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古诗三首》(1)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three 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才华,领略古诗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理解,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对于一些古诗的含义和背景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美。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古诗的译文、诗人的生平介绍等。
3.教学工具:准备好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教学反思需要进行细致和全面的分析。
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中的成功和挑战,并制定改进措施。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140分钟学习下来,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同学,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保守做法。
课堂上,从同学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
而后,布置自学时间,使同学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沛自学的基础上,让同学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一起讨论,互相补充。
对于同学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布置了质疑环节,启发同学一起研讨。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同学自由发表意见的研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使同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
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
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同学的`自主学习自学时间充沛。
布置足够的时间让同学自学,同学能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同学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同学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学入情入境,充沛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时提高读的要求,让同学边读边考虑,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同学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七彩课堂】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七彩课堂】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备课素材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昼、耘、稚、漪”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同学们,课余时间大家都喜欢做什么呢?(出示课件3)预设:踢足球、跳绳、踢毽子、跑步、上兴趣班……教师引导:童年生活真是无忧无虑啊,那古代儿童在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呢?请你们看。
(出示课件4)预设:踢毽子、丢沙包、放牛。
教师总结:是啊,多有趣啊。
童年的生活历来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在诗人眼里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板书:古诗三首)(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古诗,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5)提出要求:课文中的三首诗都是七言绝句,现在请你出声朗读这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示范:播放音频范读,请学生注意听字音和断句。
2.引导学生划出古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的节奏划分)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音频请你尝试划分一下节奏吧,画好以后看看抬头看看老师的节奏划分,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
3.(出示课件6-8)课件出示作者资料,教师简介作者。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故事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人们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在家中把麻搓成线,村中的男男女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却也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种瓜。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抓住〃耘田绩麻〃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
抓住〃也傍桑阴学种瓜〃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孩子们种瓜的场景,体会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以及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古诗写了儿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铳。
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脱〃〃穿〃〃敲〃〃碎地〃等词语将孩子们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时的得意、冰碎时的惋惜一一呈现,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描绘了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牧童横坐牛背吹笛的夕阳下池塘边美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可以借助〃横〃〃信口〃等想象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笛的情景,感受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借助插图,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有助于学生走进情境,理解诗词的意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和杜甫的《绝句》。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诗人们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这节课也是一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诗意,但对于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了解诗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诗文的朗读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背诵,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诗文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古诗学习的氛围。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PPT,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
2.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古诗的译文、诗人简介等。
3.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美景,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作者及其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引言《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内容涉及三首不同朝代的古诗,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反思教学的方式和效果,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之美,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学内容分析《古诗三首》是分别选自唐代、宋代和元代的三首诗歌,内容包含了不同的主题和意境。
第一首《静夜思》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第二首《青玉案》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女子的美丽容颜;第三首《临江仙》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这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趣。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古诗三首》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例如: - 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朗诵赏析:让学生朗读古诗并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与古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效果评估对于《古诗三首》的教学效果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考量: -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古诗理解的深度。
- 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朗诵表现和情感表达,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体验到古诗情感。
-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作文、诗歌创作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古诗的评价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古诗三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并及时改进。
一些可能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 - 教学手段不够多样化:可以增加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 评价方式单一: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现、书面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 情感引导不足: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课程、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古诗中的情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作为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这节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妙,并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中,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引入激发兴趣在课堂开始,我先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青春舞曲》激发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然后再扯开话题,引导他们分析一下歌曲中出现的一些诗句,从而过渡到课堂主题。
引入阶段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感受诗歌风采。
二、诗歌鉴赏在介绍三首古诗之前,我针对每门诗的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帮助孩子们感受到每首诗所展示的意蕴。
然后,我让孩子们逐字逐句地朗读背诵,并结合动画等多媒体资料,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我组织学生分组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思想,增强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互动讨论在学生朗读完之后,我会安排小组讨论环节,帮助学生思考并分析诗歌的意义及韵律,反映出诗歌笔调、主旨、意象,让他们自主悟出诗歌的内涵。
讨论过程中,我也会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这样能够鼓励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态度转变在课堂的最后,我向学生教授了几种朗读技巧和诗歌表演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诵读的质量。
我也强调了各种情况下的诗歌朗诵的技巧和方法,并鼓励学生下课后多加练习,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诗歌教学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诗歌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情感生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的重要渠道。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情感教育的引导,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深刻领悟诗歌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并通过对泉州石窟、马王堆汉墓、敦煌文学等文化名胜古迹及文化艺术作品的解读,与学生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提升综合素质。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第一首:《山行》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首:《赠刘景文》成功之处: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
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
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统编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古诗三首31.会认42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能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父的园子 2月是故乡明 1梅花魂 1口语交际 11.走进提问对象——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学会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2.学会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3.学会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习2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语文园地 21.归纳梳理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3.学会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4.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篇1 古诗在这个学期被选为我们学校的打磨课内容,如何教古诗便成为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
一首古诗被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重复着,为的是找到教古诗的最佳方法。
这次我选择《秋思》这首诗,它排在三首表达思乡情诗歌的中间。
虽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个字,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何传递给没有雷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让学生感受着诗人的感受,想着诗人的所想?除了诗的内容外,我到底要通过《秋思》这个载体教给学生什么?诗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课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呈现在我的脑海中。
在这之前,我听过三年级两位老师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们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亮点是能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进一个诗意的课堂。
我个人也认为古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
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我想方设法让《秋思》的情意在诗意的课堂上流泻。
一、在读中彰显诗性。
我一直认为诗的教学应不同于其它的课文阅读教学。
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深入品味体会,但诗一经这样折腾就会把诗拆得支离破碎,它就失去了诗本身的整体完整性。
为了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诵读。
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秋思》在诵读中流淌。
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诗的意思。
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最后熟读成背。
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
读出诗的味道。
二、在想象中丰富诗意。
在众多的借写家书的诗中,张籍的这一首《秋思》获得的评价最高。
王安石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8)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3)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出示课件12】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劳动。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心里也想到了丰收时收获的快乐。
(3)【出示课件5】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2.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板书: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10】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儿童会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板书:天真可爱)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真童趣,俏皮可爱。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一)《暮江吟》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 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
仅仅抓几个比较生疏的字词,如这两首古诗中的“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仅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词“可怜”一词的理解;仅仅抓住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夜静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2. 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我们学古诗的方法:(1)解诗题,知作者。
(2)初读诗,正字音。
(3)再读诗,清节奏。
(4)抓字眼,明诗意。
(5)多诵读,悟诗情。
然后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接着在全班交流,走进庐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
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以是自读、齐诵、轮诵、唱诵或表演读,形式多样,重在读出理解,读出感受。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和背景;2.掌握《古诗三首》的基本意思;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的探究。
例如,可以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视频,或者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
第二步:课文解读当我们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紧接着我们要开始对古诗进行解读,通过分析词句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表达意义。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分别对《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静夜思》三首古诗进行逐一解读。
比如,在解读《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体味文章中浩瀚的气魄和雄奇的气势,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畏惧和敬仰之情。
在解读《白日依山尽》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山间,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山水的深深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而在解读《静夜思》时,我们则可以引导学生回归内心,体味作者那种孤独的感受,进而发现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细腻、真挚。
第三步:学生阅读在对古诗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后,我们要让学生感性地阅读这三首古诗,深入体味文学艺术的魅力和意境。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分组讨论、个人思考和互动交流的环节,让学生重新理解诗歌内涵,进而思考诗人的情感表现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步:学生写作在学生阅读了三首古诗之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练习。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古诗的阅读心得,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笔记,或者写一篇古诗创作,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与完善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完善。
其中,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注意:1.教材的选择。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级要求精选适合的古诗教材,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反思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三首》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能识记并背诵《古诗三首》。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意义。
2.背诵《古诗三首》,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
3.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来表达自己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将《古诗三首》中的意象与情感联系起来。
2.如何让学生透彻理解并抒发《古诗三首》中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古诗的意义及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并预先调动学生的情感。
2. 学习与理解《古诗三首》1.逐句理解《古诗三首》中的意象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分小组讨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背诵《古诗三首》,通过朗读的方式感悟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3. 情感表达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表达的情感。
2.给学生一些写作题目,让他们根据《古诗三首》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小作文,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 总结与反思1.学生展示自己写的作文,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古诗三首》的特点和意义,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诗的世界。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理解和背诵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一、亲近语言,整体感知。
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有滋味。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朗读评价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注释,了解诗题的意思和正确读法;再通过读好句尾词的方法,指导学生将古诗读得字正腔圆。
上述做法,从诗的语言着手,以读为策略,读中渗透学法指导。
二、推敲语言,精读深悟。
围绕重点词体悟古诗中的情感,运用比较法洞悉古诗中的情感。
注重学法指导:知诗人,解题目;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三、积累语言,潜移默化。
古诗教学尤其要重视语言积累,使其对学生的语言和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布置学生搜集王昌龄另外六首《从军行》诗歌的学习任务,比较好地体现了朴实、扎实、求实的教风,体现了重视语言积累的理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一、重视朗读指导。
我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本课,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中悟情,悟中抒情,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二、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高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立足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感悟诗情。
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说说眼前浮现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最后的小练笔,也是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
学古诗可以让学生体会想象的乐趣,学完古诗后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
三、关注语言训练。
新教材强调,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课后第2题意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小练笔意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3.《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前准备了丰富的课件和有趣的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我尝试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此外,我还组织了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诗歌的美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 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在教学《古诗三首》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我在讲解古诗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我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古诗时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此外,我还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价值认识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我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形式美,如韵律、押韵等,让他们体会到古诗的音乐美。
其次,我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内容美,如意境、情感等,让他们体会到古诗的艺术美。
最后,我鼓励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进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4. 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掌握不够牢固。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在课后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定期组织了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 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我主要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
对于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我会给予一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对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
(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3.不足之处(思失)
教学《四时田园杂兴》中,我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教学策略过于简单。
学生们对诗歌的第四句“也傍桑阴学种瓜”最易理解,也最容易感受孩子的勤劳,但对诗中体现的孩子的天真可爱,学生不容易感受。
教学时,我以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感悟是不
可取的。
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下功夫琢磨。
教学策略的单一,导致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4.改进措施(思改)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以一篇带多篇”阅读,使之形成能力。
古诗中像这样描写儿童活泼可爱的诗篇还有很多,应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搜集,自己积累,并开展“赛诗”会。
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积累这方面知识。