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牡丹商品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牡丹,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皇后,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观赏花卉。
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牡丹产业在我国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但与此牡丹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牡丹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和花卉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牡丹作为观赏花卉的热度也越来越高。
许多地方都发展起了牡丹产业,如洛阳、淄博、菏泽等地都建立了牡丹园,进行了品种改进和引进,形成了一定的地方产业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商平台也为牡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不仅可以帮助其产品的推广,还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
与此我们也需要正视牡丹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牡丹作为观赏花卉,其品种繁多、花型美丽,但也同时要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
特别是在气候多变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牡丹更容易受到病害和虫害的影响,需要更多的科研力量来改善这一状况。
牡丹产业还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以洛阳为例,虽然是我国牡丹之都,但其他地区的牡丹产业则相对薄弱。
一些小农户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导致其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较低。
由于牡丹花期较短、一年只能开花一次,其观赏价值常常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更多的鲜花品牌和精深加工产品来拓展市场。
那么,对于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提出相应的建议呢?我们应加大对牡丹科研力量的支持。
在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等方面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率。
也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抗灾能力和生产水平。
牡丹产业应该进行产业链的升级和延伸,加大鲜花品牌的推广力度,推动牡丹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打造更多的牡丹文化产业。
应该加强牡丹产业的区域协调,推动产业的地方互补和优势互补,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牡丹产业的扶持力度。
在政策、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牡丹产业的发展。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牡丹是一种具有优良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花卉作物,其油用牡丹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
油用牡丹因其油脂含量高、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然而,目前油用牡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源基础薄弱。
油用牡丹在我国分布较少,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
尽管油用牡丹具有广泛的适生区,但由于资源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较为受限。
二、产能不足。
目前油用牡丹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种植规模小、生产能力低。
农民对油用牡丹的种植技术、管理措施了解不深,产品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品种单一、现阶段油用牡丹品种较为单一,没有形成丰富的品种群体。
这导致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强。
四、技术瓶颈。
油用牡丹在繁育、种植、加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尤其是缺乏针对性的科研攻关,制约了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一、加强资源开发与利用。
政府应加大对油用牡丹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通过研究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提高油用牡丹的产量和质量,扩大产能。
二、加强品种改良与繁育。
加大对油用牡丹品种改良与繁育的投入,优化和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规模,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同时,加强品种保护,防止品种资源过度流失。
三、加强市场开拓与营销。
推动油用牡丹产业与相关企业和市场进行深度合作,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对油用牡丹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四、加强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对油用牡丹产业的科研攻关,推动油用牡丹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同时,培养专业化人才,提高油用牡丹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五、加强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油用牡丹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油用牡丹的种植,提高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我国牡丹产业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种植区域。
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牡丹在园艺观赏、花卉经济、文化研究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牡丹的认识不断加深,牡丹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思考和分析。
牡丹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对牡丹产业的扶持政策以及牡丹展览和竞赛的举办,为牡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许多地方政府还积极推动当地牡丹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牡丹的发源地和产业集群,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牡丹的观赏价值和投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愿意购买牡丹花卉,从而推动了牡丹产业的繁荣。
牡丹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品种繁多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我国牡丹品种繁多,但不少品种仅仅是普通的花色变异,并没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种成为牡丹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其次是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目前,我国牡丹花卉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而一些牡丹产区和农村地区的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产品销售受限。
牡丹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的融合度还不够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牡丹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机遇和潜力。
首先是牡丹产业与文化旅游的结合。
牡丹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可以发展牡丹文化旅游,打造以牡丹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和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光者。
其次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牡丹产业的发展。
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应用于牡丹育种、繁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高牡丹的品质和产量。
牡丹花卉还可以应用于医药、食品、美容等领域,进一步拓展牡丹产业的应用价值。
我国牡丹产业在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与此也面临着品种繁多、市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利用牡丹产业与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的机遇,可以进一步发展我国牡丹产业,提升牡丹的品质和观赏价值,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河南农业2024年第1期古代制陶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陶器,它被称为“一朵永远不会枯萎的牡丹”。
洛阳还是十三朝古都,素有“万古皇都,牡丹之都”之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三)产业链日趋完善洛阳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产业链日趋完善。
洛阳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例如,白马寺、龙门石窟等。
洛阳市旅游产业链日趋完善,涵盖了旅游交通、酒店住宿、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等多个方面,各个环节的不断发展提高了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洛阳市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推行旅游标准化管理、(二)牡丹产业市场认可度低,产品创新性不强 近年,一些企业已开始涉足牡丹深加工的生产和销售,但由于其产品的发展尚处在初级状态,现状不容乐观。
此外,通过统计线上销售量,发现线上市场购买量更加不容乐观。
表3(见第42页)为淘宝店铺反馈数据。
并且,目前洛阳牡丹产业发展中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科技创新,没有足够的科技支持,这使得洛阳牡丹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牡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推进牡丹产业化牡丹文化旅游业推进了牡丹产业化发展,使牡丹产(下转第42页)河南农业2024年第1期入力度,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四、结语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牡丹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洛阳牡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规模小、品种单一、缺乏深加工产品和精深加工技术等问题。
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洛阳牡丹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大做强洛阳牡丹品牌,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洛阳牡丹产业发展。
作者简介:张林 (1983—)男,河南周口人,讲师,本科,主要从事植保技术研究推广。
(责任编辑 程丽红)表3 牡丹产品线上店铺及其经营的基本情况牡丹饼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牡丹护肤品牡丹瓷武皇旗舰店全福食品旗舰店洛阳天骄牡丹籽油国花坊牡丹武皇旗舰店洛阳牡丹茶一朵牡丹花麟信堂洛阳共享店洛阳文化店牡丹瓷富贵牡丹瓷花开牡丹瓷李学武牡丹瓷艺术馆4年5年5年3年8年1月3年5年10年8年8年26846586534326845143409100714461493200+200+00100+101100+241717落仍然严重,上部叶片存留6~8片叶(空白区每株花生叶片高于施药区5~6片)。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牡丹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长期以来,牡丹产业一直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一部分,但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牡丹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牡丹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人文环境的影响。
中国有着悠久的牡丹种植历史,牡丹文化在民间流传已久。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园林绿化和休闲娱乐的功能,对园林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为牡丹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牡丹产业的发展也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
传统的牡丹种植方式主要依靠自然条件和经验积累,种植密度低、操作繁琐、产量较低。
而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牡丹产量、改善品质、延长花期,并通过花艺设计和融入景观规划等方式打造更具附加值的牡丹产品。
牡丹产业需要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牡丹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化产业链条和推进品牌建设。
目前,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还较为分散,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要加强产地规划布局,推动牡丹产业形成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模式,优化产业链条和提高整体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牡丹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牡丹产业发展还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
目前,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要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牡丹产业的转型升级。
要加强国内各地的合作与联动,实现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的共享,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
牡丹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产业的一部分,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要实现牡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人文环境、技术条件、产业链条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进一步提升牡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牡丹产业的调研报告
牡丹产业的调研报告牡丹产业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牡丹是我国的国花之一,自古以来就被广泛栽培和赏玩。
近年来,牡丹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对牡丹产业的发展状况、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发展状况牡丹产业的发展状况良好。
我国的牡丹资源丰富,各地都有牡丹园或牡丹基地进行栽培。
据统计,我国牡丹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牡丹品种也不断丰富。
同时,牡丹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三、市场需求牡丹产业的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观赏和药用。
观赏市场主要是指牡丹园、景区等对牡丹的需求,包括牡丹的花型、色彩、花期等;药用市场主要是指以牡丹的花瓣以及其他部分制成的中药材的需求,用于调理人体脾胃等部位功能。
四、发展建议1. 优化品种选择。
针对观赏市场和药用市场的不同需求,可以选育不同特点的牡丹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提升技术水平。
加强牡丹栽培技术研究,提高牡丹的产量和质量,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栽培技术,提高牡丹产业的竞争力。
3. 开拓市场渠道。
通过积极参加花卉展览、农产品展销会等推广活动,扩大牡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4. 加强行业合作。
各地的牡丹种植基地、企业、科研机构等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
5. 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
提高牡丹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建立牡丹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总结:牡丹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优化品种选择、提升技术水平、开拓市场渠道、加强行业合作以及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牡丹产业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成为我国农业的新增长点。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摘要】我国牡丹产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国牡丹产业的产值和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热门产品。
我国牡丹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激烈等。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如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业链条等。
展望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大,我国牡丹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结论是,我国牡丹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应该抓住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牡丹产业,发展状况,历史沿革,产值,市场规模,问题,挑战,发展对策,未来展望1. 引言1.1 引言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观赏花卉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在我国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声誉,被誉为“国色天香”。
其绚丽多彩的花朵以及芬芳芳馥的气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牡丹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象征着富贵、高贵和美好的愿望,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牡丹也常常出现在绘画、诗词、戏曲等艺术作品中,成为文人雅士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牡丹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牡丹的栽培、繁育技术不断提高,牡丹花的种类和品质也在逐渐丰富和提升。
牡丹产业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产业,更是一种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产业。
本文将对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牡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 正文2.1 我国牡丹产业的历史沿革我国牡丹产业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历来被视为吉祥、富贵和高雅的象征,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最早关于牡丹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候牡丹被称为“芍药”,被视为珍贵的药材。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牡丹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被誉为“国色天香”。
作为我国的国花,牡丹在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旅游、庭院景观和花卉观赏的需求增加,牡丹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牡丹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牡丹产业的规模相对较小。
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以种植牡丹著称,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牡丹产业规模仍然较小。
据统计,我国目前种植牡丹的面积约为100万亩,远远落后于荷兰、法国和日本等国家。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牡丹品种繁多、种植技术较为复杂,同时在基础设施和资金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牡丹产业的品种较为单一。
尽管我国有着众多的牡丹品种,但市场上销售的品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红、粉、黄等传统颜色上。
这不仅限制了牡丹在观赏和景观设计上的创新和发展,也使得牡丹产品在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
加强牡丹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将有助于拓宽牡丹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
牡丹产业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牡丹产业发展较晚,目前中国牡丹品牌和产业形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相对较低。
要想提升我国牡丹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需要通过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和品牌建设来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组织牡丹文化节、牡丹花展览等形式,打造具有特色的牡丹品牌,同时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渠道进行线上线下的销售和推广。
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需要重视。
当前,我国牡丹产业存在着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一些地方过度泛滥的种植行为增加了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应该加强对牡丹产业的管理和监管,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牡丹种植规划和生态环保政策,保护和恢复牡丹生态环境,实现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牡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和引进高品质的牡丹品种,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完善管理和监管体系,实现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牡丹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牡丹产业向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发展。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目前我国牡丹产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产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牡丹产业还存在很大差距,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缺少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目前牡丹花卉种植主要以传统花坛和露天展示为主,缺乏设施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牡丹品种相对单一,缺少品种创新和开发。
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牡丹资源和品种,但是在品种创新和品种保护方面做得不够。
与此牡丹品种的推广和推动也相对滞后,使得市场上牡丹的种类较少,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牡丹产业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仍存在困难。
市场对于高品质牡丹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牡丹产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相对较弱,没有形成明显的品牌效应。
牡丹产业也面临着市场价格波动和产销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农民收益不稳定,不能有效地推动产业的发展。
对于如何促进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
加大对牡丹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引进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牡丹产业的水平和效益,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牡丹品种的保护和开发。
加强对传统名贵牡丹品种的保护和繁育工作,推动牡丹新品种的培育和开发。
通过培育出更多具有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牡丹品种,扩大市场供给,丰富市场选择,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加大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力度。
加强对牡丹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牡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牡丹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加强产业链的建设和协同发展。
加强与花卉种植、花卉销售、花艺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产业联盟。
通过发展产业链,提高牡丹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的整体升级和发展。
加强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合力。
通过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品种创新和宣传推广,加强产业链建设和协同发展,牡丹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摘要】牡丹作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其产业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对我国牡丹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发展也成为了文章重点讨论的内容。
在强调了我国牡丹产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牡丹产业的建议,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不仅展现了牡丹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更提供了对策和展望,为我国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考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牡丹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存在问题、对策、未来发展趋势、创新发展、重要性、建议、前景展望1. 引言1.1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牡丹,又称“花王”、“国色”,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意义。
随着人们对园林绿化和花卉观赏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我国,牡丹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品种不断丰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各地推出的牡丹花展、牡丹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花卉爱好者,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牡丹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品种不够多样化、技术与管理水平不够高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牡丹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为了促进我国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推动牡丹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我国牡丹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我们应该加强创新,加大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国牡丹产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为我国花卉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牡丹产业现状分析牡丹作为我国的国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重要的花卉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牡丹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牡丹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产业链条并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牡丹品种繁多,但品质参差不齐,市场认可度不高。
牡丹产品的加工技术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20099我国牡丹商品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我国牡丹商品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薛璟祺张秀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牡丹,学名为Paeonia suffruticosaAndr,属于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植物,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
它的花和叶的形态同芍药很相似,所以古时又称牡丹为木芍药。
牡丹以其体态优美、花朵硕大、花色秀丽、色泽丰富等非凡特色,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和“富贵之花”,更是美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深受我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人士的喜爱。
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以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著称。
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
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
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我国是牡丹的原产区,芍药属牡丹组的全部种类都产于我国。
同时,中国也是栽培牡丹的发源地,有记载的中国牡丹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在欧洲仅有五百多年。
我国牡丹在长期栽培驯化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原、西北、江南和西南等品种群亚群为代表的,具有不同花瓣颜色、花瓣数目、花型和叶型的栽培品种1000余种,同时,在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的栽培面积近年也在不断扩大。
我国还拥有众多的野生牡丹资源,如云南的滇牡丹,西藏的大花黄牡丹等,无论其花色,还是其他各方面的性状,均有各自的特点,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选育新的品种,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总体上,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牡丹种质资源,但由于相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缺乏科学的支持体系,导致了在牡丹资源收集、保存、育种、商业化生产以及切花生产、采后处理、流通等领域均落后于日本、美国,西欧等国家。
尤其是在改进和创新牡丹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研究新的育种技术,以及分子育种生产技术方面差距明显。
1牡丹商品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1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较少目前我国牡丹主要是盆花的生产,高档盆花的新品种选育和集约化生产等技术不足,市场供应的品种单一,且国外专利品种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一、本文概述油用牡丹,作为一种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油用牡丹的开发利用现状,并针对其产业化发展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文章将首先概述油用牡丹的基本情况,包括其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以及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
随后,通过对现有文献和数据的梳理,分析油用牡丹在种植、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一系列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提高种植技术水平、优化产业链结构、拓展市场空间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旨在推动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健康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开发利用。
牡丹籽油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备受瞩目。
目前,我国油用牡丹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种植方面,我国油用牡丹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西北黄土高原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油用牡丹的生长。
然而,种植过程中仍存在品种选择不当、种植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不稳定。
在加工利用方面,我国油用牡丹的加工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加工设备落后、工艺不精细、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牡丹籽油的市场认知度还不高,消费者对其健康价值和经济价值了解不足,限制了其市场推广和应用。
在产业化发展方面,我国油用牡丹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完整的闭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产业协作机制。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科研投入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制约了油用牡丹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油用牡丹的开发利用现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市场宣传与推广、完善产业链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多方面的工作。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摘要】我国牡丹产业作为传统产业之一,在价值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牡丹产业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品种单一、产业协同不足等。
但我国牡丹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如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技术创新不断推进等。
为了推动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出台了支持政策与措施,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品种改良等。
在未来,加强产业协作与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是牡丹产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我国牡丹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价值,文化传承,现状,问题,挑战,机遇,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品种优化,产业协作,合作,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
1. 引言1.1 牡丹产业的价值牡丹,作为我国的国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牡丹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民族自信。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高雅和美好。
牡丹的繁花似锦,花色艳丽,花型繁复,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成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重要植物。
牡丹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对一些常见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牡丹的花蕾、花瓣等部分还可以用于食用和美容保健,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发展牡丹产业可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牡丹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也有利于增强中国花卉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1.2 牡丹文化的传承牡丹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不仅在花卉市场上备受瞩目,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牡丹自古以来被誉为"花中之王",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贵、高贵和繁荣。
牡丹被诗人吟咏,画家描绘,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
牡丹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也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工艺品、服装等领域。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牡丹是我国传统的园林植物,也是重要的观赏花卉。
目前,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呈现出一些特点和问题。
一方面,牡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生产和消费国家,全国各地都有牡丹种植基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花卉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牡丹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牡丹品种、质量和品牌建设仍有待加强。
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牡丹品种资源,但是很多品种只停留在本土市场,没有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在牡丹品种深度挖掘和推广方面,与国外品牌的差距还很大,品牌建设也仍需进一步加强。
此外,牡丹市场化管理仍存在一些缺陷。
目前,牡丹产业中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各地产区之间缺乏协调合作,市场存在“价格战”等问题。
此外,还存在牡丹生产企业研究投资力度不足,技术攻关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在牡丹产业发展中,注重以下几点:一、加强品种引进和创新。
要提高牡丹品种的独立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牡丹新品种开发方面,加强和国际交流,吸引国外优秀品种引进国内。
同时,注重品牌保护和建设,提高牡丹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提高市场化管理水平。
要加强产业协同,推进牡丹区域品牌建设,开展高端市场推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质量控制,落实质量标准,推行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牡丹生产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要积极推进政府和企业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牡丹产业提质增效。
同时,将牡丹产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结合起来,打造“牡丹+”产业链,促进多产业协同发展。
总之,未来牡丹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机遇。
只要加强创新和协同,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就一定能够使牡丹成为我国花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人民带来更多的文化和生态价值。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牡丹,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具有艳丽的花朵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牡丹产业也逐渐成为了花卉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要想促进牡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当前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便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牡丹产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牡丹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种繁多。
我国的牡丹品种非常丰富,拥有上千种不同的品系和花色。
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加强,国内外引进的牡丹品种也在不断增加,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二是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对花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城市的花卉园林绿化建设中,牡丹因其艳丽的花朵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三是产业链成熟。
我国的牡丹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繁育、加工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专业人士参与,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格局。
尽管牡丹产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包括:一是品质不稳定。
由于牡丹的品种繁多,种植环境差异大,导致牡丹的品质不够稳定,有些品种存在着不耐高温、不耐寒冷等问题,这给市场供应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是品牌和营销不足。
尽管牡丹产业链条相对成熟,但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着欠缺,很多企业的产品落后于市场需求,导致了市场销售不畅。
三是科技创新不足。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花卉产业都在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良,而我国的牡丹产业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需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应该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牡丹的研发创新能力,加强牡丹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力度。
应鼓励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牡丹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还应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牡丹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国花。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中,牡丹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如今,在我国,牡丹产业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产业,但与此我们也不得不正视牡丹产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
尽管牡丹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我国牡丹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牡丹产业的规模仍然较小。
虽然我们有着悠久的牡丹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牡丹品种资源,但是真正形成规模化的牡丹产业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目前,我国的牡丹产业主要集中在部分地区,而且规模较小,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牡丹产业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虽然牡丹栽培相对容易,但要形成规模化的牡丹产业,需要大量的科技技术支持,包括牡丹新品种的培育、高效栽培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牡丹产业品牌建设还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的牡丹品种资源丰富,但是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缺乏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这给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针对我国牡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呢?我们需要加大对牡丹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大对牡丹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并且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牡丹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牡丹产业。
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牡丹产业的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对牡丹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加大对牡丹新品种的培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提升我国牡丹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们需要加强牡丹产业品牌建设。
政府可以扶持一些知名牡丹产业企业,帮助其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使得我国的牡丹产业真正具有自己的品牌和市场份额。
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牡丹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的重视,牡丹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的状况及其思考。
一、牡丹产业的现状1.市场需求目前,牡丹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传统的观赏园艺市场之外,牡丹的药用、调味、食品等市场也有不小的需求。
2.品种数量我国是牡丹的发源地,拥有五千多个品种。
但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销售的品种只有百来个,普通品种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
高档品种价格昂贵,限制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同时也制约了牡丹产业的发展。
3.产业提升和技术革新目前,我国的牡丹产业正在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不断发展。
同时,技术革新也不断推进,如牡丹园的微喷灌溉、水肥一体化、加热养护技术、花卉数字化管理等,大大提高了牡丹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文化旅游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中国文明的代表。
在旅游业的推动下,以泉州、洛阳、阜阳、沈阳、连云港等著名牡丹之乡为代表的牡丹文化旅游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产业。
1.品种研发古代的品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了,要加大品种的研发力度。
一方面,加强牡丹新品种的创造和保护;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已有品种的优化和改进,提高花形、色彩和香味等方面的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
2.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传统的“小作坊”式的种植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需要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规模化的生产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促进生产效益的增长。
文化旅游是牡丹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在旅游市场上加大对牡丹的宣传推广力度,形成特色旅游圈,提升牡丹产业的文化美誉度。
4.加强技术研发现代花卉产业必须紧密结合技术革新推进。
应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加速科技创新,推广智能化设备和管理系统,提升产业竞争力。
总之,发展牡丹产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和合作。
要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我国牡丹产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朝时期,我国就已经种植和鉴赏牡丹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牡丹产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我国的牡丹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发展。
我国的牡丹品种相对较少,种类不够丰富。
虽然我国是牡丹的发源地之一,但目前仍然存在品种相对单一的问题。
在国外,尤其是在荷兰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培育出了数千个品种的牡丹,而我国牡丹的品种数量远远不及国外。
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牡丹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也限制了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牡丹产业在技术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虽然我国在牡丹花的种植和繁育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但在育种和种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品种的选择和培育上,我国的科研机构和花卉企业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在牡丹的栽培和管理上,我国的农民还存在着一些传统观念和方法,需要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
我国的牡丹产业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虽然目前我国的牡丹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但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待提升。
在牡丹的包装和销售渠道上,我国的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品牌,这给消费者的购买和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的牡丹产业还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提高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加强牡丹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培育更多的新品种,丰富市场供应,增加消费者的选择空间。
我们还可以加强牡丹的技术研究和推广,促进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提高牡丹的品质和产量。
我们可以加强牡丹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通过建立统一的品牌标准和包装规范,提高牡丹产品的质量和形象。
我们还可以加强与旅游业的合作,将牡丹花与旅游景区相结合,打造牡丹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牡丹花。
我们还可以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第一,地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牡丹产业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其中以河北、山东等地最为著名。
但是,其他地区的牡丹产业发展却相对薄弱。
这不仅导致了产业的不平衡发展,也限制了牡丹产业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品种类别单一。
虽然我国的牡丹数量众多,但是品种类别却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分单重瓣和重瓣两大类。
这导致了牡丹观赏价值的单一化,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品质控制不严格。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使用化学物质等手段来提高牡丹的颜色、形态等,这不仅影响产品质量,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四,缺乏标准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牡丹产业缺乏标准化管理,导致了产业内部管理混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企业自我升级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促进地域优势互补:建立地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各地牡丹产业的互相补充和资源共享,推动产业的均衡发展。
二、推广品种创新:加强牡丹创新研发,推广新品种,提高牡丹观赏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加强品质监管:建立起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消除市场上的不正义行为。
四、推动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关标准,推进产业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牡丹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上述问题。
只有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管理和创新发展的同时,才能使我国的牡丹产业成为真正的“大国牡丹”。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牡丹的栽培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已有数千年栽培史。
随着中国农业和花卉产业的不断发展,牡丹产业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与其他花卉产业相比,牡丹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亟待改善。
本文将对我国牡丹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就我国的牡丹产业现状而言,牡丹栽培技术相对滞后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牡丹栽培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国际先进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牡丹栽培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牡丹的栽培技术上,需要更加注重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只有栽培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牡丹文化,也才能为牡丹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市场营销方面的短板。
在市场营销方面,我国的牡丹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牡丹虽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市场营销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一方面,是因为牡丹的产量有限,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供应和营销;是因为牡丹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相对较低。
需要加强对牡丹的市场调研,提升牡丹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以吸引更多的市场投资和消费者参与。
我国的牡丹产业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在当前的产业发展中,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对于牡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和企业参与到牡丹生产中来。
也可以通过资金投入的方式,扶持牡丹产业的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以推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
要加强对牡丹文化价值的传承和保护。
牡丹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
在牡丹产业的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对牡丹文化价值的传承和保护。
可以通过加强对牡丹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扩大牡丹的文化影响力;也可以通过建立牡丹文化保护基金、设立牡丹文化奖项等方式,对牡丹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牡丹商品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薛璟祺张秀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对我国牡丹栽培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归纳,提出现在牡丹商品化生产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自有品牌少,缺乏各自特色,并且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
根据这些特点,文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牡丹;商品化发展;问题;建议
牡丹,学名为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属于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植物,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
它的花和叶的形态同芍药很相似,所以古时又称牡丹为木芍药。
牡丹以其体态优美、花朵硕大、花色秀丽、色泽丰富等非凡特色,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和“富贵之花”,更是美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深受我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人士的喜爱。
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以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著称。
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
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
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我国是牡丹的原产区,芍药属牡丹组的全部种类都产于我国。
同时, 中国也是栽培牡丹的发源地, 有记载的中国牡丹就有两千多年
的历史, 而在欧洲仅有五百多年。
我国牡丹在长期栽培驯化过程中, 形成了以中原、西北、江南和西南等品种群亚群为代表的, 具有不同花瓣颜色、花瓣数目、花型和叶型的栽培品种1000余种,同时, 在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的栽培面积近年也在不断扩大。
我国还拥有众多的野生牡丹资源,如云南的滇牡丹,西藏的大花黄牡丹等,无论其花色,还是其他各方面的性状,均有各自的特点,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选育新的品种,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总体上,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牡丹种质资源,但由于相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缺乏科学的支持体系,导致了在牡丹资源收集、保存、育种、商业化生产以及切花生产、采后处理、流通等领域均落后于日本、美国,西欧等国家。
尤其是在改进和创新牡丹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研究新的育种技术,以及分子育种生产技术方面差距明显。
1 牡丹商品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较少
目前我国牡丹主要是盆花的生产,高档盆花的新品种选育和集约化生产等技术不足,市场供应的品种单一,且国外专利品种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育种技术是花卉业的制高点,如何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牡丹新品种是摆在花卉科研人员与生产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体现区域特色的品牌产品不足
目前我国牡丹生产主要是山东、河南、甘肃、北京等地,但各地没有根据地域及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优势进行合理分工。
尤其是山东菏
泽地区,菏泽地区是我国牡丹的主产区,但当地的生产大多为农户一家一户的生产或者规模很小的企业,没有品牌优势,不能及时了解和利用最新技术和生产手段,市场风险大。
北京地区虽然牡丹花卉生产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但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仍有待提高,普遍存在“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各个生产区域产品雷同,特色名牌产品少,“区位品牌”尚未确立。
1.3 牡丹商品化生产技术质量体系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市场上牡丹种苗、盆花的生产总体质量不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完整、规范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先进技术难以推广。
目前我国花卉市场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在逐年提高,而牡丹的出口市场目前仍旧很难突破。
1.4 牡丹商品化生产配套设施产品较为匮乏
随着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花卉产业对现代生产设施、专用肥料、各式容器、喷灌设施等相关配套资材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而我国目前牡丹商品化生产普遍缺乏种类丰富的针对性配套产品供给。
1.5 牡丹商品化生产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花卉产业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牡丹的生产,在各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而我国目前这一方面的科技积累少,专业技术人员少,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的要求。
我国牡丹生产大多为当地农户一家一户式,主要凭借自身生产经验,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2 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牡丹花卉产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市场体系,全面、深入的培育国内外市场,才能使我们的产品真正走入国际市场,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目前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产品
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宣传效应、品牌效应相当重要,旧时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好的产品必须要让消费者了解才有可能创造价值。
我们需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并把这个品牌打出去,这才能有效并且持久的开拓国内外市场。
就目前我国牡丹育种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原牡丹群之间的常规杂交。
虽然我们国家拥有最丰富的牡丹野生资源和最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但现在国内自主的牡丹品牌却没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应当积极、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资源,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才能使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
2.2 大力加快牡丹商品化进程,筛选和繁育市场需要的品种
目前我国牡丹就其品种来说,可以说是品种多,数量大。
但在这两个看似优势的背后,却存在品种分类不合理,品种名称不统一,且好多品种之间极为相似,并无明显的可区分的商品性状,造成了牡丹产品比较混乱的局面。
我们应当花大力气对市场上现有品种进行分类筛选,推广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逐渐减少、淘汰部分与市场需求不符的产品。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高和改善部分商品的质量,只有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我们应当主动探求市场发展动向,做到早了解、早把握,根据市场需求选育新品种,而不是盲目的去求新、去否定旧的东西。
同时,我们还应当积极引导和刺激消费,占据市场先机,提高自身竞争力。
2.3 推广“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实现牡丹产业的集约化生产
针对目前农户种植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特点,我们应该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单个农户的种植与龙头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广规模化种植,因地制宜,以龙头企业为纽带,建立牡丹商品化生产基地,并以基地为基础,逐步向外辐射。
同时,应当加紧培育花农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专门性的管理机构(如协会)统一组织下,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
在销售渠道,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户”生产模式,利用企业的品牌效应抢占市场份额,并努力发展订单农业。
还应充分发挥各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由协会和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各种信息,解决生产、技术、资金、销售等难题,逐步实现我国牡丹生产由初级的、粗放的自然式种植向高级的集约化、专业化、工厂化、现代化的大生产过渡,以增强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2.4 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使科研和市场紧密联系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在我国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时,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只有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完善科技投入的管理,才能给科技创新提
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科研力量的投入目前我国还主要是政府部门在考虑,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加快科技投入体制由政府主体型转变为企业主体型,研究实体由科研院所转变为科研院所结合大中型企业,因为只有企业才真正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导向,真正做到科研和市场紧密联系。
政府部门应积极为企业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创造条件。
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企业投入的引导,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制定有效、稳定的投入规划,增强各方面的信心,同时要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科技投入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知识和创新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源泉,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参考文献:
[1]Allan Rogers. 1995. Peonies. Timber press, Portland. Oregon.
[2]成仿云. 2002. 名花产业化牡丹当先行[J]. 中国花卉园艺. 1:14 -15
[3]李嘉珏. 中国牡丹与芍药.1998.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4]王莲英. 中国牡丹品种图志. 1998.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5]张秀新, 王莲英, 刘爱青. 2005. 山东菏泽地区秋发牡丹品种资源调查[J].北方园艺. 3: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