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一个人只有对周围事物不断地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观察,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研究,才能从中发现规律。
达尔文有一次偶然看到许多昆虫陷在一种特别的植物的叶子里。
经过多次观察,他发现这种植物受到刺激后,能分泌出一种“消化液”,把昆虫消化掉。
对这种植物,他坚持观察,研究了十六年,最后写出了《论食虫植物》这本书,为生物学做出了贡献。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成就,没有哪一位不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反复的实验才获得成功的。
哥白尼地动学说的创立,是30年观测天象的结果。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是他27年坚持观察,收集珍贵植物、地质标本、古生物化石、生物习性的结晶。
被誉为“抗菌素之父”的亚历山大.弗莱明,之所以研究出了抗菌素,是他长期观察和反复实验的结果。
玛丽.居里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也是观察、实验的产物。
在科学研究上以及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就之所以离不开观察,是因为观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
据视觉生理学的研究,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入的,人的大量知识是通过它获得的。
因此,一个人要想在科学研究或其他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重视观
察,善于观察。
观察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怎样锻炼和提高观察能力呢?
(1)做有心人。
如果你在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或从事某一方面的研究,你就要注意观察、学习或研究内容相关的事物。
这样做有利于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研究工作早出成果。
我国古代卓越的科学赵友钦,他对光学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注意观察和实验。
为了求得光学上的“小孔成像”的科学道理,他一边坚持观察天象,一边进行规模颇大的科学实验。
他在家中的地面上挖了两个圆井,一个深4尺,一个深8尺,井底各放置一块圆板,板中央穿一个小孔,在楼板下挂一块任意调集高低的板当作屏幕,使烛光穿过盖板小孔,射到“屏幕”上。
赵友钦不断改变“屏幕”的高低,使之出现各种光学现象。
经过认真的反复的观察、实验,他得出了孔小“影随光之形”、孔大“影随孔之象”的结论。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在研究工作中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做观察的有心人。
1931年,印度著名物理学家拉曼在乘船回国途经地中海时,为美丽的深兰色大海陶醉了。
他说:“我对自然界的景象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拉曼对海水呈现深兰色这一现象进行了冷静的思索,为了揭开这个奥秘,返回印度后,他立即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证明了海水呈现深兰色是由于光散射所引起的。
这个被称为
“拉曼效应”的论断,给近代光学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可以这样说,观察是科学研究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2)力求全面、精细。
全面,就是对事物的全貌,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要观察清楚。
老舍在《多练基本功》一文里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追底,把它看全,找到它的‘底’,因为作文章必须有头有尾,一开头就要想到它的‘底’。
不知全貌,不会概括。
”精细,就是要求观察要深入细致。
全面和精细两者是相辅相存的。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如观察市区一所学校,应先看这所学校所处的位置,周围的环境,然后看这所学校的结构及房屋建筑;再了解这所学校所设的班级,师生情况、教学情况。
如要更深入了解,就要对这所学校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情况,找有关人问一问。
特别是要了解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这样就能比较全面深入地对这所学校有所了解。
观察不全面、不细致很容易闹笑话。
古时候有位画家画了两牛相斗的场面:两牛相斗,两条牛尾高高翘起。
这就是因为观察不够闹出的笑话。
两牛相斗时,用力越猛,其尾巴在两腿中就夹得越紧,决不会翘起来。
如果搞科研,观察的要求就更高了。
(3)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就是由这个观察对象出发,进而对同类事物进行观察、比较。
通过比较,才能
掌握这一事物的特征。
比如考察一个地方农作物生产情况。
发现这个地方的树木枯黄,原来生产农作物的土地变成了荒地。
经进一步观察又发现这个地方的周边原来有几家化工厂,因废水废气的严重污染,造成了现在的景象。
由表及里,是指观察时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由外到内的深入研究。
比如观察一个人,既要看到他的外貌及其特征,更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作家在采访人物时除善于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外,还特别注重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情趣、好恶等。
作家对采访对象由表及里的观察、了解,有利于创作出形象丰满、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二、思维能力
思维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这三种基本思维形式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互相补充,互相转化。
有人说,真理靠抽象思维,艺术作品靠形象思维。
这话对但不全对。
真理或日理论离不开抽象思维,但如果在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辅之以形象思维,那语言就会更加生动形象。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的结尾中写道:“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这语言多么生动形象,这就是在抽象思维过程中运用了形象思维。
其实,在形象思维过程中也离不开抽象思维。
比如作家在构思小说,诗歌或散文的立意、结构、
技巧时运用的就是抽象思维。
灵感思维在创造性活动中经常运用。
下面就分别介绍这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1)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
它是一种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过程。
抽象思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从思维的形态来看,抽象思维的两个阶段构成了思维的两种模式,这就是:思维的第一种模式,即形式逻辑思维;思维的第二种模式,即辩证逻辑思维。
形式逻辑思维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
概念、判断、推理都是逻辑思维的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的一种思维形式。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另一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分为演泽推理和归纳推理两大类。
推理必须遵守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四条基本规律。
辩证逻辑思维以形式逻辑思维作为前提和基础。
它着重研究思维形式的一般结构及其规律,是初级的理性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活动在认识上带有较大的局限性,具有较大的单一性,因此,有人称之为“线型思维”或“静态思维”。
辩证逻辑思维是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而来的,它主要研究思维的辩证过程,即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活动的全过
程,它包含了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内容,但并不取代形式逻辑思维;它着重揭示抽象思维阶段已经内含着的潜在的矛盾运动,对思维的辩证发展过程进行科学探讨。
因此,它克服了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带有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有人称之为“立型思维”或者“动态思维”。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泽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等。
要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要学习逻辑学,并要多实践。
(2)形象思维
如果说哲学家、科学家多用抽象思维的话,那么,文学家、艺术家则多用形象思维。
所以人们一般称文学家、艺术家的艺术思维为形象思维。
因此,有人这样给形象思维定义: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选取生活素材,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提炼、到完成文学形象的塑造)所进行的艺术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过程是由生活素材变化为艺术形象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离不开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它是以形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线索而形成的,是按照形象及其相互关系的逻辑联系进行综合和概括的。
形象思维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
形象思维以想象为前提和基础。
比,兴是其常
用的手法。
如果有志于成为作家或艺术家,就在要多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
(3)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以灵感爆发为特征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最奇妙的精神现象。
许许多多的科学创造都离不开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提出了灵感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并着重指出了灵感的创造性特征。
他说:“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
可以说,灵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催化剂。
高尔基曾经说过:灵感只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这个“准备”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知识的积累,信息的储存,实践经验的丰富,还有思想的活跃与清新。
有了灵感,就应马上抓住它,并且抓而不放。
如果根据灵感去创造性地工作而得到可喜的成果,就应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让灵感的幼芽长成参天的大树。
在初步认识和理解了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之后,就应从多方面努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予最佳状态。
三、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首要能力。
就一般要求而言,自学有了一定的知识后,首先要能流畅地阅读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阅读有关专著。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能读,还要会读。
首先,要学会选择。
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谁也读不完。
即使在一个窄小的领域,任何人也很难把这个领域的书读完。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就必须加以选择,否则将是人生一种极大的浪费。
选择,主要根据自己智能结构的需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书刊质量等方面来进行。
其次,掌握方法。
哪些书属于浏览的,哪些书是要泛读的,哪些书是要精读的,都应心中有数。
要善于把读书和思考结台起来,把新学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加以对比,把书本知识变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要大胆质疑。
在读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提出疑问的方法有:一、比较法:比较不同书本,不同理论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二、反问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逆向思维。
正面阐述的可以从反面提出问题,反之则可以从正面提出问题;三、逻辑法:一个理论提出哪些概念?作了些什么判断?怎样进行推理?
可以从逻辑结构上提出问题;四、变化法:例如原因改变,结果如
何?等等。
四、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如果不善于表达,其知识也是没用的。
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口头和文字两个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传递信息、表达观念或思想最快捷的是语言。
随着社会的开放,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在校生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光是要敢于讲话,更重要的还要重视讲话的质量与效果。
因此,在语言表达方面要以以下四点作为基本要求。
①吐词清楚。
语言以语音为物质外壳。
每一个音,即每一个汉字都由声母和韵母组成。
声母和韵母读得准,发音也发得准。
有的地方的人发声母时“N”和“L”,“zh、ch、sh”和“z、c、s”不分,发韵母时“in”和“ing”不分,这都不利于发音准确,因此要学好汉语拼音,并在此基础上学好普通话。
用语言表达时,一定要字字清晰,让听者入耳,决不能让别人听了半天却不知所云。
②语句简洁。
表达一个意思,不能罗嗦,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决不用两句话。
与人说话时,尽量少用长句子,多用短句子,确保语言的精炼。
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头说滁
州四面有山,用了几十字,后改为“环滁皆山也”五字.这是锤炼的结果。
③意思明确。
与人家交谈,或作演讲,中心一定要明确,决不能东扯西拉,漫无边际。
特别是在演讲前,一定要事先打好腹稿。
要把演讲的主旨理清楚,让听众听后即明白自己所讲的目的与内容。
④技巧高超。
讲话有技巧,而且有很高超的技巧。
同样一个意思,表达不一样,效果不一样。
有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二信徒都酷爱吸烟,甲问神父:“我祈祷时可以吸烟吗?”神父说:“那怎么行!”乙问神父:“我走路时想上帝,吃饭时想上帝,吸烟时想上帝,可不可以?”神父说:“当然可以!”甲直截了当地说遭到了反对,乙用技巧说,神父同意了。
要提高讲话技巧要多练,同时还要注意讲话的幽默与风趣,让别人感到听自己讲话就是一种享受。
(2)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文字表达能力主要指写作能力。
思想观念的表达,科研成果的表述,产品的介绍,都离不开文字。
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要多看、多写,还要有生活积累,“功夫在诗外”可谓至理名言。
在文字表达上要力争做到五点。
①立意新颖。
意在笔先,意犹“帅”也。
这都是作文的经验之谈。
作文之前要在立意上下功夫。
观点要新,见解与
主张也要新。
立意新颖,就能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
立意的关键在于“炼意”,在于对材料的把握与提炼。
②中心突出。
全文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不能一篇文章有几个中心,多中心即无中心。
所用的材料,都要为中心服务,因此选材一定要精当。
所用材料要能以一胜十。
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始用了二十多个材料,后改为三个。
《谁是最可爱的人》最终成了不朽的名作。
③结构严谨。
文章的谋篇布局要严谨。
有人认为,文章的结构任务应为:寻求最佳的表情达意的表现“形式”,使这种思维传递“形式”成为沟通主题与材料、论点与论证的“内在联系”,成为沟通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共振”的最佳形式。
要完成这个任务,文章的结构不能程式化,八股调,不同的体裁应用不同的结构,不论用何种结构都要求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④行文流畅。
如果说文章的结构要求天衣无缝的话,那么,文章的语言则要求如行云流水。
文章对语言的要求除了简洁、明快、准确外,还要求顺畅,读起来朗朗上口。
写文章最忌用一些生僻的词、生造的词;最忌用一些拗口的句子。
总之,文章的语言要流畅,要美。
⑤文面美观。
文章的面貌要给人以视觉美。
首先要求书写工整,不要潦草;其次要求行款格式要规范;再次要求序码附注要清楚。
文章的内容是美的,文章的外在也应该是美的。
训练:
学生会组织了一次献血活动,50多名同学献血15000多毫升。
假如你是学生会主席,请对这次活动作总结讲话。
要求:
1、中心突出;
2、层次清楚;
3、语句流畅;
4、结构完整;5富有激情。
例文:
学生会主席在献血活动总结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
首先,我对同学们积极参与这次献血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献血活动有50多人参与,共献血15000多毫升。
活动很成功,很有意义。
同学们踊跃参与,奉献爱心,令人感动。
我用三句话表达我的强烈感受。
第一句话:参与即爱。
凡参与的同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爱是全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大家拥有这种美好,我为你们高兴。
第二句话:爱心无价。
献血的同学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更是爱。
这种无私和高尚无法用金钱衡量。
因为奉献,因为爱,我们人生的价值因此得到升华。
我同样为你们高兴。
第三句话:让爱永存。
今天我们为他人奉献鲜血,明天,我们将把知识和才能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全人类。
当爱的种子
发芽、开花、结果之日,便是我们无限幸福之时。
因为奉献而获得幸福,我尤其为你们高兴。
同学们,献血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爱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只有奉献爱才会拥有爱。
我相信这是真理!
谢谢大家!
五、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差是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学校教育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为在校生应十分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尽一切可能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校内外有三个途径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1)活动
活动是培养心智提高能力的理想途径。
课外活动包括社会政治活动、文化科技活动、艺术活动、体育运动和游戏等。
参加这些活动,首先要有热情,要积极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大胆动手。
凡是该动手去做的,就应主动去做,不要怕做错了被别人笑话。
一次做不好的,第二次再做,直到做好、做满意为止。
经常动手。
不但双手灵巧,而且大脑反应能力也会不断加快。
(2)制作
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制作的机会越来越多。
很多科技小发明都需要学生动手制作。
还有如电工、木工、化工、模型
制造、标本等都为学生制作提供了可能。
制作是一种科技活动,学生必须脑手并用。
有些制作前的准备也要动手。
比如制作实物标本,先要采集或搜集,然后要自己设计和操作。
经常从事制作可以培养科研兴趣,也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作了准备。
(3)劳动
这里主要指体力劳动。
校内外都有劳动可以参加。
校内劳动如做清洁、布置教室、美化校园等;校外劳动如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大型义务劳动等。
此外还有家庭劳动,这主要指做家务,如洗衣做饭之类的事务。
做家务不但能使自己勤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
在锻炼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有几点要注意。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无论是活动、劳动或是制作,都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应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活动;二是要有老师或他人的正确指导;三是要有协作精神。
六、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习理工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应从三个方面提高计算能力。
一是笔算能力。
除一般的加减乘除外,还会运用各种公式进行计算;看到什么题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并且能做到准确无误。
二是口算能力。
口算就是心算。
口算家史丰收,很大难度的加减乘除,有的是混合运算,他
能做到一口清。
口算看起来很难,其实它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掌握了规律,口算也就不难了。
三是工具计算能力。
计算的主要工具一是算盘,二是计算机。
算盘尽管不便于携带,计算的速度较慢,但它在有些方面比计算机优越,因些,现在还有不少人使用算盘。
学好算盘,用处仍然很大。
计算机较之算盘有较多优越性,首先是它计算快,其次是它能对难度很大的题进行计算。
学会用计算机在今天已显得越来越紧迫与必要。
因此,学习理工科者应把会用计算机计算,会使用计算机作为自己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七、实验能力
实验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微观化或理想化的科学的认识方法。
提高实验能力对从事科研和其他工作都有好处,对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好处。
实验的方法和种类有很多。
按实验的目的分,可以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按被研究对象的性质来分,有经济实验、军事实验、教育实验、法律实验、审美实验等;按实验的环境来分。
有实验室和现场实验;按证明假设的逻辑结构的性质来分,有平行实验和连续实验;按调查的组织方式来分,有单一实验,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和多实验组实验,等等。
实验由实验准备、实验方案的实施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这三个阶段组成。
而实验准备主要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它
是直接关系到实验成败的重要环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一项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
’要保证每一次实验的成功,一定要在事前做认真的准备。
在实验过程中要细心,做难度较大的实验要有耐心和毅力,有时还要有一定的牺牲精神。
八、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主要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提高应用能力的办法有两种即套用与活用。
套用主要指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与之相对应的问题。
比如学习了数学、物理中的某个公式或定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需要解决的类似问题,就套用某个公式或定理去计算,使之得到解决。
套用解决的问题一般难度不大。
经常套用能锻炼自己熟炼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用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高级能力,它已经脱离了套用的机械与死板,它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这种运用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即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某一问题。
除了综合性外,活用还指对某一知识的运用具有广泛性。
比如原来教科书上讲的某一原理解决某一问题,而活用则可用某一原理解决另一问题。
我们主张提高应用能力,主要指提高活用的能力。
九、调查能力
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系统地、直接地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目的的考察,收集大量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弄清事实真象,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的社会实践活动。
调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础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因此,自学者在学习、研究和工作中经常会运用调查这种手段。
要提高调查能力必须对调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必须明确调查原则。
科学性、目的性和客观性是调查的基本原则。
其次。
必须明确调查任务。
即明确调查研究所要说明或解决的问题。
调查任务由调查事项而定,调查任务明确后,调查课题也就确定了。
再次,必须明确调查程序。
调查程序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应用阶段。
第四,必须掌握调查方法。
调查的方法有很多,如普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阅卷调查、社会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
采用什么方法应根据调查内容来定。
第五,必须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整理主要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