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5第二章等差数列中“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第一节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过程、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展开本节的说课内容。

一、设计思想在讲授式的教学中,课堂实施过于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抑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当代学生观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认为教育就应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本堂课以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设计。

采用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借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得出结论或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因此,我在此堂课的教学中借助图形拼接演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帮助理解,启迪思路,更加形象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也在教学中展示了数学的对称美。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现行教材高一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

2、地位与作用: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简单应用。

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为后面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数列求和等内容作好准备。

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重点。

与几何、函数等其他数学领域知识结合性强,是方程思想等诸多数学思想的学习载体,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掌握倒序相加法。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优化思维品质,提高代数的推理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函数的概念、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它的一些性质等基础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深刻理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熟记求和公式;能够应用求和公式并发现求和公式的函数本质;(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探索知识间联系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据间存在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体现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应着重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层层推进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综合运用.②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④补充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三、学情分析:(说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2)知识障碍上:学生原有的知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许多学生出现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并进行适当的复习。

《等差数列》 说课稿

《等差数列》 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二章数列中的重要内容。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经济增长等方面。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函数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列的理解,还为后续学习等比数列以及数列求和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先通过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然后通过通项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但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相关知识,这为理解数列这种特殊的函数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然而,由于等差数列的概念较为抽象,通项公式的推导需要一定的数学技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通项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课件学习资料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课件学习资料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课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 分析
等差数列是重要工具,为进一 步用代数方法研究数列问题奠定 了基础 。
教材 分析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蕴含在其中的 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公式推导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学 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并能正 确使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
记:Sn= 1+2+3+…+(n-2)+(n-1)+n
2Sn n(n 1)
n(n 1) Sn 2
教学 程序
B公式 推导
问题3:现在把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如何求等差数
列的前n项和Sn=a1+a2+a3+…+an? Sn=a1+ a2 +a3 +…+an-2+an-1+an Sn=an+an-1+an-2+…+a3 + a2 +a1
独立思考
→ 提出方案 →
评价
教学 程序
A问题 探究
问题1: 若把问题变成求:1+2+3+4+‥ ‥ +99=?可
以用哪些方法求出来呢?
方案
1 求一组数的和
常规方案:交点法
高斯求和法
1+2+3+ … +98+99+100= ?
101
高斯 Gauss.C.F
教学 程序
B公式 推导
问题2: 求和:1+2+3+4+…+n=? Sn= n+(n-1)+(n-2)+…+3+2+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教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部分和公式;2.能够根据所给的等差数列求出其前n项的和。

二、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部分和公式的掌握;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应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部分和公式的推导;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段视频:小明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经过一家自动贩卖机,他每天都会从自动贩卖机里买一瓶饮料。

他发现,每天他付的饮料价格比前一天多2元。

请大家思考一下,小明连续买了n天的饮料,他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呢?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定义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相等。

这个相等的差叫做公差。

学生根据提示得出答案并讨论。

3.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第n项为an;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知:a2=a1+da3=a2+d=a1+2da4=a3+d=a1+3d……an = a1 + (n-1)d4.理解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1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 a1 + a2 + a3 + … + an又a1 + an = a2 + an-1 = a3 + an-2 = … = an-1 + a2 = an +a1由此可以得出:2Sn = (a1 + an) + (a2 + an-1) + … + (an + a1)Sn = (a1 + an) × n/25.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题(3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连续买了n天的饮料,第一天他支付了2元,第二天支付了4元,第三天支付了6元,以此类推,请计算小明总共支付的饮料费用。

等差数列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说课稿及教学设计一、说课稿尊敬的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关于等差数列的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设计适用于中学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求解等差数列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本课程设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1.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即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是相等的。

2. 等差数列的性质:介绍等差数列的常见性质,如公差、首项、通项公式等,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性质。

3. 求解等差数列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常见性质和求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部分:通过观察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解释,并给出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性质介绍:通过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公差、首项、通项公式等性质,帮助学生熟悉这些概念。

4. 解题示范:选择几个典型例题进行解题示范,并引导学生参与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答案解析进行自我评价。

6. 总结部分: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位于数列章节的核心位置。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中的基础类型,其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不仅对理解数列的性质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对于后续学习等比数列、数列的极限等高级数学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展开,首先通过具体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复习;2. 利用图形及实际案例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4. 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2. 学会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相关的计算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2.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二)难点1.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特别是倒序相加法的理解;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知识的推导做好铺垫。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属于新授课,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效果分析五个方面来展开本节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版)下册第六章第2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列知识的基础,这一节内容能体现解决数列问题的通性通法,并且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运用的“例序相加法”是今后数列求和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

因此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在《数列》一章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以及推导该公式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归纳、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史小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下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掌握及灵活运用(2)教学难点:诱导学生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二、说教法(1)采取“诱导启发、自主探究”的互动式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所蕴涵的数学方法,获得成功的内心感受。

(2)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微课”视频,节省课堂时间,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为主,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迁移。

接下来,为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回顾——为公式的推导作铺垫设计意图:1、检索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起到巩固原有知识的目的。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课件备课讲稿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课件备课讲稿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课件
LOREM IPSUM DOLOR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反馈评价
目录
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
结束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 分析
等差数列是重要工具,为进一 步用代数方法研究数列问题奠定 了基础 。
教材 分析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蕴含在其中的 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 程序
C公式 应用
练习3:简单变式,针对全体学生
如图,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1支铅笔,往上每一层 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1支,最上面一层放120支. 这个V形架上共放了 多少支铅笔?
解:由题意知,这个V型架自下而上是个由120
层的铅笔构成的等差数列,上一层比下一层多1,
则公差为1。运用等差数列的公式Sn=
No Image
A
学习基础
No Image
B
学习障碍
教法 学法
2、教学方法
No Image
No Image
ENIM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 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须 注 重 概 念 、 3、学习指导
教法
原 理 、 公 式 、 学法
No Image
法 则 的 形 成 1
No Image
过 程 , 突 出2 •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索、交流、应用等活动
,在潜移默化中领会
教学程序
A问题探究 B公式推导 C公式应用 D小结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 程序
A问题 探究
如图,建筑工地上一堆圆木,从上到下每层的数目分别为1,2, 3,……,10 . 问共有多少根圆木?如何用简便的方法来计算?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求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差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数列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数列知识的一个重要应用,也为后续学习等比数列求和以及数学归纳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对高斯求和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

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如何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同时,高二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但在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2)能够熟练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高斯求和故事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2)经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2、教学难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讲授法: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差数列求和的过程。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说课稿.doc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说课稿.doc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说课稿以下是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说课稿,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

B、能力目标:(1)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利用以退求进的思维策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3)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数学文化价值)(1)公式的发现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

(2)通过公式的运用,树立学生"大众教学"的思想意识。

(3)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

教具: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上几节,我们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有关性质,今天要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提起数列求和,我们自然会想到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小高斯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教师布置了一道数学习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年仅10岁的小高斯略一思索就得到答案5050,这使教师非常吃惊,那么高斯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巧妙地计算出来的呢?如果大家也懂得那样巧妙计算,那你们就是二十世纪末的新高斯。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反映,然后将此问题缩小十倍)。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一例题。

例1,计算:1+2+3+4+5+6+7+8+9+10.这道题除了累加计算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有趣的解法呢?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自行发言解答。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一、教材分析: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题材,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学生分析:数列在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仅有初中学的简单函数作为基础,所以新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三、教学目标:1.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课堂系统部分:五、教学过程1.问题呈现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左图),问题1: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2: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也就是联想到“首尾配对”摆出几何图形,,如何将图与高斯的逆序相加结合起来,让,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获得算法:设计说明:•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21(121)212s+⨯=• 图中算数,激发学习兴趣.这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借助图形理解逆序相加,也为后面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2.探究发现:问题3: 由前面的例子,不难用逆序相加法推出3.公式应用例题1:20XX 年北京奥运会的体育馆已初步建成,其中有一块地的方砖成扇形铺开,有人数了第一排的方砖个数为10个,最后一排的方砖个数为2008个,而且一共有36排,问这一块地的方砖有多少块?本例提供了许多数据,学生可以从题目条件发现,只告知了首项、尾项和项数,于是从这一方向出发,可知使用公式1,达到学生熟悉公式的要素与结构的教学目的。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1课时)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1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人教版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等差数列概念、通项公式与性质的延续,也为等比数列前n项和提供类比对象,由于数列是一类特殊函数,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路径类比函数,即从概念公式的形成,到符号图形的表达,再到实际问题中应用。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能力.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性质等有关内容,为本节课打下了基础;但“倒序求和”的思想学生还是初次见到,要着重引导.[确定依据]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2. 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确定依据]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解决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我将类比梯形的面积公式帮助学生记忆公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个公式的特点、适用情况,通过交流加深对公式的印象。

教学难点确定为:(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解决方法] 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进行知识铺垫,再以“泰姬陵”为问题情境,引出高斯算法,同时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将“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得到“倒序求和”的思想方法,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本节课我将采用诱思导学探究法,即问题驱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表达,同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学生以问题情景为驱动,观察、探究、反思、交流,从中获得知识、技能,提升核心素养.接下来我重点说教学过程,这是我的教学环节设计及时间分配:环节一:复习回顾(约4分钟)环节四:巩固新知(约16分钟)环节二:情景导入(约2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约2分钟)环节三:合作探究(约20分钟)环节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一)复习回顾首先我带领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下标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些知识上的准备.(二)情景导入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024《等差数列》说课稿范文

2024《等差数列》说课稿范文

2024《等差数列》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等差数列》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高中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等差数列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②能力目标:在等差数列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

难点是: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示范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是: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示范,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引入新知识:“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每天都要做同样的事情,比如早晨起床刷牙洗脸,每天都要重复一遍。

”学生可能会有类似的经历,我会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这种每天都重复的操作,有没有办法总结出规律?这个规律和数学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意义。

环节二、示范引导,概念解释。

在引入概念之后,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示范的方式,展示一段每天重复的操作场景,比如每天上学时同学们排队进门。

然后向学生解释这种每天重复的操作有一个数学名词叫做等差数列,并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设计一篇关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的教案。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正确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提高其数学解题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阶段,针对九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 学生能够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术语(首项、公差)-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练题加深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3. 实际问题的应用-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场景-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能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同时,教师通过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由和计算方法。

2. 练法:教师设计一系列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以巩固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掌握。

3. 情景模拟法: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引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话题。

2. 讲解:教师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并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3. 示例: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4. 练:教师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并进行讲解和答疑。

5. 实际问题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学评估1. 练评估:通过课堂上的练题,检查学生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2. 实际问题评估: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估其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课课件(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说课课件(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 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教学难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求和公式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教材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 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因此就有必要研 究数列。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 单应用。


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采用了:1.从特 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2.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 ;3.逆 序相加求和。不仅得出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而且对 以后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一定的启发,也是一种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学习极限、微积分的基础,与数学课 程的其它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 系。
教学过程
探索发现1
问题呈现阶段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
共有多少颗宝石? 借助几何 图形之直观性, 引导学生使用 熟悉的几何方 法:把“全等 三角形”倒置, 与原图补成平 行四边形。
探索发现阶段
公式应用阶段
教学过程
问题呈现阶段
3
2 1 21 20 19源自探索发现阶段21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设计第一篇: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设计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思想本堂课的设计是以个性化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设计的。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意识的选择和改组,为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课堂结构个性化,让学生在探究中展现个性,在合作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1、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基本上掌握了通项公式,会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解题,因此只要简单地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就可引入新课;2、几何能直观地启迪思路,帮助理解,特别是对于职中类学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处于模糊阶段,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

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学习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地观察、讨论、归纳、反思来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能力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
说课稿
说课稿: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是继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之后的又一重要概念,与前面学习的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为以后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奠定了基础;同时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熟练的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和;
能力目标: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以及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
五、教学方法
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首先讲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的传说(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
绝,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共有100层(见下图),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也就是计算1+2+3+ (100)
紧接着讲述高斯算法: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

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
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
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
(1+100)+(2+99)+……+(50+51)=101×50=5050
【设计说明】了解历史,激发兴趣,提出问题,紧扣核心。

(二)层层铺垫——发现方法
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
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
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下面问题。

探究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这是求奇数项和的问题,学生们会提出以下方法
方法1:原式=(1+2+…+10+12…+21)+11
方法2:原式=0+1+2+……+20+21
方法3:原式=(1+2+3+……+20)+21
以上方法实际上是用了“化归思想”,将奇数项问题转化为偶数项求解,老师对学生的解法给予肯定表扬,并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
探究2:是不是求前若干个自然数之和需要看其项数的奇偶呢?即求1+2+3+…+n需讨论n的奇偶呢?学生们很自然就想到要用分类讨论来解决此类问题,老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指出此方法的缺点是繁琐,进而促使学生探索更简捷的做法。

【设计说明】借此渗透分类讨论意识以及化归思想,并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用多媒体做一个实验: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
观察效果很容易获得结果:
2
) 21
1(
21 21+
=
S,并尝试将直观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设计说明】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但是如何将直观问题抽象化,此处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老师启发学生一起去发现两个三角形体现的求和思想,板书给出
2120112121++++++= S
1211202121+++++= S ⇒ )211(21221+=S ⇒ 2
)211(2121+=S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倒置”与“倒序”,“补”与“相加”的对应关系。

和学生一起完成 :求1到n 的正整数之和,并板书
1)2()1(321++-+-+=++++= n n n S n
S n n

n n n n n S )1()1()1(2++++++= ⇒2)1(+=n n S n 然后让学生反思求和过程,体会其中的数列具有怎样的关键特点?并指出这种方法就是“倒序相加法” 有些学生会发现特点一:在于前n 个自然数具有一种“对称性”。

即: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数之和都等于首末两数之和。

即“首尾配对”。

这个性质在等差数列中具有普遍性吗?带着学生去验证等差数列具有:1121a a a a a a n n n +==+=+-
特点二:即“从前往后看,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多d ”“从后往前看,每一前项比后一项少d ”。

即“递进递减”
【设计说明】从求确定的前n 个正整数之和到求一般项数的前n 个正整数之和,旨在让学生体验“倒序相加求和”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从心理上完成对“首尾配对求和”算法的改进。

从反思中进一步体会等差数列具有“首尾配对”“递进递减”的两个特点,为后面顺利完成等差求和的推导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难点得以突破。

(三)归纳整理——思想升华
完成上述推导以后,我再顺势引导学生能否将问题一般化?分别叫学生到黑板上推导,老师个别指导
方法一:121321a a a a S a a a a S n n n n n
n ++++=++++=--
)(21n n a a n S += 2)(1n n a a n S += ⇒公式2 d n n na S n 2
)1(1-+= 方法二:[]
[]d n a d a a S d n a d a a S n n n n n )1()()1()(111--++-+=-+++++=
)(21n n a a n S += 1公式⇒ 2)(1n n a a n S += ⇒公式2 d n n na S n 2
)1(1-+= 【设计说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体会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对等差数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全面认识
例1、 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629,37,20===n S n d ,求1a 和n a
【设计说明】本例是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求未知元。

可以使用公式2,先求出首项,再使用通项公式求尾项。

也可以使用公式1和通项公式,联立方程组求解。

事实上,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中共有首项、公
差、项数、末项、前n 项和五个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个,联列方程组,就可求其余二个。

例2、 在等差数列{}n a 中,(1)已知36151252=+++a a a a ,求16S
(2)已知166=a ,求11S
【设计说明】每道小题通过所给条件是无法将首项和公差全部求出来的,本例是引导学生认识求和公式中的整体思想,由(2)给出等差数列中
n n a n S )12(12-=- .
(五)梳理知识——形成系统
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1)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方法,倒序相加的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
(4)前n 项和公式的函数意义
(六)布置作业 分层练习
课本118页 习题3.3 第2、3、4。

选做题 已知函数f (x )
,则)6()4()5(f f f ++-+- 的值等于多少?
思考题: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An Bn =+n S (B A ∈R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出选做题的目的是注意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介绍高斯的算法,探究这种方法如何推广到一般等差数列的求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得推导公式的“倒序相加法”这一思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采用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体现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尤其是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学生“倒序相加法”思路的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