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汇总

合集下载

金融理论与实务0150复习笔记

金融理论与实务0150复习笔记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3.银行券: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

4.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5.电子货币: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6.足值货币(商品货币):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7.不足值货币(信用货币):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8.计价单位: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9.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

10.支付手段:在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为相分离的情况下,货币作为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

11.财富贮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12.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13.货币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自身用于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

14.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

15.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16.主币(本位币):1个货币单位或1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

17.辅币: 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18.特里芬难题:为保证美元与黄金固定比价和自由兑换对美元境外输出的控制,与美元替代黄金的境外需求间的矛盾。

19.区域货币一体化: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联合组建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⑵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

2.货币形式的演变:①纸币③存款货币⑴交易媒介职能:①计价单位(价值尺度)②交易媒介(流通手段)③支付手段⑴当货币成为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媒介时,为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愿意将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

【00150】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00150】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00150】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金融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货币:含义指固定地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特征: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2、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3、货币购买力,即指一定价格水平下购买商品、劳务的能力。

3、汇率指: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者说是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

4、财政发行指货币发行也可能是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6、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和衡量商品劳务的价值。

7、流通手段:是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8、信用发行或经济发行:是指增加贷款发放是基于生产和流通扩大的需要,由此增加的货币发行是适应经济需要的。

9、国际货币:在现代各国普遍实行不兑换的信用制度下,黄金已基本丧失世界货币地位,而由某些国家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取而代之。

10、信用含义: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特征:偿还性、付息性。

11、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商品的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其主要的做法。

最典型的做法是:商品赊销。

12、银行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和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存款和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

13、国家信用: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信用关系。

分内债和外债。

内债主要采取政府债券发行方式。

14、消费信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直接有于生活消费。

15、民间信用:即个人信用。

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关系。

16、直接融资指: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债权或产权的一种融资方式。

17、间接融资指:是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一方面,以债务人的身份将资金盈余者的盈余资金筹集起来,另一方面,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对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

银行向资金盈余者出售的金融工具主要为各种存款凭证。

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各章重点

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各章重点

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基本知识点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1、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2、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

3、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

4、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

解决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唯一途径是交换。

5、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

7、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8、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9、金属货币的优点:易于分割;易于保管;价值高,易携带。

10、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

11、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铜铸币,银铸币是清朝末期才开始铸造。

金铸币在我国较少铸造。

12、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13、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14、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

主要形式有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15、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交子。

16、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17、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称为“存款货币”。

18、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19、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卡,1989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牡丹卡,1990年之后,各家银行相继推出推出自己的银行卡。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2、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实际包括计价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3、货币的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自考笔记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自考笔记

金融理论与实务一、单项选择题1、用一般等价物来表现所有产品价值的情况,马克思称之为一般价值形式2、货币的形态经历的阶段依次是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银行券→信用货币3、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5、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6、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7、当商品卖后没有随之以购买,则货币会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即发挥贮藏手段职能8、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9、中国国内一切货币支付、结算和外汇牌价,均以人民币为价值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

10、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的关系是负相关11、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形成汇价的基础.12、在货币金本位制条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价的基本依据是铸币平价。

13、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价变动的直接因素一般是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

14、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货币发行可能是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通常称之为财政发行。

15、增加贷款发放是基于生产和流通扩大的需要,因而由此增加的货币发行是适应经济需要的,通常称之为经济发行。

16、货币资本化的高级形式是金融资本。

15、在信用这种借贷行为中,它的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

17、在现代经济、法律制度下,商业信用确立大多所采取的形式是票据信用。

18、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称之为国家信用19、消费信用是以收入的水平和收入的稳定为条件的。

20、利率商、风险大、容易发生违约纠纷、但却十分灵活,这是民间信用的特点20、在现代经济、法律制度下,商业信用确立大多采取的形式是票据信用20、在间接融资方式中,是以商业银行为核心中介机构21、在直接融资方式中,银行既是债务人,又是债权人。

22、下列关于直接融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社会安全性较强23、我国现行的企业投融资体制金融主导型24、股息和利息收入是投资的基本收入。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

跨国公司融资方式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国际债券、国 际股票、国际借贷等方式进行融 资。
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为跨国公司提供资 金支持,同时也为各国政府和企 业提供了风险管理、资金调配和 财富管理的平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 成及其比例关系,合理的资本结 构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杠杆效应
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债务融资 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的现象,但 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企业 应合理利用杠杆效应,避免过度 负债。
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
股利政策类型
常见的股利政策类型包括固定股利政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等,企业应 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股利政策。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述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 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等部分。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状况,评估 其国际竞争力、偿债能力和外汇储备状况。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内经济的关系
应用
用于评估资产的合理价格,以及确定投资者对特定资产的 需求。
局限性
CAPM假设市场是完全有效的,且所有投资者对风险的认 知相同,这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05 公司金融
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
1 2
资本预算概念
资本预算是企业为投资项目筹集和供应资本的过 程,是制定项目计划、评估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依 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会对国内 经济产生影响。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汇总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汇总
详细描述
金融市场具有资金融通、价格发现、风险分散等功能,可以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不同层次和类型。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结构
03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
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具有资金集聚、风险分散、价格发现等功能,是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功能
金融市场提供各种风险转移和分散工具,帮助投资者降低风险。
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
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机构的种类
保险公司
基金公司
提供各类保险产品和服务,保障客户生命财产安全。
募集资金进行投资运作,为投资者提供收益。
银行
证券公司
其他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
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包括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防范系统性风险等。
金融市场监管的手段
金融市场监管的手段包括制定法规、实施检查、采取处罚等,各手段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监管目标。
金融市场的监管
04
国际金融与外汇市场
第二季度
第一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三季度
外汇市场概述
外汇交易机制
外汇风险管理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的定义
01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面对各种风险时,采取有效的识别、评估、控制和化解措施,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02
随着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风险管理成为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复习资料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起源:1.产生:货币是伴随商品交换的发展而自然而然的产生的。

2.商品交换的两个阶段:①物物交换;②通过媒介交换。

3.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4. 货币:当某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

5.对货币认识:(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特征是: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6.价值形式的发展:①简单的价值形式;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等价形式;④货币形式。

7.货币的职能Ⅰ.交易媒介职能:(1)计价单位: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2)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并实现商品价值,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但可以有货币符号代替。

(3)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作为支付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Ⅱ.财富贮藏职能: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二.货币形式的演变:1.商品货币:包括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1)实物货币: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的缺点有:①不易分割;②不易保管;③价值较小。

(2)金属货币:指以金、银、铜等金属来充当货币。

金属货币的优点有:①易于分割;②便于携带;③价值较高;④容易保管,缺点是:①数量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②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3)足值货币:指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商品货币都是足值货币,足值货币的特点有:①价值较稳定;②有利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2.信用货币:.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是不足值货币。

其形式有:①纸币:指用纸制作的货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②银行劵:指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即所谓的现钞,也是一种纸质货币。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是一种纸质货币。

3.存款货币:通过银行存款账户中的存款划转,货款得以结清,商品交易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

4.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5.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6.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

7.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8.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主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如1美元、1英镑、1元人民币。

9.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其面值多为货币单位的1%、2%、5%、10%、20%、50%几种,如我国人民币的1分、2分、5分、1角、2角、5角等,主要用于商品交易中不足1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

10.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

11.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

12.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13.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14.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5.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式票据,通常是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债务证书。

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自己打印)

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自己打印)

00品群里分离出来,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这种用货币来表示商品价值的形态,马克思称之为货币价值形态。

货币也就由此产生了。

随着货币的出现,商品交换就表现为先与货币商品交换,再用货币去购买所需的其他商品。

在这里,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并把商品交换分裂为两个阶段:卖(商品一货币)与买(货币一商品)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必须统一的过程,即从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过程。

由此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1.2.简述货币的职能及各职能含义。

答: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体体现在其诸职能中。

一般认为,货币具备四个职能。

马克思是按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的顺序进行阐述的。

(1)价值尺度:即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执行该职能时,可以是现念形态。

(2)流通手段:即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的该职能也可表述为商品交易的媒介。

货币执行该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储藏手段(货币贮藏):即当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时所执行的职能。

(4)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

货币的该职能最初是由商品赊销时所引起;后来该职能作用领域扩展到商品流通流域之外。

13.8.简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其运用。

答: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是进行货币供应量调节的一种方式。

如果中央银行买进证券,相应就向市场注入了货币供应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刺激证券的需求,提高证券价格,鼓励投资;另一方面,增加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来源,促进扩大贷款,这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如果中央银行向市场卖出证券,其作用则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优点:(1)主动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可以买进或卖出,可以买多或买少;(2)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买卖证券,直接左右市场货币供应量。

(3)中央银行一般都是通过证券经纪人来买卖证券的,其政策意图不易被察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社会震荡。

自考00150_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必过笔记

自考00150_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必过笔记

自考00150_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必过笔记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样本)笔记依据教材《金融理论与实务》周升业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货币第一节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第二节货币的职能第三节币值第四节人民币第五节国际货币第二章信用和融资方式第一节信用及其职能第二节信用的基本形式第三节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第三章利息和利率第一节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利率的种类第三节利率总水平的决定因素第四节我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决定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第二节商业银行第三节中央银行第四节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五节政策性金融机构第五章商业银行业务第一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三节储蓄存款第四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五节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第六章信托与租赁第一节信托的概念、种类及其职能第二节信托业务第三节租赁业务第七章保险第一节保险的概念和职能第二节保险的种类和原则第三节保险合同与保险市场第四节保险业务第五节保险业务管理第八章金融市场运行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功能与构成第二节金融市场的运行的微观基础第三节金融市场运行的实现考察第九章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与风险管理第一节从事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的基本规则第二节股票市场的投融资业务第三节债券市场的投融资业务第四节投资基金市场第五节衍生金融工个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第十章对外金融关系第一节国际收支第二节外汇与汇率第三节利用外资第四节外汇管理第十一章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一节货币的需求第二节货币的供给第三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内涵和度量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第三节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第五节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影响第六节通货紧缩的治理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第四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单项选择题1.1(货币的形态经历的阶段依次是,(A)A(实物货币一金属货币一银行券一信用货币B(金属货币一实物货币一信用货币一银行券C(纸币一金属货币一信用货币一实物货币D(信用货币一金属货币一实物货币一银行券 1.2(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具有货币内在价值的是(C)A(商品货币B(纸币C(金属货币D(信用货币1.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由不足值的,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的,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代替的是(C)A(价值符号B(信用符号C(货币符号D(商品符号1.4(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是(D)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B(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D(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1.5(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A)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C(可以是现实的货币D(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6(在现代信用货币和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不具有内在价值,其所代表的价值表现为(A)A(货币购买力B(商品价格C(商品数量D(物价水平1.7(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大小时,执行(A)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 1.8(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D)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9(汇率是指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习惯上又被称之为货币的(B)A(内在价值B(对外价值C(通货膨胀D(物价上涨1.10(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汇价的基础是(D)A(汇率B(货币的对外价值C(政局状况D(货币的对内价值 1.11(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确定两国货币汇价的基本依据是(A)A(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对比B(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C(两国的外汇管理政策D(两国的税收政策1.12(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因此,它是一种(D)A(金属货币B(实物货币C(代用货币D(信用货币1.13(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价变动的直接因素一般是(D)A(物价水平的波动B(利率水平的波动C(货币政策的调整D(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1.14(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所增加的货币发行,通常被称之为(B)A(信用发行B(财政发行C(经济发行D(国债发行1.15(中国国内一切货币支付、结算和外汇牌价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是(B)A(美元B(人民币C(港币D(欧元 1.16(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国际货币应具备(A)A(广泛的可接受性B(广泛的流动性C(公认的安全性D(高度的稳定性2.1(货币资本化的高级形式是(D)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信贷资本D(金融资本13.20(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的年份是(D)A(1985年1月B(1985年4月C(1986年4月D(1996年4月多项选择题1.1(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BCE)A(电子货币B(金属货币C(商品货币D(代用货币E(信用货币1.2(货币最基本职能包括(AB)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货币贮藏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1.3(以下属于货币的职能的有(ABCE)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流通手段 1.4(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ABCDE)A(财政支出B(银行发放贷款C(银行吸收存款D(工资的支付E(各种劳动报酬的支付1.5(我国流通中使用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新版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整理版)

新版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整理版)

实用标准文档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一)商品货币1、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的局限性:实物货币不易于分割;实物货币不易保管;有些实物货币的价值较小,大额的商品交易需要大量的货币发挥媒介作用,携带不便。

2、金属货币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

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金属货币的弊端:其数量的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足值货币的特点是价值比较稳定,能够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二)信用货币(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货币的主要形式1、纸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交子。

2、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3、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特别适合企业间的大额商品交易。

4、电子货币(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电子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

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马克思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和世界货币。

西方学者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交易的媒介、计算的单位和价值的贮藏。

一、交易媒介职能(一)计价单位(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二)交易媒介(流通手段)商品流通: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连绵不断的过程。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重点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重点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重点
第一章货币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物?信用货币的特点?
2、说明货币诸本能机能的主要特征。

3、阐明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联系与不同?
4、为什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5、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有哪些特点?
考核知识
一、识记: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 价值标准、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
货币币值汇率:法定货币、世界货币和可自由况换货币
二、领会:
2、为什么说价值标准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P7
3、贮藏手段本能机能的特征P7
4、货币币值与市场商品价格的关系(辅4)P9
5、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辅6) P13
6、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
辅导材料:(理解)
1、如何理解价值标准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本能机能?
2、什么是汇率?各种倾向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外汇?我国外汇的内容包罗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5第五章商业银行业务第一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识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安全性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

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

盈利性。

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完全取决于客户存款的意愿与能力;银行不能能动地扩大资金来源,而资金业务的规模与结构则是其自身能够控制的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银行可以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的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更的盈利水平。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

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领会: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坚持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各国商业银行已普遍认同了经营管理中所必须遵循的三项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安全性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商业银行之所以必须首先坚持安全性原则,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

因为第一: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受不起较大的损失。

第二: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龙其需要强调它的安全性。

第三: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性风险;竞争性风险。

流动性。

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

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因为商业银行是典型的负债经营;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资产保持流动性。

盈利性。

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企业,当然也不例外。

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能够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增强竞争能力,提高银行信誉;以及增强了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等。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为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前,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单调,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

这时,商业银行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来源渠道稳定,并主要来自活期存款。

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业务上。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资产管理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商业贷款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货款,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强调贷款的自动倩偿,又称自动清偿理论;强调贷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又称为“真实票据论”。

商业贷款理论的局限性:没有认识到括期存款余额具有相对稳定性;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

(2)资产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

最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3)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人,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

主张扩大公共项目开支,进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鼓励消费信用。

因此,中长期贷款及消费信货的需求扩大了。

资产管理理论强调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里,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地位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

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鼓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但同时也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提高和经营风险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单纯的负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减少,因此商业银行由单纯的偏重资产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

银行应对资产负债衡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更为科学。

应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发展各阶段存在怎样的关系?为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首先,资产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单调,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

这时,商业银行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来源渠道稳定,并主要来自活期存款。

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业务上。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资产管理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商业贷款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贷款。

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强调贷款的自动清偿,又称自动清偿理论;强调货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又称为“真实票据论”。

商业贷款理论的局限性: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具有相对稳定性;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

(2)资产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其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

最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3)预期收人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人,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

主张扩大公共项目开支,进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鼓励消费信用。

因此,中长期贷款及消费信贷的需求扩大了。

资产管理理论强调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里,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地位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的兴起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

第一,西方各国战后经济稳定增长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在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数量上展开激烈的争夺。

第二, 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强了金融管制,制定银行法,对利率实施管制。

第三,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

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率先发行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随后又出现了诸如回购协议等多种创新的融资工具。

为银行主动型负债创造了条件。

第四,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

在这种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六七十年代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一时。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

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鼓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但同时也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再次,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提高和经营风险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单纯的负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减少,因此商业银行由单纯的偏重资产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

银行应对资产负债衡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更为科学。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如何?负债管理理论的兴起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

第一,西方各国战后经济稳定增长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在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数量上展开激烈的争夺。

第二, 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强了金融管制,制定银行法,对利率实施管制。

第三,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

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率先发行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随后又出现了诸如回购协议等多种创新的融资工具。

为银行主动型负债创造了条件。

第四,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

在这种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六七十年代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一时。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

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鼓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现代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提高和经营风险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