造成的严峻后果,揭示了造成这种严峻后果的最主要缘由,呼吁每个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园,把防治地质灾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我国地质灾难的严峻性思索:为什么说“人祸已成为世界地质灾难的最主要的缘由”?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三)小组争论,班级沟通师生共同探讨后明确:1、由于自然资源长期以来遭到人类毁灭性的破坏,生态严峻失衡。
可以说地质灾难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文中列举的很多事例都说明白这一点。
2、文中运用了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说明白我国地质灾难的严峻性。
(1)导语部分,列举大量数据警示我们: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地质灾难最严峻的国家之一。
(2)主体部分,列举大量事实(举例子)说明,如列举海南省文昌市百分之八十的珊瑚患病严峻破坏的状况,北京延庆县两个村的不同遭受,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的事实等,无可辩驳地说明“人祸已成为世界地质灾难的最主要的缘由”。
(四)布置作业上网查一查内外因生态遭破坏而酿成严峻后果的有关资料,进一步认清防治地质灾难的迫切性,从而增加自己的环保意识。
其次课时(一)沟通网上所查资料,熟悉环保是全世界的共同课题(二)课文研讨扫瞄全文,从文中找出一些词语和句子,体会的剧烈责任感和深深的忧患意识,了解他对防治地质灾难的看法。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善待家园教案 语文版
善待家园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实施综合治理的迫切性。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3.增强环保责任感,做保卫家园的绿色小卫士。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词语识记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呵护:爱护,保护。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紧俏:(商品)销路好,供不应求。
吞噬:吞食,并吞。
今非昔比:现在的情况不是过去所能比的。
泥石流: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块等经山洪冲击而形成的短暂的急流。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猎猎:象声词,形容旗帜被风吹动的声音。
二、作者简介及题目解说本文是《国土资源报》记者吴岗写的报告文学,发表于 2001 年第 6 期《啄木鸟》杂志。
作者以令人触目惊心的大量事实,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呼吁每个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园。
三、结构分析按新闻的结构划分本文层次:导语:作者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后果,点出“人祸”是主要原因。
第一部节(标题 1):“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主要披露了海南省文昌市80%珊瑚礁海岸带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
第二部分(标题 2):“大山是知恩图报的”,以北京延庆县的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标题 3):“裸露的土地就像裸体的我们自己”,揭示了垦草种粮、过度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生态日益严重。
结语:作者再次呼吁“善待家园,就是善待自己”,“防治地质灾害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尾呼应。
四、整体感知(加强对事例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自读课文,练习复述三则事例。
“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主要披露的是海南省文昌市 80%的珊瑚礁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
其原因一是挖珊瑚礁当作旅游纪念品卖钱,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以珊瑚礁为原料烧石灰,个人的腰包鼓起来了,而“海岸线的天然屏障就这样被破坏了”,要想恢复“至少要等上一千年”。
“大山是知恩图报的”,以北京延庆县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了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善待家园教案语文版
1. 深入浅出地讲解环保主题,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升环保意识。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3. 素质层面: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关注,但环保意识尚不成熟,需要通过课程教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4. 行为习惯:
在课堂表现方面,五年级学生总体上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但部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在课下,学生的行为习惯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但部分学生对此类活动缺乏热情。
- 《地球的故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地球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 《绿色生活小贴士》:介绍日常生活中可行的环保小窍门,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活习惯。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研究本地生态环境现状:学生可以调查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撰写调查报告。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15 善待家园
15*善待家园1.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实施综合治理的迫切性,理解“人祸”的主要原因。
2.理解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增强环保责任感,做合格小公民。
1.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实施综合治理的迫切性,理解“人祸”的主要原因。
2.理解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一、新课导入回忆小学时曾学过的一篇课文《特殊的葬礼》,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宏伟壮观的气势和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惨景,并说说造成此后果的原因。
二、资料助读吴岗,出生于1976年,当代报告文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代表作有《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
背景追溯:本文节选自《啄木鸟》2001年第6期。
有删改。
当前,我国在地质环境方面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异常复杂的地质条件本来就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经济生产活动又破坏了地质环境,加大了灾害发生的概率。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三、预习检测1.生字注音迁徙.(xǐ)遗骸.(hái)吞噬.(shì)蛰.伏(zhé)石堰.(yàn) 蠕.动(rú) 铁锨.(xiān) 镐.头(ɡǎo)打钎.(qiān) 侵蚀..(qīn shí) 紧俏.(qiào)2.生词注解遗骸:遗体;尸骨。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往日所能相比的。
形容变化巨大。
紧俏:销路好,供不应求。
锤炼:磨炼。
在本文中是褒词贬用,具有讽刺意味。
猎猎:象声词,形容旗帜被风吹动的声音。
四、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文章应属什么体裁?应属于说明文。
本文虽属于新闻体裁中的报告文学,但通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应属于说明文。
(2)文章的主体部分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
《善待家园》语文教案
《善待家园》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善待家园》。
2. 引导学生思考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家园。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家园的图片,让学生发表对家园的看法。
2. 分享一些关于家园的重要性和善待家园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关于家园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发表对家园的看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家园。
作业:1. 让学生思考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是如何善待家园的。
第二章:了解家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园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家园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家园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家园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分析人类活动对家园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教学活动:1. 知识讲解:讲解家园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家园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人类活动对家园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作业:1. 让学生思考并写一篇短文,描述家园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章:善待家园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一些善待家园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这些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善待家园的方法,如节约用水、减少废物、保护植物等。
2. 讲解这些方法的具体实践方式。
教学活动:1. 知识讲解:讲解善待家园的方法以及具体实践方式。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实践这些方法。
作业:1. 让学生思考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将如何实践善待家园的方法。
第四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善待家园的成功案例。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借鉴这些案例的经验。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关于善待家园的成功案例,如环保社区、绿色学校等。
2. 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教学活动:1. 知识讲解:讲解一些关于善待家园的成功案例以及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善待家园》语文教案
《善待家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善待家园》。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
(2)学会通过举例、阐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
(2)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善待家园》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环保知识资料。
4. 纸张、笔墨等书写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善待家园》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环保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教师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
4. 实践活动:(1)学生举例阐述自己对环保的看法。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不足。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家长或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环保观点的表达。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善待家园》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善待家园》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待家园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家园的情感。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善待家园的意义,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家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爱家情怀。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家园被破坏的案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家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行动导向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实践环保行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家园的美好景色,引发学生对家园的热爱。
2.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现实生活中家园被破坏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善待家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家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总结提升(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善待家园的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善待家园的重要性。
2. 行动导向(20分钟)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实践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3. 小组分享(15分钟)各小组分享本节课的环保行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4. 总结评价(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环保行动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行为。
六、课后作业3. 调查家庭成员的环保行为,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家庭环保。
六、教学内容与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认识到保护家园的法律责任。
通过分析环保法律法规,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家园承担责任。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善待家园的重要性。
2. 法律法规学习(15分钟)讲解环保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保护家园的法律要求。
《善待家园》语文教案
《善待家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善待家园》。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
(3)学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提高研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倡导绿色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提到的环保知识的理解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善待家园》及相关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环保实践活动计划。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播放环保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家园环境保护。
(2)邀请环保专家分享环保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关于环保的问题。
(2)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 实践活动(15分钟)(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2)学生发表学习感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实践环保的计划。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善待家园教案
善待家园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教育学生善待家园,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园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心;3. 认识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与影响;4. 学会采取实际行动保护家园。
三、教学内容1. 家园的定义和意义;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4. 如何采取实际行动保护家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园?家园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2. 学习家园的定义和意义(15分钟)通过课件、讲解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介绍家园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到家园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地方,还包括自然环境、动植物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3. 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分钟)通过举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不仅仅关乎我们个人和家庭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地球的生存和发展。
4. 认识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20分钟)通过图片、PPT等方式,介绍不同的环境污染种类,并讲解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让学生了解到环境污染对我们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的影响,并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5. 学会采取实际行动保护家园(30分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让学生尝试提出有效的环保措施。
可以进行集体讨论并在班级中选出最佳方案,鼓励学生踏出第一步,付诸实际行动。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2. 小组讨论的提案,方案的有效性评价;3. 学生个人对家园与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展览,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2.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亲身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和意义。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PPT;2. 图片资料;3. 环保展览场地和展览物资。
《善待家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善待家园》。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旨。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善待家园,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善待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善待家园的含义。
(2)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园。
(2)学生分享对家园的喜爱之情,引出本课主题《善待家园》。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通过组内合作,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并由教师进行讲解。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善待家园的重要性。
4. 实践运用:(1)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写作等方式,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交流感受。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家园”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2. 拓展作业:(1)调查周围环境,了解资源浪费的现象。
(2)提出改进措施,呼吁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善待家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善待家园的认识和表现。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氛围。
2. 互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湖北省天门市杭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15《善待家园》教案 语文版
• 今非(昔)比
荡然无(存)
•严(阵)以待 名列前(茅)
把握基础
• (1)地质灾害简介
•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使生态环境遭到破 事件,统称为地质灾害。在我国,主要的地质灾 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地裂缝、土地沙漠化、煤岩和瓦斯突出、火山活动
• (2)作者简介
• 吴岗,《国土资源报》记者。这篇报告文学发表 第6期《啄木鸟》,获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奖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我国至少有400个县的1 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
• ②礁被破坏的面积已达80%。该省的珊瑚礁比20世纪60 有专家估算,近几年海南省的珊瑚礁每年减少50万吨以上
• ③50年中,他开垦的草地由10亩增加到70亩,但粮食单 下降到不足50斤。
• ④航空遥感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沙漠化面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两次大规模 100多万公顷草地沙漠化。
学习目标
•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出每个部分的主要 • 2、感受并理解作者蕴含于字里行间的忧患意 增强友善对待环境的人文情怀。 • 3、体会这篇报告文章中引用数据的好处。
掌握重点字词
•侵蚀( shí ) 呵护(hē ) 吞
•迁徙(xǐ ) (qiè)
珊瑚礁(jiāo
• 铁锨(xiān)镐头(gǎo)
第三节:运用实例揭示垦草种粮、过度放牧 大面积沙漠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结束语:作者再次呼吁“善待家园,就是善 己”“防治地质灾害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治地质灾
•作者认为应当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它视为“家园”,杜绝人为破坏。
(1)课文引用了大量的数据,结合下列句 体会并说说引用这些数据的好处。
《善待家园》语文教案
《善待家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善待家园》。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讨论、小组分享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
(2)树立学生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善待家园》。
(2)掌握生字词及其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环保知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提到环保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善待家园》的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环保知识。
3. 合作学习(1)小组内成员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小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环保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朗读、表达能力的展示。
2. 作业评价:(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课文中所提到环保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课文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学习。
2. 第二课时:(1)生字词练习。
(2)环保知识讨论。
3. 第三课时:(1)课文内容拓展。
(2)学生分享感悟。
4. 第四课时:(1)课堂小测验。
(2)总结与反思。
5. 第五课时:(1)课后作业布置。
(2)课后实践活动安排。
六、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2. 互动式学习:采用问题-解答、小组讨论等互动式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情境模拟:创设相关情境,如模拟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善待家园教案 语文版
15 善待家园【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5年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永州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向广大市民宣传“保护资源环境、善待人类家园”的理念,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倡导节约利用国土资源,提高节地护地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善待家园”是个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说明文《善待家园》。
二、预习展示1.读准字音。
迁徙.(xǐ)遗骸.(hái)吞噬.(shì)惬.意(qiè)蛰.伏(zhé) 蠕.动(rú) 干涸.(hé) 侵蚀.(shí)繁衍.(yǎn) 呵.护(hē) 价格不菲.(fěi)2.理解词语。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往日所能相比的。
形容变化巨大。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吞噬:吞食。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知恩图报:知道了恩情就谋求报答。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这里指理应接受。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都不受感动;一点不动心。
3.初读课文,为什么说“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明确:由于自然资源长期以来遭到人类毁灭性的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可以说地质灾害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三、合作探究(一)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请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本文由导语、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语(1-7):以一组数字警示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体部分:第一节。
以海南省文昌市80%的珊瑚礁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为例,说明海洋对人类长期破坏海底珊瑚礁的报复。
第二节:以北京延庆县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了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节:通过介绍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的事实,揭示了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2018学年初二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善待家园善待家园
9. 第28段“俯视”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俯视”一词生动 地说明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自然对结果拭目 以待。
阅读方法解密
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这是中考阅读中常见的题型。需要认清描写的景物,需要 找准将景物人格化的词语,从将景物人格化的词语中揣摩 作者要表现的景物的特点,揣摩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一 般答题方法是: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 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的××特点,表达出作 者对它的××之情。公式: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拟人+ 景物+特点+情感。
同学们,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 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0.第32段“汹涌的洪水在一道道石坝面前无可奈何地 低下头,乖乖地顺着预先设计好的“下水道”平缓 流下。”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此题运用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这句话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在石 坝面前屈服的情景,“无可奈何”“乖乖地”说明洪 水失去了威力,突出了石坝的巨大作用。
7.第18段“该省的珊瑚礁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60%,” 的作用是?
【答案】将现在的情况和20世纪60年代作比较,突出 强调了珊瑚礁被破坏情况的严重。
重难点小结
本部分主要披露了海南省文昌市80%珊瑚礁海岸 带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其原因一是挖珊瑚礁当作旅 游 纪念品卖钱,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 以珊瑚礁为 原料烧石灰。个人的腰包 鼓起来了,而“海岸线的 天然屏障就 这样被破坏了”,要想恢复“至少要 等 上一千年”。
5.第15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此题运用分析感情法。这段话是说,文 昌市的一些人利欲熏心,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大 肆破坏珊瑚礁。“锤炼”一词本义是磨炼,此处 含有讽刺意味。如此写体现了作者对这些人的谴 责和讽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善待家园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永州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向广大市民宣传“保护资源环境、善待人类家园”的理念,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倡导节约利用国土资源,提高节地护地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善待家园”是个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说明文《善待家园》。
二、预习展示
1.读准字音。
迁徙.(xǐ) 遗骸.(hái) 吞噬.(shì) 惬.意(qiè)
蛰.伏(zhé) 蠕.动(rú) 干涸.(hé) 侵蚀.(shí)
繁衍.(yǎn) 呵.护(hē) 价格不菲.(fěi)
2.理解词语。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往日所能相比的。
形容变化巨大。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吞噬:吞食。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知恩图报:知道了恩情就谋求报答。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这里指理应接受。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都不受感动;一点不动心。
3.初读课文,为什么说“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
明确:由于自然资源长期以来遭到人类毁灭性的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可以说地质灾害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三、合作探究
(一)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请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本文由导语、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语(1-7):以一组数字警示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体部分:第一节。
以海南省文昌市80%的珊瑚礁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为例,说明海洋对人类长期破坏海底珊瑚礁的报复。
第二节:以北京延庆县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了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节:通过介绍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的事实,揭示了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结束语:最后一段强调了善待家园,就是善待自己。
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下面的句子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读后体会其好处。
1.建国50年来,我国至少有400个县的一万个乡村受到了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
明确:句中列举了“400个县的一万个乡村”这个巨大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性极大、范围广。
2.整个海南省的珊瑚礁被破坏的面积已达80%。
该省的珊瑚礁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60%,有专家估算,近几年海南省的珊瑚礁每年减少50万吨以上。
明确:句中的“80%”“60%”和“50万吨”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具体地说明了珊瑚礁遭受破坏的程度。
3.50年中,他开垦的草地由10亩增加到70亩,但粮食单产却由每亩250斤下降到不足50斤。
明确:句中“10亩”和“70亩”、“250斤”和“50斤”这两组数字的对比,写出了过度垦荒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4.航空遥感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沙化面积已占全区面积的65%。
解放后,内蒙古两次大规模的开荒热,造成100多万公顷草地沙漠化。
明确:句中“65%”和“100多万公顷”这些具体数字说明了内蒙古沙漠化的严重程度,道出了沙漠化的罪魁祸首是两次大规模的开荒热。
这样的数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