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卷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2.近代中国某一条约“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签订该条约的战争()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

这反映了清政府()A.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维护C.未能真正认识条约的危害性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4.20世纪初,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租界”的滥觞可能是出现于下列哪个文件()A.《南京条约》及其附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5.进入近代的中华民族,列强侵略和国家主权沦丧贯穿始终,而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成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侵略方式的变化: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②侵略范围由沿海深入到内地③由以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6.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人民版必修1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故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2.“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②团结一心的精神③敢于造反的精神④抵御外侮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敢于造反的精神在诗中未体现出来,排除③,故选C项。

答案:C3.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

”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A.率兵收复新疆B.设置新疆行省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D.建立西安行辕解析: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了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故选B项。

答案:B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百日维新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甲午海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百日维新在诗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C5.近代前期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近代前期”“倭”可知,题干中的“国土”指的是台湾。

《盟约书》反映的是《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后,台湾人民掀起的反割台斗争。

答案:C6.“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质量检测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质量检测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

专题质量检测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英文版《某某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C )A.使清朝在某某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某某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接着根据所学,答出这一条的危害是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B两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排除;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

2.英国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某某北端对面的________……是最值得考虑的”……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

材料中的________应是( B ) A.某某B.某某C.某某D.某某解析:首先,《某某条约》确定的通商口岸是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与某某。

而由“某某北端对面的”,可以判定为某某,排除A、C、D,故选B。

3.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B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解析: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甲午中日战争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资本输出,所以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因此B项符合题意。

4.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某某省荆州府沙市;二、某某省某某府;三、某某省某某府;四、某某省某某府。

高考历史 专题检测二 近代中国维 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 专题检测二 近代中国维 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专题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必修1(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793年,马嘎尔尼来到避暑山庄万树园。

清朝官员称英国使团为“贡使”,并将英王的国书翻译成了“吁请天恩”般的文字。

实际上英王“吁请”的是( )。

A.开埠通商B.鸦片合法C.开设工厂D.割占香港岛解析18世纪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急需扩大世界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马嘎尔尼来到中国。

答案 A2.“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该现象的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通过“竹枪”、“烧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鸦片输入的危害,与之有关的战争即“鸦片战争”。

所以选A。

答案 A3.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马关条约》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②错误;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③错误。

答案 D4.《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解析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亚洲的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

而随着这一过渡,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也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到中国是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标志的,因为列强从中取得了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专题二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校高一(2)班围绕“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下面是同学们的一些看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林则徐销毁了英国人的鸦片B.英国向中国传播近代思想文化C.英国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英国要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夺取利益。

当时的英国处于商品输出时期,它所需要的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故选D项。

答案:D2,协定关税和□□□□□是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应为( )A.五口通商权B.领事裁判权C.最惠国待遇D.内地传教权解析:从材料中“不平等条约”“道光时代”“让夷人管夷人”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中英《某某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又被称为“治外法权”。

所以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3.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10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 019家,其中使用蒸汽动力的有675家,工人人数38万,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

此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只有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帝国的近代化提供一点“点缀”而已。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近代化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B.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C.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D.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解析:战争的性质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与工业实力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日本工业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已经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不能说中国工业停滞不前,而是发展缓慢,故D项错误;材料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前两国工业实力的比较,意在说明两国近代化程度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故C项正确。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X,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这一认识( B )A.违逆历史事实B.符合唯物史观C.夸大历史影响D.强调民族抗争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某某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辛丑条约》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由此可见,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强签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符合唯物史观,故选B。

上述认识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上述认识符合历史影响,排除C;上述历史认识,突出列强侵略,没有强调民族抗争,排除D。

2.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C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C.大部分主权丧失,封建经济为主D.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统治的社会解析:半殖民地,指部分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社会,指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封建社会体系不完全瓦解,是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故选C;A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机械的错误理解,排除;B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片面理解,排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丰富的内涵,D只是涉及到政治方面,排除。

3.“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专题二单元测试1、李剑农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此次的战争,表面上是因禁止鸦片问题而起,是中英两国的战争,然就战争的真正意义来说,可称为中西文化的冲突。

因为中西人士对于国家政治及一切社会生活的观念完全不同,所以才生出许多不易解决的纠纷问题来。

”这段话揭示了鸦片战争的爆发缘于A.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B. 中西方生活方式的不同C. 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结果D. 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因素2、《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

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A. 严复B. 邓世昌C. 梁启超D. 康有为3、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士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尤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恩莫大焉!”材料反映出林则徐A. 力主中外商贸平等往来B. 警惕四方对中国的原料掠夺C. 准确认识西方经济形势D. 仍受到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4、史学家罗志田认为,“东南互保”局面的出现实则是那些曾在清廷与太平天国之间选择了前者的疆臣这次却在清廷与列强之间选择了中立所致。

“中立”表明()A. 外来侵略威胁清朝统治B. 清朝君主专制面临着危机C. 清政府统治力严重下降D. 地方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 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 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6、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

”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人民版必修1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右图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碑,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发生在中法战争期间B.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C.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D.属于自发的武装斗争解析: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背景、经过和意义不符。

答案:D2.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解析:楹联赞颂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贡献,题干中“新疆”“指挥定中外”是关键信息。

答案:B3.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

他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

”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 )A.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B.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C.新疆应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左宗棠提出新疆建省的原因是“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即强调保卫京师的作用,B项正确。

答案:B4.“在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缺少战胜日本的实力。

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

”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因为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所以北洋海军只购入了3箱炮。

这里说明( )A.军事将领的素质决定战争的胜负B.洋务运动导致中国社会弊端丛生C.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巨大反差D.中国失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体制和涣散的军纪解析:题干给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说的是清军军纪涣散,第二则材料说的是清朝政治制度腐败,即体制的落后和军纪的涣散。

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夸大了军事将领在战争中的作用;B项结论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5.导学号92540027“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被击沉,扬威、广甲自毁,另有六艘受创,死伤管带,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015·河北正定中学)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A【解析】分析题干,其中“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实际指的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司法主权,即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中国犯法,由外国政府按其法律处理,中国无权干涉。

这一特权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所以应选A。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答案】 D【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

材料中所列城市都是为之服务的,所以选D。

3.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答案】 B【解析】图中的“平等谈判”是关键信息,它恰恰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4.1877年,何如璋出任清政府第一任驻日使臣。

他指出,日本政府对欧美各国的“新拟约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欲加外货进口之税,一欲管外国流寓之人。

”为此中国应当“窃拟日本改约之时,我国亦当及此”。

在他看来,不平等条约中危害最大的内容是 ( )①准许取得居住权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的能力。

高考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册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哪项最能说明这一点()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开放五处通商口岸C.协定关税D.赔款2100万银元2.英国《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政府的事情3.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文中的“好处”是指俄国()A.得到大量战争赔款B.取得许多通商口岸C.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5.台湾义士邱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6.中日甲午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右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

图片为一个渔夫在钓鱼,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鱼竿的钓线;剪刀上的字为“欧洲的干预”,鱼竿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

这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C.三国干涉还辽D.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8.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B.“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C.“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D.“陈腐世界的代表”指腐朽落后的清政府9.中日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10.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练习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练习人民版必修1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选择题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文中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从1514年向后加325年,正好接近1840年,故“这场战争”应是鸦片战争,“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指中国由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社会。

答案:A2.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而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与题干的提示,英国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商业战争,中国史学家则认为这是英国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站在文明史观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东西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的表现。

答案:B小小的,矮矮的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3.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

解析右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D.明治维新解析:从漫画中中国人的穿着可判断,当时的中国应处于清朝时期,联系所学可知,该事件应该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中日甲午战争,故选A项。

答案:A4.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了一条约草案:该草案达成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可判断此为《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项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①强迫清政府向各国借款②争相在中国修筑铁路③夺取采矿权④争相在中国开办工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点拨:本题以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侵略的形式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能力。

2.沙俄借以侵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答案】B3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答案】C4.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其中规定“各國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美国提出这条规定的目的在于()A.利用经济优势排斥欧洲列强B插足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C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D独享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答案】B(点拨:本题侧重于考查同学们对“门户开放”政的理解,美国在承认列强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对其开放势力范围。

) 5“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被看作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C.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于列强之首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答案】D(点拨:此题主要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实力跃居资本主义各国之首,因而在侵华问题上也就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开始有了独立的政策,也就表明美国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6.《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并允许帝国主义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B保护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D.解除中国的武装【答案】A(点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也曾进行了抵抗,对八国联军造成了打击,在战争结束后,列强为了更好地控制清政府,避免再次受到抵抗,对清政府进行武装监督。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质量检测(二)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质量检测(二)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

专题质量检测(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如下图,对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D.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答案 D解析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年;1895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 C解析由材料“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可知,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故选C 项。

3.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利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答案 D解析独特性是指《马关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相比较而体现的不同点,《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这是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重要表现,故是其独特性的表现,D项正确。

4.有学者认为,“三元里人民抗英,主要是英军侵犯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不具备卫国的觉悟,因此三元里人民的行为实际上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战斗,而不是一场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斗”。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A.三元里抗英只局限于保卫家乡不值得称颂B.三元里抗英客观上具有爱国主义的色彩C.三元里抗英体现了民众爱国爱家的朴素情怀D.三元里抗英主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色彩答案 B解析材料强调三元里人民抗英的主观出发点只是“保卫家园”而不是“保卫祖国”,故C、D两项错误;三元里抗英是值得称颂的,A项史观错误;虽然三元里抗英不是“卫国的觉悟”,但在客观上表现出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故B项正确。

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专题质量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人说,“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这里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A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材料中“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符,故A项正确。

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

”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B.传教士传教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解析:选C 材料体现的是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C项。

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里的“它”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受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而发生,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精神上的强击”无关,故D项错误。

4.据英国人宾汉回忆,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曾到处遭到袭击,而“这些人(袭击者们)显然是在田间工作的农民,一到他们以为有机会可乘机攻打一个孤立者时,就会拿起一枝火绳枪而试图射击他”。

这一描述反映出( )A.英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B.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C.英国未能实现侵华的目的D.清政府组织人民奋勇抗英解析:选B 材料说明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英勇反抗英国侵略者,表达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故选B项。

2016届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必修1

2016届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必修1

【浙江新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必修11.(2016·广东六校联考)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由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排除A项。

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者性质截然不同,排除B 项。

五四运动受到十月革命、巴黎和会等国际政治事件的影响,并没有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排除C项,选D项。

2.(2013·高考山东卷)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这说明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故选B项。

A、C两项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是新的方向,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时间与材料不符。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

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B.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C.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D.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解析:选B。

黄埔军校成立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北伐战争仍然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重庆谈判是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时期,长征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是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时期,故B项正确;国民党一大召开是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南昌起义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北平谈判属于国共内战时期,故C项错误;四一二政变是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重要事件,七七事变国共走向合作,淮海战役是国共对抗时期,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师说】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测试卷人民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1842年后某某岛异常拥挤,加之气候炎热和潮湿,疟疾、痢疾和黄疸病流行。

某某岛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 )A.当时政府无作为B.社会发生巨变C.地域狭小D.人口众多【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是1842年,《某某条约》签订后,中国主权大量沦丧,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某某岛割让给英国,因而出现拥挤状况。

故B说法最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 B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②鸦片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A.①②③ B.②③C.③D.①②【解析】作者把鸦片战争放到时代的全球化角度上重新观察,认为鸦片贸易只是偶然因素,而西方工业化国家最终打开中国大门是必然趋势。

据此可以判断,只有②③正确。

【答案】 B3.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某某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解析】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可耻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

故排除A、B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故答案选C项;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C4.进入近代的中华民族,列强侵略和国家主权沦丧贯穿始终,而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成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创优课堂】2016秋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卷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为A项;B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成果,D项与之不符。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是殖某某义冲击专制主义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和外国交往密切相关,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变化,故本题选B项。

A项错误,这些变化冲击了旧有的官僚体系,但并没有彻底“否定”它;C项错误,这些变化应该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表现;D项错误,虽然这些机构的出现是列强侵略的结果,但是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3.“许开某某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亦愈繁。

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

”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B解析:《某某条约》规定开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某某,故A项错误;《某某条约》规定增开沿海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其中包括某某,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光绪年间,与材料中的“咸丰九年”不符,故C、D两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优课堂】2016秋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卷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为A项;B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成果,D项与之不符。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和外国交往密切相关,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变化,故本题选B项。

A项错误,这些变化冲击了旧有的官僚体系,但并没有彻底“否定”它;C项错误,这些变化应该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表现;D项错误,虽然这些机构的出现是列强侵略的结果,但是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3.“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亦愈繁。

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

”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B解析:《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台湾,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规定增开沿海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其中包括台湾,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光绪年间,与材料中的“咸丰九年”不符,故C、D两项错误。

4.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答案:D解析:本题以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近代前期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依据《天津条约》的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

美国没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军费赔偿,排除A项;B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

5.严复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矣。

”这场战争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舟师”(即海军)、“我最亲之藩属”(指朝鲜)、“最坚之海口”(指旅顺)、“威海之海军熸”(指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可判断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拓宽了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因此本题选C项。

A项是在鸦片战争后;B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项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6.以下列强在华攫取的侵略权益,其获取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外商在中国投资设厂②中英双方商定关税税率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④外国军舰深入长江口岸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答案:D解析:①通过《马关条约》取得;②通过《南京条约》取得;③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取得;④通过《天津条约》取得。

7.近代以来,中国作为东亚的核心国家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并被取代。

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东亚沦为西方殖民地B.欧美列强成为东亚核心国家C.日本赢得甲午战争D.清朝经济和制度的滞后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中国“东亚核心国家”的地位“受到冲击并被取代”。

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因甲午战败而丧失东亚核心国家的地位,并被日本取代,而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封建王朝无力打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

8.某次战争后,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发表演说:“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

”该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9.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答案:C解析:材料中“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说明孙中山否定其排外主义;材料中“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说明孙中山赞扬其反侵略精神,故C项正确、D项错误。

A、B两项不够全面。

10.“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

”与材料中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辛丑条约》中有“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条款,根据此条款,应选D项。

11.右面是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上的一幅漫画。

图中人物暗指清政府,它有两副面孔,对内怒容,对外微笑。

以下对漫画解析正确的是( )A.灵活多变B.洋人的走狗C.无奈的选择D.垂垂老矣答案:B解析: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对外微笑即妥协,对内怒容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彻底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答案为B。

12.陈旭麓先生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帮助帝国主义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反映了“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13.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

下列选项中,最能无可辩驳地证实日本侵华罪行的是( )A.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B.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C.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D.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答案:C解析:史料的种类很多,其中原始史料(也被称为第一手史料)说服力最强,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不属于原始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故A项错误;日本是侵华战争的发起者,其美化战争的行为歪曲了历史,不具有说服力,故B项错误;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录属于原始史料,它真实地揭露了日本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故C项正确;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属于间接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故D项错误。

14.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C解析:由“1925年”“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莫斯科中山大学”等可知,此时的中国,国共处于合作的状态;由“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可知此时苏联关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而非国共合作。

再结合时间“1928年9月”可知此时中国国民党右派已叛变革命。

综上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公布了这样一个数字:抗战时期,在三年又一个月的援华空运中,美国空军牺牲和失踪的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

美国政府援华主要是因为( )A.抗日战争的需要B.中国战场的地位C.中国共产党抗战的立场D.同盟关系的要求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期间,中美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结成同盟关系,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主要是因为中国战场地位重要。

A、D两项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C项并非援华的主要原因。

16.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张闻天说:“张学良这次行动是开始揭破民族妥协派(指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流派)的行动,向着全国性的抗日方向发展”,我们“对妥协派应尽量争取,与分化、孤立,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

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实际是政权形式)。

……发动群众威逼南京……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联合非蒋系队伍”。

这表明张闻天( )A.主张逼蒋抗日B.主张抗日反蒋C.揭示了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D.没能认清当时中国国内形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发动群众威逼南京……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可知,张闻天主张逼蒋抗日,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可知,张闻天不主张反蒋,故B项错误;张闻天指出的是西安事变的影响而非原因,C项错误;张闻天认识到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主张逼蒋抗日,这是对当时国内形势的正确认识,D项错误。

17.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

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

”此次“长沙大捷”()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是淞沪会战的影响,故排除;C项说法正确,但是不能由单独的一场战役来说明,孤证不立,故排除;当时处于抗战相持阶段,故排除D项。

材料“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长沙大捷”说明A项符合题意。

18.2015年9月,中俄双方将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国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B.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C.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D.美国出兵中国东北,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兵力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并且它们也没有牵制日本绝大多数兵力,故答案为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