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5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贯彻____《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管理与监察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申报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区所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及其附属的安全阀、压力表、安全保护装置等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工作。
3责任部门与准备工作3.1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工作由设备科负责。
3.2应提前一个月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预约检验时间,确保特种设备在下次检验日期到期之前检验完毕。
3.3特种设备检验前,由设备科和其它相关部门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清洁、清洗、检修以及为安全检验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等。
3.4特种设备检验时,设备科和其它相关部门应在场配合检验单位做好检验工作。
3.5特种设备检验后,由设备科办理领取检验报告的各项手续。
3.6对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应停止使用并按照检验不合格报告的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报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7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3.8特种设备因故停用半年以上,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启用已停用的特种设备,应当到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办理登记手续;启用已停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还应当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检验。
3.9检验报告应该及时交由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归纳存档,由设备科负责铲车、起重机械检验合格标签的更换。
4检验周期4.1压力容器。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三至六年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每两次内外部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____起重机械。
定期检验周期最长不超过二年。
4.3厂内机动车辆。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4.4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压力表(强检)按规定进行校验,一般每____个月校验一次,其他的一般仪器仪表一年一次。
4.5压力管道。
在运行条件下进行在线检验,每年一次。
在停产条件下进行全面检验,安全状况等级为1级的,其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____年。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目的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令)等法规规范要求,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3、职责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员,依法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责任的行为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3.1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全面负责,建立并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
应当支持和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和特种设备安全员依法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在作出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重大决策前,应当充分听取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和安全员的意见和建议。
每月开展一次特种设备月调度工作。
3.2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应当按照岗位职责,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员发现特种设备存在一般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进行处理;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责令停止使用并向特种设备安全总监报告,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应当立即组织分析研判,采取处置措施,消除严重事故隐患。
安全总监负责特种设备周调度工作,特种设备安全员负责特种设备日管控工作。
3.3技术部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办理,负责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及组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
3.4主要负责人组织编制特种设备相关管理制度及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
3.5技术负责人及作业人员参与拟订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4、管理要求4.1本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4.2条规定的相关文件。
4.2本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使用登记证;(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3)特种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资料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含合格证及其数据表、质量证明书)、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书、型式试验证书等;(4)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修理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安装改造修理监督检验报告、验收报告等技术资料;(5)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6)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7)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维护保养记录;(8)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校验、检修、更换记录和有关报告;(9)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4.3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向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关于特种设备管理制度(6篇)
关于特种设备管理制度(6篇)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一、设备修理的原则生产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力量的基础,设备修理必需坚持先修理、后生产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打算检修并重的方针,使设备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二、设备年度技术状况的普查鉴定1、每年第三季度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全公司设备普查工作的打算支配及要求,报设备生产技术部门、总工程师、同意后,在全厂支配进行设备普查工作,详细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
2、各车间的普查工作,由各工段主任负责组织有设备技术员、班组长、修理员参与的车间普查小组查清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使用状况。
由设备技术员填写“设备技术普查表”,提出下年度需要修理的设备申请项目,同普查表一起报生产技术部。
3、设备主管人员负责组织成立设备普查鉴定小组,由设备管理员、技术员、修理工、机工、电工会同各工段设备技术人员和修理人员对设备普查提出大中修的设备逐台进行技术鉴定。
初步确定大、中修项目,并由设备管理部门普查鉴定小组技术人员填写普查表内的有关部分。
三、打算的编制1、为了保证修前生产技术预备工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年度检修打算最迟应于年前两个月编制完成。
2、年度检修打算应包括:年度大修打算〔包括精、大、生产主要设备的局部大修〕中修、保养、预防性试验打算等部分。
四、检修打算的审批及下达1、年度设备大、中修打算编制后,中修报生产技术部、总工审批,大修需转报厂长批准,打算批准后,由设备管理部门发送各有关部门〔生产、打算、财务等〕和设备修理单位以及各有关工段执行。
2、车间修理,有力量承当中修及二级保养的,则打算下到达车间,如车间修理只能承当二级保养而无力量承当中修的,则中修任务由机修车间承当,由生产车间和机修车间合作完成的中修项目,打算分别下到达生产车间和机修车间。
3、预防性试验打算有设备管理部门下到达动力检修和设备修理单位执行。
五、设备修理的技术预备1、预检:在大修前三月左右进行,也可结合大修前一次的二级保养同时进行,由设备科编入打算。
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4篇)
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保障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的安全和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包括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第三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
第四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
第五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纪律,遵守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要求,保持工作秩序。
第六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严禁违规操作、擅自更改设备设置等行为。
第七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主动参加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第八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与其他相关岗位人员积极配合,共同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与稳定。
第九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和存在的安全问题,发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上级。
第二章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十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享有与其岗位职责相对应的权益,有权提出合理的工作要求,参与相关安全生产决策和工作计划的制定。
第十一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要求,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和任务分配。
第十二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服从上级的指挥和管理,按照规定程序接受监督和检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第十三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自觉遵守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保守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泄露单位的机密信息。
第十四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自觉参加各类培训和考试,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十五条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者违反规定的情况,有权和责任立即报告上级,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工作安全。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第四条公司应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第六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
第七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负责公司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应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岗位,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负责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按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第十条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章设计与制造第十一条特种设备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的制造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保证设备质量。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要求进行。
第四章使用与管理第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前,应进行验收,确保设备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六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十七条特种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八条特种设备应建立健全运行、检修、检验、检测等记录,并按照要求进行归档。
第五章事故处理与应急救援第十九条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特种设备使用相关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相关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2. 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梯、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3. 公司应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1. 公司应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特种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
2.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3. 安全员负责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安全监督。
三、特种设备的操作与使用1.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2. 特种设备应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负荷运行。
3. 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并及时报告。
四、特种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 公司应制定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并确保按计划执行。
2. 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3. 每次维护保养后应有详细记录,并归档保存。
五、特种设备的检查与检验1. 特种设备应定期进行自检,并接受国家规定的定期检验。
2. 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整改。
3. 检验合格后,应取得相应的使用许可证或标志。
六、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1. 公司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相关部门。
3. 事故调查和处理应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七、培训与教育1. 公司应定期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2. 新员工在使用特种设备前,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八、记录与档案管理1. 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检验等所有相关记录应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
2. 档案应由专人管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解释。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优秀6篇)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优秀6篇)在现在社会,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山草香分享了6篇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对于环境保护的总体管理要求和具体执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
2、总则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由行政部归口管理和分工负责.分级负责制度。
坚持公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环境和生产同步规划.同时实施.同步发展。
公司建设和生产应依法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依法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依靠科技提高,采用新技术.推行礼貌.清洁生产,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防止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
3、机构和职责3.1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和需要由行政部负责,并理解市环保部门监督指导。
3.2行政部的主要职责。
3.2.1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依据公司环境保护战略.方针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相关的管理办法。
3.2.2负责公司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及组织实施。
3.2.3负责公司环保监督,环境统计的审核工作。
3.2.4建立健全公司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各类环境保护设施设备安全,有效正常地运行,从而做到达标排放。
3.2.5负责处理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并制定防止环保突发事件预案,发生污染事件或其它突发性污染事件,应立即采取防止污染的应急措施。
3.2.6负责公司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组织实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4、办公环境管理4.2办公时间严禁闲谈.睡觉.吃东西.玩电脑游戏.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看与工作无关的书刊.报纸等。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有效运行,防止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使用、检验、检测、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规定。
一、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管理制度1.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核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并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2.设计与制造标准:特种设备生产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与制造标准进行,保证设备质量和安全性能。
3.设计审查与验收:特种设备的设计必须经过相应的设计审查和验收,确保设计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4.厂家出厂检验:设备在出厂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出厂检验,确保其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5.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特种设备必须在设备上标注相应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提醒用户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风险预防措施。
二、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1.设备安装和调试:特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安装正确和运行正常。
2.操作人员培训和认证: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确保其具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日常维护保养: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和可靠性。
4.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措施,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
三、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管理制度1.定期检验和定期检测:特种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检验和定期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
2.不定期检验和不定期检测:特种设备在特定情况下必须进行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如设备维修、移动、改造等。
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必须由经国家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制度1.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的周期和内容。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内各单位和个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特种设备指根据国家规定需要持有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或登记证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等。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遵循科学、严谨、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部门、相关单位和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标准、制度和政策,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配备专业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七条单位应当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八条个人在特种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中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经过培训并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作业证书。
第三章安全使用第九条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人员应当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超负荷使用,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阀、传感器、排气阀等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人员应当配备合适的安全防护用品,严禁穿着拖鞋、丝袜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物品进行作业。
第四章安全维护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定期检查包括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安全阀、管道等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维修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经过培训并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维修证书。
第十六条特种设备的维修应当按照设备的维修规程进行,严禁违反规程进行维修,以免造成设备的损坏或安全事故。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二、特种设备定义1. 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2. 特种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1. 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监管。
2. 安全管理机构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四、安全责任制度1. 单位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设备安全负全面责任。
2.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五、设备采购与验收1. 采购特种设备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并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
2. 到货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附件齐全。
六、设备使用与维护1. 特种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记录维护情况。
七、安全操作规程1. 制定并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并遵守。
2. 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八、事故应急与处理1.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响应、事故处理等。
2. 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九、监督检查1. 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设备合法合规使用。
十、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记录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检查等信息。
2. 保存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证书等相关资料。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解释。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补充上述内容,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3篇)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设备进场前实行检验制度:每台设备进场均需提供本台设备出厂合格证(在有效期内)或检测、检验证明,各工区必须组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进场设备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进场机械设备验收记录”,对不满足使用、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坚决给予清退出场。
2、实行设备登记制度:对每台进场设备均登记并做好台账。
调配设备做好折旧记录,租赁设备做好租金支付记录。
3、实行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制度:设备进场对其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安全施工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安全操作,机械保养、故障识别、施工现场的互相协调、统一指挥、高压线路周边的机械操作等,培训后颁发培训合格上岗证,不合格的操作人员坚决给予清退。
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如起重设备、锅炉等,须经过常州、无锡两地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安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完全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每台设备均在明显位置设立此设备的操作规程,挖机、铲车等可挂在驾驶室内,便于司机学习掌握。
并定期对操作人员检查对不熟悉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培训。
6、实行执证上岗制度:所有大型设备的操作人员均执证上岗,上岗证必须是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在有效期内的证件,同时操作证上的机械和实际的操作的机械应相符。
7、实行维修保养制度:每一台设备的操作人员详细填写《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和《司机交接班记录》将设备的管理责任到人,增强设备管理的可追溯性,避免了由于相互推委造成的安全事故。
8、实行机械设备施工前安全检查制度:根据机械设备隐含或表现出的异常磨损、裂痕、变形、断裂等情况,联系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判断出设备的安全隐患,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使其更趋合理有效并可安全施工。
9、既有线施工设备实行加固措施。
加固方式采用¢16钢丝绳做为缆风绳,缆风绳一端加固在设备顶距离地面2/____处,一端加固在放置在地面的地锚上。
地锚埋入地下____米深,地锚混凝土块或方木等按标准尺寸加工,保证地锚可靠性。
10、既有线施工设备移位实施方式:当设备移动时松开固定在地锚上的缆风绳,松开缆风绳一米后固定,设备可移动一米,如此类推(此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但不可无缆风绳固定而移动设备)。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通用9篇)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通用9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一)设置管理机构1.管理组织。
以企业(法人)内部管理文件的形式,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并标明该机构人员的岗位。
2.组织管理结构图。
管理组织的人员由组织结构图表示,表明管理人员与被管理的部门和设备之间的管理关系。
(二)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及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1、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
明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全面负责(安全生产负责人必须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若安全生产负责人不是法定代表人,应有加盖公章的企业任命书。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任命。
有加盖公章特种设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任命书应注明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及任期,任命的管理人员应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附劳动关系证明资料)。
3、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证书,方可上岗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与企业办理聘任手续,并到质监部门备案。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2有关特种设备的事故基本都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因此,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的管理重点。
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工段)必须对特种设备使用和运营的安全负责。
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使用过程的管理工作。
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一、特种设备的选购特种设备的采购除满足生产要求外,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满足安全要求,采购时必须严格审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符合使用和安全要求。
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专用设备。
购买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以下相关文件:(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3)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4)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必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符合下列条件,方可从事安装、改造、维修等工作。
(1)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三篇)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三、责任机构和职责1.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指导本单位内部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2.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书。
3. 特种设备维修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特种设备维修证书。
4.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巡检、记录和报告工作,必须定期接受特种设备管理知识培训。
四、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1. 特种设备的购置和验收1.1 本单位购置特种设备前,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批手续。
1.2 购置后,由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进行验收,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1.3 特种设备的验收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的基本情况、数量、型号、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等信息,并于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备案。
2. 特种设备的操作2.1 特种设备的操作必须由持证人员进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书。
2.2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禁止违规使用特种设备。
2.3 操作前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4 特种设备的操作过程中,必须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报告特种设备管理部门。
3. 特种设备的维修和保养3.1 特种设备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2 维修和保养工作必须由持续维修证书的维修人员进行。
3.3 维修和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维修的时间、内容和结果。
3.4 特种设备维修和保养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禁止随意更换零部件和修改设备结构。
4. 特种设备的巡检和记录4.1 特种设备的巡检应定期进行,巡检记录应详细记录巡检的时间、人员和内容。
特种设备三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三级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特种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2. 特种设备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二、一级管理:企业自检1. 企业应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2. 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自检,包括日检、周检、月检和年检,并做好记录。
3. 确保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三、二级管理:专业检测1. 定期邀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测。
2. 检测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存档,并作为设备维护和更新的依据。
3. 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四、三级管理:政府监管1. 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
2. 接受并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提出的整改意见或指令,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3. 特种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相关部门。
五、维护与保养1. 特种设备应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并由专业人员执行。
2. 维护保养过程中应使用合格的备件和材料,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六、应急管理1. 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和事后总结等。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包括设备技术资料、检测报告、维护保养记录等。
2. 所有记录应真实、完整,并按照规定期限保存。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并报企业负责人批准。
请注意,这是一个简化的模板,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特种设备规范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规范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特种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修工作。
2. 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3. 特种设备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1. 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特种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
2. 安全管理小组应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登记、安全检查、维护保养、事故处理等。
三、设备登记与档案管理1. 对所有特种设备进行登记,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技术参数。
2. 设备档案应包括设备购置、安装、改造、维修、检验等相关资料。
四、安全操作规程1. 制定并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并遵守。
2.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维护保养与检查1. 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实施日常检查、月度检查和年度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六、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1.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预防措施,包括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和维护。
2.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紧急疏散、事故处理等流程。
七、法规遵守与监督检查1.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法规和标准。
2. 定期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根据反馈进行改进。
八、考核与奖惩1. 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
2. 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对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安全管理小组审议,并报上级管理部门批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乙酸车间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目的1.1为了规范车间内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使用,根据公司《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车间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1.2本制度对特种设备的安装、维护、改造和使用进行具体规定。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氯乙酸车间内所属的各种特种设备和其工作区域内的机动车辆。
3.定义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防爆电器设备等。
氯乙酸车间涉及到的特种设备具体为液氯灌区各储罐、装置内的电动葫芦(共计3台)及装置区域内的各种机动车辆。
4.管理职责4.1氯乙酸车间内的特种设备由本车间自行管理,并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和使用安全。
4.2装置内行驶的各种机动车辆由车辆所属部门负责管理。
4.3车间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取得地市级以上质量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
4.4管理车间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列》和《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在使用中的违法违章行为。
参加特种设备的订购、安装验收及试车工作;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编制定期校验计划并落实定期校验的报检工作;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4.5使用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定期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在使用中的违法违章行为,必须参加特种设备的安装验收及试车,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必须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编制常规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定期校验;编制特种设备紧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习;必须定期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
5.管理内容与要求5.1特种设备的使用5.1.1车间必须使用有“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证”的特种设备、零部件和安全附件。
5.1.2车间要向特种设备采购单位索要特种设备出厂资料和安装资料并进行存档,使用前30日内向相应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提出使用申请,并提供该设备的监督校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设计、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原件和复印件,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和操作维修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等材料。
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5.1.3车间必须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特种设备使用和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
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5.1.3.1各种相关人员的职责。
5.1.3.2操作人员守则。
5.1.3.3安全操作规程。
5.1.3.4常规检查制度。
5.1.3.5维修保养制度。
5.1.3.6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5.1.3.7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
5.1.4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5.1.4.1车间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5.1.4.1.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5.1.4.1.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5.1.4.1.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5.1.4.1.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附属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1.4.1.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5.1.4.1.6安装、大修、改造的记录及其验收资料。
5.1.5车间要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
检查应当做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检查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5.1.5.1对在用特种设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承载类特种设备,必要时要进行载荷试验,并按额定速度进行起升、运行、回转、变幅等机构的安全技术性能的检查。
5.1.5.2月检至少应检查下列项目:5.1.5.2.1各种安全装置或者部件是否有效。
5.1.5.2.2动力装置、传动和制动系统是否正常。
5.1.5.2.3润滑油是否足够的润滑效果,备用电源是否正常。
5.1.5.2.4绳索、链条及吊装辅具等有无超过标准规定的损伤。
5.1.5.2.5控制电路与电气元件是否正常。
5.1.6日检至少应检查下列项目:5.1.6.1运行、制动等操作指令是否有效。
5.1.6.2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的振动或噪声。
5.1.7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车间应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必须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从新投入使用。
5.1.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地市级以上质量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
5.1.9车间必须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作业意识。
5.1.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5.1.1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车间有关负责人报告。
5.1.12车间决定停用的特种设备,预计停用时间超一年的,或要报废特种设备,要以书面形式向相应职能部门申请办理停用或注销手续。
5.2特种设备的检修5.2.1特种设备维护保养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地市级以上质量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
5.2.2车间必须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明确维修保养者的责任,严格按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要求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本单位没有能力维修保养的,必须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进行维修保养。
5.2.3车间必须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检,发现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
5.2.4车间要定期申请校验和检修的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并及时记录在案。
5.2.5特种设备的改造和大修前,由车间提出改造或大修申请,并附改造或大修内容。
管理部门批准后,由生产部委托具有相应特种设备维修和改造许可证的单位进行。
改造或大修结束后生产部将校验检测机构的校验检测资料交相应的管理部门核准,核准后由管理部门下发特种设备允许使用单,并将有关改造或大修资料交车间入档。
5.3特种设备的安装5.3.1特种设备的安装由技术部委托取得相应特种设备安装许可证的单位进行。
施工中的监督校验,由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核准的校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校验,监督校验合格后交付给车间使用。
5.4特种设备的校验5.4.1车间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安排好停机检验时间,向管理部门提出检验申请。
管理部门组织检验,检验结束后将检验报告交车间入档。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检验后车间要及时更换《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中的有关内容。
5.4.2停用特种设备拟重新使用前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保养,并提前一个月向管理部门提出使用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
5.4.3遇到下列情况之一的特种设备,在使用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保养,消除隐患后,经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5.4.3.1经受了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水淹、地震、雷击、大风等)。
5.4.3.2发生设备事故。
5.5压力容器(液氯储罐及附属管道)的使用要求5.5.1车间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负责,并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技术人员负责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工作。
5.5.2压力容器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5.5.2.1压力容器档案卡。
5.5.2.2压力容器设计文件。
5.5.2.3压力容器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5.5.2.4检验、检测记录,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5.5.2.5修理方案,实际修理情况记录,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5.5.2.6压力容器技术改造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技术文件和资料。
5.5.2.7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5.5.2.8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5.5.3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要在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其内容应包括:5.5.3.1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含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
5.5.3.2压力容器的岗位操作法(含开、停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5.5.3.3压力容器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和报告程序。
5.5.4压力容器用安全阀每年校验一次,车间每年的一月份根据安全阀有效期向生产部报安全阀的校验计划,在安全阀有效期届满前15日向生产部提出校验申请,生产部委托有资质机构校验,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4.5压力容器用压力表、测温仪表、液面计必须强制检定,检定的具体要求及使用维护按中铝洛铜有关计量管理制度执行。
5.5.6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及时向车间安全管理员、单位生产部和公司领导报告。
5.5.6.1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后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5.5.6.2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现象。
5.5.6.3安全附件失效。
5.5.6.4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5.5.6.5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5.5.6.6过量充装。
5.5.6.7压力容器液位超过规定,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5.5.6.8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
5.5.6.9其他异常情况。
5.5.7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进行任何修理。
对于特殊的生产工艺过程,需要带温带压紧固螺栓时,或出现紧急泄漏需进行带压堵漏时,车间必须按设计规定制定有效的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持证操作,并经公司负责人批准。
在实际操作时,EHS部应派人进行现场监督。
5.5.8以水为介质产生蒸汽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水质管理和监测,没有可靠的水处理措施,不能投入运行。
5.5.9压力容器的修理或改造方案应经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同意。
修理或改造单位要提供修理或改造后的图样、施工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
5.5.10改变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介质、温度、压力、用途)时,车间应向生产部提出申请,生产部批准后方可使用。
5.6压力管道的使用要求5.6.1车间新建、扩建、改建的压力管道在施工前向技术部提出申请,由技术部委托有资格的单位施工。
5.6.2压力管道、安全保护装置和附属设施的界定:5.6.2.1压力管道是指由管道组成件、管道支承件、安全保护装置和附属设施等组成的系统,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
5.6.2.2安全保护装置指压力管道上连接的安全阀、压力表、爆破片和紧急切断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