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聘角度谈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找工作难
大学生找工作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大学生感到困惑和无助。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找工作会变得如此困难呢?首先,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大量涌入,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导致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找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
然而,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许多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招聘的毕业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再者,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和能力也需要提升。
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比如只看重薪酬而忽视职业发展空间,只看重知名企业而忽视小微企业的机会等。
此外,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简历撰写不规范、面试表现不佳、职业规划不清晰等,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就业机会。
面对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名利,要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
其次,大学生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参加一些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
再者,大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大学生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学会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简历,如何进行有效的面试,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等。
总之,大学生找工作难是一个现实问题,但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自身能力,相信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在就业之路上顺利找到自己的航向,迎接美好的未来。
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精品文档
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精品文档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一、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现状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学数量呈现持续增多的状况,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仅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与2013年相比,人数超过28万。
截至到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近75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大学生就不可能仅靠文凭就能找到一份最佳的工作了,而应该具备综合能力,所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上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1]。
此外,全国各地经济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企业的用工需求量较大,然而由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虽然提高了工资待遇和福利条件,但大学生跳槽的情况频繁发生,从而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并制约了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出现的原因(一)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高校采取了扩招政策,学生人数不断攀高,在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为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2.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存在不均衡现象,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吸引着众多的大学生纷纷涌入,就业压力加大,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没太大的吸引力,供求不均衡。
3.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将考取公务员和全额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主要目标,进入企业工作的意识淡薄。
4.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很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很多企业采取了裁员措施,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得不到解决。
(二)导致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原因1.国有企业和实力较强的企业工资和福利待遇条件比较好,倍受大学生等诸多求职者的青睐,然而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自身体条件不足,工作环境和工资待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营利能力得不到改善,对大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形成供求不均衡状况。
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在现代社会中,就业工作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的重要一环。
然而,众多的就业难题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就业工作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就业工作的难点1. 激烈的竞争:现代社会的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毕业生涌入市场,而职位的数量却相对有限。
很多人为了一个职位而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2. 要求过高:许多工作岗位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仅仅具备学历和专业技能已经远远不够,公司还追求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
这对求职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 缺乏经验:很多毕业生刚开始找工作,却面临一个尴尬的情况:大部分工作经验都是在课堂上获得的,真正的社会经验几乎为零。
企业对经验丰富的候选人更感兴趣,这给刚毕业的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 行业瓶颈:某些行业每年可供人们发展的机会有限,进入这些行业就业相对困难。
这些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很多人望而却步。
二、对策1. 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于成功找到工作至关重要。
除了学业成绩外,还应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加入社团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来提升自己。
2. 积极获取实习经验:为了解决就业中的经验问题,可以主动积累实习经验。
利用暑期或假期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实习期间可以多向导师请教,积极参与工作,展示自己的潜力。
3. 拓宽就业渠道:如果某一行业就业困难,可以尝试拓宽就业渠道,寻找其他行业的机会。
通过积极参加招聘会、利用社交媒体网络等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4. 学习技能和知识:社会在发展,新兴行业与技术层出不穷。
学习与当前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可以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课程、获得相关证书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总结起来,就业工作的难点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对策,就能够克服困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虽然大学毕业应该是一个踏入社会的起点,但是现实却让很多大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市场、个人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教育体制和就业市场的错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传统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时,发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远远不足,这就导致了他们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其次,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市场上需要大学生的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激烈竞争,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此外,一些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有些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对自己的定位和规划不清晰,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难以突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影响了就业的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决。
首先,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其次,就业市场需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岗位需求,调整工作机会的结构,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就业。
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政府、企业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大家都能够面对就业难题,坚持不懈,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从普通高等院校的校园招聘会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普通高等院校的校园招聘会看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复杂问题。
本文从普通高等院校的校园招聘会入手,揭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及大学生实习制度等。
关键词:校园招聘会大学生就业校园招聘会几乎是各大普通高等院校每年的必修课。
校园招聘会往往是高校主办,由学生和用人单位参加的供需见面会。
在此过程中,学校起了搭建平台提供中介服务的作用。
而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则是供需双方相互磋商的结果。
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用人单位三个利益主体,下面仅就三大利益主体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做一个简短的分析。
一、关于校园招聘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点思考校园招聘会上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第一,用人单位没有招到人;第二,大学生没有单位要。
上述两种情况都可以称为交易失败,交易失败意味着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了。
那么,下面我们通过这三个利益主体的角色分析来剖析出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直接原因。
1、买方--用人单位的角色分析在就业过程中充当买方进入校园招聘会的企业通常是什么样的呢?就企业性质而言,大型国有企业、世界五百强等薪资待遇比较好的企业基本不会涉足普通本科院校,剩下的大多是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
由于就业人数激增,处于买方市场的企业,不断提高用人标准并试图用最低的价格购买高素质的劳动力。
2、卖方--大学生的角色分析企业针对参加招聘会的大学生可做如下的分析:人脉关系广、家庭背景好的学生不需要,他们可以选择进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出国等;博士、硕士研究生基本不用,因为他们的人数少所占的比例小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抑或搞科研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也不是很需要,因为他们的起点低、要求低,有需要的地方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去干;”211”、”985”等国家重点建设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就业也不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起点高相对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好就业。
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也日益突出,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并且还遭受了不少的挫折和困难。
今天我们来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1. 缺乏专业技能:由于当前社会越来越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而很多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没有专业性的技能训练,只是传承了一些基本的学科学习,缺乏真正意义的实践技能。
2.市场供需不平衡: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数迅速增加,而企业招聘大学生的需求还没有跟上。
因此,市场供给不足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3. 就业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工具不完善,在招聘市场上,很多公司的招聘信息无法真正的为学生所知晓。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或政府机关进口的公开招聘,进口较为狭窄,难以满足广大应聘者的需求,也容易造成就业渠道不平衡。
4. 求职意识不强:即使一些大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就业情况不乐观,他们也很少会去主动思考如何去更好的面对就业问题,采取科学的求职策略,往往会选择让任何一家公司都能招到自己,而不加以思考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5. 关系网“领先”法则: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有许多用给头顶排行榜或成绩在全班排名前列的学生优待,而忽略了那些不在学校“权利阵地”上领略到的优秀学生,让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失去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二、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难?1.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大学生要在校园之外寻找相关的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兼职等不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 拓展就业渠道: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逐渐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平台及大学生就业信息交流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就业机会和优质就业信息。
3. 增强求职意识:提醒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就业问题,每个人每天都去关注一下招聘信息,还要增加自己的求职手段,如保持通电话,发简历邮件等。
4. 强制性的实习计划:为了弥补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实习培训计划,促进大学生通过实习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提高实践能力并且可以利用实习的机会积累人际交往能力。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首先我认为大学生需提高自身的能力“考试能抄就抄抄不到就补考补考不过还有重修大不了就是交钱……”我曾经在网上看到网友这样说很多大学生素质低学生目标不明确、混日子、谈恋爱……却很少想过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这样的大学生在职场上不可能有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和高校扩招有关自从扩招以后大量生源涌入高校可以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我想优秀的毕业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不难的。
第二我认为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有些高校忘记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初中相脱离。
学生只有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却不强、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另外有些学生眼高手低总想找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对自己的毕业远景高估不能脚踏实地地干工作于是就处在待业状态第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竞争。
例如一个单位就写到“本单位招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名要求男性身高1.75米以上”。
这样的岗位和身高、性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很多大学生反映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过性别、年龄、形体相貌、地域等方面的歧视。
一些人情招聘和灰色招聘也屡见不鲜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将来和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从现在就开始脚踏实地地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得看法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一大矛盾,仔细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
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私有企业虽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
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企业“招聘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对比思考
2 0 1 3年 。 全 国普 通 高校 毕 业生 人 数 达 到 6 9 9万 .
比2 0 1 2年增 加 1 9万 : 江 苏省 高 校毕 业生 人数 达 5 3 . 2 万, 创 历史 新 高 。由此 。 2 0 1 3年 被戏 称 为“ 史 上最难 毕
众 中的声 望 , 很容 易 吸 引大批 的应 聘 者 。如果 企业 的
规模 比较 小 , 员 工 人 数不 多 . 则 求 职 者 对该 类 企 业 往 往会 先 略过去 。由于 缺乏 社会 阅历 . 大学 生不 了解 一
业季 ” , 就 业究 竟有 多难 ? 用大 学生 近来 流行 的一 句话 来说 , 叫做 “ 没有 最难 。 只有更 难 ” 。
些企业 的实力 . 所 以在 找 工作 时往 往 最看 重企 业 的声
就使得 企业 在 与高 校建立 招 聘合作 关 系 时 . 并不 能 充
分地 分析该 高校 的专业设 置 、 学 生培养 特 点是 否符 合
自己的需 求 . 而 高校 也不 能针 对企 业量 身 组织包 括 招 聘时间 、 地点 、 宣讲会 、 应 聘 学 生 组 织 等 招 聘 服 务 工
“ 就业难 ” 的原 因从多方面加 以分析 ,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 企业; 招聘难 ; 大学生 ; 就业难
中图分类号 : G 7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5 7 2 7 ( 2 0 1 4 ) 0 2 — 0 0 6 3 — 0 4
是 企业 的声 望 。 企业 是 否在应 聘 者心 目中树 立
了 良好 的 形 象 , 是 否具 有 强 大 的号 召力 . 将 从 精 神 方
面影 响招聘 活 动 。例 如 . 世界 5 0 0强企 业 以他们 在 公
论述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
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新时代也有“脑体倒挂”——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春节过后是众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农民工返城找工作的高峰时期。
大学生就业难,在这些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当前,在各地的招聘会现场及劳务市场,有着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不仅找工作难,而且他们对许多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环境普遍感到不理想。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众多企业的欢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缓解当前“招工难”的状况,提高工人劳动工资和福利待遇,农民工的工资达到、甚至超过提供给大学生的工资,但即使这样,仍有许多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的困境局面。
在某些地方和工作单位出现了“脑体倒挂”这一现象,有许多大学生也感慨,有些招聘职位给出的工资水平甚至低于普通劳动工人。
每月1500元的管理岗位有众多的大学生争抢,而月工资2000的操作工却未必有人愿意接手。
大学生低收入群体的确存在着,不断涌现的众多新词向我们形象地展示着他们的生活——“蚁族”、“考研族”、“考碗族”、“校漂族”、“啃老族”“蛋形蜗居”……难道大学毕业生真的不如普通农民工吗?难道真的“读书无用”吗?难道“脑体倒挂”真的要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吗?一、新时代的“招工难”与“脑体倒挂”时下,许多企业出现的“用工荒”又一次进入人们的眼球、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不仅仅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中西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现象。
而在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场,却是人头攒动的大学生奔走在各个招聘岗位前,不断地寻找着自己未来的落脚点。
在原本劳动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的中国,没有太多技术和和高等知识含量的普通工人大受欢迎,而昔日被称为的“天之骄子”的大学毕业生却是面临门可罗雀的窘境,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让一些大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前途。
脑力劳动报酬原本应该高体力劳动的报酬,因为脑力劳动能力的形成比体力劳动需要更多的投入,它需要劳动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用于接受教育和训练,需要付出更多的主动性学习和钻研。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分析(共5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分析(共5篇)第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普遍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负责全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其工作仍存有很多不足,如:1、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从就业指导内容上看,多数是对毕业生实行求职技巧的培训,忽视了全学程的系统培养与指导;从形式上看,多数停留在举行经验交流会、讲座、现场招聘和发布信息方面,缺乏系统的、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2、就业指导人员素质。
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的数量往往不足,其中还有很多属于兼职人员,其本身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都存有很大问题,对学生的指导水平更无从谈起。
就业指导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往往是由辅导员兼职,他们年纪轻并且流动性较大。
另外,学校和学院两级就业指导和服务部门和人员,往往处于“孤军奋战”的工作状态,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高校的就业指导机制难以得到有效运转。
3、就业指导渠道、信息相对闭塞。
缺乏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瓶颈。
绝大多数的地方高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或是通过校园网发布的招聘信息,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
(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观点有待提升1、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实践水平较差。
地方高校毕业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深,平时往往非常注重学校所安排课程的学习,但是不注重自己中和素质的提升,平时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造成了只会考试,但实践和动手水平不强的现象。
2、心里素质相对比较差、适合性较弱。
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的毕业生虽然吃苦耐劳,但是往往比较内向甚至是自卑,人际交往水平和心里素质相对比较差。
他们对社会的理解也比较有限,面向社会时适合水平较弱。
3、就业观点存有一定偏差。
因为地方高校毕业生信息相对闭塞、对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理解不清,思想观点存有较大问题。
如:往往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纷纷想要挤进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对于条件好的单位一拥而上、对于待遇差一点的单位、不屑一顾,导致了部分学生陷入自愿性失业。
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谈大学生就业
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谈大学生就业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一大难题。
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
企业用人难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非常突出。
在当前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只有未雨绸缪,提前了解就业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及时、有的放矢地加以对相关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为此笔者选取了青岛市部分企业就人才需求状况及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进行了调查研究。
当前就业形势及原因分析此次实践,我们采访了青岛市政府青工部李部长,得到了一组数据: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2010年630万,2011年660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0%,2002年底就业率降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近几年就业率也维持在70.6%左右。
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内都不容乐观。
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状态和就业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人口众多,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需求与社会劳动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高等教育资源向更广泛的人群开放,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如今的”大众“教育、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水平逐年提高,以及高校毕业生必须面向市场公平竞争、自主择业,过去的”毕业即就业“的局面必然要被打破。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传统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这导致了高校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然而很多毕业生并未意识到这点,他们自身的就业观、人才观与企业有很大出入,高校毕业生的人才观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高校教育体制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是导致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产业结构转型不匹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大多数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专业,无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求,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对策: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提供更多与时俱进的专业培训,培养适应新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
2.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追求高薪、高职位,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
然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薪高职位的机会有限。
对策: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培养适应基层的意识和能力。
3. 缺乏实践经验当前大学生过于注重理论学习,但缺乏实践经验。
毕业后,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无法提供实践能力的证明,使得雇主对其能力产生怀疑。
对策: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升实践经验。
4. 校企对接不畅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对接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紧密度不高,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无法及时传达给学校,导致毕业生与就业市场存在脱节现象。
对策: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起有效的对接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并调整教育培养计划,增加对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
二、对策措施1. 优化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2. 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招聘渠道外,政府和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发展创业和自主就业。
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减少就业压力。
3. 强化职业指导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理性选择就业岗位,意识到从基层岗位做起的重要性。
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从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两方面展开分析,旨在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解决就业难题。
一、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1.经济下行压力大目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大,许多企业面临困难,导致对人才需求减少。
这使得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2.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学校的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技能与实际用工需求不匹配,使得就业难度加大。
3.高校就业指导不足部分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不足,导致毕业生在求职面试等过程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心仪的工作。
4.缺乏实习经验许多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积极参与实习,导致在毕业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
5.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毕业生拒绝接受普通岗位的工作,觉得自己学历高,岗位应该对口,这导致了就业难的加大。
二、毕业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案1.加强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学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加强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2.提升毕业生实习经验学校应积极鼓励毕业生参与实习,并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毕业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增加求职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帮助毕业生制定求职计划,提供面试技巧和就业信息,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4.调整就业观念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调整学生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每个岗位的重要性,不要轻视基层岗位,从而增加求职机会。
5.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工作,如参加招聘会、求职网站、人才中介等途径,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求职机会。
6.灵活就业方式毕业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兼职、网络工作等方式灵活就业,不一定要局限于传统的全职工作,增加就业的可能性。
7.提升自身能力毕业生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求职成功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第一篇: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的高等教育院校规模和生人数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大学教学质量偏低,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特别是2008年末2009年初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更为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由于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等劳动力总量的增加,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等种种因素,中国面临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高峰,全社会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
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客观的说,这是有失公允的。
我认为,总体来说,有两个大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一、中国大学生处在中国社会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增长,为什么中国在GDP增长达到11%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个就业难的问题?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政治学教授苏黛瑞就中国大学生为什么过剩的问题发表评论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够创造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经济的结构也不适合吸收社会上的劳动力。
其实质原因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遵循着一个畸形的模式,中国GDP增长的50%依赖出口。
国家和地方的硬件投资开发包括建桥,修路,建各种市政美容设施,修各地政府机关大楼,建各种工业旅游园区等形象工程也是GDP增长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00万一步步跃升到如今的610万。
但在这些年间中国的GDP不过从10万亿增加到30万亿,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粗放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所吸收的劳动力大部份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工。
社会就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相关配套制度相关的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却未能跟上这种就业机制的变化。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原因与对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原因与对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
本文将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就业难题的原因1.市场需求与供应不匹配随着教育水平普及化的进程,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长,导致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
很多传统行业就业机会有限,而新兴行业就业需求却不足。
2.教育模式与用人需求不符当前的高校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
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有较高要求,而大学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脱节。
3.岗位要求与个人能力不匹配在就业市场中,许多高薪岗位要求应聘者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
然而,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通常缺乏相关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难以满足职位需求。
4.就业心态与职业规划不足一些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过于依赖母校的名气和教育背景,在找工作时更加被动和软弱。
同时,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不清楚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二、解决就业难题的对策1.优化职业教育,提升实践能力高校应调整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引入企业实习、项目实训等形式,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2.加强与行业对接,提前规划职业生涯高校应该与行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了解行业趋势和技能需求,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并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加以应用。
同时,大学生应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解行业发展前景,提前做好准备。
3.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鼓励创业就业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提升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组织创业讲座、创业实践活动等,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积极引导他们发掘创新与创业的机会。
4.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渠道,丰富就业资源除了传统的招聘会和网络招聘渠道,大学应积极探索其他就业渠道,如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开拓更多就业机会。
从招聘角度谈大学生就业难 - 副本
从招聘角度谈大学生就业难文/吴汉辰学生是负责学习的,他们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在考试中得到回报。
员工是负责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如果你的老板、领导、同事得不到好处,你做的再多也是白费。
我想这就是大学生求职难的思维障碍。
刚毕业的时候我自己找工作大约花了2个月的时间,自我感觉比较顺利,估计是没指望自己多幸运,所以心态放得比较稳。
在北京,我的学校不具有竞争优势,法学专业基本也不太可能对口就业,英语属于文盲级别,自己长得也不算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因为学校里的经历比较丰富吧,虽然没有上班,可平均每两周都有公司表示要我,是我嫌这嫌那没有去,所以当时没感觉找工作有哥们儿所讲那么形势艰难。
但是随着我工作经验的加深,我发现这个问题真的很严峻了。
一、接到面试通知电话:一开始上班,我在一家拍卖公司做人事助理,第一次打电话通知人家面试,对面大大咧咧地问了一句:请问您那里怎么走啊?恰好我们经理路过听到了,“挂了吧。
”我当时很莫名其妙,又是第一次干这个,什么话都没说就挂了。
然后我们经理告诉我:我们招聘的是销售人员,他连上网找地址的心思都没有,来了也是耽误工夫。
这经理是从外企挖来的,他的话对我来说就是权威。
那时候我开始有些感觉到为什么大学生求职会难了。
现在我或者我的助理打电话通知人面试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凡是问路的一概不要,凡是问自己投递什么职位的一概不要,凡是接电话时环境嘈杂又不知道换个地方的一概不要——我不相信一个应届生在毕业前有什么不能花一分钟回避的场合,除非你觉得这个电话不值得你花一分钟换个地方。
我不在乎错杀,反正我还有几百份简历还没来得及看呢。
如果简历适合的人超过了我面试的接待能力,而我又有时间的话,我可能会在电话里问问他为什么投这个职位或者他是否知道这份工作是做什么的。
我用这个方法节省不少的面试成本,因为有无数的学生压根不知道自己投的职位是做什么的,或者干脆反问我能给多少钱的。
后一种我定性为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型,前一种我定性为没有职业规划胡乱求职打算干三天就走人型。
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就业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就业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这不仅对个人造成影响,也波及整个社会。
下面就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压力是目前社会的现实问题,受到就业问题影响的主要是年轻人。
现在的招聘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年轻人在找工作这个问题上往往十分焦灼。
据统计,目前的就业难度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度更是呈现出加剧的趋势。
二、职业技能不足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技能不足已成为许多人就业中的主要问题。
许多职业领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员工必须不断学习新技能或更新旧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很难通过面试或者公司的选拔。
三、招聘难度加大现在的招聘难度比以前更大,这主要是由于经济需求发生变化引起的。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更为注重经验丰富的候选人,这使得那些没有经验的毕业生难以获得工作机会。
此外,随着技术和知识更新换代加快,招聘者往往对所招聘的人的技能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企业对员工稳定性的要求提高企业对员工的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一些年轻人而言也是一个困难。
很多人因为工作需要或者是想要赚钱,选择了跳槽。
这种行为虽然在当下是十分常见的,但是企业对员工的稳定性要求也变得更高了。
一些企业更愿意招聘那些有稳定工作经历的人,对于没有稳定工作经历的人则会有所冷漠。
因此,有的年轻人在跳槽时不仅容易被用人单位怀疑,反而更容易被淘汰。
五、技术进步导致部分行业失业率上升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行业的人力需求量大幅减少,导致这些行业的失业率上升。
例如,一些工厂由于全自动化生产导致工人不再需要参与,这类事件应当引起人们对技术发展的重视。
而对于那些在工厂工作多年的工人来说,他们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以上是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一些分析和探讨。
正视这些问题并未解决问题,很多年轻人要想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就必须不断学习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困难在哪里
大学生就业困难在哪里大学生就业困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尽管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却面临着很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原因是职业定位不清晰。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并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仅仅因为某个行业或岗位的薪水高而去申请相关职位。
然而,没有针对自身兴趣和能力的职业规划,他们在面试中很难表现出专业素养和潜力。
因此,大学生应该在入学之初就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通过实习、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方式,提前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要求和前景。
其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常常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企业招聘时更加看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而非学历水平,因此大学生需要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等,以丰富自己的简历。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社团、学术研究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另外,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也与求职技巧不足有关。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不懂得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求职信和简历,也不懂得如何在面试中展示自己的优势。
因此,大学生应该在求职前积极学习求职技巧,如如何撰写求职信、简历,如何准备面试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就业培训班或请教职业指导专家来提高自己的求职技能。
此外,大学生就业困难还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有关。
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行业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加。
然而,许多大学生仍然对就业市场的变化缺乏敏感性,继续选择传统行业,导致就业困难。
因此,大学生应该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关注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职业定位不清晰、缺乏实践经验、求职技巧不足和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应该在入学之初明确职业目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求职技巧,并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
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解析企业招聘挑战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解析企业招聘挑战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摘要:在当今高等教育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这不仅带来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题。
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学生对职位的期望也随之增长,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企业的招聘难题。
这一双重困境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造成企业招聘困难与大学生就业困难并存的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招聘体系的不完善、高校教育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技能培养、高校招生规模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大学生对职位期望过高以及高校职业指导服务的不足等。
建议采取的对策包括: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学校教育、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控制高校招生规模、引导大学生合理调整就业观念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职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1、招聘难题与就业困境的共存现象1.1、当前企业面临的“招聘难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招聘难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在就业市场中,中小企业是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但它们往往缺乏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同时又急需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
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岗位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0%。
然而,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物价上涨,加之大学就业理念的影响和中小企业薪资待遇的限制,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就业,这成为了中小企业招聘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就业困境”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矛盾也随之加剧。
大学毕业生成为就业难题的主要群体,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体制的结构性矛盾和供求不平衡。
这最终导致了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求职者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分析企业招聘困境与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成因2.1、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结构。
从模拟招聘、应聘中解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模拟招聘、应聘中解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键词:招聘应聘就业难摘要:大学生为何就业困难?这也是近十年来人们讨论越来越热的话题。
二十年前,大学毕业生还是时代的骄子,十年前,大学毕业生似乎也算是时代的宠儿,至少找个工作应该问题不是很困难。
而今天,大学毕业乃至硕士、博士毕业都铺天盖地。
“学历”的含金量已明显缩水。
本文从本人自身经历的模拟招聘、应聘经历,谈一下对就业问题的感想。
一、应届大学生就业难背景大学生为何就业困难?这也是近十年来人们讨论越来越热的话题。
二十年前,大学毕业生还是时代的骄子,十年前,大学毕业生似乎也算是时代的宠儿,至少找个工作应该问题不是很困难。
而今天,大学毕业乃至硕士、博士毕业都铺天盖地。
“学历”的含金量已明显缩水。
相反的却是教育成本和教育投资的增加。
寒窗十数年,最终换来一纸文凭,而走上社会,不但从精神价值上已难以体现优越感,而且从经济收入上几乎不比农民工,在这里我没有丝毫贬低农民工的意思,因为“农民工”这个名字来源于主流媒体,我也只是借用而已。
至少我个人认为大学生的价值应该高于农民工,脑力劳动所发挥的价值应该高于体力劳动,复杂思考的难度一定大于简单思考的难度。
虽然,在城市里,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把“农民工”定为社会弱势群体(这也是主流媒体定的),那么大学毕业生们,尤其是那些家里没关系、没门路、没钱的大学毕业生们,还有从农村来的大学生们算不算弱势群体呢?二、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现状分析、2.1就业地区集中,导致地区就业竞争激烈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十分激烈的地区竞争局面。
向往沿海城市、上海,北京等地择业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成为择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78.3%,有意愿去内陆省市和西部地区择业的不到总数的20%。
显然的,应界大学生就业地点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从而导致了地区的就业竞争激烈。
2.2就业部门集中,倾向于稳定工作在对企业的选择上,大部分毕业生一味选择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各种规模较大的公司,过度冷落了各种私营企业、中小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招聘角度谈大学生就业难学生是负责学习的,他们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在考试中得到回报。
员工是负责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如果你的老板、领导、同事得不到好处,你做的再多也是白费。
我想这就是大学生求职难的思维障碍。
刚毕业的时候我自己找工作大约花了2个月的时间,自我感觉比较顺利,估计是没指望自己多幸运,所以心态放得比较稳。
在北京,我的学校不具有竞争优势,法学专业基本也不太可能对口就业,英语属于文盲级别,自己长得也不算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因为学校里的经历比较丰富吧,虽然没有上班,可平均每两周都有公司表示要我,是我嫌这嫌那没有去,所以当时没感觉找工作有哥们儿所讲那么形势艰难。
但是随着我工作经验的加深,我发现这个问题真的很严峻了。
一、接到面试通知电话:一开始上班,我在一家拍卖公司做人事助理,第一次打电话通知人家面试,对面大大咧咧地问了一句:请问您那里怎么走啊?恰好我们经理路过听到了,“挂了吧。
”我当时很莫名其妙,又是第一次干这个,什么话都没说就挂了。
然后我们经理告诉我:我们招聘的是销售人员,他连上网找地址的心思都没有,来了也是耽误工夫。
这经理是从外企挖来的,他的话对我来说就是权威。
那时候我开始有些感觉到为什么大学生求职会难了。
现在我或者我的助理打电话通知人面试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凡是问路的一概不要,凡是问自己投递什么职位的一概不要,凡是接电话时环境嘈杂又不知道换个地方的一概不要——我不相信一个应届生在毕业前有什么不能花一分钟回避的场合,除非你觉得这个电话不值得你花一分钟换个地方。
我不在乎错杀,反正我还有几百份简历还没来得及看呢。
如果简历适合的人超过了我面试的接待能力,而我又有时间的话,我可能会在电话里问问他为什么投这个职位或者他是否知道这份工作是做什么的。
我用这个方法节省不少的面试成本,因为有无数的学生压根不知道自己投的职位是做什么的,或者干脆反问我能给多少钱的。
后一种我定性为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型,前一种我定性为没有职业规划胡乱求职打算干三天就走人型。
不要说我心狠手辣不给你们机会,如果你是海投简历的我倒不反对碰碰运气,所以提高效率对你我都好;如果你真的很在乎这次面试,那你不该如此草率的回答问题。
二、内部推荐:每每跟学生说到这个方面,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两种:一是羡慕妒忌恨、二是与自己无关。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做招聘的,不管是外企国企民企,优先选择肯定是内部推荐。
为什么?NO,NONO,不是因为人情,而是因为效率。
正常招聘,我招一个陌生人过来,坐下来谈个几十分钟,然后我结合简历揣摩他的性格他的能力他的社会资源他的跳槽可能,然后顶着业绩指标把他划到“认可实习”那栏里面。
内部推荐呢?一个跟我共事过一段时间,了解企业文化,了解职位需求的人,给我介绍了一个他接触时间超过2小时的人,还愿意分担一部分我的责任,而且由他担保这人不会短时间跳槽。
你们说,我要谁?有的同学质疑,说那你怎么知道我们的能力就不比内部推荐的强呢?废话,一个不懂得利用身边人脉资源的人,就算强能强到哪里去?再说,就算有强人,我又何必为了一个可能性而多花大笔的招聘费用呢?对了,内部推荐的范围从老板推荐到实习生推荐,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都算是“内部”,都是不花钱的招聘渠道。
再细,我就不说了。
三、算是一些面试经验吧面试结束于开始之后两分钟。
当然这只是一种修辞,不过真实情况差不多,现在面试大多都是非结构性面试,也就是说面试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影响面试结果的,一个我看不顺眼的人,我会毫不犹豫的在评价里写上:“团队合作存在障碍”,或者“与企业文化不符”,当然你们看不到这个评价的,我是一个职业面试官,保持微笑是我的工作,树立企业正面形象是我的义务,当然有些同行没这么专业,其实这对应聘者是好事,至少你们能提前知道结果。
那是不是越好看越好呢?我举两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惊艳,绝对的惊艳,在她开口之前我就已经想好了,这么漂亮的姑娘不能浪费在财务部门,绝对要调去做公关,而且是大客户公关或者政府公关,我已经开始幻想我的那份“伯乐奖”了,结果她一张嘴我心就凉了,三俗的厉害,真去做公关估计都是负效应,放其他任何部门也是绝对的红颜祸水,想了想,资料给老板定夺吧,后来照片在公司疯传了一阵子,没下文了。
再有这种:看简历,经验丰富,听问答,对答如流,低着头出会议室(会议室全玻璃的),碰到同事,同事曰:我CA,大哥,求求您了,我们部门不要这号儿人。
我说,人家挺好的,其实学学化妆就行了。
同事闪:那你让她学会了再来复试吧。
得,打叉。
后来我听同行聊天,说实验室招人从来不要美女,就怕出现男同事看美女引发的实验室大爆炸或者献殷勤导致进度拖慢。
得到结论:任何岗位都有一个形象上下限,也就是职业气质,你的气质越接近这个范围,你的面试就会越顺利。
关于口才,也不是说紧张的不要、磕巴的不要、闷葫芦不要,技术部门有的是这类人。
而是答非所问的不要,不给反应的不要,辞不达意的不要。
以前我们销售经理自己招了个人,第二天老板碰上了,问:“这你招的人?2B呵呵的这个?我说半天话他都没个动静,让Y明天别来了。
”原话啊原话。
所以我深以为戒,这种错误不用多,一次就会让老板觉得我这个招人的也很2B,我不要当2B。
当然,如果你把自己装成很高端,很健谈的样子,以此希望过关,我只会把这当做是下午休息时间,面试的多了,这点儿小计俩看起来很有娱乐性。
四、这个~工作经验不足:这其实是唬人用的,如果我真的不要应届生,那我干嘛还要给你打电话让你来面试呢?面试的时候我会拿这个来吓唬你一下,因为你没上过班,以后唬得你一愣一愣的事儿多了,我就是想看看你怎么应对。
如果你崩溃了,手足无措胡言乱语了,我很庆幸你没机会让客户和老总看到你这个样子。
至于招聘信息上这么写,也是没办法,你们应该看看我的招聘邮箱,如果不用这条来屏蔽掉那些胆小的应届生们,我怀疑我的邮箱会彻底崩溃。
记住,如果招聘信息里面写着:两年以下工作经验,那有超过50%的可能是HR顺手写上减轻工作量的,其实应届生便宜又好用,干嘛不要啊?再有就是经常被同学们忽略掉的,你们的社会实践,包括兼职、见习、校园活动,不要以为实习经历才值得一写。
我刚刚说了,我以前在学校里面的经历还算丰富,我很肯定的告诉大家,除了规矩多一些,本质上,学生会和社团那点儿事就是公司里面的那点儿事,数量上的差距和服务对象的转换而已。
当然,前提是你真的在学生会里面干过事情,而不是混日子。
五、性别、地区、学历、民族等等各种歧视:主要是女生在抱怨:现在女生找工作多难啊!我就很奇怪的反问她们:是吗,前台没用过男人吧?好像导游也都是女性为主吧?幼教男人多吗?性别歧视在中国其实是个假命题,很多职位要求性别的目的只是工作环境的需要而已,比如行政部要招个人,负责仓库物料管理,要用个女生还得搭个男生干力气活儿。
比如说人事部要招一个记考勤的助理,这种得罪人扣奖金的事,找个小姑娘,秉公执法谁也不好意思较真而,招个男的还不得三天两头打架啊?学历问题也是如此,上次有个女硕士告诉我,说去应聘,领导很欣赏她,不过一定要走劳动派遣才能接受她,她很不理解,没敢当面问。
我问她那是什么单位,她说是个国企下属研究所。
我说:啊~~那必须的啊,人家是嫌你学历不够,而这种研究所就是靠博士生职工比例来申请科研经费的,去吧去吧,有前途的单位,混熟了,争取个编制,能一折买房的。
民族的问题说起来有些伤感情,但是我知道的是很多大企业包括国企,他们那个负责跟客户吃饭的职位一般都不要回族兄弟,而且人家话说的很明白,“我知道你们跟同学一起吃饭都相安无事,可是你出去应酬,多少人家心中会有顾虑的,我们也犯不上冒这个风险不是……”当然,这是够意思的,要不人家直接一句:回去等消息吧。
你死都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至于地区要求,如果我看到一条招聘信息上面写着:本地生源优先。
那我就知道了,要不这是个需要经常托人帮忙的工作,要不这就是个涉及机密的职位。
前一种,外地学生没有现成本地的人脉资源,建立渠道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后一种的话,如果需要进入法律程序的话,本地员工至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老板用着踏实。
所以搞清楚招聘要求上哪些是硬性条款,别义愤填膺的去“我就不信,怎么怎么样!”,浪费时间而已。
六:海投:有人支持海投,有人不支持海投,就算是大学的就业老师都各执一词。
在我看来,这就是个概率问题,目的都相同,就是那个“一份工作”,不同的是海投是在扩大概率基数,而求职技巧是提高概率比例。
假设恒定概率是1000份简历换一份工作,那么你投2000份简历就可以有2个选项,或者你利用各种求职手段技巧,使自己的命中率从千分之一提高到十分之一,那么你投20份简历就可以拥有两个选择。
如果你选择海投,那么你投递的数量需要包括这些损耗:已经停止招聘的作废招聘信息、邮件太多HR没看到你的简历、助理工作失误HR没看到你的简历、格式错误HR打不开你的简历、HR不喜欢你简历、HR搞丢了你的简历、通知面试的电话你没有接到、无法参加的面试、你发现其实工作和你想象差距很大、企业周边环境你无法忍受、待遇过低、HR不喜欢你、前台不喜欢你、老板不喜欢你。
应对这些损耗的办法就是——不停发简历,重复发,用各种办法发。
有句名言是“如果你广告打得够多,总有足够的傻瓜上当”我觉的用在这里很合适。
你最少每天花2个小时时间不停投简历,而且使用”符合条件者全选”的方式。
如果你不打算海投,那就搞清楚这些:这份工作我是不是喜欢?这份工作是不是在我能力范围内?这份工作是否能提供我需要的?面试官是否喜欢我?企业是不是需要我的能力?我是不是这个团队需要的?——搞定这些问题,你的求职命中率能达到50%以上,我说真的。
当然,把他们搞清楚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你其实永远也无法准确知道后三个问题的答案,所以其实你还是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基数。
如果以三个月为限,进行试验(当然没人做过),我相信后一种方式的成绩要好很多,而且它在今后你跳槽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决策依据。
七、薪资要求:“你要多少钱,你就值多少钱。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在大商场和批发城里看同一款衣服的感觉,HR就是这样进行判断的,因为和你买衣服一样,他也吃不准你的生产质量究竟如何,买回家是不是真的好用。
所以一定要敢于要价,只要这个价格是在职位许可范围内,越接近上限,你的成功机会越大。
真实的做法是这样的:2个水平差不多的应聘者,一个要价4000,一个要价2000,我会叉掉那个2000的,然后问那个4000的,2500你干不干?因为2500是这个职位的下限,而我不会主动涨价,只会去降价,报价比我下限还低的人,说明他达不到我的预期标准。
八、运气:据说有个对最大型公司的董事长做的用人调查,“通过面试”找到优秀员工的几率,比“抽签”只高3%。
而如果面试人员自己为自己招聘一个同事的话,找到优秀员工的几率,比“抽签”还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