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发展阶段性解读

合集下载

2024年工业4.0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工业4.0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工业4.0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工业4.0是指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工业领域的革新与升级。

它通过将传统工业生产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工业4.0在市场上的发展现状。

工业4.0市场规模作为全球工业领域的重要趋势,工业4.0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工业4.0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0000亿美元。

这一规模庞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和应用。

行业应用工业4.0的发展涉及多个行业,其中制造业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在制造业中,工业4.0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工业4.0还在能源、交通、物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等。

成熟度和挑战虽然工业4.0在市场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工业4.0技术的成熟度存在差异,有些领域已经广泛应用,而有些领域仍在初级阶段。

其次,企业在进行工业4.0转型时面临着投资成本高、技术复杂、人员培训等问题。

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工业4.0面临的挑战之一。

政策支持和发展趋势为推动工业4.0的发展,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措施。

例如,德国推出了“工业4.0”国家战略,韩国实施“智能工厂”计划,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工业4.0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未来,工业4.0市场将继续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工业4.0技术将进一步成熟和普及,更多的企业将会投资和应用相关技术;二是工业4.0将更好地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形成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生产模式;三是工业4.0市场将继续扩大,新兴市场将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总结2024年工业4.0市场发展现状显示了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工业4.0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工业4.0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工业4.0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工业4.0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工业化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转型升级。

工业4.0作为工业化生产数字化升级的最新标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深度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不难看出,工业4.0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工业4.0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对未来的工业升级和发展做出更科学的规划和措施。

一、工业4.0现状“工业4.0”指的是第四次产业革命。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工业化生产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化操作,而是技术和信息的有机结合。

工业4.0主要有以下特点:1.智能化。

通过嵌入各种传感器,使机器具有高精度、高速度的成套智能生产方式。

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智能决策等高智能生产成为现实。

2.个性化。

不再需要批量生产,而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将个性化消费需求进行快速响应。

3.互联化。

通过将不同的机器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实现各机器设备的互相影响,形成整个生产链条的互联互通。

4.适应性。

由于人工智能的加入,使得机器设备可以自主学习和适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逐步实现自我升级。

二、工业4.0发展趋势虽然工业4.0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它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未来工业4.0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其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1.加速数字化转型。

工业4.0需要一个高度的数字化模式。

在未来数字化建设中,大数据、云技术、AR\/VR与AI等技术将逐步成熟,引领工业4.0的数字化生产模式进入更完善的发展阶段。

2.产业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也会有许多工作被机器人所取代,而自主创新是未来工业4.0发展的关键。

3.强化数据应用价值。

工业4.0的核心是数据,在信息化时代,数据的应用成为工业4.0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的成熟,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数据。

4.促进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与智慧型工厂,形成一种紧密联系的关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技术对工厂运行的不断优化提供了精细化、量化的方案,更深度了解和掌握生产数据有助于企业的规划和决策。

工业4.0标准

工业4.0标准

工业4.0标准工业4.0标准:工业4.0(Industry 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

按照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工业4.0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随后由德国政府列入《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

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1] 德国所谓的工业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合作对接渊源已久。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成立背景编辑播报“工业 4.0”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工业4.0发展阶段性解读

工业4.0发展阶段性解读

工业4.0发展阶段性解读丁研一、前言近年来,美国与欧洲的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的提出了意在提升自身制造业水平的战略规划,并不约而同的将信息化与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作为新的发展契机: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的主张:借助其占据绝对优势的互联网技术,自上而下的对传统的工业生产体系进行整合与渗透;德国的“工业4.0”战略则注重:通过信息、通讯技术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自下而上的升级其现有的自动化体系。

为了推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上述两套体系(“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进行了借鉴。

由于考虑到两者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时,我国将两套体系列为同等重要的参考方向,而并未对它们进行主次划分。

《中国制造2025》中所阐述的“IT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又被称为“互联网+制造业”,两者均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但在国内的主流舆论下,“互联网+”的作用被明显夸大,同时伴随而来的一系列概念炒作也层出不穷(工业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万物互联)。

与此相比,侧重于制造端的“工业4.0”则被部分人误读为现有的“工业3.0”技术(如机器人,生产自动化,库存自动化等)的直线升级,而更为无奈的是有些人索性将“工业4.0”与“互联网+”画上了等号。

工业4.0之所以被误读,主要原因在于其所阐述内容的复杂度与抽象性(工业4.0由一套完整且抽象的概念体系,技术框架以及方法论共同构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的工业4.0已经由最初的概念框架逐渐演变为一套有血有肉的技术与方法论体系。

作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笔者有幸经历且观察到这一过程,故此希望借此文章,与大家分享我个人的观点与理解。

二、工业4.0 与工业互联网在过去的20年,IT技术在互联网与自动化两大领域的应用经历了长期的差异化发展,而随着新型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逐渐明朗化,这两大行业都开始将关注度聚焦于制造业领域,并纷纷开始着手于布局相技术与市场工作: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开始尝试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常年处于信息孤岛的制造业纳入到互联网这一体系当中;另一方面,自动化行业则计划借助信息化技术,打破既有局限,并构建一套更灵活、简洁、开放的智能制造体系。

工业4_0_工业化的第四阶段_贠天一

工业4_0_工业化的第四阶段_贠天一
F 热点聚焦—— 工业 4.0:给制造业安上互联网“底盘” OCUS
工业 4.0——工业化的第四阶段
文 本刊记者 贠天一 编辑整理
引言
工业4.0的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其初衷是通过应用物联 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 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 部于2013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 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 后,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等设立了“工业4.0平台”,德国电 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三个重点
通过价值网络实现横向集成 工程端到端数字集成横跨整个 价值链 垂直集成和网络化的制造系统
3
两大主题
“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 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 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 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 及 3D 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 应用等。
2
一张蓝图
“工业 4.0”为我们展现了一幅
工业化”被提上日程。 英国政府出台了新的经济发展政
策,《英国先进制造领域一揽子新政 策》、“战略投资基金”、“低碳工 业战略”、《英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主 要策略和行动计划》等,其核心内容 有二,一是增大工业、制造业在经济 结构中的比重;二是打造高端制造业, 在创新、升级上做足文章。
ritain
英国
rance
定位
增强国家工业竞争力,在 2025 年成为制 造业强国,2035 年赶上德、日等先进制造 提出目标,没有列出具体实施途径
差异点
德国
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资助,德 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 司建议

我对工业4.0的理解

我对工业4.0的理解

我对工业4.0的理解“工业4.0”有一个“昵称”: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广为人知的是在英国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使英国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值达到惊人的程度。

然而如今要面对的这工业4.0又将是人类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在我看来,工业4.0的发生,离不开如今火了又火的“智能”。

“工业 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看起来“工业4.0”神奇无比洋气无比,但是仔细想想,它的产生发展是必然的,从“人工智能”诞生的那一天起,科学家们就已经预见到“智能”将会遍及各个领域。

人们如今离不开“智能手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离不开“智能管理”,甚至国际间的交流都离不开“智能”带来的便捷。

“工业4.0”战略的要点可概括为:建设一个网络、研究两大主题、实现三项集成,实施八项计划。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查,这里就不做多言了。

在工业4.0模式下,未来工业有以下特点:生产分散化,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产品个性化,产品由趋同向个性的转变,未来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参与生产的程度增加,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其实于我个人而言,我十分期待“工业4.0”的到来,环保又安全,投资少,耗能低,解放人工劳动力,这等好事,怎么会不欢迎不期待呢。

但是我认为我们还是要更加审慎的看待“工业4.0”计划,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1)工业4.0在德国也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工业4.0的实现还存在诸多障碍,还只能被称作一个“未来愿景”。

如何理解工业4

如何理解工业4

如何理解工业4.0工业4.0这一概念是近年来崛起的一个热门话题,它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把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智能制造。

工业4.0的本质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制造,通过连接和信息化实现全球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

工业4.0的特点工业4.0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度自动化工业4.0的核心是高度自动化,即通过机器人、传感器、智能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制造过程中的自适应、自修复、自我组织和自我优化。

二、高度智能化工业4.0的另一个特点是高度智能化,即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制造过程中的决策、预测、分析和优化。

三、强大的数据支撑工业4.0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础上,通过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利用,实现对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可持续发展工业4.0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即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等手段,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工业4.0的应用工业4.0在制造业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诸多行业和领域,比如:一、智能制造工业4.0实现了制造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和自适应性,可以实现批量定制、柔性生产和高质量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二、智能物流工业4.0不仅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还可以对物流、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升级,降低库存、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智慧城市工业4.0还可以拓展到城市领域,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改善公共交通、环境、医疗等方面的质量和效率。

工业4.0的挑战与机遇工业4.0的推广和应用虽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阻碍。

一、技术壁垒工业4.0涉及到许多前沿的技术和领域,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和高端设备的支持,因此面对技术壁垒,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人才培养。

二、安全隐患工业4.0在网络连接和数据共享的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和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防范措施。

工业4_0_为什么_是什么_如何看_安筱鹏

工业4_0_为什么_是什么_如何看_安筱鹏
运营数据。包括组织结构、业务管理、生产设备、 市场营销、质量控制、生产、采购、库存、目标计划、 电子商务等数据。工业生产过程的无所不在的传感、连 接,带来了无所不在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创新企业的研 发、生产、运营、营销和管理方式。首先,生产线、生 产设备的数据可以用于对设备本身进行实时监控,同时 生产所产生的数据反馈至生产过程中,使得工业控制和 管理最优化。其次,通过对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 供应链环节上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带来效率的大幅提 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并将极大地减少库存,改进和优 化供应链。再次,利用销售数据、供应商数据的变化, 可以动态调整优化生产、库存的节奏和规模。此外,基 于实时感知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实 时优化能源效率。
危机意识 德国是传统的科技工业强国,但是在新一轮产业技 术革命中,传统的竞争优势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各界对德国未来发展表现出某种忧虑。 一是对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忧虑。信息通信技术是
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最具活力的技术,德国乃至整欧 洲却丧失了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机遇。在全球产业 创新最活跃的互联网领域,全球市值最大20个互联网企 业中没有欧洲企业,欧洲的互联网市场基本被美国企业 垄断。
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
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德国工
工业4.0是互联
业4.0的概念出现了,这一概念最大的成功在于它把几
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
百年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代信息技术趋势进行了完美的
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得产品
集成,它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理论性与通俗化的
二是对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忧虑。德国传统工业在 全球的竞争优势仍十分突出,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工业加速融合,产品、装备、工艺、服务智能化步伐不 断加快的背景下,德国能否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德国 各界有深刻的危机意识。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的工业生产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

其中,德国的“工业4.0”概念引领着这场变革的潮流,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业4.0的理念。

本文将对德国“工业4.0”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一、德国“工业4.0”概述德国“工业4.0”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制造理念,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它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继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之后,人类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这一概念最早在2011年由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提出,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迅速成为德国的又一标志性名片。

1.1 定义与特征工业4.0的核心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

这种生产模式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局限,将生产、供应、销售等各环节紧密连接,形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网络。

1.2 关键技术支撑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增强现实等。

这些技术相互融合,为工厂数字化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物联网技术使得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交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大数据和云计算则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二、中国化工业4.0的发展与实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工业4.0的发展充满期待。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

德国“工业4.0”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1 政策推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4.0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德国等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中国版工业4.0的详细解读及发展机遇展望

中国版工业4.0的详细解读及发展机遇展望

中国版工业4.0的详细解读及发展机遇展望一、工业4.0的概念“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工业4.0”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工业领域的设备、生产与系统以网络化的形式向互联网迈进,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之所以备受瞩目,就在于它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现横向、纵向的全价值链集成。

生产的每一领域都被赋予了“智慧”。

二、中国版工业4.0详细解读工业4.0的理念最早是由德国在《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中提出来的国家发展战略,该战略为德国当时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费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至国家级战略。

图表工业4.0结构介绍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工业4.0”战略的核心是CPS(Cyber-Physical-System)网络物理系统,CPS通过人机交换接口实现和物理进行的交互,使用网络化空间以远程的、可靠的、实时的、安全的、协作的方式操控一个物理实体。

通过CPS系统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

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工业4.0是个社会系统工程,不是某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封闭的环。

如下图所示:图表中国版工业4.0核心环节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在工业4.0的时代,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产品由趋同向个性的转变,未来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工业4.0行业分析报告

工业4.0行业分析报告

工业4.0行业分析报告工业4.0是指以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将物理系统与数字系统紧密相连的智能制造新时代。

它具有高度集成性、自适应性、透明性、实时性等特点,是实现智能制造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

一、定义工业4.0是以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制造为基础的新工业革命,由德国发起并流行全球的智能制造的新概念。

二、分类特点工业4.0的特点包括:高度集成性、自适应性、透明性、实时性、高效性、灵活性、可持续性等。

三、产业链工业4.0产业链主要包括: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挖掘、虚拟仿真和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和生产、智能运输和物流、智能服务和维护等环节。

四、发展历程工业4.0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机械化时代、第二阶段为自动化时代、第三阶段为数字化时代。

五、行业政策文件我国对于工业4.0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制造强国2025》,《中国制造2025》,《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等。

六、经济环境实现工业4.0对经济环境要求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研发支持,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

七、社会环境工业4.0的实现需要社会环境的变革,例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八、技术环境当前,工业4.0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包括: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运输协议、机器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等。

九、发展驱动因素实现工业4.0的发展驱动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优势的崛起、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等。

十、行业现状目前我国工业4.0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

十一、行业痛点工业4.0面临的主要痛点包括:技术难题、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标准不明确等。

十二、行业发展建议加快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创新和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行业发展趋势前景我国正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未来工业4.0的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工业4.0——未来制造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工业4.0——未来制造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工业4.0——未来制造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伴随着机械化、电气化和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如今,物联网及其服务在制造业环境的介入正在引导我们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德国,这一发展被描述为“工业4.0”。

将智能ICT部件、传感技术和驱动装置整合到产品和生产系统里,使得现存的互联网服务和已知的“物联网”同步成长。

这会对生活的很多方面产生影响。

接下来的文章将会对这一话题进行一个全面的阐述。

首先阐述了工业4.0对企业的重要性: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他们将如何从工业4.0这一机会种收益。

接着从终端客户和社会的普遍认知的角度来看待这一话题:我们能期待什么样的变化?最后,将会说明当前在德国和中国实现工业4.0的现状。

生产者的改变:如何为工业4.0做准备以及如何参与其中?通过建立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的智能工厂,工业4.0方法能够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生产个性化和客户化的产品。

对生产企业来说,这尤其意味着他们能够克服产品开发、生产和产品使用之间主要存在的接口问题,因此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设计所有主要增加产品附加值过程。

新的开发流程、例如集成的产品和生产系统研发、促进部门和公司之间的交流(例如工作关系和协作发展)。

另外,通过以IT技术为基础的内部交流以及机器、产品、服务、设备和工具之间的相互作用,工业4.0还能够实现智能灵活的生产控制。

机对机的通信和工作网络,跨越了部门之间的界限,促进公司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

尽管工业4.0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生产设备工作网络的增长和机对机的通信的加强,伴随而来同样增加的网络犯罪,这使得IT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的价值网络得以产生,它整合了产品、生产和服务,并且使劳动分工动态变化。

公共通用的解决模型在设计、实施和运营系统将这些因素考虑到其中,并且新的合法解决方案被允许使用在新的契约模型中。

当前产能的透明度同样导致创新型的商业管理模型,它能够实现快速的价格调整。

工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全球工业4

工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全球工业4

工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全球工业4标题一:工业4.0的定义与特点工业4.0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概念,它以先进的数字技术为基础,将物理系统与数字系统相融合,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方式。

工业4.0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工业4.0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通过机器人、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人为错误和劳动强度。

2. 数据驱动的决策:工业4.0的另一个特点是数据的重要性。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实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并基于数据做出决策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工业4.0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即时调整。

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小批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生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协作与互联:工业4.0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物理系统和数字系统的互联互通。

不仅生产过程中的机器设备可以互相协作,人与机器之间也可以实现高度的互动和合作。

5. 跨界融合:工业4.0将不同领域的技术进行融合,实现创新和发展。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技术等可以结合在一起,为企业提供更强大的生产力和竞争优势。

6. 可持续发展:工业4.0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标题二:全球工业4.0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工业4.0是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各国纷纷推出工业4.0发展计划和政策,加强研发和应用相关技术。

目前,德国、美国、中国是全球工业4.0发展的领跑者,但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动工业4.0的实施。

1. 德国:作为工业4.0的发源地,德国在该领域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经验。

德国政府积极支持工业4.0的发展,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德国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工业4.0的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未来工业4.0的发展趋势

未来工业4.0的发展趋势
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云计算技术将在未来工业4.0 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全面、高效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
定义: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 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
应用领域:工业4.0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自动化生产、智能 制造、智能物流等方面
添加 标题
应用领域: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电力 等诸多领域。
添加 标题
工业4.0中的应用:在工业4.0中,物联网技术被应用于生产自动化、流程控制、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 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添加 标题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物联网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工业4.0的特点:工业4.0具有高度自动化、高度柔性化、高度智能化和高度定制化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 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将替代大量的人工操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 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化和定制化。
工业4.0的意义:工业4.0对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其次,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 后,它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06
工业4.0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技术难题和挑战
数据安全和隐私 保护
设备兼容性和互 操作性
网络安全和可靠 性
人工智能和机器 学习的应用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数据安全挑战:工业4.0涉及大量数据传输和存储,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一个重要 问题。

工业4.0时代

工业4.0时代

工业4.0时代引言工业4.0时代是指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业4.0时代对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和企业管理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工业4.0时代下的企业生产模式、管理方式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

一、工业4.0下的生产模式1.1 自动化生产工业4.0时代,自动化生产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生产逐渐被取代。

自动化生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1.2 柔性生产工业4.0时代,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程度不断增加,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柔性生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和变化,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3 网络化生产工业4.0时代,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各个生产环节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互。

网络化生产能够提高生产的协同性和灵活性,加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二、工业4.0下的管理方式2.1 数据驱动的决策在工业4.0时代,大数据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挖掘,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2.2 基于平台的管理工业4.0时代,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平台进行管理和运营。

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内部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协作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2.3 灵活的组织结构工业4.0时代,企业需要调整组织结构,更加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传统的刚性组织结构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灵活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避免信息传递和决策的滞后。

三、工业4.0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3.1 技术人才工业4.0时代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巨大。

企业需要具备开展自动化生产、网络化生产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力的人才。

培养技术人才需要加强教育系统和企业间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机制。

论我国工业4

论我国工业4

论我国工业4.0的发展前景一、引言工业 4.0是由德国政府提出的概念,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制造过程中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在工业4.0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从技术、政策和市场等方面,阐述我国工业4.0的发展前景。

二、技术方面目前,我国工业4.0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与大数据是实现工业4.0的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已经迅速发展,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和应用开发等方面的服务。

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实现设备互联和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

我国在物联网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华为、中兴等企业已经推出了多款物联网平台和设备。

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工业4.0的重要支撑技术,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

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是在语音和图像处理方面。

三、政策方面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工业4.0的发展。

例如,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智能制造”战略,明确将推进工业4.0作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之一。

此外,国务院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为实现工业4.0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四、市场方面工业4.0的发展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不断推进,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和变革已经成为了趋势。

同时,智能制造也将推动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元。

五、挑战与对策虽然我国工业4.0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在实现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制造企业普及率和投入成本较高、人才缺乏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化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地的智能制造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交流。

工业4.0的发展时间路径

工业4.0的发展时间路径

工业4.0的发展时间路径
就像德国工业4.0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实施工业4.0是一个涉及诸多不同企业和部门,以不同速度发展的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按照德国工业4.0报告中的在2013年对278家主要来自机械和工厂制造的德国企业所做的调查(其中有205家企业的员工数少于500人),47%的企业已经积极地在参与工业4.0计划,18%的企业开始了对工业4.0的研究,12%的企业则已经开始实施工业4.0。

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乐观的开始。

作为工业4.0的核心技术,CPS必须要被应用到制造系统中。

这要求机械和设备制造商具有类似系统集成商的能力,可以将信息通信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建立起有针对性的、有创意的开发过程,以创造新的CPS系统。

未来的CPS应该是模块化的,并配备相应的组件目录。

此外,由CPS构成的更高水平的网络需要实现产品模型、制造资源和制造系统的端到端集成。

这些都需要开展长期的研究。

一般认为,从今天开始,到全面部署和使用CPS技术,还需要大约10~20年的时间。

之所以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其原因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高度的异质缺乏统一的标准进行集成和通信,因此对于新的设备、生产设施和IT架构来说,需要有大量的投资来实现统一。

出于这些原因,人们普遍认为工业4.0将会在不同的行业里沿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向前演进。

在一些按订单生产的制造业中,或者是在生产高价值的、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4.0发展阶段性解读丁研一、前言近年来,美国与欧洲的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的提出了意在提升自身制造业水平的战略规划,并不约而同的将信息化与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作为新的发展契机: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的主张:借助其占据绝对优势的互联网技术,自上而下的对传统的工业生产体系进行整合与渗透;德国的“工业4.0”战略则注重:通过信息、通讯技术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自下而上的升级其现有的自动化体系。

为了推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上述两套体系(“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进行了借鉴。

由于考虑到两者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时,我国将两套体系列为同等重要的参考方向,而并未对它们进行主次划分。

《中国制造2025》中所阐述的“IT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又被称为“互联网+制造业”,两者均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但在国内的主流舆论下,“互联网+”的作用被明显夸大,同时伴随而来的一系列概念炒作也层出不穷(工业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万物互联)。

与此相比,侧重于制造端的“工业4.0”则被部分人误读为现有的“工业3.0”技术(如机器人,生产自动化,库存自动化等)的直线升级,而更为无奈的是有些人索性将“工业4.0”与“互联网+”画上了等号。

工业4.0之所以被误读,主要原因在于其所阐述内容的复杂度与抽象性(工业4.0由一套完整且抽象的概念体系,技术框架以及方法论共同构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的工业4.0已经由最初的概念框架逐渐演变为一套有血有肉的技术与方法论体系。

作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笔者有幸经历且观察到这一过程,故此希望借此文章,与大家分享我个人的观点与理解。

二、工业4.0 与工业互联网在过去的20年,IT技术在互联网与自动化两大领域的应用经历了长期的差异化发展,而随着新型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逐渐明朗化,这两大行业都开始将关注度聚焦于制造业领域,并纷纷开始着手于布局相技术与市场工作: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开始尝试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常年处于信息孤岛的制造业纳入到互联网这一体系当中;另一方面,自动化行业则计划借助信息化技术,打破既有局限,并构建一套更灵活、简洁、开放的智能制造体系。

虽然互联网与自动化领域看似都在通过IT技术对制造业进行着改造与升级,但由于各自看待制造业角度的不同,因此两者所采取的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声明:本文中所说的工业互联网与GE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只是名称相同,但含义并不一致,本文所说的工业互联网可以被理解为以互联网、云、大数据为主导的互联网+工业。

工业4.0 - 构建新型自动化体系在工业4.0版本的规划中,智能制造被比喻为竞技中的运动员:即:它需要拥有健壮的身体维持高强度的运动;凭借发达的小脑与神经系统指挥身体的四肢,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智慧的大脑则需要对比赛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工业4.0中,运动员的大脑、神经系统与身体分别对应着”智能制造”中的三大支撑体系:✓物理层(身体):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输送设备、仪器仪表等;✓自动化(小脑与神经系统):由一系列遵循工业4.0原则(互联互通、标准化、普适性)的设备(如控制器,传感器, RFID Reader等)与系统(SCADA, MES, WMS等)组成,由它们所共同构建的生产体系将实现更加复杂且多样的制造需求;✓企业IT系统与互联网(大脑):通过与“小脑和神经系统”对接获取工业原始数据,并借助大数据技术为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借助电子商务完成与终端用户的对接,将生产任务通知给自动化系统。

从现有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水平看,物理层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稳定;然而在自动化领域,由于各厂家的产品总是习惯于仅提供“分内”的功能,但却忽视与其它系统的协同,因此导致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着许多信息与逻辑断层。

现有自动化行业解决“断层”问题的方法并不理想,业界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定制化的“中间件”将不同的系统与设备捏合在一起;然而此种借助“中介”的做法不但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与成本,也降低了“神经系统”间直接协同的可靠性与时效性。

而更为头疼的问题是,当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后,整个系统将不再具有可驾驭性与可扩展性,这也正是在自动化行业中,很多好的想法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

从生物学角度讲,神经系统(包括小脑)间的协调性决定着物种的存亡,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狮子不能协调地奔跑,则无法捕获猎物;如果猴子无法在攀爬的过程中掌握身体平衡,则会从树上掉下来。

而对于目前自动化行业而言,系统(设备,软件)间协同与组合关系的固化已经严重的限制了自动化体系的发展,而这将成为未来“柔性化生产”与“智能化制造”的最大障碍。

为了解决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德国的相关行业协会及大型企业自发地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了“工业4.0”的起草,它们将一系列已达成共识的概念、技术与方法融入其中,并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

在此规划中,核心内容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打破现有自动化系统(系统内部以及系统间)的信息壁垒,简化系统结构,从而构建一套灵活、高效的智能制造体系。

工业互联网 - 互联网+工业工业互联网意在将相对独立的工业自动化体系纳入到以云、大数据为基础的“大互联网”体系中,而支撑这一想法的出发点有以下几点:✓大数据:提供海量的数据存储与访问能力,从而能够充分的容纳与管理来自工业体系的信息;✓云计算:提供充足的计算能力用于承载或替代自动化系统中的业务处理逻辑,比如报警,报表,数据分析等;✓接入:具有无处不在的接入能力,如4G(以及未来的5G)、WIFI、企业网等,借助这些接入点,用户能够节省搭建工业专用网络的成本;✓虚拟化:通过虚拟化(虚拟机)技术构建的云平台能够为用户节省自行搭建与运维的成本;✓集群化:无论是数据库、Web服务或者消息中间件,都能够很好的支持集群化部署,这使得云平台的服务能力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开放框架:借助流行的开源框架,能够实现众多传统自动化软件与硬件(嵌入式软件)的功能,比如采集、报警、简单控制、报表分析等;✓物联网: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物联网成功案例(智能家居、车联网、智慧城市),互联网对终端设备的整合能力被进一步验证。

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拥有了诸多优秀的技术与成功的案例,而且采用Web框架来实现自动化中部分业务与逻辑也并非不可能。

因此,在部分人看来,将传统自动化体系纳入到互联网中仅仅是时间与工作量的问题。

工业4.0 VS 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虽然在各自的规划中存在着部分交集,且在技术上存在着共通之处,但从本质上讲,两者却在边界划分、体系架构、技术路线图等原则性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1. 边界划分工业4.0规划对于互联网与自动化的边界进行了清晰的划分:✓作为“小脑与神经系统”的自动化体系将负责为复杂的智能制造体系提供基础支撑;在新体系中,传统系统与产品将被赋予更加智能与灵活的功能与特性,但是它们原有的定位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随着自动化体系开放性的提高,互联网这一“大脑”与“小脑与神经系统”进行对接的障碍将逐渐消失,此时互联网将借助其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优势,为制造业提供有效的支持。

对于“工业互联网”而言,其想法中秉承了互联网行业惯有的“颠覆”与“打破边界”思维,而“工业云”与“工业大数据”则是“工业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方向。

笔者并不否认,在某些应用场景中,这种平台的确给最终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但如需将这一方向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至少需要先就以下几点问题进行思考:✓工业云平台所提供的功能与特性哪些是与现有自动化产品体系相重合的,哪些是互联网的优势功能?✓将功能搬到“云”上的目的是什么?哪些功能是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又有哪些仅仅是为了搞“互联网+”或“大数据”?✓“工业云”到底是使我们现有的生产体系变得更加复杂了,还是更加简化?2. 去中心化 VS 中心化为了确保“神经系统”、“小脑”、“大脑”间自由的协同与整合,“工业4.0”要求每个节点均需遵循去中心化的原则;这就意味着在这一体系内,无论是软件、控制器、RFID Reader或传感器,都需要能够自给自足(区域自治):拥有独立的数据与逻辑,并能独立的对外提供标准化且网络化的信息与服务。

与此相比,多数互联网平台都是采用将设备接入“云端”的中央集权架构(“神经末梢”与“大脑”进行直接对接)。

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将信息集中化管理、分析与访问;但正如前文所阐述,生产与制造过程相当于运动员高速运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逻辑与时效性并不是“大脑”都能够思考或反应的过来的。

3. 加法 VS 减法在工业4.0体系中,遵循标准化与模块化原则的不同产品可以通过彼此协作,从而使厂商避免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与自身产品相关度不大的研发当中,从而极大的节省了成本。

而这一简化个体,强调整体的做法,恰恰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过程。

“互联网+”作为制造业的新成员,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加法”:新的平台,新的软件,新的框架,新的硬件,新的系统;而这一切将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消耗。

4. 约束 VS 自由为了确保“智能制造”体系中的众多厂商形成“高度共识”,工业4.0在其规划中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行业模型以及方法论。

这些具有约束性的“宪法”与“法律”看似对每一个体进行了限制,但实质上却为它们提供了一套原则明确、边界清晰的基础框架;在此基础之上,一个更加平等且高效的生态系统将会形成,并最终提升整个制造体系。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开放且自由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诸侯混战、规则缺失的领域。

对于自动化这一庞大且成熟的行业而言,等待最终赢家制定规则是不现实的。

故此在“智能制造”发展之初,我们就需要制定一套能使整个行业共同受益的框架体系,使其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得到平等的对待,而这也正是工业4.0战略与遵循丛林法则、赢者通吃的“互联网+”最根本的区别。

三、工业4.0规划工业4.0是根据制造业现有瓶颈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两个出发点而提出的,而其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制造业如何去面对产品种类不断增多所带来的挑战。

以德国汽车制造业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各德国汽车品牌平均一年生产的汽车款式大约为10到20款左右,但到了2015年,大众集团在世界100个地区推出的车型则有300多款,与此同时,每个汽车款式的生命周期较15年前缩短了一半。

产品款式增多意味着零件种类的增多,同时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则造成生产流程频繁的调整,而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生产的复杂程度。

伴随着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这种复杂度不断提升的趋势将无法避免。

面临即将到来的挑战,现有的线性且固化的生产体系已经不足以去应对如此快速的变化。

未来的制造业需要一种更加“柔性”的生产体系(柔性制造),可以通过快速的自我调整与适应,及时的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