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的药物剂量
经方散剂使用攻略(袁洪雷)
经方散剂使用攻略一.散剂的渊源及现代意义关于散剂,经方中有记载的有:白散、白术散、百合滑石散、半夏干姜散、半夏散及汤、赤小豆当归散、当归散、当归芍药散、瓜蒂散、瓜蒌牡蛎散、诃梨勒散、候氏黑散、滑石白鱼散、鸡屎白散、桔梗白散、葵子茯苓散、牡蛎泽泻散、排脓散、蒲灰散、烧裈散、蛇床子散、蜀漆散、四逆散、獭肝散、天雄散、头风摩散、土瓜根散、王不留行散、文蛤散、五苓散、硝石矾石散、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附子散、茵陈五苓散、蜘蛛散、枳实芍药散、猪苓散。
共计37个方子,占273个方子的13.6%。
丸剂:半夏麻黄丸、鳖甲煎丸、赤丸、大黄䗪虫丸、大陷胸丸、当归贝母苦参丸、抵当丸、矾石丸、干姜人参半夏丸、瓜蒌瞿麦丸、桂枝茯苓丸、己椒苈黄丸、九痛丸、理中丸、麻子仁丸、肾气丸、薯蓣丸、乌梅丸、乌头赤石脂丸、皂荚丸、竹皮大丸。
共计21方,占273个方子的7.7%凡是做成丸的都是可以制成散剂使用的,散剂也是丸剂的前身。
所以,这样看来,古代经方直接运用散剂的方子有58个,占273个方子的21.3%。
在古代制成散剂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但是散剂依然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这不正好说明了散剂可以在现代大显身手嘛。
有人对把汤剂改成散剂有所顾虑,有经方的理论依据吗?有的,伤寒论中半夏散及汤就是一个神奇的方子,正好说明了中药在散剂和汤剂表现出了两栖性,只不过药量减半即可。
“半夏、桂枝、炙甘草。
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煮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这个方剂的剂型在经方里边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方剂。
这个方子既能做散服,又能做汤剂。
而且呢,方中的药品没有一味药是特殊的药,也都是常用的药。
只是做汤剂的时候,它的用药量比做散剂时要大一倍,就说做散剂服一方寸匕,做汤呢,就用两方寸匕。
这就提示我们,经方当中的其他方剂,也完全可以如法炮制。
现代意义:1.患者携带方便,服用方便,泡服或者直接温水冲服即可。
张仲景经方用量转换
度量衡在中医药方面,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前用的是宋制。
仲景经方为汉制,据柯雪帆称量核实,用量换算如下:
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
两=15.625克
升=液体200毫升
合=20毫升
圭=0.5克
龠=10毫升
撮=2克
方寸匕=2.74克金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7克
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力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130克
虻虫一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了解了当地的药物用量习惯后,按照《伤寒论》的比例套用,比如:北京的桂枝常用量是10g ,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5g、10g、5g,即符合的当地的用药习惯,又符合经方的用量。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黄煌经方是一种传统中草药配方,具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中医领域。
本手册将向您介绍黄煌经方的基本信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您正确有效地使用黄煌经方。
1. 黄煌经方的基本信息黄煌经方是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的方剂。
它主要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它具有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黄煌经方的配方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安全有效,并且不易产生依赖性。
黄煌经方的主要成分包括:•黄柏:具有抗菌、抗炎、止血等作用,对胃肠道炎症有一定疗效。
•炙甘草: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增进食欲。
•秦艽: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效。
•苦参:可清热解毒,对胃肠道感染有一定疗效。
•陈皮:有理气消食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
2. 黄煌经方的使用方法黄煌经方通常以口服剂的形式使用。
每剂黄煌经方的服用量为3克,建议每日2-3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将3克黄煌经方倒入杯中。
2.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
3.等待数分钟,使药物充分溶解。
4.口服药物,并用温水冲服。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在饭前30分钟服用黄煌经方,这样可以在食欲最好的时候促进消化。
3. 黄煌经方的注意事项在使用黄煌经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黄煌经方仅用于短期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请咨询医生。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红肿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结论黄煌经方是一种传统中草药配方,具有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本手册介绍了黄煌经方的基本信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正确有效地使用黄煌经方,并取得满意的疗效。
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生。
倪海厦医师讲经方病案 整理
一、血癌的治疗血癌案例1、04-10-2009 初诊,血癌,男,白人,75 岁。
处方:炙甘草10 钱、生姜二片、大枣十枚、桂枝5 钱、麻子仁3 钱、熟地2 钱、党参3 钱、阿胶3钱、当归 2 钱、白术 3 钱、茯苓 3 钱、炮附子 4 钱、龙骨3钱、牡蛎8钱。
一周后来诊,原WB39 已经降到28 了。
(正耀注:炙甘草10 钱、桂枝 5 钱、生姜二片、大枣十枚、党参 3 钱、阿胶 3 钱、熟地 2 钱、麻子仁3钱---------------------------------------------------------------- 炙甘草汤加减益气滋阴温阳复脉;当归 2 钱、白术 3 钱、茯苓 3 钱--------------------------- 活血通便健脾利水;龙骨 3 钱、牡蛎8 钱、炮附子4钱------------------------- 潜阳安神软坚散结。
)倪师解说:炙甘草汤由九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心脏跳跳停停。
甘草有蓄水性,所以就不能用到有腹水的癌症病人身上。
炮附子既是阳药,又是热药。
白芍甘草附子汤去寒去湿,可以很简单地解决瘀血的问题,基本上就用不到丹参、丹皮、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药,这些活血化瘀的药很容易导致流产。
当归是活血润肠,让大便通畅。
用龙骨是因为病人有盗汗的现象,龙骨、牡蛎有潜阳安神软坚散结的作用。
月经是奶水的残渣,心脏功能好的话就会把这些残渣逼到子宫阴道而排出。
男人精子的残渣逆流进入第六椎就是导致男人血癌的真正原因,进一步讲也是心脏被西药伤害而导致逆流的。
所以说血癌是根本上就不存在的病,都是西药制造出来的。
血癌案例 2 、03-05-2009 初诊,Parks Thomas ,白人,73 岁。
五年前得到左乳癌,经西医开刀治疗后现在出现移转成淋巴癌与血癌,同时右乳又出现硬块。
处方:生附子2 钱、干姜2 钱、炙甘草5 钱、桂枝3 钱、白芍3 钱、大黄2 钱、黄芩3 钱、黄柏 3 钱、黄连 2 钱、防己 5 钱、瓦楞子 5 钱、牡蛎8 钱、紫根 3 钱、茯苓 5 钱、阿胶3钱。
经方药物剂量的临床价值
但 要 医者 谈谈 用药 体 会 , 常常 是滔 滔 不绝 , 别是 对 中 特 药 的剂 量 , 时 、 何 何种情 况 , 多 少量 才能 奏效 , 宜 医生 们
肯 定是 如 数家 珍 。 为百 代 宗师 的张 仲景 , 用药 剂量 作 在 方 面 , 可 能草 率 从 事 , 法 度 严 谨 , 量 考 究 都 为 医 不 其 分
记药 名 不 够 , 必 须记 住 每 味药 的剂 量 。 还
证 识 病不 确 , 程 不 够 , 理 不 当 等有 关 , 可 能是 医 疗 护 也
者 执 死 方 以 治 活 人 , 用 “ 方 ” 难 免 有 削 足 适 履 之 套 经 , 弊 。此 外 , 可 能 只记 住 了“ 方 ” 还 经 的药 物名 称 , 忽视 而
2 古 今度 量衡 , 算 务求 真 换
“ 经方 ” 的药 量换 算 , 历代 都 有研 究 , 有根 据 临床 常
用 量 来估 计 的 , 根 据 某 种 药物 单 位 体 积 的 比重 来 推 有
了 原 方 每 味 药 剂 量 的研 究 。有 鉴 于 此 , 文 仅 就 “ 本 经
方 ” 物 的剂量 问题 , 药 谈谈 个 人的粗 浅 体 会 。 1 “ 方” 经 原剂 量 , 增损 寓 意深 有人 说 : 中医不 传之 秘 在剂 量 ” 据 临 床 所 见 , “ , 这
经方一两现在几克优选稿
经方一两现在几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经方一两,现在几克经方一两,现在几克?在淘宝和卖家聊,问小柴胡汤要柴胡八两,他放几克答24克,经方一两等于现在3克.问为什么不是240克,他反问:柴胡一味药你要半斤反吓我一跳.原来按我的想法,竟然一味药要放半斤.现在500克就是一斤嘛.难道是我错了忙去翻JT的文章:《伤寒论》小柴胡汤的柴胡是半斤,汉代半斤的话,大概现在剂量的三四两左右。
不过我开经方的话,通常是乘以0.3,不太会乘到0.4,所以他写半斤、八两,我就开二两四。
我现在开柴胡汤,二两四的药单拿到药行,药行不卖,药行说「没有人这样开的」,当我听到这个药行说「没有人这样开」的时候,我心里就会有一个疑惑:「现在台湾的人得了柴胡证,怎么办」因为柴胡证用柴胡汤,要确保这个药有效,柴胡需要开得很重,也就是,一碗汤里面,柴胡不得少于八钱,这是基本的规范。
少于八钱有没有可能有效有可能,但是没有效的可能性也很大。
按JT的折法,经方一两是现在0.3两.0.3两是30g吗?台湾的一两是37.5g,所以0.3两是11.25g.所以算下来二两四是90g.柴胡剂加90g柴胡量算大吗!倪海夏:认为是37克,去掉7克是30克,但好象他很少用这么大量,关键是药要对症!黄元御:经方之一两今之12.65克郝万山:1两等于15.625g中医学校里普遍按汉之一两折合今之3g折算.<--鄙视一下,呵呵.随着东汉出土文物考古工作的深入,经方剂量的折算愈来愈显得明确。
根据考古、度量衡研究新的考证,成书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一斤约等于220g,一两约等于13.8g,一升约等于200ml,一合约等于20ml;一尺约等于23.1cm。
看来汉之一两折成今之15.6克比较靠谱.那是不是简单的按一两15克算呢真如此,桂枝汤的桂枝三两就是45克,小柴胡汤的柴胡八两就是120克,量也惊人.汉代度量衡的转化——郝万山1.度量衡制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
经方十首3、芍药甘草汤
经方十首3、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脏平滑肌紧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现代应用]1.以骨骼肌、韧带的痉挛、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疾病。
如腓肠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综合征、阴道痉挛、强中(阴茎持续勃起不软)、喉痉挛、缩阴症、全身抽搐、中风后遗症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强直症,急性腰扭伤,脊椎骨质增生症、外伤性头痛眩晕症、阴茎抽痛。
2.以脏平滑肌绞痛、剧烈痉挛等为特征的疾病。
如胆绞痛、肾绞痛、胃痉挛、胃扭转、肠粘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经。
对于子宫收缩导致的先兆流产,本方可缓解子宫痉挛,对避免流产有显效。
3.骨与关节疼痛性疾病。
如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颈椎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
4.神经性疼痛。
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的疼痛与麻木、坐骨神经痛、牙痛。
5.不自主性、异常兴奋性疾病。
如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帕金森病、书写震颤症、小舞蹈病、心房颤动、小肠咳(咳而矢气)、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症、马钱子中毒。
6.血证。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咯血、鼻衄。
7.一些功能衰弱性疾病。
如血睾丸酮血症之不育症、不孕症、下肢软弱无力及步行艰难、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重症肌无力。
8.其他方面。
如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急性乳腺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肛裂,乳溢症、冠心病;老人便秘、梅核气、多毛症、激素停用后综合征(如关节疼痛不适)。
[经验参考]芍药甘草汤治疗疼痛性、痉挛性疾病。
骨骼肌的痉挛主要表现在四肢肌肉的抽筋疼痛,且以阵发性、痉挛性、历时短为特征,尤其在负重的下肢更为明显,此即仲景所谓“脚挛急”。
下肢疼痛多有行走障碍,比如经方家曹颖甫以此方治疗数例足病不能行走者(《经方实验录》)。
《伤寒论》的药物剂量换算问题
[转帖]《伤寒论》的药物剂量换算问题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覆衡量核实,摘要介绍如下: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升=液体200毫升合=20毫升龠=10毫升方寸匕=2.74克鑫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一钱匕=1.5~1.8克一分=3.9~4.2克梧桐子大=黄豆大蜀椒1升=50克葶力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虻虫1升=16克附子大者=20~30克中者一枚15克强乌头一枚,小者3克,大者5~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栀子10枚平均15克瓜蒌大小平均一枚46克枳实一枚约14.4克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厚朴1尺约30克竹叶一握约12克(二)“权”的发现,意义重大,值得引起中医界高度重视。
剂量问题是方剂治病的核心,没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破特定的“质”。
按古今度量衡折算法,汉代1两为今之15.625克,1斤为250克。
则经方的实际剂量,当以原方折半计量为是。
明代迄今,医家根据“古之一两,约今之一钱”的臆断,使用经方仅原方的1/10。
并且袭至今,悬殊太大,剂量过轻,不堪大任。
仲景《伤寒论》不单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巨著之一,更是中医学第一部急性热病学专着。
东汉末年,寒疫大流行,伤寒的特点,发病急,传变速,故仲景立方剂量大,药简、力专、效宏,方能阻断病势传变,挽救危亡。
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
方剂能否治病,除了恰中病机,配伍精当,便是特定的剂量。
以四逆汤的应用为例:四逆汤乃仲景急救亡阳危症之峻剂,有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起死回生之效。
原方为炙甘草2两、干姜两半、生附子1枚(破8片),按古今折算,取原方1/2量为准,则四逆汤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3克,制附子60克(生附子1 枚,大者20~30克,假定生附子之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而部编中医方剂学四逆汤之剂量为:附子5~10克,干姜6~9克,炙甘草6。
经方合方技巧
经方合方技巧
经方和合方是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经方指的是经过历代医家验证的成方,而合方则是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的不同,灵活组合使用的方剂。
在使用经方和合方时,需要注意以下技巧:
1. 根据病情选择方剂:经方是经过临床验证的成方,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而对于少见病、罕见病的治疗则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合方则更为灵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灵活组合使用。
2. 注意方剂配伍禁忌:经方和合方虽然疗效显著,但是在配伍时也需要注意方剂配伍禁忌。
如某些药物有不良反应或双方配伍会产生毒副作用,就需要注意避免配伍使用。
3. 注重药物用量:经方和合方在药物用量上需要严格掌控,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使用方剂时必须准确掌握药物用量,以确保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注意药物的质量:经方和合方的使用离不开药物的质量。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选择正规合法的药品生产厂家,二是检查药品的包装和标签是否完整、清晰、准确,三是注意药品的保存和保管,避免过期或受潮。
综上所述,经方和合方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情况,灵活组合使用,并注意药物的质量和用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马凡氏综合征经方
马凡氏综合征经方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以身高过高、四肢异常细长、关节松弛和眼部、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异常为特征。
中医认为马凡综合征是由于脾肾两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根据中医经典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来改善马凡综合征的症状和病情。
以下是一种经方的配伍和使用方法,供参考。
【方名】大补益气汤【组成】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熟地12克,巴戟天12克,杜仲12克,肉桂6克,当归6克,红花6克,枸杞子12克,淫羊藿12克,巴豆(用杯水泡)12克。
【用法】上述药物共研为细末,每次10克。
水煎服,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连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
【功效】补益气血,健脾固肾,活血化瘀。
【方解】1.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此五味益气养血,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清心安神的作用。
黄芪主补气,党参主益气,白术主健脾,茯苓主健脾利水,熟地主补肾养血。
五味合用,可补肺脾两虚,调理气血运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 巴戟天、杜仲、肉桂:此三味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动性。
巴戟天主补肾阳,杜仲补肝肾,肉桂散寒温经,三味合用,可激发体内阳气,促进血液循环。
3. 当归、红花:此两味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增强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
当归主补血活血,红花主活血化瘀。
两味合用,可改善气血运行不畅,消除瘀血现象。
4. 枸杞子、淫羊藿、巴豆:此三味具有益精补肾的作用。
枸杞子主补肾益精,淫羊藿主补肾阳,巴豆主温经散寒。
三味合用,可补益肾气,提高机体的生殖能力。
【服用注意事项】1. 本方适用于马凡综合征患者,但不适用于孕妇和乳母。
2. 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生冷寒凉之物,注意饮食调理,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3. 都不适宜剧烈运动,避免剧烈震动对心血管产生不利影响。
4. 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剂量,必要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心血管手术等。
综上所述,大补益气汤是一种通过调理气血、健脾固肾、活血化瘀的方式来改善马凡综合征症状和病情的经方。
《伤寒论》本源药物剂量探索仝小林教授应用经方本源剂量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总结
《伤寒论》本源药物剂量探索仝小林教授应用经方本源剂量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总结一、本文概述《伤寒论》作为中医的经典典籍,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的剂量是关乎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对于《伤寒论》中的药物剂量应用往往存在诸多争议和困惑。
本文旨在探讨《伤寒论》本源药物剂量的应用,并结合仝小林教授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将首先回顾《伤寒论》中关于药物剂量的基本理论,探讨其本源剂量的内涵与意义。
接着,通过介绍仝小林教授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实践案例,分析其应用经方本源剂量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在此基础上,总结仝教授的经验教训,以期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旨在促进对《伤寒论》本源药物剂量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创新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升。
二、《伤寒论》本源药物剂量概述《伤寒论》作为中医的经典古籍,对于药物剂量的使用有着极为详尽和深入的论述。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所开列的药物剂量,不仅体现了其对药物功效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疾病治疗的精准把握。
本源药物剂量,即是指基于《伤寒论》等古籍所记载的原始剂量,这些剂量往往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伤寒论》中,药物剂量的使用并非随意,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张仲景强调,药物剂量的确定需根据病情、体质、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他也提出“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的观点,即药物必须达到一定剂量才能发挥治疗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源药物剂量并非一成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这种调整并非随意增减,而是在充分理解药物功效和疾病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决策。
仝小林教授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便深入挖掘并应用了《伤寒论》的本源药物剂量。
他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对本源药物剂量进行了科学解读和应用,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案。
治疗玄府不通的经方
治疗玄府不通的经方玄府不通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身体各部位的经络无法通畅。
这种病症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胸闷、腰酸等。
为了有效治疗玄府不通,中医学积累了许多经方,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玄府不通的经方。
经方一:四逆散【组成】附子(制)3克,干姜3克,甘草3克,生姜3克。
【功效】温阳散寒,通经活络。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细末,每次取3克,用开水冲服。
【适应症】玄府不通引起的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
【注意事项】孕妇、高血压患者慎用。
经方二:通络活血汤【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液,分两次服用。
【适应症】玄府不通引起的腰酸、四肢无力等症状。
【注意事项】月经期间禁用。
经方三:活血化瘀汤【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牛膝10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液,分三次服用。
【适应症】玄府不通引起的经期不调、痛经等症状。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经方四:通络活血丸【组成】川芎1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牛膝10克,蒲黄10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细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
【适应症】玄府不通引起的手脚冰凉、经络不通等症状。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经方五:活血化瘀丸【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牛膝10克,蒲黄10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细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
【适应症】玄府不通引起的手脚冰凉、经络不通等症状。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以上就是几种常用的治疗玄府不通的经方,每种经方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症。
伤寒论经方用量换算表
=========================以下,是李可老医师在火神讨论会里有提到的,「用古方就必须用古代剂量」。
原则上折算方法,就是汉代一两,等于现在15.625克。
如果少于此量,就不能治大病!关于古方,特别是伤寒论的剂量问题,过去大家都讲,好多古人认为仲景方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我在一生当中,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误打误撞,发现了这个秘密。
我在60年代初期从甘肃回到山西,曾经治过7例心衰。
心衰毫无疑问是少阴病主方四逆汤,但是用四逆汤这些人都没有救过来。
以后我就想伤寒论四逆汤原方是,炙甘草2两,干姜两半,生附子一枚,生附子毒性超过制附子5倍以上,一枚大约大者30g,小者15-20g,一两照3倍来计算,四逆汤用制附子,起码3-5两左右,就是古代剂量!但是从明朝李时珍开始,对古方作过一番研究,认为古今度量衡变化不太清楚,究竟应该怎么办,他最后来了个折中,说: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
也就是古方伤寒论只用到原方量的四分之一,这样就等于把伤寒论阉割了。
我怎么样能发现呢,有一次,一个老太太,病得很厉害,她儿子和我是朋友。
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他就抬回家准备后事,然后就找我去看,我一看四肢冰冷,脉搏非常微弱,血压测不到。
当时开了方子,用了一两半的附子,开了三剂药!我说回去以后给他煮上吃,看情况,如果四肢冰冷全身冰冷,吃了药后温度回来,就可能就回来。
结果第二天他又来找,说我妈情况很好,已经能够坐起来,已经吃了很多东西,同时自己张罗着要下地帮媳妇做点家务活。
我说不对,我昨天给你开了三剂药。
他当时,老太太病重的时候,手忙脚乱,又要准备后事准备老衣服,又要熬药,所以三副药熬在一块(一笑)。
一副一两半,三副就是100多克,这就误打误撞,病人好得很快,据他儿媳告诉我,因为她急急忙忙,药熬得过火了,剩下不多一点,加了水量不够,过一会喂一匙,喂了四十多分钟,老太太眼睛睁开,药吃完了,老太太第二天就下炕了,所以药量问题是个关键问题。
经方中的药物剂量
经方中的药物剂量伤寒论、金匮要略283方方剂用量整理:实测结果·标定值杏仁70个=21-25-28克·30g桃仁100个=30克·30g乌梅100枚=90-450克·90g栀子14枚=12.6-14-21克·15g半夏14枚=9.8-12.5g·10g枳壳(枳实)1枚=14-18-20克·15g附子1枚=20-25克,大者1枚=30克·15g瓜蒌1枚=23-46克,小、中、大者=30-60-130克·45g 石膏如鸡子大1枚=40-60-70克·60g生草乌1枚=5克·5g乌头1枚=3-5-10.5克·5g水蛭10个=14-26-26.5克·25g虻虫10个=1.2-3.3克·3g竹叶1把=12-24克·15g大枣12枚=42克·45g五味子半升(100毫升)=25-31-37克·30g吴茱萸半升(100毫升)= 25-35-40克·30g蜀椒半升(100毫升)=25克·30g薤白半升(100毫升)=33克·30g冬瓜子半升(100毫升)=25克·30g生半夏半升(100毫升)=45-50-55.7克·45g麦冬半升(100毫升)=30-60-71克·60g麻仁半升(100毫升)=50-62克·60g酸枣仁半升(100毫升)=50克·60g豆豉半升(100毫升)=50-58.5克·60g芒硝半升(100毫升)=60-85克·60g葶苈子半升(100毫升)=30-65克·60g梗米1升(200毫升)= 172-176克·180g赤小豆1升(200毫升)=158-178.5克·180g蜂蜜1升(200毫升)=252克·250g杏仁1升(200毫升)=107克·100g虻虫1升(200毫升)=16克·16g根据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于东汉光和二年(179)铸造,由当时中央政府为统一全国衡器而颁布的“光和大司农铜权”,折合东汉时期的1斤为今之250g,1两为15.625g,1铢约0.65g。
经方一两现在几克完整版
经方一两现在几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经方一两,现在几克经方一两,现在几克?在淘宝和卖家聊,问小柴胡汤要柴胡八两,他放几克答24克,经方一两等于现在3克.问为什么不是240克,他反问:柴胡一味药你要半斤反吓我一跳.原来按我的想法,竟然一味药要放半斤.现在500克就是一斤嘛.难道是我错了忙去翻JT的文章:《伤寒论》小柴胡汤的柴胡是半斤,汉代半斤的话,大概现在剂量的三四两左右。
不过我开经方的话,通常是乘以0.3,不太会乘到0.4,所以他写半斤、八两,我就开二两四。
我现在开柴胡汤,二两四的药单拿到药行,药行不卖,药行说「没有人这样开的」,当我听到这个药行说「没有人这样开」的时候,我心里就会有一个疑惑:「现在台湾的人得了柴胡证,怎么办」因为柴胡证用柴胡汤,要确保这个药有效,柴胡需要开得很重,也就是,一碗汤里面,柴胡不得少于八钱,这是基本的规范。
少于八钱有没有可能有效有可能,但是没有效的可能性也很大。
按JT的折法,经方一两是现在0.3两.0.3两是30g吗?台湾的一两是37.5g,所以0.3两是11.25g.所以算下来二两四是90g.柴胡剂加90g柴胡量算大吗!倪海夏:认为是37克,去掉7克是30克,但好象他很少用这么大量,关键是药要对症!黄元御:经方之一两今之12.65克郝万山:1两等于15.625g中医学校里普遍按汉之一两折合今之3g折算.<--鄙视一下,呵呵.随着东汉出土文物考古工作的深入,经方剂量的折算愈来愈显得明确。
根据考古、度量衡研究新的考证,成书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一斤约等于220g,一两约等于13.8g,一升约等于200ml,一合约等于20ml;一尺约等于23.1cm。
看来汉之一两折成今之15.6克比较靠谱.那是不是简单的按一两15克算呢真如此,桂枝汤的桂枝三两就是45克,小柴胡汤的柴胡八两就是120克,量也惊人.汉代度量衡的转化——郝万山1.度量衡制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
《伤寒杂病论》方剂剂量折算标准研究
研究背景
经方剂量溯源、传承及考证
《伤寒杂病论》方剂非标准重量药物研究
当今处方药物数量、剂量与经方比较研究
不同折算标准经方药效学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
问题的提出 伤寒杂病论:经方剂量之一两,折合现在之一钱 方剂学:东汉时代度量衡一两,折合现在0.4455两 经方的原始剂量究竟是多少 现在如何应用经方更好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聚毒药以供医事”; “中草药肾病” 从量效关系来看,短时间用量过 大,是造成中毒、导致肾损害的主要原因,占 93.25%。
各家不同认识
汉代剂量引用书籍一两折合米制克剂量 《伤寒论讲义》3克 《方剂学》3克 《中国度量衡史》13.92克 《简明中医辞典》13.92克 《中药大辞典》13.92克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13.92克 《汉语大词典》13.75克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15.6克 《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13.8克 《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6.96克
从经方度量衡单位计量药物与非标准重量计量 药物药味、不同折算剂量比较,按照考证的 “1两=13.8克”计算,则经方药物用量比例与 药物组成君、臣、佐、使配伍相符,比较符合 逻辑。反之,按照习惯认为的“1两=3克”计 算,则经方药物用量大小与药物组方配伍矛盾, 度量衡单位计量药物用量与非标准重量药物用 量差不多,甚或明显小,用量与药物组成相悖, 不合逻辑。
结果
表2 桂枝汤不同折算标准组方药物剂量比较
经方药物、水 经方用量 大剂量(1两=13.8g) 小剂量(1两=3g) 桂枝 三两 41.4 9 芍药 三两 41.4 9 甘草 二两 27.6 6 生姜 三两 41.4 9 大枣 十二枚 30 30 181.8 63 桂枝汤 加水 七升 1400ml 1400ml
经方剂量相关的课题
经方剂量相关的课题说到经方的剂量,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头大。
哎呀,别紧张,咱们今天就来轻轻松松聊聊这个话题,保证让你明白得一清二楚。
其实啊,说到经方,咱们得从头说起。
经方这东西,不像大部分中药方子那样随便,你得给它一份尊重,得按照规定的剂量来。
你要是不小心乱了份量,那可就麻烦了,像是做菜没按照食谱来,结果煮出来的东西就没那么好吃,甚至根本吃不下去。
剂量这个东西,很多人都不太重视。
哎,反正就是加一点,加一点,药方里这个草药放多点没事吧,少点是不是能好点?这样想,绝对不行!咱们说,经方都是经过前人无数次的验证,按理说每一味药,每个比例都有它的讲究。
你想想,要是剂量错了,整个人的脾气可能都要变了!吃上一阵子,你会发现,咦,我怎么这么容易累?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头昏眼花的,最麻烦的是,药方原本治的病可能不但没好,反而把你身体的其他地方给弄乱了。
有些人对剂量的忽视,真的是“心大”,以为药材都差不多,随便加减反正没事。
可殊不知,这就好比一个不靠谱的厨师,随便乱撒调料,结果做出来的饭菜,不但不能吃,反而得再吃药救场。
所以啊,经方的剂量和配比,就跟那做饭的食谱一样,少了或多了,效果立马就不对了。
要是药量没控制好,吃多了有点像打高尔夫球,瞄准了球,结果却打成了“乌龙球”,问题是你不一定看得出来,直到问题大了才明白。
说白了,药方的剂量就得像量身定制的衣服一样,得合身。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天生“火旺”,有的人天生“气弱”。
一方药的剂量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完全不一样。
记得有次,朋友跟我说她去看中医,结果医生给她开了一个经方,可她不太满意,说自己体质好,能吃药多点。
结果喝了几天,没什么变化,她就开始自己加药量,想着再试试。
给她加重了剂量,反而更不好了,火气上来了,整个人像发了疯似的,变得越来越暴躁,结果没治病,反倒是病情变本加厉。
不是说经方的剂量一定不能动,但你可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
你想啊,医生们每天和方剂打交道,简直比家里的锅碗瓢盆还熟练,哪能随随便便就乱加乱减?经方剂量和我们日常的药物一样,都有严格的计算与调配。
伤寒论剂量换算(伤寒论的剂量现代换算) 伤寒论中半斤是多少克
一、伤寒论剂量换算(伤寒论的剂量现代换算)《伤寒论》原方的剂量是: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您所说的已经是教材上换算过的单位了。
一般教材都会把《 升=液体200毫升 合=20毫升 圭=0.5克 龠=10毫升 撮=2克 方寸匕=金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一钱匕=1.5~1.8克 一铢=0.7克 一分.1.经方剂量文献研究 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尤其是官修的药典和有广泛影响的方书专著,如《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集注》、《千金方》、《新修本草》、《大观本草.汉代的1两=15.625g.但我又听说伤寒论里的一两是3.5g,绝对不是15.625.我也晕1 两= 24 铢 = 15.625 克1 圭 = 0.5 克1 撮 = 2 克1 方寸匙 = 金石类2.74 克= 药末约2 克=草.伤寒论中的药物剂量,专家称一两为15克左右。
如果每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伤寒论中一两为15克,以麻黄汤为例,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二两,甘草一两,也就是麻黄45克了,一个感冒的病人麻黄用不到45克吧, 所谓的45克是指三幅药的剂.大学教材和《简明中医辞典》都认为《伤寒论》的一两为13.92克,那么一两为24铢,一铢等于0.6克。
但也有学者认为《伤寒论》的一两为15.625克,那么一铢为0.65克。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伤寒论中一量等于现在【16克】古时候,一两相当于16克。
但是在实际当中,我们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剂量单位、方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
中国中药剂量的表示方法:对于每一味中药过去一般用两(一斤等于16两)、钱(一两等于10钱)、分(一钱等于10分)表示。
现在全国规定统一用克表示,即,过去的. 请高手帮我换算下这个方剂,谢谢!(换算成克) 柏子仁5合,蛇床子半升,.这是我近期反复考证的结果,大家讨论一下,剂量问题事关大体,能不能有个一致意见 一、汉代 1 石 = 四钧 = 29760 克 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两 = 248 克=液.按伤寒论厚朴4两换算成现在的是125克。
经方中厚朴的量效解读
经方中厚朴的量效解读厚朴为中药名,其药性淡化湿热,化痰、消食,通络止痛,是中医常用的重要药材。
在中医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中风、头痛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在经方中,厚朴被广泛使用且经典,例如《雷公炮制神效方》、《千金要方》、《金匮要略》等。
厚朴在解毒化湿方面十分有效,例如用厚朴、茯苓、甘草等煎汤可以治疗黄疸,临床上取效明显。
除此之外,经过中医医师临床实践和研究,也发现了厚朴的一些其他功效和应用。
厚朴的含量和功效一般来说,中医医师所开具的药方中,厚朴的含量一般会控制在10-15克之间。
由于厚朴富含挥发油,且可能出现药物中成分易损失的情况,在煎煮药材时一定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否则药效就会大打折扣或失去功效。
厚朴能够消食,主要是通过促进胃肠道蠕动和增加胃液分泌来起到调理作用。
此外,厚朴的芳香气味,也能够刺激消化系统,改善胃口和消化功能。
因此,厚朴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胃肠道相关疾病。
厚朴还能够通络止痛,主要是靠其所含的挥发油组分引起的神经反应,同时也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此外,还能够降低血压和增加微循环,因此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和风湿病。
厚朴还有良好的解毒作用,能够排出湿毒和痰液,治疗湿热等症。
此外,它还能够协同其他药物,增强其功效,如与黄连、黄柏等配伍,能够增强其解毒作用;与茯苓、白术等配伍,能够加强其消食作用。
厚朴经方的应用1.四物汤四物汤为中医古方,由当归、枸杞、川芎、熟地组成。
为宫廷秘方,用于滋养血气、调理气血失调等症。
加入少量的厚朴,可增强该方调理气血、消食的功效,对女性月经不调、产后调理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2.闲情丸闲情丸为中医古方,由红花、月季花、秦艽、细辛、巴豆、厚朴、梔子、牛膝等组成。
主治心脏产生的疼痛,可抑制心脏兴奋,减少室上性心律失常,调节气机,平衡内分泌,防止再次发病。
3.罗汉四逆散罗汉四逆散由干姜、炙甘草、人参、附子、丁香、大枣、厚朴等组成。
适用于寒邪侵袭胃肠,导致胃肠蠕动障碍、腹痛、呕吐、腹泻等症。
经方辨证盘使用指南
经方辨证盘使用指南
经方辨证是中医辨证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方辨证盘采用中医经络理论,结合现代药用手段,将常用中成药按经络分类组合成疗效明确、安全便利的药片剂型,以便于临床辨证应用。
本指南将介绍经方辨证盘的组成原则:
1.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将常见中成药按经络分类组合。
目前有心经组、肝经组、脾经组、肾经组等数十个经络分类辨证盘。
2. 每个经络组中含有2-5种中药,药物选取均应具有明确的辨证归经特征。
如心经组主要当归、桂枝等药物。
3. 各组中药药量按让功健中法律定量,以确保疗效且安全。
4. 每片药片重量一致便于服用,同时外观美观方便识别。
5. 每组经络盘都附有使用说明,清楚列明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正确使用经方辨证盘需要结合病人的四诊信息选择适当的经络组,观察症状变化及时调整给药。
禁止任意混合使用不同经络组药片。
本指南提供经验性参考,不应作为诊疗依据,与医师讨论后再决定使用。
祝您使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