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省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病原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细菌性痢疾 病情说明指导书

细菌性痢疾 病情说明指导书

细菌性痢疾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细菌性痢疾概述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由于志贺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故可反复感染。

英文名称:bacillary dysentery其它名称:菌痢相关中医疾病:痢疾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传染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肠常见症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主要病因:因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感染引起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细菌培养、特异性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X 线检查重要提醒:细菌性痢疾具有传染性,且部分患者病情危急,甚至出现败血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

1、急性细菌性痢疾根据毒血症及肠道症状轻重,可以分为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重型和中毒性菌痢。

2、慢性细菌性痢疾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医生者,即为慢性菌痢。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

二、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点三、细菌性痢疾的病因病因总述:细菌性痢疾主要是因志贺菌感染引起。

志贺菌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疲劳、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可能会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基本病因: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荚膜及鞭毛,多数有菌毛,属兼性厌氧菌。

1、抗原结构根据生化反应和 O 抗原的不同,可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群,包括痢疾志贺菌(A 群)、福氏志贺菌(B 群)、鲍氏志贺菌(C 群)、宋内志贺菌(D 群)。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慈禧73岁大寿第5天时高烧、寒战、水样便、脓血粘液便、腐肉血便,不愿离开厕所御医鸦片缓解症状“关门留寇” 一周后丧命概述卫生部《2012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2012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中国内地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淋病熟悉:传染源、传播途径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

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特征,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概述命名:细菌性痢疾=志贺菌病(shigellosis )法定传染病乙类终年散发,夏秋季可流行直肠、乙状结肠炎症与溃疡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发热及全身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多数急性自愈。

少数迁延呈慢性或反复发作。

病原学生物学性状:志贺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Shigella)。

G-短小杆菌。

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无动力。

兼性厌氧,但最适宜于需氧生长。

1.病原体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杆菌,无鞭毛2.抗原分型目前分为4群47个血清型痢疾志贺菌A(病情最重)12 ——外毒素福氏志贺菌B(我国主要,易转慢性)16鲍氏志贺菌C(我国较少)18宋内志贺菌D(病情最轻)1我国流行主要为福氏志贺菌(B群)次为宋内志贺菌(D群)(一)抗原结构1. 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的不同,分为4个血清群(即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又依次称为A、B、C、D群)。

痢疾杆菌有两种抗原:O抗原和K抗原志贺氏菌属的抗原有菌体(O)抗原、表面(K)抗原和菌毛抗原。

根据O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成A、B、C、D四个群,现有39个血清型。

临床以福氏菌2a型、宋内菌为多见。

按O抗原的不同可以分为4群,47个血清型病原菌流行类型不断变迁3.致病力包括三方面——侵袭力志贺菌侵入上皮细胞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并播散到临近细胞,由毒素作用引起细胞死亡。

细菌侵袭肠粘膜,引起肠粘膜炎症——内毒素(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后→脂多糖)。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梨醇4~8ml/kg,静脉注入,6~8小时可 重复使用。 ②血管扩张药:及早应用血管扩张药以解 除血管痉挛,用法同前。 ③呼吸兴备剂:山梗菜碱和二甲弗林等 ④改善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 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及应用人工机械 通气。
34
2、抗菌治疗 按一般急性菌痢治疗,应先选用静脉给 药: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三代头孢菌 素,病情好转改为口服。
菌名
志贺氏菌属分型

症状
抵抗力
我国流行菌群
痢疾(S.dysenteriae) A
福氏(S.flexneri)
B
重,产生神 经毒素 易转慢性
弱 较强
局部地区流行 最多见
鲍氏(S.boydii)
C
较少见
宋内氏(S.sonnei) 见)
D 轻,呈不典 型发作
强 多见(欧美国家最多
8
肠杆菌科
抵抗力弱,加热66℃10分钟可被杀死, 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志贺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中, 数小时内死亡,但在污染物品及瓜果、 蔬菜上可存活10-20天
食物型传播: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 2周,并可繁殖,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 生。带菌厨师和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常可引起菌痢暴发。 水型传播: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 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污染的手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 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桌椅、玩具、门把、公共汽车扶手 等均可被痢疾杆菌污染,若用手接触后马上抓食品,或 小孩吸吮手指均会致病。 苍蝇传播:苍蝇粪病机制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的决定因素 •细菌数量 •致病力 •人体抵抗力
13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
大部分被胃酸杀死 少量细菌进入肠道
正常菌群+肠粘膜分泌型IgA拮抗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要点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要点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性休克防范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 等,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补充血容量
对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症状的患者,应立即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 输出量。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以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
03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液体补充与电解质平衡
1 2 3
口服补液
对于轻度和中度脱水患者,可通过口服含有适量 电解质的溶液来补充液体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静脉补液
对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补液的患者,应立即通 过静脉给予含有电解质的溶液,以迅速补充血容 量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监测电解质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 如钠、钾、氯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 方案。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要点
03-19
CONTENTS
• 细菌性痢疾概述 • 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管理与教育 • 总结与展望
01
细菌性痢疾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 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 传染病。
在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期间,患者应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 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治疗过程中,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B族维生 素、钾、钙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注意蛋白质摄入
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有助 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促进身体恢复。

细菌性痢疾讲课PPT课件

细菌性痢疾讲课PPT课件
遵医嘱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改变剂量。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建议多食用易消化、营养 丰富的食物。 休息与运动:适当休息,逐渐增加运动量,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06 细菌性痢疾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洁和消毒。
疫苗接种:根 据当地疫情和 卫生部门建议, 及时接种相关
疫苗。
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饮用不洁水源,加强饮食卫生监管等。
控制手段: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 等。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发热和排粘液脓血便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如粪便培养阳性或粪便镜检发现白细胞 和红细胞等,可确诊细菌性痢疾。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腹泻病相鉴别,如 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
病情严重度:细菌性痢疾的病情严重度与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等因素 有关。
03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老年人更为易感 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更为常见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粪口 传播,通过食用 被细菌污染的食 物或水传播
易感人群:无特 异性,所有人群 均易感,但儿童、 老年人、身体虚 弱者和免疫功能 低下者更容易感 染
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定期 记录患者体温、 脉搏等指标,评 估病情状况。
饮食护理:给予 患者易消化、高 营养的食物,避 免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

细菌性痢疾(上课)

细菌性痢疾(上课)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和 传播。
疫苗接种
根据疫情情况,适时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 高人群免疫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信息共享
各国之间及时分享细菌性痢疾的疫情 信息和防控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卫生 挑战。
技术交流
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 研发新的防控技术和手段。
培训与援助
通过国际组织和其他渠道,为发展中 国家提供培训和援助,提高其防控细 菌性痢疾的能力。
并发症
严重病例可引起中毒性休克、脑水 肿、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等严重并发 症,甚至危及生命。
03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临床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泻、腹痛 、发热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
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显微镜检查,观察是 否有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细
胞,以及细菌的存在。
政策对话
加强各国卫生部门之间的政策对话和 协调,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完善 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消化道传播。
病理过程
初期
细菌侵入肠道,引起肠壁 炎症反应。
进展期
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大 量炎性细胞浸润,形成浅 表溃疡。
严重期
肠道黏膜坏死、脱落,形 成深大溃疡,甚至导致肠 穿孔和腹膜炎。
病理变化
肠道病变
肠道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 和溃疡。
全身反应
由于细菌毒素的作用,可引起发热、 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 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 物等。
环境卫生

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

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

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第三章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着。

病原学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2天。

(一)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脓血便,每日10-20次或以上,里急后重明显。

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自行恢复。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

急性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

病程3-7天而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至缺如。

(二)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1.血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

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三)病原学检查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六)结肠镜+活检: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培养,可提高检出率。

诊断要点1.发病多在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以肠出血为主, 先为鲜红色,后为暗红色,伴剧烈腹痛 和休克。 (3)肠套叠:儿童多发,腹痛为主,有肠 型,可触及肿块,大便血样,不含粪质。 (4)急性阿米巴痢疾:见表
病原 流行病学 潜伏期 全身症状
胃肠道
压痛部位 大便检查
结肠镜检
急性菌痢 志贺菌 散发性、可流行 数小时至7天 重,多有发热 毒血症状明显 腹痛重,里急后重 腹泻数十次 左下腹多见 量少,粘液脓血便 镜检大量红白细胞 可见吞噬细胞 培养有志贺菌 弥漫充血、水肿及 浅表溃疡,直肠乙状 结肠
(二)慢性菌痢: 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2个月。 两方面因素: 1.人体因素: ① 轻型病例未治,一般病例治疗不彻底或 不及时; ②原有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或肠道 分泌性IgA↓。 2.细菌因素: ①福氏易导致慢性;②菌株耐药,虽经正 规治疗,但仍转为慢性。
1.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发作后,迁延不 愈,时轻时重。轻重不等的痢疾症状,伴贫 血、维生素缺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劳动 力减退。 2.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症状比急 性轻,疗效不如急性好。 3.慢性隐匿型:一年内有菌痢病史,近期 (2个月以上)无明显腹痛、腹泻等症状,但 乙状结肠镜检有肠粘膜炎症甚至溃疡等病变, 大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
3.病原治疗(包括抗生素及化学制剂): (1)喹诺酮类:
(2)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TMP): (3)其他:庆大、卡那、氨苄青、利福 平头孢、灭滴灵、痢特灵……。
(二)慢性菌痢 1.一般治疗:生活规律,注意饮食。 2.病原治疗: a.2~3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重复2~3个疗程。 b.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接触病变部位,起 杀菌和刺激新生肉芽的作用。 N-S 50ml 痢特灵 0.4 地米 5mg 莨宕片 8mg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题库一、单选题1、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血液传播D.母婴传播正确答案:B.消化道传播2、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是:A.志贺菌B.大肠杆菌C.沙门菌D.变形杆菌正确答案:A.志贺菌3、细菌性痢疾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发热、腹痛、腹泻B.腹痛、腹泻、里急后重C.恶心、呕吐、腹泻D.腹泻、恶心、呕吐正确答案:B.腹痛、腹泻、里急后重4、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主要是:A.增强免疫力B.预防接种C.控制传染源D.切断传播途径正确答案:D.切断传播途径二、多选题1、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可以有:A.发热B.腹痛C.腹泻D.里急后重E.恶心、呕吐正确答案:A. B. C. D2、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A.全年均可发病B.夏秋季节高发C.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D.人群普遍易感E.儿童发病率高正确答案:B. C. D3、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包括:A.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B.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C.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传播E.提高人群免疫力,进行预防接种正确答案:A. B. C. D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儿童群体。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患上细菌性痢疾的风险较高。

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等。

该病在儿童中的症状往往比成人更为严重,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针对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和病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调理脾胃、清热解毒、利湿止痢。

以下是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的主要步骤:望闻问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询问病史和切脉等方法,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途径。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以学龄前儿童和
青壮年为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易重复 感染。 (四)流行特征 夏秋多见,影响因素:降雨 量多、苍蝇、饮食、机体。
四、发病机制
1.病原菌寄生于肠道,释放内毒素,使肠上皮 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形成浅表性溃疡, 出现粘液脓血便。
2.慢性菌痢
(1)结肠癌及直肠癌 (2)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3)慢性血吸虫病
3.中毒型菌痢 (1)休克型与感染性休克鉴别 (2)脑型与流行性乙脑鉴别
九、预 后
1.痢疾志贺菌群重,福氏易慢性化 2.中毒型病死率高 3.慢性不易根治 4.免疫力低,儿童或老年人预后较差
十、治 疗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保证水电解
(2)病原学治疗:成人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儿童 选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
(3)对症治疗: 降温镇静: 休克型治疗:快速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
管活性药;防止DIC;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脑型治疗:脑水肿时用甘露醇治疗,应用激素有
助于改善病情。呼吸衰竭时,吸氧,保证呼吸道通 畅,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
十一、预 防
3.细菌性痢疾大便的性质是: A.粘液脓血便 B.米泔水样大便
C.陶土样大便 D.果酱样大便
4.菌痢导致症状最严重的菌群是 A.痢疾志贺菌群 B.福氏志贺菌群 C.宋内志贺菌群 D.鲍氏志贺菌群
5.中毒性菌痢好发于:
A. 新生儿 B. 婴幼儿
C. 2-7岁儿童 D. 成人
6.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
七、实验室检查
1.血象 急性期WBC(10~20)×109/L,N↑,慢性期 可贫血。

传染病学:细菌性痢疾

传染病学:细菌性痢疾
不全。
中毒型菌痢
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 死率高。高热,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故以严 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肠 道症状轻或缺如。
➢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 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 ➢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病死率很高
血管活性物质
急性微循环衰竭 感染性休克 DIC
脏器功能衰竭
出血性结肠炎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中毒性菌痢
11
毒血症
中毒性菌痢发病机制
血管痉挛 微循环障碍
组织缺血缺氧
回心血量不足
脑缺氧
代谢障碍
心排出量减少
脑水肿 呼吸衰竭
酸性产 血管通透 物增多 性 增 强
酸中毒 血浆外渗
血容量不足
脑病
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休克
休克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较常见,以感染性休克 为主要表现: 1.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出现花斑、发绀 2.心率加快、脉细速甚至不能触及,血压逐渐下降甚 至测不出, 3.可出现心、肾功能不全及意识障碍等症状。 4.重型病例不易逆转,可致多脏器功能损伤与衰竭,危 及生命。
3.有轻微腹痛及左下腹压痛, 4. 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少数转为慢性。
20
重型
1.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 2.急性发热,腹泻每天30次以上,为稀水脓血便,偶尔排
除片状假膜,甚至大便失禁,腹痛、里急后重明显; 3.后期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常伴呕吐,严重失水
可引起外周循环衰竭; 4.部分病例以中毒性休克为突出表现者,则体温不升; 5.常有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少数出现心、肾功能
⑵肠道症状:腹痛、腹泻,先为水样便,后为黏液 脓血便、每天10次以上,量少,里急后重

病例分析 细菌性痢疾

病例分析 细菌性痢疾

第三章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着。

病原学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2天。

(一)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脓血便,每日10-20次或以上,里急后重明显。

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自行恢复。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

急性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

病程3-7天而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至缺如。

(二)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1.血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

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三)病原学检查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六)结肠镜+活检: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培养,可提高检出率。

诊断要点1.发病多在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2.临床表现急性期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左下腹有明显压痛。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2)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2)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进行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要了解细菌性痢疾的基本情况。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志贺菌属细菌包括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和宋内菌等。

这些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即通过食物、水或接触污染物品而感染。

细菌性痢疾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流行情况更为严重。

在我国,细菌性痢疾曾是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近年来,由于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仍然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一、病原学调查病原学调查主要包括对志贺菌属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

通过对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抗原结构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深入了解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流行病学特征调查流行病学特征调查主要包括对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趋势、人群易感性、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疫情报告、病例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规律,为防控疫情提供依据。

三、疫情调查疫情调查是对细菌性痢疾疫情的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

在疫情调查中,我们需要收集疫情相关信息,如病例分布、病例特征、疫情爆发原因和防控措施等,以分析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规律。

四、防控策略研究防控策略研究是基于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这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卫生改善、食品安全监管、个人防护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方面的研究。

在进行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方法,全面了解细菌性痢疾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细菌性痢疾的全球性挑战。

在进行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要了解细菌性痢疾的基本情况。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诊断成人细菌性痢疾414例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病原学特征

临床诊断成人细菌性痢疾414例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病原学特征

[ 中图分类号] R 1. 564
Epi e i l g c l c i c la t g ni e t r s o a t r a y e t r — d m o o i a , lni a nd pa ho e c f a u e f b c e i ld s n e y di a no e ln c ly: a y i f41 te s g s d c i i a l An l ss o pa i nt 4
weeS i el sn e ,3 ( . 1 ) r h g l lz ei r h g l o n i a 4 4 wee S i el f e n r.Dr g rs tn ae fS i el o a i ln t me a u -e i a trts o h g l t mpe l , r — s a ii i
p t o e r m 1 ain swi a iayd s n e yb t e uy2 1 n e tmb r 0 0we ea ay e e rs e— ah g nfo 4 p te t t b cl r y e tr ewe nJ l 0 0a dS p e e 1 r n lz drto p c 4 h l 2
Ch n i )
[ bt c] Obet e T vsiaetecncl n p e oo i l etrso c t atr l ye tr n t A s at r jci oi el t h l i de i milg a faue f ueb cei sneyad i v n g i aa d c a ad s
( 5 5 ) 福氏志贺菌 3株( . 1 ) 9.9 , 4 4 。志贺菌株对氨苄西林 、 复方磺胺 甲曙唑 、 庆大霉素等 耐药率均>9 , 5 甚至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高县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县1979-2013年细菌性痢疾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高县1979-2013年共报告菌痢14 419例,死亡病例7例,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7.54/10万和0.04/10万。

1979-1991年发病10 227例,死亡5例,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72.05/10万、0.08/10万和0.05﹪,年均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49,P<0.01), 1992-2013年发病4 192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9.82/10万、0.02/10万和0.05﹪,年均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8.63,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集中在6~10月;5岁以下年龄组年均发病率最高(569.6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34:1;职业分布主要是农民、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占总病例数的84.88﹪。

结论1992-2013年,高县细菌性痢疾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提示近年防治措施成效明显。

夏秋季是发病高峰, 男性高于女性,农民和幼托儿童是预防细菌性痢疾危害的重点人群。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我国高发和重点防治的法定传染病之一。

也是四川省高县最常见的传染病,其发病率虽然在过去的20年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仍居于高县肠道传染病的顺数第2位。

为了解目前菌痢的流行趋势,现对1979-2013年高县菌痢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高县疾病预防控制控制中心1979-2013年法定报告菌痢发病和死亡报告资料。

人口资料来自高县统计局,全县各年总人口数为当地当年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

1.2 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高县1979-2013年菌痢发病和死亡特点及趋势进行分析,使用年均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描述其发病水平及趋势变化。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 霍乱: 先泻后吐,无腹痛、里急后重

米泔水样便,培养见霍乱弧菌
42
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
确诊需病原学证据 沙门氏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 病毒性肠炎 产肠毒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副溶血性弧菌肠炎
43
•2.中毒性菌痢
中毒性菌痢应与下列病症相鉴别: (一)高热惊厥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三)中毒性肺炎 (四)重度中暑 (五)脱水性休克 (六)脑型疟疾
3
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 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 改变。因各型细菌毒力不同,临 床表现轻重各异。
4
病原学
病原菌: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 革兰氏染色:阴性 无鞭毛 有菌毛,可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 根据生化反应及抗原组成,可分成A、B、C、
D四群,47个血清型 各群、型之间无交叉反应
5
群 痢疾 福氏 鲍氏 宋内氏
症状
抵抗力 我国流行菌群
A 重,产生神 经毒素
B 易转慢性
弱 局部地区流行
较强
最多见
C
较少见
D 轻,呈不典 强 型发作
多见
6
群、型的划分对流行病学的意义: 调查传染源 判定复发与再感染 了解流行菌群菌型的变迁 菌苗制备 临床上以特异性血清作凝集反应加以定型
7
抵抗力:痢疾杆菌对外界环境有一 定抵抗力,其中以D群最强,B群次之, A群最弱。日光照射30分钟、加热至 60℃10分钟或100℃1分钟即可杀灭。

* 治疗及时恰当与否,影响预后
48
治疗

49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营养。
2.病原治疗: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菌痢 假膜 性炎 假膜
假膜 被胆 汁染 成黄 绿色
假膜
浅表 溃疡
滤 泡 性 炎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l一3d 数小时至7d , 病情严重程度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
一 急性菌痢
普通型 典型
轻型 非典型
重型
中毒型 儿童多见
1 休克型 周围循环衰竭型 2 脑型 呼吸衰竭型 3 混合型
普通型 典型 菌痢
高热,寒战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粘液脓血便 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轻型 非典型 菌痢
毒血症状轻,低热或不发热 肠道症状轻,腹泻次数少,无脓血 轻度腹痛,无明显里急后重
重型
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 腹泻每天30次以上里急后重明显 后期可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 部分病例出现中毒性休克
夏秋季常见 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理表现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
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 性休克和 或 中毒性脑病, 可急性期即愈,少数病程迁延呈慢性或反复发 作,
二.病原学
病原体 痢疾杆菌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 杆菌,无鞭毛
分 型 目前分为4群及43个血清型 痢疾志贺菌 A 病情最重 福氏志贺菌 B 我国主要,易转慢性 鲍氏志贺菌 C 我国较少 宋内志贺菌 D 病情最轻
实验室检查
慢性菌痢
病人有急性菌痢史 病程超过2个月而病情未愈,
中毒型
儿童多见,以严重毒血症状,休克和 或 中毒性脑 病为主要表现
胃肠道症状轻微甚至无腹痛、腹泻 应及时取便送检 粪便镜检确诊培养痢疾杆菌
鉴别诊断
急性菌痢
急性阿米巴痢疾 食物中毒 其它肠道感染 肠套叠,急性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

细菌性菌痢考核试题及答案

细菌性菌痢考核试题及答案

细菌性痢疾知识培训试题A1型题1.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A、志贺菌属B、沙门菌属C、弧菌属D、弯曲菌属E、螺旋菌属2。

细菌性痢疾散发流行的主要途径是A、集体食堂食物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B、井水、池塘或供水系统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C、健康人的手或蔬菜、瓜果等食物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D、与病人密切接触经呼吸道传染E、接触病人的血液经伤口感染3.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A、吞入细菌数量B、外毒素C、神经毒素D、侵袭力和内毒素E、肠毒素4。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A、回肠末端B、乙状结肠与直肠C、升结肠D、降结肠E、累及整个肠道5.目前菌痢的病原治疗首选A、氯霉素B、四环素C、磺胺药D、氟喹诺酮类E、呋喃唑酮6.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A、隔离及治疗现症病人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D、口服痢疾活菌苗E、切断传播途径7。

菌痢的确诊依据是A、粪培养阳性B、粪检有巨噬细胞C、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E、典型菌痢临床症状8. 关于痢疾杆菌,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为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B. 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为需氧菌C。

在外界生存时间甚短D.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E。

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9. 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内毒素B、肠毒素C、神经毒素D、细胞毒素E、侵袭作用10。

菌痢急性期的基本病变是:A。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浆渗出B、肠粘膜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C. 肠粘膜水肿、增厚、溃疡形成D、肠壁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E、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11。

慢性菌痢是指菌痢的病程超过: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6个月12.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A。

潜伏期的长短B、毒血症状的轻重C. 大便常规发现红细胞的多少,是否有吞噬细胞或夏—雷结晶D、大便检出病原体E、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13。

下列各项中,对于中毒性痢疾脑型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A、起病急骤B、大便检查有无炎性成份C、高热、昏迷、抽搐D、早期休克E、呼吸衰竭A2型题14。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的变迁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的变迁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的变迁
李永红
【期刊名称】《内科》
【年(卷),期】2013(008)001
【摘要】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不同地区细菌性痢疾的总体流行趋势相似,但由于细菌性痢疾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且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生活环境及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其流行病学特征在我国不同地区、【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李永红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宁市,53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3
【相关文献】
1.急性细菌性痢疾1027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张鸿;赵清侠;曹宁家;李彧;李竹;
马淑琴;陆亚红
2.2008—2014年天津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及志贺菌检测结果分析 [J], 高璐;张维
3.重庆市2009-2016年细菌性痢疾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及基于气象要素的预测模型
研究 [J], 刘勋;孟秋雨;谢佳伽;肖达勇;王怡;邓丹
4.某市2011年~2017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窦丽
5.医院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王燕;孙成栋;白爱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概念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亦称志贺菌病。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

主要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

主要表现: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菌痢)。

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

痢疾杆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病后免疫力差,可反复发作。

病原学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illi)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兼性厌氧,最适于需氧生长。

存在于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中,抵抗力弱,在粪便中数小时内死亡。

日照30分钟、60℃10分钟或100℃1分钟可杀灭,对酸及一般消剂均很敏感,在蔬菜、瓜果及被污染物品上可存活10~20天,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长数周。

20~30℃左右痢菌在主食及肉类食品中4小时可增殖100~80倍,12小时超过50000倍,在瓜果蔬菜中8~24小时可增殖20~800倍。

D群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其次为B群福氏志贺菌,A群痢疾志贺菌抵抗力最弱。

志贺菌属的分型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部分地区仍有痢疾志贺菌流行。

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

宋内志贺菌感染引起症状轻,多呈不典型发作。

痢疾志贺菌毒力最强。

痢疾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细胞死亡。

内毒素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休克的重要因素。

志贺菌所有菌株均能产生内毒素。

部分A群、B群、D群的血清型可产生外毒素,也称志贺毒素,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与肠毒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非典型病人、慢性菌痢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1、水源污染:可引起水型暴发流行。

2、食物污染:可引起食物型暴发流行。

3、日常生活接触。

4、苍蝇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流行特征:全年散发,以夏秋季多见发病机理志贺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一下三个要素:1.细菌数量2.致病力3.机体抵抗力入侵病原菌数量多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痢疾杆菌吸附、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再侵入邻近上皮细胞,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内继续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肠粘膜炎症、坏死及溃疡,形成脓血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与 健康
2 0 1 4年 7 月第3 0 卷第 1 4期
O c c u p a n d H e a l t h , J u 1 . 2 0 1 4 , V o 1 . 3 0 , N o . 1 4

卫 生 管 理 与研 究 ・
2 0 1 2年河 南 省细 菌 性 痢 疾 流 行 特 征 及 病 原特 征 分 析
L /Me n g — l e i , H U A NG L i — l i , MU Y u - j i a o , Z H A O J i a - y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 H e n a n C e n t e r f o r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 Z h e n g z h o u , 4 5 0 0 1 6 , C h i n a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e p i d e mi c a n d p a t h o g e n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b a c i l l a r y d y s e n t e r y i n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i n 2 0 1 2
关键词 : 细菌性痢疾 ; 流行 ; 血清分型 ; 耐 药性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R 1 8 1 . 8 1 文献标识码 : A
菌痢流行呈现高
文章编号 : 1 0 0 4—1 2 5 7 ( 2 0 1 4 ) 1 4—2 0 0 4— 0 3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e p i d e mi c a n d p a t h o g e n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b a c i l l a r y d y s e n t e r y i n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i n 2 0 1 2
f r o m t h e mo n i t o i r n g p o i n t s w e r e c o l l e c t e d ,t o d e s c r i b e t h e e p i d e m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a n ly a z e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b a c t e ia r l t y p e a n d
李孟磊 , 黄 丽莉 , 穆 玉姣 , 赵 嘉 咏
L I Me n g — l e i , H U A N G L i — l i . MU Y u - j i a o , Z H A O J i a — y o n g
河南省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传染 病所 , 郑州市 4 5 0 0 1 6 摘要 : 目的 了解 河南省 2 0 1 2年细 菌性痢疾 ( 菌痢 ) 流行特征及 病原特征 。方法 收集 《 疾 病监测 信息 报告管 理系统 》 中 的监测数据和监测点病原监 测数据 , 描 述流行 特征 , 分析 菌 型变迁 和耐药 性变迁 。结果 河 南省 2 0 1 2年 菌痢 发病 率为 1 9 . 3 3 4 3 / 1 0万 , 发病集 中在 6 —1 O月 , 高峰在 7月份 。6岁 以下 儿童发 病数 占全年龄组 发病 数的 2 9 . 2 6 %, 职业主要 为农 民和散居儿童 。病原监测流行菌型为 F 2 a , 菌株对氨苄西林 、 甲氧苄嘧啶 、 四环素 、 链霉素 、 萘啶酸 高度耐药 , 对环丙 沙星和 诺氟沙星 的耐药率分别为 4 0 . 2 l %和 2 8 . 8 7 %, 对头孢噻肟和头孢 曲松的耐药率 已达 2 0 % 一3 0 % 。结论 峰前移 、 流行期变 长的新态 势 , 防控重点为农村 留守儿童 。流行菌型 的变化频繁 , 耐药情况 日趋严重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 e s i s t nc a e . [ R e s u l t s ]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o f b a c i l l a r y d y s e n t e r y w a s 1 9 . 3 3 4 3 / l a k h i n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i n 2 0 1 2 .M o s t o f t h e c a s e s
Ab s t r a c t : [ Ob j e c t i v e ] T o d i s c o v e r t h e e p i d e mi c a n d p a t h o g e n i c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b a c i l l a r y d y s e n t e r y i n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i n 2 0 1 2 . [ Me t h o d s ] T h e m o n i t o i r n g d a t a f r o m t h e D i s e a s e s u r v e i l l a n c e i n f o r ma t i o n r e p o r t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p a t h o g e n i c d a t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