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水土流失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从土地表面向水体或空气中移动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类型、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资源的损失、土地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减少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水土流失的定义,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
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综合治理、分区治理、科学治理、可持续治理。
2. 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植被恢复、土地改良、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植被能够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植被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
2.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方法:植树造林、种草、封禁沙漠化地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植被恢复与保护的工作。
第四章:土地改良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改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初中地理 水土流失教案
初中地理水土流失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2. 掌握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2. 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难点:1. 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的理解;2. 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相关图片或视频;3. 学生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地形和植被,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个地区是否存在水土流失问题?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水土流失的主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3. 教师进行讲解,强调水土流失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成因;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水土保持措施(10分钟)1. 教师介绍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方法,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草地建设等;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并制定一个水土保持计划,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3. 各小组汇报计划,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收集有关水土流失的资料,了解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和治理成果;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土流失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水源污染、河道淤积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4. 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实施,公众参与。
5. 水土流失的常用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水土流失治理和措施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资料:收集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土流失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3. 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治理方法。
4. 案例分析: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6. 总结讲解: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和案例,思考如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教案
水土流失教案教案标题:水土流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2. 掌握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水土流失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学生对水土流失的了解程度,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知识讲解:1. 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和原因,例如: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水的冲刷、风的吹蚀等因素而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
2. 讲解水土流失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例如:导致土壤贫瘠、农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水土流失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水土流失,例如:植树造林、合理耕种、建设防护措施等。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水土流失防治方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并设计展示方式,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解决方案。
展示和总结: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就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讨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土流失防治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观察能力。
2.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水土流失的现象。
2. 案例分析材料。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4. 环境保护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网页资源。
教学延伸:1. 将水土流失与其他环境问题进行关联,例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
2. 将水土流失教学与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教案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区域特征分析方法:黄土高原为例——把与水土流失成因有关的内容用红笔画出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区向区过渡地带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类型+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地貌特征
土壤类型特征:
植被以为主且由向过渡
水文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
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写不合理的方面
人口
生活
生产
练习:
1、分析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两图示区域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比较产生该问题的成因:
3、探讨甲地区治理该问题时的可行性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地貌特点;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4、认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地貌特点。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习内容】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地貌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案例探究【自主学习】知识梳理(5分钟)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内容:包括、、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解决问题:环境污染、。
3、水土流失:指在、、等外营力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和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的损失,主要分布在地带。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等因素。
2、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等。
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不合理的、草原、、、等。
[合作探究](10分钟)1、读课本P35图2-1-2,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地形和地势特征(地势参考河流流向判断)。
(1)、相对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河游地区。
(2)、绝对位置:纬度:,经度:。
(3)、范围:东到,西到,北到,南到主要包括了等省区。
(4)、地形特征:地势,地表形态。
【名词链接】黄土塬:平坦而宽广的黄土堆积地貌,坡度1º~3º。
黄土墚:呈长条形,顶部较为平坦的黄土高地,坡度多在1º~5º。
黄土峁:顶部浑圆,面积不大,明显穹起的孤立的黄土丘陵。
2、读课本P35图2-1-5延安降水量柱状图,说明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说出他是什么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降水特征:。
[难点探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8分钟)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类,是两者不断结合造成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人类社会出现之前,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水土流失;人为因素是引起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高二地理教案-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组讨论,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整治措施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位置及范围2.水土流失的危害状况程度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的地区。
面积水土流失的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水土流失的面积11万平方千米。
危害概述既造成了当地的恶化,也影响了区域的发展。
表现①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土壤养分,耕地质量,导致农业减产。
②对黄河的影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了的发生。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位置的过渡性: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比较脆弱;过渡性从____向山地高原过渡从____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____过渡从农业区向____过渡土壤质地特殊: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侵蚀;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多集中于季,且多雨;自然灾害频繁:、、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
人为(主要原因)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________,人地矛盾突出。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________、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________________、营造宫殿、伐林烧薪、战争→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特别提醒】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是诱发水土流失的根源。
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第二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学习目标:理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和意义。
一、原因基本措施(思想) (复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对症下药”思考对应的措施?)①②③④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②①破坏植被 ②③④二、具体措施(以某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1. 什么是小流域?小流域治理有何意义?2. 小流域的地貌有哪三个基本部分构成?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思考其功能和效益)塬工程措施坡农业技术措施沟生物措施总结: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一般思路:知识迁移(学以致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根据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相关知识,试分析并简要回答相关问题?自然条件: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人文特征:人多地少,过度垦荒;煤炭等能源矿产缺乏,长期砍树为柴,导致植被荒芜。
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治理?巩固练习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保持水土B.改良土壤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2.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a处通常用作耕地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D.d处宜打坝建库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深耕改土是工程措施B.轮作套种是农业技术措施C.抽水、引水灌溉是农业技术措施D.选育良种是生物措施4.甘肃西峰南小河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A.保水、保土、保肥B.保源、护坡、固沟C.保源、护坡、固沙D.造林、种草、灌溉5.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开垦荒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地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提高土地生产率关键性措施是A.工程措施B.生物措施C.农业技术措施D.水土保持措施7.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是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与开发相结合B.压缩农业用地C.科技兴农D.封山育林8、图为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必修三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导学案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导学案编制人:殷辉审核人:高二地理组使用时间:5月编号:04 姓名:班级: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4.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预习案【基础预习】要求:预习课本,根据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将答案画在课本上,并将关键词整理在预习案上)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况1.环境可持续发展(1)地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2)解决问题:和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有、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
2.水土流失(1)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侵蚀及水的损失。
(2)分布:多分布在、丘陵和高原地带,以地区最为严重。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1)自然原因:由、气候、植被等因素造成。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开矿、修路、采石等;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
(2)降水,多暴雨。
(3)植被。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1)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被毁掉。
(2)不合理的利用土地,如、乱伐树木,过度放牧,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以黄土高原为例)1.破坏,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安全。
3.造成恶化。
4.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5.影响合理和有效利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1.生物措施:。
2.工程措施:在沟谷兴修小型水库、,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采取保水、保土和改善耕地栽培措施等。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应贯彻生物措施与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参考教案(第1课时)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参考教案(第1课时)课程标准内容: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回忆复习: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生:发言——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师: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会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呢?生:发言(水土流失)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师:(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
(1)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阅读材料,学会以某区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重点和难点)自主学习: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水土流失的含义:指在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和。
2、水土流失多分布在、和高原地带,我国以地区最为严重。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1.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由、、、等因素造成的。
人为原因: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总结)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
5.影响合理和有效利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1.生物措施:主要是,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2.工程措施:包括在沟谷兴修、等;在坡面修建等。
3.农业技术措施:还可采取保水、保土和改善耕地栽培措施等,如沟垄种植、等。
4.以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注意贯彻与紧密结合结合的原则。
达标检测:1、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①环境可持续发展②经济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④人口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环境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社会可持续发展D、人口可持续发展3、黄土的特性,正确的叙述是A、黄土一般呈灰黄色,以粘土为主B、黄土无层理,垂直节理不发育C、黄土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D、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碳酸钙含量较低4、关于黄土高原位置和降水的特点,正确的叙述是A、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降水较少,季节变化也较小B、黄土高原位于东部季风区,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区域C、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D、黄土高原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5.黄土高原位于()A .太行山以东 B.乌鞘岭以西 C .秦岭以南 D.长城以南6.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有:()A.新疆地区 B.青藏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方丘陵地区7、下列属于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的是A、种树种草B、兴修水库C、修建水平梯田D、打坝淤地右图为某沟谷剖面图,读图完成8~9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学案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第一课时【目标导航】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2、分析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知识点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自主学习】1.位置及范围:(1)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地区。
(2)范围:黄土高原位于__________以西、日月山以东、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_________的地区。
(3)地势:黄土高原地势______________倾斜,海拔大多在________米。
(4)包括省区:黄土高原包括_____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_自治区的大部分区域和_____、_______、________、内蒙古的一部分。
2.读教材图3-1-2“黄土高原地形”,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找出太行山、日月山、长城、秦岭的位置。
(2)找出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能源矿产是什么?中国主要地形分布图3.水土流失的危害及表现:(1)水土流失的危害:它不仅造成了当地____________的恶化,而且影响了______________。
(2)对耕地的影响:_____________变薄,____________流失,__________下降,__________降低。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________ 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的发生。
(4)对黄河的影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_____________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_____河。
(5)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长期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形成_______、________的景观特征。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 学案 (中图版必修3)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1.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
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说明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难点】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包括的内容:环境、经济和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有:、荒漠化、森林破坏、减少等。
3.水土流失(1)概念:在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分布:多分布在,我国以地区最为严重。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1.自然原因:(1)黄土的特性:一般呈灰黄色,以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
(2)降水特点:。
(3)地质构造: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地形变化明显,加剧了流水侵蚀。
(4)植被:森林和草原的大面积被毁,造成河流水源枯竭,和风沙加剧,水旱灾害日益频繁。
2.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垦陡坡、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合作学习】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有一首这样唱道:“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啦)面(那)容易(哎呀)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呀)沟,(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招(呦)手。
”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当堂达标】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3.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是由黄河流水搬运堆积而成B.黄土高原是由流水侵蚀而成C.地跨甘、晋、冀等七省区,地势由东向西倾斜D.粮食作物以谷子为主4.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直接原因是()A.地壳上升B.地壳下沉C.断裂作用D.水土流失5.读下面“黄土高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水土流失教案
地理水土流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2)掌握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防治措施;(3)能够分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2)通过实地调研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2)引导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土地;(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2)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防治措施;(3)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危害;(2)讲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3)介绍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梯田养护、水土保持工程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具体的案例,如某地区因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生产减产,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讨论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田或山区进行实地调研,观察水土流失的现象,了解当地的防治措施,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5. 模拟实验设置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水土流失的认识。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一、学习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进一步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二、学习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三、学习过程1、观看视频,引入新课读图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北。
读图2-1-4,明确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
从左至右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土流失定义及原因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观看视频,观察植被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3个小组活动分别研究实验图片各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黄土塬组问:实验图片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什么?归纳该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研究结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土比土更易发生水土流失。
说明越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黄土墚组问:实验图片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什么?归纳该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研究结论:影响因素是越越易发生水土流失。
黄土峁组问:实验图片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什么?归纳该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研究结论:影响因素是越越易发生水土流失。
综上: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结合上述4因素读书回答分析:气候:温带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貌:__________、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_________,覆盖率__________,许多地方几近裸露。
土壤:以__________颗粒为主,土质疏松。
小组第二次活动:请你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在下列各自然因素之间标注箭头表示出它们的联系并加以解释。
水土流失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类型及其危害。
- 掌握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
- 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水土流失的概念、类型及其危害。
-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等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水土流失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 水土流失的概念及类型- 介绍水土流失的定义、类型(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等)。
- 结合图片和实例,展示不同类型水土流失的特点。
2.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 分析人类活动(过度开发、乱砍滥伐、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 探讨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 水土流失的危害- 分析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的影响。
- 结合实例,展示水土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
4.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介绍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农业技术等措施。
- 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及适用范围。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治理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水土保持活动。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图片、实例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水土流失学案
第六章省际区域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并联系实际,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综合治理措施2.理解本区土壤、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读P22图6.12和6.13,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6.13中标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2、在图6.13中圈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
板块二:探水土流失全班分为四组,每组选择一个对比实验,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实验完成后:1.各组在黑板上写出本组的实验结论;2.交流后归纳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实验一:降水强度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二:土质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三:坡度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四:有无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板块三:做环保先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如何治理?请各小组讨论并写出具体治理措施。
【小试牛刀】读“黄土高原”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及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省区名称:①②③④山脉:A B C河流:a b d2、判断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几阶梯?判断依据是什么?3、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视野拓展】2016年10月26日,山西省发布《关于提前启动2017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方案》。
208万亩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将采取政府负责、农民自愿的方式开展。
坡高难耕、广种薄收,这样的耕地,即日起可以申请退耕还林还草,如果恰巧属于全省58个贫困县范畴,每亩可获国家省级补贴2300元。
【我的收获与疑惑】。
水土流失-苏教版实用阅读教案
水土流失-苏教版实用阅读教案教案背景中国土地的面积虽然很大,但是耕地的数量却比较有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地越来越少,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很多地方开始对土地进行了开发,但是这种过度的开发却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流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现象,苏教版提出了实用阅读教案,旨在通过读懂文章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掌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一:课前导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自己所在城市或生活区域是否存在水土流失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环境和自己的影响。
教学环节二:文章阅读选取一篇关于水土流失的文章,并让学生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环节三: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有关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教学环节四:思考讨论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我们个人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如何加强保护水土,进行可持续发展。
教学环节五:知识回顾通过游戏、小测验等方式,回顾本次课程所学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对水土流失的概念、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通过小测验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评测结果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
总结水土流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小处做起,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地保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上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1、理解水土流失的实质,据图说明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布区
2、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3、以黄土高原为例,掌握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学习重、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打基础
1、黄土高原的概况
a、位置:位于我国的,地处黄河与海河地区。
b、范围:脉以西,以东,以南,以北
跨越个省,分别是
c、面积平方千米
d、地表:除若干外,大部分被覆盖。
2、水土流失的成因
a、成因概述:既有原因,又有原因,其中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b、自然原因:
1)地理环境的:表现:①地表:从向过渡②植被:从向过渡
③干湿:从向过渡④农业:从向过渡
影响:各种相互交错,比较脆弱
2)土壤质地的:表现:①组成:黄土由较细的粉沙粒组成
②土质:③空隙:
影响:黄土层极易受
3)降水的:表现:降水不均,多集中于,多
影响:易造成
4)自然灾害的:表现:属于我国频繁地区,、等时有发生。
影响:加剧
c、人为原因:
1)人口压力(根源)
2)方式: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农业用地:轮荒制:过程:开荒—耕种—弃荒—易地开荒
结果:破坏,加剧
生产建设:开矿: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降低矿区周围能力;
无计划的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
②植被破坏:表现:覆盖率战前50%以上,1985年降至6.5%,现有所上升。
方式:、、
【课堂学习】——强能力
一、重难点突破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概念: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电词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
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
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
2、分布:①西北黄土高原区,②东北黑土区(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③北方土石山区,④南方红壤丘陵区,⑤西南土石山区。
3、危害:
(二)探究水土流失成因和治理措施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B 治理措施:
C.治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成因
南方低山丘陵又称东南丘陵是指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东部海域,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
它包括安徽省、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或全部。
海拔多在200至600米之间,其中主要的山峰超过1500米。
丘陵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丘陵与低山之间多数有河谷盆地,因多红色土壤,适宜发展经济林农业。
其组成又可细分为以下部分:南岭以北,长江以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丘陵(湖南和江西两省以及安徽南部的丘陵)称为江南丘陵;南岭以南,广东、广西的丘陵称为华南丘陵(两广丘陵);另外,在浙闽边境的仙霞岭和闽赣边界的武夷山,是长江与东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岭,这一列东北——西南走
向山脉以东,浙江和福建境内的丘陵,则称为闽浙丘陵
A.南方低山丘陵存在的重大生态问题是什么?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敢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措施:①封山育林;②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③革新炉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⑤发展小水电
B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单位面积流失土地的损失、表土的恢复能力,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①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②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
③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C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
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
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D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有什么特点?怎样治理?
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掺入砂子。
3.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变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接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二、达标练习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石质荒漠广布 B.土壤盐碱化严重 C.水土流失严重 D.沙质和砾质荒漠广布
2.产生以上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黄土土质疏松。
B.降水集中多暴雨
C.地表植被的破坏 D.不合理灌溉
图11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的景观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三、挑战高考
5、(10年广东)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2008年江苏卷)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6-7题
6.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D.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7.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2008年四川卷)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2,回答8—9题。
8.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9.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图2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第1课时
基础达标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挑战高考参考答案
5、【解析】从题干来看,该地有植被退化,土壤流失,岩石溶蚀,从这几点来看,应当是石灰岩地区受到水,人类活动等作用的影响形成的石漠化现象,故答案为C 【答案】C
答案:6 A 7D 解析:第6题:通过对比该地区地形百分比图和农业产业结构图可以明显地看出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第7题:江南丘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有计划地实施封山育林,逐步改善农村能源问题。
答案:8D 9A 解析: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如果生产活动不合理,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我国西北地区农牧地区由于过度发展种植业,沙漠化会不断地向东、向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