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和山水田园 学案
山水田园诗学案答案
“采菊东篱下”山水田园诗学案答案一、《山居秋暝》探究问题:(1)整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是“王孙自可留”一句。
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寸步不离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
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2)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
“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
这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是空荡荡的山,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明月松清泉石;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幽美、清新、明净。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和谐。
这种热闹,正是为了反衬出山中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鸟鸣涧》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勃勃生机。
二、《过故人庄》探究问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做客农家的情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地经过。
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壳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拓展练习:1.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2.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兵“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读后感、作文大全、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essay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这份《山居秋暝》课案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篇唐代诗人王维的经典作品而设计的。
《山居秋暝》学案
《山居秋暝》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格律。
2、体会每首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3、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了解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内容】一、古代诗歌发展脉络:1、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被尊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和古典浪漫主义的典范。
2、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涌现了、等名篇佳作。
3、汉末达到成熟,我们学过古诗十九首中的、曹操的、的《归园田居》、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等。
4、唐代近体诗兴起,李白、杜甫两大诗人雄视千古;以、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和以、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相映成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反映现实,“为歌生民病”。
5、宋代词坛,有以、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和以、为代表的婉约词派,元代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惨淡经营,使元曲雅俗共赏,造就了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个高峰。
6、在思想内容上,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特征是。
7、唐代出现了近体诗,属于,它在字数、句数、、平仄、等方面有严格要求。
具体要求:(1)字数:和;(2)句数:和;(3)对仗:律诗的必须对,绝句;(4)押韵:句,声,一韵到底;(5)平仄:,平仄交错,,平仄相反,,平仄相粘。
二、如何读懂诗歌:1. 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 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如何明白浅层意思?】1、填充内容: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山居秋暝》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及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差异,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掌握“言—象—意”的诗歌阅读方法,品读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了解王维的思想及其诗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人独特的心性。
(2)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化为画面,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与生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性情与心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
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游隐居的经济基础。
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
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曦、祖咏、裴迪等。
这一诗派并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谢灵运,近学张九龄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
作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地描绘自然山水,营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了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今天,我们来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读诗掌握诗歌节奏。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品诗1.诗中有画。
(1)描绘诗歌所写的画面。
提示:明确写景的句子,找出景物,再根据诗歌对其加以形容(细致描摹)。
明确:山、雨、秋风、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
学习王维诗《山居秋暝》教案(通用10篇)
学习王维诗《山居秋暝》教案学习王维诗《山居秋暝》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王维诗《山居秋暝》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王维诗《山居秋暝》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深刻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感受诗中的图画美。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问答、情境教学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首古体诗之后,今天我们转入近体诗的学习。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
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课文讲解(一)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
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
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内容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范文。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储备,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本节课着眼于通过精读引领教学为学生创设语言构建的学习情境,重点进行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要素,教者制定了本课阅读教学主要策略:1.重视学习内容的一课一得。
初步感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课外古诗,拓展能力。
2.构建系统性的学习梯度,渗透“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等学习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
3.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话,初步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实现“认知——实践——迁移”的整合教学。
学习目标1.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山居秋暝》。
学习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巧妙导入1.点明主题,复习古诗师: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不同的景物都能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你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请齐读课题。
《唐诗宋词选读》山水田园诗学案及答案
“采菊东篱下”——山水田园诗学案【学习篇目】:《山居秋暝》《过故人庄》【学习目标】:赏析两首诗歌,并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
【学习过程】:(一)《山居秋暝》1.走近王维——诗佛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擅画人物、丛竹、山水。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2.探究问题:(1)整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二)《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探究问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做客农家的情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拓展练习(一)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二)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三)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山居秋暝》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居秋暝》和山水田园诗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诗作的风格特点2.品味山水田园诗的意境3.感受诗人归隐情怀和理想追求【教学重难点】1.体会王维诗“诗中有画”的构图美2.抓住主要意象的特点感受山水田园诗恬静优美的意境3.归纳总结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手法和鉴赏手法【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王维诗名句)二.诗人王维三.王维的诗味摩诘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四.诵读(把握节奏)五.读题(把握诗歌大致内容)山:交代了地点居:交代了事件秋暝:交代了季节时间这首诗大概写的是秋天傍晚时分山中居住的所见、所闻、所感。
六.赏画1.这首诗一共描写了那几幅画面,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方法指导:可以把主要意象、事件入题五幅画:空山秋雨图、明月松林图、清泉映月图、浣洗晚归图、月下采莲图2.抓住主要意象的特点,描绘画面,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示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一阵秋雨过后,空旷的山林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空气中携着特有的清新和凉意,更令人感到秋意渐浓。
1.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呼应了标题2.方法指导:除了注意意象特有的文化内涵,还要抓住描绘意象的形容词、动词去想象,去表现意象的特点【明月松间照】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银色的月光仿佛瀑布般一泻千里,缓缓地落到枝叶间,柔柔地包裹住松林,松林如同少女蒙着银纱,若隐若现,亦真亦幻。
【清泉石上流】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温和地滋润着石上的青苔,细细地聆听,泉水击石,“丁冬”作响,忽远忽近,似有似无。
【竹喧归浣女】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浣纱洗衣的姑娘们踏着月光回家了,声音随着风穿越过颤动的竹林飘来,然后飞散在这一夜如画的幽谷中。
【莲动下渔舟】晚归的渔舟满载着一天的收获,一天的快乐与幸福,悠悠地,穿过那晃动的莲叶,和着“吱吱”的摇橹声,划向月光流淌的一湾秋水。
小结:颔联具有中国画风的构图美1.明月在上,清泉在下(上下一体)2.青松直立,山石横卧(横竖交织)3.月照一片,泉流一线(线面结合)4.月照有色,泉流有声(声色交融)5.月照写静,泉流写动(动静互显)3.思考:颔联、颈联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景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析:这些景物清静,幽美,明洁,体现了诗人归隐的情怀。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9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9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四季之美,正如篇章页上所写的“四时景物皆成趣”,配合着所绘的四季书签更显得如诗如画。
《古诗词三首》中也选取了秋冬两季最典型的诗词供学生学习和体会。
《山居秋暝》是本课的第一首诗,诗人王维将空山雨后的秋意微凉,松林间皓月斑驳的光影,石上清泉潺潺以及竹林中浣女归来侃侃的声响,渔船掠过荷田的摇曳,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山居秋暝》本就该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仿佛能从画中听到一支恬静优美的丝竹,充分表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学生则需要在感受动静描写的妙处之余,还可以试着从诗情画意当中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和乐于归隐的情趣。
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吟诵《山居秋暝》,读准暝、浣等字词,理解暝、喧、歇的意思;2.调动视听感触及想象,感受这首诗中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3.了解王维,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诗佛品质;重点:想象画面,体会诗句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难点:感受王维寄情山水,看淡一切世俗的佛系处事态度。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有趣的汉字1.发现字形的共同点——指向发现出示“时、昨、晚、晓、晨、昏”。
2.发现字义的共同点——指向归纳都和太阳/时间有关。
3.介绍造字的出发点——指向字理设计意图:从几个简单的带有“日”部的字,由浅入深,其一调动学生的识字思维;其二迁移理解字义的方法,为课堂上学习古诗、体悟情感,做好了铺垫。
一、由字及题,导入揭题(一)品读诗题感秋意1.联系发现猜题之“暝”板书“暝”,指名读,正音,猜义。
设计意图:猜字义是课前谈话的思维延续,既可以从课前谈话时的发现来猜,也可以根据预习从注释中获得的解释来说。
教无定法,但只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便是学法的成果。
教师可沿着学生的发言,先猜再用注释印证,也可以先说注释再用刚才的发现来补充,目的就是把“暝”这个生字记住并理解。
2.逐步解题说诗之“意”顺序板书“秋”“山居”补充诗题完整(1)“秋暝”为何意?(秋天的黄昏/深秋傍晚,日落时分)(2)“山居秋暝”又是何意?读起来又有何感?(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字词表述)设计意图:这首诗从诗题开始就抒发了王维当时舒适惬意内心豁达的感受,季节恰到好处,天气恰到好处,地方恰到好处,只读准读对诗题,无法同步王维的内心。
《山居秋暝》的教案
《山居秋暝》的教案《山居秋暝》的教案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山居秋暝》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山居秋暝》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
“(雍陶)“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山居秋暝(王维)教案
山居秋暝(王维)教案山居秋暝(王维)教案山居秋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本教案将围绕这首诗的主题、结构、意境以及艺术特点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课堂导入在开始讲解这首诗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放映一些秋天山水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秋天山居的美景。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关于山居秋暝的相关知识,例如王维的创作背景以及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特点等。
二、诗歌品读教师请学生齐读全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逐句解读: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人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空山景色,暗示秋天的到来。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松树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下。
3.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通过描写隐约的竹丛声音,表达了归来的浣衣女儿们的喧闹和莲叶在渔舟下的摇摆。
4.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以“王孙”自比,表达了诗人愿意自由自在地留在这山居秋暝之中的情愫。
三、主题探究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 自然与人的关系: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2. 游山感受:诗人通过描写山居环境,表达了游山的心情和感受,传递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3. 留恋和自由:诗人通过自我比拟,表达了在山居秋暝中的随意逍遥和留恋之情。
四、艺术特点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例如:1. 山水田园意境:诗人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描绘了宁静秋暝的景色,展示了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点。
2. 清新自然的描写: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展示了王维独特的写景能力。
3. 暗示与借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暗示了时间的变化与季节的更迭,借景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五、诗歌赏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的赏析,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通过个人的角度来解读和赏析这首诗。
秋期课程学案 山水田园诗
1古诗鉴赏-山水田园诗适用学科语文 适用年级 高三 适用区域全国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山水田园诗 学习目标了解常见的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系统的山水田园诗歌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的分析方法及答案组成 学习难点 结合题材特点,正确运用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典型作品山居秋暝全文: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古诗鉴赏: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
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
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2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山居秋暝》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在《山居秋暝》中,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采用了动静结合,写出了雨后空山的自然美景,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以动衬静,写出了山中黄昏之际的人情之美。
我把这两联作为了教学重点。
在学习颔联时通过圈画诗歌的景物引导学生关注王维诗歌的意象,改动诗歌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对偶之美和意境之美,然后结合图面想象说话,体会诗歌的动静结合的画面美。
在学习颈联是通过关注诗句的倒装句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同时通过猜想“竹喧”的其他原因和改动诗句中的“喧”“动”两个动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味诗歌中的动态之美。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的朗读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词语展开想象,从朗读和想象中体会诗歌的动静之美。
3、结合诗歌背景,感悟诗人的情感,了解王维诗歌的“空”。
原文呈现教学过程一、诗眼切入,理解诗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引读诗题——《山居秋暝》。
2、谁能告诉我“暝”的`读音,它是什么意思?3、“山居”是什么意思?拓展理解“村居、家居、客居、旅居、隐居”的意思。
4、王维的“山居”就是一种隐居,你知道王维隐居在哪吗?了解背景:王维隐居在一座山中,这座山就是终南山,他在终南山脚下建了一座别墅,叫“辋川别业”。
山居秋暝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山居秋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够准确翻译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体会诗人高洁的情怀和追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中的写景名句,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
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山水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
提问学生:“当你们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山居秋暝》。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包括他的字号、所处的时代、文学成就等。
讲述王维隐居终南山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环境和心境。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重点讲解诗歌中“暝”“随意春芳歇”等重点字词的含义。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5、赏析诗歌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组织学生讨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好在哪里?教师总结:这两句诗动静结合,“明月”是静态的,“清泉”是动态的,一静一动,相映成趣,描绘出了一幅清幽、明净的山间夜景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山东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周绪国一、教材分析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二、学情分析学生喜欢诵读诗歌,但不能较好地把握诗歌诵读要领,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对诗歌的重点词语和常用的艺术手法理解不深刻,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②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诵读的点拨引导,让学生感知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1.鉴赏诗歌的重要词语、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五、教法分析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了使学生感知领悟诗歌的意境之美,让学生在声像创设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诵读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合作探究法通过互动的交流,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信息,给每个学生实现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学习习惯。
整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分析一、激趣导入:(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营造气氛,单击“跳过动画”进入。
在唐代诗坛,有“四大天王”——诗仙、诗圣、诗鬼、诗佛,分别指谁?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诗佛”王维的《山居秋暝》。
下面,我们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目标(设计意图——重点难点)从小我们就学习王维的诗歌,那么,王维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学生朗读)三、走近作者(设计意图——知人论世)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山水田园诗表现什么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四、山水田园诗(设计意图——诗歌专题类型学习)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山居秋暝》的作者和写作背景;2. 理解《山居秋暝》的主题和表达方式;3. 掌握《山居秋暝》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4. 分析《山居秋暝》的诗意和寓意。
二、课前导学大家好,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是《山居秋暝》。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
《山居秋暝》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至南朝梁初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为主要写作题材,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情怀享有盛誉。
三、课堂学习1. 阅读《山居秋暝》请大家默读《山居秋暝》。
2. 分析《山居秋暝》《山居秋暝》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入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请大家仔细阅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诗中通过何种手法表达了秋天的景象和氛围?- 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从诗中你能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四、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课堂学习,我们了解了《山居秋暝》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并且分析了诗中的一些重要元素。
这首诗以其朴素的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魅力。
六、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读后感,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你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秋天景象和诗人的心境的?- 你能从诗中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或触动?七、延伸拓展如果你对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感兴趣,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进行阅读和分析。
你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到乐趣和启迪。
以上是《山居秋暝》的导学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期待你们的精彩作业!。
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 学案
古代诗歌题材之山水田园诗学习目标1.掌握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和鉴赏技法。
2.在学习之中体味古典诗歌之美。
情景默写1.(2022·新高考Ⅱ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2.(2018·北京卷)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
《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2017·天津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4.《山居秋暝》中,作者先从听觉入手,进而转向视觉的描写,突出山中寂静空灵的环境的两句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5.《山居秋暝》中,作者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夜月的明朗与山泉的流淌,从而写出山中环境幽美的特点的两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链接高考【2022年新高考全国1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一、回归教材(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
主备人:审核人:王明河编制时间:3月12日时间:45分钟
姓名:班级: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写作特点。
2、明确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角度。
3、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预学质疑】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
1、把握意象,体味意境
(1)、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锸、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6、山、河、泉、溪、桥、樵夫、渔翁、山客、隐者、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
(2)、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平和、和谐、恬静、幽雅、空灵、安逸、安详、
清幽、明净、飘逸、清新、清淡、旷远、雄奇、迷离、孤寂、凄凉、凄清、萧瑟
2、把握技巧,分析手法
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要留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①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具体
方法。
②常见描写手法有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明衬暗、渲染、白描等。
3、知人论世,理解感情
(1)、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热爱山水,对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3.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4.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5.寄托寂寞、感伤的人生感慨或羁旅愁思
6.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7.禅意的寄托,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2)、常用术语
•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建功
•生活闲适悠然自得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寄情山水渴望归隐
【导学探疑】
(一)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思考:1、这首诗的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题: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思考: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思考: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六)、阅读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思考:(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七)、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思考: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