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外城市建设及发展史_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径_向岚麟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

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的城市就开始进行规划,如尼罗河畔的底比斯城,拥有清晰的道路布局和规划的建筑群。

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城市中心广场为核心的街道网格系统,如罗马的论坛和斯巴达的阿戈拉。

这些城市规划的实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城市规划的演变1.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世纪的伦敦、巴黎等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城市规划的关注。

城市改造运动兴起,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为目标,如伦敦的哈里奥特计划和巴黎的奥斯曼计划。

这些计划强调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为后来的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2. 现代城市规划的兴起20世纪初,现代城市规划学科逐渐形成。

德国的包豪斯学派提出了“建筑艺术与城市规划的统一”理念,强调建筑与城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

同时,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功能区划”理念,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以提高城市的效能。

这些理念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持续城市规划成为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可持续城市规划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以其优秀的自行车道网络和可持续交通系统而闻名,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典范。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1. 强调人性化设计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体验。

城市将以人为本,注重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交通系统。

近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近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近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近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城市化进程也加速发展。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中国政府开始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以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支持经济发展等目标。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近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一、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起步阶段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后,中国逐渐接受了西方的现代化理念。

随着自由贸易口岸的开放,外国传教士、商人和侨民纷纷涌入中国的沿海城市,这些外来的影响带来了新的城市规划思想。

例如,天津在这一时期开始了西式规划的尝试,建立了近代中国最早的专业城市规划机构。

二、西方城市规划模式的引进与发展早期的城市规划多受到西方城市规划模式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中国城市规划的热点地区,包括外滩、法租界、南京路等地相继进行了规划与建设。

此外,广州、重庆、哈尔滨等城市也纷纷效仿上海的做法,引进西方规划师参与城市建设。

三、国内城市规划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逐渐走向独立自主,开始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和实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政府逐渐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成立了相应的城市规划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

例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的建立促进了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四、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近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与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密切相关。

例如,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带动了深圳、厦门等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古希腊的 城市生活 形态
古希腊的城市
-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
希腊三大柱式:多利克柱式, 爱奥 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对后来的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极 其重要的元素
希波丹姆模式: 利:理性的城市发展模 式; 弊:城市由有机灵活走 向机械呆板(eg山城)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文明禁锢 中古 城市 -中世纪时期 重启心灵 -文艺复兴时期
自然主义盛行
-城市建设尊重自 然地形
高雅与精英主义的 理想思维
绝对君权时期
唯理与 古典主义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近代资 先驱探索-资本主义 初期的规划思想 大师理论:霍华德田园城市理 论,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理论;
本主义 社会的 城市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总结
城市建设综 合成就 古 罗 古 古 希 马 埃 腊 及 等 中 世 纪 的 城 市 文 艺 复 兴 的 城 市 绝 对 君 权 时 期 的 城 市
近 代 资 本 主 义 的 城 市
现 代 的 城 市
时间轴 古代 前 几 千 年 中古 近现代资 纪 公 本主义时 元 期 18 世 现代以来 纪公 元 19 世 至 今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脉络
规划与建筑系规划设计教研室 20010.09 授课教师:朱凤杰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城市建设 综合成就
古 罗 古 古 希 马 埃 腊 及 等 中 世 纪 的 城 市 绝 对 君 权 时 期 的 城 市
文 艺 复 兴 的 城 市
近 代 资 本 主 义 的 城 市
现 代 的 城 市
伊特鲁里亚文化与古希腊文化,前者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5


近现代资
现代以来
纪 公 本主义时 纪 公

元 18

元 19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古代 城市
文明基石: 古希腊时期
唯物主义、“尚文” -小尺度的城市空间
帝国观念 -古罗马 时期
唯心主义、尚武-大尺 度的城市空间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中古 城市
文明禁锢 -中世纪时期
重启心灵 -文艺复兴时期
自然主义盛行 -城市建设尊重自 然地形
高雅与精英主义的 理想思维
绝对君权时期
唯理与 古典主义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近代资 本主义 社会的 城市
现代 城市
先驱探索-资本主义 初期的规划思想
大师理论:霍华德田园城市理 论,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理论;
区域观:盖迪斯区域规划理论;
希腊三大柱式:多利克柱式, 爱 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对后来的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极 其重要的元素
希波丹姆模式: 利:理性的城市发展模 式; 弊:城市由有机灵活走 向机械呆板(eg山城)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古罗马思 想的渊源
古罗马思 想的内核
古罗马的 城市生活 形态
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 古罗马思想渊源与演化
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文脉、 场所、更新运动、社区发展。 由33年《雅典宪章》到78年 《马丘比丘宪章》
全球城市体系,中国城市群(三大 经济圈)、生态城市、精明增长 几大宪章《新城市主义宪章》、 《北京宪章》《威尼斯宪章》
今天的中 国???
城郊一体化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城乡总体规划(07年10月通过)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6
二、夏朝后期城市形成实例 三、商朝城市(公元前16— 11世纪) •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 展的时期,政治、经济、文 化较夏朝又向前跨进一步。在商朝,我国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青铜工艺已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手工业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 城市也因之而发展。 1.偃师尸乡沟商城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7
2.郑州商城 3.殷墟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8
第四节 西周城市的发展与城建制度的出现
一、西周城市的发展
•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制度更为发展和健全的朝代,也是我国城市得到 较快发展、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建设高潮的朝代。
•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候。“分诸候,建蕃卫”。 这是建立在宗法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基础上的一种统治方法。据史书记 载,周初先后共封七十一国。所谓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 姓独居五十三人。”最重要的有齐、鲁、宋、卫、晋、燕等六国。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0
第三节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
• 从学习欧美--学习前苏联---学习欧美。 • 十年动乱时期城市规划陷入停滞。 • 现代城市规划20年,实现了巨大的跳跃式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1
第一章 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先秦时期的城市 第一节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 人类居住的形式由流动的原始群落发展到固定的居民点,其间经历了 数十万年的岁月。 穴居、巢居。 • 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广大地区都已进入氏族社会。农 业从狩猎、牧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 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了较为可靠的物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 们便开始聚族而居,修建房屋,从而形成固定的居民聚居点——村落。 二、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湖南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快题资料

湖南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快题资料

湖南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快题相关资料第一:城乡规划学学术型硕士方向:01城乡规划与设计02区域发展与规划03城乡设计与居住区规划04城乡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05城乡发展历史与城乡文化研究第二:学术型硕士考试要求:初试笔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7城市规划基础④50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学术型硕士复试笔试科目:F0402城市规划理论与规划第五:城乡规划学导师:汤放华张国武赵运林朱忠东肖艳阳肖灿陈飞虎曹麻茹陈晓明陈翚邓广贺加添何韶瑶何照明胡骉焦胜柳肃刘宏成卢健松廖艳红邱灿红唐国安魏春雨王小凡许乙青席宏正徐峰杨建觉叶强袁朝晖张卫第六:学术型最近5年招生人数:2015年:15人2014年:15人2013年:15人2012年:20人第八:理论考试参考书目:717规划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董鉴泓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张京祥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胡纹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历年考研理论真题:7172014年湖南大学城市规划理论考研真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基础一、简答题1、请简要回答我国城市家庭人口的的变化以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0’)2、请简介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0’)二、论述1、在丘陵地区的城市总体布局中,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5’)2、请通过简图和文字说明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开发如何应用于中国城市规划中?(20’)3、从2013年1月10日开始,京津、河北、河南、江苏等地都笼罩在雾霾中,能见度低,污染程度高。

10月哈尔滨、长春重度雾霾,能见度不足5米。

长沙等中、东部城市这些年也屡遭雾霾天气的袭扰,以往金秋十月的长沙竟然持续了多天的雾霾天气。

城市规划考研参考书籍

城市规划考研参考书籍

三:城市规划理论参考书籍: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2)《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编,中国建工出版社3)《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编,中国建工出版社4)《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戴慎志编,中国建工出版社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册)》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6):《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册)》徐循初中国建筑工业7) 《中国城市规划史纲》汪德华东南大学出版社8)《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张京祥东南大学出版社9)《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庄林德东南大学出版社10)《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1):《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同济大学出版社12):《居住区规划设计(第2版)(附光盘) 》朱家瑾、朱家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5出版) 13):《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2版)》朱昌廉中国建筑工业1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王景慧、王景慧、陈仪三、王林同济大学出版社15):《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张松同济大学出版社16):《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彭震伟同济大学出版社17):《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第2版)》王建国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01出版) 18):《城市意象》凯文·林奇、方益萍、等华夏出版社19:《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2版)》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出版)20:《城市设计(修订版) [平装]》。

<建筑,规划考研书籍直通车,点击进入>四:城市规划快速设计推荐参考书籍:1)《快速规划设计50例》权亚玲、张倩、黎志涛江苏科学2)《城市规划快速设计与表现》夏鹏中国电力出版社3) 《快速规划设计考试指导》黄非单彦名史玉薇4):《快速规划设计100例》陈天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5):《快题设计表现》薛加勇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03出版)6):《城市规划快题设计与表现(第2)杨俊宴、谭瑛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出版) 7):《城市规划快题设计方法与表现(第2版)》于一凡、周俭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1出版)。

城市建设史教学大纲

城市建设史教学大纲

《中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学总学时:48学分:2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选修课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城市发展过程;比较城市变迁经历理解如何认知城市及其空间;了解和初步掌握基本的城市历史研究方法;学习不同城市理论与思想的特点及其变迁过程。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要了解“城市建设史”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掌握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城市广场、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商业区、园林绿化等空间要素不同时期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1.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1)原始社会生活及劳动情况(2)原始的居住形式(3)原始的居民点(4)城市的形成2.殷周时代的城市(1)殷商时代的城市(2)周代的都城(3)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郭、国(4)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3.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1)原始社会生活及劳动情况(2)原始的居住形式4.秦汉时代的城市(1)秦汉时代社会及城市概况(2)秦朝都城咸阳(3)西汉都城长安(4)东汉都城洛阳5.三国至隋唐的城市(1)三国至南北朝的社会及城市概况(2)曹魏邺城的规划(3)北魏时洛阳的改建、扩建(4)南朝的都城建康(建业)(5)隋唐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城市概况(6)隋唐长安城§5.7隋唐东都洛阳(7)隋唐时代一般州县城市及商业城市(8)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6.宋元时代的城市(1)宋元时代的城市背景和城市概况(2)北宋东京(开封)改建与变化(3)南宋临安(杭州)(4)宋代平江府(苏州)(5)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广州、泉州(6)辽、金地区的城市(7)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8)元代蒙古地区的一些城市(9)宋元时代的防御城市钓鱼城7.明清时代的城市(1)明清时代的社会及城市概况(2)明清时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3)明清时代的南京城(4)明代北京城及清代北京城的变化(5)明清时代地区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6)明代的边防城堡(7)明清时代的一般州府县城市(8)明清时代的商业中心城市(9)手工业中心城市——景德镇(10)明清时代的一般集镇——南翔8.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1)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2)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与城址位置(3)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4)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分布(5)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6)古代的筑城技术与城市防御(7)我国城市与河流的关系(8)我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9)明代北京城及清代北京城的变化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城市建设史1.帝国主义控制下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1)上海的畸形发展(2)天津的发展2.帝国主义独占的新建城市(1)青岛的建设与发展变化(2)大连的建设与发展变化(3)哈尔滨的发展(4)帝国主义独占城市的共同点及分析3.旧城市的新变化(1)封建统治中心北京的变化(2)济南的发展与变化(3)相对衰落的城市4.由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而发展的城市(1)新兴的工矿城市唐山(2)南通的发展(3)民族资本集中的城市——无锡(4)因修建铁路而发展的蚌埠、郑州和石家庄5.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城市(1)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心南京(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6.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区的城市(1)伪满“新京”(长春)的规划与建设(2)奉天(沈阳)的城市规划(3)牡丹江的发展7.革命根据地的城市建设8.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1)近代城市中的工业布局(2)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3)近代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4)近代城市建筑面貌(5)中国近代的一些城市规划图评析四、课程实验内容及要求:无五、本课程上机内容及要求:无六、课程设计(或实习)内容及要求:无七、考核方式:考试八、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教材(1)《中国城市建设史》同济大学主编,建工出版社,2000年(2)《外国城市建设史》同济大学主编,建工出版社,2000年2.教学参考书(1)《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杨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城市发展史》(美)Lewis Mumford著,倪文彦、宋俊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3)《隋唐两京坊里谱》杨鸿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4)《宋代东京研究》周宝珠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5)《巴黎城市建设史》钟纪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贺业钜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世界城市史》(意)L. 贝纳沃罗著,科学出版社,2000;(8)《明日的田园城市》(英)E. 霍华德著,金经元译,商务印书馆,2000;(9)《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美)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ity construction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24/60 学分:4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城市规划导引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2009参考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刘易斯·芒福德[美]著,倪文彦、宋俊岭译,中国建工出版社,1989《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英]著,金经元译《城市设计》,埃德蒙·N·培根[美]著,黄富厢、朱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张京祥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斯皮罗·科斯托夫[美]著,单皓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The Monuments of PARIS》,Michel Poisson,I.B.TAURIS,1999《消失的建筑》米歇尔·科恩[法]著,刘凡、谷光曙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建筑的故事》派屈克·纳特金斯[英]著,杨惠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建立全面的城市历史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了解外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历史,认识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内容:介绍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城市建设史的学习方法——纵向与横向相结合。

纵向:了解城市发展过程、掌握发展线索、探讨发展规律;横向:进行中外比较、熟悉历史事实、继承历史遗产、借鉴历史经验。

园林景观设计必读书详单

园林景观设计必读书详单

【园林景观设计】假期读书详单人人网上很多的朋友在询问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方法和一些选读书目,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罗列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时候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

遇到过几个老者,他们都会在设计的学习过程中说出同样一句话:年轻人趁着有时间多读书……每天空余时间在窗前书桌、在沙发上、在被窝里坚持看书,会让你对景观设计这门学科看的更远、更清晰。

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谁与我同行,又有谁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

在和他人所见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路,也不错过他人遇到的、我们就不局限于视野无法领略的画面.当你看到一个手捧书册在读的朋友和一个披头散发热衷于DOT、WOW网游的朋友,你可以了然知道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情调。

我搜集整理一些经典的书给学景观的朋友。

没有什么是必读的,读了却是能带给人很大收获的。

积累有限,为作此题访师问友看帖,周折不少,仍难免疏漏,望看题的您不吝赐教,及时为我们指正,以免误导更多在路上的人……《园冶》计成这部用骈体文写成的有关相地立基、选石掇山的治园专著,成书于崇祯辛未年(1631)计成五十三岁之时,始名《园牧》,姑孰(安徽当涂)曹元甫见到此书,更名《园冶》。

书前有阮大铖序,无否自序,书末有无否自识,读来颇为感慨。

有清一代,二百六十多年,计成的这部造园艺术的杰作,只在李笠翁的《闲情偶寄》中,有一语道及。

但这书很早漂洋过海,去了日本,也幸得日本内阁文库藏有刻本,有识文士才补全了民国北平图书馆已缺了第三卷的明刻本。

《园冶》在日本是以《夺天工》显扬的,日本人尊此书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计成的被看重,是要感谢日本人的。

《园冶》该书提供了最透彻的原理,以及最适用的方法。

即使你在做家装,或者店面装修,这一原理和方法也能为你提供众多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元素。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

本文从文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形态比较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图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图1)。

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

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

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

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图2)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

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

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展望

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展望

$number {01}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展望2023-12-01汇报人:•引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与内涵•改革开放初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1978-1990)•深化改革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1991-2000)•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2001-2018)•未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展望与建议•结论与参考文献01引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

大学校园文化不仅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还对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为未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旨在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成就、经验与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进行梳理和分析。

0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与内涵定义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形态。

它反映了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特点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多元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等特点。

它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学校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体现。

同时,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和演化,适应和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人文性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价值。

它鼓励人们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传承文化、创新思维和提升素养。

教育性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其校园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性。

它不仅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校园活动中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还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相互影响【精选资料】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相互影响【精选资料】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进程及相互影响【摘要】:千年历史,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过各种思想的演变和方式的改革。

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影响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在政治、伦理和经史书籍中。

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几经演变。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式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及文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

各种学术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传承后世。

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商业的发达,战争的频繁以及筑城与攻守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当时城市建设的高潮。

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既有与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在城市建设上提出:“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自然至上理念,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357英语翻译 基础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版社2002;《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
华、穆雷主编高等教育岀版社2008
397法硕联考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专业基础(法 学)
398法硕联考 专业基础(非 法学)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408计算机学 科专业基础综 合
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版社
243自命题日 语
《新编日语教程(上、下册)(重点下册)》刘旭宝主编 西南交通大学岀版社
244自命题德 语
《大学德语》(2-3册)戴鸣钟主编高等教育岀版社
245自命题法 语
《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版社
《法语三百句》 王庭荣主编 北京大学岀版社
301数学一
646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1999年修订版
647中外音乐 史
《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著上海音乐出版社(95国家重点教材),2001年第1版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著山东教育岀版社,1991年第1版
648新闻传播 史论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98法硕联考 综合(非法学)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511建筑设计 快题一(6小 时)
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
512规划设计 快题(6小时)
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
513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6小
时)
相关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籍和期刊
514景观植物 学及园林设计
(6小时)
《园林树木学》(第一版)高润清中国建筑工业岀版社

城市文化2024年城市文化建设的新蓝图

城市文化2024年城市文化建设的新蓝图

城市文化人才短缺,影响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城市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参与度不高
城市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章节副标题
4
城市文化建设的目标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增强城市软实力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城市文化建设的原则
城市文化教育与培训
城市文化交流与合作
城市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市民文化生活品质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新和创意
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在城市中广泛分布
城市文化教育:城市教育体系中注重文化教育,如开设文化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
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矛盾
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文化产业落后
城市文化特色不明显,缺乏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
城市文化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城市文化建设的未来展望和发展方向
章节副标题
7
城市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城市文化特色
数字化城市建设: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城市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城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感谢观看

书缘—片羽飞鸿忆沈师

书缘—片羽飞鸿忆沈师

496纪念沈玉麟先生诞辰100周年Life with Books—In Memory of My Teacher Shen Yulin书缘—片羽飞鸿忆沈师蒋峻涛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问咨询事业部经理,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在我书架上并排放着两本书,一本是英文原版书,一本是该书的中译本。

每当我看到它们,总会想起沈玉麟老师。

缘起大概是在1997年,我在天大读研,从科图处理的旧书中,有幸淘到了一本八成新的《Comtemparory Urban Planning》(John M Levy)。

这本书概述了美国城市规划的演变历史与基本制度,全书分为不同的主题,行文自由、案例丰富、可读性强。

当时介绍国外城市规划的专业书籍还不多。

浏览之余,爱不释手,便萌生了翻译此书的想法,但又拿不定主意。

恰逢当时沈师正给我们讲授专业外语,于是很冒昧地给沈师打了电话,约好第二天上午去他家里讨论一下。

解惑沈师的家在学校的老宿舍区,在那里住的大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们。

简单的客套之后,我拿出了那本英文原版书请沈师过目。

沈师接过书,翻看得很仔细。

安静的小屋里,只有他轻轻翻书的声音。

我提前准备了一整页的问题,内容涉及土地私有制背景下的城市化过程、土地价值、城市开发、房地产税、土地用途管制与区划制度、城市更新等,这些问题当时在国内研究的人还不多。

沈师浏览一遍后,对上述问题作了耐心解答,给了我不少启发。

对于一些细节问题,沈师坦言所知亦不多,概因自己归国较早,此后更无缘深究。

沈师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益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注重学习借鉴西方世界先进经验,这本书作为入门读物,有翻译价值。

对于书中涉及的深层次问题,鼓励我做细致深入的研究。

也许是讨论激发起了久违的兴致,那天沈师精神很好,双眸看起来异常清澈明亮,至今想起仍令人难忘。

责任谈完正事还有些剩余时间,沈师便和我聊起了家常。

中外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史

中外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史

新巴比伦城
城市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总平面大体呈矩形。由 于防御需要,筑有两重城墙,外城城墙较内墙更为坚厚。
城市主轴叫普洛采西大道,宽7.5米,沿大道及河 岸布置宫殿、山岳台与马尔都克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 局。
新巴比伦国土还为其皇后筑有空中花园。希腊人称 之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History of Urban
■ 阿玛纳城——新王国时期政治中心,也是宗教中心。
阿玛纳城西临尼罗河,三面 山崖环抱,没有城墙,也不是方 方正正的,一条皇家御路沿河流 蜿蜒曲折,由南而北贯穿全城, 沿路分布着全城的主要建筑物。
History of Urban
三、古埃及城市特点
1.城市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城市一般沿尼罗 河布置 2.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现设计。 3.有简单的功能分区(分为:贵族区或宫殿区、贫民 区)。 4.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有统一的规划,形制较为规整
History of Urban
■ 城市道路网形式
4、方格----环形----放射混合式:其特点是城市主体地 区采用方格式布局,以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加放射 对角线式直通道路。
5、自由式:这种城市道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这是由于 城镇地区所处地形复杂,考虑了道路功能,又结合自然 条件,因地制宜地加以组织而形成的道路网形式。其缺 点为占地多,城市内任何两点间道路的非直线系数都较 大。
中外城市规划和未来发 展史
绪论
■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 ■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成绩按80% 计,平时成绩按20%计,合计为最终成绩.
History of Urban
■ 教材:《外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单薄。在教学内容上过于侧重城 市物质形态的建设状况,既缺乏对城市 建设所处时代社会经济背景的交代,又 缺乏对与城市同期的相关经济、政治制 度的沿革及变迁的探讨,以及对城市人 文社会风貌的解释,使教学内容变成“无 人化”的城市形态史。
(2) 断裂。由于时间和地域跨度较大, 所涉及的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城市的形态 和建设情况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 内容庞杂且简单罗列,给学生以机械拼 凑之感,留下的印象是割裂的空间、拼 贴的历史。
具体而言,封闭的坊市制和开放的 街巷制不但在城市形态上迥异,也与城 市管理制度紧密配合。坊门、城门的开 闭既对人们的日常活动在空间上有所限 制—市场交易局限于“市”,居住必 须在“坊”,也对其在时间上进行了规定, 如李贺的《官街鼓》所述“晓声隆隆催 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反映了唐长安 “天将明,擂鼓三千声坊市门启;日暮, 鼓百而门闭”的城市管理制度,统治者 以此对百姓生活进行控制管理。到了宋 代,封闭的坊墙与管理制度难以阻挡蓬 勃发展的商品经济发展,于是“弛夜禁”、 “废市印”与“破墙开店”形成的街市 格局相辅相成,共同催生了宋代的开放 型城市。到了明朝,统治者恢复古典时 期的礼制,在城市建设上将高高的鼓楼 立于城市中心的十字街口,从视觉和听 觉上对人们进行社会生活控制,而“晨 钟暮鼓”也由此成为当时城市居民的作 息时间坐标。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形式的发展程 度要因时、因地而异,如坊市制在六朝 隋唐时主要是在城市经济不发达的背景 下,出于登记城市户籍的需要;至明清 时期,当时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与六朝 隋唐时不可同日而语,明清北京城形成 的坊市制形态主要是用于满足统治阶级 维护政权之需,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复归 传统礼制。 2.1.3 作为特定生活方式符号的城市 文化
[ 基金项目 ] [ 作者简介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 (TD2011-32) 向岚麟,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系讲师。 王静文,通讯作者,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132
景的教师会自由地改变讲授重点,但由 于长期受到工学学科体系下的大建筑学 思想的影响,按照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 的教学目标仅关注技术性及应用性,在 教学上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上述文化的三种意义常常在各自不 同的领域中得以研究,如第一种通常是 人文学者研究的领域,第二种是人类学 家和社会学家所考虑的,第三种则通常 由历史学家进行研究。对应于《城建史》 教学中城市文化的视野,有以下三个层 次的含义。 2.1.1 作为智力及艺术活动成果的城市 文化
作为智力及艺术活动成果的城市文 化包括:城市规划的经典图式,如《周 礼考工记》中对理想的“天子之居,方 九里,旁三门”的规定、古希腊的希波 丹姆型制和文艺复兴的理想城市形态等; 历史上城市的经典建筑、园林及广场空 间等,如古希腊的雅典卫城、文艺复兴 时期的西班牙广场、唐长安的大明宫和 宋东京的艮岳等。作为城市建设中的艺 术作品,这些有形或无形的遗产具有典 型的形式和最直接的感染力,更进一步 的,它们同时反映了当时的统治阶层对 空间文化意义的认识,决定了其对空间 的主导性选择模式,如《周礼考工记》 中记载的我国理想的城市形态是与“华 夏”观和以“中”为尊的方位观一脉相 承的。同时,《周礼考工记》一书的出 现时间也与王莽篡汉以后初临天下以文 化“安内”的目的不无联系,此书可以 看作是其在空间秩序上的规则制度。
《中外城市建设及发展史》( 以下简称《城建史》) 作为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深化学 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然而, 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自诞生之初,即被归于工学学科 体系下的建筑学分支,其应用型学科的定位导致了其 专业教育体系偏重于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城 建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一直偏重于历史城市空间的 建设情况和成果展示。
Educational Reform Of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Urban Construction/Xiang Lanlin, Wang Jingwen
[Abstract] On reform of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Urban Construction course, the paper raises three cultural approaches. First is understanding city from cultural viewpoint. The curriculum shall include traditional content such as classical planning graphics and achievements, and also lifestyle of different times under different institutions. Seco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shall be included to reveal commonness and uniquen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Last, cultural geography method shall be used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frame to describ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ities. [Key words] History of urban construction, Cultural approach, Teaching reform, Cultural geograp为涉及“有 教养的”人们所从事的“优雅的”消遣。
(2) 通过社会习得的一种特殊生活方 式的符号的特质,即文化建构了人们的 社会价值观、含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 人们生活的社会母体环境。
(3) 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 [7],它不是 一成不变的,人们习得文化是一个“社 会化”的过程,而且文化自身也总是在 变化和发展中。
2013 年,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据,我国的城 市化水平达 53.7%,意味着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城市化 时代。随着全球化、现代性进程的展开,如何突显城 市个性与特色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历 史和文化作为城市的软实力,日益成为 21 世纪的城市
核心竞争力之一,“建构与挖掘‘城市文化资本’, 进而建设伟大的城市文化,这应该作为中国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一种模式”[1]。
2014 年第 11 期 第 30 卷 133
2.1.2 作为发展过程的城市文化 在 中 世 纪 晚 期, 文 化 的 最 早 含 义
是指庄稼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稍晚被 用来描述对人的心智的培养,后来具有 了人们用来关注个体能力发展的含义, 强调“培育”本身普遍的、社会的和历 史的过程 [8]。对城市而言,无论是每个 城市本身,还是某种城市设计理念或城 市理论,都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 程。因此,在《城建史》的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某个或某类城市形态的演变和发 展,适时进行演变前后的总结和对比。 在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围内,这属于文化 传播的问题,同时涉及时间与空间的演 变过程。例如,隋唐长安坊市制的形成 就是在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曹魏邺城 和北魏平城等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到 了元明清时的北京城,这种形式达到了 顶峰。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城建史》教学日益显出 不适应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以应对新 的城市发展需求。
1《城建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城建史》教学在功利化的专业教育思想 导引下存在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城建史》的授课 方式一般是分述我国部分与外国部分的内容,按时间 先后顺序讲述城市建设情况和规划理念;不同学科背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城建史》 的教学内容庞杂、关系散乱和缺乏整体 感,给学生留下了面面俱到却犹如一盘 散沙,且内容粗浅的印象。因此,急需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理论体系 构建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2 文化途径下的《城建史》教学
思路与方法
教学的改革需要回到城市的本体 上来。城市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早期的树居、洞居、穴居到造屋定居, 从分散的聚落到集中的城市聚居,是 文化,即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了这一 形态的出现。城市不仅是空间的集合 体,还是表面的物质堆积,积累和蕴 含着本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人文遗产。 对单个城市而言,它具备“形象指南” 的作用,讲述所在地的现实生活和历 史记录;而城市总体则成为人类文明 的象征和标志 , [2-3] 展现人类的文明发 展进程。城市不但是文化的容器,更 是文化的孵化器,文化贯穿城市发展
芒福德曾经强调,在城市这个文化 容器中所承载的生活比这容器自身更重 要 [2]。文化作为特定生活方式的符号, 在《城建史》领域中可以通过以下两层 含义来理解。
(1) 城市是人们的聚居之地,人们在 城市中的活动包括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活 动,且都必须占用一定的场所空间,如 市场、街道、坊巷、广场和宫殿等。这 些空间不仅具有功能性的作用,还是文 化性的空间,与特定的使用者、使用规 范甚至国家制度密切相关,即城市的布
的始终,并且能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 一个地方,构成城市间的横向联系。
城市文化有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 面,二是观念层面 [4]:物质层面的文化 具有直观性;观念层面的文化着重指“体 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 征符号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以此 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其对生活的知识 和态度”[5],城市文化纵向的历史传承和 横向的传播交流,其核心内容都在于观 念层面。因此,只有观念层面的文化被 人所理解,城市的本质才能被人所认识, 人们才能掌握城市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动 力,城市文化纵向的历史传承和横向的 传播交流之间的桥梁才能得以构建。
局结构和规则制度。由统治者制定的各 项经济、教育和礼仪等社会制度,当其 普遍被人们接受,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 分保留下来时,便与城市形态共同作用 于城市中的居民,造就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与芒福德所说的“城市能够促使人类 经验不断化育出有生命含义的符号和象 征,化育出人类的各种行为模式,化育 出有序化的体制、制度”[2] 不谋而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